17岁高考落榜生成为世界顶尖IT高手
在学校的时候,他是一位让老师和家长头痛的“差生”,高考落榜。谁曾想仅仅数年之后的今天,年仅21岁的他不仅获得了几项世界级的高难度网络认证、参与过几项国家级的网络工程设计,而且手中还拥有数项国家专利等待开发和转让。那么,这位高考落榜生究竟是怎样走出困境、选择人生并走向自己成功的呢——
从高考落榜生到世界顶尖IT高手
1998年夏天,对于17岁的李明来说绝对是一个黑色的季节,也是他人生路上品尝到挫折与痛苦的一个苦夏。这一年,他高考落榜了。
在世俗的眼里,考上大学是当今社会走向人生正道的第一个关口,可17岁的他却偏偏在人生这个最紧要的关口重重地摔了下来。他只考了200多分,这个分数足以让他在他所就读的河北省藁城市一中拿倒数第一(后来一查果真如此)!
七月里,每个家长都在拿孩子的成绩互相攀比着。考得好的,无疑是很长面子的一件事情,无论是考生自己还是家长都笑逐颜开、兴高采烈。而那些落榜生和他们的家长们,却掩饰不住无限的伤心和失望。在当今这个文凭至上的社会,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你的人生道路从此将更加艰难,你未来的人生将可能就此而丧失希望,你将来可能永远挣扎在社会的底层……那几天,李明的母亲虽然仍每天上班,却笑容全无,因为与她在同一办公室的一位同事的女儿,高考一下子考出了610分的高分。两相比较,李明一家的生活一时暗淡无光,父母亲在外面几乎抬不起头来。
虽然自己学习不好,但李明从不认为自己是笨拙愚钝的学生。对于未来,他另有打算,只是他的这种打算与眼下的学习方式和现行的学校教育严重相悖,使得他在学校时屡受歧视、进而在高考这一事关人生前程的关口败下阵来……
1、学电脑让他的人生豁然开朗
高考落榜、年仅17岁的李明面临两条路的选择:要么复读,要么自学考试。复读李明不愿意,他再也无法忍受那种氛围。于是他选择了石家庄一所计算机自考学校。
“你们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这是一张很普通的数据光盘,但它却能装下上千本书!”开学典礼上,老校长拿着一张镜子般的圆盘向新生介绍着。李明平生第一次见到CD-ROM,立即对这东西产生了兴趣,心想有了这个家伙就再也不用去图书馆费劲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了,一张光盘就能看好一阵子。不过这个东西好像必须通过电脑才能看,那也简单,把电脑学会不就得了。
好不容易熬到上机课,李明套上脚套,来到机房里,看着黑底白字的dos界面,虽然什么都看不懂,但就是觉得有一种说不清的神秘感笼罩在电脑的四周。听着老师的命令敲着字符一步步进入练习打字的界面,照着电脑提示四处摸索着键盘上对应的字符,抬头时却看左边的一位女孩已是运指如飞,而右边几位正在将一个方方正正的塑料片插到电脑里,敲了几个命令行,电脑上竟出现了类似“小蜜蜂”游戏的画面。那时的李明对这些“高人”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为了能有机会更多地上机,李明花120元在学校门口报名参加了电脑学习班。学习班里的电脑用的都是无盘工作站,操作系统也是老得不能再老的DOS,现在已经很少能够见到这种电脑了。键盘熟悉后,为了早日征服dos,李明向同学借了一本“dos傻瓜通”,约定3日内归还,这意味着我只能在三天内学会dos,否则书就白借了。3天后当他打着哈欠将书归还同学时,已经掌握了300多条不同的dos命令。那段时间里,征服电脑的强烈欲望和好奇心支配了李明的整个身心。
那以后的一段日子,李明不断地到在市农业银行工作的表哥那里蹭机,又让父母帮着联系在石家庄单位有电脑的熟人,自己死皮赖脸地跑到那里套关系,趁他们下班后利用晚上时间去蹭机。接触不到电脑的时候,就捧着买来的各种电脑杂志乱看一气。那时候他开始对入侵和破解感兴趣,而要搞懂它们则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所有的学习资料他都是从那张黑客教学光盘上打印出来,照猫画虎学着软件破解和系统入侵,看到不懂的地方就去书店。UNIX,汇编,C语言,网络入门等方面的书籍不管是否有用就买了一大堆。
那段日子即将迎接自学考试,而父母的身体也并不太好,为了不致使父母过分伤心,李明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无论如何也要先考过这首期的三门课。临考前一个月,暂时离开了电脑书籍。课是不能再按部就班地上了,落下得太多,跟不上,只好自己再补。每天拿着哲学、线性代数和计算机基础这三本教材跑到经贸大学去自学,晚上发挥自己的熬夜特长窜到师范学院的通宵教室接着看,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迎来考试。后来他竟然将三门课全部考过,成了班里为数不多一次通过的“好学生”。而这时,他又已经一心扑在了电脑上,不再关注其他事情了。
“学电脑没有电脑又怎么学啊,而且没有电脑根本无法理解那些编程之类的课程!”为了能真正拥有个人电脑,假期中李明每天缠着父母,而这次因为考试成绩不错,原本答应在两年后再给他买电脑的父母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出了6000元买了一台电脑,并放在了表哥当时在市农行的单身宿舍内,说好由他监督,只准在周末过去玩。
1999年初将电脑搬到表哥单位的单身宿舍后,对于学校李明是能不去就不去。表哥也因为工作无暇顾及他,他便整日窝在宿舍里,一个人同电脑交流着,时间对他来说已经失去了概念,昼夜星辰的交替似乎也没有意义。饿了,去食堂吃些东西;困了,倒在电脑旁的床上打个盹,醒来后接着“交战”。即使出去,大都也是因为要买书和软件。几个月里光是盗版光盘就买了300多张,仅电脑类书籍就买了四五十册,把市面上能见得到的软件都玩了个遍,而这些软件还都是英文界面,没有汉化版,他就对着金山词霸将单词逐个翻译,然后记到本上,一个个地硬背下来。
2、冲击世界级网络认证
由于常常跟电脑打交道,学校自然去得少了。1999年3月份听说了河北微软培训中心第一届招生的事情,李明受到他们的蛊惑:通过认证后能够得到年薪10万的承诺,而且如果当时报名的话学费可以优惠到2500元。那时的李明正在兴头上,也顾不了许多了,性格冲动的他当即坐车回家,开始游说自己的父母,学费是他们两人一个月工资之和,也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还是终于得到了这笔钱。
一个高考落榜的学生想去考什么世界认证的系统工程师,这在家乡迅速传为了笑谈,舌头底下压死人,再次回家后每个知道这个“笑柄”的人眼神中都带着蔑视和不屑。但李明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
那届培训班共有58名学员,除他之外都是有着相关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李明捧着6本砖头般的英文教材,反复闪现在脑海中的也只剩下了“拼命”这个单词。白天,他对着金山词霸翻译着书中每个不懂的单词,试图读通书中的含义。那时他总结了一个包含1000多个专业术语的单词表,硬记了下来。晚上,上课时结合未搞懂的知识点,用录音机将授课录下,回去后反复去听、去理解。两个月的培训,他弄懂了每一堂课,并结识了业内的很多朋友,身上也由此少了十几斤肉。可那几个月,培训班内优良的网络环境让他如鱼得水。除了每天去机房练习书本后面的试验之外,他也在闲暇时试验着手中的各类网络安全软件,对网络的认识也加深了许多。
1999年五月,李明成为培训班中第二个通过MCP认证的学员,虽然通过这个最初级的认证仅需一门课程考试,但也是一个好的起点,毕竟当时的石家庄没有几个人拥有该认证。当他兴冲冲地去久已未至的学校炫耀时,却被新换的班主任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是李明吗?待得到肯定答复后,毋庸置疑地说:你已经被学校开除了……
2000年1月,凭着对网络已有的熟悉和掌握,李明应聘到上海博达网络设备公司办事处工作,成为路由器行业内年龄最小也是学历最低的技术工程师,负责河北和内蒙古两省内公司所售路由器的安装维护和调试。由于学历(高中毕业)的缘故,薪水被定为1500元,这几乎是公司薪资标准的最底线。可李明并不在意这些,他自己有着更高的目标。
他平时的日子是在频繁的出差中度过的。除了排除故障,他还要承担给客户培训和方案编写方面的任务,以及跟随主管陪同一些主要客户。没有任务时,他便一门心思地在国贸中心的办事处准备着MCSD和MCDBA的考试。5月份的时候才了解到cisco的认证体系,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对这套认证又发生了兴趣,不仅仅在于它同自己的工作息息相关,也在于它的通过难度。考试和培训费用也是出奇地高。每门课单考试费用就达1000元,而CCIE的笔试则为3000元,lab考试则达10000多元,这仅仅为考试费用,还不包括培训!CCIE是业界公认的所有认证中难度最大,花费最高,也是淘汰率最高的考试。那时CCIE之下是CCNP认证(需要在通过CCNA基础上再考四门课),而当时与CCIE平级的为cisco认证售前网络设计专家——即CCDP认证,要求在通过CCNP的基础上再拿下CCDA考试和CID课程。后来待他放弃CCIE的lab考试时,仅在cisco认证的考试费上就已花费了两万余元。
2000年的石家庄书店中很难见到有关cisco方面的书籍,为了通过CCNA的考试,李明将书店中能见到的所有有关cisco的书籍都买了回来,甚至包括了CCIE的英文教材。
近三个月不分昼夜的学习——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出差时在火车和汽车上看;办公室中困了就在地板上打个盹,醒了再接着学,并结合公司的路由器做着实验。7月底李明终于拿下了CCNA的认证。但那段日子,他的平均睡眠每天仅为三个小时左右。
2000年8月份cisco将全部认证体系来了个彻底更新,内容和考题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相关教材都没有推出的情况下,李明便又开始了准备CCNP2.0和CCDP2.0考试的相关资料,并借了几台旧的cisco路由器,向CASE更高端的认证发起冲刺。
2000年12月到2001年初,李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考试中度过的。他自己一万多元的积蓄为此消耗一空,多日加班积攒的休息日也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同认证间的交错考试也锻炼了他面对压力的韧性和忍耐。举个例子:如果希望拿到CCDP的认证,首先需要通过CCDA的考试,而CCDA的考试对英语阅读的要求极高,它是通过一个个的案例分析来判断你在网络设计方面的能力的,每个case如果单独打印出来,将占用至少4~5页打印纸。一般而言,你会碰到3~4个case,在自己第三次冲刺CCDA的考试时,竟然碰到了5个CASE,并且仅有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只有在了解这些案例的基础上,才能去做50多道题目。精神几近崩溃!时间很快过去,打印机将成绩打印了出来,一条绿线:PASS!李明兴奋得尖叫起来,欢呼声随即响彻了整个楼道。
据李明自己讲:2001年他通过CCDP2.0考试时,中国也仅有100多人拥有该认证。事后他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并查询了相应的一些培训机构,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同时拥有“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MCSE)”、“微软认证软件设计专家(MCSD)”、“思科认证网络专家(CCNP2.0)”、“思科认证网络设计专家(CCDP2.0)”认证。
3、独闯京城,再上新台阶
虽然这时候李明仅仅20岁出头,但那时的他在河北的系统集成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工作也已驾轻就熟。李明对此却不满足,他希望着更多的挑战,并且由于均为自费考 试,略显微薄的薪资已经无力再承担昂贵的认证费用,于是他下决心准备去北京闯一闯。
为了使工作更具挑战性也更有利于个人将来的发展,喜欢冒险的李明最终选择了一家规模不大但前景看好的小公司,在系统集成部门就职,职位是售前支持经理,负责电信行业相关的方案设计。一边工作一边开始准备CCIE的考试——这个在网络行业公认难度最大的认证,而且也是花费最大的一项认证没有10万元是拿不下来的,当然,这仅仅只是必备条件之一,它还需要你必须具有丰富的设备调试经验,以及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泰然自若的心态。两天的LAB考试时,其中的难度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仅以第二天下午的troubleshooting为例,考官人为地在一个用各种CISCO设备搭建的网络环境中设置上百个故障点,短短的数小时内,你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个网络环境恢复正常。绝大多数人都在这一关被刷下阵来。
那段时间,李明花费上万元购买几台二手路由器搭建成一个最基本的lab环境,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空余时便以做实验为乐。7月初,他两次报名参加了CCIE的笔试,遗憾的是每次考试均以一分之差未通过。
随后,李明躲在住处读着先前购买却没有时间翻阅的各类书籍,边想着今后的道路。一天无意中找到了从家乡带来的很不起眼的塑料袋,里面装满零碎的小纸片,那是自己初中和高中时所有的灵感汇集。其中很多灵感现在看来,都还有着不少的闪光点。翻看着,他惊讶于当初备受歧视的自己竟会有着如此多的发明构思,他想起了六年前为了让自己的发明得到认同而离家出走、来到北京后的那段非凡经历。而从高中毕业时算起,三年了。三年内为自己订下的一个目标努力、而且已基本实现,是否应该找下一个目标?对,做一个成功的发明家——这也是他自己十年前的梦想,他感到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是最快乐的。
遗憾的是他也要为生存操劳,在积蓄所剩无几的时候,便又开始了找工作,虽然2001年11月份的系统集成行业已经呈现颓势,“奶酪”风行整个中关村,裁员的风浪此起彼伏,有点像2000年底时的网页公司,不过无论在何种行业,中高级人才也总是供不应求,这一点倒是不会改变。没费什么周折李明来到了清华比威,一家业内新崛起的网络设备公司的增值业务部门,仍然从事着售前网络方案设计的工作,不过服务对象由原来所从事过的电信、城域网以及银行网络换成了国家政府、部委的网络建设。
在这家颇具规模的公司里,李明一边工作,一边试图重新去寻回曾经搞发明的头脑——所幸这三年留在脑中的条条框框并不很多,很快,灵感日益增多了起来。为了专心致志搞发明,没多久他干脆辞掉了那份工作。他手中已经拥有数个自己构思的项目,其中涉及到“能与电脑沟通并实现互动的电脑椅”、“汽车GSM+无线定向综合防盗控制系统”、“笔记本全方位防盗及控制系统”等。第一步自然是要申请专利了,而专利的申请需要提交具体的电路设计图,为了能够做出设计图,对电子行业并不熟悉的他从书店再次买来上千元的相关书籍、在网络上搜集到数以GB计的信息、研究单片机,无线通讯以及国际最先进的电子器件的应用等,并从中筛选出最需要的资料。一个多星期昏天黑地的学习后,他已能够用行业术语同业内专家交流了,电路图他也画得颇具专业水准。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也越来越感到迷茫:这些项目均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较大的改造,而且对于投资商而言:太前沿的东西需要极高的科技含量,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未知的市场前景、很长的投资回收期,甚至可能血本无归,风险太大。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是:投资商凭什么要将巨额资金投到这么一个充满未知和悬念的项目上,还是在IT业最不景气的时候?
冷静下来的李明面对着再一次的抉择,是舍弃现有项目而再寻找并开发更有市场前景、风险更小的项目,还是一条路走到黑?
幸运的是在研究“笔记本综合防盗系统”的电源管理模块时,灵感又一次在李明的脑中闪现:随着数码设备的增多,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什么不做个通用型的充电器,给各种数码设备充电呢?问题确定了下来,剩下的便是搜索市场及网络中关于充电器方面的各种资料,去各国的专利数据库中寻找是否有相关发明。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在通过分析对比并终于找到各种充电器的共性之后,他自行设计了一种能够充绝大多数数码设备、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利用多种供电方式为不同的设备充电,还可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现有设备以及使用环境自己定制所需要的充电和供电方式的多用途充电器。彻底突破了传统充电器的设计模式,各个附件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紧接着便开始复习专利法,设计电路图并学着写专利申请的各种文件。通过专利代理为此项目申请了数项国家专利。
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书写商业计划书,吸引风险投资商了。为了令商业计划书言之有据,李明又买来大量有关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财务、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书籍学习参考,并听取了各行业朋友们的建议,终于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一份初稿。
转机发生在五月份,“中国科技投资网”给李明打来电话,希望能够了解一下这个项目并给他们一份产品介绍的文档。第二天,李明便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谈话过程中李明了解到,这个有着政府背景、并作为企业融资平台的公司在此之前从未同个人融资项目进行过接触,针对的仅为公司融资项目,而这次,是一个特例,并准备将他的项目作为重点推荐项目向投资商推荐。五月底,李明的项目放在了公司的网站上,并处于“重点推荐项目”中最显著的位置,这大大激励了他的信心。
同期,朋友们也在帮着联系投资商,科博会上也遇到了一些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投资商和企业,注册的科技开发公司即将获得批准。李明冷静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深知这还不算成功,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通向更加曲折的道路的开端。
在对成功的追逐中,李明也在不断地校正成功的定义——成功是什么?或许多数人会认为有名有钱便是成功,但年仅21岁的李明现在却认为: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下决心去做别人不敢想的事,在挑战自我时得到锻炼,只要体验过了,也试过了,人生就没有虚度。最后的所谓成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真正的成功是你勇于超越自己,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活出你自己!
文章前一部分内容与我的经历相似。
后面的内容我要于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