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分析

引导篇

第零章 软件需求全景图

0.1业务驱动的需求思想

 0.1.1方案非需求

传统的需求分析是站在技术角度,关注“方案级需求”,现在的需求分析更加关注“问题级需求”。

0.1.2变更/优化型需求分析任务执行指引

(1)澄清问题

(2)了解背景

(3)建议并确定解决方案

 

 

图0-1  变更/优化型需求分析任务执行指引

★关于进一步的需求挖掘,只挖掘问题,不挖掘方案

0.1.3变更/优化型需求分析任务产物

变更/优化型需求分析模板~~

0.2组织应用类软件系统需求全景图

组织应用类软件系统需求分为价值需求&详细需求。

价值需求主线包括:目标场景&干系人关注点、阻力点

详细需求主线包括:行为需求、数据需求、非功能需求

 

 

图0-2 组织应用类软件系统需求全景图

0.3价值需求主线

价值需求的三个本质问题:

1.整个软件系统为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机会

2.对于系统而言,最关键的干系人有哪些?

3.各个重要干系人对系统的关注点是什么?

所以,价值需求分析的关键是在于执行好   目标分析、干系人识别、干系人分析三个任务。将会产出的成果物是:多份《问题卡片》,场景化定义项目目标;一张《干系人列表》,列出所有关键干系人;多份《干系人档案》,针对每个关键干系人整理响应的关注点和阻力点。

 

 

 

图0-3 价值需求主线的”任务—产物“示意图

0.4详细需求

从灰盒子角度完成三个问题的分析:“为了给客户提供业务、管理、维护支持,需要提供哪些功能?“  (功能需求)

”系统所涉及的问题域中有哪些数据,之间是何关系?“(数据需求)

”所处的业务环境会带来哪些约束和质量要求?"(非功能需求)

0.4.1子问题域分解

 

 

图0-4 子问题域分解的”任务—产物“示意图

系统分解模型可以选用层次图、构件图、数据流图等图表来呈现分解结果。子问题域分解任务就是从灰盒子视角回答“系统涉及哪些子问题域,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当完成子问题域分解任务之后,还需要执行业务接口分析这一任务,定义各子问题域的业务接口,说明这些接口的用途、谁实现、谁使用等细节。

0.4.2 功能主线

有人按照白盒子思维,就是技术驱动、有人按照业务用例->系统用例,有人让客户说出“作为...希望系统实现...以便...”

但是可以换个角度,理清系统中的所有功能是因为什么而存在的,主要是以下三个角度。

1.业务支持

典型的三类:

(1)通过系统固化、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执行效率、节约成本、降低风险。

(2)通过系统拓展业务的渠道,使其延伸到电话、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通道上。

(3)通过系统将个人能力、知识转化为组织能力、知识。(注意专家场景

从灰盒子视角回答——根据目标和干系人的关注点,系统需要涉及哪些业务流程?

——这些业务流程是如何定义的,需要优化吗?
——系统对业务流程中所有场景都要支持吗?还是只支持一部分?
——有哪些业务场景的工作经验需要模型化?

 

图0-5 业务支持需求分析的“任务--产物”示意图    这一块要再好好看看,没看明白?????

2.管理支持

主要的三方面:

(1)事前风险避免,通过增加管理流程

(2)事中风险控制,通过“规则”和“审批”

(3)时候总结优化,通过“数据分析”

从灰盒子视角回答——管理层用户希望通过系统实现哪些管理、控制需求?

——希望通过系统做哪些辅助决策?

——要实现这些管理、控制、决策支持需要哪些信息?用什么方法获取它们?

待补充

 

图0-6管理支持需求分析的“任务--产物”示意图

 

3.维护支持

待补充

 

价值需求篇

第一章 目标/愿景分析

1.1任务执行指引

 

 

图1-1 目标/愿景分析任务指引

1.2知识准备

执行好目标分析任务,要理解三个知识点:需求=预期-现状;问题和机会就是目标;目标的三种描述方式

1.2.1 需求=预期-现状

当预期与现状对比时,出现不同的结果,会影响用户对我们需求调研时的态度,当态度消极时,需要我们提出新预期,让用户进入”预期高于现状“的状态,从而积极的参与需求调研。

1.2.2 问题和机会就是目标

问题场景、机会场景目标分析都是针对项目发起人、出资人、项目属主。

1.2.3 目标的三种描述方式

1.定性描述:从总体趋势、属性、宏观的角度来表达,指出一个模糊的方向,无法有效地界定系统的范围。

2.定量描述:依据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有相关性的、time-based有时限性的

3.场景化描述:

 1.3任务执行要点

目标分析可以分为以下步骤进行:

(1)访谈问题:通过对项目关键干系人的访谈,识别预期与现状的差距。

(2)研讨机会

(3)定义问题/机会

(4)分析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案

1.3.1访谈问题

 

 

 

图1-4访谈问题的典型策略

1.外因触发项目

最常见的触发项目的外因包括:参观考察、竞争对手动向、热点及新技术趋势。

(1)触因:参观考察——策略:分享收获

(2)触因:竞争对手动向——策略:竞品分析

(3)触因:热点及新技术趋势——策略:分享理解

2.内部触发项目

表象原因决策提问法:还原表象、分享原因、共商对策三个提问步骤

当我们面对多元线索的大问题时,可以使用分而治之提问法——可以按照职能、产品服务、工作主题进行分解。

1.3.2研讨机会

1.新业务——自己理解:不是创造新的业务、工作流程,而是创新一些机制、方式,不是把1变成2,而是把1处理成十个0.1

(1)追标杆:标杆是指某个特定领域  商业模式  最领先的 公司

(2)赛同行:看前面的同行

(3)借他业:行业和行业之间是相互融合的

2.新技术

3.新人群

1.3.3定义问题/机会

1.描述问题

(1)业务态——是指从业务的角度阐述问题和机会,而不是从系统的角度阐述。        高管关注”问题、机会、成本、效益“

(2)客观性——讲事实,客观数据

(3)匹配性——项目的目标、愿景都是针对高管层,所以要关注管理层的视角问题。高管层最关注经营层面的问题,其次涉及到管理模式、业务模式的宏观管理问题。因此千万不要把操作层遇到的非共性问题列为分析目标。

2.分析影响

(1)指代清晰,具体到人

(2)视角匹配,影响明确——主要是从高管管理层的角度出发,完成目标场景(包括问题场景、机会场景)的描述

(3)推理合理,层次清晰——这个需要经验了,多向他人请教

1.3.4分析问题并确定解决方案

1.分析问题

(1)鱼骨图法——当认为问题是由一系列子问题构成的,可以用这个方法分解问题

(2)问题现状树法——认为问题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产生的。参考《高德拉特问题解决法》

(3)系统思考法——认为问题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产生,并且包含促进因和阻碍因两种。

2.明确解决方案策略

在描述方案时,从宏观角度说明,并且强调具体策略

3.提炼”一句话目标“

要点在于业务态、价值态,以”措施+效果“的结构描述。

1.4任务产物

1.4.1问题卡片模板

 

详见word文档

1.5剪裁说明

有时候我们遇到的是项目是问题、前景明确的,这时候就不用花时间进行目标/愿景分析了。目标/愿景分析是项目的方向和灵魂,对这项任务的分工和花费时间要慎重。

第二章 干系人识别

识别出关键干系人很重要。

2.1任务执行指引

 

 

图2-1干系人人物识别任务指引

2.2知识准备

stakeholder  注意到项目是一个博弈的活动,需要折中和平衡,这时找到关键核心持码人,就能获得项目的成功。

2.3任务执行要点

2.3.1根据目标识别关键干系人

执行该步骤时,先收集客户的组织机构,再根据目标、愿景判断。

步骤一:标识涉及的部门

步骤二:将部门负责人标识为关键干系人

步骤三:将分支机构负责人标识为关键干系人

步骤四:将涉及部门或分支机构存在资深的副职负责人标识为关键干系人

注意:实际项目中,大家会受到干系人影响度的干扰,比如职位等,但是忽略了他与项目的相关度,从而错误识别了关键干系人。

 2.3.2根据风险识别其他关键干系人

1.众多基层受影响——一般不会把基层用户作为关键干系人。这时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提前管理预期,让基层关键干系人在系统上线前降低预期,再创造上线后的部分超预期~

2.一票否决的担忧

3.实现存在高风险——比如系统生命周期很长,运维工作十分重要,那运维也是关键干系人

2.4任务产物

2.4.1干系人列表模板

2.5裁剪说明

干系人识别一般不宜被裁剪。

第三章干系人分析

3.1任务执行指引

 

 

 

图3-1 干系人分析任务指引

3.2知识准备

干系人负需求:对项目干系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做干系人分析的时候,要从正、负方面考虑。

3.3任务执行要点

三个步骤:

(1)选择干系人代表——多位干系人时,要选择一位或者多位典型的代表,以便聚焦。

(2)访谈干系人——

(3)干系人关注点整理——

3.3.1选择干系人代表

1.优选代表:注意代表性、典型性     啥区别??怎么分辨??

2.了解基本信息:职业角色(在组织机构中的职位&关键工作职责)、个人特点(专业背景&职业经历)、联络信息(联络方式、工作时间、沟通方式偏好等)

3.3.2访谈干系人,分析关注点

1.访谈干系人

访谈之前,根据“分而治之提问法”策略法,制定访谈提纲,列出访谈的内容树。

(1)基于KPI分解——

(2)基于工作主题分解——

(3)基于工作阶段分解——

实际的时候需要组合使用以上分解方法。

2.分析关注点

在干系人关注点分析时,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他们希望系统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什么业务支持   ——他们希望系统避免出现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在描述分析结果时,要包括两部分:——干系人关注点/阻力点(why)——功能需求(how)

在写why的时候,要把握三点:——从业务角度出发——以结果的态度写——必须体现价值?????

3.3.3干系人关注点整理

不同干系人关注点之间会产生冲突,需要识别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

3.4任务产物

3.4.1干系人档案模板

3.4.2干系人档案示例

3.5剪裁说明

干系人分析是干系人识别的延续,一般不可以剪裁。但干系人相对少,关注点、阻力点简单明确,可以剪裁掉《干系人档案》,直接在干系人列表中写明关注点/阻力点。

系统分解篇

第四章 业务子系统划分

待开发的系统有时相当复杂,为了控制分析的复杂度,通常需要分解成更小的部分,这可以根据实现结构来分解,但是在需求阶段更推荐根据业务来划分。

4.1任务执行指引

 

 

图4-1业务子系统划分任务指引

4.2知识准备

业务视角划分vs技术视角划分

技术角度来组织需求分析文档,难以建立全局观。

4.3任务执行要点

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划分业务子系统——根据系统特点,选择合适的划分策略进行分解

第二步:标识接口、确定关系——哪里有分解,哪里就有接口。分解完成之后,必须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服务接口。

第三步:呈现业务子系统划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呈现划分的结果。这里的图表不仅仅限接口文档。

4.3.1划分业务子系统

将复杂分解简单~~

 

 

图4-2划分子业务系统的典型策略

1.按业务智能划分

典型的部门职能:产、销、供、管

2.按产品/服务分解

通常在开发“外部服务系统”时,我们可以先梳理出“业务结构树”,然后以不同的产品/服务作为划分线索。有时,某些“内部管理系统”中也采用这种角度划分。

3.双维度划分

很复杂的系统要业务职能划分&产品/服务划分进行结合

4.按关键特性分解

待开发的系统是“计算机领域”的主题时,要按关键特性分解,比如安防系统,要从传感器系统、报警系统、视频系统等等。

5.分析对遗留系统影响

基于对原系统的改造和升级时,可以直接分析:新增那些子系统、修改哪些子系统(源码级)、影响哪些子系统(只需要通过配置、加接口实现)即可。

4.3.2标识接口、确定关系

哪里有分解那里就有接口

 

 

 

图4-5 标识接口、确定关系的典型思考点

4.3.3呈现业务子系统划分

 

 

图4-6呈现业务子系统划分的主要方法

(1)层次图——强调纵向分解

(2)构件图——存在横向行为、服务、调用关系需要呈现出来。注意构件图常用的四个元素:业务子系统、业务子系统之间的服务关系、服务提供方、服务使用方

(3)数据流图——推荐使用IDEF中定义的数据流图实现。

4.4任务产物

4.4.1业务子系统划分模板

4.4.2业务子系统划分示例

4.5裁剪说明

 

posted @ 2017-08-11 14:59  车厘子123  阅读(72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