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5 20199317《Linux内核原理与分析》第五周作业

第4章 系统调用的三层机制(上)

1  用户态、内核态和中断

        大多数程序员在写程序时很难离开系统调用,与系统调用打交道的方式是通过库函数的方式,库函数用来把系统调用给封装起来。

       计算机的硬件资源是有限的,为了减少有限资源的访问和使用冲突,CPU和操作系统必须提供一些机制对用户程序进行权限划分。于是就有了用户态和内核态,在高的执行级别下,代码可以执行特权指令,访问任意的物理内存,这时CPU的执行级别对应的就是内核态,对所有的指令包括特权指令都可以执行。相应的,在用户态(低级别指令),代码能够掌握的范围会受到限制。

       Intel x86 CPU有4种不同的执行级别,分别是0、1、2、3,数字越小,特权越高。Linux操作系统中只是采用了其中的0和3两个特权级别,分别对应内核态和用户态。

       用户态和内核态很显著的区分方法就是CS:EIP的指向范围,在内核态时,CS:EIP的值可以是任意的地址,而在用户态时,该值是受限制的。

       系统调用也是一种中断(中断处理是从用户态进入内核态的主要方式)。一般来说,进入内核态是由中断触发的,可能是硬件中断,也可能是用户态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调用了一个系统调用,陷入了内核态,叫作Trap(系统调用只是特殊的中断)。

       当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时,就要把用户态寄存器上下文保存起来,同时要把内核态的寄存器的值放到当前CPU中。int指令触发中断机制会在堆栈上保存一些寄存器的值,会保存用户态栈顶地址、当时的状态字、当时的CS:EIP的值。同时会将内核态的栈顶地址、内核态的状态字放入CPU对应的寄存器,并且CS:EIP寄存器的值会指向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对于系统调用来讲是指向system_call。

       中断的处理过程:Linux下系统调用通过int 0x80中断完成,中断保存了用户态CS:EIP的值,以及当前的堆栈段寄存器的栈顶,将EFLAGS寄存器的当前的值保存到内核堆栈里,同时把当前的中断信号或者是系统调用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加载到CS:EIP里,把当前的堆栈段SS:ESP也加载到CPU里,这些都是由中断信号或者是int指令来完成的。完成后,当前CPU在执行下一条指令时就已经开始执行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了,这时对堆栈的操作已经是内核堆栈操作了,之前的SAVE_ALL就是内核代码,完成中断服务,发生进程调度,就直接restore_all恢复中断现场,然后iret返回到原来的状态;如果发生了进程调度,当前的这些状态都会暂时地保存在系统和内核堆栈里,当下一次发生进程调度时,就会接着把restore_all和iret执行完,这就是整个的中断处理过程。

2  系统调用概述

        系统调用是通过软中断(trap的方式)向内核发出了中断请求,int指令的执行就会触发一个中断请求。

       一般每个系统调用对应一个系统调用的封装例程,函数库再用这些封装例程定义出给程序员调用的API,这样把系统调用最终封装成方便程序员使用的库函数。

       libc提供的API可能直接提供一些用户态的服务,并不需要通过系统调用与内核打交道,比如一些数学函数等,但涉及与内核空间进行交互的API内部会封装系统调用。一个API可能只对应一个系统调用,也可能内部由多个系统调用实现,一个系统调用也可能被多个API调用。不涉及与内核进行交互的API内部不会封装系统调用,比如用于求绝对值的数学函数abs()。

       对于返回值,大部分系统调用的封装例程返回一个整数,其值的含义依赖于对应的系统调用,返回值-1在多数情况下表示内核不能满足进程的请求,libc中进一步定义的errno变量包含特定的出错码。

       总而言之,系统调用的3层机制为:API、中断向量、中断服务程序。

       当用户态进程调用一个系统调用时,CPU切换到内核态并开始执行一个system_call和系统调用内核函数。在Linux中通过执行int $0x80来触发系统调用的执行,这条汇编指令产生中断向量为128的编程异常。进入内核后,开始执行中断向量128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system_call,Linux操作系统大概有200个系统调用,在这里内核通过给每个系统调用一个编号来区分,即系统调用号,将API函数xyz()和系统调用内核函数sys_xyz()关联起来了。内核实现了很多不同的系统调用,用户态进程必须指明需要哪个系统调用,这就需要使用EAX寄存器传递一个名为系统调用号的参数。除了系统调用号外,系统调用也可能需要传递参数,普通函数调用是通过将参数压栈的方式传递的。系统调用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在两种执行模式下使用的是不同的堆栈,即进程的用户态和进程的内核态堆栈,传递参数方法无法通过参数压栈的方式,而是通过比较特殊的寄存器传递参数的方式。除了EAX用于传递系统调用号外,参数按顺序赋值给EBX、ECX、EDX、ESI、EDI、EBP,参数的个数不能超过6个,即上述6个寄存器。如果超过6个就把某一个寄存器作为指针指向内存,这样就可以通过内存来传递更多的参数。

3  使用库函数API和C代码中嵌入汇编代码触发同一个系统调用

      编写一个time.c程序:

      使用库函数API触发一个系统调用

       

       

       C代码中嵌入汇编代码触发一个系统调用:

        

        

        含有两个参数的系统调用范例

       在这里我们实现将hello.c文件重新命名newhello.c,返回值为0表示修改成功。

       先使用库函数API触发rename系统调用,系统调用rename的功能是给一个文件重命名,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就是嵌入式汇编代码触发rename系统调用,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我用“gcc rename_asm.c”命令编译时出现了错误“ Error:unsupported instruction 'mov' ”,然后我使用“ gcc rename_asm.c -o rename_asm -m32 ”命令就编译成功,这是因为32位汇编代码对应的是movl。

       然后这段汇编代码的意思为:把系统调用号38(16进制是0x26)存入EAX寄存器,将oldname存入EBX寄存器,将newname存入ECX寄存器,通过执行int $0x80来执行系统调用陷入内核态。system_call根据传入的系统调用号在系统调用列表中查找到对应的系统调用内核函数,然后根据EBX寄存器和ECX寄存器中保存的参数调用内核函数sys_rename,执行完后将执行结果存放到EAX寄存器中,将EAX寄存器的值传给ret。

       接下来将“=a”换成“=m”,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可以看到hello.c确实变成了newhello.c,却显示没有修改成功。hello.c变成newhello.c,表示确实执行了sys_rename,返回值0保存在EAX寄存器中。显示失败是指ret不等于0。

       通用的触发系统调用的库函数syscall

       如果libc没有提供对某个系统调用的封装,就无法通过API方法来调用内核函数,或者说内核增加了一个新的系统调用,但libc函数库的版本没有及时更新为其编写API函数,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libc提供的syscall函数直接调用,函数原型为:extern long int syscall(long int sysno,...) _THROW,其中sysno是系统调用号,“...”是系统调用所带的参数。如下图所示:

         

         这里将SYS_rename改为38也可以实现。

         

4  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我初步了解到了一些关于系统调用的工作机制,比如系统调用可以用API函数直接调用或者在C语言中嵌入汇编代码来进行调用,但是两者都需要使用系统调用号,不同的是API函数已经把系统调用号封装起来了,与内核系统调用形成了映射关系。

      

      

 

 

 

    

 

 

 

 

     

 

 

 

     

 

 

 

 

       

 

     

      

        

     

    

posted on 2019-10-19 16:48  20199317-程峥华  阅读(259)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