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基本知识(四):JS的异步模式:1、回调函数;2、事件监听;3、观察者模式;4、promise对象

 JavaScript语言将任务的执行模式可以分成两种:同步(Synchronous)和异步(Asychronous)

“同步模式”就是一个任务完成之后,后边跟着一个任务接着执行;程序的执行顺序和排列顺序是一直的;”异步模式”则完全不同,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回调函数(callback),前一个任务结束的时候,不是执行下一个任务,二十执行回调函数,后一个任务则是不等前一个任务结束就执行,所以程序的执行顺序与任务顺序不一致的,异步的。

在浏览器端,耗时时间长的操作都应该异步执行,避免浏览器数去响应,最好的例子就是ajax操作。

在服务器端,“异步模式”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因为执行环境是单线程的,如果允许同步执行所有的http请求,服务器会急剧下降,很快会失去响应。

 

“异步模式”一共有4种方法,这4种方法可以写出结构更合理,性能更出色,维护更方便的js代码。这四种模式分别为:

一、回调函数(callback);

二、事件监听(Listener);

三、观察者模式;

四、promise对象

 

一、回调函数(callback)

异步的最基本的方法

假设有两个函数,f1和f2,后者等待前者执行结果。

f1();

f2();

如果f1是一个很耗时的任务,可以考虑改写f1,把f2写成f1的回调函数。

function f1(callback){
  settimeout(function(){
     //f1代码
       
},1000);
callback();  
}

执行代码变成下面的样子

f1(f2);

      采用郑重方式,把同步操作变成了异步操作,f1不会堵塞程序的运行,先执行程序的主要逻辑,将耗时的操作推迟执行。

     其实我理解起来也很费劲,因为上大学后第一门语言是c,然后是C++,再后来是java,在传统函数中以参数形式输入数据,并且使用返回语句返回值。理论上,在函数结尾处有一个return返回语句,结构上就是:一个输入点和一个输出点。函数的本质就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实现过程的映射。

     但是,当函数的实现过程很漫长,你选择等待函数处理完成之后处理,还是使用回调函数进行异步处理呢?

     答:这种情况下,使用回调函数变得至关重要,例如:ajax请求。若是使用回调函数进行处理,艾玛就可以继续进行其他任务,而无需空等等。实际开发中,经常在JavaScript中使用异步调用,甚至在这里推荐使用。

//传递函数作为回调,函数作为参数传递
function fn(a,b,callback1){
   var num=Math.ceil(Math.random()*(a-b)+b);
   callback1(num);     //传递结果
}

fn(10,20,function(num){
   console.log("随机数"+num);
});      //结果为10-20之间的随机数
function foo(){
  var a=10;
  return function(){
   a*=2;
   return a;
};
}

var f=foo();
f();     //return 20
f();     //return 40
//返回一个内嵌匿名函数是创建闭包的方法。

   ajax的一个回调函数例子。

$.ajax({
   url:"test.json",
   type:"GET",
   data:{username:$("#username").val()},
   dataType:"json",
   beforSend:function(){
           //禁用按钮防止重复提交
          $("#submit").attr({disabled:"disabled"}); 
    },
    complete:function(msg){
       //请求完成后调用的回调函数
   },
   error:function(msg){
       //请求失败时被调用的回调函数
  }
   Success:function(msg){
       //请求成功后调用的回调函数
  }
});

 

     (1)回调函数定义:函数A作为参数(函数引用)传递到另外一个函数B,并且这个函数B执行函数A,我们就叫函数A叫做回调函数,如果没有名称(函数表达式),我们就叫它匿名回调函数。

    (2)回调函数优点:简单,容易理解和 部署。

      缺点:不利于代码的阅读,和维护,各部分之间高度耦合,流程会很混乱,而且每一个任务只能指定一个回调函数。

 

二、事件监听

采用事件驱动模式。

任务的执行不取决代码的顺序,而取决于某一个事件是否发生。

监听函数有:on,bind,listen,addEventListener,observe

还是以f1和f2为例。首先,为f1绑定一个事件(采用jquery写法)。

f1.on('done',f2);

上面代码意思是,当f1发生done事件,就执行f2。

然后对f1进行改写:

function f1(){
    settimeout(function(){
   //f1的任务代码
   f1.trigger('done');  
},1000);
}

f1.trigger('done')表示,执行完成后,立即触发done事件,从而开始执行f2.

这种方法的优点:比较容易理解,可以绑定多个事件,每一个事件可以指定多个回调函数,而且可以去耦合,有利于实现模块化。

这种方法的缺点:整个程序都要变成事件驱动型,运行流程会变得不清晰。

事件监听方法:

(1)onclick方法

element.onclick=function(){
   //处理函数
}

优点:写法兼容到主流浏览器

缺点:当同一个element元素绑定多个事件时,只有最后一个事件会被添加

例如:

element.onclick=handler1;
element.onclick=handler2;
element.onclick=handler3;

上诉只有handler3会被添加执行,所以我们使用另外一种方法添加事件

(2)attachEvent和addEvenListener方法

//IE:attachEvent
elment.attachEvent("onclick",handler1);
elment.attachEvent("onclick",handler2);
elment.attachEvent("onclick",handler3);

上述三个方法执行顺序:3-2-1;

//标准addEventListener
elment.addEvenListener("click",handler1,false);
elment.addEvenListener("click",handler2,false);
elment.addEvenListener("click",handler3,false);

执行顺序:1-2-3;

PS:该方法的第三个参数是泡沫获取,是一个布尔值:当为false时表示由里向外,true表示由外向里。

<div id="id1">
    <div id="id2"></div>
</div>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1").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console.log('id1');},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2").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console.log('id2');},false);
//点击id=id2的div,先在sonsole中输出,先输出id2,在输出id1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1").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console.log('id1');},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2").addEventListener("click",function(){console.log('id2');},true);
//点击id=id2的div,先在sonsole中国输出,先输出id1,在输出id2

 (三)DOM方法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Listenner()

addEventListenner()和removeListenner()表示用来分配和删除事件的函数。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三种参数,分别为:

string(事件名称),要触发事件的函数function,指定事件的处理函数的时期或者阶段(boolean)。

例子见(二)

(四)通用的时间添加方法:

on:function(elment,type,handler){
   //添加事件
   return element.attachEvent?elment.attachEvent("on"+type,handler):elment.addEventListener(type,handler,false);
}

 

冒泡事件和事件捕获区别,可以参考:http:/www.cnblogs.com/chengxs/p/6388779.html

 

三、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也叫发布订阅模式,它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同时对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一个主题对象的状态变化就会通知多有的观察者对象,使得他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优点:1、支持简单的广播通信,自动通知所有已经订阅过的对象。

2、页面载入后,目标对象很容易与观察者存在一种动态关联,增加灵活性。

3、目标对象与观察者之间的抽象耦合关系能够单独扩展以及重用。

 

四、promise对象(promise 模式)

(1)promise对象是commonJS工作组提出的一种规范,一种模式,目的是为了异步编程提供统一接口。

(2)promise是一种模式,promise可以帮忙管理异步方式返回的代码。他讲代码进行封装并添加一个类似于事件处理的管理层。我们可以使用promise来注册代码,这些代码会在在promise成功或者失败后运行。

(3)promise完成之后,对应的代码也会执行。我们可以注册任意数量的函数再成功或者失败后运行,也可以在任何时候注册事件处理程序。

(4)promise有两种状态:1、等待(pending);2、完成(settled)。

promise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它所包装的异步调用返回/超时/结束。

(5)这时候promise状态变成完成。完成状态分成两类:1、解决(resolved);2、拒绝(rejected)。

(6)promise解决(resolved):意味着顺利结束。promise拒绝(rejected)意味着没有顺利结束。

//promise
var p=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d))
//在这里进行处理。也许可以使用ajax

setTimeout(function(){
   var result=10*5;
   if(result===50){
      resolve(50);
   }else{
     reject(new Error('Bad Math'));
  }
},1000);
});

p.then(function(result){
    console.log('Resolve with a values of %d',result);
});

p.catch(function(){
   console.error('Something went wrong');
});

    (1)代码的 关键在于setTimeout()的调用。

    (2)重要的是,他调用了函数resolve()和reject()。resolve()函数告诉promise用户promise已解决;reject()函数告诉promise用户promise未能顺利完成。

     (3)另外还有一些使用了promise代码。注意then和catch用法,可以将他们想象成onsucess和onfailure事件的处理程序。

     (4)巧妙地方是,我们将promise处理与状态分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调用p.then(或者p.catch)多少次都可以,不管promise是什么状态。

    (5)promise是ECMAscript 6管理异步代码的标准方式,javascript库使用promise管理ajax,动画,和其他典型的异步交互。

简单的说,它的思想是:每一个异步任务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该对象有一个then方法,允许指定回调函数。比如,f1的回调函数f2,可以写成:

f1.then(f2);

f1要进行如下改写(使用jquery的实现):

function f1(){
  var dfd=$.deferred();
  settimeout(function(){
  //f1的任务代码
   dfd.resolve();
},500);
return dfd.promise;  
}

这样写的优点:回调函数写成了链式写法,程序的流程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有一整套的配套方法,可以实现很多强大的功能。

 

比如,指定多个回调函数

f1().then(f2).then(f3);

再比如,指定发生的错误时的回调函数:

f1().then(f2).fail(f3);

而且,它有一个前面三种方法都没有的好处:如果一个任务已经完成,再添加回调函数,该回调函数会立即执行。

所以你不用担心错过某一个事件或者信号。

这种方法的缺点:编写和理解都相对比较难。

 

posted @ 2017-03-08 23:07  saucxs  阅读(9869)  评论(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