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ango之视图层
视图函数
视图层介绍
一个视图函数,简称视图,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函数,它接受 Web 请求并且返回 Web 响应。
响应可以是一个 HTML 页面、一个 404 错误页面、重定向页面、XML 文档、或者一张图片…
每个视图函数都负责返回一个 HttpResponse 对象,对象中包含生成的响应。
代码写在哪里都可以,只要在 Python 目录下面,一般约定是将视图放置在项目或应用程序目录中的名为views.py的文件中。
视图层作用
- 作用:主要存放业务核心逻辑代码
视图层,熟练掌握两个对象即可:请求对象(request)和响应对象(HttpResponse)
django视图函数必须要返回一个HttpResponse对象
否则报错:The view app01.views.func1 didn't return an HttpResponse object. It returned None instead.提示你没有返回一个Httpresponse对象而是返回了一个None。
为什么必须要返回这个对象呢?我们 Ctrl + 鼠标点击分别查看三者的源码来查探究竟。
HttpResponse源码
class HttpResponse(HttpResponseBase): """ An HTTP response class with a string as content. This content that can be read, appended to or replaced. """ streaming = False def __init__(self, content=b'', *args, **kwargs): super(HttpResponse, self).__init__(*args, **kwargs) # Content is a bytestring. See the `content` property methods. self.content = content
由此可得,HttpResponse()就是对象,括号内直接跟一个具体的字符串作为响应体,示例如下
HttpResponse(): 返回文本,参数为字符串,字符串中写文本内容。如果参数为字符串里含有 html 标签,也可以渲染。 def runoob(request): # return HttpResponse("百度首页") return HttpResponse("<a href='https://www.baidu.com/'>百度首页</a>")
render源码
- 底层返回的也是 HttpResponse 对象
def render(request, template_name, context=None, content_type=None, status=None, using=None): """ Returns a HttpResponse whose content is filled with the result of calling django.template.loader.render_to_string() with the passed arguments. """ content = loader.render_to_string(template_name, context, request, using=using) return HttpResponse(content, content_type, status) ''' render(request, template_name[, context])` `结合一个给定的模板和一个给定的上下文字典,并返回一个渲染后的 HttpResponse 对象。 参数: request: 用于生成响应的请求对象。 template_name:要使用的模板的完整名称,可选的参数 context:添加到模板上下文的一个字典。默认是一个空字典。如果字典中的某个值是可调用的,视图将在渲染模板之前调用它。 render方法就是将一个模板页面中的模板语法进行渲染,最终渲染成一个html页面作为响应体。 '''
redirect源码
- redirect内部是继承了HttpRespone类
小结:
响应对象
- 响应对象主要有三种形式:HttpResponse(),render(),redirect()
- HttpResponse():返回文本,参数为字符串,字符串中写文本内容。
- render():返回文本,第一个参数为request,第二个参数为 字符串(或html页面文件),第三个参数为字典(可选参数,向页面传递的参数:键为页面参数名,值为views参数名)
- redirect():重定向,跳转到新页面。参数为字符串,字符串中填写页面路径。一般用于form提交数据后跳转到新页面
三板斧本质
- render 和 redirect 是在 HttpResponse 的基础上进行了封装:
- render:底层返回的也是 HttpResponse 对象
- redirect:底层继承的是 HttpResponse 对象
1.作用
全称:JSON的全称是"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意思是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
作用:前后端交互一般使用的是json实现数据的跨域传输
2.向前端返回一个json格式字符串的两种方式
方法一:直接自己序列化
import json def index_func(request): user_dict = {'name':'alex','age':'18','性别':'女'} user_json = json.dumps(user_dict,ensure_ascii=False) return HttpResponse(user_json) # 添加ensure_ascii=False 参数是为了让中文保持正常显示, 不然会转换成uncode格式
方法二:使用JsonResponse对象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def index_func(request): user_dict = {'name':'alex','age':'18','性别':'女'} return JsonResponse(user_dict)
问题:JsonResponse 对象没有 ensure_ascii
参数来保证中文正常显示吗?
首先,我们来查看源码。
由源码可知,json_dumps_params
是一个字典,接下来我们为json_dumps_params
传入参数。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def index_func(request): user_dict = {'name':'alex','age':'18','性别':'女'} return JsonResponse(user_dict,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False})
ps:以后写代码很多时候可能需要参考源码及所学知识扩展功能
class JsonResponse(): def __init__(self,data,json_dumps_params=None): json.dumps(data,**json_dumps_params)
JsonResponse主要序列化字典,针对非字典的其他可以被序列化的数据需要修改safe参数为False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def index_func(request): user_list = [11,22,33,44,55] return JsonResponse(user_list,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False})
提示为了让非字典对象能够被序列化,设置safe参数为false。
我代码没有写这个啊,这是哪来的呢?
凭空捏造??且看JsonResonse
源代码
加入 safe=False
参数, 让其允许非 dict 对象被序列化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def index_func(request): user_list = [11,22,33,44,55] return JsonResponse(user_list,safe=False,json_dumps_params={'ensure_ascii':False})
ps:JsonResponse
返回的也是HttpResponse
对象
class JsonResponse(HttpResponse): # 继承了HttpResponse ...
request.FILES # 获取文件对象
1.form表单上传文件注意事项
method
必须是post
enctype
参数修改为multipart/form-data
2.实现代码
index_Page.html文件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script src="https://cdn.bootcdn.net/ajax/libs/jquery/3.6.1/jquery.js"></script> </head> <body> <form action="" method="post"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p>file: <input type="file" name="file" multiple="multiple"> </p> <input type="submit" value="提交"> </form> </body> </html>
views.py文件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index_func(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POST': # 获取文件数据 print(request.FILES) # <MultiValueDict: {'file': [<InMemoryUploadedFile: 试卷.pdf (application/pdf)>]}> # 获取文件数据对象 file_obj = request.FILES.get('file') print(file_obj,type(file_obj)) # 试卷.pdf <class 'django.core.files.uploadedfile.InMemoryUploadedFile'> # 获取文件对象字符串名 print(file_obj.name,type(file_obj.name)) # 试卷.pdf <class 'str'> with open(r'%s' % file_obj.name, 'wb') as f: for line in file_obj: f.write(line) return render(request,'indexPage.html')
FBV与CBV
FBV基于函数的视图(Function base view)
- 之前我们在视图层都用的是基于函数的视图,使用函数来处理不同的请求。
基于视图的函数我们学习Django的时候就就已经在使用了,示例如下:
urls.py文件
urlpatterns = [ path("login/", views.login), ]
views.py文件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HttpResponse def login(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GET": return HttpResponse("GET 方法") if request.method == "POST": user = request.POST.get("user") pwd = request.POST.get("pwd") if user == "shawn" and pwd == "123456": return HttpResponse("POST 方法") else: return HttpResponse("POST 方法1")
如果我们在浏览器中直接访问 http://127.0.0.1:8000/login/ ,输出结果为:GET 方法
CBV基于类的视图(Class base view)
基本介绍
- 采用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写视图文件。
- 使用类来处理视图层的请求
基本使用
视图层views.py文件
from django import views class MyloginView(views.View): def get(self, 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from CBV get function') def post(self,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from CBV post function')
路由层urls.py文件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from app01 import views urlpatterns = [ path('login/',views.MyloginView.as_view()) ]
CBV会自动根据请求方法的不同自动匹配对应的方法并执行
1.储备知识
- 面向对象属性查找顺序
- 类方法特性
- 反射中getattr( ) 提前了解一下
2.突破口
path('login/', views.MyLoginView.as_view()) # as_view() 是什么东西
我们 Ctrl + 点击查看其源码
发现它是一个类方法, 查看其整体结构(只看框起来的即可, 其他的不用管), 该方法内部有一个 view
方法, 并且返回值是 view
的内存地址, 类似于闭包函数
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初步结果
path('login/', views.MyLoginView.as_view()) # 等同于下面 path('login',views.view) # 看着是不是与普通的路由没有什么区别了 : 通过匹配触发视图函数的运行
那么 view
是一个什么样的函数呢? 现在突破口变成了 view
方法了
我们再看其源码(只看框起来的即可,其他的不用管) :
"self = cls(**initkwargs)" # cls是什么? 记得上面的类方法吗? 类调用时传入类本身 # 我们是通过MyView来调用as_view的, 那么cls也就是MyView # 类加括号实例化得到对象self, 这个self就是我们自己的类产生的对象 : self=MyView(**initkwargs),我们不用去管里面的参数 # 接下来看看view的返回值 : self.dispatch(request, *args, **kwargs) # 也就是去MyView类实例出的对象里面去找dispatch方法并执行,很显然self对象中没有该方法,于是去类中去找,也没有 # 最后到父类View中去找,发现就在as_view类方法的下面找到了
我们在看它下面的逻辑代码
逻辑很简单,使用了反射的知识点
# 先是拿到当前请求方式的大写字符转成小写, 然后判断在不在后面的 self.http_method_names 里面 # Ctrl+点击 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 : 'http_method_names = ['get', 'post', 'put', 'patch', 'delete', 'head', 'options', 'trace']' # 发现是8种常用的请求方式列表, 接着返回dispatch源码查看,为了方便我们假设现在的是get请求方式 # 判断get请求在请求列表里面,于是执行紧跟其下的代码...我们先看看getattr()得到的是什么结果 # 判断我们的self是否有名叫get的属性或方法,如果有则返回该属性的值或方法的内存地址,否则返回 self.http_method_not_allowed, 这是个啥,我们 Ctrl+点击 也来看看:
# 原来是一个报错信息 : 提示方法不允许,整理下思路,也就是说self中有get返回值或者内存地址,没有则报错 # 很显然我们的self是有get这个名字的,并且是一个方法,于是将get方法的内存地址赋值给handler # 我们再来看dispatch的返回值 : handler + (括号), 不就是执行该方法吗!也就是执行了我们的get方法打印了"触发了get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