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药治疗热病的作用机理(韩晶岩)》的体会
注:本文内容来自"北京中医在线教育中心"的《中医药治疗热病的作用机理第一讲》
热病的基本概念
热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的外感性疾病的总称。
可以是脓毒症,也可能是细菌,病毒引起的。
最终会导致微血管障碍,休克,甚至多脏器损伤致死。
血热血瘀是热毒引起的血瘀。
发生原因:热毒消耗了津液;热毒损伤了脉络。
血液在脉内巡行不畅的原因是:气虚(不能推动血行),气滞(不能调节血行),血热(消耗津液),血寒(脉管收缩,血液凝滞)
血溢于脉外的原因是:气虚(不能摄血),血热(损伤脉),外伤(损伤脉)。
由热病引起的肺损伤,感染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尚未解决的临床问题。
中医对热毒血瘀的治疗方法--清热凉血
-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针对受寒引起的发热
- 经证(阳明经证用白虎汤,肺热用麻杏石甘汤)
- 府证(阳明府证用三承气汤,肠痛用大黄牡丹皮汤)
- 明代的温病学说(很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 分为卫、气、营、血四个时期,根据不同时期进行对症下药。
- 卫分证(呼吸道、消化道):
- 呼吸道粘膜刺激症--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等
- 腹泻等消化道粘膜刺激症--藿香正气散(滴丸)
- 气分证(肺部):
- 高热不咳--白虎汤
- 发热、咳嗽、有痰、呼吸急促(肺部有损伤)--麻杏石甘汤
- 营分证:脑内血管有损伤引起脑内微血管渗出,脑压升高 引起的的神昏(头晕头蒙),脉细,舌绛(火红)--清营汤;
- 脱证(手脚不冷,血压降低或出汗)--生脉散
- 厥证(小动脉挛缩引起的--手脚厥冷,血压不降)--参附汤(补给心脏);
- 血分证:出血,凝血
- 犀角地黄汤
- 新冠肺炎的分期与第7版诊疗方案的方药
中药有效却不被认可的原因--四个阶段的病例基础与药物的作用机制
不只是新冠病毒作用于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引起的肺损伤等症状,更多的是内毒素所引起的微血管障碍起到发病的重要作用。
- 微血管:直径在100微米以下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小静脉的区域,占血管床总数的90%.
- 微循环: 微血管区域循环的血液,气体,液体,营养物质,淋巴液,废物的循环和交换.
-
气分<->炎性细胞浸润
- 重症患者表现的脓毒(血)症是内毒素(大肠杆菌表面的脂多糖)进入血液->内毒素作用于人体固有免疫系统TLR受体->启动细胞内的传导途径->P50,P65脱落并进入细胞核->作用于相应的基因位点->启动炎性因子,粘附分子表达->促进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壁->释放过氧化物和蛋白酶->在血管内皮"打洞"->血管内皮损伤->游出血管的白细胞形成炎性细胞浸润. 多个脏器发生炎性细胞浸润。
- 血管外的肥大细胞在缺血,缺氧,抗原抗体反应或内毒素作用时,发生增殖,内部白细胞介素等增殖,产生肥大细胞脱颗粒和脱颗粒的肥大细胞,诱导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的粘附分子的表达,募集大量的白细胞。
- 重症患者表现的脓毒(血)症是内毒素(大肠杆菌表面的脂多糖)进入血液->内毒素作用于人体固有免疫系统TLR受体->启动细胞内的传导途径->P50,P65脱落并进入细胞核->作用于相应的基因位点->启动炎性因子,粘附分子表达->促进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壁->释放过氧化物和蛋白酶->在血管内皮"打洞"->血管内皮损伤->游出血管的白细胞形成炎性细胞浸润. 多个脏器发生炎性细胞浸润。
-
营分<->微血管障碍--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白蛋白渗出"水肿"
- 心脑肝肾脾肺血管周围水肿(微血管渗出):发生脓毒症,细菌病毒引起的发热等疾病时,微血管的血浆白蛋白和水的漏出,引起血管周围水肿。肺部发生形成肺水肿,脑部形成脑压高,肾脏发生形成蛋白尿,眼底血管发生形成眼底水肿。
- 中医里的"痰饮"(津液[1]停聚为痰饮):一方面,10uM的小血管腔周围会被水压迫,皱缩阻塞;另一方面,水分的增多阻碍了血管周围的氧气和营养的弥散,导致周围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坏死。由于舌头毛细血管极其丰富,"舌象"能反映这种"水肿",舌头肿胀有齿痕.
-
血分<->微血管障碍--血管内皮损伤和基底膜损伤引起的"内出血"
- 更严重的情况,基底膜也损伤了,红细胞从血管漏出,引发内出血。
- 更严重的情况,血小板粘附在血管壁,引起凝血,甚至形成血栓。
- "心主血脉,藏神"的内涵: 心脏主导的毛细血管在脑部及其密集,为脑组织提供了氧气和水谷精微,是神经元生存的微环境。
-
以上两个问题(炎性细胞浸润,微血管渗出)没有临床有效药物。
- 中医舌象诊断: 由于舌头毛细血管极其丰富,"舌象"能反映这种"水肿",舌头肿胀有齿痕.舌象中有丝状乳头("瘀点"(直径400um)),正常时血流充足呈红色,血瘀时呈蓝色,"瘀斑"。"血虚"(血流量不足)皱缩,舌头变薄发白。有水渗出时,丝状乳头缝隙变大,如果是清水渗出叫做"滑苔"(舌头光滑),如果是有浓稠的水(白蛋白)漏出叫做腻苔(舌头黏腻,又叫痰饮)。
- 中医治疗思路:"辩证论治"更精准地区分疾病的不同类型,疾病不同阶段。与单靶点调控药物治疗不同,中医更注重"君臣佐使"。[2]
体会·引申阅读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
-
了解了邪热对人体的侵袭的过程。
-
了解了中医辩证"卫气营血"的概念和病理基础。
-
感慨一句:中华医学是国人的文化瑰宝!
-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都是中医的辨证类型。
风寒感冒为风寒之邪入体使肺气失宣所致,简单来说就是着凉了,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节。春季发病多是早上或晚上天气较凉时未及时添衣,吹风着凉所致;风热感冒未风热之邪侵表使肺气失和所致,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通常是因温差原因所致。比如在外面30℃以上的温度下呆了一中午,突然走进一个只有20℃左右的空调房里,骤然遇冷的情况下,就容易感冒。
由此可见,春季即可能患风寒也会患风热感冒,而具体患的是哪一类,就要看具体症状了。
-
风寒和风热感冒的判断
风寒感冒:风寒的特点是恶寒重,发热轻。常见症状为怕冷,一般不发热,不出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
风热感冒:风热的特点是发热重、恶风。常见表现为身体微热或发烧,头胀痛,出汗,咽喉红肿,咳嗽有痰,痰黄稠,鼻塞流黄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