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分类 Linear Classification

软分类:y 的取值只有正负两个离散值,例如 {0, 1}

硬分类:y 是正负两类区间中的连续值,例如 [0, 1]

 

一、感知机

主要思想:分错的样本数越少越好

用指示函数统计分错的样本数作为损失函数,不可微;

对错误分类样本,∑ -yi * f(xi) = ∑ -yi * WTxi  (因为求和项一定大于0,所以损失函数越小表示错误分类的样本越少)

 

二、线性判别分析

主要思想:同一类别的样本方差足够小,不同类别之间分散开(类内小,类间大)

Rayleigh quotient 和 generalized Rayleigh quotient

函数 R(A, x) = xHAx / xHx ,其中 A 是 Hermitan矩阵,如果是实矩阵则满足 AT = A。

性质:λmin  <= R(A, x) <= λmax   ,即最大值为 A 的最大特征值、最小值为 A 的最小特征值

函数 R(A, B, x) = xHAx / xHBx ,其中 A、B 是 Hermitan矩阵,B 正定。

令 x = B-1/2x',由瑞利商性质可知,R(A, B, x) 的最大值是 B-1/2AB-1/2 (或者 B-1A)的最大特征值,最小值是其最小特征值

与 LDA 的关系:

二类:

  数据是 p 维,只有两个类别,经过 LDA 投影到投影到一条直线,投影直线为向量 w(只关心其方向,设为单位向量即可),样本点xi 在直线上的投影为zi = wTx,记类别 1 和类别 2 两个集合为c1、c2,对 p 维数据 x 两个集合的样本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μc1 、 μc2 、Sc1 、Sc2

  样本点投影到直线后有样本均值 zk拔 和样本方差 Sk

  LDA 目标函数的定义要让类内方差小类间方差大,则

  J(W) = (z1拔 - z2拔 )2 / (S1 + S2)  

     = wTc1 - μc2)(μc1 - μc2)Tw /  wT (Sc1 + Sc2) w

     = wT Sw /  wT Sw w

  这个目标函数的 argmax 可以对其求导后令导数为零,得到向量 w 正比于 Sw-1c1 - μc2)。也可以直接利用瑞利商的结论,最大值为 Sw-1Sb 的最大特征值,二分类时 Sw 的方向恒为 μc1 - μc2 (因为(μc1 - μc2)Tw 结果是 scalar),令 Sw  = λ (μc1 - μc2) ,代入 (Sw-1Sb)w = λw,得到 w = Sw-1c1 - μc2) 结果一样。

多类:  

  数据是 p 维,有 K 个类别,经过 LDA 投影到低维(q 维)平面,基为(w1,w2,...,wq),共同构成矩阵Wpxq

  J(W) = WSW / WT Sw W,类间方差 S= Σ Nj (μcj - μ)(μcj - μ)T ,for j = 1, 2, ..., K;类内方差 Sw =  Σ Σ (xi - μcj)(xi - μcj)T for j = 1, 2, ..., K  and every xi in ci  

  为了应用瑞利商结论,分子分母都各自求主对角线元素乘积,J(W) = ∏ wiSwi / wiT Sw w,for i = 1, 2, ..., q 。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Sw-1Sb 最大的q个特征值的乘积,W 就由这 q 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

  注意降到的维度 q 最大为 K-1。(因为知道了前K-1个 μcj 后最后一个μcj 可以由前K-1个表示)

 

监督降维:根据以上分析,对 xi 就可以进行降维 zi = WTxi

分类:LDA 用来分类的思路,假设各个类别的数据符合各自的高斯分布,LDA 投影后用 MLE 计算各个类别的均值和方差,就得到了各个类别服从高斯的概率密度函数。对于一个新样本,将其投影后的向量代入各类的分布计算一下概率,最大的就是样本所属的类。

 

三、Logistic 回归

判别模型,直接用一个函数拟合,计算后验概率 P(y|x)。直接用 MLE 来估计参数 W / 用梯度下降优化求参数 W 。

为什么不能用均方误差作为logistic regression的损失函数?——均方误差不能准确衡量分类效果的好坏
如果用的话,考虑两种情况
1. label 是1,而 f(x) = 0,那其实现在距离目标很远,但是微分值却是0,
2. label是0,但是 f(x) =1,微分算出来也是0,也不对,原因就出在sigmoid函数求导之后会出现 f(x) * (1-f(x))。
所以,这并不符合实际,距离优化目标远的情况微分值却很小,用均方误差是很难优化到一个好的结果。
 
logistic regression 再如何改进?—— cascad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神经网络

看一下 logistic regression 和 linear regression 中的梯度:

 

 sigmoid函数怎么来的?——高斯判别分析

 

四、高斯判别分析:

生成模型,不对条件概率 P(y | x) 直接建模,引入 P(y) 的先验分布。

根据贝叶斯定理(执果索因):P(y | x) = P(x | y)P(y) / P(x),也即 P(y=ck | xi) 正比于 P(x| y=ck) P(y=ck),分别对这两部分建模后,对于一个新样本计算P(y=c| xi),概率最大的ck 就是样本所属的类别。

以二分类为例,对先验 P(y=ck) 建模最直觉的想法就是遍历所有训练数据,计算 P(y=ck) = Nk / N 。这个结果其实也就来源于,假设 Y 服从参数为 p 的伯努利分布,通过 MLE 进行参数估计。

对似然 P(x | y=ck) 的估计呢?——对每个类别都假设 P(x | y=ck) 服从均值为 μk 、方差为 Σ的高斯分布就好了。

P(x | y=ck) = ∏ P(x| y=ck) ,for every xin c,MLE 估计所有的 μk 和 Σ

结果比较差,怎么改进? ——不同类别的高斯分布共享同一个 Σ,减少参数改善过拟合。

可以看出,高斯判别分析认为输入的各个维度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

 

能不能和 sigmoid 函数联系起来?

先看一个后验概率表达式,把分子除下去就看到熟悉的 σ (z) 形式了,可以发现 sigmoid 函数的作用就是把 logit 压到 probability。

 

另一个结论:似然设为服从高斯分布,且不同类别的高斯分布共享方差矩阵的情况下,高斯判别分析:

那为什么不直接去找 W 和 b 呢? ——logistic regression

 

概率判别模型和概率生成模型的一点比较分析:

为什么 discriminative model 要比generative model的效果要好?—— 先验等假设限制了生成模型效果,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更好。
因为generative model 做了一些假设,比如是高斯分布,伯努利分布,是不是朴素贝叶斯(假定不同维度是独立的)。
所以:
  1. 训练集比较小的时候,这些“脑补”反而可能会更有效,这时候discriminative model就会受数据的影响更大。
  2. 同理 generative model 对数据噪声也不太敏感。
  3. Priors and class-dependent probabilities(先验和似然)可以从不同的来源去估计。
 

五、朴素贝叶斯

服从条件独立性假设

后验概率最大化 等价于 期望风险最小化

 

posted @ 2019-07-15 22:41  王朝君BITer  阅读(294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