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中间件配置实现功能插拔式设计

说白了就是想做到想 注释中间件一样,存在的时候,全局都会走那个中间件,不要用的时候注释掉,除了不实现那个功能之外对全局都不会有影响。

这就是可插拔式设计

首先讲解一个模块 importlib

这个模块的作用:以字符串的形式导入模块

module = 'file.a'
importlib.import_module(module)
上面这句就等于下面这句
from file import a

接下来就可以讲一下可插拔式设计了。

现在我想有三种通知方式,短信通知,邮件通知,微信通知,而且我想禁用哪个,就直接禁用哪个,而不用通过去方法里面一个个的注释掉这个函数。

首先建一个包notify,包里面有四个py文件,__init__.py email.py msg.py wechat.py

然后在根目录下写两个py文件 ,一个是 run.py 一个是settings.py

img

settings.py

NOTYFY_LIST = [
    'notify.email.Email',
    'notify.msg.Msg',
    'notify.wechat.WeChat',
]

run.py

import notify
notify.send_all('hahahaahaha')

email.py

class Email():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send(self,content):
        print('邮件通知:%s'%content)

msg.py

class Msg():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send(self,content):
        print('短信通知:%s'%content)

wechat.py

class WeChat():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send(self,content):
        print('vx通知:%s'%content)

最重要的一个py文件

import settings
import importlib

def send_all(content):
    for module_path in settings.NOTYFY_LIST:
        module, class_name = module_path.rsplit('.',maxsplit=1)
        mod = importlib.import_module(module)
        # 上面这句等于from notify import email
        cls = getattr(mod,class_name) #利用反射获取模块种类的变量名
        obj = cls()
        obj.send(content)

总体讲解:

首先写一个文件夹notify,在这个文件夹里面写了三个py文件,分别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在每个文件里面写了三个通知的类,每个类都有一个send方法,用来被调用。然后去settings文件里面把这三个类的路径以字符串的形式配置好。

然后,最重要的一步开始了,在notify文件夹里写了一个__init__.py文件,这就让这个文件夹变成了包。导入这个包的东西,就只用导入这个init就行。前提是在init里面吧那三个py文件导入了先。

在init 里导入了settings里的配置好的字符串路径,循环这个字符串列表,然后通过这句module, class_name = module_path.rsplit('.',maxsplit=1) 切片,module拿到的就是notify.email ,class_name拿到的就是Email

然后通过importlib.import_module(module),得到的结果就是那个模块,在这里也就是email模块。 然后又通过反射,获取在这个模块里的类的变量名,用cls来接收,循环的第一次就是 Email这个类,然后obj = cls()实例化生成了一个对象,obj.send(content)就执行了他的方法,打印了一条结果,settings里配置了几个,就打印几个结果。当然我们要运行的文件是 run文件,run里面就只用导入这个包,就相当于导入了这个包的 init 文件,直接notify.send_all('输出我要输入的字符') 就行了。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可插拔式设计,代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思想。

posted @ 2019-10-31 21:38  chanyuli  阅读(35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