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31.随笔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随心写,随心发
摘要:欢迎访问我的个人博客,阅读更多文章: "陈树义" 我们都知道做事情要长远考虑,而不是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一道理,但是许多人还是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我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很早,但同样是「许多大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一直到大概一年前,我告诉自己要慢慢培养自己的长远思考意识。考虑事情的时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9-24 17:08 陈树义 阅读(968) 评论(6) 推荐(1) 编辑
摘要: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撰写了《关于公司高端精英类、软件类人才面试方法调整的建议》。其中重点讲到:软件类人才面试要以考察软件工程能力与编程能力,识别出真正的软件开发与设计高手。文章也给出了具体的考核方式: 应聘人员首先应该进行网上编程,时间 90 分钟,网上编程符合要求的进入面试环节。 在网上编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08 09:52 陈树义 阅读(2122) 评论(2) 推荐(3) 编辑
摘要:Java 虚拟机是学习 Java 的基础,也是迈入高级 Java 开发工程师的必备知识点。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如何从零开始学习 Java 虚拟机。 基础 对于刚刚接触 JVM 的同学来说,JVM 就像一个黑盒一样,完全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东西。所以对于小白来说,最重要是搞清楚 JVM 到底是干嘛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05 11:28 陈树义 阅读(3730) 评论(3) 推荐(3) 编辑
摘要:「整体性学习方法」是在一本叫做《如何高效学习》的书中看到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老外,他用一年就学完了四年的麻省理工课程。而这本书正是其这一年来的学习心得,书中介绍了他的学习方法。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我是很抗拒的,感觉就是一本鸡汤书。再加上这本书理论居多,很多时候都得自己去摸索,所以我刚开始读也不怎么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5-04 10:03 陈树义 阅读(3111) 评论(1) 推荐(8) 编辑
摘要:对于很多开发来说,技术的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也经常在脉脉上看到不少人说: 只要技术牛逼,怕什么互联网寒冬。 只要技术好,到哪里都不怕。 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学多一点技术能够在下次跳槽时多要一点薪水。所以学技术对于刚刚毕业的小年轻来说,确实是没错的。但随着你年纪的增长、技术知识的积累,你会慢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4-25 09:04 陈树义 阅读(617) 评论(1) 推荐(0) 编辑
摘要:博主个人独立站点开通啦!欢迎点击访问:https://shuyi.tech 不知不觉树义已经工作 5 年了,一路走来磕磕碰碰但总算有了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对于一个 Java 开发人员来说,到了 5 年的关键节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经过我自己的总结,我列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 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4-23 08:30 陈树义 阅读(11028) 评论(28) 推荐(54) 编辑
摘要:用了 Maven 好几年了,许多人还是只懂得简单的依赖坐标。对于 Maven 的聚合和继承还是一知半解,甚至很多人以为是同一个东西。但其实聚合是用于快速构建项目,是表示项目与子项目之间的关系。而继承则是为消除重复的配置。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深入聊聊这两者的关系。 聚合 Maven 的聚合其实就是项目与子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11 09:47 陈树义 阅读(2744) 评论(4) 推荐(1) 编辑
摘要:《未来世界的幸存者》是阮一峰写的一本书,现在已经出版。说的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哪些人会被淘汰,哪些人能生存下来,而我们应该怎么做的话题。 书里以 2016 年 AlphaGo 击败李世石为引子,慢慢聊了随着科技发展,个人的处境以及未来。其中有些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对未来自己的职业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2-01 14:34 陈树义 阅读(771) 评论(1) 推荐(1) 编辑
摘要:博主个人独立站点开通啦!欢迎点击访问:https://shuyi.tech 一周前,多闪、马桶 MT 和聊天宝三款社交 App 同一天上线,被社交媒体渲染成「三英打战吕布」。但在这三款产品中,只有头条的「多闪」是稍有发展前景的,因为其有「抖音」的用户基础作为支撑。 正如多闪的产品经理所说:多闪是短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9 09:30 陈树义 阅读(7764) 评论(0) 推荐(2) 编辑
摘要:大家都知道 18 年底许多大公司都开始了「人员优化」动作,不仅仅美团等大厂有所行动,就连一些平时求贤若渴的小公司也有所动作。 本来我以为关于劳动法的事情,许多人应该多多少少都应该了解。但最近在一些技术群众看到了不少被裁的同学,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害怕、忧虑,但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忽然间我意识到有必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9-01-24 00:04 陈树义 阅读(10838) 评论(48) 推荐(109) 编辑
摘要:2018年就快过去了,趁着这个机会整理今年写下的一些文章。也可以让新来的朋友有个索引,方便查看。 Java基础 "注解的那些事儿(三)| 注解的使用" "注解的那些事儿(二)| 如何自定义注解" "注解的那些事儿(一)| 为什么要使用注解?" "大白话说Java反射:入门、使用、原理" "大白话说J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11-01 09:53 陈树义 阅读(693) 评论(1) 推荐(2) 编辑
摘要:今天偶然想起之前和朋友讨论过的一个问题:如何唯一确定一个 Java 类?我相信大多数朋友遇到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类的全路径呗。但事实上,唯一确定一个 Java 类,单单靠类路径是不够的,还要多加上一个东西:类加载器。也就是说, 类加载器 + 类路径才唯一确定一个 Java 类。 为了证明我所说的,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9-14 11:37 陈树义 阅读(1539) 评论(3) 推荐(2) 编辑
摘要:前几天在 code review 时发现有一段代码中存在滥用try catch的现象。其实这种行为我们也许都经历过,刚参加工作想尽量避免出现崩溃问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想着 try catch一下。 但实际上这种习惯不仅会让代码很难看,更会影响代码的运行性能。有些人会觉得,不就是一个 try catc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9-12 09:48 陈树义 阅读(13426) 评论(8) 推荐(0) 编辑
摘要: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我收到许多年轻读者的询问,他们问我是否应该上大学或者读研究生。 答案是? 要看情况。 尽管读大学或研究生能够增加你的竞争力,但它们并不适合所有人。 尽管主流社会告诉你,如果你想要经营成功企业、实现财务自由,那么上大学、上MBA是必须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从财务、时间和经验这几个方面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9-10 10:29 陈树义 阅读(4352)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这里说的策略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经常用于有多种分支情况的程序设计中。例如我们去掉水果皮,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水果,会有不同的拨皮方式。此时用程序语言来表示是这样的: 如上面代码所写,我们用条件语句块去判断不同类型的水果,之后采取不同的剥皮方法。但这种方式在程序设计领域会导致原来的代码被修改,即每次我们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9-03 09:35 陈树义 阅读(3513) 评论(5) 推荐(5) 编辑
摘要:博主个人独立站点开通啦!欢迎点击访问:https://shuyi.tech 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工作到了一定的年限(一般是3、4年左右),如果他还没学会阅读源码,那么他就会遇到瓶颈。因为到了这个时候的开发,他应该不仅仅只会做那些 CURD 的业务逻辑,而应该会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去写框架。而基本上没有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8-28 10:08 陈树义 阅读(13405) 评论(47) 推荐(56) 编辑
摘要:最近在系统回顾学习 Java 虚拟机方面的知识,其中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布尔型在虚拟机中到底是什么类型?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看 JDK 的源码是无法解决源码的,我们必须深入到 class 文件中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给出了这么一道题: 这道题很简单,结果是输出: 但我们要深入到 class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8-27 09:25 陈树义 阅读(1729) 评论(3) 推荐(0) 编辑
摘要:本文是《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的第 1.1 章节的分享。「微信读书」新用户通过文末二维码可以获得优惠券,以超低价格在「微信读书」App 上阅读。 这篇拆书将分享下面几点: 本节思维导图 天赋的三个误区 快速成长的两个要素 衡量天赋最佳领域的两要素 大部分人都在挥霍自己的天赋 练习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8-26 23:14 陈树义 阅读(1049)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前段时间我聊了关于技术与思维的看法,提出了思维比技术更加重要的看法。从后台数据来看,大家都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并且有朋友意味未尽,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话题。 之后我写了一篇推文,分享了一本书《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这本书就是讲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几个层次,其中就说到了对技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8-25 12:29 陈树义 阅读(1086) 评论(0) 推荐(1) 编辑
摘要:「智能合约」一词是由Nick Szabo在1997年首次提出的,比比特币的出现要早很多。他是位计算机科学家、法学学者,还是个密码译解专家,所以我还是替他跟你「讲人话」好了。 简而言之:他想用分布式记账技术来保存合同。如今的智能合同,就如现实世界中的合同一样。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它们完全是数码形态的。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8-08-20 10:18 陈树义 阅读(1905) 评论(0) 推荐(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