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4中的关键概念

 

1、价值和价值共创

 

  • 什么是价值

通俗表达:这有啥用?

正式表达:这能带来什么益处或起什么作用?

反问式求证: 假如没有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具体情境提问:如果缺少IT运维人员,业务系统会面临怎样的状况?

  简而言之,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而信息中心的存在,则是为了确保单位的IT系统能够稳定运行,从而为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的支撑。

  • 什么是价值共创

  指服务设计者、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等所有参与服务过程的各方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为什么要进行价值共创

  在长期的现代IT运维实践中,设计者(开发方)、运维团队及使用者均已意识到,仅凭任一方的努力无法达成高效运作的目标。即便是一个顶尖的团队,也难以独力覆盖从硬件管理、软件系统维护到业务系统的全面保障。随着现代IT技术日益专业化,各自为政已非时代潮流,协同合作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趋势,单一实体包揽所有环节的任务变得不再现实。

  • 实际现状

  "价值共创"——理想虽好,实践却难!

  首先,审视IT的内部运营架构:

  业务部门往往缺乏提升基础IT技能的动力,一旦遇到问题,便直接依赖运维解决。 相反,IT部门也未必积极去深入了解业务知识,导致IT与业务的融合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背景下,实现IT价值的共同创造无疑面临巨大挑战。

  再者,观察IT的外部运营环境:

  甲方通常占据主导地位,乙方则显得较为被动,双方基于平等原则的有效合作案例并不多见。 加之乙方常因技术含量偏低或缺乏核心竞争力,易被替代。由此可见,短期内实现IT价值的共创更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距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仅是一种美好设想。


 

2、利益相关者

 在服务管理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必须在以服务形式创造价值的背景下理解各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


3、产品和服务

探讨产品与服务的概念差异或许意义有限,关键在于认识它们的共通之处——皆为向用户交付的价值形式。将服务明确定价、将服务设计成产品形态,或是将产品整合进服务套餐中,这些操作均是可行且常见的策略。


 

4、服务关系

服务关系涉及的是服务价值链上所有相关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每个参与方依据自身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与权限。


5、服务价值

要达成既定目标,必然牵涉到成本的投入与风险的承担。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服务以满足其需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系列风险与成本问题;同时,服务关系本身也可能引入额外的风险和成本因素。因此,只有当这种服务联系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明显超过其负面影响时,它才被视为具有真正的价值。

 


 

6、总结

掌握这些关键概念的目的在于深化对ITIL的理解,以便更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的IT服务管理场景中。

 

 

posted @   采和精灵  阅读(1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相关博文:
阅读排行:
· 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让我损失了近一半的绩效!
· 实操Deepseek接入个人知识库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NET】调用本地 Deepseek 模型
· Plotly.NET 一个为 .NET 打造的强大开源交互式图表库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