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SM研发创新之路

沿着 itil v3+java流程引擎 的老套路没办法搞出新的名堂了,所以必须要创新
1. 理论创新
关于ITIL辩证分析的文章我已经写了很多,不一一赘述.我的观念是
与其坐等洋和尚来洗脑宣贯,不如自己主动去参与ITSM理论界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来就是个开放性讨论的话题,结果也只是一个建议性的”模板”,结果老被别有用心的人包装成标准,长期毒害国内的小白
什么样的创新更容易被接受?接地气的!
比如服务目录,做为用户来说,自然希望是贴身打造,而不是强行灌输一个模板或者干脆只给个照本宣科的服务类型,而真正需要关注的服务却被丢弃在墙角
服务目录一定要接地气,信息中心能提供啥服务就建立啥服务,用户也是以服务为入口,而不是诸如请求故障事件之类的机械术语
国家队背景的 类ITIL标准算不算创新?严格来说不算
不准确的翻译拼凑,创新成分极低,也不能指望这些人来创新,说到底还是这方面的人才奇缺
当然也有其可取之处,扩大了范围,充当了门面
我们需要新的ITSM理论作为ITSM软件研发的指导,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萌芽,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2. 技术创新
管理软件的领先肯定是 技术+业务的 综合领先,
因为就算你理念先进,在研发过程中技术陈旧的话,很快就会有技术更先进的竞争对手来追赶,很容易被取代,同样领先的技术却基于落后的管理框架,或许会有一些亮点,但是却不可能成为一款领先的管理软件.要做到技术领先很多是很难的,至少做到不能有明显代差
比如:

  1. 引入新的前端框架,做到三屏合一,实现手机平板电脑的无缝切换访问
  2. 引入新的图表组件echarts 丰富运维数据的展现,包含配置拓扑等
  3. 引入合理的简化设计,实现普通流程的开箱即用
  4. 引入新的组件包,实现与社交IM的方便集成等
    ….
    不少新功能是依赖于引入的新技术来实现的,很多人吹嘘半辈子,啥成品都搞不出来,或者总说技术不是问题,然而真到了最后实现的时候,却偏偏就是被技术问题卡了脖子

没有创新不会有未来,ITSM创新之路,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posted @   采和精灵  阅读(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相关博文:
阅读排行:
· 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让我损失了近一半的绩效!
· 实操Deepseek接入个人知识库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NET】调用本地 Deepseek 模型
· Plotly.NET 一个为 .NET 打造的强大开源交互式图表库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
微信分享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