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一些参数设置

在使用union all的时候,系统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为了加快hive处理速度,可以设置如下参数实现并发执行

set mapred.job.priority=VERY_HIGH;
set hive.exec.parallel=true;

 设置map reduce个数

-- 设置map capacity
set mapred.job.map.capacity=2000;
set mapred.job.reduce.capacity=2000;
-- 设置每个reduce的大小 set hive.exec.reducers.bytes.per.reducer=500000000; -- 直接设置个数 set mapred.reduce.tasks = 15;

 设置任务名称

-- 设置名称
set mapred.job.name=my_job_{DATE};

 Hive文件合并

-- 设置文件合并
set abaci.is.dag.job=false;
set hive.merge.mapredfiles=true;
set mapred.combine.input.format.local.only=false;
set hive.merge.smallfiles.avgsize=100000000;

-- 在map only的情况下,如上的参数如果没有生效,可以设置如下
-- 在HQL的最外层增加distribute by rand()
select * from XXX distribute by rand()

 

use namespace udw_ns;
set mapred.job.name=job_name_{DATE};
set hive.mapred.mode=nonstrict;
set mapred.reduce.tasks = 600;

set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mode=nonstrict;
set hive.exec.dynamic.partition=true;

set hive.exec.compress.output=true;
set mapred.output.compress=true;
set mapred.output.compression.codec=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LzoCodec;

 

dfs.block.size

  决定HDFS文件block数量的多少(文件个数),它会间接的影响Job Tracker的调度和内存的占用(更影响内存的使用),

mapred.map.tasks.speculative.execution=true 

mapred.reduce.tasks.speculative.execution=true

这是两个推测式执行的配置项,默认是true

所谓的推测执行,就是当所有task都开始运行之后,Job Tracker会统计所有任务的平均进度,如果某个task所在的task node机器配

置比较低或者CPU load很高(原因很多),导致任务执行比总体任务的平均执行要慢,此时Job Tracker会启动一个新的任务

(duplicate task),原有任务和新任务哪个先执行完就把另外一个kill掉,这也是我们经常在Job Tracker页面看到任务执行成功,但

是总有些任务被kill,就是这个原因。

mapred.child.java.opts

一般来说,都是reduce耗费内存比较大,这个选项是用来设置JVM堆的最大可用内存,但不要设置过大,如果超过2G(这是数字有

待考证),就应该考虑一下优化程序。

Input Split的大小,决定了一个Job拥有多少个map,默认64M每个Split,如果输入的数据量巨大,那么默认的64M的block会有特

别多Map Task,集群的网络传输会很大,给Job Tracker的调度、队列、内存都会带来很大压力。

mapred.min.split.size

这个配置决定了每个Input Split 的最小值,也间接决定了一个job的map数量

HDFS块大小是在job写入时决定的,而分片的大小,是由三个元素决定的(在3各种去最大的那个)

(1) 输入的块数 (2) Mapred.min.split.size (3) Job.setNumMapTasks()

mapred.compress.map.output

压缩Map的输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a)压缩是在内存中进行,所以写入map本地磁盘的数据就会变小,大大减少了本地IO次数
b) Reduce从每个map节点copy数据,也会明显降低网络传输的时间
注:数据序列化其实效果会更好,无论是磁盘IO还是数据大小,都会明显的降低。

io.sort.mb
以MB为单位,默认100M,这个值比较小
map节点没运行完时,内存的数据过多,要将内存中的内容写入洗盘,这个设置就是设置内存缓冲的大小,在suffle之前
这个选项定义了map输出结果在内存里占用buffer的大小,当buffer达到某个阈值(后面那条配置),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来对buffer

的内容进行排序,然后写入本地磁盘(一个spill文件)

根据map输出数据量的大小,可以适当的调整buffer的大小,注意是适当的调整,并不是越大越好,假设内存无限大,

io.sort.mb=1024(1G), 和io.sort.mb=300 (300M),前者未必比后者快:
(1)1G的数据排序一次
(2)排序3次,每次300MB
一定是后者快(归并排序)

io.sort.spill.percent
这个值就是上面提到的buffer的阈值,默认是0.8,既80%,当buffer中的数据达到这个阈值,后台线程会起来对buffer中已有的数

据进行排序,然后写入磁盘,此时map输出的数据继续往剩余的20% buffer写数据,如果buffer的剩余20%写满,排序还没结束,

map task被block等待。
如果你确认map输出的数据基本有序,排序时间很短,可以将这个阈值适当调高,更理想的,如果你的map输出是有序的数据,那

么可以把buffer设的更大,阈值设置为1.

Io.sort.factor
同时打开的文件句柄的数量,默认是10
当一个map task执行完之后,本地磁盘上(mapred.local.dir)有若干个spill文件,map task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执行merge sort,

把这些spill文件合成一个文件(partition,combine阶段)。
执行merge sort的时候,每次同时打开多少个spill文件,就是由io.sort.factor决定的。打开的文件越多,不一定merge sort就越

快,也要根据数据情况适当的调整。
注:merge排序的结果是两个文件,一个是index,另一个是数据文件,index文件记录了每个不同的key在数据文件中的偏移量(即partition)。
在map节点上,如果发现map所在的子节点的机器io比较重,原因可能是io.sort.factor这个设置的比较小,io.sort.factor设置小的

话,如果spill文件比较多,merge成一个文件要很多轮读取操作,这样就提升了io的负载。io.sort.mb小了,也会增加io的负载。
如果设置了执行combine的话,combine只是在merge的时候,增加了一步操作,不会改变merge的流程,所以combine不会减少

或者增加文件个数。另外有个min.num.spills.for.combine的参数,表示执行一个merge操作时,如果输入文件数小于这个数字,就

不调用combiner。如果设置了combiner,在写spill文件的时候也会调用,这样加上merge时候的调用,就会执行两次combine。

提高Reduce的执行效率,除了在Hadoop框架方面的优化,重点还是在代码逻辑上的优化.比如:对Reduce接受到的value可能有重

复的,此时如果用Java的Set或者STL的Set来达到去重的目的,那么这个程序不是扩展良好的(non-scalable),受到数据量的限制,

当数据膨胀,内存势必会溢出

mapred.reduce.parallel.copies
Reduce copy数据的线程数量,默认值是5
Reduce到每个完成的Map Task 拷贝数据(通过RPC调用),默认同时启动5个线程到map节点取数据。这个配置还是很关键的,

如果你的map输出数据很大,有时候会发现map早就100%了,reduce却在缓慢的变化,那就是copy数据太慢了,比如5个线程

copy 10G的数据,确实会很慢,这时就要调整这个参数,但是调整的太大,容易造成集群拥堵,所以 Job tuning的同时,也是个权

衡的过程,要熟悉所用的数据!
mapred.job.shuffle.input.buffer.percent
当指定了JVM的堆内存最大值以后,上面这个配置项就是Reduce用来存放从Map节点取过来的数据所用的内存占堆内存的比例,默

认是0.7,既70%,通常这个比例是够了,但是对于大数据的情况,这个比例还是小了一些,0.8-0.9之间比较合适。(前提是你的

reduce函数不会疯狂的吃掉内存)
mapred.job.shuffle.merge.percent(默认值0.66)
mapred.inmem.merge.threshold(默认值1000)

第一个指的是从Map节点取数据过来,放到内存,当达到这个阈值之后,后台启动线程(通常是Linux native process)把内存中的

数据merge sort,写到reduce节点的本地磁盘;
第二个指的是从map节点取过来的文件个数,当达到这个个数之后,也进行merger sort,然后写到reduce节点的本地磁盘;这两

个配置项第一个优先判断,其次才判断第二个thresh-hold。
从实际经验来看,mapred.job.shuffle.merge.percent默认值偏小,完全可以设置到0.8左右;第二个默认值1000,完全取决于

map输出数据的大小,如果map输出的数据很大,默认值1000反倒不好,应该小一些,如果map输出的数据不大(light

weight),可以设置2000或者以上。
mapred.reduce.slowstart.completed.maps (map完成多少百分比时,开始shuffle)

当map运行慢,reduce运行很快时,如果不设置mapred.reduce.slowstart.completed.maps会使job的shuffle时间变的很长,

map运行完很早就开始了reduce,导致reduce的slot一直处于被占用状态。mapred.reduce.slowstart.completed.maps 这个值是

和“运行完的map数除以总map数”做判断的,当后者大于等于设定的值时,开始reduce的shuffle。所以当map比reduce的执行

时间多很多时,可以调整这个值(0.75,0.80,0.85及以上)

下面从流程里描述一下各个参数的作用:
当map task开始运算,并产生中间数据时,其产生的中间结果并非直接就简单的写入磁盘。这中间的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利用到了

内存buffer来进行已经产生的部分结果的缓存,并在内存buffer中进行一些预排序来优化整个map的性能。每一个map都会对应存

在一个内存buffer(MapOutputBuffer),map会将已经产生的部分结果先写入到该buffer中,这个buffer默认是100MB大小,但

是这个大小是可以根据job提交时的参数设定来调整的,该参数即为:io.sort.mb。当map的产生数据非常大时,并且把io.sort.mb

调大,那么map在整个计算过程中spill的次数就势必会降低,map task对磁盘的操作就会变少,如果map tasks的瓶颈在磁盘上,

这样调整就会大大提高map的计算性能。
map在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向该buffer中写入已有的计算结果,但是该buffer并不一定能将全部的map输出缓存下来,当map输出

超出一定阈值(比如100M),那么map就必须将该buffer中的数据写入到磁盘中去,这个过程在mapreduce中叫做spill。map并

不是要等到将该buffer全部写满时才进行spill,因为如果全部写满了再去写spill,势必会造成map的计算部分等待buffer释放空间的

情况。所以,map其实是当buffer被写满到一定程度(比如80%)时,就开始进行spill。这个阈值也是由一个job的配置参数来控

制,即io.sort.spill.percent,默认为0.80或80%。这个参数同样也是影响spill频繁程度,进而影响map task运行周期对磁盘的读写

频率的。但非特殊情况下,通常不需要人为的调整。调整io.sort.mb对用户来说更加方便。
当map task的计算部分全部完成后,如果map有输出,就会生成一个或者多个spill文件,这些文件就是map的输出结果。map在正

常退出之前,需要将这些spill合并(merge)成一个,所以map在结束之前还有一个merge的过程。merge的过程中,有一个参数

可以调整这个过程的行为,该参数为:io.sort.factor。该参数默认为10。它表示当merge spill文件时,最多能有多少并行的stream

向merge文件中写入。比如如果map产生的数据非常的大,产生的spill文件大于10,而io.sort.factor使用的是默认的10,那么当

map计算完成做merge时,就没有办法一次将所有的spill文件merge成一个,而是会分多次,每次最多10个stream。这也就是说,

当map的中间结果非常大,调大io.sort.factor,有利于减少merge次数,进而减少map对磁盘的读写频率,有可能达到优化作业的

目的。
当job指定了combiner的时候,我们都知道map介绍后会在map端根据combiner定义的函数将map结果进行合并。运行combiner

函数的时机有可能会是merge完成之前,或者之后,这个时机可以由一个参数控制,即min.num.spill.for.combine(default 3),

当job中设定了combiner,并且spill数最少有3个的时候,那么combiner函数就会在merge产生结果文件之前运行。通过这样的方

式,就可以在spill非常多需要merge,并且很多数据需要做conbine的时候,减少写入到磁盘文件的数据数量,同样是为了减少对磁

盘的读写频率,有可能达到优化作业的目的。
减少中间结果读写进出磁盘的方法不止这些,还有就是压缩。也就是说map的中间,无论是spill的时候,还是最后merge产生的结

果文件,都是可以压缩的。压缩的好处在于,通过压缩减少写入读出磁盘的数据量。对中间结果非常大,磁盘速度成为map执行瓶

颈的job,尤其有用。控制map中间结果是否使用压缩的参数为:mapred.compress.map.output(true/false)。将这个参数设置为

true时,那么map在写中间结果时,就会将数据压缩后再写入磁盘,读结果时也会采用先解压后读取数据。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写

入磁盘的中间结果数据量会变少,但是cpu会消耗一些用来压缩和解压。所以这种方式通常适合job中间结果非常大,瓶颈不在

cpu,而是在磁盘的读写的情况。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用cpu换IO。根据观察,通常大部分的作业cpu都不是瓶颈,除非运算逻辑异常

复杂。所以对中间结果采用压缩通常来说是有收益的。
当采用map中间结果压缩的情况下,用户还可以选择压缩时采用哪种压缩格式进行压缩,现在hadoop支持的压缩格式有:

GzipCodec,LzoCodec,BZip2Codec,LzmaCodec等压缩格式。通常来说,想要达到比较平衡的cpu和磁盘压缩比,LzoCodec

比较适合。但也要取决于job的具体情况。用户若想要自行选择中间结果的压缩算法,可以设置配置参数:

mapred.map.output.compression.codec=org.apache.hadoop.io.compress.DefaultCodec或者其他用户自行选择的压缩方式。

posted on 2014-07-16 18:43  cfox  阅读(224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