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集合之HashTable分析
概述
Hashtable 与 HashMap 都是 Map 族中较为常用的实现,也都是 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 的重要成员,它们的本质都是 链表数组。
Hashtable 和 HashMap 既是 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 的重要成员,也是 Map 族(如下图所示)的核心成员,二者的底层实现都是一个链表数组,具有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也容易的特性。事实上 HashMap 几乎可以等价于 Hashtable,除了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并且可以接受 null 键和 null 值。
基于jdk1.8
public class Hashtable<K,V>
extends Dictionary<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
}
HashTable底层实现
重要参数
public class Hashtable<K,V> extends Dictionary<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private transient Entry[] table; // 由Entry对象组成的链表数组
private transient int count; // Hashtable中Entry对象的个数
private int threshold; // Hashtable进行扩容的阈值
private float loadFactor; // 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默认为0.75
private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0; // 记录Hashtable生命周期中结构性修改的次数
}
与 HashMap 类似,Hashtable 也包括五个成员变量,分别是 table 数组、Hashtable 中 Entry 个数 count、Hashtable 的阈值 threshold、Hashtable 的负载因子 loadFactor 和 Hashtable 结构性修改次数 modCount。下面分别给出这五个成员的具体内涵:
- Entry 数组 table: 一个由 Entry 对象组成的链表数组,table 数组的每一个数组成员就是一个链表;
- Entry 个数 count: Hashtable 中 Entry 对象的个数;
- 阈值 threshold: Hashtable 进行扩容的阈值;
- 负载因子 loadFactor: 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默认为0.75;
- 结构性修改次数 modCount: 记录 Hashtable 生命周期中结构性修改的次数,便于快速失败(所谓快速失败是指其在并发环境中进行迭代操作时,若其他线程对其进行了结构性的修改,这时迭代器能够立马感知到并且立即抛出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而不是等到迭代完成之后才告诉你(你已经出错了));
底层结构
Hashtable 和 HashMap 本质上都是一个链表数组。数组中存放的元素是 Entry 对象,而 Entry 对象是一种典型链状结构,定义如下: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K key; // 键值对的键
V value; // 键值对的值
Entry<K,V>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int hash; // key 的哈希值(与HashMap中key的哈希值计算方式不同)
/**
* Creates new entry.
*/
protected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V> n) { // Entry 的构造函数
value = v;
next = n;
key = k;
hash = h;
}
}
Entry 为 Hashtable 的内部类,实现了 Map.Entry 接口,是个典型的四元组,包含了键 key、值 value、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next,以及 Key 的 hash 值四个属性。事实上 Entry 是构成哈希表的基石,是哈希表所存储的元素的具体形式
重要方法
构造函数
Hashtable 一共提供了四个构造函数,其中默认无参的构造函数和参数为Map的构造函数为 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 规范的推荐实现,
其余两个构造函数则是Hashtable专门提供的。
//该构造函数意在构造一个指定初始容量和指定负载因子的空 Hashtable
public Hashtable(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 + loadFactor);
if (initialCapacity == 0)
initialCapacity = 1; // 初始容量完全由用户随意指定,不必是2的n次幂(不同于HashMap)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able = new Entry[initialCapacity]; // 创建指定大小为initialCapacity的链表数组
threshold = (int) (initialCapacity * loadFactor); // HashTable的扩容阈值
}
//该构造函数意在构造一个具有默认初始容量(11)和默认负载因子(0.75f)的空 Hashtable,是 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 规范推荐提供的
public Hashtable() {
this(11, 0.75f); // 默认容量是11,不同于HashMap的默认初始容量16,默认负载因子0.75
}
//该构造函数意在构造一个指定初始容量和默认负载因子(0.75f)的空 Hashtable
public Hashtable(int initialCapacity) {
this(initialCapacity, 0.75f);
}
//该构造函数意在构造一个与指定 Map 具有相同映射的 Hashtable,其初始容量不小于11(具体依赖于指定Map的大小),负载因子是0.75f,
//是 Java Collection Framework 规范推荐提供的
public Hashtable(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t) {
this(Math.max(2 * t.size(), 11), 0.75f);
putAll(t);
}
与 HashMap 类似,构建一个 Hashtable 时也需要指定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是影响 Hashtable 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容量表示哈希表中桶的数量(table 数组的大小),初始容量是创建哈希表时桶的数量;负载因子是哈希表在其容量自动增加之前可以达到多满的一种尺度,它衡量的是一个散列表的空间的使用程度,负载因子越大表示散列表的装填程度越高,反之愈小。
对于 Hashtable 而言,查找一个元素的平均时间是 O(1+a) (a 指的是链的长度,是一个常数)。特别地,负载因子越大,对空间的利用更充分,但查找效率的也就越低;若负载因子越小,那么哈希表的数据将越稀疏,对空间造成的浪费也就越严重。系统默认负载因子为0.75f,这是时间和空间成本上一种折衷,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无需修改的。
插入put()方法
在Hashtable中,键值对的存储是也是通过 put(key, vlaue) 方法来实现的,不同于 HashMap 的是,其 put 操作是线程安全的,源码如下:
public synchronized V put(K key, V value) { // 加锁同步,保证Hashtable的线程安全性
// Make sure the value is not null
if (value == null) { // 不同于HashMap,Hashtable不允许空的value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 Makes sure the key is not already in the hashtable.
Entry tab[] = table;
int hash = key.hashCode(); // key 的哈希值,同时也暗示Hashtable不同于HashMap,其不允许空的key
int index = (hash & 0x7FFFFFFF) % tab.length; // 取余计算节点存放桶位,0x7FFFFFFF 是最大的int型数的二进制表示
// 先查找Hashtable上述桶位中是否包含具有相同Key的K/V对
for (Entry<K, V> e = tab[index]; e != null; e = e.next) {
if ((e.hash == hash) && e.key.equals(key)) {
V old = e.value;
e.value = value;
return old;
}
}
// 向Hashtable中插入目标K/V对
modCount++; // 发生结构性改变,modCount加1
if (count >= threshold) { //在插入目标K/V对前,先检查是否需要扩容(不同于HashMap的插入后检查是否需要扩容)
// Rehash the table if the threshold is exceeded
rehash();
tab = table;
index = (hash & 0x7FFFFFFF) % tab.length; // 扩容后,重新计算K/V对插入的桶位
}
// Creates the new entry.
Entry<K, V> e = tab[index];
tab[index] = new Entry<K, V>(hash, key, value, e); // 将K/V对链入对应桶中链表,并成为头结点
count++; // Hashtable中Entry数目加1
return null;
}
通过上述源码我们可以看出,Hashtable 与 HashMap 保存数据的过程基本相同:
首先,计算 key 的 hash 值并确定 K/V 对要插入的桶位;
其次,查找该桶位中是否存在具有相同的 key 的 K/V 对,若存在则覆盖直接对应的 value 值,
否则将该节点(K/V)保存在桶中的链表的链头位置(最先保存的元素放在链尾)。
当然,若该桶位是空的,则直接保存。
特别地,在一些细节上,Hashtable 与 HashMap 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 Hashtable不同于HashMap,前者既不允许key为null,也不允许value为null;
- HashMap中用于定位桶位的Key的hash的计算过程要比Hashtable复杂一点,没有Hashtable如此简单、直接;
- 在HashMap的插入K/V对的过程中,总是先插入后检查是否需要扩容;而Hashtable则是先检查是否需要扩容后插入;
- Hashtable不同于HashMap,前者的put操作是线程安全的。
rehash操作
重哈希过程主要是一个重新计算原 Hashtable 中的元素在新 table 数组中的位置并进行复制处理的过程,我们直接看其源码:
protected void rehash() {
int oldCapacity = table.length; // 先获取旧的Hashtable桶的数量,即容量
Entry[] oldMap = table;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2 + 1; // 扩容,扩到原始容量的2倍再加1
Entry[] newMap = new Entry[newCapacity]; // 创建扩容后的新的链表数组
modCount++; // 重哈希操作是一个结构性改变操作,modCount加1
threshold = (int) (newCapacity * loadFactor); // 新的阈值
table = newMap;
// 将原哈希表中的节点逐个复制到新的哈希表中
for (int i = oldCapacity; i-- > 0;) {
for (Entry<K, V> old = oldMap[i]; old != null;) {
Entry<K, V> e = old;
old = old.next;
int index = (e.hash & 0x7FFFFFFF) % newCapacity;
e.next = newMap[index];
newMap[index] = e;
}
}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重哈希的过程中,原属于同一个桶中的 Entry 对象可能会被分到不同的桶,
因为 Hashtable 的容量发生了变化,那么(e.hash & 0x7FFFFFFF) % newCapacity 的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退一步说,如果重哈希后原属于一个桶中的 Entry 对象仍属于同一桶,那么重哈希也就失去了意义。
读取get()方法实现
Hashtable 只需通过 key 的 hash 值定位到 table 数组的某个特定的桶,然后查找并返回该 key 对应的 value 即可,源码如下:
public synchronized V get(Object key) { // 不同于HashMap,Hashtable的读取操作是同步的
Entry tab[] = table;
int hash = key.hashCode();
int index = (hash & 0x7FFFFFFF) % tab.length; // 定位K/V对的桶位
for (Entry<K, V> e = tab[index]; e != null; e = e.next) { // 在特定桶中依次查找指定Key的K/V对
if ((e.hash == hash) && e.key.equals(key)) {
return e.value;
}
}
return null; // 查找失败
}
在这里能够根据 key 快速的取到 value,除了和 Hashtable 的数据结构密不可分外,还和 Entry 有莫大的关系。
在前面就已经提到过,Hashtable 在存储过程中并没有将 key,value 分开来存储,而是当做一个整体 Entry 对象(四元组)来处理的。
可以看到,在 Entry 对象中,value 的地位要比 key 低一些,相当于是 key 的附属。在读取细节上,Hashtable 与 HashMap 的主要差别如下:
- 不同于 HashMap,Hashtable 的读取操作是同步的;
- 在 HashMap 中,若读取到的 Value 值为 NULL,则存在如下两种可能:该 key 对应的值就是 null 或者 HashMap 中不存在该 key;而在 Hashtable 中却只有一种可能:Hashtable 中不存在含有该 key 的 Entry。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正是二者对 Key 和 Value 的限制的不同:HashMap 最多允许一个 Key 为 null,但允许多个 value 值为 null;Hashtable 既不允许空的 Key,也不允许空的 Value。
HashMap、Hashtable 与 ConcurrentHashMap 的联系与区别
Hashtable 与 HashMap 的联系与区别
(1)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实现模板不同:虽然二者都实现了 Map 接口,但 HashTable 继承于 Dictionary 类,而 HashMap 是继承于 AbstractMap。Dictionary 是是任何可将键映射到相应值的类的抽象父类,而 AbstractMap 是基于 Map 接口的骨干实现,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此接口所需的工作。
(2) HashMap 和 Hashtable 对键值的限制不同:HashMap 可以允许存在一个为 null 的 key 和任意个为 null 的 value,但是 HashTable 中的 key 和 value 都不允许为 null。
(3) HashMap和Hashtable的线程安全性不同:Hashtable 的方法是同步的,实现线程安全的 Map;而 HashMap 的方法不是同步的,是Map的非线程安全实现。
(4) HashMap 和 Hashtable 的地位不同:在并发环境下,Hashtable 虽然是线程安全的,但是我们一般不推荐使用它,因为有比它更高效、更好的选择 ConcurrentHashMap;而单线程环境下,HashMap 拥有比 Hashtable 更高的效率(Hashtable的操作都是同步的,导致效率低下),所以更没必要选择它了。
Hashtable 与 ConcurrentHashMap 的联系与区别
-
Hashtable 和 ConcurrentHashMap 都可以用于并发环境,但是 Hashtable 的并发性能远不如 ConcurrentHashMap。
这种差异是由它们的底层实现决定的。
我们知道 ConcurrentHashMap 引入了分段锁机制,在默认理想状态下,ConcurrentHashMap 可以支持16个线程执行并发写操作及任意数量线程的读操作;而 Hashtable 无论在读的过程中还是写的过程中都会锁定整个 map,因此在并发效率上远不如ConcurrentHashMap。 -
此外,Hashtable 和 ConcurrentHashMap 对键值的限制相同,二者的 key 和 value 都不允许是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