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高可用方案收集

Keepalived+nginx

这个有详细 的Keepalived参数说明

https://www.cnblogs.com/haiyoyo/p/17203601.html

nacos集群搭建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0068964

=================================================

k8s搭建nacos集群

https://www.jianshu.com/p/ad56cf4e5b2c

 

 

k8s services类型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6157392

Service

Kubernetes 服务有四种类型:ClusterIP、NodePort、LoadBalancer 和ExternalName。服务spec中的type 属性决定了服务如何暴露给网络。

    • ClusterIP 类型的服务将在集群内部暴露,并分配一个 cluster IP 地址。Pod 可以通过这个 IP 地址来访问该服务。ClusterIP 类型的服务适用于需要在集群内部访问的服务,例如数据库服务。
    • NodePort 类型的服务将在每个节点上暴露一个端口,并分配一个 cluster IP 地址。外部客户端可以通过 <NodeIP>:<NodePort> 来访问该服务。NodePort 类型的服务适用于需要在集群外部访问的服务,例如 Web 服务。
    • LoadBalancer 类型的服务将使用集群外部的负载均衡器来暴露服务。外部客户端可以通过负载均衡器的 IP 地址来访问该服务。LoadBalancer 类型的服务适用于需要在集群外部访问的服务,并且需要高可用性的服务。一般LoadBalancer是付费提供的。
 

 

基于 KubeSphere 的 Kubernetes 生产环境部署架构设计及成本分析

 

知识点

  • 定级:中级
  • 运维部署架构图如何画?
  • 架构设计方案如何写?
  • 部署节点如何规划?
  • 成本如何分析计算?

简介

架构概要说明

今天分享一个实际小规模生产环境部署架构设计的案例,该架构设计概要说明如下:

  • 本架构设计适用于中小规模(<=50)的 Kubernetes 生产环境,大型环境没有经验,有待验证。
  • 所有节点采用云上虚拟机的方式部署,出于某些原因所有组件均自建,没有使用云上产品(有条件建议使用云上产品)。
  • 本架构设计不包含安全设备,不包含 Kubernetes 安全配置,安全要求高的环境不适用。
  • 本架构设计属于第一版, 也是我在 Kubernetes 生产集群架构设计实践之路上走出的第一步,难免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欢迎各位指正),后续会根据线上遇到的问题持续进行优化改进。
  • 本架构设计是基于 KubeSphere 部署的 Kubernetes,后续的很多功能实现都依托于 KubeSphere。
  • 本架构设计时使用的当时最新的软件版本,拿到目前来看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完全可以直接套用,换一下软件版本即可(具体怎么换,请看下文)。

本文只介绍选型分析部署架构图部署架构设计说明部署节点规划上云总成本分析等内容,具体的安装部署暂不涉及。

选择 KubeSphere 的理由

KubeSphere 是在 Kubernetes 之上构建的以应用为中心的多租户容器平台,提供全栈的 IT 自动化运维的能力,简化企业的 DevOps 工作流。

KubeSphere 提供了运维友好的向导式操作界面,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一个强大和功能丰富的容器云平台。

  1. 完全开源,通过 CNCF 一致性认证的 Kubernetes 平台,100% 开源,由社区驱动与开发。

  2. 安装简单,使用简单,支持部署在任何基础设施环境,提供在线与离线安装,支持一键升级与扩容集群。

  3. 功能丰富,在一个平台统一纳管 DevOps、云原生可观测性、服务网格、应用生命周期、多租户、多集群、存储与网络。

  4. 模块化 & 可插拔,平台中的所有功能都是可插拔与松耦合,您可以根据业务场景可选安装所需功能组件。

  5. 具备构建一站式企业级的 DevOps 架构与可视化运维能力(省去自己用开源工具手工搭积木)。

  6. 提供从平台到应用维度的日志、监控、事件、审计、告警与通知,实现集中式与多租户隔离的可观测性。

  7. 简化应用的持续集成、测试、审核、发布、升级与弹性扩缩容。

  8. 为云原生应用提供基于微服务的灰度发布、流量管理、网络拓扑与追踪。

  9. 提供易用的界面命令终端与图形化操作面板,满足不同使用习惯的运维人员。

  10. 可轻松解耦,避免厂商绑定

除了上面的 10 条理由以外,更主要的是同类产品中 KubeSphere 属于最能打的,其它竞品在当年(2021 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无法走进我的心里。

部署架构设计

部署架构图

涉及软件版本

初次设计 v1.0 版时的主要软件版本

  • 操作系统版本:centos7.9

  • kubesphere: v3.1.1

  • KubeKey版本:v1.1.1

  • Kubernetes版本:v1.20.4

  • docker版本:v19.03.15

  • GlusterFS:9.4

  • ElasticSearch:7.15

2023 年 8 月 适用的软件版本

  • 操作系统版本: CentOS7.9

  • KubeSphere: v3.2.1生产不建议用 3.3.x、3.4.x 系列

  • KubeKey: v3.0.10老版本也行,只要支持 KubeSphere v3.2.x 和 Kubernetes v1.24.x 即可

  • Kubernetes:v1.24.x

  • Containerd:1.6.4替换掉 Docker

  • GlusterFS:9.6按理说应该用 10.x,不知为何 CentOS 的源里居然没有

  • ElasticSearch:8.x选最新的就行

网络规划

我们网络要求比较多。因此,根据不同功能模块,规划了不同的网段方便安全策略的控制。各位可根据需求合理规划,所有节点都放在一个网段也可以。

功能域网段说明
代理网关 192.168.8.0/24 代理网关作为南北向流量的转发节点,一定要和其他组件放在不同的网段
K8s 集群 192.168.9.0/24 K8s 集群内部节点使用
存储集群 192.168.10.0/24 持久化存储、日志存储域节点使用
中间件集群 192.168.11.0/24 独立在 K8s 集群外的,各种中间件节点使用

部署架构设计说明

整体的部署架构设计采用了传统的分层、分域的思想(只是这思想被我乱用的分层有点多)概要为如下 10 层/域:

  • 用户访问层(最终用户)
  • 防火墙/WAF 等安全设备层(本文没有介绍,云上必备,内部可选
  • 代理网关层
  • 负载均衡层
  • Kubernetes 集群域
  • 持久化存储域
  • 日志存储域
  • CI/CD 域
  • 中间件域(在 K8s 集群之外,独立部署)
  • 运维域

用户访问层

泛指最终用户(无论从哪个渠道入口访问平台实际业务的用户)。

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层

安全是重中之重,所有上线的业务,安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本架构设计里只提到了防火墙、WAF,实际使用中应该还有更多,这个只能大家根据需求自行组合了。

因为,安全设备层不在我的职责范围内,我只能说必须有,但是很多细节我也说不清,索性就不过多介绍了。

代理网关层规划

在代理网关的选择上,第一版选择了利用 Nginx 自建的方案,并没有选择 Ingress、Istio 等高级方案(刚接触并不熟悉没敢用)。

采用 2 台服务器部署典型的 Nginx + KeepAlived 服务,实现高可用的 7 层流量转发网关,根据域名判断规则将流量转入后端 K8s 集群节点对应的 NodePort。

该方案的优点就是对于新手比较友好,部署、维护、配置比较简单,因为都是比较熟悉的属于运维必备的玩法了。缺点就是配置文件的变更、同步都需要人工操作(最多加点自动化手段),有出错的风险。

负载均衡层规划

负载均衡属于 Kubernetes 集群内部使用,有三种可选方案。

  1. 采用公有云或是私有云平台上自带的弹性负载均衡服务(建议选择,很多云服务商内部的 SLB 是免费的)

需要配置监听器监听相应的服务端口

服务端口协议端口
apiserver TCP 6443
ks-console TCP 30880
http TCP 80
https TCP 443
  1. 采用 HAProxy 或是 Nginx 自建负载均衡(此次选择

本架构设计由于某些原因,采用了 HAProxy 自建负载均衡的方案, 部署了 2 个 HAProxy 节点,并使用 Keepalived 实现 VIP 故障切换保证了高可用。

这样的选择也增加了成本,毕竟 2 台 2C 4G 配置的机器一年的成本也有几千块,重点是还要自己部署维护。

所以,在公有云的场景下还是使用服务商提供的弹性负载均衡服务(SLB)比较好,内部使用的免费而且还不需要自己维护。

  1. 使用 KubeKey 自带的解决方案部署 HAProxy

从版本 v1.2.1 开始,KubeKey 提供了内置高可用模式,支持一键部署高可用集群环境。

KubeKey 的高可用模式实现方式称作本地负载均衡模式。具体表现为 KubeKey 会在每一个工作节点上部署一个负载均衡器(HAproxy),所有主节点的 Kubernetes 组件连接其本地的 kube-apiserver ,而所有工作节点的 Kubernetes 组件通过由 KubeKey 部署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到多个主节点的 kube-apiserver 。这种模式相较于专用到负载均衡器来说效率有所降低,因为会引入额外的健康检查机制,但是如果当前环境无法提供外部负载均衡器或者虚拟 IP(VIP)时这将是一种更实用、更有效、更方便的高可用部署模式。

目前,这种部署模式用的人也很多,他们给出的理由是部署简单。更多细节可以参考使用 KubeKey 内置 HAproxy 创建高可用集群

本架构方案初始设计时 KubeKey v1.1.1 并不支持该方式,个人建议生产环境不要用这种方案,而是采用独立部署的全局负载均衡器。

K8s 集群层规划

Kubernetes 集群初始部署采用 3 Master 和 N Worker 的架构,这样即实现了 Kubernetes 控制平面的高可用,也能满足前期业务部署对资源的需求,而且也有利于后期的升级扩容。

  • Master 节点:3 节点,部署 KubeSphere 和 Kubernetes 的管理组件、Etcd 等服务。

注意:本方案并没有把 Etcd 单独部署,有条件或是规模较大的场景可以单独部署 Etcd。

  • Worker 节点:前期选择 6 个节点,部署业务应用。各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初始化数量,但是,建议最少 3 个,后期扩容的时候增加节点的数量也是以 3 的倍数为单位。

Kubernetes 组件的高可用架构图如下:

这里,需要多说一句,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互联网流行了一种 2 Master 的部署架构。从我做架构设计的经验来看,不建议各位使用 2M 的架构,毕竟既然考虑了高可用架构那么一定要顾及 Etcd,2 节点的 Etcd 怎么玩高可用?

2M 的架构也只是解决了 Kube 组件的高可用,还是要找其他节点复用解决 Etcd 高可用的问题 。如果资源实在紧张可以选择 3 Master 复用为 Worker 的部署架构,也千万不要用 2M 的架构。

如果一定要用 2M 的架构,那么只适用一个场景,那就是 Etcd 采取独立节点部署的方案。

持久化存储域规划

本架构设计选择了使用 GlusterFS 作为 Kubernetes 集群的持久化存储。

  • 3 个存储节点,安装部署 GlusterFS,其中一个节点安装 Heketi 作为管理端。

  • 每个节点 1T 数据盘。

存储组件架构图:

存储选型说明:

  1. 持久化存储候选者

    存储方案优点缺点说明
    Ceph 资源多 没有 Ceph 集群故障处理能力,最好不要碰 曾经,经历过 3 副本全部损坏数据丢失的惨痛经历,因此没有能力处理各种故障之前不会再轻易选择
    GlusterFS 部署、维护简单;多副本高可用 资料少 部署和维护简单,出了问题找回数据的可能性大一些
    NFS 使用广泛 单点、网络抖动 据说生产环境用的很多,但是单点和网络抖动风险,隐患不小,暂不考虑
    Longhorn     官宣企业级云原生容器存储解决方案,还未实践
  2. 第一季入选者

    GlusterFS

  3. 说明

    • GlusterFS + Heketi 的存储解决方案,属于第一次做架构设计的尝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也由于以前有过 GlusterFS 的运维经验,所以先用着,后期根据运行情况再重新调整。

    • 大家请根据自己的存储需求和团队运维能力选择适合的方案,有技术实力的团队还是尽量选择 Ceph 吧。

    • 因为我们的业务场景对于持久化存储的需求也就是存放一些 Log 日志,能承受一定的数据损失,也是选择 GlusterFS 的原因之一。

    • 存储规划中假设 1T 数据满足需求,没考虑扩容,后续会做补充。

本次选型使用的是 Heketi 的对接方案,使用比较广泛,网上的参考用例比较多,但是该方案也存在一定弊端,各位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 实现形式在底层创建了一堆的 LVM 卷,如果卷太多又太小的话,后期运维会比较麻烦,有一定的未知风险。

  • Heketi 项目官方已经停止更新了,项目处于维护状态(2023 年 7 月,该项目已经归档了),这就比较麻烦了,新入坑者慎入。

日志存储域规划

日志存储选择了普遍使用的 ElasticSearch 作为日志存储方案,主要用于 KubeSphere 日志、事件等插件采集的日志数据的存储。

实际部署中采用了 3 个节点部署 ElasticSearch,利用 3 副本实现数据的可靠性。KubeSphere 使用启用用户名和密码认证的 HTTP 协议去连接 ElasticSearch 存取数据。

由于不好预估日志规模,在磁盘空间规划上每个机器初期都分配了 1T 的数据盘。最后,我发现实际使用中 30 多个业务模块,日志按要求保留 180 天的场景下,500G 都用不了。

同时,初期在运维管理域部署了 Kibana 连接 ElasticSearch,实现可视化管理。后期,将 Kibana 移到了 K8s 集群上,使用 Helm 的方式部署。

CI/CD 域规划

CI/CD 并没有使用太复杂的功能,主要使用了 KubeSphere 内嵌的 DevOps 插件,利用 Jenkins 流水线实现了应用自动构建、镜像上传、自动发布、审核发布等功能。

主要包含以下组件:

  • Jenkins,使用 KubeSphere 定制的 DevOps 插件(在 Kubernetes 集群上部署 Jenkins 及相应的构建任务容器)。
  • GitLab,开发代码、运维代码管理,实现 GitOps(在 K8s 集群外使用虚拟机独立部署)。
  • Harbor,镜像仓库(在 K8s 集群外与 GitLab 在一台虚拟机上独立部署)。

中间件域规划

有一些数据或是服务,在做架构设计时觉得部署在 K8s 集群上不靠谱,所以采用了在 K8s 集群外部的虚拟机上独立部署。

早期的规划是包含 MySQL、RabbitMQ、RocketMQ、Redis 等组件的,后来只独立部署了 MySQL,其他组件均安排到了 Kubernetes 之上。

独立部署主从复制模式的 MySQL 数据库,适合中小规模使用。大规模需要专业运维人员或是使用云上成熟的产品,有条件建议使用云服务商的 RDS 产品

多说一句,中间件的选型上如果是在公有云环境,最好对比一下云上产品,如果成本差不多,更建议选择云上的成熟产品。

运维管理域规划

监控、告警、自动化运维、其他运维辅助工具都规划在了运维管理域,机器的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划。

主要包含以下组件:

  • Ansible,自动化运维管理工具,执行日常批量运维管理操作。
  • Prometheus、Alertmanager,用于实现 K8s 集群和集群上部署的业务应用组件的监控和告警(初期计划是自己搭建,后来发现 KubeSphere 集成的也挺好用,就暂时放弃了自建)。
  • Kibana,对接 ElasticSearch,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

部署节点规划

先看一眼总数,整个集群使用了 23 台虚拟机,120 核 CPU、464GB 内存、920GB 系统盘、12500GB 数据。

接下来我们详细说一下每一层的节点如何规划部署。规划中没有包含防火墙、WAF 等网络设备。

代理网关节点规划

节点角色主机名CPU(核)内存(GB)系统盘(GB)数据盘(GB)IP备注
Nginx 代理 nginx-1 2 4 40   192.168.8.2/192.168.8.1 自建域名网关,暂时未采用 Ingress
Nginx 代理 nginx-2 2 4 40   192.168.8.3/192.168.8.1 自建域名网关,暂时未采用 Ingress
合计 2 4 8 80      

Kubernetes 集群节点规划

节点角色主机名CPU(核)内存(GB)系统盘(GB)数据盘(GB)IP
负载均衡 k8s-slb-1 2 4 40   192.168.9.2/192.168.9.1
负载均衡 k8s-slb-2 2 4 40   192.168.9.3/192.168.9.1
Master k8s-master-1 8 32 40 500 192.168.9.4
Master k8s-master-2 8 32 40 500 192.168.9.5
Master k8s-master-3 8 32 40 500 192.168.9.6
Worker k8s-node-1 8 32 40 500 192.168.9.7
Worker k8s-node-2 8 32 40 500 192.168.9.8
Worker k8s-node-3 8 32 40 500 192.168.9.9
Worker k8s-node-4 8 32 40 500 192.168.9.10
Worker k8s-node-5 8 32 40 500 192.168.9.11
Worker k8s-node-6 8 32 40 500 192.168.9.12
合计 11 76 296 440 4500  

重点说明:由于初次上线怕资源不够,Master 节点的配置有点多,实际使用中 4C 16G 足够了(第二版的架构设计中已经改正了)。

存储节点规划

存储节点包含持久化存储和日志存储节点:

节点角色主机名CPU(核)内存(GB)系统盘(GB)数据盘(GB)IP备注
存储节点 storage-1 4 16 40 1000 192.168.10.1  
存储节点 storage-2 4 16 40 1000 192.168.10.2  
存储节点 storage-3 4 16 40 1000 192.168.10.3  
日志存储节点 elastic-1 4 16 40 1000 192.168.10.4  
日志存储节点 elastic-2 4 16 40 1000 192.168.10.5  
日志存储节点 elastic-3 4 16 40 1000 192.168.10.6  
合计 6 24 96 240 6000    

中间件节点规划

节点角色主机名CPU(核)内存(GB)系统盘(GB)数据盘(GB)IP备注
MySQL-主 db-master 4 16 40 500 192.168.11.2/192.168.11.1 数据盘可以选高 IO 的 SSD
MySQL-从 db-slave 4 16 40 500 192.168.11.3/192.168.11.1 数据盘可以选高 IO 的 SSD
配置管理 Harbor 4 16 40 500 192.168.11.10 安装 GitLab 和 Harbor (配置可缩)
Prometheus monitor 4 16 40 500 192.168.11.11 安装 Ansible,用于自动化运维
合计 4 16 64 160 2000    

上面的节点资源配置规划,多少有几点不合理的地方,或者可以说是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成本分析

回顾一下汇总的资源总数,整个集群使用了 23 台虚拟机,120 核 CPU、464GB 内存、920GB 系统盘(不要钱)、12500GB 数据。

看着这些汇总数据,我自己都有点害怕,降本增效的当下,这有点多啊(实际上还是有优化空间的,差不多能减下去三分之一)。

接下来我们根据节点规划详细算算账,这到底要花费多少?

货比三家,特意选了三家公有云服务商,用官方提供的价格计算器算了算公开报价(所有报价均为 2023 年 8 月报价)。

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 规划中没有包含防火墙、WAF 等网络设备。
  • 本报价只是公开报价成本,仅供参考(渠道不同,各大云平台折扣也不同。)。
  • 为了对比报价成本,所有选型都用的参数类似的产品,实际使用中请根据需求调整,例如,CPU、硬盘的调整。

计算节点类型汇总及成本分析

配置规格汇总:

配置类型数量
2C 4G 4
4C 16G 10
8C 32G 9
合计 23

公开报价汇总:

公有云平台2C 4G(单价)2C 4G(4台总价 )4C 16G(单价)4C 16G(10 台总价)8C 32G(单价)8C 32G(9 台总价)备注
阿里云 2,386.80 9,547.20 5,902.80 59,028.00 11,662.80 104,965.20 北京、通用型 g6(计算型)、系统盘(高效云盘)
华为云 1,661.50 6,646.00 4,279.60 42,796.00 8,419.10 75,771.90 北京、通用计算 S6、系统盘(高 IO)
天翼云 1,734.00 6,936.00 4,610.40 46,104.00 9,057.60 81,518.40 北京、通用型、系统盘(高 IO)

说明:阿里云只有计算型里有 2C 4G 的配置。

数据盘类型汇总及成本分析

因为,系统盘不用额外算钱,包含在计算资源之内(实际上在云主机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硬盘大小,大小不同价格也不同)。所以,我们只给数据盘买单。磁盘类型设计方案中使用了统一的高 IO 类型,实际中请根据服务需要选择。

磁盘规格汇总:

数据盘规格数量
500G 13
1000G 6
合计 19

公开报价汇总:

公有云平台500G(单价)500G(13 块总价)1000G(单价)1000G(6 块总价)备注
阿里云 2,146.20 27,900.60 4,292.40 25,754.40 北京、高效云盘、0.245/时(500G)
华为云 1,750.00 22,750.00 3,500.00 21,000.00 北京、高 IO
天翼云 2,040.00 26,520.00 4,080.00 24,480.00 北京、高 IO

总成本合计分析

云平台计算资源总价(人民币/元/年)存储资源总价(人民币/元/年)最终总价
阿里云 173,540.40 53,655.00 227,195.40
华为云 125,213.90 43,750.00 168,963.90
天翼云 134,558.40 51,000.00 185,558.40

综合算下来,这套架构使用的云上资源成本多少还是有点费钱的,预计公开报价总成本最少需要人民币 168,963.90 元/年。作为一个合格的运维架构师,架构设计中成本考虑是一个重要因素,要是拿不到很好的折扣价,老板估计要干掉我了。至于实际价格就各凭本事喽!!!

总结

本文分享了我设计的第一版基于 KubeSphere 部署 Kubernetes 集群的部署架构规划方案, 此方案是一个真实的小规模生产环境部署架构设计的案例,该生产环境基于 KubeSphere v3.1.1 和 Kubernetes v1.20.4 已经稳定运行了将近 2 年,运行期间只遇到过 3 个重大问题。

  • 到一年期的时候更换证书(运维不当,证书到期后才发现,手工用命令更换证书,重启相关服务后解决)。
  • GlusterFS 存储扩容 1T 硬盘(直接添加新硬盘,使用 Hekiti 扩容即可)。
  • ElasticSearch 无法写入数据(这个是因为索引最大值配置造成的,更该配置后解决)。

除上述 3 个问题之外,在运维得当的前提下,并没有发现其他重大故障。

概括一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第一版的部署架构设计方案:

  • 整个集群的部署架构图。
  • 所有涉及的主要软件的版本。
  • 网络规划设计。
  • 部署架构分层设计思想及 10 层规划的详细说明(本文核心价值)。
  • 部署节点规划及成本分析。

这套部署架构设计方案是我设计的第一套 Kubernetes 生产环境部署方案,多少会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比如 Master 节点资源分配过多数据盘分配的过大ElacticSearch 是否需要高可用等。其它读者觉得不合理的地方,也欢迎评论区留言或是私信我讨论交流。

所以,此架构方案运行的生产环境的持续运维中,我也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监控数据等可视化数据做了总结分析,设计了第二版的部署架构,也会在后期整理分享给大家,请持续关注哟!!!

posted @ 2023-11-12 12:50  方东信  阅读(8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