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介绍 原理

简介:

         ZooKeeper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
       它Google的Chubby一个开源的实现,在分布式协调技术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就是Google的Chubby还有Apache的ZooKeeper
他们都是分布式锁的实现者。
        有人会问 既然有了Chubby为什么还要弄一个ZooKeeper,难道Chubby做得不够好吗?不是这样的,主要是Chbby是非开源的,Google自家 用。
后来雅虎模仿Chubby开发出了ZooKeeper,也实现了类似的分布式锁的功能,并且将ZooKeeper作为一种开源的程序捐献给了 Apache
        Zookeeper在分布式领域久经考验,它的可靠性,可用性都是经过理论和实践的验证的。所以我们 在构建一些分布式系统的时候,就可以以这类系统为起点来构建我们的系统,这将节省不少成本,而且bug也 将更少。

       Zookeeper是Hadoop和Hbase的重要组件。Zookeeper 分布式服务框架是Apache Hadoop 的一个子项目,
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
   

        ZooKeeper是一种为分布式应用所设计的高可用、高性能且一致的开源协调服务,它提供了一项基本服务:分布式锁服务
由于ZooKeeper的开源特性,后来我们的开发者在分布式锁的基础上,摸索了出了其他的使用方法:
配置维护、组服务、分布式消息队列分布式通知/协调等。

 

 

角色

Zookeeper中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类,如下表所示:

                         zookeeper简介

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zookeeper简介        

 设计目的

1.最终一致性:client不论连接到哪个Server,展示给它都是同一个视图,这是zookeeper最重要的性能。

2 .可靠性:具有简单、健壮、良好的性能,如果消息m被到一台服务器接受,那么它将被所有的服务器接受。

3 .实时性:Zookeeper保证客户端将在一个时间间隔范围内获得服务器的更新信息,或者服务器失效的信息。
    但由于网络延时等原因,Zookeeper不能保证两个客户端能同时得到刚更新的数据,
     如果需要最新数据,应该在读数据之前调用sync()接口。

4 .等待无关(wait-free):慢的或者失效的client不得干预快速的client的请求,使得每个client都能有效的等待。

5.原子性:更新只能成功或者失败,没有中间状态。

6 .顺序性:包括全局有序和偏序两种:
     全局有序是指如果在一台服务器上消息a在消息b前发布,则在所有Server上消息a都将在消息b前被发布;
     偏序是指如果一个消息b在消息a后被同一个发送者发布,a必将排在b前面。

Zookeeper的核心是原子广播,这个机制保证了各个Server之间的同步。
实现这个机制的协议叫做Zab协议。Zab协议有两种模式,它们分 别是恢复模式(选主)和广播模式(同步)。
当服务启动或者在领导者崩溃后,Zab就进入了恢复模式,
当领导者被选举出来,且大多数Server完成了和 leader的状态同步以后,恢复模式就结束了。
状态同步保证了leader和Server具有相同的系统状态。

        为了保证事务的顺序一致性,zookeeper采用了递增的事务id号(zxid)来标识事务。
所有的提议(proposal)都在被提出的时候加上 了zxid。
实现中zxid是一个64位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 新的epoch,标识当前属于那个leader的统治时期。
低32位用于递增计数。

每个Server在工作过程中有三种状态:

  • LOOKING:当前Server不知道leader是谁,正在搜寻
  • LEADING:当前Server即为选举出来的leader
  • FOLLOWING:leader已经选举出来,当前Server与之同步


选主流程

      当leader崩溃或者leader失去大多数的follower,这时候zk进入恢复模式,恢复模式需要重新选举出一个新的leader,让所有的 Server都恢复到一个正确的状态。Zk的选举算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basic paxos实现的,另外一种是基于fast paxos算法实现的。系统默认的选举算法为fast paxos。

同步流程

选完leader以后,zk就进入状态同步过程。

        1. leader等待server连接;

        2 .Follower连接leader,将最大的zxid发送给leader;

        3 .Leader根据follower的zxid确定同步点;

        4 .完成同步后通知follower 已经成为uptodate状态;

        5 .Follower收到uptodate消息后,又可以重新接受client的请求进行服务了。

 

Leader工作流程

Leader主要有三个功能:

        1 .恢复数据;

        2 .维持与Learner的心跳,接收Learner请求并判断Learner的请求消息类型;

        3 .Learner的消息类型主要有PING消息、REQUEST消息、ACK消息、REVALIDATE消息,根据不同的消息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PING消息是指Learner的心跳信息;
        REQUEST消息是Follower发送的提议信息,包括写请求及同步请求;
        ACK消息是 Follower的对提议的回复,超过半数的Follower通过,则commit该提议; 
        REVALIDATE消息是用来延长SESSION有效时间。
        Leader的工作启动了三个线程来实现功能。

 

 

Follower工作流程

 

Follower主要有四个功能:

 

        1. 向Leader发送请求(PING消息、REQUEST消息、ACK消息、REVALIDATE消息);

 

        2 .接收Leader消息并进行处理;

 

        3 .接收Client的请求,如果为写请求,发送给Leader进行投票

 

        4 .返回Client结果。

 

Follower的消息循环处理如下几种来自Leader的消息:

 

        1 .PING消息: 心跳消息;

 

        2 .PROPOSAL消息:Leader发起的提案,要求Follower投票;

 

        3 .COMMIT消息:服务器端最新一次提案的信息;

 

        4 .UPTODATE消息:表明同步完成;

 

        5 .REVALIDATE消息:根据Leader的REVALIDATE结果,关闭待revalidate的session还是允许其接受消息;

 

        6 .SYNC消息:返回SYNC结果到客户端,这个消息最初由客户端发起,用来强制得到最新的更新。

 

       Follower的工作是通过5个线程来实现功能的。



 

 

 

原理:

ZooKeeper在实现这些服务时,首先它设计一种新的数据结构——Znode,
然后在该数据结构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些原语,也就是一些关于该数据结构的一些操作。
有了这些数据结构和原语还不够,因为我们的ZooKeeper是工作在一个分布式的环境下,我们的服务是通过消息以网络的形式发送给我们的分布式应用程序,所以还需要一个通知机制——Watcher机制。
那么总结一下,ZooKeeper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通过:数据结构+原语+watcher机制,三个部分来实现的

ZooKeeper数据模型Znode

ZooKeeper拥有一个层次的命名空间,这个和标准的文件系统非常相似,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ZooKeeper的数据模型,在结构上和标准文件系统的非常相似,都是采用这种树形层次结构,
ZooKeeper树中的每个节点被称为—Znode。和文件系统的目录树一样,ZooKeeper树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拥有子节点。但也有不同之处:

(1) 引用方式

Zonde通过路径引用,如同Unix中的文件路径。路径必须是绝对的,必须是唯一的
路径由Unicode字符串组成,并且有一些限制。
字符串"/zookeeper"用以保存管理信息,比如关键配额信息。

(2) Znode结构

ZooKeeper命名空间中的Znode,兼具文件和目录两种特点。
既像文件一样维护着数据、元信息、ACL、时间戳等数据结构,又像目录一样可以作为路径标识的一部分。
图中的每个节点称为一个Znode。 每个Znode由3部分组成:

 stat:此为状态信息, 描述该Znode的版本, 权限等信息

 data:与该Znode关联的数据

 children:该Znode下的子节点

ZooKeeper虽然可以关联一些数据,但并没有被设计为常规的数据库或者大数据存储
相反的是,它用来管理调度数据,比如分布式应用中的配置文件信息、状态信息、汇集位置等等。
这些数据的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很小的数据,通常以KB为大小单位。
ZooKeeper的服务器和客户端都被设计为严格检查并限制每个Znode的数据大小至多1M,但常规使用中应该远小于此值。

(3) 数据访问

ZooKeeper中的每个节点存储的数据要被原子性的操作。也就是说读操作将获取与节点相关的所有数据,写操作也将替换掉节点的所有数据。
另外,每一个节点都拥有自己的ACL(访问控制列表),这个列表规定了用户的权限,即限定了特定用户对目标节点可以执行的操作。

(4) 节点类型

ZooKeeper中的节点有两种,分别为临时节点永久节点
节点的类型在创建时即被确定,并且不能改变。

① 临时节点该节点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创建它们的会话。一旦会话(Session)结束,临时节点将被自动删除,当然可以也可以手动删除。
虽然每个临时的Znode都会绑定到一个客户端会话,但他们对所有的客户端还是可见的。另外,ZooKeeper的临时节点不允许拥有子节点。

② 永久节点该节点的生命周期不依赖于会话,并且只有在客户端显示执行删除操作的时候,他们才能被删除。

(5) 顺序节点

当创建Znode的时候,用户可以请求在ZooKeeper的路径结尾添加一个递增的计数
这个计数对于此节点的父节点来说是唯一的,
它的格式为"%10d"(10位数字,没有数值的数位用0补充,例如"0000000001")。当计数值大于232-1时,计数器将溢出。

(6) 观察

客户端可以在节点上设置watch,我们称之为监视器
当节点状态发生改变时(Znode的增、删、改)将会触发watch所对应的操作。当watch被触发时,ZooKeeper将会向客户端发送且仅发送一条通知,
因为watch只能被触发一次,这样可以减少网络流量。

 

 

ZooKeeper中的时间

 

ZooKeeper有多种记录时间的形式,其中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属性:

 

(1) Zxid

 

致使ZooKeeper节点状态改变的每一个操作都将使节点接收到一个Zxid格式的时间戳,并且这个时间戳全局有序。
也就是说,每个对 节点的改变都将产生一个唯一的Zxid。
如果Zxid1的值小于Zxid2的值,那么Zxid1所对应的事件发生在Zxid2所对应的事件之前。

实际 上,ZooKeeper的每个节点维护者三个Zxid值,为别为:cZxid、mZxid、pZxid

 

 cZxid: 是节点的创建时间所对应的Zxid格式时间戳。
② mZxid:是节点的修改时间所对应的Zxid格式时间戳。

 

实际中Zxid是一个64为的数字,它高32位是epoch用来标识leader关系是否改变,每次一个leader被选出来,它都会有一个 新的epoch。
低32位是个递增计数

 (2) 版本号

 

对节点的每一个操作都将致使这个节点的版本号增加。每个节点维护着三个版本号,他们分别为:

 

① version:节点数据版本号
② cversion:子节点版本号
③ aversion:节点所拥有的ACL版本号

 

4.3 ZooKeeper节点属性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节点自身拥有表示其状态的许多重要属性,如下图所示。

 

图 4.2 Znode节点属性结构

 

 


ZooKeeper服务中操作

 

在ZooKeeper中有9个基本操作,如下图所示:

 

图 5.1 ZooKeeper类方法描述

 

 

更新ZooKeeper操作是有限制的。
delete或setData必须明确要更新的Znode的版本号,我们可以调用exists找到。
如果版本号不匹配,更新将会失败。

 

更新ZooKeeper操作是非阻塞式的。
因此客户端如果失去了一个更新(由于另一个进程在同时更新这个Znode),
他可以在不阻塞其他进程执行的情况下,选择重新尝试或进行其他操作。

 

尽管ZooKeeper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文件系统,但是处于便利,摒弃了一些文件系统地操作原语。
因为文件非常的小并且使整体读写的,所以不需要打开、关闭或是寻地的操作。

 

Watch触发器

(1) watch概述

ZooKeeper可以为所有的读操作设置watch,这些读操作包括:exists()、getChildren()及getData()。
watch事件是一次性的触发器,当watch的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将会触发此对象上watch所对应的事件。
watch事件将被异步地发送给客户端,并且ZooKeeper为watch机制提供了有序的一致性保证
理论上,客户端接收watch事件的时间要快于其看到watch对象状态变化的时间。

(2) watch类型

ZooKeeper所管理的watch可以分为两类:

 数据watch(data  watches):getDataexists负责设置数据watch
② 孩子watch(child watches):getChildren负责设置孩子watch

我们可以通过操作返回的数据来设置不同的watch:

① getData和exists:返回关于节点的数据信息
② getChildren:返回孩子列表

因此

① 一个成功的setData操作将触发Znode的数据watch

 一个成功的create操作将触发Znode的数据watch以及孩子watch

③ 一个成功的delete操作将触发Znode的数据watch以及孩子watch

(3) watch注册与处触发

图 6.1 watch设置操作及相应的触发器如图下图所示:

① exists操作上的watch,在被监视的Znode创建删除数据更新时被触发。
 getData操作上的watch,在被监视的Znode删除数据更新时被触发。在被创建时不能被触发,因为只有Znode一定存在,getData操作才会成功。
 getChildren操作上的watch,在被监视的Znode的子节点创建删除,或是这个Znode自身被删除时被触发。可以通过查看watch事件类型来区分是Znode,还是他的子节点被删除:NodeDelete表示Znode被删除,NodeDeletedChanged表示子节点被删除。

Watch由客户端所连接的ZooKeeper服务器在本地维护,因此watch可以非常容易地设置、管理和分派。当客户端连接到一个新的服务器 时,任何的会话事件都将可能触发watch。另外,当从服务器断开连接的时候,watch将不会被接收。但是,当一个客户端重新建立连接的时候,任何先前 注册过的watch都会被重新注册。

(4) 需要注意的几点

Zookeeper的watch实际上要处理两类事件:

① 连接状态事件(type=None, path=null)

这类事件不需要注册,也不需要我们连续触发,我们只要处理就行了。

② 节点事件

节点的建立,删除,数据的修改。它是one time trigger,我们需要不停的注册触发,还可能发生事件丢失的情况。

上面2类事件都在Watch中处理,也就是重载的process(Event event)

节点事件的触发,通过函数exists,getData或getChildren来处理这类函数,有双重作用:

① 注册触发事件

② 函数本身的功能

函数的本身的功能又可以用异步的回调函数来实现,重载processResult()过程中处理函数本身的的功能。

 

posted @ 2017-12-26 17:06  乌托邦眺望  阅读(3487)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