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iaLifeWeekly - 1开刊 | 收藏夹谬误

CeliaLifeWeekly - 1开刊 | 收藏夹谬误

cover

Why 为什么写周刊

WJ.1: 开刊,为什么写周刊 (ursb.me)

最近我阅读了一篇关于编写周刊的文章,这让我反思到自己的博客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更新了。尽管我每天都很忙碌,阅读了众多文章,但回想起来,能够清晰记住的内容却寥寥无几。我的笔记和收藏夹里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但仍有不少重要内容被遗漏。这种情况激发了我想要更好地整理和管理我的信息流的愿望。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他是受到一位读者文章的启发才开始编写周刊的。虽然那位读者现在已经暂停更新他的周刊,但我注意到还有一些知名的周刊,如“科技爱好者周刊”,仍在持续更新中,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How 如何写周刊

周刊第12期:每周轮子计划、程序员应该如何写博客

  1. 学习笔记阶段:这个阶段的产出主要是一些较为基础的学习笔记,原创度也较低,属于网上一搜一大把那种,对他人的帮助接近于无,还记得当时把一篇文章分享到技术社区上,被某些暴躁的老哥说我误人子弟,更有甚者直接开怼让我干脆把整本书都抄过来,当时有点气馁,但也承认自己的确是很菜,也曾自我怀疑过是否应该继续往中文社区「倒垃圾」,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据我了解很多程序员刚开始写博客都是写这类学习笔记,也有很多人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甚至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
  2. 资源分享类,写技术文章很难写,有深度的技术文更是难上加上,所以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写「资源分享」类的文章,譬如《分享一些好用的网站》、《分享一些好用的 Chrome 扩展》,这类文章写起来压根不费多少时间和经历,你只需要把平时经常使用的网站、工具分享一一罗列出来,,就能在社区上收获不少的点赞收藏,这也是为什么 GitHub 上简体中文项目的 Markdown 项目如此之多的原因,但是我后来意识到,写这类文章对我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帮助,如果你知道一些非常有用的工具,你确实应该将它分享出去给更多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满足于只写这类文章。
  3. 较有深度的技术文章,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在技术上有了一些的积累,我开始尝试写一些较有深度的技术文章,包括一些经典面试题讲解、源码阅读、某个知识点深入剖析、一些工具类库的踩坑记录等,写这类文章是最痛苦的,因为你会发现在写的过程突然在某个地方你自己也无法讲清楚,说明你并没有理解透彻,于是只能逼迫自己一边查阅文档、一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它讲透,这过程中的收获自然也是非常大,对其他人的帮助也不小。
  4. 与技术无关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除了技术以来,总需要聊点其他的东西,有可能是生活上的一些感悟,也有可能是你针对某个事情的看法,这类文章,它既有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有可能会因为与读者的看法不同而遭到反感,且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确定这些看法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所以会害怕被别人看到自己不成熟的一面,我也曾有过这方面的顾虑,不敢在博客上公开谈论太多与技术无关的事情,但后来发现是我多虑了,因为这类文章,往往最终的读者只有你自己,因为读者看你的文章,他也只会关心对他有帮助的地方,而且即便你当时所记录下来的自己可能是不成熟的,这也是你成长的印记,比如我常常会在迷茫的时候翻看起之前刚踏入职场时写下的《我为什么会成为一名程序员》,告诉自己不要忘了为什么会走上技术这条路,所以不要害怕写技术以外的东西,这些稚嫩的文字很有可能会在多年以后一直激励着你。

我是处于文中所述的第一阶段,一直输出的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学习笔记,说是倒垃圾一点都不为过,也确实没能够坚持下来。

但是也有话道:种一棵树最佳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遂开刊。

开刊的初衷是简单而真诚的:虽然暂时我还写不出有深度的技术文章,但我可以从整理自己的收藏和阅读信息流开始,注重主题和深思。今天的主题,就来探讨一下收藏夹谬误。

📂收藏夹谬误(Collector's Fallacy)

我们每个人在浏览器中阅读文章,或在各大平台使用媒体软件时,都会用到收藏夹。人类天性就像仓鼠一样,看到觉得不错或稍后想看的内容,就会忍不住收藏,这种行为给我们的认知带来了假象:收藏了就🟰我看了、我学了、我会了。随着时间的积累,收藏夹里的内容也越堆越多。

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想想看,你的微信收藏夹或浮窗里,有多少是收藏了但还未阅读的文章呢?

这个心理是普遍的源自于焦虑。

许多人在收藏时,并非真的打算阅读。往往是因为文章太长,一时无法完全阅读,所以先行收藏。这种情况下,收藏更像是一种逃避,而非真正的保存。

如何克服这种“收藏夹谬误”,

  1. 意识提升:首先意识到自己是否有这种倾向,承认仅仅收集而不实际使用信息的行为是不高效的。
  2. 设定目标和限制:对收集的内容设定明确的目标和限制。比如,在收藏新信息前先决定如何和何时使用它们。
  3. 定期清理:定期检查并清理收藏夹。如果某些内容长时间未使用,考虑删除它们。
  4. 改善组织方法:使用有效的组织系统来管理收集的信息,比如分类文件夹、使用标签等,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并使用这些资源。
  5. 强化使用习惯:培养阅读和实际使用收集信息的习惯。比如,设定每周阅读收藏文章的时间。
  6. 质量而非数量:专注于收集质量高的信息,而不是大量的信息。这可以通过评估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来实现

确保内容真正是对自己有价值的,再收藏起来。

最后,应该给收藏的内容做上标记,确保下一次自己看到这内容时,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阅读它。

收藏的方法论和工具很多先不展开了,就聊聊如何处理已经堆积如山的inbox

💭处理思路

提出问题自然要思索解决方案,面对日益膨胀的Edge收藏夹,我意识到单纯依靠文件夹分类已不足以有效管理众多收藏。我的收藏内容五花八门,涉及B站课程、小红书菜谱、豆瓣书单、GitHub工具,以及微博博文等。为了更好地组织这些信息,我开始采用多标签系统,例如给内容打上【文章,课程,Unity】等标签,并将它们链接到特定目标,如【游戏开发】。

为此,我选择了Notion作为我的主要知识管理工具。Notion的灵活性和用户友好的界面让它成为理想的选择。它支持多种组织方式,包括数据库、页面链接和标签系统,非常适合处理和整理大量信息。此外,Notion的跨平台功能也是一个重要优势,它允许我在不同设备上同步和访问数据。

虽然还有其他工具如Obsidian和Zotero,但是只用Notion举例:

  1. 多维度标签:为您的网页收藏创建不同类型的标签,比如按主题、内容类型(如文章、视频、工具)、阅读状态(如“待阅读”、“已阅读”)等。这样可以从多个角度快速找到所需的网页。
  2. 优化检索功能:利用 Notion 的强大搜索功能,可以快速地通过关键词、标签甚至内容来查找特定的收藏。这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
  3. 链接与注释:在 Notion 中保存网页链接时,可以附加个人笔记或摘要。这样即使在没有打开链接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回顾网页的主要内容。

建立良好习惯,成为知识的管理者而非仅仅是收藏者

定期整理和回顾知识收藏。,仅收藏信息像一只松鼠一样积攒坚果,并不能真正帮助我吸收和利用这些知识。相反,定期清理信息,剔除不再相关的内容,是提升知识管理效率的关键。而这个过程确实需要一个动力。我发现写作是激励阅读的强大动力。写作不仅是分享和表达知识的方式,更是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消化过程。这种持续的阅读、整理、写作循环,是提升自身的知识管理和创造能力的核心。

通过写作,能够有效地盘活收藏夹,这也是我目前发现的较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其他的目标,如追求一个梦想、准备一个考试、完成一篇论文或项目等,也能成为整理和利用收藏信息的强大动力。根据目标来分类和整理收藏内容,让这些信息更加有用。

例如,我在大学时期收集了大量关于网络工程的资料。虽然这些信息曾经非常有用,但现在已经与我的工作和生活不太相关了。现在,我要么为这些资料设置标签并存入我的知识资料库(如Notion),要么直接删除它们。这样做,不仅让我的收藏夹更加整洁,也确保了信息的实用性和相关性。

虽然我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我已经开始了这个过程。我相信,每一步的努力都是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一环。


🌟探索角落

💡 AI与技术趋势

https://s2.loli.net/2023/12/15/zStEkP5j3Cx7RhI.png

  • Felix Link Captions:AI辅助图片描述工具
    Felix Link Captions 是一个提供AI辅助图片描述服务的工具,旨在帮助用户更好地表达图片内容。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选择不同的描述风格,包括搞笑、浪漫、专业和俏皮等。

  • MrRanedeer

  • 适配GPT-4,它能够转变成你的AI私人导师。🚀
    当然他文档也有他的创建好的GPT(必须要plus)
    📚使用简单的命令,就能与AI导师互动,比如: /test:进行学习效果测试 /config:更新配置 /plan:制定学习计划... 等等!

MrRanedeer

  • Microsoft Designer

    • 图像创建器:一个非常直观的工具,让你的创意设计变得简单易行。无论是设计海报还是进行艺术创作,都能轻松搞定。🎨
  • YesChat-ChatGPT4V Dalle3 Claude 2

    • 免费,用户友好
    • 集成了ChatGPT4V Dalle3 和 Claude 2
    • YesChat
  • AI Emojis

    • 这个工具可以让你定制个性化的表情符号也可以生成头像。🤖
      AI Emojis

🎨 创意

  • Coverview - 博客封面设计
    • 一个博客封面搜索工具,可以输入关键字然后生成对面的博客工具,这篇周刊的封面也来自于这个

https://s2.loli.net/2023/12/15/LQ3mKs7Sz86nhvT.png

  • 图床工具流SM.MS + PicGo
    • PicGo不止支持这个SMMS图床

      PicGo 本体支持如下图床:

      七牛图床 v1.0

      腾讯云 COS v4\v5 版本 v1.1 & v1.5.0

      又拍云 v1.2.0

      GitHub v1.5.0

      SM.MS V2 v2.3.0-beta.0

      阿里云 OSS v1.6.0

      imgur v1.6.0

      本体不再增加默认的图床支持。你可以自行开发第三方图床插件。


🎬影游日志

纯粹的主观分享

📺 影视篇

《洛基》系列

  • 《洛基1》(Loki)
    • 状态: 在看
    • 评分: ★★★★☆
  • 《洛基2》(Loki)
    • 状态: 在看
    • 评分: ★★★★★

最近终于补上了《洛基》第一季。因为听说第二季口碑不错,才说来去看看。《洛基》两部的故事线是串连一起的。我也没有打算剧透,只是想谈谈我的观感。加上之前玩过《战神:诸神黄昏》和对北欧神话的一番深入了解,也确实让我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兴趣。谎言与诡计之神,这两部改编作品都在暗示洛基的本性然后又加以艺术加工迂回讲述了对神的理解。


🎮 游戏篇

《维多利亚3》

  • 状态: 在玩
  • 评分: ★★★★☆

最近主要在玩的是《维多利亚3》一款大型策略战略游戏,有点太大了,大到后面因为电脑操作多了以后卡的不行。

说回游戏,它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细致模拟让我吃惊。真的是尽力还原了资源的分配、产业的发展、贸易和税收政策等。同时,政治制度、社会改革和国家稳定,里面的复杂性不言而喻。

特别是在模拟鸦片战争和其他历史事件时,游戏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国际压迫和侵略的真实面貌。作为玩家,我不仅要面对经济和政治的挑战,还要在国际舞台上寻找反侵略、反压迫的道路。这让我对19世纪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真的每一步都是艰难的选择。

P社玩家都该枪毙这个梗也是深有体会。

《维多利亚3》虽然有时候因为卡顿让我有点小郁闷,但它真的挺有意思的。最意外的是,它竟然让我对那个19世纪产生了兴趣,非清粉,再加上最近网上关于“清史”的编撰的小故事,搞的我想去看看相关的东西。

游戏里的那些历史事件和国家发展,只是冰山一角吧。


🎵 音乐篇

《夜郎溪》

  • 评分: ★★★★★

真正的重庆市井的故事,MV把整个专辑的立意又拔高了一层,整个专辑每首歌相互关联连成一气,当然重要的是好听。

posted @ 2023-12-16 12:45  CeliaChu207  阅读(2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