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印象笔记——被广告迫害的好产品

项目 内容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2021学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 任健)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2021年软工-案例分析作业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了解和掌握现代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技术,锻炼在大规模开发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通过在实践中分析一款软件产品的体验、特性、Bug、工程难度,来切实体会软件工程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

一、调研与评测

BUG汇总

  • 运行环境

    • PC端:

      设备型号:MacBook Air (Retina, 13-inch, 2020)

      操作系统:macOS Catalina 10.15.6

      软件版本:9.4.13 Beta 1

    • 移动端:

      设备型号:iPhone SE (2020)

      操作系统:iOS 14.4

      软件版本:10.7.15.374591

    • 网页端:

      浏览器版本:Google Chrome 89.0.4389.90(正式版本) (x86_64)

  • BUG严重性评价量化指标说明

    • 系统功能:

      ★:轻微影响软件功能,但不影响运行

      ★★★★★:严重影响软件运行,甚至无法运行

    • 安全性:

      ★:存在安全隐患,但极小概率产生

      ★★★★★:用户资料严重泄露或丢失

    • 用户体验:

      ★:软件设计中存在小瑕疵,但不影响整体用户体验

      ★★★★★:用户基本不能接受此类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体验(例如资料损毁)

  • BUG 1:多平台笔记同步异常

    • 环境:网页端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复现步骤:

      1. 使用免费用户在其中一个平台创建一个笔记并进行同步
      2. 任选另一个平台进行笔记同步
      3. 升级账户为付费用户,并选择与前两个平台相异的平台进行同步
      4. 此笔记未能同步成功
    • 具体描述:

      在PC端新建笔记Class 1并进行同步。

      登陆移动端后发现已经同步笔记。

      在登录网页端后,新增笔记不可同步,在购买包月服务后,经多次刷新,依旧不可同步。

    • 可能成因:

      在用户新建笔记后,该笔记信息将保持固定,而在升级用户权限后,未能做到对所有用户持有笔记的信息进行更新,导致系统对该笔记的同步权限判断失误。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需要考虑到用户信息更新后,与之关联的笔记需要随之更新。

  • BUG 2:编辑器代码粘贴入笔记代码块中失去缩进

    • 环境:PC端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复现步骤:

      1. 打开IDEA或VS Code随意复制一段代码
      2. 在笔记中新建代码块并粘贴代码
      3. 代码失去缩进
    • 具体描述:

      在VS Code中复制一段Java代码。

      将其粘贴进入系统自带笔记本中,没有异常。

      将其粘贴进入笔记代码块,失去缩进。

    • 可能成因:

      对于编辑器或IDE中文本格式支持不好。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尽量支持编辑器或IDE中文本复制粘贴的格式。

  • BUG 3:修改标签后点击搜索栏无法输入

    • 环境:PC端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复现步骤:

      1. 为一个笔记修改其标签
      2. 修改完成后直接点击搜索栏
      3. 无法输入任何文字切没有光标
    • 具体描述:

      修改这个笔记的标签。

      点击搜索栏,随意输入字符,没有任何显示。

    • 可能成因:

      UI有bug,未遇到过类似问题,不大清楚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这不能算是一种feature,需要修复UI中将搜索栏卡住的具体原因。

  • BUG 4:笔记中带有附件内容的部分无法分享

    • 环境:PC端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复现步骤:

      1. 为一个笔记添加附件
      2. 点击分享,发现存在附件的笔记分享后不能查看附件内容
    • 具体描述:

      添加附件后不能分享带有附件部分的内容。

    • 可能成因:

      可能是政策限制了附件分享功能。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存在附件的笔记将屏蔽附件部分,应属于功能性不足,但限于可能的政策上的约束,故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 BUG 5:修改软件字体大小后超级笔记依旧不能改变字号

    • 环境:PC端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复现步骤:

      1. 在偏好设置中修改笔记字号并保存
      2. 新建一个超级笔记,选中文本字体,依旧保持默认字号。
    • 具体描述:

      在设置中修改笔记文本字号为18,纯文本字号为12。

      新建超级笔记,发现字体大小为默认值。

    • 可能成因:

      软件全局设置未覆盖到“超级笔记”这一模块。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在笔记中字体修改还是比较重要的用户体验之一,作为新加入的笔记模式之一,未能适配全局设置,有一定的体验影响,希望在未来的版本中能够全面适配全局设置。

  • BUG 6:搜索笔记结果不一致

    • 环境:移动端

    • 可复现性:偶然发生

    • 复现步骤:

      1. 在文本中搜索某关键词,移动端与PC端查询结果不一致
    • 具体描述:

      在两个平台都已经同步的情况下搜索“北航”,可以看到,两边结果不同,注:PC端的两个同名笔记是不同的两个笔记。

    • 可能成因:

      这一功能的实现包括ORC识别,其中“测试字体大小”笔记中出现带有“北航”字样的图片,因此被识别出来,然而,移动端未识别到同标题的两个笔记,可能原因有:

      1. 同Title笔记导致此BUG出现(最后经过试验,否定了这种情况)。
      2. ORC识别模块不稳定。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建议加强ORC识别模块,提高用户体验。

  • BUG 7:移动端查看图片是卡死

    • 环境:移动端

    • 可复现性:极少情况下出现(1/100-1/1000)

    • 具体描述:

      在频繁且快速的打开并操作超级笔记时,点击图片放大查看,可能使软件卡死,必须强制清理后台,再次运行,且新增笔记未同步。

    • 可能成因:

      可能是编辑、查看和图片放大等功能在交互中产生死锁,导致进程无法运行,由于不是软件崩溃,而是无响应,无法查看系统记录。

    • 严重程度分析:

      • 系统功能:★★
      • 安全性:★★
      • 用户体验:★★★
    • BUG改进建议:

      新增笔记全部没有上传,且软件出现无响应状态,极大影响了系统功能和用户体验,需要考虑对软件中相关交互进程(线程)的冲突测试。

产品体验

由于笔者现阶段使用的是苹果公司全平台的设备进行学习和生产生活,这种主打全平台同步功能的软件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有什么软件能有macOS和iOS自带的iCloud和airdrop香呢,然而,在平时记笔记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使用Typora已经满足了部分需求,但在平板、手机等没有优秀的markdown渲染软件的平台下,依旧有一些美中不足,于是怀着一丝探索和好奇,借着软件工程中这次案例分析作业的契机,开始尝试一天的印象笔记使用体验!

首先来到了第一节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上,笔者打开笔记本电脑,运行了这款笔记软件,随之映入眼帘的,就是……交钱!(这里笔者已经交过钱成为了标准用户,但是依旧有这种无休无止的付费提示,可能还想把最后一截韭菜也割干净)

点击忽略,我们赶紧开始新建今天上课的笔记吧!上课快要结束,看了看整理好的笔记,感觉相当清爽和舒适,同时,在使用中就像是在使用word文档,工具栏中的各种编辑工具表示清晰简单且易于理解,同时,也很便于操作。整个页面的布局如图所示,标题区域可以为这个笔记起一个好名字,随后的文本区域,有着丰富的展示效果:纯文本、列表、高亮、图片、代码块,还有一些图片中未展示的功能,例如表格、附件、字体字号设置、待办事项、标签等等,让我记笔记的效率提升了不少。

写完这节课的笔记,我打算去看一看上节课记录了什么,进入主页面,我们可以看到以卡片形式展示出来的历史笔记,用卡片布局来提供缩略图,更好的便于我们去寻找以前记过的笔记,同时,只要单击卡片,就能在右边看到整个笔记内容并进行修改。在最右边,有着全部笔记、笔记本、标签、模版等模块帮助我们合理地对笔记进行分类和查找,以及提供一些好看科学的模版帮助我们对笔记进行排版。

但是读者一定也能看到,这里有着很多一个笔记软件本不需要而似乎为了丰富元素硬生生加入的内容,比如其中的共享、清单,在我的日常使用中,并没有想到这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作为一个笔记软件,既需要丰富的展示元素,也需要一定的收敛和简单。与此同时,“获取高级帐户”和“注册印象团队”也被加入了功能栏里,让人有些无语,虽然可以关闭,但对于普通用户老来说,可能永远找不到那个关闭的地方。

吐槽完了,转眼到了晚上,笔者躺在床上,想要复习一下今天所学,于是打开了印象笔记手机APP,啊?居然还没有同步过来?笔者下床打开了电脑,点击手动同步,又在手机上重新刷新了一次,嗯,总算是过来了,明明开启了自动同步,却还是要手动点击一下同步按钮,唉,也不能算是bug,可能是教室的网络太慢,让同步失效了吧。总算在手机上打开了今天的笔记。阅读完今天的笔记,忽然心有所悟,用录音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写下一行“lcy到此一游”,结束了今天的学习生活。

回到博客中来,可以看到,印象笔记对于基础笔记功能的实现和支持,无论从丰富性、实用性、还是易用性上来说,都是十分优秀的,同时,除了笔记这种基本功能,还增加了思维导图,以及我们熟悉的markdown格式的笔记编写,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另外,他所具有的ORC识别、语音转文字等功能,在识别率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可是,近些年来,大量广告的投放,以及大量功能对于免费用户的限制,以及可以看到的在一进入APP就是满屏的充钱,给用户带来了极其不友好的体验,如果你能忍受这些,那他将是一款不错的笔记软件。

采访

  • 采访者背景及需求:

    该采访者为笔者舍友陈某某,在这学期,他主要从事OO助教一职,作为助教的他,总需要写点题目描述之类的东东,也因此,markdown成为了他主要使用的文档格式,然而,虽然陈某某也是一位忠实的苹果爱好者,但是他有一个履行主机功能的Windows平台笔记本,当他希望使用这台笔记本办公时,同步写到一半的markdown文档到Windows电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为他推荐了这款软件。

  • 采访内容:

    笔者:看你写文档一直用微信在Windows和macOS来回转移,有试过跨平台的同步软件吗?

    陈某某:GitHub?这也不至于吧……

    笔者:哎呀不是,是一款笔记软件,可以多平台同步文件,操作也很方便哦

    陈某某:笔记软件我可没见过有谁支持markdown的

    笔者:快下一个印象笔记试试!

    「DOWNLOAD & INSTALLING……」

    笔者:感觉界面咋样?

    陈某某:嚯,一进来就问我要钱,这合适吗,这不合适

    笔者:+1

    陈某某:你说的markdown在哪……我只能找到这个”笔记“和”超级笔记“

    「一番操作」

    陈某某:嗯嗯,操作蛮简单的,界面也比较美观,渲染出来能及时的显示在右边,但……没有Typora优秀啊

    笔者:是这么说,看看你的macOS?

    「DOWNLOAD & INSTALLING AGAIN……」

    陈某某:WOW,能在macOS上继续写喽,不过Windows的UI是真的不如macOS好看啊

    笔者:苹果赛高!

    陈某某:但真没必要这么多广告吧……而且我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唉,差一点差一点

    陈某某使用中的图像:

总结

类别 描述 评分
核心功能 分析三个核心功能,功能设计和质量。 9(核心功能实现完善)
细节 有什么为用户考虑的细节? 7(语音识别和搜索笔记中自带的ORC文字识别让人眼前一亮)
用户体验 当用户完成功能时,不干扰用户 (例如: 是否不断弹出不相关广告)。 2(频繁弹出购买提示,但基础的功能使用尚可)
辅助功能 一些辅助功能如皮肤等 6(笔记模版,但是要花钱)
差异化功能 这个软件独特的功能. 它对用户的吸引力有多大? 8(多平台同步,简单的笔记操作,多种多样的笔记类型)
软件的效能 占用内存, 启动速度, 内存泄漏情况 6(中规中矩)
软件的适应性 在联网/断网, 大小屏幕, 没有鼠标的情况下都可以顺畅操作. 和不同平台的软件能流畅协作 8(跨平台协作流程,无鼠标情况下有快捷键帮助操作)
成长性 记住用户的选择, 适应用户的特点,用户越用越方便 5(似乎没有发现类似的功能或特点)
用户有控制权 系统状态有反馈,等待时间要合适。关键操作有确认提示,有明确的错误信息。 让用户方便地从错误中恢复工作, 快捷操作键可调整。 7(表现较好)
隐私和安全 用户在体验中能感受到隐私受到了保护,且自身拥有的资料是安全的 4(表现一般,在移动端表现明显,需要大量权限)

综合上表,最终该软件得分为62/100,笔者给出的评价是一般。本可以做到笔记软件的精品,却非要给自己独增累赘,大量用户在其官网反应广告问题,以及存在版本更新后的兼容问题,导致用户的不断流失。刚刚及格的分数,只因吃相太难看。

二、分析

产品所需时长和人力

如果是人数6人左右,计算机大学毕业生,并有专业UI支持的团队配置,要做出印象笔记这款产品大概要花费22周左右。

假设该团队使用经典的瀑布模型作为开发流程,且该项目的需求基本保持不变,即极少需要迭代和回溯等工作。对于产品的前期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大致需要2-3周时间;在确立总体需求和实现功能后,对整体软件进行前期分析和模块设计大约需要3-4周时间;而对于中期代码编写和软件结构再调整,大致需要8-12周的时间,软件总体功能上还是较为复杂的,关于前端的多种笔记的编辑器功能实现,以及后端需要的实时同步、冲突分析和解决,都需要大量的试错和不断优化;最后的代码测试和部署,大致需要花费3-4周。

产品在市场中的优势与劣势

将印象笔记同其竞品Notion和语雀进行对比:

对印象笔记的使用已在第一部分的产品体验中详细阐述,此处不进行赘述,仅对其他两款产品进行使用的简单说明。

在使用语雀的过程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切从简。进入主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记录模块——小记。这个模块仅有四个功能:纯文本、图片、待办事项、书签、附件,一切都那么简单,就像是一张便签,但包含了所有你最常用的功能。

其最主要的几种文件类型包括:文档、表格、思维图、演示文稿和知识库,简单明了。进入最初的知识库,建立一个文档,你需要的所有可编辑的工具全都在这里了,简单的试了几个主要的功能,都表现出他自始至终的设计理念:简。

但有些又过于简单,似乎在iOS中无法下载APP,但可以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访问,这也导致使用体验上不如APP来的舒服。

在Notion的体验中,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滋味,从注册登录,到引导使用,一切都是艺术品般的优雅和美丽。

除了支持一般markdown的编写格式,还提供LaTex数学公式渲染,多媒体演示等等。一切都提供了相关的教程,可以仅仅使用‘/’调用所有的功能,同样也能够使用markdown的语法进行基本编写。Notion的UI逻辑大致为,它由各种不同功能的Block组成,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能够随意拖动和修改。但是,丰富的展示也让他的启动速度不是那么的迅速。

总的来说,在UI美观上来说,Notion>印象>语雀,在上手难度上,语雀>印象>Notion,而在多平台的支持上印象=Notion>语雀,并且,从流畅性和计算机资源占用率上,语雀>印象>Notion,最后,从用户体验上来看,Notion、语雀各有千秋,而印象,果然吃相难看。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极简主义者,那么语雀是你的不二选择,如果你对笔记有一种艺术感的追求,那么不要犹豫了,Notion就是你的菜,而如果ORC、语音识别是你不可或缺的功能,又或是你需要一个纯markdown的编写环境,那印象非你莫属了。

团队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建议

个人觉得还是产品经理在收益和对顾客的需求之间发生了较大的冲突,产品经理没有能够很好的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权衡,大量的差评都在于产品对个人服务的疏忽以及过分的付费要求,这让用户的第一体验极差,同时,又无法挽留住老顾客,最后反而变本加厉的要求用户更多的去充值,制作更多付费却没用价值的功能,这样恶性循环下去,这款产品的生命只能不断的走下坡路。

因此我建议对待免费用户不必那么吝啬,做一些市场调研,选择一个能够保持收益的基础上,让新用户不那么反感的收费方式,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的使用者。同时,对于产品功能的选择,应该多做一些减法,协同工作对于仅需要笔记功能的个人用户而言是没那么重要的,虽然是一个亮点,但是,略微显得有些可有可无的了。反而对于很多曾经的杀手功能,例如ORC文字识别和语音识别,越来越多的竞品不断追上来,产品的竞争力不断降低,因此,需要开发一些新颖、有价值、受欢迎的新功能,并且淘汰掉那些可有可无的功能,不要让软件看上去太过臃肿,这种产品思路,可能才更契合于市场的反应。

产品存在Bug的原因

对于BUG1、BUG3,都属于及其难以发现的问题,除了软件测试中可能不够全面的原因之外,用户在发现后,也不大会有欲望进行上报,因此个人认为属于未被发现的BUG。

对于BUG2、BUG5而言,开发团队应该早已知晓,然而出于像IDE文本格式类似难以很好解决,或者修改字号等对于超级笔记来说在功能上不适用的情况,开发团队可能不得不多去为难一下用户,让用户成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问题。

对于BUG4而言,是属于政策相关的问题,难以去解决,于是不得不进行搁置。

对于BUG6、BUG7而言,属于难以复现的问题,此类BUG涉及原因广泛,且出现频率不高,倒不如不把它当作BUG咯。

三、建议和规划

市场概况

  • 笔记软件市场情况?

    由易观千帆发布的2018年1月的移动APP商务办公领域现状分析可得,记事本/备忘领域活跃用户数量大约在3500万人左右,活跃人数占全网活跃用户大约3.6%,同邮箱、云盘、OFFICE等热门领域相比依旧有庞大的差距,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笔记软件市场大约分为两类,一类为较为传统的记事本型软件,主要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记录,最近,随着平板电脑和电子笔的迅速发展,手写型笔记软件疯狂蚕食着笔记市场,这也让传统笔记软件厂商倍感压力。

  • 直接的用户有多少?潜在的用户又有多少?

    同样,根据易观千帆2018年发布数据,印象笔记活跃人数大约为131.72万人,其活跃人数相对于整个记事本/备忘行业占比3.7%,与同行业竞品第一的2154.02万人差距巨大,同时,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可获得的潜在用户的数量,可以说,这个行业的活跃用户,都能够成为其潜在用户。

市场现状

目前市场上较为主流的笔记软件大致有:有道云笔记、OneNote、为知笔记、Notion等等,每款笔记软件都有自己的竞争点与受众选择,这里将对印象笔记与一款热门笔记软件Notion进行竞品比对。

在第二部分的产品优劣中已大致说明了印象笔记、Notion、语雀这三款软件的使用风格与优劣排名,这里我们将Notion与印象单独列出进行详细对比。

从百度关键词搜索趋势中可以看到,Notion在总体搜索量上是低于印象笔记的,但是其上升趋势十分明显,而印象笔记近年来一直在平均线附近徘徊,且近半年来甚至有所下滑。

从大陆区AppStore获得的两个App的下载量趋势图(七脉数据),可以看到印象笔记的下载量占据着绝对优势,但也有Notion不支持中文导致大陆区使用量低迷的原因。

印象笔记有如下产品功能优势:支持工作群聊、协作、提醒、分享、笔记打印等功能,能够满足对于笔记本依赖性较高,或者基于工作场景的相关高级用户,同时,其杀手功能,如OCR文字识别、语音文字转换等,在早期吸引了很多用户,且亮点鲜明,同时,有极好的微信和网页剪藏功能,这也给用户的体验带来了不少改观;其功能劣势主要有:面向免费用户开放的功能、资源配置过少,不利于吸引潜在用户,其次,分享功能不够完善且单一,另外,关于安全方面的功能不足,用户不容易感到自己的文件受到保护。

对于Notion而言,其优势在于精美的UI设计感和灵活且功能丰富的block模组,这种设计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修改各个block的功能和形态,其杀手功能就在于现代感的编辑方式和富于表现的block,它用尽一些办法帮助用户用尽可能多的方式的展现自己笔记的内容。其劣势在于暂时没有离线功能、且不支持中文语言,给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门槛。

二者在面向个人用户时,其各有千秋的笔记编写和展示都具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而在面向企业用户中,Notion所不具有的协作、群聊等功能成为了巨大的软肋,但是,Notion自身也并没有把方向瞄准企业用户,其主打的功能特色还是主要在为个人用户进行服务。

市场与产品生态

  • 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群是什么样的人?典型用户是什么样的?学历,年龄,专业,爱好,收入,表面需求,潜在需求都是什么?

    由百度指数数据,印象笔记的主要受众人群大约为20-29岁的青年学生或年轻白领,男性占比较女性偏高。

    其典型用户可能为:

    1. 学历:本科生

      年龄:18-22岁

      专业:电子信息或计算机相关领域

      爱好:研究新技术

      表面需求:一个支持markdown格式的多平台同步的笔记软件,以用来记录自学中获得的知识

      潜在需求:在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时,可能需要记录项目进度,因此分享和协作功能可能是他需要的

    2. 学历: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

      年龄:26-35

      工作:项目经理

      爱好:高效的工作

      表面需求:会议、工作中及时记录相关内容,对文件、图片的记录

      潜在需求:一个可能的生活小便签,可以同步于多个设备,帮助提醒自己待完成的琐碎事件

    3. 学历:也许不是很重要

      年龄:18-26

      爱好:分享生活、记录日常

      表面需求:一个随时随地记录生活的小工具

      潜在需求:更丰富的展示元素,更方便的分享方式

  • 产品的子产品,以及其他相关产品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是否有利用各个产品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次构成产品生态的可能性?

    印象团队现由三大软件组成:“印象笔记”、“印象团队” 、“印象识堂”。面向企业用户的“印象团队”,主要服务于企业办公和团队协作效率的提升,并提供跨越多平台的服务,据“印象团队介绍:”为高效团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的团队信息云端管理’、‘根据场景和流程灵活可定制的协作体验’、‘完善的安全及权限管理’等服务“。印象团队就是以印象笔记的同步笔记和文档、支持协作和分享,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和特性改良,针对团队合作中的需求和可能的痛点,打造的为企业而生的协作APP。而印象食堂利用印象软件创作的笔记和知识,提供一个专门的平台进行笔记、知识的分享,打造一个分享、学习的优秀平台,这也是其新生态的衍生。

产品规划

  • 你要在当前软件的基础上设计什么样的新功能?为何要做这个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你的创新在哪里?

    提供功能更加丰富的文本编辑器。

    • Need需求

      现在的印象笔记已经拥有markdown格式的笔记类型了,那么就无需将传统笔记的编辑格式拘泥于markdown仅可显示的格式类型,对于类似Word等办公软件中的行间距、页边、首行缩进等编辑功能都可以进行实现。

    • Approach做法

      研发关于更丰富编辑功能的文本编辑器,在完善后可加入印象团队,丰富团队协作中关于Word功能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同WPS等公司合作,在获得技术支持的同时,也能让WPS的格式更好的支持笔记。

    • Benefit好处

      满足了用户需求,也丰富了相关功能,提高了竞争力,也能在合作中达到共赢。

    • Competitor竞争

      对于竞品语雀尚且不能支持这么丰富的笔记记录方式,而这种偏向办公类型的功能,也能更好的和OneNote等产品竞争。

    • Delivery推广

      和WPS合作,将他们缺失的笔记部分补齐,也能利用WPS平台推销自己的新功能。

  •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可以招聘6个人,并且有4个月的时间,你认为应该如何配置角色(开发,测试,美工等等) 才能在第16周如期发布软件的改进版本,并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第一个月:3个人负责开发,2个人负责美工,1个人负责前期测试,在前期工作中,大部分主要任务为设计前端交互,以及初步的后端框架搭建。

    第二、三个月:3个人负责开发、1个人负责美工、2个人负责测试,中期后端工作量巨大,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人手着手进行测试,美工基本已经定型,只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即可。

    第四个月:1个人负责开发,1个人负责美工,2个人负责测试,1个人负责部署,后期主要是部署和测试任务了,祝需要少量的人手配在后端和美工合测试和部署即可。

  • 请为你的团队设计16个周期每周的详细规划。

    第1周:美工、前端、开发组开始着手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各自需要的功能、设计的风格、以及实现的技术。

    第2周:美工、前端、开发组在上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调研,并在本周进行总体的需求汇报。

    第3周:各组开始初步的分工和详细的初步设计流程,且美工需要开始着手准备素材和设计样式。

    第4周:开始前期框架搭建,美工完成主要UI设计。

    第5周:前后端实现功能1,周末开会总结。

    第6周:前后端实现功能2,测试功能1,周末开会总结。

    第7周:前后端实现功能3,测试功能2,周末开会总结。

    第8周:完成功能基本测试,发布测试版,进行市场调研,搜集市场反馈。

    第9周:整理市场反馈,进行项目目标和设计调整。

    第10周:前后端完善功能1、2,美工进行设计修改。

    第11周:前后端完善功能3,测试功能1、2、3,周末开会总结。

    第12周:前后端加入功能4,最终完成1、2、3的测试。

    第13周:完成功能基本测试,发布测试版,进行市场调研,搜集市场反馈。

    第14周:整理市场反馈,由于时间紧张,仅选取重要且实现不太复杂的需求,制定后续项目任务。

    第15周:前后端、美工简单修订,进行测试和部署。

    第16周:完成部署,进行市场发布。

posted @ 2021-03-23 20:46  lcylcy_lcy  阅读(1083)  评论(3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