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领域模型有哪些难点?有哪些指导原则?

一、设计领域模型的难点:
1.如何提取概念类:
获取领域模型所需素材通常有两个途径:与客户现场交流中获得,和在用例的各个流程中提取名词或名称短语获得,这些我们称之为概念类。
现在的问题是,哪些应当成为领域模型中的概念类呢?如果我引用一堆定义和准则,并不能让你清楚明了,也许一个生动的比喻更能够让你理解深刻。
需求分析有时候就像一部部动画剧,而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纷繁复杂的流程,在这些动画剧中似乎都突然活了,个个都有语言有性格。
在这些动画剧中扮演的所有角色,就是我们需要的概念类。而他们做的所有动作,就是用例模型中的所有流程。
另一个比较挠头的问题就是,业务领域中的哪些概念应当成为概念类,哪些应对成为概念类中的属性。
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问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概念记录的仅仅是一段文字或一个数字,那么它应当作为一个概念类中的某个属性,否则就应当作为一个概念类。
比如“快递员送快递”,这里的“快递员”、“快递”都是从中提取的概念类,但是“快递”中的“地址”呢?这要看你现在分析的这个系统如何去记录这个“地址”了。
如果记录的仅仅是一个文本,那么它应当成为“快递”中的一个“地址”属性;如果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文本,而是精细地记录了“邮政编码”、“城市”、“街道”、“通讯地址”等信息,那么它应当成为一个概念类,与“快递”进行关联。
除了这些名称和名称短语形成的概念类,还有一些相对独立的行为,作为服务也应当形成概念类。这一类概念类我们可以在需求分析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在以后的迭代中加入到领域模型。
2.如何对非真实世界的概念建模
3.如何避免领域模型中的概念类出现二义性。比如在与客户讨论需求的过程中,我们和客户都使用了一个业务术语,但我们对这个业务术语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以致我们花了大量时间来讨论一个问题,
却谁也没有向对方说明白自己的意思,直到最后我们发现对这个术语理解的偏差。
4.如何根据用户需求挖掘出领域内的相关事物,思考这些事物的本质关联及其变化规律?
5.对象之间的关联该如何设计?如何让关联尽量少?如何挖掘是否存在关联的限制条件?如何简化关联?
6.如何创建领域实体或值对象,是通过工厂还是直接通过构造函数?
7.如何重构模型?寻找模型中觉得有些疑问或者是蹩脚的地方,考虑对象应该通过关联导航得到还是应该从仓储获取?聚合设计的是否正确?模型的性能怎样?如何不断地完善和细化?
二、设计领域模型指导原则:
1.敏捷建模Agile Modeling – 类图的草图
(1)是否利用工具建模  创建领域模型的目的是快速地理解关键的概念,并在涉众之间交流。
(2)完美不是目标
(3)是否利用工具,酌情考虑,前期可以使用草图,后期要用工具建模,因为方便交流。
2.报告性的、或者总结性的对象,是否定义为概念
(1)视情况而定如单据若这是作为其他信息的集合则不作为概念,若单据有特殊角色如作为退货单据的凭证,则视为概念。
3. 构建领域模型,类似地图制作
(1) 使用现有的名词
(2) 剔除掉无关的、或者超出范围的一些特征
(3) 不需要额外增加没必要的概念!
4. 如何对非真实世界的概念建模
(1)有些软件系统着眼于解决领域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或者业务中很少有概念与之对应
 例如,电信领域“交换机”相关的概念
 消息、连接、端口、对话、路由、协议
5.经常容易出错的选择:Attributes vs. Classes ,原则:
(1) 如果认为某概念类X不是现实世界中的数字或文本,那么X可能是概念类而不是属性 
(2)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可能是一个类 :
            有很多元素构成
            有一些操作、行为
            有数量单位
6.对一些描述‘Description’性质的概念建模指导原则:
(1)定义成“描述”类的原则 :
            如果描述内容独立于对应 的事物 ,如产品、产品 描述
            如果删除对象的同时删除 了描述,而该描述还需要 继续维护
            为了减少重复或者更清晰
 
posted @ 2020-03-25 11:16  初仰  阅读(163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