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sunrpc
在传统的编程概念中,过程是由程序员在本地编译完成,并只能局限在本地运行的一段代码,即其主程序和过程之间的运行关系是本地调用关系,这种结构在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已无法适应实际需求。众所周知,传统过程调用模式无法充分利用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资源(如CPU、Memory等),也无法提高代码在实体间的共享程度,使得主机资源大量浪费。RPC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过程所存在的一系列弊端。通过RPC可以充分利用非共享内存的多处理器环境(例如通过局域网连接得多台工作站),这样 可以简便地将应用分布在多台工作站上,应用程序就像运行在一个多处理器的计算机上一样,因此可以方便的实现过程代码共享,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将以大量数值处理的操作放在处理能力较强的系统上运行,从而减轻前端机的负担。
RPC工作原理
RPC其实也是种C/S的编程模式,其工作过程如图2-3所示,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0) 服务器启动,它向所在主机上的端口映射器(port mapper)注册自身。客户然后启动,它调用clnt_create,该函数则与服务器主机上的端口映射器联系,以找到服务器的临时端口。clnt_create函数还建立一个与服务器的TCP连接。
(1) 客户调用一个称为客户端存根(Client stub)的本地过程(存根由rpcgen工具生成)。对于客户来说,客户程序存根看起来像是它想要调用的真正的服务器过程。存根的目的在于把待传递给远程过程的参数打包,可能的话把它们转换成某种标准格式,然后构造一个或多个网络消息。把客户提供的参数打包成一个网络消息的过程称为集结(marshaling)。客户程序的各个例程和存根通常调用RPC运行时函数库中的函数。
(2) 这些网络消息由客户程序存根发给远程系统。通常需要一次陷入本地内核的系统调用(例如write或是sendto)。
(3) 这些消息传送到远程系统,通常使用TCP或UDP协议。
(4) 一个服务器存根(server stub)过程一直在远程系统上等待客户的请求。它从这些网络消息中解散(unmarshaling)出参数。
(5) 服务器程序存根执行一个本地过程调用以激活真正的服务器函数,传递给该函数的参数是它从来自客户的网络消息中解散出来的。
(6) 当服务器过程完成时,它向服务器程序存根返回其返回值。
(7) 服务器存根在必要时对返回值作转换,然后把它们集结到一个或多个网络消息中,以便发送回客户
(8) 这些消息通过网络传送回客户。
(9) 客户程序存根从本地内核中读出这些网络消息(如read或recvfrom)。
(10)对返回值进行可能的转换后,客户程序存根最终返回客户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