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Xunit进行单元测试

  目前在.Net框架下的测试工具主要有Nunit、内置的MSTest以及Xunit这三个工具,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如何在VS中使用XUnit这个测试框架的后起之秀。
安装Xunit:
  Xunit的安装现在不需要插件支持了,直接使用NuGet安装如下两个库即可:
  PM> install-package xunit -Version 2.1(我用的.Net4.5.2的,这里用2.2会安装失败,用2.1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版本)
  PM> install-package xunit.runner.visualstudio(测试适配器,感觉这是个坑,没有这个无法进行测试,上面安装xunit时不会自动安装,而且没有任何提示)
编写测试用例:
  先写一个简单的待测试方法:

public class Arithmetic
{
  public int Add(int nb1, int nb2)
  {
    return nb1 + nb2;
  }
}

  然后就是对该方法的测试用例了。

[Fact]
public void Add()
{
  Arithmetic a = new Arithmetic();
  int res = a.Add(1, 2);
  Assert.Equal(3, res);
}

  ps:测试类必须是public的,测试用例用FactAttribute标记。
执行测试用例:
  运行:Ctrl+R,T
  调试:Ctrl+R,Ctrl+T
测试结果输出:
异常测试
  Xunit并不是通过Attribute来标记异常捕获的,而是直接使用Assert.Throws断言函数来验证异常。
  准备一个没做检查的除法方法。

public int Divide(int nb1, int nb2)
{
  return nb1 / nb2;
}

  捕获异常

[Fact]
public void Divide()
{
  Arithmetic a = new Arithmetic();
  Assert.Throws<DivideByZeroException>(() => a.Divide(1, 0));
}

更改测试用例名称:
[Fact(DisplayName = "除法测试")]

跳过测试用例:
[Fact(Skip ="重构未完成")]

分组:
[Fact]
[Trait("Group", "Category")]

  点击选择按特征分组

多场景参数情况:
  注意到测试代码中的参数和结果都写死了。如果我们要对多种情况进行测试,岂不是需要写多个单元测试方法或者进行多次方法执行和断言。这也太麻烦了。在XUnit框架中为我们提供了Theory特性。使用如下:

[Theory]
[InlineData(1, 2)]
[InlineData(1, 0)]
[InlineData(0, 2)]
public void AddMultiple(int parmaA, int parmaB)
{
  Arithmetic a = new Arithmetic();
  int res = a.Add(parmaA, parmaB);
  Assert.Equal(parmaA + parmaB, res);
}

测试完成执行--清除垃圾数据:
  我们一般的项目都离不开数据库操作,都是我们会发现,链接数据库操作时每测试一次都会产生对应的垃圾数据,为了避免对测试的无干扰性。我们需要在每次测试后清除垃圾数据。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实现IDisposable接口进行垃圾数据的清理。
测试开始前执行--初始化数据:构造方法
Stub:
  单元测试的定义与原则要求我们写的单元测试必须与外部环境、类别、资源、服务独立,不能直接相依。这样才是单纯的测试目标物件本身的逻辑是否符合预期。
  改写待测试方法:
  对比直接调用的方法和调用Stub的方法的结果。
  我们知道对数据库的操作是比较耗时的,而单元测试的要求是尽可能的减少测试方法的执行时间。因为单元测试执行的比较频繁。基于前面已经对数据库的实际操作已经测试过了,所以我们在后续的上层操作使用Stub(存根)来模拟,而不再对数据库进行实际操作。
Mock:
  虽然我们现在把测试方法分离了出来了,但每次都要手动重写一个模拟方法还是很麻烦啊,好在Mock框架(Moq)可以自动帮我们完成这个步骤。
  第三个方法MockAdd就是我们Mock出来的方法,相比上面的示例,是不是简化多了。起码代码看起来清晰了,可以更加注重测试逻辑。
  Mock方法时可以设置指定方法参数的返回值。

  

  刚自学单元测试,如有高见,欢迎指教。

posted @ 2017-08-01 09:52  流空-C  阅读(10862)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