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项目 | 内容 |
---|---|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建) |
这个作业的要求在哪里 | [I.2] 个人作业:软件案例分析 |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 体验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并且学习软件的搭建与如何在团队中与他人协作 |
这个作业在哪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 通过对已有软件进行调研与分析,为接下来的开发软件奠定基础,并且提前吸取教训避免走弯路 |
软件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软件评测:
- 软件选择:本次作业选择的是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作为研究对象。两款软件都是当前市场上的主流,从最开始单纯的听音乐到如今发展为多功能集于一身的平台,如直播、短视频等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更注重个性化定制。
- 软件使用:
- 基础界面:
- QQ音乐主要分为两大版块,在线音乐(推荐,乐馆,视频和雷达)和我的音乐(喜欢,最近播放,本地和下载,已购音乐和试听列表)
- 网易云音乐也是主要分为两大板块,板块一(精选,播客和关注),版块二(我喜欢的音乐,最近播放,下载管理和本地音乐)
- QQ音乐主要分为两大版块,在线音乐(推荐,乐馆,视频和雷达)和我的音乐(喜欢,最近播放,本地和下载,已购音乐和试听列表)
- 搜索界面:
- QQ音乐将搜索界面分为两块:热门搜索和搜索历史
- 网易云音乐在未进行过搜索前只有热搜榜,在搜索过之后才会出现热搜榜和搜索历史
- QQ音乐将搜索界面分为两块:热门搜索和搜索历史
- 音乐播放界面:
- QQ音乐:
- 网易云音乐:
两款App的播放界面大同小异,都是以黑胶播放器为默认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了解到歌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歌手,用户评论,歌词,作曲者等。同时用户还可以在此界面进行评论,收藏,下载等操作。
- QQ音乐:
- 收藏界面:
- QQ音乐:
-网易云音乐:
两个App的收藏界面功能基本完全相同,用户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歌曲到此界面,方便未来的播放。
- QQ音乐:
- 软件分析:
使用方法如上述所示,进入基础界面后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搜索或者从收藏歌单中选择自己想听的歌曲。
- 优点:
- QQ音乐推出歌曲回忆功能(仅限于移动端),允许用户查看自己与单首歌曲的相关记忆,如首次邂逅时间、深夜里程碑等记录,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而网易云音乐并没有类似功能。
- 两款App都提供了【日常推荐】功能,会根据用户近期听歌类型与实时热点歌曲进行结合进行个性化的推荐,使每位用户有独属于自己的使用体验
- QQ音乐推出歌曲回忆功能(仅限于移动端),允许用户查看自己与单首歌曲的相关记忆,如首次邂逅时间、深夜里程碑等记录,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而网易云音乐并没有类似功能。
- 缺点:
- 两款App在免费的情况下会有比较多的限制,比如有的歌曲只能试听30s,音质最高只有128kbps。
- PC端与移动端的用户体验相去甚远,如在网易云音乐(PC端)中,点击等级接口的时候会自动跳转到网页版,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PS:还有商城界面也会跳转)
- QQ音乐转到要唱歌的那一句歌词,只需要点一下那一句歌词一行的任意地方就行,但是网易云音乐却只能按左边的播放小三角。相比起来,QQ音乐更加人性化。所以,操作简便是软件交互的一大重要因素。
- 改进意见:
- 可以简化软件的功能,如QQ音乐中动态社区中会有很多比较粗制滥造的UGC内容,希望可以精简掉,让一个音乐媒体流平台更叫纯粹而不是杂合着听音乐与刷视频两种当前时代中主流功能,使得App高不成低不就。
- 优化PC端的功能,比如上述提及过的歌曲回忆功能只能在移动端使用,但是不能在PC端上使用。
- 在随机播放时,可以优化算法,避免新添加的歌曲反而更小可能被播放。可以让新收藏但是播放频率高的歌曲被播放的概率增大。
- 用户调研:
- 调研对象选择:本次调研选择了与我一同交换的wxc同学,武汉理工大学的hwl同学和山东大学的hzk同学
- 评测结论:相对而言,QQ音乐能给到e) 非常推荐,网易云音乐能给到d) 好,不错.
Bug 分析:
影响 | 星级 |
---|---|
致命性系统错误 | 5 |
严重系统故障 | 4 |
轻微系统故障 | 3 |
不造成系统故障,但给用户带来不便 | 2 |
影响用户体验 | 1 |
- Bug1分析:
- 情况描述:当Google浏览器界面与QQ音乐界面同时在桌面上展开时,使用快捷键开关闭微信的时候,会出现微信界面和QQ音乐界面有部分融合的情况,并且在多次使用快捷键开关闭微信的时候仍然会在那5分钟内一直出现。如下图所示:
- 测试环境:Windows11,版本14.2.0
- 可复现性:偶尔发生,在三十次测试中只出现过一次。
- Bug分析:
- 可能成因:前端在设计的时候可能出现图形渲染机制冲突或者是快捷键事件循环污染
- 严重程度:2星
- 可能出现原因:测试把关不严,没有注意在特殊的配置或环境下测试
- Bug改进建议:改进前端代码,在快捷键的使用上进行更严格的限制,降低软件与其他应用之间出现快捷键循环问题的可能性
- 情况描述:当Google浏览器界面与QQ音乐界面同时在桌面上展开时,使用快捷键开关闭微信的时候,会出现微信界面和QQ音乐界面有部分融合的情况,并且在多次使用快捷键开关闭微信的时候仍然会在那5分钟内一直出现。如下图所示:
- Bug2分析:
- 情况描述:当用户是会员的时候,如果歌曲在wifi或者移动数据情况下已经完整的听过一遍,那么即便没有下载,在未连接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反复听。(因这个Bug是好多年前遇到的Bug了,现在已经找不到截图了)
- 测试环境:ios16.1,版本10.0.0
- 可复现性:必然发生
- Bug分析:
- 可能成因:在联网播放的时候手机会将歌曲在后台缓存在本地
- 严重程度:1星
- 可能出现原因:开发人员粗心大意
- Bug改进建议:这个Bug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其实并没有造成损失,相反对于用户来说还有更大的益处。如果一定要改进,开发人员可以在后端加入更加严格限制,阻止系统自动在本地缓存。
第二部分 软件分析
- 工作量分析:根据笔者自身的使用经验,我认为QQ音乐的核心功能包括音乐播放、个性化推荐、听歌识曲、歌词同步、用户社区。再结合题设给的团队条件,笔者认为需要12-18个月来完成QQ音乐的开发。
- 软件质量分析:
以QQ音乐为例:
优势:- 丰富的音乐资源与独家版权
- QQ音乐拥有海量曲库,涵盖流行、古典、影视原声等多种类型,尤其与腾讯系资源深度绑定,独家版权覆盖周杰伦等头部歌手资源
- 例如,周杰伦歌曲在QQ音乐收录近千首,远超网易云的60首,且多为官方完整版本
- 高音质与无损音频支持
- 提供标准、高品、无损(FLAC/ALAC)等多种音质选择,无损音质在车载场景中表现尤为突出,高频延展自然、低频弹性平衡,听感优于部分竞品
- 根据在网络上的资料显示,QQ音乐的无损音质文件体积与细节保留更优
- 多平台覆盖与跨端适配
- 支持移动端(iOS/Android)、桌面端(Windows/Mac)、车载系统(如小鹏G6)及Web端,覆盖场景广泛,且会员权益多端共享
劣势:
- 支持移动端(iOS/Android)、桌面端(Windows/Mac)、车载系统(如小鹏G6)及Web端,覆盖场景广泛,且会员权益多端共享
- 部分独立歌手资源缺失
- 尽管曲库庞大,但部分歌曲因版权谈判延迟或独家协议限制无法获得播放权限,例如某些独立音乐人作品更集中于网易云音乐
- UI设计繁复
- 部分用户QQ音乐的界面功能繁复,广告偏多,例如,移动端每次进入QQ音乐时都会有广告弹出,影响了界面的简洁感
- 会员价格性价比低
- QQ音乐会员特权(如无损音质及以上,定制皮肤等)需付费享用,并且有绿钻、超级会员等多种会员体系嵌套叠加,导致性价比较低
- 丰富的音乐资源与独家版权
- 改进建议:QQ音乐的功能完善,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添类似于网易云音乐的风格细分榜单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偏好的曲风的歌曲。
第三部分 建议和规划
市场现状
- 市场现状:
根据七麦数据平台的显示:
根据图中可知,QQ音乐在全国167个国家上架,酷狗音乐紧随其后在126个国家上架,而网易云音乐只在中国一个国家上架。可见QQ音乐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主流 - 竞争产品: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Apple Music,咪咕音乐等
市场与产品生态
- 核心用户群:QQ音乐作为当前主流的音乐媒体流软件之一,用户广泛存在于各个年龄段,典型用户群体为年轻人。他们的表面需求是在App上收听自己喜爱的音乐,潜在需求是通过App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 产品关联:QQ音乐作为腾讯开发的音乐媒体流软件,与腾讯旗下的微信和QQ可以进行联动互通,形成独特的产品生态圈
产品规划
- 功能创新:根据上述文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设计一款情绪共鸣系统:根据对用户实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分析用户当前时段正在听的歌曲风格预测用户当前心情,为用户实时调整播放列表,并且也可以显示在用户的社交平台上,让用户的好友知道用户的当前状态,增强社交性与互动性。
条目 | 内容 |
---|---|
Need 需求 | 现有的推荐系统仍然停留于过往数据记录,缺乏实时的情绪感知与共鸣;当前市场上主流的音乐App都还停留在被动分享阶段,缺乏情绪互动性 |
Approach 解决方案 | 通过智能手表API接入用户的生理数据(心率,血压等),运用自研情绪感知大数据模型实时捕捉用户的情绪;建立情绪地图,为用户匹配同频的人 |
Benefit 收益 | 开拓相关可佩戴产品市场;可以通过搜集用户数据构建情绪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图谱,形成行业壁垒 |
Competitors 竞争分析 | 网易云音乐的社交性强但缺乏实时数据维度;Spotify的算法先进但是缺乏本土化特质 |
Delivery 交付策略 | 可以与“音乐疗愈”相关的博主进行合作,推广相关功能;与小米,华为等企业进行合作推出情绪感知佩戴设备 |
- 团队配置:
职务 | 人数 | 工作内容 |
---|---|---|
PM | 1 | 整体把控项目进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并且可以按时发布 |
UI设计师 | 1 | 负责设计软件界面,完成情绪可视化设计 |
算法设计师 | 1 | 负责完成情绪识别模型的训练与优化 |
测试工程师 | 1 | 负责完整的测试软件的相关功能,减少发布时Bug的出现,避免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
开发工程师 | 2 | 负责核心功能的开发,并且完成API的对接 |
- 开发规划
时间 | 任务 |
---|---|
1-3周 | 用户调研,发放2000份用户情绪调查问卷;进行技术可行性测试,对传感器API进行测试 |
4-6周 | 完成情绪识别系统的开发 |
7-9周 | 完成UI界面的设计,解决智能设备API对接的技术问题 |
10-12周 | 完成社交互动功能的实现 |
12-15周 | 完成软件功能测试,软件压力测试(如发布内测版,进行万人同步测试,检测系统是否会崩溃);通过软件安全性测试 |
16周 | 准备发布,完成客服培训系统,完善服务器扩容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