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M的一点看法
一个人在异乡工作,突然感觉到自己很孤独。看看QQ、MSN的联系人大部份都是以前的朋友。想找些本地的人来聊天。于是就打开QQ按照我以前的方法:搜索->查找->高级查找选择好地点和其他筛选条件,一搜有很多人于是再一个一个的加为好友。虽然QQ现在已经多了很加安全的限制比如需要验证验码、回答案问题之类的。我自己感觉被加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
加好用户之后我又得一个一个的问诸如:你好啊?你是男的还是女的?你是哪里?你是干什么?之类的问题。很不幸,虽然成功加了五六个但问下来没有一个是我要找的地方的。
后来我又发现了QQ里的聊天室还挺方便的(当然我之前就知道有这个功能,只是一般不用而以)。于是我就下载了QQ的聊天室插件里面有很多分类。我选择了同城聊天选择我想要的区域。里面人还挺多的。当然我不能在聊天室里聊天。那里面不叫聊天大部份是在那刷屏特别是有美女出来唱歌的时候(视频和语音聊天大部份都是在唱歌。)我加了几个QQ好友。当然这个过程和第一步是一样的。就是认证、问问题。不过还好我找到了一个离我比较近的QQ用户。但是聊了一会儿却还是没有共同的话题,她就下线了。
这么折腾让我感到很疲惫,但又发现了QQ推出了城市达人的站点。里面也是一些人物的相关介绍然后加为好友之类的。点了三四个都失败之后我不不想再加了。正在这时无意中发现了“校内”这个词。因为平时我也比较关注互联网方面的新闻。知道有一个网叫校内网也是做社交之类的(Facebook的中国版吧,个人感觉。不过之前没有弄懂)。于是就跑到了校内网去看看很顺利申请到了账号。因为语言的优势我快就查到了我所要找的城市的一些网友们。而且大部分用的都是实名制的所以选想来也比较方便一点至少心理有底点。
玩过了校园网我就去之前没有搞懂的Facebook看看。真是功能、定位、界面都差不多,我了很快对Facebook上手了。加了一些想加的人。不过他们都不是实时在线的所以有些申请还要等一段时间。但对我自己的体验来讲我感觉这种方式让我很够很快的定位到我想要加的某类人,当然包括能够看到某些人的简单信息。方便我自己在加好友时做出选择。
至此似乎找到了我本来的愿望。但这一系列下来我隐约的觉得是不是以后的IM市场会有所变化。人们的需求是不是在发生着一种变化。对于我这种80年代中后期的用户来说是不是正在对IM的需求和看法正在变化着?
我个人感觉如果我再在需要聊天的话我的目标网友应该是在某种特定类型的。在聊天之前能够简单的知道对方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好的让双方找到聊天的话题。再者我们需要些安全感。当然在实名制下的感觉多少会比浩瀚的网络安全得多。
针对这种需求我觉得QQ种IM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因为信息大部份是错误的,没有安全感。社会关系定位不清楚等等。
而基于社会关系模式的Facebook、校园网等给IM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想法和尝试。但是很多人看到的更多是Facebook的Open Api模式。校园网已经有了IM Client 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即方便定位又符合平时使用习惯。只是他们的市场占有率小了点,信息还不全。
最近Baidu也要推出他的IM产品了。但很多人包括媒体在评测的时候也只是比较些界面用户习惯而以。不知道社会关系学在IM的应用是否会给IM市场带来些提醒。。(MSN与QQ类似,加人方面好像只有知道对方的MSN号才行吧。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说了。)
posted on 2008-03-01 22:35 Gary Zhang 阅读(446) 评论(1)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