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指导——德育

大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核心)、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

小德育指道德教育;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品德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明化和社会化;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体现在:德育的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

中小学德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含两个层次:现实性与理想性;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道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基础)、情、意、行(关键)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小学德育过程的本质: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道德认识水平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道德情感水平,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

道德意志水平,知道但做不到;

道德行为水平,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道德动机;

 

德育原则:

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讲道理——>因势利导——>表扬、激励,坚持正面教育)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导向性原则; 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标符合**要求——>理想与现实结合)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马卡连柯 平行管理思想;(集体教育原则)

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

 

德育方法(6种):

说服法;语言说服、事实说服;如,参观等;

榜样法;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好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 ;“身教重于言教”

锻炼法;实践活动

陶冶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良好环境、迁移默化; “孟母三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自觉性、积极性;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内省、躬行、慎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道德教育方法中,理想激励法的典型代表人物:苏霍姆林斯基;

对学生进行奖励属于德育方法中的品德评价法;

 

德育途径和模式

德育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和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

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价值澄清模式;

 

posted on 2020-04-02 11:06  星空6  阅读(71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