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P 2010 引水入城
题目描述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一侧是风景秀美的湖泊,另一侧则是漫无边际的沙漠。该国的行政区划十分特殊,刚好构成一个 NN 行 \times M×M 列的矩形,如上图所示,其中每个格子都代表一座城市,每座城市都有一个海拔高度。
为了使居民们都尽可能饮用到清澈的湖水,现在要在某些城市建造水利设施。水利设施有两种,分别为蓄水厂和输水站。蓄水厂的功能是利用水泵将湖泊中的水抽取到所在城市的蓄水池中。
因此,只有与湖泊毗邻的第 11 行的城市可以建造蓄水厂。而输水站的功能则是通过输水管线利用高度落差,将湖水从高处向低处输送。故一座城市能建造输水站的前提,是存在比它海拔更高且拥有公共边的相邻城市,已经建有水利设施。由于第 NN 行的城市靠近沙漠,是该国的干旱区,所以要求其中的每座城市都建有水利设施。那么,这个要求能否满足呢?如果能,请计算最少建造几个蓄水厂;如果不能,求干旱区中不可能建有水利设施的城市数目。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每行两个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输入的第一行是两个正整数 N,MN,M ,表示矩形的规模。接下来 NN 行,每行 MM 个正整数,依次代表每座城市的海拔高度。
输出格式:
两行。如果能满足要求,输出的第一行是整数 11 ,第二行是一个整数,代表最少建造几个蓄水厂;如果不能满足要求,输出的第一行是整数 00 ,第二行是一个整数,代表有几座干旱区中的城市不可能建有水利设施。
输入输出样例
说明
【样例1 说明】
只需要在海拔为 99 的那座城市中建造蓄水厂,即可满足要求。
【样例2 说明】
上图中,在 33 个粗线框出的城市中建造蓄水厂,可以满足要求。以这 33 个蓄水厂为源头在干旱区中建造的输水站分别用3 种颜色标出。当然,建造方法可能不唯一。
【数据范围】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include<iostream>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maxn 501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l,r; int f[maxn],vi[maxn]; struct node{ int mn,mx; }v[maxn]; int map[maxn][maxn],vis[maxn][maxn]; int e[4][2]={{1,0},{-1,0},{0,1},{0,-1}}; void dfs(int x,int y,int num){ if(x==n){ vi[y]=1; v[num].mx=max(v[num].mx,y); v[num].mn=min(v[num].mn,y); } for(int i=0;i<4;i++){ int cx=x+e[i][0]; int cy=y+e[i][1]; if(!vis[cx][cy]&&cx<=n&&cx>=1&&cy<=m&&cy>=1&&map[cx][cy]<map[x][y]){ vis[cx][cy]=1; dfs(cx,cy,num); } } } int main(){ scanf("%d%d",&n,&m); for(int i=1;i<=m;i++) v[i].mn=0x7fffffff;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scanf("%d",&map[i][j]); for(int i=1;i<=m;i++){ if(map[1][i-1]<=map[1][i]&&map[1][i]>=map[1][i+1]) memset(vis,0,sizeof(vis)); vis[1][i]=1; dfs(1,i,i); } int count=0; for(int i=1;i<=m;i++) count+=vi[i]; if(count<m){ printf("0\n%d",m-count); return 0; } memset(f,63,sizeof(f));f[0]=0; for(int i=1;i<=m;i++) for(int j=1;j<=m;j++) if(i<=v[j].mx&&i>=v[j].mn) f[i]=min(f[i],f[v[j].mn-1]+1); printf("1\n%d",f[m]); }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