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知识点

  1. 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 ,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2πRS=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

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πR2h.

三角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和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 提公共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第十六章 分式

8.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分式和分数有着许多相似点。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可以对比分数的特点及性质,让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在于分式方程解实际应用问题。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
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第二十四章 圆

二.知识概念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
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
圆心角圆周角: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4.
内心外心: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外接圆,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心。
 5.扇形: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母线
 7.圆和点的位置关系:以点P与圆O的为例(设P是一点,则PO是点到圆心的距离),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内,POr
 8.直线与圆有3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为相离;有两个公共点为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圆与直线有唯一公共点为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9.两圆之间有5种位置关系:无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且R≥r,圆心距为P:外离PR+r;外切P=R+r;相交R-rPR+r;内切P=R-r;内含PR-r

10.切线的判定方法: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1.
切线的性质:(1)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
垂径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有关定理: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4.圆的计算公式  1.圆的周长C=2πr=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nπr/180
15.
扇形面积S=πR^2-r^25.圆锥侧面积S=πrl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一般地,自变量x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2+bx+c(a≠0abc为常数),则称yx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y=ax2 +bx+c(a≠0)

顶点式

交点式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轴交点坐标(0c

4.增减性:当a>0时,对称轴左边,yx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x增大而增大

a<0时,对称轴左边,yx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x增大而减小

5.二次函数图像画法:

勾画草图关键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轴交点与y轴交点

6.图像平移步骤

1)配方 ,确定顶点(h,k

2)对x轴左加右减;对y轴上加下减

7.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一个结论:当横坐标为x1, x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

8.根据图像判断a,b,c的符号

1a ——开口方向

2b ——对称轴与a 左同右异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2 +bx+cx轴交点的横坐标x1, x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a≠0)的根。

抛物线y=ax2 +bx+c,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2 +bx+c=0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不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教师在讲解本章内容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七章 相似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根据相似图形的特征来判断。(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或两边的延长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也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本章内容通过对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osted @ 2017-05-19 22:39  @菜鸟爱学习@  阅读(32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