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请求使用的HTTP方法
Flask 本身相当于一个内核,其他几乎所有的功能都要用到扩展,都需要用第三方的扩展来实现,比如可以用 Flask 扩展加入ORM、窗体验证工具,文件上传、身份验证等。Flask 没有默认使用的数据库,你可以选择 MySQL,也可以用 NoSQL。
其 WSGI 工具箱采用 Werkzeug(路由模块),模板引擎则使用 Jinja2。这两个也是 Flask 框架的核心。
Flask常用扩展包:
- Flask-SQLalchemy:操作数据库;
- Flask-script:插入脚本;
- Flask-migrate:管理迁移数据库;
- Flask-Session:Session存储方式指定;
- Flask-WTF:表单;
- Flask-Mail:邮件;
- Flask-Bable:提供国际化和本地化支持,翻译;
- Flask-Login:认证用户状态;
- Flask-OpenID:认证;
- Flask-RESTful:开发REST API的工具;
- Flask-Bootstrap:集成前端Twitter Bootstrap框架;
- Flask-Moment:本地化日期和时间;
- Flask-Admin:简单而可扩展的管理接口的框架
- 中文文档(http://docs.jinkan.org/docs/flask/)
- 英文文档(http://flask.pocoo.org/docs/0.11/)
- 扩展列表:http://flask.pocoo.org/extensions/
#安装 pip install flask==0.10.1 # 后面为版本号
1、新建文件helloworld.py
# 导入Flask类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 Flask函数接收一个参数__name__,它会指向程序所在的包 app = Flask(__name__) # 装饰器的作用是将路由映射到视图函数 index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 Flask应用程序实例的 run 方法 启动 WEB 服务器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 # 可以指定运行的主机IP地址,端口,是否开启调试模式 # app.run(host="0.0.0.0", port=8888, debug = True)
2、相关配置参数
Flask 程序实例在创建的时候,需要默认传入当前 Flask 程序所指定的包(模块)
app = Flask(__name__)
- import_name
- Flask程序所在的包(模块),传
__name__
就可以 - 其可以决定 Flask 在访问静态文件时查找的路径
- Flask程序所在的包(模块),传
- static_path
- 静态文件访问路径(不推荐使用,使用 static_url_path 代替)
- static_url_path
- 静态文件访问路径,可以不传,默认为:
/ + static_folder
- 静态文件访问路径,可以不传,默认为:
- static_folder
- 静态文件存储的文件夹,可以不传,默认为
static
- 静态文件存储的文件夹,可以不传,默认为
- template_folder
- 模板文件存储的文件夹,可以不传,默认为
templates
- 模板文件存储的文件夹,可以不传,默认为
3.加载配置文件
在 Flask 程序运行的时候,可以给 Flask 设置相关配置,比如:配置 Debug 模式,配置数据库连接地址等等,设置 Flask 配置有以下三种方式:
- 从配置对象中加载(常用)
- app.config.form_object()
从配置文件中加载
- app.config.form_pyfile()
- app.config.from_envvar()
3.1配置对象加载
# 配置对象,里面定义需要给 APP 添加的一系列配置 class Config(object): DEBUG = True # 创建 Flask 类的对象,指向程序所在的包的名称 app = Flask(__name__) # 从配置对象中加载配置 app.config.from_object(Config)
3.2配置文件加载
创建配置文件 config.ini
,在配置文件中添加配置
格式eg: DEBUG = True
# 创建 Flask 类的对象,指向程序所在的包的名称 app = Flask(__name__) # 从配置文件中加载配置 app.config.from_pyfile('config.ini')
3.4读取配置
- app.config.get()
- 在视图函数中使用 current_app.config.get()
注:Flask 应用程序将一些常用的配置设置成了应用程序对象的属性,也可以通过属性直接设置/获取某些配置:app.debug = True
4 路由定义
4.1指定路由地址
# 指定访问路径为 hello @app.route('/hello') def demo1(): return 'hello world'
4.2 给路由传参
# 路由传递参数 @app.route('/user/<user_id>') def user_info(user_id): return 'hello %s' % user_id # 路由传递的参数默认当做 string 处理,也可以指定参数的类型 # 路由传递参数 @app.route('/user/<int:user_id>') def user_info(user_id): return 'hello %d' % user_id
4.3指定请求方式
在 Flask 中,定义一个路由,默认的请求方式为:
- GET
- OPTIONS(自带)
- HEAD(自带)
@app.route('/login', methods=['GET', 'POST']) # 支持GET和POST,并且支持自带的OPTIONS和HEAD def login(): # 直接从请求中取到请求方式并返回 return request.method
4.4 正则匹配路由
在 web 开发中,可能会出现限制用户访问规则的场景,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正则匹配,根据自己的规则去限定请求参数再进行访问
具体实现步骤为:
- 导入转换器基类:在 Flask 中,所有的路由的匹配规则都是使用转换器对象进行记录
- 自定义转换器:自定义类继承于转换器基类
- 添加转换器到默认的转换器字典中
- 使用自定义转换器实现自定义匹配规则
(1)导入转换器基类
from werkzeug.routing import BaseConverter
(2)自定义转换器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direct, url_for from werkzeug.routing import BaseConverter class RegexConverter(BaseConverter): def __init__(self, url_name, *args): super().__init__(url_name) # 将接受的第1个参数当作匹配规则进行保存 self.regex = args[0] class ListConverter(BaseConverter): regex = '(\\d+,?)+\\d$' def to_python(self, value): return value.split(",") def to_url(self, value): return ",".join(str(i) for i in value)
(3)添加转换器到默认的转换器字典中,并指定转换器使用时名字为: re
app = Flask(__name__) # 将自定义转换器添加到转换器字典中,并指定转换器使用时名字为: re app.url_map.converters["re"] = RegexConverter # 将自定义转换器添加到转换器字典中,并指定转换器使用时名字为: list app.url_map.converters["list"] = ListConverter
(4)使用转换器去实现自定义匹配规则
@app.route("/demo/<re('\d{6}'):use_name>") def demo1(use_name): return "用户名是 %s" % use_name @app.route("/users/<list:user_list>") def demo11(user_list): return "用户列表为 %s" % user_list
# 系统自带转换器 DEFAULT_CONVERTERS = { 'default': UnicodeConverter, 'string': UnicodeConverter, 'any': AnyConverter, 'path': PathConverter, 'int': IntegerConverter, 'float': FloatConverter, 'uuid': UUIDConverter, } # 系统自带的转换器具体使用方式在每种转换器的注释代码中有写,请留意每种转换器初始化的参数
自定义转换器其他两个函数实现:
继承于自定义转换器之后,还可以实现 to_python 和 to_url 这两个函数去对匹配参数做进一步处理:
- to_python:
- 该函数参数中的 value 值代表匹配到的值,可输出进行查看
- 匹配完成之后,对匹配到的参数作最后一步处理再返回,比如:转成 int 类型的值再返回:
class RegexConverter(BaseConverter): def __init__(self, url_map, *args): super(RegexConverter, self).__init__(url_map) # 将接受的第1个参数当作匹配规则进行保存 self.regex = args[0] def to_python(self, value): return int(value) # 在视图函数中可以查看参数的类型,由之前默认的 str 已变成 int 类型的值
- to_url:
- 在使用 url_for 去获取视图函数所对应的 url 的时候,会调用此方法对 url_for 后面传入的视图函数参数做进一步处理
- 具体可参见 Flask 的 app.py 中写的示例代码:ListConverter
5.简单视图
5.1 返回json
在使用 Flask 给客户端返回 JSON 数据时,可以直接使用 jsonify 生成一个 JSON 的响应
# 返回JSON @app.route('/demo') def demo(): json_dict = { "user_id": 10, "user_name": "laowang" } return jsonify(json_dict)
注:不推荐使用 json.dumps 转成 JSON 字符串直接返回,因为返回的数据要符合 HTTP 协议规范,如果是 JSON 需要指定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5.2重定向
(1)重定向到百度
# 重定向 @app.route('/demo') def demo(): return redirect('http://www.baidu.com')
(2)重定向到自己写的视图函数
- 直接填写自己 url 路径
- 使用 url_for 生成指定视图函数所对应的 url
@app.route('/demo1') def demo1(): return 'demo1' # 重定向,采用url_for生成demo1对应的url @app.route('/demo2') def demo2(): return redirect(url_for('demo1'))
(3)重定向到带有参数的视图函数
# 路由传递参数 @app.route('/user/<int:user_id>') def user_info(user_id): return 'hello %d' % user_id # 重定向,在url_for中传入参数 @app.route('/demo5') def demo5(): # 使用 url_for 生成指定视图函数所对应的 url return redirect(url_for('user_info', user_id=100))
5.3自定义状态码
自定义不符合 http 协议的状态码
@app.route('/demo') def demo(): return '状态码为 666', 666
6、异常捕获
6.1 HTTP主动抛出异常
- abort 方法
- 抛出一个给定状态代码的 HTTPException 或者 指定响应,例如想要用一个页面未找到异常来终止请求,你可以调用 abort(404)。
- 参数:
- code – HTTP的错误状态码
# abort(404) # 抛出状态码的话,只能抛出 HTTP 协议的错误状态码 abort(500)
6.2捕获错误
- errorhandler 装饰器
- 注册一个错误处理程序,当程序抛出指定错误状态码的时候,就会调用该装饰器所装饰的方法
- 参数:
- code_or_exception – HTTP的错误状态码或指定异常
例如统一处理状态码为500的错误给用户友好的提示:
# 处理所有500类型的异常 @app.errorhandler(500) def internal_server_error(e): return '服务器搬家了' # 处理特定的异常项 @app.errorhandler(ZeroDivisionError) def zero_division_error(e): return '除数不能为0'
7、勾子函数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过程中,有些准备工作或扫尾工作需要处理,比如:
- 在请求开始时,建立数据库连接;
- 在请求开始时,根据需求进行权限校验;
- 在请求结束时,指定数据的交互格式;
为了让每个视图函数避免编写重复功能的代码,Flask提供了通用设施的功能,即请求钩子。
请求钩子是通过装饰器的形式实现,Flask支持如下四种请求钩子:
- before_first_request
- 在处理第一个请求前执行
- before_request
- 在每次请求前执行
- 如果在某修饰的函数中返回了一个响应,视图函数将不再被调用
- after_request
- 如果没有抛出错误,在每次请求后执行
- 接受一个参数:视图函数作出的响应
- 在此函数中可以对响应值在返回之前做最后一步修改处理
- 需要将参数中的响应在此参数中进行返回
- teardown_request:
- 在每次请求后执行
- 接受一个参数:错误信息,如果有相关错误抛出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 import abort app = Flask(__name__) # 在第一次请求之前调用,可以在此方法内部做一些初始化操作 @app.before_first_request def before_first_request(): print("before_first_request") # 在每一次请求之前调用,这时候已经有请求了,可能在这个方法里面做请求的校验 # 如果请求的校验不成功,可以直接在此方法中进行响应,直接return之后那么就不会执行视图函数 @app.before_request def before_request(): print("before_request") # if 请求不符合条件: # return "laowang" # 在执行完视图函数之后会调用,并且会把视图函数所生成的响应传入,可以在此方法中对响应做最后一步统一的处理 @app.after_request def after_request(response): print("after_request") response.headers["Content-Type"] = "application/json" return response # 请每一次请求之后都会调用,会接受一个参数,参数是服务器出现的错误信息 @app.teardown_request def teardown_request(e): print("teardown_request")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index'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执行结果
在第1次请求时的打印:
before_first_request
before_request
after_request
teardown_request
在第2次请求时的打印:
before_request
after_request
teardown_request
8. request请求参数
request 就是flask中代表当前请求的 request 对象,作为请求上下文变量(理解成全局变量,在视图函数中直接使用可以取到当前本次请求)
常用属性:
属性 | 说明 | 类型 |
data | 记录请求的数据,并转换为字符串 | * |
form | 记录请求中的表单数据 | MultiDict |
args | 记录请求中的查询参数 | MultiDict |
cookies | 记录请求中的cookie信息 | Dict |
headers | 记录请求中的报文头 | EnvironHeaders |
method | 记录请求使用的HTTP方法 | GET/POST |
url | 记录请求的URL地址 | string |
files | 记录请求上传的文件 | * |
# 获取上传的图片并保存到本地 @app.route('/', methods=['POST']) def index(): pic = request.files.get('pic') pic.save('./static/aaa.png') return 'index'
9、flask上下文参数
上下文:相当于一个容器,保存了 Flask 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信息。
Flask中有两种上下文,请求上下文(request context)和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
-
application 指的就是当你调用
app = Flask(__name__)
创建的这个对象app
; -
request 指的是每次
http
请求发生时,WSGI server
(比如gunicorn)调用Flask.__call__()
之后,在Flask
对象内部创建的Request
对象; -
application 表示用于响应WSGI请求的应用本身,request 表示每次http请求;
-
application的生命周期大于request,一个application存活期间,可能发生多次http请求,所以,也就会有多个request
源码了解一下 flask 如何实现这两种context:
# 代码摘选自flask 0.5 中的ctx.py文件, 进行了部分删减 class _RequestContex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app, environ): self.app = app self.request = app.request_class(environ) self.session = app.open_session(self.request) self.g = _RequestGlobals() # flask 使用_RequestContext的代码如下: class Flask(object): def request_context(self, environ): return _RequestContext(self, environ)
在Flask
类中,每次请求都会调用这个request_context
函数。这个函数则会创建一个_RequestContext
对象。这个对象在创建时,将Flask
实例的本身作为实参传入_RequestContext
自身,因此,self.app = Flask()
。
所以,虽然每次http请求都会创建一个_RequestContext
对象,但是,每次创建的时候都会将同一个Flask
对象传入该对象的app
成员变量,使得:
由同一个
Flask
对象响应的请求所创建的_RequestContext
对象的app
成员变量都共享同一个application
通过在Flask
对象中创建_RequestContext
对象,并将Flask
自身作为参数传入_RequestContext
对象的方式,实现了多个request context对应一个application context 的目的。
(1)请求上下文(request context)
请求上下文对象有:request、session
-
- request
- 封装了HTTP请求的内容,针对的是http请求。举例:user = request.args.get('user'),获取的是get请求的参数。
- session
- 用来记录请求会话中的信息,针对的是用户信息。举例:session['name'] = user.id,可以记录用户信息。还可以通过session.get('name')获取用户信息。
- request
(2)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
应用上下文对象有:current_app,g
①current_app
应用程序上下文,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中的变量,可以通过current_app.name打印当前app的名称,也可以在current_app中存储一些变量,例如:
- 应用的启动脚本是哪个文件,启动时指定了哪些参数
- 加载了哪些配置文件,导入了哪些配置
- 连了哪个数据库
- 有哪些public的工具类、常量
- 应用跑再哪个机器上,IP多少,内存多大
current_app.name current_app.test_value='value'
②g变量
g 作为 flask 程序全局的一个临时变量,充当中间媒介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它传递一些数据,g 保存的是当前请求的全局变量,不同的请求会有不同的全局变量,通过不同的thread id区别
g.name='zhangsan'
- 请求上下文:保存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的数据
- 应用上下文:flask 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存的一些配置信息,比如程序名、数据库连接、应用信息等
10.cookie使用
Cookie:指某些网站为了辨别用户身份、进行会话跟踪而储存在用户本地的数据(通常经过加密)。
- 复数形式Cookies。
- Cookie是由服务器端生成,发送给客户端浏览器,浏览器会将Cookie的key/value保存,下次请求同一网站时就发送该Cookie给服务器(前提是浏览器设置为启用cookie)。
- Cookie的key/value可以由服务器端自己定义。
# 设置cookie # 当浏览器请求某网站时,会将本网站下所有Cookie信息提交给服务器,所以在request中可以读取Cookie信息 from flask imoprt Flask, make_response @app.route('/cookie') def set_cookie(): resp = make_response('this is to set cookie') resp.set_cookie('username', 'zhangsan') resp.set_cookie("pwd", "12321") return resp # 设置过期时间 @app.route('/cookie') def set_cookie(): response = make_response('hello world') response.set_cookie('username', 'zhangsan', max_age=3600) # 过期时间为3600秒 return response # 获取cookie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app.route('/request') def resp_cookie(): resp = request.cookies.get('username') return resp # 删除cookie @app.route("/logout") def logout(): resp = make_response("success") resp.delete_cookie("username") resp.delete_cookie("pwd") return resp
11、Session使用
# session数据的获取 # session:请求上下文对象,用于处理http请求中的一些数据内容 # 设置secret_key # 作用:设置一个secret_key值,用作各种 HASH app.secret_key = 'python' # 考虑到安全性, 这个密钥不建议存储在程序中. 最好的方法是存储在你的系统环境变量中, 通过 os.getenv(key, default=None) 获得. #设置session,并重定向到获取session的index函数 @app.route("/login") def login(): session["username"] = 'zhangsan' session['password'] = "1234321" return redirect(url_for("index")) # 获取session @app.route("/") def index(): username = session.get("username") password = session.get("password") return "世界真美好%s======%s" % (username, password) # 删除session,并重定向到获取session的index函数 @app.route("/logout") def logout(): session.pop("username") session.pop("password") return redirect(url_for("index"))
12、蓝图Blueprint
Blueprint 是一个存储操作方法的容器,这些操作在这个Blueprint 被注册到一个应用之后就可以被调用,Flask 可以通过Blueprint来组织URL以及处理请求。
Flask使用Blueprint让应用实现模块化,在Flask中,Blueprint具有如下属性:
- 一个应用可以具有多个Blueprint
- 可以将一个Blueprint注册到任何一个未使用的URL下比如 “/”、“/sample”或者子域名
- 在一个应用中,一个模块可以注册多次
- Blueprint可以单独具有自己的模板、静态文件或者其它的通用操作方法,它并不是必须要实现应用的视图和函数的
- 在一个应用初始化时,就应该要注册需要使用的Blueprint
但是一个Blueprint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应用,它不能独立于应用运行,而必须要注册到某一个应用中。
蓝图/Blueprint对象用起来和一个应用/Flask对象差不多,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 蓝图对象没有办法独立运行,必须将它注册到一个应用对象上才能生效
使用蓝图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 1,创建一个蓝图对象
admin=Blueprint('admin',__name__)
- 2,在这个蓝图对象上进行操作,注册路由,指定静态文件夹,注册模版过滤器
@admin.route('/admin') def index(): return 'admin_home'
- 3,在应用对象上注册这个蓝图对象
app.register_blueprint(admin,url
_prefix='/admin')
当这个应用启动后,通过/admin/admin/可以访问到蓝图中定义的视图函数
运行机制
- 蓝图是保存了一组将来可以在应用对象上执行的操作,注册路由就是一种操作
- 当在应用对象上调用 route 装饰器注册路由时,这个操作将修改对象的url_map路由表
- 然而,蓝图对象根本没有路由表,当我们在蓝图对象上调用route装饰器注册路由时,它只是在内部的一个延迟操作记录列表defered_functions中添加了一个项
- 当执行应用对象的 register_blueprint() 方法时,应用对象将从蓝图对象的 defered_functions 列表中取出每一项,并以自身作为参数执行该匿名函数,即调用应用对象的 add_url_rule() 方法,这将真正的修改应用对象的路由表
蓝图的url前缀
- 当我们在应用对象上注册一个蓝图时,可以指定一个url_prefix关键字参数(这个参数默认是/)
-
在应用最终的路由表 url_map中,在蓝图上注册的路由URL自动被加上了这个前缀,这个可以保证在多个蓝图中使用相同的URL规则而不会最终引起冲突,只要在注册蓝图时将不同的蓝图挂接到不同的自路径即可
-
url_for
url_for('admin.index') # /admin/admin/ 将admin下index函数路由注册
注册静态路由
和应用对象不同,蓝图对象创建时不会默认注册静态目录的路由。需要我们在 创建时指定 static_folder 参数。
下面的示例将蓝图所在目录下的static_admin目录设置为静态目录
admin = Blueprint("admin",__name__,static_folder='static_admin') app.register_blueprint(admin,url_prefix='/admin')
现在就可以使用/admin/static_admin/ 访问static_admin目录下的静态文件了 定制静态目录URL规则 :可以在创建蓝图对象时使用 static_url_path 来改变静态目录的路由。下面的示例将为 static_admin 文件夹的路由设置为 /lib
admin = Blueprint("admin",__name__,static_folder='static_admin',static_url_path='/lib') app.register_blueprint(admin,url_prefix='/admin')
设置模版目录
蓝图对象默认的模板目录为系统的模版目录,可以在创建蓝图对象时使用 template_folder 关键字参数设置模板目录
admin = Blueprint('admin',__name__,template_folder='my_templates')
注:如果在 templates 中存在和 my_templates 同名文件,则系统会优先使用 templates 中的文件,参考链接: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7974771/flask-blueprint-template-folder
13、Flask-Script 扩展
通过使用Flask-Script扩展,我们可以在Flask服务器启动的时候,通过命令行的方式传入参数。而不仅仅通过app.run()方法中传参,比如我们可以通过:
python main.py runserver -host ip地址 -P 端口
# 1 、安装 Flask-Script 扩展 pip install flask-script # 2、集成 Flask-Script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flask_script import Manager app = Flask(__name__) # 把 Manager 类和应用程序实例进行关联 manager = Manager(app)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nager.r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