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

破阵子 -- 李煜

四十年来国家,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是李煜亡国前的奢侈安逸、亡国时的仓皇失措、做臣虏后的屈辱痛苦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怀念故国往昔时凄婉的血泪之书。 

  开片写故国的繁华景象,近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几千里地的辽阔疆域,高耸入云的殿宇楼阁,茂密葱郁的玉树琼枝。看似平淡的写实渗透着词人对这个与自己同年而生的国家的自豪与眷念。后接一句“几曾识干戈?!”笔锋一转,写如此富饶,不识战乱之苦的国土不免亡国的境地,词人的痛惜、自责跃然纸上。下片“一旦归为臣虏”承前句写亡国之后的屈辱与悲痛,以致衣带渐宽、鬓生华发。最难忘那一首辞别祖庙时的离歌,那感伤投射在词人仓皇离去时的心灵上,倍显凄凉,于是词人禁不住面对着昔日的宫娥舞女泪雨滂沱。 


  纵观整首词,上片的阔大景象与下片的痛苦心境形成强烈反差,伴之而来的是自己贵为一国之主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心理落差,直出肺腑,势如泼墨。苏轼批李煜“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未免苛求了。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涉世不深,不同于他人,他作词,乃是用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倾吐离别眷恋之悲,身世家国之痛,那种纯真、挚情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己之悲欢,引发世代人的共鸣,打动人心。这就足够了。况且,对宫娥都情深意切何况国家?相比之下,“恸哭谢民”都显得做作了吧? 
    生于词之初期,没有刻意的音律典故色彩,或许李煜正是凭着这“垂泪对宫娥”的一网深情,这沈腰潘鬓的感伤,深入到生命的最深处,精神格调远胜于花间词派,遂成就自己“词中帝”“百世宗”的美名。

posted @ 2013-08-05 00:02  hunterDing  阅读(2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