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er Pattern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也叫生成器模式,其定义如下: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标示分离,使同样的构建过程刻意创建不同的表示。
 
结构图:
 
 
  1. 建造者(Builder)角色:给出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产品对象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建造。一般而言,此接口独立于应用程序的商业逻辑。模式中直接创建产品对象的是具体建造者(Concrete Builder)角色。具体建造者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所要求的方法:一个是建造方法,另一个是结果返还方法。
  2. 具体建造者(Concrete Builder)角色:担任这个角色的是于应用程序紧密相关的类,它们在应用程序调用下创建产品实例。这个角色主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实现Builder角色提供的接口,一步一步完成创建产品实例的过程。在建造过程完成后,提供产品的实例。
  3. 指导者(Director)角色:担任这个角色的类调用具体建造者角色以创建产品对象。导演者并没有产品类的具体知识,真正拥有产品类的具体知识的是具体建造者对象。
  4. 产品(Product)角色:产品便是建造中的复杂对象。指导者角色是于客户端打交道的角色。导演者角色将客户端创建产品的请求划分为对各个零件的建造请求,再将这些请求委派给具体建造者角色。具体建造者角色是做具体建造工作的,但却不为客户端所知。

 

通常,建造者模式使用的场景:产品类非常的复杂,或者产品类中的调用顺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能,这个时候使用建造者模式是非常合适。

 

 

建造者与工厂模式的区别:

记住一点,建造者模式最主要功能是基本方法的调用顺序安排,也就是这些基本方法已经实现了;而工厂方法则重点是创建,你要什么对象我创造一个对象出来,组装顺序则不是他关心的。

 

posted @ 2013-06-03 23:55  hunterDing  阅读(17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