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生】我要有直系小师弟了
(好久没有来写帖了,一方面的确非常忙碌,另一方面大概也是见得大风大浪多了,原来觉得惊涛骇浪的事情现在也不会在心里引起太多涟漪)
早就听我初中班主任说过在带完我之后的下一届学生中有个谁谁谁特别厉害,清华北大的料子。以前只是一直附和着“肯定能考上”之类的官话,心里默默幻想一下要有直系小师弟来北大也总不至于让自己连毕业了都没个校友来送别。可是时间就是像歌词里说的一样飞奔像木马,转眼我是真的要毕业了,那个传说中的小师弟也终于高考完了,押了这么多年的宝终于要揭开了。
高考出分那天我亲自跑到教育局去等第一手的分数资料。毕竟是同了一样的初中老师,又同了一样的高中老师,都在这所又有两年没有清华北大上线的小学校,加之我还不忘自己的直系情节,所以我比当年打探自己的分数还要热情。当电脑屏幕上在内部系统公布分数的一瞬间突然跳出他近560的分数和70多的省排名时,我的大脑一下失去了所有该有的反应,不知道是要激动喜悦还是悲伤惋惜,只是下意识地把结果通知给了他本人和所有老师。
“哈哈哈哈哈……”所有老师都是一副早已准备好的意料之中的兴奋。他本人倒还比较平静,但也还是在高兴中稍稍流露出一点点遗憾,“我就知道我的理综”怎样怎样,“这次英语大家都”怎样怎样。
说实话当时他跟我吐槽这关于高考题目或分数本身的内容,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此时我满脑子里装的是这个分数够上北大了吗?北大往年理科100名之内有希望进吗?会不会被要求国防或定向?能选好专业吗?还是会被调剂?他家里对专业有偏好吗?他想去清华还是北大?北大招生组电话多少?他们家什么时候带他去省会和招生组面谈?想想当年的我,全世界都在对我祝贺,可却只有自己才能面对这数不清的抉择和挣扎。别人恭维几句就过了,毕竟今后这路只有自己一个人走。
“你还是会先考虑学校吧?如果是定向你去吗?”我还在担心这排名够不上北大。
“定向是什么?”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还在为高考奋斗的高中生了,还完全不知道这山后面还是山。
懵懂无知的小孩!我真想告诉他,快醒醒,高考已经结束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不也是这样么,我又比他好的到哪去呢!于是我不再多废话,简单告诉他下面必须要做的一些事,然后静静等招生组的面谈就好。电话一挂,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图什么,也说不出个感觉。
晚上跟着他的高中班主任,也就是我原来的高中班主任,去饭店参加学校的庆功宴。学校早就挂起了硕大的横幅和气球,热烈祝贺xxx同学多少多少分,已过清华北大录取线。饭局上领导们的贺词也是反复提及他的名字,分数,并着重强调“已过清华北大录取线”。我心想八字还没一撇呢,怎么就都这么急着展示几年来的成果。然后就是各种觥筹交错,莺歌燕舞。笑得最开心的当然是我的老师,其他老师都纷纷来敬酒,我的老师也来者不拒。学校领导们也笑得无比灿烂,又有了活招牌,这一届又熬出头了。最后来给老师们发红包,领导还要笑嘻嘻地强调本来只发200,多一个清华北大每人就多200。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兴奋,无论是物质上的收获,还是精神上的归属荣誉感,或是带出学生的成就感,又或纯粹是又送走一届学生压力突然的释放。
除了我。每个人都在为着各自的快乐而快乐,却没有人想到此刻小学弟本人的纠结。他真的能够上线吗?他选什么专业?没人在乎,或许连小学弟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更别提以后他的生活,他的发展,他要在有可能去的清华北大里要受的苦,进入大城市巨大的落差,全中国文化差异的冲击,激烈的竞争,心灵的失落,对未来的彷徨与纠结……闭上眼我这北大三年多那些刻骨铭心的痛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一一跑过,睁开眼一大屋人认识的不认识的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不过又能怪谁呢?老师们就是渡叟,送到了对岸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指责,又怎能苛求他们上岸再送一程?况且在河上看到的风景永远是两岸,谁又知道离开河岸又有怎样广袤艰险的世界?
所以老师们就只能欢送我的小学弟到这了。故事后来的一切,都只能他一个人去写。
那天晚上回去后很不舒服。很失落很压抑,甚至想哭。与其说是为了他,不如说是从他身上看见了自己。担心他光辉的未来,就是缅怀我壮烈的已然。后来想清楚了也就不难过了,人生这么长,谁都是过客。至亲也就陪你半辈子,何况高中才三年。不是生命不够长,是我们活得还太短,见得还太少。
早就听我初中班主任说过在带完我之后的下一届学生中有个谁谁谁特别厉害,清华北大的料子。以前只是一直附和着“肯定能考上”之类的官话,心里默默幻想一下要有直系小师弟来北大也总不至于让自己连毕业了都没个校友来送别。可是时间就是像歌词里说的一样飞奔像木马,转眼我是真的要毕业了,那个传说中的小师弟也终于高考完了,押了这么多年的宝终于要揭开了。
高考出分那天我亲自跑到教育局去等第一手的分数资料。毕竟是同了一样的初中老师,又同了一样的高中老师,都在这所又有两年没有清华北大上线的小学校,加之我还不忘自己的直系情节,所以我比当年打探自己的分数还要热情。当电脑屏幕上在内部系统公布分数的一瞬间突然跳出他近560的分数和70多的省排名时,我的大脑一下失去了所有该有的反应,不知道是要激动喜悦还是悲伤惋惜,只是下意识地把结果通知给了他本人和所有老师。
“哈哈哈哈哈……”所有老师都是一副早已准备好的意料之中的兴奋。他本人倒还比较平静,但也还是在高兴中稍稍流露出一点点遗憾,“我就知道我的理综”怎样怎样,“这次英语大家都”怎样怎样。
说实话当时他跟我吐槽这关于高考题目或分数本身的内容,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因为此时我满脑子里装的是这个分数够上北大了吗?北大往年理科100名之内有希望进吗?会不会被要求国防或定向?能选好专业吗?还是会被调剂?他家里对专业有偏好吗?他想去清华还是北大?北大招生组电话多少?他们家什么时候带他去省会和招生组面谈?想想当年的我,全世界都在对我祝贺,可却只有自己才能面对这数不清的抉择和挣扎。别人恭维几句就过了,毕竟今后这路只有自己一个人走。
“你还是会先考虑学校吧?如果是定向你去吗?”我还在担心这排名够不上北大。
“定向是什么?”他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还在为高考奋斗的高中生了,还完全不知道这山后面还是山。
懵懂无知的小孩!我真想告诉他,快醒醒,高考已经结束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我不也是这样么,我又比他好的到哪去呢!于是我不再多废话,简单告诉他下面必须要做的一些事,然后静静等招生组的面谈就好。电话一挂,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图什么,也说不出个感觉。
晚上跟着他的高中班主任,也就是我原来的高中班主任,去饭店参加学校的庆功宴。学校早就挂起了硕大的横幅和气球,热烈祝贺xxx同学多少多少分,已过清华北大录取线。饭局上领导们的贺词也是反复提及他的名字,分数,并着重强调“已过清华北大录取线”。我心想八字还没一撇呢,怎么就都这么急着展示几年来的成果。然后就是各种觥筹交错,莺歌燕舞。笑得最开心的当然是我的老师,其他老师都纷纷来敬酒,我的老师也来者不拒。学校领导们也笑得无比灿烂,又有了活招牌,这一届又熬出头了。最后来给老师们发红包,领导还要笑嘻嘻地强调本来只发200,多一个清华北大每人就多200。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兴奋,无论是物质上的收获,还是精神上的归属荣誉感,或是带出学生的成就感,又或纯粹是又送走一届学生压力突然的释放。
除了我。每个人都在为着各自的快乐而快乐,却没有人想到此刻小学弟本人的纠结。他真的能够上线吗?他选什么专业?没人在乎,或许连小学弟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更别提以后他的生活,他的发展,他要在有可能去的清华北大里要受的苦,进入大城市巨大的落差,全中国文化差异的冲击,激烈的竞争,心灵的失落,对未来的彷徨与纠结……闭上眼我这北大三年多那些刻骨铭心的痛走马灯一样在脑海里一一跑过,睁开眼一大屋人认识的不认识的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不过又能怪谁呢?老师们就是渡叟,送到了对岸已经完成了他们的指责,又怎能苛求他们上岸再送一程?况且在河上看到的风景永远是两岸,谁又知道离开河岸又有怎样广袤艰险的世界?
所以老师们就只能欢送我的小学弟到这了。故事后来的一切,都只能他一个人去写。
那天晚上回去后很不舒服。很失落很压抑,甚至想哭。与其说是为了他,不如说是从他身上看见了自己。担心他光辉的未来,就是缅怀我壮烈的已然。后来想清楚了也就不难过了,人生这么长,谁都是过客。至亲也就陪你半辈子,何况高中才三年。不是生命不够长,是我们活得还太短,见得还太少。
再次见到他是招生组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学校。正好这个老师是我们经济学院的,虽然我没接触过,可是为了显一下地主之谊,或者更多地是为小学弟打探打探信息,我也急忙赶到了那个本与我无关的会议室。
“我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10级本科生……”刚走进去,一屋人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我便冲着那个最陌生也是坐在最中间的人,用普通话倒豆子搬吐出了这套在三年里说烂了的介绍自己的头衔。早已坐在旁边的他,他的父母,还有我的老师,学校领导们,齐刷刷盯着我,还没习惯我这套说辞并做出反应时,正襟危坐的教授已经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啊,你就是xxxx,名字很熟啊”“虽然我是金融系,老师在经济系可能不太熟,可是经济系前面几个同学都是我好朋友,象xxx,xxx啊”“啊xxx我知道,她在我课上还……”
几个回合说下来已经把除我俩之外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静静地听我们谈论着谁谁谁和谁谁谁的趣事,又搀杂着学术的术语和北大的黑话,十分想加入这些话题却又无从下手。我倒是有意穿插着介绍一下北大的情况,可她却还没有意识到此行的目的。但是我可不是来展示自己的交际能力的,趁教授还在东扯西扯,小师弟和家长老师们还在缄默,我顺势把话题扯到了重点:“是啊,您看您旁边这位xxx同学今年相当优秀,他这分数,能上北大的城环吗?”
这时教授示意旁边的助理查查现在的状况,而旁边的小师弟则开始在刚拿到介绍北大专业的书上疯狂地搜寻“城环”的字眼。
城环分数不太高,却又不算冷门。不算水院,可又没有一帮竞赛大神虐。他这分数,我估摸着城环算最靠谱了。不过要不是我提一下城环,估计等这教授走了也没人知道北大有个城环。
“他这分数啊,城环的应该很有希望”
“他还有什么选择?”
“唔……电子信息类……”
“高考生最好还是别选信科,压力有点大。”当小师弟又开始翻书查找“电子信息”字样的时候,听我说信科,又投来“信科”是什么的求助眼神。可惜我还没空理他,继续趁势逼问教授:“城环能保证录上吗?”
小师弟的爸妈已经在旁边拼命给我使眼色,让我多说说好话,可是又不知道该要我说些什么。教授慢慢说:“我们这不正在搜集大家的意见么,等全部集中好后才能下结论,到时候会再确认的。不过他希望很大。”
说到这我觉得这次使命已经完成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便放弃了话语权。校长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乘机开始大肆宣扬他的教育理念和对学校的贡献,教授居然也和他聊了几句。其实我想对咱校长说这个教授就一个小小的老师,别把人家当成什么京城来的大人物乘机对自己歌功颂德了。可我那校长哪懂这些啊,就让他好好自我满足满足吧。我跟小师弟爸妈说了几句没问题的,以后确认了就一定能录上之类的话,刚好教授又被另外学校的校长约去会面,就顺势离开了。
回去后觉得自己真累,一边帮着招生组介绍咱北大,一边又帮着我师弟询问录取可能。要是我不在那,学生问也问不出什么,招生组也不知道应答什么,真能把人急死。说到底,不就是问一句“我这分数能上哪些专业”么,好像也不难的样子。可是我一回想我当年,对专业什么的一窍不通,居然还和招生的老师吵了一架,当时不都这样傻么!那个时候谁在我身边,告诉我哪是哪,哪好哪不好?现在我的师弟可真幸福。
睡觉前小师弟又打电话来问专业了。我就知道他当时肯定是一知半解的,于是就说了说城环可能有五年的专业以及算是北大不强的工科,而信科人数众多竞赛生也多会非常虐的事实。不出所料,他给我来了一句:
“那到底城环好还是信科好?”
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三年前,对我的师姐穷追不舍地问“经济好还是金融好?”“学术好还是投行好?”“出国好还是保研好?”“要数双吗?”“要交换吗?”……如今角色互换,我又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又在电话里吐槽开了:“我真的好纠结啊好纠结,信科不是北大强项么,就算虐点以后前途不是更好么?”
我一下子不知道说些什么。真没想到他还没踏进这扇门,就开始了纠结之旅。我该怎么告诉他纠结是北大生活的常态呢?况且他能体会什么叫前途么?他又能真的体会什么叫虐吗?
“解决的办法不是选一个最好的,而是学会适应这纠结的生活。”我只好这么说。
他沉默地消化着这句话。我倒是为他这么早就进入“状态”而感到心痛,但也在心里暗暗地想:这些痛的领悟我走到现在才明白,你想这一个晚上,又怎么可能想得清楚呢?
“我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10级本科生……”刚走进去,一屋人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我便冲着那个最陌生也是坐在最中间的人,用普通话倒豆子搬吐出了这套在三年里说烂了的介绍自己的头衔。早已坐在旁边的他,他的父母,还有我的老师,学校领导们,齐刷刷盯着我,还没习惯我这套说辞并做出反应时,正襟危坐的教授已经露出了和蔼的微笑:“啊,你就是xxxx,名字很熟啊”“虽然我是金融系,老师在经济系可能不太熟,可是经济系前面几个同学都是我好朋友,象xxx,xxx啊”“啊xxx我知道,她在我课上还……”
几个回合说下来已经把除我俩之外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他们静静地听我们谈论着谁谁谁和谁谁谁的趣事,又搀杂着学术的术语和北大的黑话,十分想加入这些话题却又无从下手。我倒是有意穿插着介绍一下北大的情况,可她却还没有意识到此行的目的。但是我可不是来展示自己的交际能力的,趁教授还在东扯西扯,小师弟和家长老师们还在缄默,我顺势把话题扯到了重点:“是啊,您看您旁边这位xxx同学今年相当优秀,他这分数,能上北大的城环吗?”
这时教授示意旁边的助理查查现在的状况,而旁边的小师弟则开始在刚拿到介绍北大专业的书上疯狂地搜寻“城环”的字眼。
城环分数不太高,却又不算冷门。不算水院,可又没有一帮竞赛大神虐。他这分数,我估摸着城环算最靠谱了。不过要不是我提一下城环,估计等这教授走了也没人知道北大有个城环。
“他这分数啊,城环的应该很有希望”
“他还有什么选择?”
“唔……电子信息类……”
“高考生最好还是别选信科,压力有点大。”当小师弟又开始翻书查找“电子信息”字样的时候,听我说信科,又投来“信科”是什么的求助眼神。可惜我还没空理他,继续趁势逼问教授:“城环能保证录上吗?”
小师弟的爸妈已经在旁边拼命给我使眼色,让我多说说好话,可是又不知道该要我说些什么。教授慢慢说:“我们这不正在搜集大家的意见么,等全部集中好后才能下结论,到时候会再确认的。不过他希望很大。”
说到这我觉得这次使命已经完成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便放弃了话语权。校长在一旁早已按捺不住,乘机开始大肆宣扬他的教育理念和对学校的贡献,教授居然也和他聊了几句。其实我想对咱校长说这个教授就一个小小的老师,别把人家当成什么京城来的大人物乘机对自己歌功颂德了。可我那校长哪懂这些啊,就让他好好自我满足满足吧。我跟小师弟爸妈说了几句没问题的,以后确认了就一定能录上之类的话,刚好教授又被另外学校的校长约去会面,就顺势离开了。
回去后觉得自己真累,一边帮着招生组介绍咱北大,一边又帮着我师弟询问录取可能。要是我不在那,学生问也问不出什么,招生组也不知道应答什么,真能把人急死。说到底,不就是问一句“我这分数能上哪些专业”么,好像也不难的样子。可是我一回想我当年,对专业什么的一窍不通,居然还和招生的老师吵了一架,当时不都这样傻么!那个时候谁在我身边,告诉我哪是哪,哪好哪不好?现在我的师弟可真幸福。
睡觉前小师弟又打电话来问专业了。我就知道他当时肯定是一知半解的,于是就说了说城环可能有五年的专业以及算是北大不强的工科,而信科人数众多竞赛生也多会非常虐的事实。不出所料,他给我来了一句:
“那到底城环好还是信科好?”
我一下子仿佛回到三年前,对我的师姐穷追不舍地问“经济好还是金融好?”“学术好还是投行好?”“出国好还是保研好?”“要数双吗?”“要交换吗?”……如今角色互换,我又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又在电话里吐槽开了:“我真的好纠结啊好纠结,信科不是北大强项么,就算虐点以后前途不是更好么?”
我一下子不知道说些什么。真没想到他还没踏进这扇门,就开始了纠结之旅。我该怎么告诉他纠结是北大生活的常态呢?况且他能体会什么叫前途么?他又能真的体会什么叫虐吗?
“解决的办法不是选一个最好的,而是学会适应这纠结的生活。”我只好这么说。
他沉默地消化着这句话。我倒是为他这么早就进入“状态”而感到心痛,但也在心里暗暗地想:这些痛的领悟我走到现在才明白,你想这一个晚上,又怎么可能想得清楚呢?
最后一次见到他已经在北京了。他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已经拿到通知书了,并听从我上新东方学英语的建议来了北京,说可以带他逛一下北大。我二话没说就出门找到了他。
“你去新东方学的是六级词汇?”当他跟我寒暄的时候我都快震惊了,“不是跟你说去学托福强化班么,干吗学六级,还学单词……”“我这不是单词差么,我觉得我高考3500都不太会。”我一下子语塞,3500是个多么遥远的说法啊,那他要知道了12000的gre词汇量岂不是会吓死。“六级在北大都是裸考……”我还在无力地劝说,可是突然又想到自己大一的时候被师姐嘲笑背六级单词红宝书,还是坚持背了一个学期。现在觉得当时傻,可当时不傻那么一回,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傻。
于是带着他又走了一遍我已经走过无数遍的未名湖,博雅塔,正西门。我不断问要拍照留念吗?他还客气地说不用,走走就好了。可是全逛完以后,他却又说,能不能再走一次,他想拍照。我问为什么,他说:
“平时空间里都是别的同学发的各种炫耀的说说,我都忍气吞声不敢说,生怕说了什么又要被别人说装逼。现在我到北大了,我就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好好装把逼。”
我当时真是为这可爱的想法笑出声来。先不提qq之类的槽点,想想高中时时刻注意低调和谦虚,看来我俩没什么两样。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成绩都是遥遥领先,大概也都有一样的心境。
可惜第二遍走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手机也拍不出什么美丽的景色。机会就是这么稍纵即逝。后来他又要我带他去看篮球场,发出各种赞叹,对今后的篮球生活非常的憧憬。又看了宿舍,同样是各种欣喜,开始脑补今后亲如一家的寝室生活。
我不忍心把真相拆穿给一个还没进园子的小朋友看。只是恍惚间又看到刚来的自己,在园子里走来走去边迷路边赞叹校园大,其实只是走了相同的路。又记得在网上查到宿舍同学的名字的时候各种幻想以后和谐的宿舍。还有选课时的激动,对辅导员们的提醒全都记到小本子上。大一刚入学,多好!对一切都还有期待,什么都还没开始,还有的是未来。而现在的我,走烂了校园的每一条路,敷衍各种人际关系,看穿了学生会的本质,也彻底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一切都成定数,我的过去是他的未来。当然我也有我的未来,只可惜是在他目前能认知的世界之外。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时间轴,我们此刻站在一起,却在不同的季节。一个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一个在瓜熟蒂落的秋天。
聊着聊着他突然说:“我的目标是gpa3.8!”
“你对3.8有概念么?”我一脸鄙夷地说。他不做声。
“只是知道那很厉害罢了吧,可是努力去迎合一个世俗认定的优秀,那不是北大会教你的东西。”
“你放心,我只是一个目标而已,达不达到无所谓。我刚进高中时也设过目标,但后来也被虐过一小会,现在不也挺好……”
我是真的要抓狂了:“大哥,高中已经永远地结束了。你要读大学了,是读北大。”
有时候他也有挺多值得我“呵呵”的想法,不过鉴于我自己也常常想“呵呵”大一的自己,所以我觉得他还挺可爱的。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不吃吃经验主义的亏,就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
“你去新东方学的是六级词汇?”当他跟我寒暄的时候我都快震惊了,“不是跟你说去学托福强化班么,干吗学六级,还学单词……”“我这不是单词差么,我觉得我高考3500都不太会。”我一下子语塞,3500是个多么遥远的说法啊,那他要知道了12000的gre词汇量岂不是会吓死。“六级在北大都是裸考……”我还在无力地劝说,可是突然又想到自己大一的时候被师姐嘲笑背六级单词红宝书,还是坚持背了一个学期。现在觉得当时傻,可当时不傻那么一回,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傻。
于是带着他又走了一遍我已经走过无数遍的未名湖,博雅塔,正西门。我不断问要拍照留念吗?他还客气地说不用,走走就好了。可是全逛完以后,他却又说,能不能再走一次,他想拍照。我问为什么,他说:
“平时空间里都是别的同学发的各种炫耀的说说,我都忍气吞声不敢说,生怕说了什么又要被别人说装逼。现在我到北大了,我就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好好装把逼。”
我当时真是为这可爱的想法笑出声来。先不提qq之类的槽点,想想高中时时刻注意低调和谦虚,看来我俩没什么两样。一样的学校,一样的老师,成绩都是遥遥领先,大概也都有一样的心境。
可惜第二遍走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手机也拍不出什么美丽的景色。机会就是这么稍纵即逝。后来他又要我带他去看篮球场,发出各种赞叹,对今后的篮球生活非常的憧憬。又看了宿舍,同样是各种欣喜,开始脑补今后亲如一家的寝室生活。
我不忍心把真相拆穿给一个还没进园子的小朋友看。只是恍惚间又看到刚来的自己,在园子里走来走去边迷路边赞叹校园大,其实只是走了相同的路。又记得在网上查到宿舍同学的名字的时候各种幻想以后和谐的宿舍。还有选课时的激动,对辅导员们的提醒全都记到小本子上。大一刚入学,多好!对一切都还有期待,什么都还没开始,还有的是未来。而现在的我,走烂了校园的每一条路,敷衍各种人际关系,看穿了学生会的本质,也彻底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适合什么。一切都成定数,我的过去是他的未来。当然我也有我的未来,只可惜是在他目前能认知的世界之外。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时间轴,我们此刻站在一起,却在不同的季节。一个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一个在瓜熟蒂落的秋天。
聊着聊着他突然说:“我的目标是gpa3.8!”
“你对3.8有概念么?”我一脸鄙夷地说。他不做声。
“只是知道那很厉害罢了吧,可是努力去迎合一个世俗认定的优秀,那不是北大会教你的东西。”
“你放心,我只是一个目标而已,达不达到无所谓。我刚进高中时也设过目标,但后来也被虐过一小会,现在不也挺好……”
我是真的要抓狂了:“大哥,高中已经永远地结束了。你要读大学了,是读北大。”
有时候他也有挺多值得我“呵呵”的想法,不过鉴于我自己也常常想“呵呵”大一的自己,所以我觉得他还挺可爱的。谁没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不吃吃经验主义的亏,就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
由于第二天我还得赶去开组会,关键还要去pre,于是迫不得已在10点把他送进地铁站,又匆匆忙忙赶回宿舍开始用latex打slides,一熬熬到5点。第二天9点半的闹钟响了四五遍就是没把我闹起来,一觉起来12点半。一个电话打给老师假装上午有事,问什么时候赶去弥补一下,结果说1点去他办公室。由于宿舍到他那就得花半个小时,只好飞奔到康西卷了两个鱼汉堡啃都没来得及啃就跑向未名湖的对岸。一口气把美国地图空手画了个遍,详细描绘了那些神奇的石油管道的线路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老师再加一个听都没听过的非对称granger检验的建议。顺利结束掉讨论后回来开始疯狂寻找那个神奇检验的方法文献,淘到一篇阿联酋大学的文章换了两个程序才把结果都做好,发给老师看被从方法上一棒子打死,于是按老师提供的方法再用第三种软件写了程序得了结果,晚饭后去未名湖转了三圈终于想出了如何对结果做合理的解释。
这才是我正常的一天,在北大的一天。
我的小师弟,无论现在怎样幼稚,纠结,单纯,过了这四年甚至更久,一定会比我更老练,更成熟,有更深的感悟。我们都感谢我们的高中,把我们送到了更高的平台;我们都会感谢北大,把我们送到了更高的境界。
我的直系小师弟,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