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 Memory: Leave no regrets

其实感觉没什么可以写的啊。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 OI,最开始是在培训机构里学了一年半。刚起步的时候当然是学得很快的,到进入初中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把基础算法学完了。

五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 ZL 的提前招。那时这所学校已经在 MO 上颇有名气,同时也开始在 OI 方面崭露头角。经过一点点 OI 相关的面试,一点点语文和数学的考试,我顺利进入了 ZL,也就是说我跳过了六年级。这件事情现在回看很巧合,因为我小学毕业后一年,就出台了“初中不能跨区招生,招生需要摇号”的规定。也就是说如果我没有跳级,就不能进入 ZL。如果那样,或许我会进入 W1Z,然后参加高考,谁知道呢?

因为“跳级”的客观事实,进入 ZL 之后,我一直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从初一到初二上(寒假)的这段时间,基本上是属于 whk 的。所以我的 whk 水平一直不差,即使是后来停了半年课之后还是能很快赶上。可惜 whk 总是差一口气,每次总会出现一些失误,然后与理想的名次失之交臂。

初二上那个学期的末尾,ZL 进行了提前招考试,既考了 whk 也考了 MO。不过 MO 大家其实都还不会,所以我凭着 whk 很顺利地过关了。下半学期开学之后,我们提前招的班级就开始学习高中数学和 MO。四个班,两百多人,一起学数学竞赛,直到现在我也对这个策略感到非常惊讶。

学 MO 的一些故事我就不在这里提了,具体的可以去看 MO Memory。一个学期之后,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ZL 的 OI 教练走了。这导致我的家长不再同意我选择 OI 竞赛。经过一番拉扯之后,我又坐在了 MO 的教室里。

无意批评我的家长,但现在来看,这个理由无疑是短视的。“外出培训”这一选项的存在,无疑是极大地弱化了校与校之间的差距。ZL 虽然不太重视 OI,但是还是会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至少不会拦着你。但当时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OI 教练也没有说(那位教练现在也走了),于是木已成舟。

学了一年之后,首先是中考,又是经典的 whk 失误环节;接着是数学联赛,CSP-S,NOIP 的三连击。数学联赛,我在一半的时间发挥超常,一半的时间发挥失常,最后勉勉强强卡进了省队。于是三连击就变成了 CSP-S,NOIP 和 CMO。那年的 CSP-S,可能是我少数几次达到目标的比赛。虽然说分数不算高吧,但是该拿到的暴力分一点没丢。但是 CSP 回来之后,我在备考 CMO 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迷茫。身心俱疲,加上缺乏经验,导致我在 NOIP 犯下了相当低级的错误,挂分达到了得分的 \(1.5\) 倍。于是这个赛季的 OI 就到头了。

好在 CMO 没有爆掉,甚至是大幅超常发挥了,我成功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就获得了保送资格。也因此,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与“升学压力”无关了。我很幸运早早抛掉了这个负担,这个压在许多竞赛生头顶的负担。

接下来是高一下学期,解决掉集训队的问题之后,我回到了 whk 班级学习,同时补一些 OI 的内容。在此之前的三年,虽然花的时间不多,但总归是学了一些东西的。这三个多月还是比较惬意的,没什么压力,学习生活也挺充实的。在 6 月份的期末考,我还拿到了班级第一名,这是之前没有得到过的。很幸运,我在一些文科科目上超常发挥了。

高一之后,我参加了 NFLS 集训。从此时开始,我认为自己真正开始“学OI”了。

刚来的一段时间不是很顺利,毕竟差了一年甚至数年的模拟赛经历,还是完全不一样的。8,9 两个月状态开始逐渐上升,能够在模拟赛中做出一些难题,比较稳定地排在中上游。但10月份,我似乎又遭遇了一个低谷期,模拟赛常常大幅度挂分,有时还做不出二三十人通过的题目,拿不到大众分。最后半个月,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在打出58场NOIP模拟赛中唯一一场满分之后,或许是自信心有所提升,我的模拟赛成绩回到了一个比较优秀的水平。

虽然到了 NFLS,但我其实没干什么,一天就是模拟赛,补题,写题,然后回到公寓摆烂。我在这里知道了很多大佬,只是都处于互相认识但彼此不熟的情况。偶尔我会觉得自己有点格格不入,NFLS 的氛围很好,但我好像置身事外。

然后就是 NOIP 了。很难受,感觉自己打的并不差,但是就是离队线差了 64 分,就是有 16 个人 AK 了。其实回过头去看NOIP模拟赛的成绩,这个分数是符合这段时间的平均水平的。我确实没有那个魄力奔着满分去打。

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作为高二选手,我不可能满足于一个 NOIP 一等奖。我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参加一次 NOI”。也就是说,我要在省选中进队——我也没有买 C 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所以我又该怎么做呢?

我不知道。NOIP 之后,我先在学校要求下参加了 CMO,算是弥补了一下没有到过 CMO 现场的遗憾(前一年因为疫情是分省考试的)。同时我也见证了我们班的三个金牌,他们现在都在 pku 了。这件事花费了两个星期,正好结束之后可以继续到 NFLS 集训。训了半个多月,又到了学考的时期,我又回 ZL 学了一个多星期的 whk。学考之后,我又又到了 NFLS,又训了半个多月,然后就到了 THUWC 和 NOIWC

这可能是我正式比赛中少数的高光了。THUWC 虽然不太正式,但是我在第二天的工程题里获得了高分,最终也顺利拿到了一等奖。NOIWC 中,我则通过了第三题,以一个靠前的名次获得了金牌。成绩还可以,但是我仍然不觉得自己有多大机会进入省队。说到底,竞赛不就是运气游戏吗?谁知道省选会出适合谁的题目呢?

接着是寒假。寒假之后,正月二十就要省选,我选择在家里打了十场模拟赛。算上之前的两次,我准备省选期间总共打了32场模拟赛,远远不如 NOIP。这段时间的模拟赛成绩基本上平平无奇,偶尔不太好。我不知道省选会发生什么——或许我会赢,或许我会输,但这不是我能够改变的。

于是就省选了。幸运的是,最终我赢了。这和当年的数学联赛很像,同样是犯下了低级错误,同样是一场考试决定一段时间的未来,同样,我惊险地赢下来了。这场省选同样和模拟赛如出一辙,我只是勉强达到了大众分——Day1 高出省队线 8 分,Day2 等于省队线。最终我的标准分也仅仅比线外一名高出 9 分,这还是在我 D1T1 没有被卡掉 10 分,D1T3 多写了一个 8 分的包,D2T2 用剪枝骗到了 15 分的情况下。一切都只能说是刚刚好。

省选之后,天亮了。这不仅仅是艺术化的描述,也是真实的写照——从冬天到春天,可不是天亮了。时令真的很影响心情,备考 CMO 的时候同样是冬天,同样是以迷茫与挣扎作为主旋律。到了春天,就变成了毫无压力的,完全为了兴趣而学了。

另一个好消息是,省选后不再是“互相认识但彼此不熟”了,有过交流的同学数目大幅提升了。虽然没有(也不太可能有)新的知心朋友,但我和大部分同学都渐渐熟络了。这对我来说其实挺难得的,因为我完全没有“主动开口”的能力,能够和别人变熟也不是我的功劳,是慢慢磨出来的。

总之就是挺放松的,放松到我还胡搞了一份构造讲义(顺便公开一下)。这并不代表我多么会构造。

从 3 月底到 7 月初,除去学考和 APIO,仍然是完全在 NFLS 训练。所以我和其他来 NFLS 集训的同学还不太一样,对于他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选项,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全部了(ZJ 也没有省队集训)。同样的,这段时间的模拟赛也没有多少进展,比省选前有限的好了一点点——至少能找到几场高光。训到最后,我也对自己的水平大致有了一个了解,就是卡在集训队线边上的。

话说,几乎所有考试,我都觉得自己的水平是卡在线边上的。从数学联赛,到 CMO(通过做近年的试题的出的结论),再到省选,再到 NOI,都是如此。可能我的水平本来就没多高,科技树点的并不高,但是比较扎实,并不常犯低级错误。这是我在 CMO 后给自己的评价。

最后呢,当然就是 NOI 了。结果稍有遗憾吧,打了这么久不怎么犯错,到 NOI 却失误了。不过对我来说可以接受,以及我真心希望水平比我强的大家都能够得偿所愿。即便我没有去让分,我也不希望自己占掉原本有机会的选手的名额——在第二次参加 CMO 的时候我就是这个态度,那一次我让了 6 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这两场比赛的集训队最后一名都做出了最后一题(指正:CMO第60名并没有)。显然我不应该去抢占这些选手的名额,他们比我更值得集训队。

如果说一年前 MO 给我的收获是战胜了自己,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大概是和自己和解了。打 MO 的一年半里,我总是憋着一口气,不想打又不得不打;OI 当然没有这种事情。一年 OI,也算是圆了自己一个固执的梦。以及参加的第二次 CMO 也让我和 MO 和解了,我曾经认为我对 MO “一点兴趣也没有”,显然并非如此。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手里正有一份联赛模拟要拿给教练,这在一年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打 OI 让我收获了多少人脉,只能说有,但不多,这一点上倒是大家都失算了。

和解并不代表躺平,它只是一个更平和的心态。我会带着这种心态面对将来,面对人生。

幸福从非泡影 以笑容证明

交汇的光与影 答案落定覆上姓名

为了你唱下去 为你将希冀传递

歌声将你我紧系

最黯淡的一个 梦最为炽热

万千孤单焰火 让这虚构灵魂鲜活

至少在这一刻 热爱不问为何

存在为将心声响彻

——《光与影的对白》/COP

感谢你看完了我四千多字的唠嗑。祝愿大家都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p.s: 你问 APIO?我不到啊?可能是被删掉一半了吧。

posted @ 2024-08-20 15:41  by_chance  阅读(370)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