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今天,原本很多由人类掌握、支配和使用的知识,正在被机器替代。

在金融业,高盛的雇员中,已有超过25%是工程师和雇员,大数据分析平台替代了投行分析师的部分工作。在医学领域,IBM的沃森在医生录入病人情况之后的30秒内,就可以把诊疗意见列出来,每种意见还会标明出处,并用置信区间告诉医生自己有多大把握。

所以,我们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价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地发挥人性优势,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所以我们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

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必定要透过知识积累这个步骤。好比厨师,一看到桌上的材料,就自然知道它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菜式。

因为在他们脑海中,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对诸如材料的搭配,份量的比重,味道的烹调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正是这套知识体系,帮助他们理解到“如何把眼前这些材料做成菜”这个问题,从而最终把它们解决掉。而我们普通人,看到这些材料,也只能一头雾水。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作用。

所以,想要获得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必须得先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什么是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指的就是把大量却不同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性明确地组合成某种类型的知识架构。

通过这个知识架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些问题,解决某些问题。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碎片化的知识点。

看到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如果文章写得好,我们就可以明白到怎么做,才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然而,也仅限于此。碎片化阅读的知识点,是比较单一的,忘掉也就什么也没剩下。

也就是说,“知识体系”应该能把不同的知识点,有规则地串联起来,从而塑造出我们看到问题、理解问题的思维模式;就算把其中一些知识忘掉,我们因此拥有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以帮助自己继续工作和生活。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点到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01培养问题意识

大家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电脑蓝屏了,百度一下如何解决;如何提升阅读能力,买几本书籍学习学习... ...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很小,我们通过搜索或问身边人就能一下子解决,不需要我们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

而有的问题很棘手,比如怎么管理好团队、怎么提升思维等,这些问题光靠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都难以解决。

那么,为什么我们读了这么多书,还是没有建立体系呢?因为我们没有培养问题的意识。

要想避免"无效学习",我们应该以自我为导向,找到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或兴趣,主动选择、主动出击,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强化相应能力。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人,你可能需要针对提升工作效率来有目的地学习;如果你是一名刚晋级的中层干部,那你可能更需要了解如何带好团队、管理部门。

所以,要想构建知识体系,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当前最紧缺的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准靶心,知道手中的箭射向哪里。

02建立知识框架

当你知识有一定积累后,你就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深度建立一个框架。

「知识框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需要你用到最简原则。即“奥坎姆剃刀原则”——如果你在同一个问题上遇到多个不同版本的解释,选择最简单实用的那一个。

无印良品首席设计师原研哉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就可以让你一下就看懂平面设计。

原研哉说,“无论多么复杂的平面广告设计,都靠三层建立:背景层,图形层,信息层。好的设计作品,一定在三层中有其所长。”

例如,原研哉亲自设计的2005日本世博会的海报,背景层使用了浅灰色,图形层创作了兔子,森林与形状的组合图形,信息层创作了一个接近金色的文字组合。这三层以下、中、上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一幅大作。

你接下来用“背景层,图形层,信息层”的概念去看你身边的海报,就会发现自己对平面设计一下就入门了。

所以你会发现,在「知识框架」建立的时候,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知识储备和理解基础上的。

换言之,先针对你想学习的知识范畴,建立一个整体上下文脉络,然后根据这个脉络再深入积累知识点,形成关联,你就会更容易学习其他东西。

03在框架中填充知识

现在,我们有了架构,那么如何填充知识内容呢?

小渡建议的一个方法是:首先,把你看到的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都记在手机里,可以用Evernote或其它任何工具,甚至直接用手机自带的记事本。记的时候不需要组织语言,记关键词就可以,这样最快。如果是微信文章里的,你可以直接截图保存。

其次,每天对当天的知识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地列到Evernote里面(跟上一条里的信息,分开不同的文件夹)

最后,定期回顾,如果是重要的知识,再记入到知识架构里,作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用这种方式,即便是碎片化信息,也能够进入到知识体系。

04重复梳理

重复梳理知识点,是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

你可能会说:别人的知识体系,未必适合我用啊。

是的,所以,在你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过去,很多企业找咨询公司,常常是一下子建全套体系,所以用流程是合适的。但后来,很多企业更多是问题导向,哪里有问题就处理哪里,所以影响因素就是更合适的。

每个人的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

正如你看知乎,同一个问题,有很多网友回答。有时候你看高赞的答案没有感觉,甚至无法理解,但转去看一些小赞的回答,你就忽然豁然开朗,就是这样子。

看完一本书,对于某些脉络还不够明白,最好通过其他材料重复梳理,那知识点与知识点所建立的架构,就会更加牢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建立知识体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不用说在这个知识飞速更新的年代,去年提出的理论可能到了今年就已经不再适用了,这需要我们持续地迭代和完善。

在学习上,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反倒应该学习曾国藩的心法——"结硬寨,打呆仗"。

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把基础搭建好,相信时间的复利会给出我们最为满意的结果,在不断成长精进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posted @ 2022-09-07 09:04  古锁阳关  阅读(6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