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达
在没有接触雷达以前,我认为雷达是一个神秘的、科技含量极高、无所不能的军用设备。当我接触雷达以后,这种理念无形中被削弱许多。
首先雷达不仅仅是军用设备,同时也不是一个少数而又保密的产品。我们普通人、普通工作也能接触的雷达种类就有很多种,如倒车雷达 、大气污染物雷达、船用雷达、航管雷达等等。这些雷达往往是不保密的,同时也是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可以接触到的。
倒车雷达
“无所不能”的雷达
雷达并非无所不能,或许我有点标题党,但是这是事实。
岸基雷达在架设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格的流程和步骤,换句话说就是非常麻烦,同时也说明雷达探测能力非常受环境的影响。
首先要选择一处环境——高度适中、雷达水平360°无明显遮挡、无高电磁环境干扰、气象环境适宜(无特殊天气、自然灾害等)、阵地基础电网环境有保障。
在选择环境的过程中,要调查地物回波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同时要计算环境影响对探测目标的可能影响地理区域、区域覆盖具体经纬度。
从这个侧向描述可以得出多个结论:
- 雷达探测的过程中在水平360°不能存在过高的遮挡
- 户外用的雷达耐用性虽然值得信赖,但是无法抵抗特殊灾害(视雷达设计和灾害等级而定)
- "地物回波"是个什么东西...(* ̄0 ̄)ノ
当然“地物回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同时“地物”是一个概念,“回波”是另一个概念,“地物回波”是两个概念结合的一个名词描述。当然你可以百度,不过他说的那个东西你根本听不懂。
所以总结来说,雷达受到很大环境的限制,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如果你非要知道为什么不能,首先要了解雷达基本原理。
雷达基本构成和原理
简单来说,雷达是由发射机、接收机和一堆处理电路还有开关(并非单指硬件开关)组成的。
雷达是靠发射xxx并根据物体反射xxx回来的判断这个物体相对雷达的距离、移动的方向、移动的速度。
当然这个描述并不准确,不过不重要。毕竟这也是我现在的认知。
雷达发现目标的过程是可以进行类比的。
我们都知道人能看到一个物体,因为物体在反射太阳光。我们可以理解为雷达的接收部分是人眼,雷达的发射部分是太阳,xxx是光。当一个物体在反射太阳光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反之光线强度过暗我们则看不清楚。
雷达也是一个道理,雷达发射的部分发射xxx值大约是恒定的,xxx可以理解为“光”,它向四面八方不间断的发射;接收部分则在不断接受反射过来的“光”,而被反射过来的“光”我们称之为回波。当然叫法有可能不同。
这里要注意,物体反射过来的“光”,我们称之为回波。发射过去的不是!
有些物体反射的“光”强,雷达看到的很清晰,回波饱满(回波经过处理,能以色块的形式展示在使用者眼前);有些则比较“暗淡”,雷达无法有效判断那里是不是有个物体。
雷达回波(这张就是示意图,回波很多种的)
所以不知不觉,回波的概念我想就应该可以理解了。其他的概念再说。
而回波的清晰与否,我们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雷达性能,不同的雷达参数做出调整。总之这里先不展开。
并非神秘的、科技含量极高
雷达经过上世纪战斗年代的洗礼,到现在为止应该是四代了。而现代雷达越发的产业化,结构简单化,模块化。就是说,只要你有技术,淘宝的零件都够你攒一台精度不高的雷达了。
当然雷达也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硬件对应的软件的所作的事情就很麻烦——硬件驱动、传感器数据的提取都需要开发者的经验和行业知识。
同时啊,有一个看似简单的但却是世界难题——因为雷达发射的xxx是直线的,地球平面是曲线的并且地球有引力,那么xxx会被引力“掰弯”。xxx的斜率,地球的斜率,发现目标以后怎么对应计算出它的地理坐标。o(* ̄▽ ̄*)o
你可能不知道我刚刚在说什么,不过这篇文章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