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布式一致性(DDIA读书笔记)

副本一致性

现代的数据库系统来说,几乎都具备了复制机制replication,这种设计方式至少能对系统带来两个好处:

  • 多副本容灾:只要存在一个可用数据副本,数据就能够恢复
  • 读性能水平扩展:通过分布到不同的机器上,同一份数据能够在多个节点上同时供外部访问

保证多副本的数据一致性consistency是一个难题。

最简单的实现方式是使用同步复制机制sync-replication:保证写操作在所有副本上执行成功后,再响应客户端。不过这一方式通常意味着糟糕的写性能,因此较少使用。

与之相对的则是异步复制机制async-replication:写操作在某些副本上成功后即可响应客户端,数据库会异步将修改同步到剩余副本上。其优势在于较高的写入性能,但是数据副本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以最基础的主从复制架构为例,虽然主库与从库最终都会到达一个一致的状态,但是主从状态同步会存在时间延迟,这类延迟被称为复制滞后replication lag现象。 期间可能同时存在两份相互冲突的数据副本,依赖这些数据的应用如果没有做好预防处理,最终会引发系统行为异常。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维护副本状态的进程分为以下两类:

  • leader / master: 能够同时处理读写请求的进程
  • follower / slave: 只能处理读请求的进程

基于以上定义,常见的复制架构又可以分为下图中的 3 类:

一主一从 master-slave
潜在问题 写后读一致性 read-after-write consistency
客户端修改数据,变更未同步到从库,此时从从库读取数据,得到的是未修改的结果
解决方案 写操作对之后的读操作立即可见
  • 根据应用特点,强制部分功能只访问主库,保证读写顺序一致
  • 维护用户修改时间戳与从库修改的时间戳,根据时间戳选择是否读取从库

一主多从 single-leader
潜在问题 单调读一致性 monotonic read
客户端多次读取同一条记录,但请求路由到不同的从库上面,可能读取到旧版本的数据
解决方案 之后读取到的数据一定要比之前读取到的数据要新
  • 保证同个用户的请求只会路由到同个从库,保证读命令顺序一致

多主多从 multi-leader / leaderless
潜在问题 因果一致性 consistent read prefix
客户端多次修改数据路由到不同的主库上,且数据之间有因果关系(例如:问答记录)
可能读取到次序混乱的数据,也可能修改一条尚未存在的数据(例如:leader 间的网络延迟)
解决方案 写操作的结果必须按照其执行的顺序被读取到
  • 具有因果关系的写操作在同个主库上执行,保证写命令顺序一致

冲突解决

在大规模互联网应用中,多数据中心正变得越来越流行,其优点如下:

  • 地理位置近,访问速度快
  • 高可用,单个数据中心宕机或者网络出现问题不会导致不可用的情况

当系统需要部署到多个数据中心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 multi-leader 架构,这带来以下问题:

  • 同一份数据可能被两个数据中心并发修改,导致写冲突
  • 数据库的某些特性不能很好地支持多 leader 架构,例如:自增主键、触发器

写入冲突

single-leader 架构下的写是顺序的,对同一份数据的修改,在每个副本上都能得到最终一致的结果。
multi-leader 架构下每个 leader 中的写也是有序的,但是不同 leader 之间的写操作是无序的,因此对同一份数据的修改也是无序的,最终导致副本的状态可能不一致。

如何保证所有库收敛到同一个状态?—— 解决冲突

  • 每个写操作关联一个唯一 ID,选取优先级最高的操作结果
  • 每个副本关联一个唯一ID,选取优先级最高的副本对应的结果
  • 将两个冲突的数据合并成同一条数据
  • 保存所有冲突数据,由后续的操作来进行解决

解决冲突的时机又可以分为:

  • 写时解决:向数据库注入解决冲突的逻辑代码,当发生冲突时由数据库进行调用MySQL MGR 中通过维护全局一致的 Binlog 实现一致性
  • 读时解决:当存在冲突数据时,应用会获取到这些冲突数据,并自动或手动解决这些冲突Dynamo NRW 通过调整读写副本数量来保证读取到最新的数据

一致性模型

作为一个开发者,我们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数据库本身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种等级的一致性保证?

为了支持并发操作,单机数据库引入了事务的概念,从而避免数据不一致导致行为异常。数据库的事务模型有一个重要概念:事务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 读未提交 Read Uncommitted 读已提交 Read Committed 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 序列化 Serializable
脏读 Dirty Read
不可重复读 Unrepeatable Read
幻读 Phantom Read
写偏斜 Write Skew

在不同的事务级别下,开发者能够得到数据库不同程度的一致性保证。越高的隔离级别,提供的一致性更强,也同时意味着更大的性能开销。

这一模型存在的好处,是的我们能够在一致性与性能之间进行权衡,作出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选择。在分布式场景中,我们要面对更为复杂的一致性问题。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首先简单介绍几种一致性模型。

最终一致性

某个特点时间点下,数据库系统中的各个副本间的状态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上面我们看到的几个一致性问题,都是由应用层解决的,数据库本身只提供以下保证:

经过一段任意长的时间后,数据库中的所有副本最终都能收敛convergence到相同的状态。

这种极弱的一致性保证,就是我们常说的 最终一致性Eventual Consistency

  • 优点:这种弱一致性保证使得系统设计较为灵活,从而能够达到较高的性能。
        比如:副本间使用异步复制策略、设计专用的对账系统来离线解决数据冲突……

  • 缺点:当系统设计中涉及到最终一致性时,应用层需要十分关注复制滞后对系统的影响。
        并且需要根据业务所需的一致性保证来设计系统,变相增加了应用开发者的工作量。
        此外,某些问题在网络错误或者高并发时才会暴露出来,难以测试。

线性一致性

数据库的事务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容错协议,能够为基于事务运行的应用提供数据安全的保障。

为了向应用层隐藏复杂度,事务为应用提供了以下的抽象保障:

  • 原子性: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完整的,事务执行是完整的(无需担心执行过程中进程崩溃)
  • 隔离性:数据库不会被并发修改,事务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无需担心竞态条件影响执行结果)
  • 持久性:数据库的存储是可靠的,事务的变更不会丢失(无需担心存储器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事务机制提供的抽象保证,将应用开发者从繁杂的错误处理中解放出去,使其只需要专注于业务。不但提高了开发效率,也减少了 bug 出现的概率,系统更稳定且易于测试。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分布式数据库能够像事务一样,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强的一致性保证:

  • 全局写后读一致性:
    • 系统只对外暴露一份数据,不存在同时存在多个版本的数据的问题
    • 所有的修改操作都是原子性的,且每次读取到的数据都是最新的
  • 全局单调读一致性:一旦写入操作成功,结果对所有之后的读取操作均可见,并且不会读取到旧版本的数据

这种跨进程的全局强一致性保证,被称为 线性一致性Linearizability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场景来具体介绍这一模型。

首先,我们假定 x 是数据库中的某个条目:

  • 在键值数据库中,x 就是一个 key
  • 在关系数据库中,x 就是一行
  • 在文档数据库中,x 就是一个文档

线性一致性模型定义了 3 种基本操作:

  • read(x) => v:客户端从数据库中读取 x 对应的值 v
  • write(x, v) => r:客户端向数据库中写入 x 对应的值 v,返回操作结果 r
  • cas(x, v1, v2) => r:客户端使用 compare-and-set 操作将 x 对应的值从 v1 修改为 v2 并返回操作结果 r

线性一致性是跨进程Cross-Process的,可作为实现以下分布式应用场景的基础:

  • 分布式锁与选主:用 CAS 操作实现锁,获得锁的节点就是 leader
  • 唯一性约束:使用 CAS 操作来获取某个值对应的锁,如果获取成功,则这个值是唯一的,否则这个值就不是唯一的
  • 多信道间的时序依赖:一个进程A修改数据成功后通知进程B,此时线程B一定能够获取到进程A的修改结果

一个满足线性一致性的场景


图中有 3 个客户端,其中客户端 A、B 读 x,客户端 C 写 x 。

  • 当 B 第一次读 x 时,C 正在进行写操作,此时 B 读到的值是 0(此时 C 写操作未提交)
  • 当 A 第二次读 x 时,C 正在进行写操作,此时 A 读到的值是 1(此时 C 写操作已提交)
  • 当 B 第二次读 x 时,由于此前 A 读 x 结果为 1,此时 B 读取到的值必然也是 1(全局单调读一致性)

一个违反线性一致性的场景


图中有 4 个客户端 A、B、C、D 并发进行读写操作,图中的连线表明了事务提交与读操作实际发生的时间点。图中存在一个违反线性一致性的行为:在 A 读取到 4 之后 B 读取到了 2

虽然单从客户端 B 本身来说并没有违反单调读一致性,但是在全局上来说违反了单调读一致性:后发的 B 读请求的结果,滞后于先发的 A 读请求的结果

一个实际应用场景【生成相册缩略图】


图中的 FileStorage 是个多副本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用于存储用户的照片数据,后台需要生成缩略图加快 web 预览:

  1. 当用户上传或修改照片时候,WebServer 将原始尺寸的用户图片储于 FileStorage
  2. 通过 MQ 将图片 id 异步通知 ImageResizer
  3. ImageResizer 根据 MQ 给出的图片 id 从 FileStorage 读取数据并生成缩略图

在步骤 B 中,MQ 消息传递的同时, FileStorage 内部进行副本复制。如果 FileStorage 不满足线性一致性,ImageResizer 可能读取不到图片(违反全局写后读)或者读取到旧(违反全局单调读)的照片。从而导致处理失败,甚至会生成错误的缩略图,整个系统最终会处于一个不一致的状态。

实现方式

实现线性一致性语义的最简单方式就是只使用一个数据副本,但这种做法会使得系统不具有容错性。
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多副本的架构是唯一的选择,下面我们按照不同的多副本架构分情况讨论:

复制架构实现方式
Single-leader 在不使用快照隔离(例如:mysql 的 MVCC)的前提下,同时使用以下两种策略可以满足线性一致性:
  • 从 leader 读写取数据(只访问 leader 的数据副本,避免受其他 follower 不一致的数据副本影响)
  • 使用同步复制策略(异步复制无法保证 follower 数据副本最终与 leader 一致)
实现的风险点:
  • 脑裂split-brain时可能出现多个 leader (同时对外暴露多个可写的副本数据,并且最终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违反线性一致性
  • 自动灾备failover对新 leader 副本的选择(如果选择一个数据不完整的副本作为新 leader,则相当于数据丢失),违反线性一致性
Multi-leader 允许多节点同时写,并且需要支持异步复制,可能引起写冲突,因此需要暴露多个副本来解决冲突,因此肯定无法满足线性一致性。
Consensus algorithms 共识算法涵盖了 single-leader 的功能,并且同时具备防止脑裂和过期副本的机制,因此天然满足线性一致性。

权衡

尽管线性一致性是个强有力的一致性保证,这类强一致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不广泛。

举个例子:现代计算机的内存模型并不能保证线性一致性。

在多核 CPU 中,每个内核都有自己的 cache,因此会尽可能的使用数据局部性来提高访问性能。

当 CPU 需要访问修改 RAM 中的数据,首先会修改 cache,然后异步将修改刷新到实际的 RAM 中(多副本 + 异步复制机制)。

为了保证多线程访问的一致性,需要向代码中插入 memory barrier 指令,强制 CPU 将修改同步刷新到 RAM 中。

牺牲一致性以换取更好的性能,这类权衡在数据库系统中更为常见。为了保证强一致性,线性一致性模型会带来糟糕的性能,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因果一致性

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包含了因果关系Causality

一个违反因果一致性的场景【医生排班表】

每个医院都有一个排班表 (on-call shift),以 保证至少有一个或者以上的值班医生 (on-call docotor) 在场,以应付急诊之类的突发情况。如果值班当天医生身体不适,可以在排班系统申请提前下班,值班系统会检测当前值班医生人数,判断是否允许下班。

某天,医院只有两个值班医生 Alice 和 Bob,但是恰巧两人身体都出现了不适,并且在同一时刻申请了提前下班,此时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 系统首先开启了两个并发的事务,分别由 Alice 和 Bob 两人发起
  2. 两个事务同时查询了值班人数,并且得到值班人数为 2 (currently_on_call = 2)
  3. 两个事务同时更新了值班记录,分别将 Alice 和 Bob 改为非值班状态,并提交事务成功
  4. 最终医院的值班人数为 0,急诊病人 R.I.P

上面这个例子违反了因果一致性:事务中的 write 操作依赖于 read 操作

Alice 的 write 事务先提交,从而导致 Bob 事务中 read 的结果失效。

但是 Bob 的事务没有检测出 read 失效的情况,而是直接提交了事务,最终导致系统违反了排班约束

这种由并发 read-write 事务导致的不一致现象被称为写偏斜Write Skew。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事务并发的情况不一定是人为引起的,网络延迟拉长事务周期而也可能间接引发这一问题。

模型对比

我们先回顾一下两个顺序相关的定义:

  • 全序total order/linear order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之间都是可以比较
  • 偏序partial order集合中,部分元素之间是可以比较的

这两种顺序分别代表了两种一致性模型:

  • 线性一致性:系统对外只暴露一份数据,所有操作在唯一一份数据上串行执行(没有并发操作),因此任意操作之间肯定是有先后顺序的
  • 因果一致性:有因果关系的操作之间是有序的,但并发操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也没有先后顺序

线性一致性模型更简单,容易理解,并且能够处理多信道时序依赖的因果问题。
然而实现线性一致性需要付出较高的性能代价,操作之间需要相互等待,并且在网络延迟较高的环境下,系统不可用的概率会增大。

因果一致性模型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足以应付多数应用场景。
因果一致性模型最终可以达到接近最终一致性模型的标准,并且对网络延迟不敏感,在面临网络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可用性。

相比线性一致性,因果一致性的一个重大差异是:允许不相关数据的并发

  • 线性一致性只有一个单一的时间线
  • 因果一致性则是一棵具有多个分叉的树(可以参考 Git 的分支模型)

序列号生成

因果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因此只要知道了顺序,就能够据此推导出因果关系。

在讨论因果一致性模型前,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表示因果顺序,从而使得我们能够分析因果依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无法记录所有依赖关系,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开销。

一个可行方法是:为每个操作分配一个表示顺序的序列号,序列号本身占用空间少,并且本身具有全序关系。

常见的大规模序列号生成手段有:

  • 时间戳:使用高精度的时间戳作为序列号
  • 提前规划:使用取模的方式,按照生成器个数来划分可用序列号,部署多个序列号生成服务(例如:两个节点可以分别使用奇偶序列号的生成器)
  • 批量生成:生成器以批量分配的方式,每次向节点分配一个连续的区间

问题在于,这些序列号不能保证全局有序:

  • 系统时钟会有偏差,多个节点间时钟之间不一定同步,时间戳不一定能表示操作的先后顺序
  • 如果服务节点的负载不均,则旧的序列号可能会被应用到新的操作上面,先后顺序也无法保证

为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保证全局顺序的序列号生成机制。

Lamport timestamps

先介绍一种通过逻辑时钟生成具有因果关系的序列号的方法:Lamport timestamps

每个进程要维护以下两个信息:

  • ID:全局唯一的不可变进程标识
  • Counter:初值为 0 的单调递增的整型计数器

系统的所有交互会被封装为一系列的事件,每个事件都会关联一个全局唯一序列号 (C,ID),其生成规则如下:

  • 进程生成一个事件时,首先递增计数器得到一个局部唯一的序列号 Clatest = ++Counter,然后将其与进程标识组合成 (Clatest,ID) 用于表示这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 进程接收一个来自其他进程的事件时,会更新本地计数器Counter = max(Cother, Counter)+1

该序列号满足以下全序关系:C 越大优先级越高;C相同时,ID 越大优先级越高。通过为每个操作关联上这样一个序列号,间接为所有操作建立起一个全序的顺序关系,此时任意两个操作都是有序的。

不过这一方案也存在缺陷:操作顺序只能在操作发起之后才能得知,无法立刻对数据冲突作出反应。比如:

两个客户端分别在两个节点上同时发起了一次有冲突的操作(例如:添加同名账户)。 当发生冲突时,系统会自动用序列号更大的值来解决冲突,从而导致序列号较小的操作失效,但是在客户端看来自己操作已经成功了。

这类不能实时解决的冲突可能会导致一致性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虽然最终的序列号是全序,但是某个时刻的实时的序列并不完整,后面可能有未知的序列号插入其中。 例如:进程 A 已生成最大序列号 (A,1),进程 B 已生成最大序列号是 (B,5),若 A 此时接收到一个来自进程 C 的事件 (C,2),则后续可能生成一个序列号为 (A,4) 的事件。

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性(不可逆),我们需要保证当前已知的序列是不变的。

全序广播

全序广播total order broadcast/atomic broadcast通常被描述为一个在节点间交换消息的协议,该协议具有两个特征:

  • 可靠传递:一旦一个节点接收到某条消息,其他节点也一定会收到这个消息。
          不会出现消息丢失的情况,并且每条消息只会出现一次。
  • 全序传递:所有节点都以相同的顺序接收到消息。

一旦消息发出,此时顺序就确定下来了。节点不允许往已经存在的消息序列中插入消息,只能往后追加,因此可以将全序广播看作是一个记录日志的过程:所有节点都在异步记录一个全局顺序一致的日志
当出现故障时,需要有一个重试机制来保证上面两个约束。

很多一致性服务都实现了全序广播协议,全序广播可以用于实现以下功能:

  • 一致的复制机制:把对数据库的写操作当作是消息,只要能够保证所有节点以相同的顺序接收到这些消息,则能够保证所有副本的一致性
  • 序列化事务:把事务操作当作是消息,每个节点以相同的顺序处理事务,那么每个节点都保证具有一致的状态
  • 分布式锁:每个获取锁的请求被记录在一个有序日志中,可以根据请求的顺序来决定锁的获取顺序
  • CAS 操作:CAS(username, A, B)
    • 发出一条 assert(username = A) 消息
    • 监听 username 的相关日志,在接收到第一条日志之后:
      • 如果是自己发出的 assert 日志,则通过追加一条 commit(username = B) 消息来完成修改,
      • 如果是其他节点的 assert 或 commit 日志,则修改失败
  • 全局一致性读:
    • 利用消息在日志中的位置确定读发生的时间,发出一条消息,监听这条消息返回后,再进行读操作(etcd)
    • 如果日志系统能够获取到最新的日志所在的位置,则可以等待日志追加到这一位置之后,再进行读操作(zk)
    • 从写操作同步更新的副本上读去数据

将最后两个功能合并起来,则相当于实现了线性一致性。

实现方式

在 single-leader 架构中,只有一个 leader 能接受写操作,从而能够保证所有写操作都是有序的,进而保证所有副本都是有序的。这意味着:single-leader 架构本身就具有全序传递的特性,只要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可靠传输问题,就能实现全序广播

常规的 single-leader 架构需要在启动时,人为指定一个 leader 节点,一旦这个节点失效,整个系统将会陷入一个不可用的状态,直到人工介入指定一个新的 leader。这对系统的可用性无疑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实现自动灾备auto-failover,系统本身需要支持 leader 选举功能:

当 leader 失效时,从健康的 follower 中选择一个新的 leader,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选举过程中需要防止脑裂的情况发生,避免同时出现多个个 leader,影响系统的一致性。

此类选举场景中,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布式一致性算法distributed consensus algorithm,后面我们将用独立的篇幅对其进行介绍。

posted @ 2020-05-04 01:09  buttercup  阅读(2247)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