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11工作日记--ART与Dalvik&&静态类与非静态类
1.ART 与 Dalvik 的优缺点对比
什么是Dalvik:Dalvik是Google公司自己设计用于Android平台的Java虚拟机。dex格式是专为Dalvik应用设计的一种压缩格。Dalvik允许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的实例,并且每一个应用作为独立的Linux进程执行。 目前在Android4.4及其以下的版本中,应该全都是使用的Dalvik这种模式。
什么是ART:在Dalvik下,应用每次运行都需要通过即时编译器(JIT)将字节码转换为机器码,即每次都要编译加运行,这一机制并不高效,但让应用安装比较快。 ART在应用安装时就预编译字节码到机器语言,在移除解释代码这一过程后,应用程序执行将更有效率,启动更快。
区别:
Dalvik在应用程序启动时,JIT通过进行连续的性能分析来优化程序代码的执行,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Dalvik虚拟机在不断的进行将字节码编译成机器码的工作。
ART引入了AOT这种预编译技术,在应用程序安装的过程中,ART就已经将所有的字节码重新编译成了机器码。应用程序运行过程中无需进行实时的编译工作,只需要进行直接调用.因此,ART极大的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手机的电量消耗,提高了移动设备的续航能力,在垃圾回收等机制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相对于Dalvik虚拟机模式,ART模式下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装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同时也会占用更大的储存空间(指内部储存,用于储存编译后的代码),但节省了很多Dalvik虚拟机用于实时编译的时间
2. 为什么Java内部类要设计成静态和非静态
从字面上看,一个被称为静态嵌套类,一个被称为内部类。
从字面的角度解释是这样的:
什么是嵌套?嵌套就是我跟你没关系,自己可以完全独立存在,但是我就想借你的壳用一下,来隐藏一下我自己(真TM猥琐)。
什么是内部?内部就是我是你的一部分,我了解你,我知道你的全部,没有你就没有我。(所以内部类对象是以外部类对象存在为前提的)
非静态内部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可以自由使用外部类的所有变量和方法。
静态内部类就是个独立的类。 之所以要弄这么个东西,只是起到一个注释的效果,而且这个注释可静态检查。 比如有A,B两个类,B有点特殊,虽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只被A使用。 这时候怎么办?如果把B并入A里,复杂度提高,搞得A违反单一职责。如果B独立,又可能被其他类(比如同一个包下的C)依赖或者使用,不符合设计的本意。所以不如将其变成A.B,等于添加个注释,告诉其他类别使用B了,它只跟A玩。
非静态的才是真正的内部类,对其外部类有个引用。
如果你在这个类里面需要外面类的引用,就不要用static。反之就尽量用static,这样可以提高性能。
Inner类的实例有Outer的实例的指针(即可以访问Outer的成员)。而StaticInner类没有。之所以设计成这样,是因为他们区别还是挺大的,应用场景不同。
使用的实例代码如下:
1 static class Outer { 2 class Inner {} 3 static class StaticInner {} 4 } 5 6 Outer outer = new Outer(); 7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8 Outer.StaticInner inner0 = new Outer.StaticI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