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

HTTP协议

一、HTTP协议简介

  •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WWW:World Wide Web,简万维网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 HTTP协议工作于B/S架构上
    浏览器作为HTTP客户端通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请求Request。 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Response。
  • HTTP协议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的(HTML 文件, 图片文件等)

1、什么是互联网

  • 互联网=物理连接介质+互联网协议

2、互联网建立的目的?

  • 数据传输打破地域限制,否则的话,我想获得对方主机上的数据,只能拿着硬盘去对方主机拷贝

3、什么是上网?

  • 用户上网的过程即浏览器向服务端发送请求,然后将服务端主机的文本文件下载到本地显示的过程。而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走的HTTP协议。
  • 学习前端开发就是为了编排好一个文本文件存放到服务端主机,然后提供给浏览器下载显示的。

二、http协议发展经历

1、HTTP/0.9

第一个HTTP协议诞生于1989年3月,已过时。

  • 它的组成极其简单:
    1. 只允许客户端发送GET这一种请求
    2. 不支持请求头。
    3. 由于没有请求头,造成了HTTP 0.9协议只支持一种内容,即纯文本。不过网页仍然支持用HTML语言格式化,同时无法插入图片。
  • 无状态性
    1. 一次HTTP 0.9的传输首先要建立一个由客户端到Web服务器的TCP连接,由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然后由Web服务器返回页面内容,然后连接会关闭。如果请求的页面不存在,也不会返回任何错误码。
    2. 由此可见,HTTP协议的无状态特点在其第一个版本0.9中已经成型。
  • HTTP 0.9协议文档:
    1. HTTP 0.9协议文档

2、HTTP/1.0

HTTP/1.0是HTTP协议的第二个版本,至今仍被广泛采用。首次在通讯中指定版本号,相对于HTTP 0.9 增加了如下主要特性:

  • 支持请求头与响应头
  • Response响应以一个响应状态行开始
  • Response包含的内容不只限于超文本
  • 开始支持客户端通过POST方法向Web服务器提交数据,并支持GET、HEAD、POST方法
  • 支持长连接Keepalive(但默认还是使用短连接)
  • 缓存机制以及身份认证

3、HTTP/1.1

  • HTTP/1.1是HTTP协议的第三个版本,是目前主流的HTTP协议版本
  • HTTP 1.1引入了许多关键性能优化:keepalive连接,请求流水线,chunked编码传输,字节范围请求等

Persistent Connection(keepalive连接)

  • 长连接:
    1. 允许HTTP设备在事务处理结束之后将TCP连接保持在打开的状态,以便未来的HTTP请求重用现在的连接,直到客户端或服务器端决定将其关闭为止。
  • HTTP1.1对比HTTP1.0?
    1. 在HTTP1.0中使用长连接需要添加请求头 Connection: Keep-Alive,而在HTTP 1.1 所有的连接默认都是长连接,除非特殊声明不支持( HTTP请求报文首部加上Connection: close )

Pipelining(请求流水线)

  • 支持持久连接的客户端可以“流水线”它的请求(即,发送多个请求而无需等待每个响应)。服务器必须按照与收到请求的相同顺序来向这些请求发送响应。

chunked编码传输

  • 介绍:
    1. 该编码将实体分块传送并逐块标明长度,直到长度为0块表示传输结束, 这在实体长度未知时特别有用(比如由数据库动态产生的数据)
  • 传输编码和分块编码:
    1. 当响应头里包含Transfer-Encoding: chunked,代表分块编码,会把「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已知的块,块之间是紧挨着发送的,这样就不需要在发送之前知道整个报文的大小了,也意味着不需要写回Content-Length首部了。
  • 分块传输的应用:
    1. 当使用持久连接时,在服务器发送主体内容之前,必须计算出主体内容的大小,然后放到响应头里(Content-Length:主体的字节数)发送给客户端。
    2. 如果服务器动态创建内容,可能在发送之前无法知道主体大小,分块编码就是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服务器把主体逐块发送,说明每一块的大小。服务器再用大小为0的块作为结束块。,为下一个响应做准备,此时响应头里便不再需要Content-Length了
    3. 除非使用了分块编码Transfer-Encoding: chunked,否则响应头首部必须使用Content-Length首部。 摘自HTTP/1.1:https://tools.ietf.org/html/rfc2616
  • 关于Content-Length首部:
    1. 如果请求头包含Accept-Encoding': 'gzip',则服务端会将内容压缩后返回,内容的Content-Length长度是压缩后的长度,
    2. 如果请求头不包含Accept-Encoding': 'gzip',
    3. 服务器就不会采取gzip压缩,同时我司服务器设定也不进行分块编码。所以返回响应头的Content-Length首部是必须的,但是这个值的大小肯定是没有进行过压缩的文件大小。

字节范围请求

  • HTTP1.1支持传送内容的一部分。比方说,当客户端已经有内容的一部分,为了节省带宽,可以只向服务器请求一部分。该功能通过在请求消息中引入了range头域来实现,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在响应消息中Content-Range头域声明了返回的这部分对象的偏移值和长度。如果服务器相应地返回了对象所请求范围的内容,则响应码206(Partial Content)

HTTP 1.1还新增了如下特性:

  • 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Host头域:
    1. 在HTTP1.0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URL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因此,Host头的引入就很有必要了。
  • 新增了一批Request method
    1. HTTP1.1增加了OPTIONS,PUT, DELETE, TRACE, CONNECT方法
  • 缓存处理
    1. HTTP/1.1在1.0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cache的新特性,引入了实体标签,一般被称为e-tags,新增更为强大的Cache-Control头。

4、HTTP/2.0

HTTP 2.0是下一代HTTP协议,目前应用还非常少。主要特点有:

  • 多路复用(二进制分帧)
    1. HTTP 2.0最大的特点: 不会改动HTTP 的语义,HTTP 方法、状态码、URI 及首部字段,等等这些核心概念上一如往常,却能致力于突破上一代标准的性能限制,改进传输性能,实现低延迟和高吞吐量。而之所以叫2.0,是在于新增的二进制分帧层。在二进制分帧层上, HTTP 2.0 会将所有传输的信息分割为更小的消息和帧,并对它们采用二进制格式的编码 ,其中HTTP1.x的首部信息会被封装到Headers帧,而我们的request body则封装到Data帧里面。
    2. HTTP 2.0 通信都在一个连接上完成,这个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相应地,每个数据流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而消息由一或多个帧组成,这些帧可以乱序发送,然后再根据每个帧首部的流标识符重新组装。
  • 头部压缩
    1. 当一个客户端向相同服务器请求许多资源时,像来自同一个网页的图像,将会有大量的请求看上去几乎同样的,这就需要压缩技术对付这种几乎相同的信息。
  • 随时复位
    1. HTTP1.1一个缺点是当HTTP信息有一定长度大小数据传输时,你不能方便地随时停止它,中断TCP连接的代价是昂贵的。使用HTTP2的RST_STREAM将能方便停止一个信息传输,启动新的信息,在不中断连接的情况下提高带宽利用效率。
  • 服务器端推流: Server Push
    1. 客户端请求一个资源X,服务器端判断也许客户端还需要资源Z,在无需事先询问客户端情况下将资源Z推送到客户端,客户端接受到后,可以缓存起来以备后用。
  • 优先权和依赖
    1. 每个流都有自己的优先级别,会表明哪个流是最重要的,客户端会指定哪个流是最重要的,有一些依赖参数,这样一个流可以依赖另外一个流。优先级别可以在运行时动态改变,当用户滚动页面时,可以告诉浏览器哪个图像是最重要的,你也可以在一组流中进行优先筛选,能够突然抓住重点流。

三、http协议之请求Request

  • 资源:任何事物,只要有被引用到的必要,它就是一个资源。资源可以是一个实体,也可以是抽象概念。比如在浏览器中看到的文本,视频,图片等等都是实体资源。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比如两个人的关系......
  • URI(统一资源标志符)是给资源进行标识的,在web中的唯一标识就是URI
  •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是描述资源地址的。URL可以说是URI的子集,通过定位的方式实现的URI
  • URI类似身份证是唯一的,URL类似家庭住址xx省/xx市/xx村/xx号街道/xx号楼/Alex

1、URL

http://www.aspxfans.com:8080/news/index.asp?boardID=5&ID=24618&page=1以这个URL为例,介绍下普通URL的各部分组成:

  1. 协议部分:http://
    • 该URL的协议部分为“http:”,在"HTTP"后面的“//”为分隔符。这代表网页使用的是HTTP协议。在Internet中可以使用多种协议,如HTTP,FTP等等。
    • 如果不写,浏览器会自动补全,但必须有
  2. 域名部分:www.aspxfans.com
    • 一个URL中,也可以使用IP地址作为域名使用
    • 必须有
  3. 端口部分:8080
    • 跟在域名后面的是端口,域名和端口之间使用“:”作为分隔符。
    • 端口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如果省略端口部分,将采用默认端口80
  4. 虚拟目录部分:/news/
    • 从域名后的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为止,是虚拟目录部分。
    • 虚拟目录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
  5. 文件名部分:index.asp
    • 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为止,是文件名部分,如果没有“?”,则是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为止,是文件部分,如果没有“?”和“#”,那么从域名后的最后一个“/”开始到结束,都是文件名部分。
    • 文件名部分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如果省略该部分,则使用默认的文件名
  6. 参数部分:boardID=5&ID=24618&page=1
    • 从“?”开始到“#”为止之间的部分为参数部分,又称搜索部分、查询部分。参数可以允许有多个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用“&”作为分隔符。
    • 参数部分非必须
  7. 锚部分:#name
    • 从“#”开始到最后,都是锚部分。
    • 锚部分也不是一个URL必须的部分

2、URI

HTTP使用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 URI)用来唯一的标识一个资源。Web上可用的每种资源如HTML文档、图像、视频片段、程序等都是一个URI来定位的

  1. URI一般由三部组成:
    • ①访问资源的命名机制
    • ②存放资源的主机名
    • ③资源自身的名称,由路径表示,着重强调于资源。
  2. URL是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它是一种具体的URI,即URL可以用来标识一个资源,而且还指明了如何locate这个资源。
  3. URL是Internet上用来描述信息资源的字符串,主要用在各种WWW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上,特别是著名的Mosaic。
  4. 采用URL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格式来描述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件、服务器的地址和目录等。
  5. URL一般由三部组成:
    • ①协议(或称为服务方式)
    • ②存有该资源的主机IP地址(有时也包括端口号)
    • ③主机资源的具体地址。如目录和文件名等
  6. 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统一资源命名,是通过名字来标识资源,比如mailto:java-net@java.sun.com。
    • URI是以一种抽象的,高层次概念定义统一资源标识,而URL和URN则是具体的资源标识的方式。URL和URN都是一种URI。笼统地说,每个 URL 都是 URI,但不一定每个 URI 都是 URL。这是因为 URI 还包括一个子类,即统一资源名称 (URN),它命名资源但不指定如何定位资源。上面的 mailto、news 和 isbn URI 都是 URN 的示例。
    • 在Java的URI中,一个URI实例可以代表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只要它符合URI的语法规则。而URL类则不仅符合语义,还包含了定位该资源的信息,因此它不能是相对的。
    • 在Java类库中,URI类不包含任何访问资源的方法,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解析。 相反的是,URL类可以打开一个到达资源的流。

3、请求格式

客户端发送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格式为: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数据四个部分组成。

'''
    GET请求
    # 请求首行
    GET / HTTP/1.1\r\n
    # get请求后面的参数
    GET /?name=lqz&age=18 HTTP/1.1\r\n
    # 请求头
    Host: 127.0.0.1:8008\r\n
    Connection: keep-alive\r\n
    Cache-Control: max-age=0\r\n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r\n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5.0.3325.181 Safari/537.36\r\n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r\n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r\n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r\n
    Cookie: csrftoken=7xx6BxQDJ6KB0PM7qS8uTA892ACtooNbnnF4LDwlYk1Y7S7nTS81FBqwruizHsxF\r\n\r\n'
    # 请求体(get请求,请求体为空)    
    '''
    '''
    POST请求
    # 请求首行
    POST /?name=lqz&age=18 HTTP/1.1\r\n
    # 请求头
    Host: 127.0.0.1:8008\r\nConnection: keep-alive\r\nContent-Length: 21\r\nCache-Control: max-age=0\r\nOrigin: http://127.0.0.1:8008\r\n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r\n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r\n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5.0.3325.181 Safari/537.36\r\n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r\nReferer: http://127.0.0.1:8008/?name=lqz&age=18\r\n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r\nAccept-Language: zh-CN,zh;q=0.9\r\nCookie: csrftoken=7xx6BxQDJ6KB0PM7qS8uTA892ACtooNbnnF4LDwlYk1Y7S7nTS81FBqwruizHsxF\r\n\r\n
    # 请求体
    name=lqz&password=123'
    
    '''
请求行以一个方法GET或POST开头,以空格分开,后面跟着请求的URI和协议的版本。详细解释如下
GET /linhaifeng/p/7278389.html HTTP/1.1
Host: www.cnblogs.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ache-Control: max-age=0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Intel Mac OS X 10_12_6)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5.0.3325.181 Safari/537.36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image/apng,*/*;q=0.8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第一部分:请求行,用来说明请求类型,要访问的资源以及所使用的HTTP版本.
GET说明请求类型为GET
/linhaifeng/p/7278389.html为要访问的资源
该行的最后一部分说明使用的是HTTP1.1版本

#第二部分:从第二行起为请求头部,紧接着请求行(即第一行)之后,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
HOST将指出请求的目的地.
User-Agent,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都能访问它,它是浏览器类型检测逻辑的重要基础.该信息由你的浏览器来定义,并且在每个请求中自动发送等等

#第三部分:空行,请求头部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
即使第四部分的请求数据为空,也必须有空行。

#第四部分:请求数据也叫主体,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数据。
这个例子的请求数据为空。只有POST方法才有请求体,可以用浏览器登录一个网站,输错账号密码来抓取POST请求
POST / HTTP1.1
Host:www.wrox.com
User-Agent: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0.04506.648; .NET CLR 3.5.21022)
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40
Connection: Keep-Alive

name=Professional%20Ajax&publisher=Wiley

Request请求详解
Request请求详解
#1、Http协议定义了很多与服务器交互的方法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2、了解下各个方法的大致意义
GET     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HEAD     类似于get请求,只不过返回的响应中没有具体的内容,用于获取报头
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进行处理请求(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体中。POST请求可能会导致新的资源的建立和/或已有资源的修改。
PUT     从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取代指定的文档的内容。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OPTIONS     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的性能。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3、一个URL地址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而HTTP中最基本的四个方法GET, POST, PUT, 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改,增,删4个操作。

#4、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GET和POST了。GET一般用于获取/查询资源信息,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资源信息.

HTTP请求方法
HTTP请求方法
#1、区别1: 参数的组织方式不同
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
例 如:login.action?name=hyddd&password=idontknow&verify=%E4%BD%A0 %E5%A5%BD。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 %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

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Body中.
因此,GET提交的数据会在地址栏中显示出来,而POST提交,地址栏不会改变

#2、区别2:传输数据大小限制
首先声明:HTTP协议没有对传输的数据大小进行限制,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

而在实际开发中存在的限制主要有:
GET:特定浏览器和服务器对URL长度有限制,例如 IE对URL长度的限制是2083字节(2K+35)。对于其他浏览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其限制取决于操作系 统的支持。
因此对于GET提交时,传输数据就会受到URL长度的 限制。

POST:由于不是通过URL传值,理论上数据不受 限。但实际各个WEB服务器会规定对post提交数据大小进行限制,Apache、IIS6都有各自的配置。

可以简单总结为:
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因为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有限制),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
GET方式需要使用Request.QueryString来取得变量的值,而POST方式通过Request.Form来获取变量的值。

#3、区别3:安全性
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比如:通过GET提交数据,用户名和密码将明文出现在URL上,因为(1)登录页面有可能被浏览器缓存;(2)其他人查看浏览器的历史纪录,那么别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账号和密码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数据还可能会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

GET与POST的区别
GET与POST的区别

四、http协议之响应Response

服务器接收并处理客户端发过来的请求后会返回一个HTTP的响应消息Response
HTTP响应也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状态行、消息报头、空行和响应正文。

  1. 第一部分:状态行,由HTTP协议版本号, 状态码, 状态消息 三部分组成。
    • 第一行为状态行,(HTTP/1.1)表明HTTP版本为1.1版本,状态码为200,状态消息为(ok)
  2. 第二部分:消息报头,用来说明客户端要使用的一些附加信息,
    • Date:生成响应的日期和时间;
    • Content-Type:指定了MIME类型的HTML(text/html),编码类型是UTF-8
  3. 第三部分:空行,消息报头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
  4. 第四部分:响应正文,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文本信息。
    • 空行后面的html部分为响应正文。

五、http响应状态码

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共分五种类别:

  • 1xx:Informational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Success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Redirection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 4xx:Client Error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 5xx:Server Error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常见状态码:

  • 200 OK //客户端请求成功
  • 400 Bad Request //客户端请求有语法错误,不能被服务器所理解
  • 401 Unauthorized //请求未经授权,这个状态代码必须和WWW-Authenticate报头域一起使用
  • 403 Forbidden //服务器收到请求,但是拒绝提供服务
  • 404 Not Found //请求资源不存在,eg:输入了错误的URL
  •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服务器发生不可预期的错误
  • 503 Server Unavailable //服务器当前不能处理客户端的请求,一段时间后可能恢复正常
  • 更多状态码

六、http协议完整工作流程

HTTP协议定义Web客户端如何从Web服务器请求Web页面,以及服务器如何把Web页面传送给客户端。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报文,请求报文包含请求的方法、URL、协议版本、请求头部和请求数据。服务器以一个状态行作为响应,响应的内容包括协议的版本、成功或者错误代码、服务器信息、响应头部和响应数据。
以下是 HTTP 请求/响应的步骤:

1、客户端连接到Web服务器

一个HTTP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的HTTP端口(默认为80)建立一个TCP套接字连接。

2、发送HTTP请求

通过TCP套接字,客户端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文本的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由请求行、请求头部、空行和请求数据4部分组成。

3、服务器接受请求并返回HTTP响应

Web服务器解析请求,定位请求资源。服务器将资源复本写到TCP套接字,由客户端读取。一个响应由状态行、响应头部、空行和响应数据4部分组成。

4、释放连接TCP连接

若connection 模式为close,则服务器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被动关闭连接,释放TCP连接;若connection 模式为keepalive,则该连接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该时间内可以继续接收请求;

5、客户端浏览器解析HTML内容

客户端浏览器首先解析状态行,查看表明请求是否成功的状态代码。然后解析每一个响应头,响应头告知以下为若干字节的HTML文档和文档的字符集。客户端浏览器读取响应数据HTML,根据HTML的语法对其进行格式化,并在浏览器窗口中显示。
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URL,按下回车之后会经历以下流程:

  1. 浏览器向 DNS 服务器请求解析该 URL 中的域名所对应的 IP 地址;
  2. 解析出 IP 地址后,根据该 IP 地址和默认端口 80,和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3. 浏览器发出读取文件(URL 中域名后面部分对应的文件)的HTTP 请求,该请求报文作为 TCP 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的数据发送给服务器;
  4. 服务器对浏览器请求作出响应,并把对应的 html 文本发送给浏览器;
  5. 释放 TCP连接;
  6. 浏览器将该 html 文本并显示内容;   

七、HTTP请求方法

HTTP/1.1协议中共定义了八种方法(也叫“动作”)来以不同方式操作指定的资源:

1、GET

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示”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蜘蛛等随意访问。

2、HEAD

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3、POST

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修改现有资源,或二者皆有。

4、PUT

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5、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6、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7、OPTIONS

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8、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注意事项:

  1. 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
  2. HTTP服务器至少应该实现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选的。当然,所有的方法支持的实现都应当匹配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语义定义。此外,除了上述方法,特定的HTTP服务器还能够扩展自定义的方法。例如PATCH(由 RFC 5789 指定的方法)用于将局部修改应用到资源

八、http协议总结

HTTP请求格式

HTTP响应格式

1、简单快速

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2、灵活

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3、无连接

  • 基于TCP/IP:http协议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议。
  • 基于请求-响应模式:HTTP协议规定,请求从客户端发出,最后服务器端响应该请求并 返回。换句话说,肯定是先从客户端开始建立通信的,服务器端在没有接收到请求之前不会发送响应。
  • 无状态保存:HTTP是一种不保存状态,即无状态(stateless)协议。HTTP协议 自身不对请求和响应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行保存。也就是说在HTTP这个 级别,协议对于发送过的请求或响应都不做持久化处理。
  • 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 HTTP无连接说的是:当某个客户机在短时间多次请求同一个资源,服务器并不能区别是否已经响应过用户的请求。 于是我们每次发送http请求,都需要事先发起一个到服务器的TCP请求,经历“三次握手”的过程。这针对大流量的的服务器来说,开销是相当大的。这是http无链接带来的缺点
  • 针对http无连接,人们设计了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实际上关于http协议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是针对tcp协议的。当客户机/服务器的交互运行于TCP协议上时,应用程序的每个请求/响应对是经不同的TCP连接时,则该应用程序使用非持久连接,而当应用程序的每个请求/响应对是经相同的TCP连接发送,则该应用程序使用持久连接。
  • 非持久连接:请求一个HTTP请求/响应需要的总时间=客户端发出建立连接+发生请求报文+服务器传输HTML文件的时间
  • 持久连接: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保持该TCP连接打开。在相同的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后续请求和响应报文通过相同的连接进行传送。不需要再次建立tcp连接

4、无状态

  • 所谓http是无状态协议,言外之意是说http协议没法保存客户机信息,
  • 无状态的优点是: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 无状态的缺点是: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
  • 关于http无状态阻碍了交互式应用程序的实现。比如记录用户浏览哪些网页、判断用户是否拥有权限访问等。于是,两种用于保持HTTP状态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了,一个是Cookie,而另一个则是Session。

5、支持B/S及C/S模式。

import socket

server=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erver.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server.bind(('127.0.0.1',8080))
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client_addr=server.accept()

    request=conn.recv(1024)
    # print(request)
    print(request.decode('utf-8'))

    conn.send(b'HTTP/1.1 200 OK\r\n\r\n<h1>hello</h1>')
    conn.close()
自定义套接字服务端抓取浏览器发来的HTTP请求
import socket

server=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erver.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server.bind(('127.0.0.1',8080))
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client_addr=server.accept()

    request=conn.recv(1024)
    # print(request)
    print(request.decode('utf-8'))

    with open('index.html','rb') as f:
        data=f.read()
    conn.send(b'HTTP/1.1 200 OK\r\n\r\n%s' %data)
    conn.close()
从文件中读取内容发送给浏览器

TCP/IP和HTTP的区别

  • TCP/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 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
  • 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到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
  • 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HTTP 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 TCP/IP代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指的是一系列协议。“IP”代表网际协议,TCP和UDP使用该协议从一个网络传送数据包到另一个网络。把IP想像成一种高速公路,它允许其它协议在上面行驶并找到到其它电脑的出口。TCP和UDP是高速公路上的“卡车”,它们携带的货物就是像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这样的协议等。
  • 虽然TCP和UDP都是用来传输其他协议的,它们却有一个显著的不同:TCP提供有保证的数据传输,而UDP不提供。这意味着TCP有一个特殊的机制来确保数据安全的不出错的从一个端点传到另一个端点,而UDP不提供任何这样的保证。
  •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利用TCP在两台电脑(通常是Web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传输信息的协议。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发送被请求的信息给客户端。
7 应用层 例如HTTPSMTPSNMPFTPTelnetSIPSSHNFSRTSPXMPPWhoisENRP
6 表示层 例如XDRASN.1SMBAFPNCP
5 会话层 例如ASAPTLSSSH、ISO 8327 / CCITT X.225、RPCNetBIOSASPWinsockBSD sockets
4 传输层 例如TCPUDPRTPSCTPSPXATPIL
3 网络层 例如IPICMPIGMPIPXBGPOSPFRIPIGRPEIGRPARPRARP、 X.25
2 数据链路层 例如以太网令牌环HDLC帧中继ISDNATMIEEE 802.11FDDIPPP
1 物理层 例如线路无线电光纤信鸽

一、HTTP协议的几个重要概念

  • 1.连接(Connection):一个传输层的实际环流,它是建立在两个相互通讯的应用程序之间。
  • 2.消息(Message):HTTP通讯的基本单位,包括一个结构化的八元组序列并通过连接传输。
  • 3.请求(Request):一个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请求信息包括应用于资源的方法、资源的标识符和协议的版本号
  • 4.响应(Response):一个从服务器返回的信息包括HTTP协议的版本号、请求的状态(例如“成功”或“没找到”)和文档的MIME类型。
  • 5.资源(Resource):由URI标识的网络数据对象或服务。
  • 6.实体(Entity):数据资源或来自服务资源的回映的一种特殊表示方法,它可能被包围在一个请求或响应信息中。一个实体包括实体头信息和实体的本身内容。
  • 7.客户机(Client):一个为发送请求目的而建立连接的应用程序。
  • 8.用户代理
  • (Useragent):初始化一个请求的客户机。它们是浏览器、编辑器或其它用户工具。
  • 9.服务器(Server):一个接受连接并对请求返回信息的应用程序。
  • 10.源服务器(Originserver):是一个给定资源可以在其上驻留或被创建的服务器。
  • 11.代理(Proxy):一个中间程序,它可以充当一个服务器,也可以充当一个客户机,为其它客户机建立请求。请求是通过可能的翻译在内部或经过传递到其它的服务器中。一个代理在发送请求信息之前,必须解释并且如果可能重写它。 代理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客户机端的门户,代理还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应用来通过协议处理没有被用户代理完成的请求。
  • 12.网关(Gateway):一个作为其它服务器中间媒介的服务器。与代理不同的是,网关接受请求就好象对被请求的资源来说它就是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的客户机并没有意识到它在同网关打交道。网关经常作为通过防火墙的服务器端的门户,网关还可以作为一个协议翻译器以便存取那些存储在非HTTP系统中的资源。
  • 13.通道(Tunnel):是作为两个连接中继的中介程序。一旦激活,通道便被认为不属于HTTP通讯,尽管通道可能是被一个HTTP请求初始化的。当被中继的连接两端关闭时,通道便消失。当一个门户(Portal)必须存在或中介(Intermediary)不能解释中继的通讯时通道被经常使用。
  • 14.缓存(Cache):反应信息的局域存储。

HTTP协议简介#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语: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1]。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

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通过HTTP或者HTTPS协议请求的资源由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URI)来标识。

HTTP的发展是由蒂姆·伯纳斯-李于1989年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所发起。HTTP的标准制定由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和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进行协调,最终发布了一系列的RFC,其中最著名的是1999年6月公布的 RFC 2616,定义了HTTP协议中现今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HTTP 1.1。

2014年12月,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Bis(httpbis)工作小组将HTTP/2标准提议递交至IESG进行讨论[2],于2015年2月17日被批准。[3] HTTP/2标准于2015年5月以RFC 7540正式发表,取代HTTP 1.1成为HTTP的实现标准。[4]

HTTP协议概述#

HTTP是一个客户端(用户)和服务端(网站)之间请求和应答的标准,通常使用TCP协议。通过使用网页浏览器网络爬虫或者其它的工具,客户端发起一个HTTP请求到服务器上指定端口(默认端口为80)。我们称这个客户端为用户代理程序(user agent)。应答的服务器上存储着一些资源,比如HTML文件和图像。我们称这个应答服务器为源服务器(origin server)。在用户代理和源服务器中间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层”,比如代理服务器网关或者隧道(tunnel)。

尽管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应用,但是在HTTP协议中并没有规定必须使用它或它支持的层。事实上HTTP可以在任何互联网协议或其他网络上实现。HTTP假定其下层协议提供可靠的传输。因此,任何能够提供这种保证的协议都可以被其使用,所以其在TCP/IP协议族使用TCP作为其传输层。

通常,由HTTP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创建一个到服务器指定端口(默认是80端口)的TCP连接。HTTP服务器则在那个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服务器会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状态,比如"HTTP/1.1 200 OK",以及返回的内容,如请求的文件、错误消息、或者其它信息。

HTTP协议工作原理#

在了解HTTP协议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简要的了解一下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互联网通信的关键技术就是TCP/IP协议,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TCP/IP协议在因特网上进行的。实际是这是两个协议:

  • 互联网协议地址(英语: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缩写为IP地址(英语:IP Address),是分配给用户上网使用的网际协议(英语:Internet Protocol, IP)的设备的数字标签。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但是也有其他不常用的小分类。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 [1] 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应用层向TCP层发送用于网间传输的、用8位字节表示的数据流,然后TCP把数据流分区成适当长度的报文段(通常受该计算机连接的网络的数据链路层的最大传输单元( [1] MTU)的限制)。之后TCP把结果包传给IP层,由它来通过网络将包传送给接收端实体 [1] 的TCP层。TCP为了保证不发生丢包,就给每个包一个序号,同时序号也保证了传送到接收端实体的包的按序接收。然后接收端实体对已成功收到的包发回一个相应的确认(ACK);如果发送端实体在合理的往返时延(RTT)内未收到确认,那么对应的数据包就被假设为已丢失将会被进行重传。TCP用一个校验和函数来检验数据是否有错误;在发送和接收时都要计算校验和。

HTTP协议所在的协议层#

HTTP是基于TCP协议之上的。在TCP/IP协议参考模型的各层对应的协议如下图,其中HTTP是应用层的协议。

http://hi.csdn.net/attachment/201201/5/0_1325744597WM32.gif

HTTP协议请求响应模型#

HTTP协议由请求和响应构成,是一个标准的B/S架构的服务模型。HTTP协议永远都是客户端(browser)发起请求,服务器(server)响应请求。

原创

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无状态是指客户机(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这意味着当一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然后服务器返回响应(response),连接就被关闭了,在服务器端不保留连接的有关信息.HTTP遵循请求(Request)/应答(Response)模型。客户机(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适当的应答。所有HTTP连接都被构造成一套请求和应答。

HTTP协议工作过程#

一次HTTP操作称为一个事物(也就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URL后,按下回车发生了什么),其工作流程如下,比如我们向https://www.cnblogs.com/neeo这个地址发请求:

  • 地址解析,首先浏览器会从这个地址中分解,在这一步,需要域名系统DNS解析域名www.cnblogs.com,得到服务器的主机IP地址。
    • 协议名:https
    • 主机名:www.cnblogs.com
    • 端口:默认为80,也可以指定
    • 对象路径:/neeo
  • 封装HTTP请求数据包。把上一步中的分解结果结合本机信息,封装成一个HTTP请求数据包。
  • 封装成TCP包,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在HTTP工作开始之前,客户机(Web浏览器)首先要通过网络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该连接是通过TCP来完成的,该协议与IP协议共同构建Internet,即著名的TCP/IP协议族,因此Internet又被称作是TCP/IP网络。HTTP是比TCP更高层次的应用层协议,根据规则,只有低层协议建立之后才能,才能进行更层协议的连接,因此,首先要建立TCP连接。
  • 客户端发送请求命令,当连接建立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内容。
  • 服务器响应。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实体消息是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头信息后,它会发送一个空白行来表示头信息的发送到此为结束,接着,它就以Content-Type应答头信息所描述的格式发送用户所请求的实际数据。
  • 服务器关闭TCP连接。一般情况下,一旦Web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了请求数据,它就要关闭TCP连接,然后如果浏览器或者服务器在其头信息加入了这行代码
Copy
Connection:keep-alive

TCP连接在发送后将仍然保持打开状态,于是,浏览器可以继续通过相同的连接发送请求。保持连接节省了为每个请求建立新连接所需的时间,还节约了网络带宽。
上图:

HTTP协议栈中各层数据流#

客户端请求的时候,数据在各层协议的数据组织如下:

而服务器解析客户机请求就是反向操作的过程如下:

客户机发起一次请求的时候:

  • 客户机会将请求封装成http数据包-->封装成Tcp数据包-->封装成Ip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硬件将帧数据转换成bit流(二进制数据)-->最后通过物理硬件(网卡芯片)发送到指定地点。

  • 服务器硬件首先收到bit流....... 然后转换成ip数据包。于是通过ip协议解析Ip数据包,然后又发现里面是tcp数据包,就通过tcp协议解析Tcp数据包,接着发现是http数据包通过http协议再解析http数据包得到数据。

HTTP各种长度限制#

  • URL长度限制
    在HTTP1.1协议中并没有提出针对URL的长度进行限制,RFC协议里面是这样描述的,HTTP协议并不对URI的长度做任何的限制,服务器端必须能够处理任何它们所提供服务多能接受的URI,并且能够处理无限长度的URI,如果服务器不能处理过长的URI,那么应该返回414状态码。
    虽然Http协议规定了,但是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对URI都有自己的长度限制。

服务器的限制:我接触的最多的服务器类型就是Nginx和Tomcat,对于url的长度限制,它们都是通过控制http请求头的长度来进行限制的,nginx的配置参数为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tomcat的请求配置参数为maxHttpHeaderSize,都是可以自己去进行设置。

  • 浏览器的限制,每种浏览器也会对url的长度有所限制,下面是几种常见浏览器的url长度限制(单位:字符):

    • IE : 2803
    • Firefox:65536
    • Chrome:8182
    • Safari:80000
    • Opera:190000
  • GET请求,对于GET请求,在url的长度限制范围之内,请求的参数个数没有限制。

  • POST数据长度限制,POST数据的长度限制与url长度限制类似,也是在Http协议中没有规定长度限制,长度限制可以在服务器端配置最大http请求头长度的方式来实现。

  • Cookie长度限制
    Cookie的长度限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浏览器所允许的每个域下的最大cookie数目,没有去自己测试,从网上找到的资料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 IE :原先为20个,后来升级为50个
      • Firefox: 50个
      • Opera:30个
      • Chrome:180个
      • Safari:无限制
    • 当Cookie数超过限制数时浏览器的行为:IE和Opera会采用LRU算法将老的不常使用的Cookie清除掉,Firefox的行为是随机踢出某些Cookie的值。当然无论怎样的策略,还是尽量不要让Cookie数目超过浏览器所允许的范围。

    • 浏览器所允许的每个Cookie的最大长度。

      • Firefox和Safari:4079字节
      • Opera:4096字节
      • IE:4095字节
    • 服务器中Http请求头长度的限制。Cookie会被附在每次http请求头中传递给服务器,因此还会受到服务器请求头长度的影响。

HTTP协议请求方法#

在HTTP/1.1版本中共规定了8种方法(动作)来操作指定的资源:

  • GET,向指定的资源发出显式请求。使用GET方法应该只用在读取数据,而不应当被用于产生“副作用”的操作中,例如在Web Application中。其中一个原因是GET可能会被网络蜘蛛等随意访问。
  • POST,向指定资源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进行处理(例如提交表单或者上传文件)。数据被包含在请求本文中。这个请求可能会创建新的资源或修改现有资源,或二者皆有。
  • PUT,向指定资源位置上传其最新内容。
  •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 HEAD,与GET方法一样,都是向服务器发出指定资源的请求。只不过服务器将不传回资源的本文部分。它的好处在于,使用这个方法可以在不必传输全部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其中“关于该资源的信息”(元信息或称元数据)。
  • TRACE,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 OPTIONS,这个方法可使服务器传回该资源所支持的所有HTTP请求方法。用'*'来代替资源名称,向Web服务器发送OPTIONS请求,可以测试服务器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 CONNECT,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通常用于SSL加密服务器的链接(经由非加密的HTTP代理服务器)。

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 方法名称是区分大小写的。当某个请求所针对的资源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服务器应当返回状态码405(Method Not Allowed),当服务器不认识或者不支持对应的请求方法的时候,应当返回状态码501(Not Implemented)。
  • HTTP服务器至少应该实现GET和HEAD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可选的。当然,所有的方法支持的实现都应当匹配下述的方法各自的语义定义。此外,除了上述方法,特定的HTTP服务器还能够扩展自定义的方法。例如PATCH(由 RFC 5789 指定的方法)用于将局部修改应用到资源。

HTTP协议状态码#

  • 100系列,请求已被服务器接收,继续处理。

    • 100, Continue,继续。客户端应继续其请求。
    • 101,Switching Protocols,切换协议。服务器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切换协议。只能切换到更高级的协议,例如,切换到HTTP的新版本协议。
  • 200系列,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并处理。

    • 200, OK,请求成功。一般用于GET与POST请求。
    • 201,Created,已创建。成功请求并创建了新的资源。
    • 202,Accepted,已接受。已经接受请求,但未处理完成。
    • 203,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非授权信息。请求成功。但返回的meta信息不在原始的服务器,而是一个副本。
    • 204,No Content,无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但未返回内容。在未更新网页的情况下,可确保浏览器继续显示当前文档。
    • 205,Reset Content,重置内容。服务器处理成功,用户终端(例如:浏览器)应重置文档视图。可通过此返回码清除浏览器的表单域。
    • 206,Partial Content,部分内容。服务器成功处理了部分GET请求。
  • 300系列,重定向,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请求。

    • 300, Multiple Choices,多种选择。请求的资源可包括多个位置,相应可返回一个资源特征与地址的列表用于用户终端(例如:浏览器)选择。
    • 301,Moved Permanently,永久移动。请求的资源已被永久的移动到新URI,返回信息会包括新的URI,浏览器会自动定向到新URI。今后任何新的请求都应使用新的URI代替。
    • 302,Found,临时移动。与301类似。但资源只是临时被移动。客户端应继续使用原有URL。
    • 303,See Other,查看其它地址。与301类似,使用GET和POST请求查看。
    • 304,Not Modified,未修改。所请求的资源未修改,服务器返回此状态码时,不会返回任何资源。客户端通常会缓存访问过的资源,通过提供一个头信息指出客户端希望只返回在指定日期之后修改的资源。
    • 305,Use Proxy,使用代理。所请求的资源必须通过代理访问。
    • 306,Unused,已经被废弃的HTTP状态码。
    • 307,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与302类似。使用GET请求重定向
  • 400系列,客户端错误,请求包含语法错误或无法完成请求。

    • 400,Bad Request,客户端请求的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理解。
    • 401,Unauthorized, 请求要求用户的身份认证。
    • 402,Payment Required,保留,将来使用。
    • 403,Forbidden,服务器理解请求客户端的请求,但是拒绝执行此请求。
    • 404,Not Found,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找到资源(网页)。通过此代码,网站设计人员可设置"您所请求的资源无法找到"的个性页面。
    • 405,Method Not Allowed,客户端请求中的方法被禁止。
    • 406,Not Acceptable,服务器无法根据客户端请求的内容特性完成请求。
    • 407,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请求要求代理的身份认证,与401类似,但请求者应当使用代理进行授权。
    • 408,Request Time-out,服务器等待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时间过长,超时。
    • 409,Conflict,服务器完成客户端的PUT请求是可能返回此代码,服务器处理请求时发生了冲突。
    • 410,Gone,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已经不存在。410不同于404,如果资源以前有现在被永久删除了可使用410代码,网站设计人员可通过301代码指定资源的新位置。
    • 411,Length Require,服务器无法处理客户端发送的不带Content-Length的请求信息。
    • 412,Precondition Failed,客户端请求信息的先决条件错误。
    • 413,Request Entity Too Large,由于请求的实体过大,服务器无法处理,因此拒绝请求。为防止客户端的连续请求,服务器可能会关闭连接。如果只是服务器暂时无法处理,则会包含一个Retry-After的响应信息。
    • 414,Request-URI Too Large,请求的URI过长(URI通常为网址),服务器无法处理。
    • 415,Unsupported Media Type,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附带的媒体格式。
    • 416,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客户端请求的范围无效。
    • 417,Expectation Failed,服务器无法满足Expect的请求头信息。
  • 500系列,服务器错误,服务器在处理请求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错误,无法完成请求。
    • 501,Not Implemented,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功能,无法完成请求。
    • 502,Bad Gateway,作为网关或者代理工作的服务器尝试执行请求时,从远程服务器接收到了一个无效的响应。
    • 503,Service Unavailable,由于超载或系统维护,服务器暂时的无法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延时的长度可包含在服务器的Retry-After头信息中。
    • 504,Gateway Time-out,充当网关或代理的服务器,未及时从远端服务器获取请求。
    • 505,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服务器不支持请求的HTTP协议的版本,无法完成处理。

虽然 RFC 2616 中已经推荐了描述状态的短语,例如"200 OK","404 Not Found",但是WEB开发者仍然能够自行决定采用何种短语,用以显示本地化的状态描述或者自定义信息。

HTTP与HTTPS#

有时候,我们常常HTTP和HTTPS傻傻分不清楚,那么它们到底有啥不一样呢?

HTTP与HTTPS的区别#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被用于在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HTTP协议以明文方式发送内容,不提供任何方式的数据加密,如果攻击者截取了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报文,就可以直接读懂其中的信息,因此,HTTP协议不适合传输一些敏感信息,比如:信用卡号、密码等支付信息。

为了解决HTTP协议的这一缺陷,需要使用另一种协议:安全套接字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SSL协议,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HTTPS和HTTP的区别主要如下:

  • 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较少,因而需要一定费用。
  •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
  • 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 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HTTP与HTTPS的基本概念#

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TCP),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

HTTPS: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HTTPS协议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通道,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另一种就是确认网站的真实性。

HTTPS的工作原理#

既然知道HTTPS能够加密信息,以免敏感信息被第三方获取,所以很多银行网站或电子邮箱等等安全级别较高的服务都会采用HTTPS协议。

客户端在使用HTTPS方式与Web服务器通信时有以下几个步骤,如图所示。

  • 客户使用https的URL访问Web服务器,要求与Web服务器建立SSL连接。

  • Web服务器收到客户端请求后,会将网站的证书信息(证书中包含公钥)传送一份给客户端。

  • 客户端的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开始协商SSL连接的安全等级,也就是信息加密的等级。

  • 客户端的浏览器根据双方同意的安全等级,建立会话密钥,然后利用网站的公钥将会话密钥加密,并传送给网站。

  • Web服务器利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出会话密钥。

  • Web服务器利用会话密钥加密与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HTTPS的优缺点#

尽管HTTPS并非绝对安全,掌握根证书的机构、掌握加密算法的组织同样可以进行中间人形式的攻击,但HTTPS仍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 使用HTTPS协议可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
  • 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改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 HTTPS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虽然不是绝对安全,但它大幅增加了中间人攻击的成本。
  • 谷歌曾在2014年8月份调整搜索引擎算法,并称比起同等HTTP网站,采用HTTPS加密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将会更高

虽然说HTTPS有很大的优势,但其相对来说,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

  • HTTPS协议握手阶段比较费时,会使页面的加载时间延长近50%,增加10%到20%的耗电。
  • HTTPS连接缓存不如HTTP高效,会增加数据开销和功耗,甚至已有的安全措施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 SSL证书需要钱,功能越强大的证书费用越高,个人网站、小网站没有必要一般不会用。
  • SSL证书通常需要绑定IP,不能在同一IP上绑定多个域名,IPv4资源不可能支撑这个消耗
  • HTTPS协议的加密范围也比较有限,在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服务器劫持等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最关键的,SSL证书的信用链体系并不安全,特别是在某些国家可以控制CA根证书的情况下,中间人攻击一样可行。

HTTP如何切换到HTTPS#

如果需要将网站从http切换到https到底该如何实现呢?
这里需要将页面中所有的链接,例如js,css,图片等等链接都由http改为https。例如:将http://www.baidu.com改为https://www.baidu.com

折腾来折腾去的,我们虽然将http切换为了https,还是建议保留http。所以我们在切换的时候可以做http和https的兼容,具体实现方式是,去掉页面链接中的http头部,这样可以自动匹配http头和https头。例如:将http://www.baidu.com改为//www.baidu.com。然后当用户从http的入口进入访问页面时,页面就是http,如果用户是从https的入口进入访问页面,页面即使https的。

HTTP请求和响应#top

常见的请求头:

  • Accept:text/html,属于MIME类型的一种。
  • Accept-Encoding:gzip,数据压缩格式。
  • Accept-Language:语言。
  • Cache-Control:max-age=0,本次请求不缓存。
  • Connection:keep-alive,保持连接。
  • Host:localhost,主机名。
  • User-Agent:浏览器信息。
  • Referer:请求来源地址。
  • Content-Type:请求内容类型。
  • Content-Length:请求的数据长度。
  • Cookies:请求cookies。

常见的响应头:

  • Content-Type:响应内容类型。
  • Content-Length:响应内容长度。
  • Date:时间。
  • Server:服务器特性。
  • Set-Cookie:响应的cookies。

see also:[HTTP协议](http://www.cnblogs.com/maple-shaw/articles/9060408.html) | [维基百科:超文本传输协议]() | [百度百科:超文本传输协议]() | [TCP协议](https://baike.baidu.com/item/TCP/33012) | [IP协议](https://baike.baidu.com/item/IP/224599) | [HTTP协议:工作原理](https://blog.csdn.net/anndy_/article/details/77198883) | [OSI7层网络模型协议精析]() | [HTTP状态码](https://www.runoob.com/http/http-status-codes.html) | [HTTP与HTTPS的区别](https://www.cnblogs.com/wqhwe/p/5407468.html)

web应用

Web应用程序是一种可以通过Web访问的应用程序,用户只需要有浏览器即可访问应用程序,不需要再安装其他软件。应用程序有两种模式C/S、B/S。C/S是客户端/服务器端程序,这类程序一般独立运行。而B/S是浏览器端/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这类应用程序一般借助浏览器来运行。WEB应用程序一般是B/S模式。在网络编程的意义下,浏览器是一个socket客户端,服务器是一个socket服务端。

一、web框架

Web框架(Web framework)是一种开发框架,用来支持动态网站、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开发。大多数的web框架提供了一套开发和部署网站的方式,也为web行为提供了一套通用的方法。web框架已经实现了很多功能,开发人员使用框架提供的方法并且完成自己的业务逻辑,就能快速开发web应用了。浏览器和服务器的是基于HTTP协议进行通信的。

二、wsgiref模块

  • 最简单的Web应用就是先把HTML用文件保存好,用一个现成的HTTP服务器软件,接收用户请求,从文件中读取HTML,返回。
  • 如果要动态生成HTML,就需要把上述步骤自己来实现。不过,接受HTTP请求、解析HTTP请求、发送HTTP响应都是苦力活,如果我们自己来写这些底层代码,还没开始写动态HTML呢,就得花个把月去读HTTP规范。
  • 正确的做法是底层代码由专门的服务器软件实现,我们用Python专注于生成HTML文档。因为我们不希望接触到TCP连接、HTTP原始请求和响应格式,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协议来实现这样的服务器软件,让我们专心用Python编写Web业务。这个接口就是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而wsgiref模块就是python基于wsgi协议开发的服务模块。

三、自定义框架

  • 运行manage.py
  • 浏览器输入:http://127.0.0.1:8889/login/ 访问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from app01.views import *
import urls


def routers():

    URLpattern=urls.URLpattern
    return URLpattern


def applications(environ,start_response):

    path=environ.get("PATH_INFO")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 'utf8')])
    urlpattern=routers()
    func=None
    for item in urlpattern:
        if path==item[0]:
            func=item[1]
            break
    if func:
        return [func(environ)]
    else:
        return [b"<h1>404!<h1>"]

if __name__ == '__main__':

    server=make_server("",8889,applications)
    print("server is working...")
    server.serve_forever()
启动文件manage.py
from app01.views import *


URLpattern = (
    ("/login/", login),
)
urls.py
import pymysql

from urllib.parse import parse_qs


def login(request):

    if request.get("REQUEST_METHOD")=="POST":

        try:
            request_body_size = int(request.get('CONTENT_LENGTH', 0))
        except (ValueError):
            request_body_size = 0

        request_body = request['wsgi.input'].read(request_body_size)
        data = parse_qs(request_body)


        user=data.get(b"user")[0].decode("utf8")
        pwd=data.get(b"pwd")[0].decode("utf8")

        #连接数据库
        conn = pymysql.connect(host='127.0.0.1',port= 3306,user = 'root',passwd='',db='web') # db:库名
        #创建游标
        cur = conn.cursor()
        SQL="select * from userinfo WHERE NAME ='%s' AND PASSWORD ='%s'"%(user,pwd)
        cur.execute(SQL)

        if cur.fetchone():

            f=open("templates/backend.html","rb")
            data=f.read()
            data=data.decode("utf8")
            return data.encode("utf8")

        else:
             print("OK456")
             return b"user or pwd is wrong"

    else:
        f = open("templates/login.html", "rb")
        data = f.read()
        f.close()
        return data
views.py
import pymysql
#连接数据库
conn = pymysql.connect(host='127.0.0.1',port= 3306,user = 'root',passwd='',db='web') #db:库名
#创建游标
cur = conn.cursor()

sql='''
create table userinfo(
        id INT PRIMARY KEY ,
        name VARCHAR(32) ,
        password VARCHAR(32)
)

'''

cur.execute(sql)

#提交
conn.commit()
#关闭指针对象
cur.close()
#关闭连接对象
conn.close()
models.py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head>
<body>

<h4>登录页面</h4>
<form action="" method="post">
     用户名 <input type="text" name="user">
     密码 <input type="text" name="pwd">
    <input type="submit">
</form>

</body>
</html>
login.html

 

posted @ 2019-01-09 03:53  silencio。  阅读(53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