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和目标

我们的软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否定义得很清楚?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 alpha阶段软件要解决的问题是:北航学生没有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去查看各个社团信息新闻文章举办的活动等社团资讯。

  • 具体来说,没有一个集北航社团各种资讯于一身的平台:如今每个社团有自己的公众号,用户一个个去关注和查看文章十分麻烦;社联推送的社团介绍等也比较有限;社团举办的活动基本只能通过社员群、朋友圈、公众号文章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不方便用户获取信息。

  • 要解决的问题定义得很清楚,也是我们在设计功能是时的主要考量依据。

  • 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alpha阶段有两类典型用户:萌新M二狗G(点击跳转功能规格说明书查看详情)

我们达到目标了么(原计划的功能做到了几个? 按照原计划交付时间交付了么? 原计划达到的用户数量达到了么?)

  • 功能:原计划的最核心的三个功能(展示新闻、社团信息、活动)都做到了,同时还加入了一些非核心功能(比如按类别筛选新闻)。
  • 交付时间:原计划4.18晚提交微信审核,实际熬了会儿夜,在4.19凌晨提交审核,并幸运地在4.19晚18点通过审核、发布上线。
  • 用户数量:截至4.25,即发布后的第6天,达到了452的用户量,尚未达成“发布后一周内达到500用户量”的目标,但已十分接近。

上一个阶段相比,团队软件工程的质量提高了么? 在什么地方有提高,具体提高了多少,如何衡量的?

没有上一阶段。

附:虽说我们是基于学长的项目,但是两个项目实际开发的内容差别很大,特别是我们alpha阶段的目标是一个学长完全没有考虑的产品。

用户量, 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用户没有什么大的吐槽,反馈的内容大都是数据不够多,这一点我们会在beta阶段尽快开发出 让社长录入信息的接口,来保证小程序的数据可以更丰富、更准确、更实时。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会把UI设计也加入到alpha阶段中,而不是延迟到beta阶段。

计划

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计划?

  • 是的。我们做计划的流程是:
    • 每周开始前,由PM定下前后端在本周的任务和目标,并尽量分配具体到每个人的本周目标,同时声明一些特殊时间节点,比如A同学的B任务必须在周x前完成,因为B任务是另一位同学的前置条件。
    • 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本周的目标,以及自己本周其它个人事情的安排,列出自己的每日计划,也可以提出对自己的任务进行转移和调整。(自己做的计划,跪着也要完成)
  • 这样做计划的方式,能让团队成员自由把控时间,这样比PM直接分配每日计划要更方便、更人性化、更有可行性,做计划的效率也充分提高!

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成员可以对自己的本周任务提出疑问、调整或转移,PM会解释自己这样计划本周任务的原因,若还有问题,则由成员们讨论解决。

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 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 大多都完成了。
  • 没有做完的原因主要包括:
    • 自己的时间没有安排过来,有其它的事情
    • 项目整体目标有变动,原本计划的工作暂停、取消或延迟。
    • 该任务难度较大,或不是本阶段的核心任务,权衡后决定暂停、取消或延迟

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大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主要是以下几类:

  • 后端开发任务:代码、接口文档

  • 前端开发任务:代码、开发版二维码

  • PM:博客按期提交、更新issue、数据整理文档等

  • 其它调研任务:调研结果小文档,或demo代码

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 基本上是按照计划进行。
  • 有这么些小意外:
    • 后端人员在花几天时间浏览了学长代码之后,决定重写。
    • 跳转公众号文章需要使用web-view组件,该组件要求小程序是企业号。
    • 无法实现最美好的梦想:自动爬取公众号文章并在小程序前端渲染。
  • 未估计到的风险:后端由于需要重写,因此进度较慢,不过后来还是抓紧赶上了进度。为什么没有估计到:因为一开始后端人员初步浏览之后觉得可以直接用他们的代码,但是后来“浏览代码并决定重写”这个过程也耗费了很多时间。

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有。其实成员做每日计划的时候,大都会自觉在最后1-2天写上“机动分配”。而且其实PM会把真正的ddl提前,PM已经陆续设置了3个发布ddl(逃

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会把重难点的地方、核心的功能等的完成时间往前移动,以保证核心功能的完成度。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alpha阶段开发的第一个星期,是由PM直接指定每个人每天或每两天的任务,结果是大家有些天时间多但任务少,有些天时间少但任务多,安排不都个性化、不够合理、总是需要调整。
  •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从一开始就由个人制定每日计划。

资源

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完成各项任务么?

基本还算足够,团队整体的时间和能力,我们收集的数据和需求等,都基本能够完成各项任务。

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其他资源是如何估计的,精度如何?

由每个人制定每日计划时自己估计,精度较高。

测试的时间,人力和软件/硬件资源是否足够? 对于那些不需要编程的资源 (美工设计/文案)是否低估难度?

  • 还算足够。测试分为前后端,前端测试直接由PM完成,后端单元测试由该单元的编写者负责测试,后端覆盖率测试由振亚完成,后端压力测试由廓然完成,分工还算合理,资源还算足够。(虽然还蛮肝的
  • 是的。比起事先的预估,PM觉得博客写起来实际还是很费时间的,前端也觉得前端的美工设计(寻找模板)比较难,所以我们的前端alpha阶段以整洁为原则,暂无设计元素。

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 有时候有这种感觉。不过,虽然有人在这个任务上能做得比我更有效率,但他还是应该去做他该做的事,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才能使整个团队更有效率。

有什么经验教训?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我们会从一开始就由个人制定每日计划,这样才能把每个人的时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 前端测试将交给至少2个人进行,如果时间够的话,可以是串行进行,时间不够则并行。

变更管理

每个相关的员工都及时知道了变更的消息?

是的,不紧急的在每日例会上通知,紧急的变更消息直接由PM私聊通知到位。

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PM根据对项目进度的整体把握、需求优先级、需求实现难度等做出权衡和判断,然后在例会上大家可以对此提出质疑。

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 Criteria – 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 兼容性:对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不同版本的微信都兼容。
  • 易用性(用户友好):底部导航易用,功能入口明显,交互结果的弹窗提示等。
  • 功能正确性:各功能正确,页面跳转正确。

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是的。对于很重要的变更,我们还会制定plan A 和 plan B.

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 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后端将接口设计并实现后,前端发现之前写的请求数据文档还差点东西,于是向后端提出新的接口。
  • 成员们能够有效处理。团队成员具有自己的判断力,会先判断这个意料之外的工作任务是否真的必要,经常会向PM提出质疑,甚至请求调整该任务。团队成员的主动判断和质疑,以及PM的及时沟通和处理,使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会让功能更加明确,让前后端对需求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给接口设计阶段留更多的时间,让前后端和PM都能够认真地从各自的角度去审核接口设计的质量,进而减少前述的变更情况。

设计/实现

设计工作在什么时候,由谁来完成的?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人么?

  • alpha阶段第一周(计划和设计)进行。
  • 主要由PM完成功能、需求、原型方面的设计和计划,由少昂和雨飞完成技术架构方面的设计和计划。
  • 是的。

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有遇到小细节上的模棱两可,但这些可以暂不理会,毕竟现实和计划是有差别的,计划时更多的是考虑全局的东西,特别细节的东西不需要过于纠结,模棱两可即可。

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 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 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比较项目开始的 UML 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 UML 文档?

  • 我们运用了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插件、gitlab代码管理、issue进度管理、墨刀原型设计、xmind思维导图等来帮助设计和实现。
  • 这些工具蛮有效的。
  • 我们没有uml文档....

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 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 登录功能,一是因为大家做小程序开发的经验不足、测试不够充分,二是因为之前我们为了让小程序的用户和网页端的用户能够互通,因此设计的小程序用户是需要注册的,但其实这两种用户可以不互通,根本原因还是PM在需求的沟通和传递上没有到位,导致登录功能一改再改。
  • 微信用户名如果包含特殊字符(比如表情图片),那么在授权登录时,会弹出登录错误,但是仍能进入主页使用小程序。
  • 因为缺乏微信小程序开发经验,而且测试时没有充分使用其它多种手机进行测试。

代码复审(Code 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 后端由少昂复审振亚和廓然的代码。前端代码暂无复审机制。
  • 还算严格,不过还有待复审和改进。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历史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 我们会让功能更加明确,让前后端人员对需求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要求所有关于接口变动的商议都必须在团队群里进行,不能私聊。

测试/发布

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有。

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是的,在alpha阶段的最后3天,我们进行了正式的、全面的验收测试。分为前后端,前端测试直接由PM完成,后端单元测试由该单元的编写者负责测试,后端覆盖率测试由振亚完成,后端压力测试由廓然完成,分工合理,完成度较好。

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是的。后端代码覆盖率测试使用了插件;小程序自带性能测试指标工具。

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 后端进行了压力测试,前端使用的是小程序自带的性能测试指标工具。
  • 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还是有点用处的。
  • 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没有在各种机型上进行小程序的前端性能测试。

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发布时比较顺利,微信审核一天即通过,没什么问题。

我们学到了什么? 如果重来一遍, 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把测试做得更充分、更细致,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完成开发任务,给测试留下更多的时间。

团队的角色,管理,合作

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主要是根据成员的意愿,同时会考虑团队的需求,来确定每个人的角色。有些人是想做自己擅长的,这些人是“人尽其才”,有些人想挑战没有经验的角色,我们也尊重他的意愿。

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的。主要是 后端内部、前端内部之间互相帮助,比如遇到问难时请教经验比较丰富的成员,或者觉得任务难度较大,请求进行协助,

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小问题可以线上聊天解决,比较重要的问题一般会提上会议议程,在每日例会中讨论解决。

总结

你觉得团队目前的状态属于 CMM/CMMI 中的哪个档次?

CMMI的第二级,即管理级。我们的项目在实施时能够遵守既定的计划与流程“在管理级水平上,企业在项目实施上能够遵守既定的计划与流程,有资源准备,权责到人,对相关的项目实施人员有相应的培训,对整个流程有监测与控制,并与上级单位对项目与流程进行审查”。

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 萌芽/磨合/规范/创造 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磨合阶段后半期。团队成员目前能够进行较好的合作,但是还需要继续磨合,毕竟beta阶段开发的东西和alpha很不一样。

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在接口设计和复审确认阶段,需要留更多的时间,由前后端和PM三方人员参与,以减少后续更改接口的数量。

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 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 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这里是敏捷开发的12条原则,其中我们做得最好的是:

  • [4]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每天共同工作。
    •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每天都开例会,交流需求、功能、和技术,同时PM会在团队群、前端群、后端群中把握进度、协调解决问题。
  • [10]保持简明——尽可能简化工作量的技艺——极为重要。
    • 在alpha阶段中,我们围绕“展示社团的介绍、新闻、活动”这一核心功能进行,确保了核心功能的完成度较高、用户体验较好。虽然功能不多,但是很明确,因此做的很完善。
  • [11]只有能自我管理的团队才能创造优秀的架构, 需求和设计。
    • 我们的每日计划制定由个人来完成,具体的:由PM定下每个人/小组的本周目标,同时声明一些特殊时间节点,然后,每个人根据自己本周的目标,以及自己本周其它个人事情的安排,列出自己的每日计划,也可以提出对自己的任务进行转移和调整。这样,成员们自我管理,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同时接受团队其它成员的监督。
    • 每日例会上,每人汇报今日进度,互相监督,然后积极讨论自己今天遇到的困难等,并对前端的页面提出意见,不断进行完善。

下个阶段要改进的地方

  • 测试:把测试做得更充分、更细致,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完成开发任务,给测试留下更多的时间。特别是,前端测试要交给至少2个人进行,如果时间够的话,可以是串行进行,时间不够则并行。
  • 前期的规划和设计:需求设计和原型设计要更加明确。
  • 需求理解、接口设计和变更:前后端人员都要对需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给接口设计阶段留更多的时间,让前后端和PM都能够认真地从各自的角度去审核接口设计的质量,进而减少接口大量变更的情况,同时要求所有关于接口变动的商议都必须在团队群里进行,不能私聊。
  • UI设计:继续完善UI,寻找好的模板,或者寻求社联帮助。
  • 规范性:数据库模型设计要更加规范、代码风格要更加规范。

照骗

会议时间:2019年4月26日 12:00-13:00
会议地点:F座和G座之间的二楼沙发
照骗:
忘了拍照片了,为了证明我们真的开会了:

  • 这是会议地点:

  • 这是会议前一天统计大家会议时间:

  • 这是PM准备的会议内容:

其实这次会议不仅是事后总结,还讨论了beta阶段大致计划和团队内部角色变化。其中,beta阶段计划还需更细致地整理成一篇博客,团队内部角色变化结果已经确定如下:

成员 分工
少昂 后端组长,负责架构设计、用户系统、数据模型、部署工作,并指导振亚、廓然、雨飞进行接口设计和开发,保证接口质量。
振亚、廓然、雨飞 后端组员,负责接口设计和开发,以及后端测试。
同时负责网页端(简陋版)
青城 前端,负责小程序的新闻、活动模块。
李大 0.5个前端,负责小程序的社团模块。
0.5个PM,负责分配任务、进度把握和记录、例会主持、成员协调。
静芬 0.5个前端,负责小程序中我的页面。
0.5个PM,负责需求调研、功能设计。
宇飞 负责联系社联,需求调研,UI设计,宣传和推广。

PS:【5.14更新】在实际实行过程中,发现0.5个PM并不可行,因此PM仍由静芬担任,成员变动仅:雨飞由小程序前端,转为网页端全栈。

 posted on 2019-04-26 15:04  BuaaRedSun  阅读(438)  评论(2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