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9464.html

  这个大牛的博客看得我入迷了。我觉得好多理念确实是优秀的,那么就拿这些理念审视一下自己,并且在行动上做到真正的践行。

 

  1.排斥百度搜索引擎,少订阅微信公众号或者去知乎查阅知识。

  --百度这个不用多说了。对于后两项,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并且在长期的行为中养成了习惯,我的体会就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收效甚微。尤其是在手机上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后,发现这些公众号夹带广告,虽然会有些知识阐述,一般也是在碎片时间看这些东西,但是看过就忘,毫无意义。既没有计划性,也根本谈不上系统,时间长了还会让自己感觉利用好了这部分时间,有一种精神上的成长感,这其实是蛮危险的。看了这文章之后,一方面我删掉了微信上所有的技术类公众号,关闭了朋友圈,让它成为一个通讯类的app;删掉了Bilibili,删掉了知乎等会花掉大量时间的app,其实这些在pc端也可以看的,但是手机上看就会陷入心流,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自知。

  2.让大家到微博或是知识星球上粉一些大咖,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论和动向……是的,告诉大家,大咖的任何想法一言一行都可以在微博、朋友圈或是知识星球上获得,让大家相信,你的成长和大咖的见闻和闲扯非常有关系,你跟牛人在一个圈子里你也会变牛。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很矛盾,这是一个关于信息源的问题。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是在一个微信群或者什么组织里,是能够长见识的,这种沟通交流有益;但另一方面,群里也会因为讨论这些时事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只能是以后尽量保持克制,少在群里吹水。

  3.把今日头条和抖音这样的APP推荐给大家……你只需要让你有朋友成功地安装这两个APP,他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而不能自拔,要让他们安装其实还是很容易的,你要不信你就装一个试玩一会看看(嘿嘿嘿)。

  --反正我已经卸载了,推荐大家也这么干。

  4.让大家热爱八卦,八卦并不一定是明星的八卦,还可以是你身边的人,比如,公司的同事,自己的同学,职场见闻,社会热点,争议话题,……这些东西总有一些东西会让人心态有很多微妙的变化,甚至花大量的时间去搜索和阅读大量的观点,以及花大量时间与人辩论争论,这个过程会让人上瘾,让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些事却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要做的事就是转发其中一些SB或是很极端的观点,造成大家的一睦讨论后,就早早离场……

  --见识过群友吵架,能吵好几个小时。从这个方面说,我觉得还是得管好自己的注意力。

  5.学习英语。

  --这个也不用说了。

  6.让他们混淆认识和知识,以为开阔认知就是学习,让他们有学习和成长的幻觉……

  --我的理解,这个地方的开阔认知,应该就是偏离了自我计划体系知识之外的,无意识浏览或者道听途说的一些技术的趣闻、轶事。其实这也是一种消遣,完全算不上对自我的系统地提升。这也是消磨了时间,但是没有让自己的知识树获得成长,这些认知拿去吹吹牛逼可以,但是对于我们解决问题可能没什么帮助。这里也是要提醒自己,这方面要尽量能识别出来,少花时间去做。

  7.培养他们要学会使用碎片时间学习。等他们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吃快餐后,他们就会失去精读一本书的耐性……

  --还是得看书,看经典的书,哪怕一年只能看个两三本。好好看书,把里面的概念吃透,实践里面的内容,系统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围墙,这才是长远来说有意义的事情。碎片时间的学习,多半是只能看看公众号之类的,还是尽量避免。

  8.不断地给他们各种各样“有价值的学习资料”,让他们抓不住重点,成为一个微信公众号或电子书“收藏家”……

  --这个要警惕。

  9.让他们看一些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和硬核知识,这样让他们只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甚至直接让他们失去信心,直接放弃……

  --硬核的东西,当然要看,但是这个过程,只要掌握方法也是能慢慢推进的。如果一旦察觉到自己陷入了这种“死记硬背”,那就立即停止,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问题。

  10.玩具手枪是易用的,重武器是难以操控的,多给他们一些玩具,这样他们就会对玩具玩地得心应手,觉得玩玩具就是自己的专业……

  --这里说的是,喜欢去“研究”一些新技术,写个hello world就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然后不断地做类似的事情。长期以往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11.让他们喜欢直接得到答案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成为一个伸手党,从此学习再也不思考……

  --这其实跟应试教育有关系。大家都习惯标准答案,以获取到标准答案为最终目的。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系统构建了我们的知识树,并且了解了来龙去脉才是比较健康的方式。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要从这种标准答案的思维中逃脱出来,让自己在不断地思考中建立强大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否则一堆靠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在技术淘汰之后,只会成为自己前行的负担。

  12.告诉他们东西做出来就好了,不要追求做漂亮,做优雅,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变成劳动密集型……

  --自己的作品,要长期做,慢慢打磨。从这里也能看到,为什么说外包做不得,尤其是批量生产的短期项目的外包,这个真的是劳动密集而不是知识密集,如果你选择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要抱怨为什么自己吃的是青春饭。

  13.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剩下的就是运气,并说服他们去‘及时行乐’,然后再也找不到高阶和高效率学习的感觉……

  --大部分人的努力,只是感动了自己。要思考,我们的努力是否真的有效果。

  14.让他们觉得“读完书”、“读过书”就行了,不需要对书中的东西进行思考,进行总结,或是实践,只要囫囵吞枣尽快读完就等同于学好了……

  --好书经典的书,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耐读。多看几遍,要做输出,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了,要实践,要写博客,要分享,最终才能内化。

  15.让他们不要看到大的形势,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做好一个井底之蛙。其实这很简单,就是不要告诉他还有另外一种活法,不要扩大他的认识……

  --其实这个跟信息源是有关系的。如果你能进入优秀的圈子,就能发现更大的世界,慢慢地进入一个正循环。不要沉浸在自己的封闭的世界里。

  16.宣扬一夜暴富以及快速挣钱的案例,最好让他们进入“赌博类”或是“传销类”的地方,比如:股市、数字货币……要让他们相信各种财富神话,相信他们就是那个幸运儿,他们也可以成为巴菲特,可以成为马云……

  --定力还是很重要的,我们所处的环境诱惑很多,这些能影响自己心境但是自己能成的概率极小的东西,要远离。

  17.告诉他们,一些看上去很难的事都是有捷径的,比如:21天就能学会机器学习,用区块链就能颠覆以及重构整个世界等等……

  18.多让他们跟别人比较,人比人不会气死人,但是会让人变得浮躁,变得心急,变得焦虑,当一个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人会失去耐性和坚持,开始好大喜欢功,开始装逼,开始歪门邪道剑走偏锋……

  --对比会产生焦虑。跟自己比就好,而且一定要跟自己比,一定要做这件事。我觉得一般来说,人就会对一个安逸的现状满意,看到别人很好又会羡慕,但是跟别人比完了,想去短时间追上又不现实,就自暴自弃还是维持在现状上。所以,无论比不比吧,唯一有价值的也是可行的,就是跟自己对比,这不是安慰的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跟自己比。

  19.让他们到体制内的一些非常稳定的地方工作,这样他们拥有不思进取、怕承担责任、害怕犯错、喜欢偷懒、得过且过的素质……

  --人都好逸恶劳,这没什么好说的,看看群里吹水的,对于自己在一个没什么成长,但是稳定,待遇超过同水平平均的环境中还沾沾自喜,很多人还很羡慕...

  20.让他们到体制外的那些喜欢拼命喜欢加班的地方工作,告诉他们爱拼才会赢,努力加班是一种福报,青春就是用来拼的,让他们喜欢上使蛮力的感觉……

  --如果大环境如此,那就自己寻求改变,用手头的工具加快速度,并在其它的空余时间里提升自己。而不是蛮干......

  21.当他们要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会失去的东西,而不是会得到的东西。培养他们患得患失心态,让他们认识不到事物真正的价值,失去判断能力……(比如:让他们觉得跟对人拍领导的马屁忠于公司比自我的成长更有价值)

  --要说什么最有价值,那就是自我的成长吧...甚至可以把这个当做唯一的是否要寻求环境变化的判断条件。

  22.每个人都喜欢在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上找理由,这种能力不教就会,比如,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因为工作上没有用到,等等,你要做的就是帮他们为他们做不到的事找各种非常合理的理由,比如:没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得不到的那个事没什么意思;你没有面好主要原因是那个面试官问的问题都是可以上网查得到的知识,而不没有问到你真正的能力上;这些东西学了不用很快会忘了,等有了环境再学也不迟……

  --反思自己有没有很喜欢找借口?

——————————————————————————————————————

  我们要明白,人的技能是从认识开始,然后通过学校、培训或是书本把“零碎的认知”转换成“系统的知识”,而有要把知识转换成技能,就需要训练和实践,这样才能完成从:认识 -> 知识 -> 技能 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其中还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条路径上有很多的“关卡”,每道关卡都会过滤掉一大部分人。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硬核知识来说,90%的人基本上就倒下来,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商,而是他们没有耐心。

——————————————————————————————————————

  •   提高认识:

  信息源的质量。比如C语言,直接看原作者写的东西就好了,为啥要看谭浩强的?

  信息的质量。要判断哪些是信息噪音,也要判断它的等级。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去源头,尤其是技术类的,源头的质量肯定是高的。虽然密度会比较大,但是这远比道听途说来得有效率。

  信息密度。密度大的便于我们体系化掌握,而不是一个两个点。

  •   知识:

  知识树,缘由,方法套路。

  •   技能

  刻意联系;犯错;与高手切磋。

 

 

 

 

 

 

  

posted on 2021-07-24 20:50  长江同学  阅读(58)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