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2014最不可错过的系统剖析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模式的真诚之作!通过30余个典型案例深刻解读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模式!抢占风口从本书开始!)
项建标 蔡华 柳荣军 著
ISBN 978-7-121-22729-5
2014年4月出版
定价:49.00元
256页
16开
编辑推荐
(1)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阿里、小米、腾讯等超级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吗?这些公司或大佬被贴上“互联网思维”典型标签,让人们去膜拜、学习,这是一种误读!试问:大佬的玩法,你学得来吗?
(2)本书给出答案:互联网思维是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本书通过对30余个接地气案例的深刻解析,带你真正领略互联网思维的5大真义:去中心、异质、多元、感性和自传播。《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助你具备趁势而为的素质,抢占风口的能力!
(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由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写就,知名业内人士力荐,堪称真诚之作。相信书中的内容一定对你有用!
(4)2014最不可错过的系统剖析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模式的重磅作品!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的人群阅读!让你具有抢占风口的能力!
内容提要
在信息相对封闭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工业时代,机器思维(工业思维)下的“成功学”与“科学管理”大行其道。然而一夜之间,底特律宣告破产,诺基亚被收购……一批批巨头轰然倒下,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正式下了战书。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决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商业的进化,是一场思维的革命。2014 年恰恰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元年。
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首度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中提出:互联网 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 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工业时代的延伸,它彻底解构了工业思维,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商业世界。
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联的人群阅读本书。
目录
上篇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没有普及
第1 章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2
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身经百战,光环无数,一样在历史面前输得体无完肤。可是,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1.1 那些陨落的巨星.........................................................................................3
1.2 从底层开始的断裂.....................................................................................5
1.3 疯狂比特币.................................................................................................8
第2 章消费者重获主权............................................................................................10
在被互联网改变的现实世界里,门店依然是门店,衬衫依然是衬衫,也不会有一瓶互联网的矿泉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互联网对我们沟 通方式和营销模式的改变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原本每一个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连接了起来,能够以群体的方 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1 一个沉睡已久的理想...............................................................................12
2.2 “丰饶”唤醒了消费者主权..................................................................... 13
2.3 难以维系的垄断.......................................................................................14
2.3.1 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14
2.3.2 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15
2.4 连接的惊人力量.......................................................................................18
2.4.1 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18
2.4.2 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20
2.5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24
第3 章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28
余额宝被称为“屌丝”理财神器,它从一开始切入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客户。在余额宝1000 亿元的规模中,平均每个客户的认购额才3000 多元,这个人群是传统的金融行业根本就没法服务好的。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服务,是服务的成本太高了。
3.1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 29
3.1.1 得“屌丝”者得天下.................................................................. 29
3.1.2 无粉丝,不品牌..................................................................... 32
3.2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38
3.2.1 “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38
3.2.2 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40
3.2.3 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40
3.3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42
3.3.1 “以用户为中心”.................................................................... 44
3.3.2 重视感性思维......................................................................... 45
3.3.3 “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49
3.3.4 从超级产品经理到系统架构师................................................ 50
中篇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第4 章是体验,不只是产品....................................................................................58
用户体验不能只局限功能,而要着眼于产品的使用全过程。从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信息、到购买、到使用以及结束使用整个完整的过程,凡是和用户发生关系的所有环节都是体验的一部分。
4.1 一场10 亿元人民币的赌局..................................................................... 59
4.2 不要再换厨师了 .......................................................................................60
4.3 不是产品做了什么,而是用户体验了什么........................................... 61
4.4 产品体验的3+3 法则...............................................................................65
4.4.1 产品体验的三个层面.............................................................. 66
4.4.2 从三个角度说产品.................................................................. 76
4.5 产品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84
4.5.1 专注:找到产品发芽的种子................................................... 86
4.5.2 快速验证,不断试错.............................................................. 90
4.5.3 唯快不破:从瀑布模型到迭代进化模型................................. 99
4.6 极致体验:做重你的模式..................................................................... 100
4.6.1 爱康国宾的创业故事............................................................ 100
4.6.2 创业本身已经很“轻”:我们都喜欢四两拨千斤................... 102
4.6.3 做重模式的本质是提升产品体验.......................................... 104
4.6.4 “人”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106
第5 章是用户,不是客户.....................................................................................109
传统的客户思维是一种告知的思维。通过大量的广告、促销来告诉客户,快来购买我的产品吧。
而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相比于淡漠的客户思维模式,用户思维是把每个消费者都当作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货币选民”,他们之间是朋友的关系。
5.1 “客户是上帝”.......................................................................................110
5.1.1 “客户是上帝”是怎么来的?................................................ 110
5.1.2 客户真的是上帝吗?............................................................ 111
5.1.3 客户是货币持有者,而不是“货币选民”.............................. 113
5.2 用户思维的三大特征.............................................................................114
5.2.1 特征一: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 114
5.2.2 特征二:用户思维是信任与认同的思维............................... 119
5.2.3 特征三:用户思维是社群运营的思维................................... 124
5.3 用户帮你跨越鸿沟.................................................................................129
5.3.1 创新路上的鸿沟................................................................... 129
5.3.2 用户成就小米: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 .................................... 132
5.3.3 从众筹出发........................................................................... 136
5.3.4 品牌是用户赋予的................................................................ 141
5.4 给用户持久体验来挖掘深层次需求..................................................... 144
5.4.1 他们都是你的用户................................................................ 144
5.4.2 用户需求的冰山................................................................... 146
5.4.3 获得用户并找到冰山下的“内在”....................................... 147
第6 章是传播,不是营销.....................................................................................150
让企业说人话,说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真做起来很多企业做不好。很多时候,企业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潜意识里面仍然觉得自己是个企业,以一个企业的身份与消费者交谈是永远说不出人话的。
6.1 Surface RT:巨资营销难挽败局........................................................... 152
6.2 新营销的三个机制.................................................................................155
6.2.1 驱动力不同........................................................................... 155
6.2.2 路径不同..............................................................................157
6.2.3 信任机制..............................................................................161
6.3 产品即媒体 .............................................................................................164
6.3.1 极致产品的媒体属性............................................................ 165
6.3.2 情感体验的媒体属性............................................................ 168
6.4 市场即对话.............................................................................................173
6.4.1 说人话..................................................................................175
6.4.2 参与感..................................................................................181
第7 章不一样的赢利模式.....................................................................................1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商业的赢利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赚钱不再只局限于通过功能卖产品,还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体验,从服务和平台赚钱。
7.1 不止从功能赚钱.....................................................................................185
7.1.1 从功能赚钱........................................................................... 185
7.1.2 从服务赚钱........................................................................... 187
7.1.3 从平台赚钱........................................................................... 188
7.2 免费模式.................................................................................................190
7.2.1 免费不是伎俩,而是新经济范式的基础............................... 190
7.2.2 免费的背后........................................................................... 193
7.3 按用户估值.............................................................................................199
7.4 寻找赚钱的通道.....................................................................................201
第8 章是管理,更是协同.....................................................................................204
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冲击,恰恰是快速和变化。
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再是成本和绩效,而是创新;管理学的使命也不再是控制和稳定,而是培养组织应对变化的能力。
8.1 管理创新是最高层级的创新................................................................. 206
8.2 “失控”的管理.......................................................................................208
8.2.1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210
8.2.2 帝王心术..............................................................................213
8.3 从野蛮创业、精益创业到协同创业..................................................... 215
8.4 协同的五个原则.....................................................................................217
8.4.1 使命是企业的终极承诺......................................................... 217
8.4.2 企业是一个社区................................................................... 220
8.4.3 让信息自由流转................................................................... 221
8.4.4 善用协同工具....................................................................... 223
8.4.5 告别大象,化身蜂群............................................................ 225
下篇分享一个本书作者的互联网思维案例
第9 章 B 座12 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232
一个互联网化的企业必然要有自己的铁杆粉丝,有没有铁杆粉丝,基本上可以作为衡量你所做的事情靠不靠谱的标准。有客户而没用户,有流量而没粉丝,有粉丝而无协同,都是非常危险的。
9.1 “B 座12 楼”的缘起.............................................................................233
9.2 顺势而为.................................................................................................234
9.3 “死磕”和极致.......................................................................................235
9.3 快速和迭代.............................................................................................236
9.4 跨界和创新.............................................................................................238
9.5 组织与协同.............................................................................................239
9.6 粉丝与口碑.............................................................................................241
9.7 社群,商业的未来.................................................................................242
精彩节摘
3.3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众筹模式】你是个“挑剔”又满脑子奇思妙想的人,你觉得看过的动画片弱爆了,恰好你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你们对自己擅长的东西很有信心,聊着 聊着你们就想把想法变成现实……可是,实际当中的困难那么多,你缺乏启动资金,不知道如何说服满脑疑虑的投资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的创意,更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此买单……这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循环,几乎是多年来创业者人人碰到过的场景;与此相对应,手握资金的投资者也在为“硬币的另一面”而发愁:我怎么找到靠谱的项目?
2012 年4 月,网络人气漫画家熊顿在国内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发起《滚蛋吧!肿瘤君》新书预售项目,筹资目标是10 万元人民币,上线第1 天就冲到了11万元,第2 天达到23 万元,最后达到34 万元的预售金额。总共12 万人浏览了该项目,其中有4163 位支持者。该项目采用预售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降低了出版社的投资风险,给新人作家全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
2013 年6 月底,国内原创动画《十万个冷笑话》剧场版宣布筹款100 万元的目标达到,由此诞生“点名时间”上第1 个100 万元的项目;2013 年8 月1 日,因为从创意到制作历时6 年之久而被翘首以待的粉丝戏称为“神坑”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仅筹资45 天便获得158 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从2011 年7 月点名时间上线至2012 年年底,6000多个项目提案,600 多个项目上线,接近一半的项目已筹资成功并顺利发放回报。
众筹网站是典型的舶来品。众筹,即大众筹集,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模式,国外典型的代表平台是Kickstarter。
正如电商颠覆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一样,众筹也将改变整个创业环境。如今,有创新想法的人可以不通过VC,直接从支持者手中获得资金,并拥有对项目的自 主权,不必担心股份被稀释。此外,众筹网站也起到了提前检验市场、降低项目和投资人市场风险的作用。支持者用脚投票,项目发起者可以从网站的反馈中看到自 己的创意的市场价值。
在所有“成功学家”的描述里,创业,从来是一件无比苦逼的事情。无论是王石的贩大豆还是马云到国家体委推销“中国黄页”,或者史玉柱的“九死一生” 和褚时健75 岁时的东山再起。因为,以前的创业不仅需要你干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自己的消费者,还需要和层层管制相斡旋,挖空心思在有限的“红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绿 洲。
到今天为止,创业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它比以前更简单了。
众筹模式的兴起,只是使创业变简单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高度的分工使得专业技术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你要开发一个极致的功能,并不一定需要你 自己变身为那个技术专家;你的产品投放市场时,也并不一定要让你自己变成营销专家。以前的创业之所以看起来很艰难,很大的原因是,你必须让自己变成每一方 面的专家,既是技术专家,还得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的公关高手。
之所以说今天的创业仍然不容易,是因为理想的创业者虽然不需要成为全才,但是必须成为洞悉用户心理和消费者需求的行家。
3.3.1 “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Focus on the user andallelse will follow),是Google 十大座右铭中的第1 条。
可能Google 让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它“不作恶”(Don’t be evil)的价值观,但“以用户为中心”才是Google 的立身之本。不仅如此,“以用户为中心”应该也必须是所有创业公司的立身之本。
“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念。早在1954 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对企业存在的目的作了定义:“如果我们要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 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对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有说服力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 客。”
创业者常犯的通病就是其创业的动力不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是基于个人的情结或者人定胜天的虚妄的英雄主义幻想。
很多成熟的创业者也明白“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仍然会不自觉地将利润和绩效作为考量的核心。利润和绩效当然重要,但是 它们只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果,因为“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通过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使物品转化为商品。 企业想生产什么并不十分重要,而顾客想买什么,什么是他们的认知价值,才是决定性的。他们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会兴旺。”
当然,任何道理说说都是容易的,“口吐莲花”、“下笔千秋”,
但改变都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的。
3.3.2 重视感性思维
长期以来,感性思维一直都是创业的大忌。的确,在过去的创业中你必须精于功能的设计、成本的控制、流程的管控、政商关系的处理,理性、精明,是创业成功的必备素质,甚至也是唯一的素质。
但在今天,光有理性却并不管用了,至少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牛的创业者,成就一个牛的企业。因为今天理想的创业者,除了要具备技术和运营能力,更需要具备洞悉人性、洞察用户心理的能力。
1.像女性一样感知
过去我们了解客户一般采用的是市场调研的方式,靠抽样调查,靠样本分析。在匮乏年代,在工业化时代,在消费者的需求还停留在吃饱穿暖、人身安全的时 代,这样的方法自然是有效的,因为消费者在意的是功能和性价比。但是当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个层面的时候,抽样调查就变得非常扯 淡了。
【一个感性的案例】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家包包生产企业准备设计一款更贴近消费者的女士用包,就派出市场人员去调研,发现女孩子每次从包里找东西都显得非常费劲,所
有的数据都证明现在的女包设计不合理,应该有更多的隔层。于是,企业马上推出了一款有更多隔层的女包投放市场,广告也没少打,市场就是没起来。企业只好求助营销专家,专家一通研究以后发现,原来是女人就喜欢享受从包里慢慢找出东西的过程。
以前有一本试图解释男女吵架模式的工具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讲到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
所以,男人不能理解女人在吵架中的行为:那么喜欢翻旧账,那么恶毒的词语都想得出来。过去的淑女怎么转眼就变成了悍妇?
原来,女人的逻辑如下:她只能用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男人的关注。她要用最决绝的话、最后悔的词语来表态,她其实是在提醒男人——我要的只是一点温柔而已。
而女人也不能理解男人在吵架中的行为,女人总是一厢情愿地想:我喜欢拿你跟人家比较,还不是因为我喜欢你!
而男人的逻辑是:你说别人好,那你为什么要跟我?
在互联网的熏染之下,如今的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女性的特征。女性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在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在意产品的情感属 性,更追求产品之于个人品位的意义,情感的浓度越高,产品的黏性越大。而情感只能感知、体察和揣摩,却不能通过调研得知。有一句话“用户只会抱怨,却不知 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说明“女性”是一种隐喻,是一种思想特质,不是指身体意义上的女性,而是“自我”意义上的女性。“男/女”,就像“左脑/右脑”、“理性/感 性”一样,本身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中,只不过当我们还需要从外部世界中获得存在意义的时候,“男性”思维就是我们立身的根本,“女性主义”的思 维特质就会更多地被藏在潜意识层面。但是在物质丰饶、消费者为主导的今天,自我的和个人化的意识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这和每个人的境遇、物质状 况并没有关系,“屌丝”文化中的“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女性”思维天然就是情感导向和体验导向的,好与不好,爽与不爽,并不需要经过逻辑论证,而是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应,知其然,但不需要知其所以然。
过去的商业讲究的是功能独到、卖点突出,然后通过广告的方式将它们灌输给消费者,产品卖出去,商业活动就结束了。今天的商业,产品只是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起点,如果有终点,那个终点就是消费者的一个“赞”或一次分享。
2.“放弃理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和理性之间仿佛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理性的人往往缠绕在精确的逻辑中沾沾自喜,而感性派又对自己在细微处发现真谛的能力自鸣得意。
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无论你的思维模式偏于理性还是感性,都有必要将两者打通,理性让我们变得精确,感性让我们富有情怀。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更极端。在一次《微信背后的产品观》的演讲中,他甚至认为产品经理应该“放弃理性思维,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分析。产品 经理应该是一个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底 去除其中的相对性,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张小龙的观点看起来像是矫枉过正,但其实是因为我们之前的产品观实在是太过于依托逻辑和理性了,而逻辑和理性只会让我们离用户越来越远。“放弃理性 思维”的本意是要在理性的基础上,激活你潜在的感性思维。这个当然很难,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超级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现实扭曲力场”。
Y Combinator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被称为撼动硅谷的人。在哈佛大学拿到计算机博士学位后,他先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后来又到罗德岛设 计学院,在经历了潦倒的艺术家生涯后,重新操起键盘和鼠标,创办了后来被雅虎收购的Viaweb。他认为程序员就是一个手工艺人,和画家属于同一个工种, 都是在创造,程序员必须像画家一样思考,时刻考虑到用户的人性需要,这样才能做出伟大的产品。
3.懂自己,更要懂用户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超级产品经理,一种更懂自己,另一种更懂用户。
乔布斯显然属于前者,双鱼座的他属于艺术家类型的企业家,他是摩西式的不世出的人物。他对产品的热爱和审美水平决定了他做的产品就是最高水准,是要 用户来追随的。在国内的超级产品经理中,魅族手机的创始人黄章也有这样的气质,但是很显然黄章并不具备乔布斯这样的审美水平和气质,所以,魅族也就只能成 为魅族。
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雷军则是属于更懂用户的那一类。他们的能力是自我催眠,把自己深度催眠成典型用户,快速在工程师思维和用户思维之间切换。 当然,用户思维的获取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对人性的理解,还需要潜入到用户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都说腾讯的产品做得好,看看马化腾(Pony)凌晨 一点多还在微博上和用户交流,就知道原因了。
作者简介
项建标,网名大象
盈开投资创始合伙人,B座12楼发起人。
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创新商业模式有研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的部分案例即为盈开的投资项目。
蔡华,网名蔡博士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曾创办网络教育公司多年,作为投资人投资过多个TMT相关项目。
柳荣军,网名飘泊一柳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MBA,原华为公司研发体系主管。
媒体评论
正和岛创始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 刘东华
这本书让我更加为正和岛岛亲项建标感到自豪。很多人还没弄明白“互联网思维”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对这个概念厌倦、厌烦了。我也没弄明白,但始终充满好奇心。而正是这种好奇心,使我有机会对这本书视若珍宝并受益无穷。
知名商业趋势与数字营销专家 肖明超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很火,很多企业把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现象”等同于互联网思维,这是不准确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和哲学,因此,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著作的出现,有助于启发企业去思考如何重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和营销逻辑。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 周国辉
我们正处在最为互联的时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因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催生的一种创新思维。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掌握,转型升级中的传统企业更加需要掌握。
中国第一电子商务自媒体人 龚文祥
这是一本全方位描述互联网思维的书,那些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传统企业一定要来学习与参考!
知名自媒体人《做自己》作者 鬼脚七
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企业,用互联网的方式去生活,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将是一个新的世界!
叶总会电商大咖会创始人 叶坚峰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企业的老板而言有点云山雾罩摸不到头绪。其实互联网思维没有那么复杂,是适应新的商业环境的思维方式,更多强调了对于人的关注。深入解读,还须静下心来细细研读!
巨流无线创始人 董事长 黄维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我也想知道。有人说它是神奇的催化剂,有人说它是被包装的庸俗概念。但在里面的人,其实都能感觉到,这是个真实存在、确有价值、难以言说的东西。但你想想,为什么传统媒体转型了15年,都没转出任何新东西来?究竟缺少了什么?认真看看这本书吧。
天猫首任总经理,《我看电商》作者黄若
好书的价值在于引人思考,这恰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
前言
多年以前,你扮演的是颠覆传统的角色;如今,你可能还未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成了被颠覆的对象。
2013 年8 月6 日,《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CEO 贝索斯以个人名义收购。这份创办于1877 年的报纸几乎经历了美国2/3 的历史,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耀:47 次普利策奖、18 次尼曼奖学金、368次白宫新闻摄影协会奖……
然而,荣耀毕竟都是过去辉煌的记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联手冲击之下,《华盛顿邮报》的经营早就每况愈下,在2012 年第4季度,更是历史性地亏损4540万美元。
2013 年9 月3 日,微软收购诺基亚,曾经的手机老大就此委身下嫁。曾几何时,Nokia 就是手机的代名词,满世界都是它骄傲的广告:每眨眼一次,就卖出一部诺基亚。直到今天,那个“叮咚-叮咚-叮咚”的清脆铃声仍回响在多少人的脑海里,然而 在苹果、安卓和山寨机的世界里,早已没有了它的位置。
与国美战斗了十几年的苏宁好不容易超越对手,来不及庆祝胜利,却发现宝座已有人捷足先登。“剁手族”每一天都在显示屏前 和手机屏幕上狂欢,2013 年11 月11 日,天猫宣布24 小时的交易日达到创纪录的350 亿元,人们饶有兴趣地看着京东与天猫斗法,热情十足地谈论初生的微信支付,却没人再关心国美、苏宁和家乐福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门店。
2014 年,世界以工业思维构建的商业体系正在瓦解,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这对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次机会!
正如马云所言,“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李嘉诚在他那个时代,真的很不错,但现在已不可能出现另一个李嘉诚。不是马化腾特别厉害,我更没什么,而是时代厉害,我们只是顺应互联网的潮流而崛起。”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和残酷。很多时候,你的没落和衰亡并不是由于你的无能和懒惰造成的,而仅仅是因为你不在历史的趋势里。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更加强大的野蛮人在传统巨头的地盘上攻城略地,它只是重新书写了商业的规则,让你的存在变得没有意义。
它不是我们习惯上的工业时代的延伸,不是钢铁和水泥缝隙里长出来的一个老物种,不是旧的生态系统里引入一个新的竞争者,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自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的250 年间,机器思维或者说工业思维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导思维,中心化、集中化、标准化、控制化等工业品生产领域的概念不仅成为社会管理的方法,也成为商业运作的准则。
工业思维从它形成的那天起,就一直鲜有挑战者,因为它高效、直接还管用,尤其对于资源的拥有者而言,工业思维不仅是他们攻城拔寨的利器,还是巩固边界、防御进攻和内部控制的工具。
但是,互联网恰恰是去中心的、异质的、多元的和感性的,它天生就有民主的特性,正好是可以解构工业思维的中心化、集中控制和标准化的理念。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不是一次单向度上的技术进步,而是一次商业的进化和思维的革命,它们之间是三维和二维的区别。
对于每一个与互联网、商业有关的人,我们都要拥抱这种变化,去趁势开启新的航程!
作者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