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et(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算法笔记---通过学习的方式来自动获取到每个特征通道的重要程度,然后依照这个重要程度去提升有用的特征并抑制对当前任务用处不大的特征
Momenta详解ImageNet 2017夺冠架构SENet
转自机器之心专栏
作者:胡杰
本届 CVPR 2017大会上出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精彩论文,国内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Momenta 联合机器之心推出 CVPR 2017 精彩论文解读专栏。除此之外,Momenta 还受邀在 CVPR 2017 的 ImageNet Workshop 中发表演讲,介绍 Momenta 在ImageNet 2017 挑战赛中夺冠的网络架构SENet。本文作者为 Momenta 高级研发工程师胡杰。
我是 Momenta 的高级研发工程师胡杰,很高兴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们的 SENet。借助我们提出的 SENet,我们团队(WMW)以极大的优势获得了最后一届 ImageNet 2017 竞赛 Image Classification 任务的冠军,并被邀请在 CVPR 2017 的 workshop(Beyond ImageNet)中给出算法介绍。下面我将介绍我们提出的 SENet,论文和代码会在近期公布在 arXiv 上,欢迎大家 follow 我们的工作,并给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从最基本的卷积操作开始说起。近些年来,卷积神经网络在很多领域上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而卷积核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核心,通常被看做是在局部感受野上,将空间上(spatial)的信息和特征维度上(channel-wise)的信息进行聚合的信息聚合体。卷积神经网络由一系列卷积层、非线性层和下采样层构成,这样它们能够从全局感受野上去捕获图像的特征来进行图像的描述。
然而去学到一个性能非常强劲的网络是相当困难的,其难点来自于很多方面。最近很多工作被提出来从空间维度层面来提升网络的性能,如 Inception 结构中嵌入了多尺度信息,聚合多种不同感受野上的特征来获得性能增益;在 Inside-Outside 网络中考虑了空间中的上下文信息;还有将 Attention 机制引入到空间维度上,等等。这些工作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很多工作在空间维度上来提升网络的性能。那么很自然想到,网络是否可以从其他层面来考虑去提升性能,比如考虑特征通道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工作就是基于这一点并提出了 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简称 SENet)。在我们提出的结构中,Squeeze 和 Excitation 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操作,所以我们以此来命名。我们的动机是希望显式地建模特征通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另外,我们并不打算引入一个新的空间维度来进行特征通道间的融合,而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特征重标定」策略。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学习的方式来自动获取到每个特征通道的重要程度,然后依照这个重要程度去提升有用的特征并抑制对当前任务用处不大的特征。
上图是我们提出的 SE 模块的示意图。给定一个输入 x,其特征通道数为 c_1,通过一系列卷积等一般变换后得到一个特征通道数为 c_2 的特征。与传统的 CNN 不一样的是,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操作来重标定前面得到的特征。
首先是 Squeeze 操作,我们顺着空间维度来进行特征压缩,将每个二维的特征通道变成一个实数,这个实数某种程度上具有全局的感受野,并且输出的维度和输入的特征通道数相匹配。它表征着在特征通道上响应的全局分布,而且使得靠近输入的层也可以获得全局的感受野,这一点在很多任务中都是非常有用的。
其次是 Excitation 操作,它是一个类似于循环神经网络中门的机制。通过参数 w 来为每个特征通道生成权重,其中参数 w 被学习用来显式地建模特征通道间的相关性。
最后是一个 Reweight 的操作,我们将 Excitation 的输出的权重看做是进过特征选择后的每个特征通道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乘法逐通道加权到先前的特征上,完成在通道维度上的对原始特征的重标定。
上左图是将 SE 模块嵌入到 Inception 结构的一个示例。方框旁边的维度信息代表该层的输出。
这里我们使用 global average pooling 作为 Squeeze 操作。紧接着两个 Fully Connected 层组成一个 Bottleneck 结构去建模通道间的相关性,并输出和输入特征同样数目的权重。我们首先将特征维度降低到输入的 1/16,然后经过 ReLu 激活后再通过一个 Fully Connected 层升回到原来的维度。这样做比直接用一个 Fully Connected 层的好处在于:1)具有更多的非线性,可以更好地拟合通道间复杂的相关性;2)极大地减少了参数量和计算量。然后通过一个 Sigmoid 的门获得 0~1 之间归一化的权重,最后通过一个 Scale 的操作来将归一化后的权重加权到每个通道的特征上。
除此之外,SE 模块还可以嵌入到含有 skip-connections 的模块中。上右图是将 SE 嵌入到 ResNet 模块中的一个例子,操作过程基本和 SE-Inception 一样,只不过是在 Addition 前对分支上 Residual 的特征进行了特征重标定。如果对 Addition 后主支上的特征进行重标定,由于在主干上存在 0~1 的 scale 操作,在网络较深 BP 优化时就会在靠近输入层容易出现梯度消散的情况,导致模型难以优化。
目前大多数的主流网络都是基于这两种类似的单元通过 repeat 方式叠加来构造的。由此可见,SE 模块可以嵌入到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结构中。通过在原始网络结构的 building block 单元中嵌入 SE 模块,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种类的 SENet。如 SE-BN-Inception、SE-ResNet、SE-ReNeXt、SE-Inception-ResNet-v2 等等。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发现,SENet 构造非常简单,而且很容易被部署,不需要引入新的函数或者层。除此之外,它还在模型和计算复杂度上具有良好的特性。拿 ResNet-50 和 SE-ResNet-50 对比举例来说,SE-ResNet-50 相对于 ResNet-50 有着 10% 模型参数的增长。额外的模型参数都存在于 Bottleneck 设计的两个 Fully Connected 中,由于 ResNet 结构中最后一个 stage 的特征通道数目为 2048,导致模型参数有着较大的增长,实验发现移除掉最后一个 stage 中 3 个 build block 上的 SE 设定,可以将 10% 参数量的增长减少到 2%。此时模型的精度几乎无损失。
另外,由于在现有的 GPU 实现中,都没有对 global pooling 和较小计算量的 Fully Connected 进行优化,这导致了在 GPU 上的运行时间 SE-ResNet-50 相对于 ResNet-50 有着约 10% 的增长。尽管如此,其理论增长的额外计算量仅仅不到 1%,这与其在 CPU 运行时间上的增长相匹配(~2%)。可以看出,在现有网络架构中嵌入 SE 模块而导致额外的参数和计算量的增长微乎其微。
在训练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常见的数据增强方法和 Li Shen 提出的均衡数据策略。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们使用了我们自己优化的分布式训练系统 ROCS, 并采用了更大的 batch-size 和初始学习率。所有的模型都是从头开始训练的。
接下来,为了验证 SENets 的有效性,我们将在 ImageNet 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证。一个是性能的增益 vs. 网络的深度; 另一个是将 SE 嵌入到现有的不同网络中进行结果对比。另外,我们也会展示在 ImageNet 竞赛中的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网络的深度对 SE 的影响。上表分别展示了 ResNet-50、ResNet-101、ResNet-152 和嵌入 SE 模型的结果。第一栏 Original 是原作者实现的结果,为了进行公平的比较,我们在 ROCS 上重新进行了实验得到 Our re-implementation 的结果(ps. 我们重实现的精度往往比原 paper 中要高一些)。最后一栏 SE-module 是指嵌入了 SE 模块的结果,它的训练参数和第二栏 Our re-implementation 一致。括号中的红色数值是指相对于 Our re-implementation 的精度提升的幅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SE-ResNets 在各种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对应的没有 SE 的结构版本的精度,这说明无论网络的深度如何,SE 模块都能够给网络带来性能上的增益。值得一提的是,SE-ResNet-50 可以达到和 ResNet-101 一样的精度;更甚,SE-ResNet-101 远远地超过了更深的 ResNet-152。
上图展示了 ResNet-50 和 ResNet-152 以及它们对应的嵌入 SE 模块的网络在 ImageNet 上的训练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出加入了 SE 模块的网络收敛到更低的错误率上。
另外,为了验证 SE 模块的泛化能力,我们也在除 ResNet 以外的结构上进行了实验。从上表可以看出,将 SE 模块嵌入到 ResNeXt、BN-Inception、Inception-ResNet-v2 上均获得了不菲的增益效果。由此看出,SE 的增益效果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特殊的网络结构,它具有很强的泛化性。
上图展示的是 SE 嵌入在 ResNeXt-50 和 Inception-ResNet-v2 的训练过程对比。
在上表中我们列出了一些最新的在 ImageNet 分类上的网络的结果。其中我们的 SENet 实质上是一个 SE-ResNeXt-152(64x4d),在 ResNeXt-152 上嵌入 SE 模块,并做了一些其他修改和训练优化上的小技巧,这些我们会在后续公开的论文中进行详细介绍。可以看出 SENet 获得了迄今为止在 single-crop 上最好的性能。
最后,在 ILSVRC 2017 竞赛中,我们的融合模型在测试集上获得了 2.251% Top-5 错误率。对比于去年第一名的结果 2.991%, 我们获得了将近 25% 的精度提升。
更多技术上和实验上的细节将会展示在即将公开的论文中。
from:https://blog.csdn.net/u014380165/article/details/78006626
论文: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1709.01507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hujie-frank/SENet
PyTorch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miraclewkf/SENet-PyTorch
Sequeeze-and-Excitation(SE) block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而是一个子结构,可以嵌到其他分类或检测模型中,作者采用SENet block和ResNeXt结合在ILSVRC 2017的分类项目中拿到第一,在ImageNet数据集上将top-5 error降低到2.251%,原先的最好成绩是2.991%。
作者在文中将SENet block插入到现有的多种分类网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SENet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网络根据loss去学习特征权重,使得有效的feature map权重大,无效或效果小的feature map权重小的方式训练模型达到更好的结果。当然,SE block嵌在原有的一些分类网络中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参数和计算量,但是在效果面前还是可以接受的。
也许通过给某一层特征配备权重的想法很多人都有,那为什么只有SENet成功了?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权重具体怎么训练得到。就像有些是直接根据feature map的数值分布来判断;有些可能也利用了loss来指导权重的训练,不过全局信息该怎么获取和利用也是因人而异。
Figure1表示一个SE block。主要包含Squeeze和Excitation两部分,接下来结合公式来讲解Figure1。
首先Ftr这一步是转换操作(严格讲并不属于SENet,而是属于原网络,可以看后面SENet和Inception及ResNet网络的结合),在文中就是一个标准的卷积操作而已,输入输出的定义如下表示。
那么这个Ftr的公式就是下面的公式1(卷积操作,vc表示第c个卷积核,xs表示第s个输入)。
Ftr得到的U就是Figure1中的左边第二个三维矩阵,也叫tensor,或者叫C个大小为H*W的feature map。而uc表示U中第c个二维矩阵,下标c表示channel。
接下来就是Squeeze操作,公式非常简单,就是一个global average pooling:
因此公式2就将H*W*C的输入转换成1*1*C的输出,对应Figure1中的Fsq操作。为什么会有这一步呢?这一步的结果相当于表明该层C个feature map的数值分布情况,或者叫全局信息。
再接下来就是Excitation操作,如公式3。直接看最后一个等号,前面squeeze得到的结果是z,这里先用W1乘以z,就是一个全连接层操作,W1的维度是C/r * C,这个r是一个缩放参数,在文中取的是16,这个参数的目的是为了减少channel个数从而降低计算量。又因为z的维度是1*1*C,所以W1z的结果就是1*1*C/r;然后再经过一个ReLU层,输出的维度不变;然后再和W2相乘,和W2相乘也是一个全连接层的过程,W2的维度是C*C/r,因此输出的维度就是1*1*C;最后再经过sigmoid函数,得到s。
也就是说最后得到的这个s的维度是1*1*C,C表示channel数目。这个s其实是本文的核心,它是用来刻画tensor U中C个feature map的权重。而且这个权重是通过前面这些全连接层和非线性层学习得到的,因此可以end-to-end训练。这两个全连接层的作用就是融合各通道的feature map信息,因为前面的squeeze都是在某个channel的feature map里面操作。
在得到s之后,就可以对原来的tensor U操作了,就是下面的公式4。也很简单,就是channel-wise multiplication,什么意思呢?uc是一个二维矩阵,sc是一个数,也就是权重,因此相当于把uc矩阵中的每个值都乘以sc。对应Figure1中的Fscale。
了解完上面的公式,就可以看看在实际网络中怎么添加SE block。Figure2是在Inception中加入SE block的情况,这里的Inception部分就对应Figure1中的Ftr操作。
Figure3是在ResNet中添加SE block的情况。
看完结构,再来看添加了SE block后,模型的参数到底增加了多少。其实从前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增加的参数主要来自两个全连接层,两个全连接层的维度都是C/r * C,那么这两个全连接层的参数量就是2*C^2/r。以ResNet为例,假设ResNet一共包含S个stage,每个Stage包含N个重复的residual block,那么整个添加了SE block的ResNet增加的参数量就是下面的公式:
除了公式介绍,文中还举了更详细的例子来说明参数增加大概是多少百分比:In total, SE-ResNet-50 introduces 2.5 million additional parameters beyond the 25 million parameters required by ResNet-50, corresponding to a 10% increase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arameters。而且从公式5可以看出,增加的参数和C关系很大,而网络越到高层,其feature map的channel个数越多,也就是C越大,因此大部分增加的参数都是在高层。同时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即便去掉最后一个stage的SE block,对模型的影响也非常小(<0.1% top-1 error),因此如果你对参数量的限制要求很高,倒是可以这么做,毕竟具体在哪些stage,哪些block中添加SE block都是自由定义的。
Table2是将SE block添加到ResNet,ResNeXt和Inception三个模型中的效果对比,数据集都是ImageNet,可以看出计算复杂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增加的主要是全连接层,全连接层其实主要还是增加参数量,对速度影响不会太大)。
既然是冠军算法,文中也介绍了当时取得冠军时的算法大致组成:Our winning entry comprised a small ensemble of SENets that employed a standard multi-scale and multi-crop fusion strategy to obtain a 2.251% top-5 error on the test set.This result represents a 25% relative improvement on the winning entry of 2016 (2.99% top-5 error). 也就是说其实是多模型做了融合。
而在融合的多个模型之中:One of our high-performing networks is constructed by integrating SE blocks with a modified ResNeXt,也就是Table3中最后一行的SENet!具体而言是在64*4d 的ResNeXt-152网络中引入了SE block。而这个ResNeXt-152是在ResNeXt-101的基础上根据ResNet-152的叠加方式改造出来的,因为原来的ResNeXt文章中并没有提到152层的ResNeXt,具体改造可以看文章的附录,附录的一些细节可以在以后应用中参考。从Table3可以看出即便是单模型,SENet的效果也比其他算法要好。
另外前面提到过在SE block中第一个全连接层的维度是C/r * C,这个r在文中取的是16,作用在于将原来输入是1*1*C的feature map缩减为1*1*C/r的feature map,这一就降低了后面的计算量。而下面的Table5则是关于这个参数r取不同值时对结果和模型大小的影响。
最后,除了在ImageNet数据集上做实验,作者还在Places365-Challenge数据集上做了对比,更多实验结果可以参看论文。
附:看了下caffe代码(.prototxt文件),和文章的实现还有些不一样。下图是在Inception中添加SENet的可视化结果:SE-BN-Inception,在Inception中是在每个Inception的后面连上一个SENet,下图的上面一半就是一个Inception,下面一半就是一个SENet,然后这个SENet下面又连着一个新的Inception。
注意看这个SENet的红色部分都是用卷机操作代替文中的全连接层操作实现的,个人理解是为了减少参数(原来一个全连接层是C*C/r个参数,现在变成了C/r个参数了),计算量应该是不影响的,都是C*C/r。具体来说,inception_3a_1*1_down是输出channel为16的1*1卷积,其输入channel是256,这也符合文中说的缩减因子为16(256/16=16);而inception_3a_1*1_up是输出channel为256的1*1卷积。其它层都和文中描述一致,比如inception_3a_global_pool是average pooling,inception_3a_prob是sigmoid函数。
SE-ResNet-50的情况也类似,如下图。在ResNet中都是在Residual block中嵌入SENet。下图最左边的长条连线是原来Residual block的skip connection,右下角的conv2_2_global_pool到conv2_2_prob以及左边那条连线都是SENet。不过也是用两个1*1卷积代替文中的两个全连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