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算法:ISODATA算法 ——kmeans算法升级版,不知道k也可以,但是需要你自己指定其他参数也很蛋疼

当K值的大小不确定时,可以使用ISODATA算法。ISODATA的全称是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法。在K均值算法中,聚类个数K的值需要预先人为地确定,并且在整个算法过程中无法更改。而当遇到高维度、海量的数据集时,人们往往很难准确地估计出K的大小。ISODATA算法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进,它的思想也很直观。当属于某个类别的样本数过少时,把该类别去除;当属于某个类别的样本数过多、分散程度较大时,把该类别分为两个子类别。ISODATA算法在K均值算法的基础之上增

加了两个操作,一是分裂操作,对应着增加聚类中心数;二是合并操作,对应着减少聚类中心数。ISODATA算法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算法,其缺点是需要指定的参数比较多,不仅仅需要一个参考的聚类数量Ko,还需要制定3个阈值。下面介绍ISODATA算法的各个输入参数。

(1)预期的聚类中心数目Ko。在ISODATA运行过程中聚类中心数可以变化,Ko是一个用户指定的参考值,该算法的聚类中心数目变动范围也由其决定。具体地,最终输出的聚类中心数目常见范围是从Ko的一半,到两倍Ko。

(2)每个类所要求的最少样本数目Nmin。如果分裂后会导致某个子类别所包含样本数目小于该阈值,就不会对该类别进行分裂操作。

(3)最大方差Sigma。用于控制某个类别中样本的分散程度。当样本的分散程度超过这个阈值时,且分裂后满足(1),进行分裂操作。

(4)两个聚类中心之间所允许最小距离Dmin。如果两个类靠得非常近(即这两个类别对应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小于该阈值时,则对这两个类进行合并操作。如果希望样本不划分到单一的类中,可以使用模糊C均值或者高斯混合模型,高斯混合模型会在下一节中详细讲述。


posted @ 2021-08-06 11:03  bonelee  阅读(65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