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1——文类学
- 第四章与前三章是一种继承的关系
- 研究方法在文学范围内的具体化(方法论)
来源:实践经验和文学研究的其他领域或者跨学科
一、文类·文类学·文类的比较研究
文类指文学的品种、式样、形制,也就是体裁(kind)和类型(genre),它们是文学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某种稳定的形式。任何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都有它的式样和形制,像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就可
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
诗歌、小说、戏剧,是对文学体裁进行的分类;诗歌、小说、戏剧还可以继续细分。我们可以把文学的顶层分类称为体裁(最大范畴的终极分类 ) ,把次一级的分类称为类型。
1.1 文学分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明代学者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为堂必敞,为室必奥,为台必四方为高,为楼必狭而修曲....苟舍制度法式,而率意为之,其不见笑于识者鲜矣,况文章乎?”
- 韦勒克把维根斯坦的家族文学的理论运用到比较文学,一个文学类型和体裁下都有亲缘关系和相似性
- 没有文类的概念是无法进行文学创作的
1.2 何为文类学
文类学(Genology)是对文学品种进行分类并研究的学问,也就是对文学体裁和类型的研究。
叙事、抒情、喜剧文学的源头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将诗和故事的叙述方式分为"单纯叙述”、“摹仿叙述”和混合叙述”三种, 对应的文类是合唱队的颂歌、喜剧和悲剧、史诗。
亚里士多德《诗学》:文学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模仿方式又有不同。“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 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 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对应的文类是史诗、抒情诗、戏剧。后人据此把文学划分为三大类,即叙事类文学,抒情类文学、戏剧类文学。
中国的文类学渊源
- 中国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文类划分意识。《尚书》 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其中将散文文体分为典、谟、誓、诰等类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照“风”、“雅”、“颂”来分出诗的不同类型。
-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挚虞的《文章流别论》, 任昉的《文章缘起》,萧统的《昭明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代表,对文体的性质、历史演变、发展趋势,做了精细的研究,确立了中国古代问题的基本框架。
- 明清时期产生了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这样的文体分类著作,戏曲文体研究有李渔的《闲情偶寄》,小说文体有金圣叹的理论。
小结
比较文学革新了传统的文类学研究,使之具有了国际的视野和角度,从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比较文学文类学关注:
- 一些文学类型(如流浪汉小说、成长小说、十四行诗等),在一个民族文学中产生后,流传演化的历史轨迹往往可以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找到;
- 不同民族文学中独立生成的类型,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 当一种文学体裁进入另一民族文学后,对与之相对应的体裁有巨大的改造转化作用。
二、中西文类理论的变化及比较研究的意义
2.1 西方文类研究的历史脉络
-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最早从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并加以研究的学者,其《诗学》不仅是西方文艺理论的源头,也是最先从文类的视角来讨论文学的专著。
-
古罗马时代的诗人、文论家贺拉斯在他的《诗艺》中认为,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统一、一致,都要遵从古人订出的各种体裁的规则和标准。
-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代,文类的变化出现重要的变化,被建立在封建等级的观念之上,各种文类有高低之分,在长度、规模和调子上有严格规定。
- 17世纪古典主义时代,文类划分被建立在封建等级观念之上,文体分高、中、低三级。史诗和悲剧属高级体裁,它叙述国王和贵族的事情,喜剧居中,描写中产阶级(市民、资产阶级)的事情,讽刺文学和闹剧属低级,写下层老百性。
- 高乃依:“喜剧与悲剧的不同之处,在于悲剧的题材需要崇高、不平凡的和严肃的行动,喜剧则只需要寻常的、滑稽可笑的事件。悲剧要求表现剧中人所遭遇的巨大的危险,喜剧则满足于对主要人物的惊慌和烦恼的模拟。”
- 布瓦洛则把悲剧看成崇高的诗体,应该表现君主、贵族、英雄的严肃生活,而喜剧只能表现庶民和程式富裕资产阶级的种种笑谈。并且“喜剧性在本质上与哀叹不能相容,它的诗里绝不能写悲剧性的痛。”
-
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兴起之后,文类研究在文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战。浪漫主义诗人反古典主义,强调天才、自由和独创,而文学类型的划分,与其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个性格格不入。
- 雨果1827年发表的《(克伦威尔》序言》中对古典主义清规戒律原则进行过尖锐批评他提出文学要师法自然,追求真实,打破文类间的森严壁垒,使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相结合,让美丑共生,崇高与丑怪,光明和黑暗共存。而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更能够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 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弗·施莱格尔发表在《雅典娜神殿》上的一系列《片断》第116条中提出:“浪漫文艺是一种永远变化中的包罗一切的文艺。它的职责不仅是把文艺中一切划分开的种类联合起来,使文艺和哲学与辩证术相接触,它要把并且应该把诗和散文、 独创性和批评、艺术的诗和天然的诗时而换和,时而融化,使诗成为生动的、有社会性的,使生活和社会成为诗的.....只有它是无限的,正如它是自由的一样;它的第一条法则,是诗人的为所欲为、不能忍受任何约束的法则。”
-
20世纪,文类研究重新获得了活力。巴赫金、韦斯坦因、韦勒克等大学者都十分重视文类研究。古典主义文类理论是规则性和命令性的,相信类型与类型之间有性质和层次上的区别,必须各自独立,不能相混。现代文类理论是说明性的,它并不限定可能有的文学种类的数目,也不给作者规定规则,它只是历史地,客观地研究文类问题。
- 古典主义是规则性、命令性的;二十世纪则是一种说明性的、研究性的,是一种对于规律的研究和客观揭示。
- 巴赫金在《言语体裁问题》中,提出从人类语言和行为的交际功能角度研究体裁,把传统的、既定的体裁(文类)纳入更大的“言语体裁”范畴,认为言语体裁是人类交际活动中广泛存在的相对稳定的表述类型,而文类是其中更为复杂、典型的一种。这提示研究者不应该局限于对传统的、既定的文类范式的研究,还应该重视一般的言语体裁,灵活地、实用主义地对文本的形式性因素或诗学品格进行归纳、概括和分析,这无疑拓展了文类跨文化比较的范围,深化了其内涵。
2.2 中国研究文类的历史脉络
- 文类是“古代文学的核心问题,是本体性问题”,“文体学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最早成熟的理论,是古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以文体为先”,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传统与原则。(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 中国古代的文体研究,是建立在中国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传统的“诗”与“文”的基础之上的(韵文和无韵文(散文)的独特形式)。中国古代的“文学”,是“文章”的概念,是杂文学,即包含了纯文学文类, 也包含了许多实用文类,它是在礼乐制度、政治制度和实用性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迥异于西方的纯文学体系。
- 中国古人的文学分类更加细致和复杂。汉魏时期文学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把文体分成四科八类:“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记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西晋时期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把文学的品种扩展到十大类: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
- 南北朝时期的大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体划分成34大类。明代学者吴讷在其《文章辨体序说》中,列出的文体有59种。而明代学者徐师曾在其《文体明辨序说》中,列出的文类127种。
- 由简趋繁
-
中国古代文类的划分体现了等级秩序。由于古代早期文体的产生与礼乐制度密切相关,文体使用者的身份、文体使用的场合与实际功用皆有尊卑之分, 受此影响,文体也就有了高下等级。诗文历来居于正统,而即便在诗文内部,像诏、策、奏、启等实用文类,本身也存在不同的价值序列;应用对象越是神圣和尊贵,文体的级别就越高。而小说、戏曲这类文体,在古代就属于小道,处于文学的边缘地带。
-
小说在各个部分常出现有诗为证或者韵文为证,论证作者话语的重要性
- 不合常识,抒情文体表达不如散文清晰,就是按照文体的地位来的
-
小说地位低下,妨碍了这一体裁的演进;可反过来,因其远离主流意识形态,较少受文以载道观念的束缚,艺术创新的自由度更大。
-
在近代,文学体裁划类有了一次巨大的调整。传统诗词走向没落,小说走到文学体裁的中心。从晚清梁启超主张小说界革命,认为小说乃文学之最上乘,到大量西方小说翻译,再到五四时期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成为主导性的文学形式。
-
2.3 文类比较研究的意义
-
文类比较研究的第一个重要意义,是发现被民族、国家、区域所条块分割的文学,其内在的相互联系。
- 奥尔巴赫1952年写的《世界文学的语文学》一文中,倡导用语文学(philology)研究方法,来纠正冷战时期人类语言与生活出现的欧美模式与苏联模式的二极化倾向。奥尔巴赫认为,寻着古典语言文学的脉络,就能够发现欧洲文化丰富的内在关联,从而打破民族隔阂与国别界限,将世界文学重新建立在多样统一的基础之上。
- 奥尔巴赫二战期间完成的巨著《摹仿论》就是这一观点的出色实践。它以欧洲叙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及其文体混用作为线索,对欧洲文学广泛而密切的内在关系网络进行了缜密的梳理。
- 当代意大利裔美国比较学者弗朗哥·莫莱蒂(Franco Moretti) 倡导的“远距离阅读”(distant reading)方法,对小说文类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借用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计量统计方法,和数字人文方法,依靠对海量小说文本进行统计分析,以抓取和分析一个较长时段(数十年、一个世纪)和广大区域当中,小说文类发展的来龙去脉。
- 莫莱蒂曾用树形研究过18 00-20 00年二百年间世界小说叙事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应用状况。莫莱蒂通过研究发现,比福楼拜更早的歌德、简·奥斯汀用过此法,比他晚的伍尔夫、 乔伊斯、劳伦斯、马尔克斯都全世界十多个国家20多位作家应用过这种叙述手法,据此他画出了一幅树状图,以显示这一家族谱系如何打破了国家、地域、流派的界限,在全世界各地枝繁叶茂,绵延不绝。
-
文类学比较研究的第二个重要价值,是发现真正的艺术独创性。
- 文类是构成文学的各种因素中,最为稳定的因素,具有很强的历史承传性。同时,文类又是变化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类随世情变化而变化,随时代更替而兴衰每个时代和潮流,都有一定的文类作为代表。在西方和中国,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类。这种文类的第次发展,最明显不过地呈现了文类随时代演变更迭的规律。
- 英国诗人、批评家T.S.艾略特:现存的艺术经典本身就构成一个理想秩序,这个秩序由于新的作品被介绍进来而发生变化,“理想的秩序与真正有意义的新作之间构成一种张力。”这就是新与旧的适应,是“传统与个人才能之间的调谐。”
- 文类比较研究告诉我们,每种有活力的体裁与类型,总是同时即古又新,而每个优秀的作家往往是即守旧又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已有的类型,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扩张它、发展它。
三、比较文学文类学研究的一些领域
比较文学中的文类研究一般有三个方面:
- 把眼光投向较长的历史时期,从纵的方面对某种文类,进行比较,观察它的缓慢延革,清理出它变化规律和基本共同点。
- 研究一种体裁在外来影响下,发生变异和改变的情况
- 对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某些类型进行横向平行比较,其重点是辨异,而不是求同。
3.1 小说的比较
史诗
古希腊时代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代表了古希腊文学的高峰。古罗马时代,史诗作为文类继续发展,出现了维吉尔创作的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文艺复兴之后,小说兴起,史诗作为一种文类走向衰亡,但史诗风格或史诗精神,融汇到现代小说中,成为评价小说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一个重要标准。人们把篇幅大、涵盖生活面广、题材重大、内容深刻的小说称为“史诗小说”。
成长小说
它是欧洲十分流行的一种小说类型。这类小说的主题是写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主人公通常要经历现实中的一些重大变故,经历几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户梭《忏悔录》、《爱弥尔》、《新爱洛伊斯》,可称为教育小说的先驱。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托尔斯泰的《童年·少年。 青年》,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等,杨沫的《青春之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都是成长小说的典范。
-
对比流浪汉小说
- 人物的定型
- 纷至沓来的世界对人物的影响
3.2 中西戏剧比较
1、戏剧类型的两级化与混合性
西方戏剧的源头古希腊戏剧,悲剧与喜剧两种类型严格分立,不相混杂,并形成两极化的特点,而中国传统戏曲没有严格的悲喜剧界限,总是悲喜难分难解,悲喜相间。悲中夹喜,喜中寓悲,是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定势,是中国人辩证思维方式在文艺创作上的表现,体现了“中和”之美。
-
审美心理定式和辩证思维
- 西方的标准认为没有悲剧,但是这种往往是一种地方性标准的普世化,要集合本民族思维
2、表演形态的综合性与科白性
中国戏剧具有各种艺术手段的高度综合性。一部戏剧是歌、舞、诗、科白、故事表演、音乐、曲艺、杂技、武术、 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欧洲戏剧在形成之初,也是以歌舞为主体,但在发展过程中,歌舞成分逐渐减弱、剥离,戏剧本身的故事表演部分不断加重,对话(对白)与动作(科)成为主要的表演手段;语言也逐渐由诗体发展为日常语言。
3、表现方式的程式化、写意性与个性化、写实性
中国戏剧将生活的原初形态按照形式美的要求,加以变形和典型化,提炼出一套细密、精美的程式规范。中国戏剧因为重“表现”,重“神似”,所以会排除自然时空的限制,在心理时空观念支配下,在舞台上同时进行时空的流动和变换处理,使“景随人移”。西方戏剧则向个性化和写实性方向发展。对一些无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场景,都会用移到幕后的方式来处理。
4、戏剧功能的叙事性与抒情性
西方古典戏剧历来都把情节放在重要突出位置,把戏剧定义为表现冲突,这个冲突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尖锐、曲折、复杂。而中国传统戏剧,从不以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为主,却以不同人物的大段抒情曲文的演唱而吸观众。
5、戏剧内容的伦理主义、国家主义与个性主义、英雄主义
中国戏剧诞生的社会背景,使之追求群体内部关系的平和协调,提倡中庸哲学和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精神,绝少西方文学中那种为单纯追求物质利益、 为金钱财富、美女、享乐、幸福而冒险、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和勇气。中国戏剧具有世俗人情化和非宗教倾向,洋溢着道德的力量,世俗的趣味,乐观的气氛。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博客园社区专享云产品让利特惠,阿里云新客6.5折上折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
· 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让我损失了近一半的绩效!
· 清华大学推出第四讲使用 DeepSeek + DeepResearch 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
· 实操Deepseek接入个人知识库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易语言 —— 开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