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5——比较诗学
- 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东西方古典学的比较——国家为代表的古典学会议的风向)
一、从“诗学”到“比较诗学”
“诗学”(poetics)一词在现代意义上的运用,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其内涵与它们古代的意义都不相同。在中国古代,诗学有两重含义,其一指《诗经》之学,其二指诗歌研究之学。元代杨载的《诗学正源》,明代黄溥的《诗学权舆》,溥南金的《诗学正宗》等。
在西方,“诗学”(poetics)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文学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于各种文类创作方法的定义,没有受到后世诗即诗歌的限制。)(Poetics)。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研究对象,从一开始就指向普遍的文学。亚里士多德之后,经过贺拉斯的《诗艺》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等学者著述的发挥,成为一般“文学理论” 的雅称。在当代,中、西方关于“诗学”这一概念的理解趋同,都把它等同于文学理论。
-
比较诗学(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直到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的时代,新理论被引入,尤其是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出现文化和理论转向,为比较诗学提供机遇和动力,上述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问题的是比较文学虽发源于西方,但是当时遭到危机必须向外扩展,需要有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比较诗学成为重要的方向。)(Comparative Poetics)是在现代诗学观念逐渐成熟和比较文学学科研究向纵深发展后应运而生的产物,它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在西方比较文学界,比较诗学一直发展缓慢。比较文学发展的早期,影响研究占主导地位,文学理论方面的跨民族国家比较,没有受到认真的关注。
-
20世纪70年代以后,“平行研究”兴起,各种新的理论引入,为比较诗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出现了像厄尔·迈纳(Earl Miner)等一批知名的比较诗学研究者和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就整体而言,比较诗学在西方的研究规模和影响都不是很大(西方国家的研究根基延续自古希腊罗马的基督教文明,自身内部的差异很小,基本在风格领域上,远不如东西方的差异大,没有比较的动力。而东西方比较又受制于语言人才,始终规模不大。)。
-
对于东方来说,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文学和文论大国,自身文化丰厚,同时西方文论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是广泛的(学者的担忧,文论的中国话语),因此开展东西方比较诗学的研究是有一定优势的。
-
中国古代文论作为对于中国文学现象的规律性概括,其概念、 范畴、修辞形式和理论话语,常常只在自身文化的传统内有效,对于揭示自身文化内的文学现象特征有理论说服力。而一旦把这类理论引进入另外一种文化传统的范围,其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概念的意义链条就会发生断裂,很难用来谈论和概括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学现象,并将其上升到规律性的表述。
- 如西方美学中的“崇高”概念、“悲剧”概念;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风骨”概念、“神韵”的概念;印度文论中“味”概念;日本文论中的“物哀”、“幽玄”概念等,都是各自理论系统中独有的东西,如果不是深深植根于这种文化当中,就很难体察到它的本真和妙处的。
-
新理论引入到另一种文化,一方面是柳暗花明,另一方面则是文化与理论的关系会断裂,研究寸步难行——建立对话机制——比较诗学
- 面对理论的失效,解决的办法是构建一种对话协调机制,搭建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共同来讨论不同文化、语言和族群之间的文学理论问题,这就是“比较诗学”。
- 具体做法,是回到各自文学批评理论的传统本身,检讨理论本身的适用度;接下来,要看看这些理论之间有哪些是可以兼容的成分,有哪些是各自的特色,有哪些是互补的长处等等;在此基础上,谋求认识自己,减少误会,理解对方,互识互补,共同发展。从理论运用的失效和困扰,进而走向理论的话,再进一步走向比较诗学。
-
比较诗学对中国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首先近代以来,中国诗学和文论传统在世界文学研究格局中的被矮化和被忽略;其次是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攻掠地和话语霸权趋势;再就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追求自我突破和现代性发展的使命感和迫切愿望。
二、中国比较诗学的发展历程
比较诗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大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非学科化的探索,时间大约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个时期是学科化建构的阶段,从20世纪60-70年代至今。
2.1 非学科化建构时期的比较诗学
1904年,王国维以西方文学理论观点讨论《红楼梦》的文章的发表,被看成是中国比较诗学的起点。根据对1949年以前近三百余种国内比较文学论著和论文进行统计,其中可以列入比较诗学研究范畴的就足足占去四分之一左右(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资料:1919-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 如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等著述,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朱光潜的《诗论》,钱钟书的《谈艺录》等论著,多是以比较诗学和比较美学主题为代表的。
-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借用叔本华与康德的悲剧美学思想,分析《红楼梦》。在他看来,传奇“无非喜剧”,而元杂剧像《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则“最有悲剧之性质”,至于《红楼梦》应该是“悲剧中之悲剧”。
- 1908年,王国维发表《人间词话》,自觉地融中西文论为一体,将“写实的”,“理想的”,“优美的”,“宏壮的”等一系列西方诗学和美学的概念引入中国文学批评的园地,并且试图以新的参照系统来重新言说传统中国文学的诸多问题。
- 1908年,青年鲁迅发表《摩罗诗力说》,对诸如十九世纪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诗派的许多代表人物,如尼采、拜伦、雪莱、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的作品和诗风,加以大力推介和述评,并且从中国文论的立场出发,引证诸如《诗经》、《庄子》、《文心雕龙》的论述加以比较,令读者耳目一新。在鲁迅看来,“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即周,爰生自觉。自觉之声发, 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
- 朱光潜在四十年代出版的《诗论》采用中西理论相五参照的方法,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的诗歌,同时又用中国理论阐发西方文学。这种比较并盲目,而是有意识地进行的,他认为“研究我们以往在诗创作与理论两方面的长短究竟何在,西方人的成就究竟可否借鉴”的原因在于,“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
2.2 学科化建构时期的比较诗学
-
中国比较诗学的复苏首先从海外和港台的华人学术界开始。 作为系统学科化研究的结果,写作于70年代,80年代初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的“比较文学丛书”曾经对中国大陆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北美华人学界,刘若愚的《中国文学理论》和叶维廉的《比较诗学》可以作为代表。
-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伴随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大陆的复兴,中国的比较诗学研究,很快进入了一个学科化深入发展的兴旺时期。
- 1979年中华书局推出钱钟书四巨册的《管锥编》,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钱钟书以《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 、《史记会注考证》、《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十种经典为对象,旁涉中英德法多种语言,千余种中外著述的材料,旁征博引,探幽索微,针对中国学术思想和文学、文论话语的表达和存在特点,力求从中去探讨那些所谓“隐于针锋粟颗,放而成山河大地"的文艺现象和规律性问题,并且将它们置于国际学术文化的语境和材料中加以现代性的处理和确认。
-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宗自华的《美学散步》(198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杨周翰的《攻玉集》(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等,都各自以其比较诗学的著述成果丰富了学科化中国比较诗学的队伍。
- 从80年代后期开始到20世纪末,先是在北京大学开始,然后陆续在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的院校中,以比较诗学为主要方向的博士点陆续建立,学科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大量专门化的比较诗学成果开始陆续问世。如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 张法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张隆溪的《道与罗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黄药眠、童庆炳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主编的《世界诗学大辞典》等。
三、比较诗学研究方法
比较诗学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阐发研究。“阐发法”最早在1976年由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所提出,但作为一种学术实践早就存在于王国维、吴宓、朱光潜等人的研究之中。这种方法产生过巨大影响,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至今仍乐于为学者们所采用。但台湾学者提出的“阐发法”实乃单向阐发,即 模仿和套用西方文论来阐释中国文学与文论,西方中心论痕迹非常明显,移中就西的倾向较为强烈。
-
叶维廉的代表作之一《比较诗学》由5篇重要论文合成,《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应用》一文,已经敏锐地注意到,单向套用西方理论来处理中国文论现象的文化陷阱和问题。他提出,在中西之间寻找“共相”,探索“共同的文学规律”和“美学据点”的时候,必须放弃死守一个理论模子的固执,而应该同时从中西两个理论的模子去寻根探源,梳理差异,追求共识。
-
刘若愚于1975年出版《中国文学理论》,把叶维廉提出的模子说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式,他借用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艾勃拉姆斯在《镜灯》中指出的著名的艺术四要素的理论,加以调整后,提出了一个新的图表:
- 这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整个艺术过程的四个阶段:宇宙作家一作品-读者,还可以逆方向进行。根据这一图表,刘若愚对中国文论的批评见解,提出一系列问题,根据这些见解对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以它们在整个艺术过程中的位置,来阐明这一概念术语的内在涵义。在这一基础上,再与相应的西方文化作比较研究,由此建立起了中西比较诗学的方法论和基本范式。
【推荐】编程新体验,更懂你的AI,立即体验豆包MarsCode编程助手
【推荐】凌霞软件回馈社区,博客园 & 1Panel & Halo 联合会员上线
【推荐】抖音旗下AI助手豆包,你的智能百科全书,全免费不限次数
【推荐】博客园社区专享云产品让利特惠,阿里云新客6.5折上折
【推荐】轻量又高性能的 SSH 工具 IShell:AI 加持,快人一步
· 一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让我损失了近一半的绩效!
· 清华大学推出第四讲使用 DeepSeek + DeepResearch 让科研像聊天一样简单!
· 实操Deepseek接入个人知识库
· CSnakes vs Python.NET:高效嵌入与灵活互通的跨语言方案对比
· 易语言 —— 开山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