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阅读全文
![导论](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4140145-1739171677.png)
摘要:
学科历史和理论建构部分,小心名词解释 阅读全文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色](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3927119-938118709.png)
摘要:
姚老师跳了 阅读全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3807768-1519691694.png)
摘要:
倍尔西阿尼所以是一位无比的歌唱家,正是因为她是一位歌唱家,而且人们把她同其他歌唱家相比较;人们根据他们的耳朵的正常组织和音乐修养做了评比,所以他们能够认识倍尔西阿尼的无比性。倍尔西阿尼的歌唱不能与青蛙的鸣叫相比,虽然在这里也可以比较,但只是人与一般青蛙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倍尔西阿尼与某只唯一的青蛙之间的比较。只有在第一种情况下才谈得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在第二种情况本, 只是他们的种特性或类特性的比较。(《马克思全集》第517-518页,1960年版) 阅读全文
![比较文学中的可比性](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3622265-1953186491.png)
摘要:
1958年在美国的北卡大学举行了“国际比较文学协会”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这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三架马车之间的论争。目前,以国家为标志的学派之争已告结束,代之而起的将是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探讨。以国家为学派的论争并没有结束,以韩国为代表的学者展示出一种狭隘的眼光 阅读全文
![国外比较文学的历史](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3422190-1384330695.png)
摘要:
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重新崛起,大体上与国际比较文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进入的第三发展阶段重合。真正让中国比较文学在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占有一席特殊地位的其实并不只是两者在时间上的巧合,而是中国比较文学相对于欧美比较文学而言那种内在的深刻差异,以及它的重新崛起和积极参与为世界比较文学所作出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3214770-1892378772.png)
摘要:
四类:影响研究(法国学派)、平行研究(美国学派&中国比较文学复兴期)、阐发研究和接受研究。(有一定时间顺序差异,按学派讨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一定滞后性,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完全不一样。 阅读全文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2606793-2034447013.png)
摘要:
文类指文学的品种、式样、形制,也就是体裁(kind)和类型(genre),它们是文学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某种稳定的形式。任何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都有它的式样和形制,像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就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 阅读全文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1——文类学](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2251394-1400949384.png)
摘要:
比较文学主题学:是对文学作品所有的**内容性要素(包括主题,不限于主题)**所积淀的人类类同或相似经验的共时和历时的比较研究,它研究某一主题、人物、题材、意象等文学作品内容性因素在不同民族、国家中的流传及在不同作家笔下获得的不同处理。 阅读全文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2——主题学](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2055941-314118418.png)
摘要: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家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的第一部第七章“媒介”里,列入“译本和翻译者”的论题,开比较文学研究翻译问题的开端。他在书中指出:“在大多数的场合中,翻译便是传播的必要的工具,而译本之研究更是比较文学的大部分工作的不可少的大前提。”1951年基亚在他的专著《比较文学》中又提出了研究译者和译作的问。他认为在这方面有许多“心理的”、“历史的工作”可做。他把翻译研究视作比较文学的“具体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阅读全文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3——译介学](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0401698-1927376635.png)
摘要: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关注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但它并不要求从史实和现实统计资料出发,求证这些形象象还是不象;它拒绝将形象看成是对文本之外的异国异族现实的原样复制,而认为它只是一个幻象,一个虚影。形象学的任务,就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阅读全文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4——形象学](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50145193-387006365.png)
摘要:
“诗学”(poetics)一词在现代意义上的运用,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中国,其内涵与它们古代的意义都不相同。在中国古代,诗学有两重含义,其一指《诗经》之学,其二指诗歌研究之学。元代杨载的《诗学正源》,明代黄溥的《诗学权舆》,溥南金的《诗学正宗》等。 阅读全文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5——比较诗学](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45813968-1931984796.png)
摘要:
新时代比较文学的的研究路径是否会迈向交叉学科? 阅读全文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6——跨学科研究](https://img2024.cnblogs.com/blog/3548473/202501/3548473-20250104144933601-10258776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