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orld-i-dream

 

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

20110402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一讲
                      本期主题:中西交融与禅定之道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4-02 21:45-22:30
                           主 讲 人:栗  强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风轻云淡 恰恰 嘻嘻田 红枫叶 文清 lym210 小鱼儿  蓝色天空  猪光宝器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话说最近呢,在互联网上,在微博上,有很多不确定的消息。有一位先生告诉我说,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个定见。定见从何而来?从修身而来。这让我想起来在过去的中国的一、两百年的历史里面,曾经也有一个晚清时候的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当时,有一个人是一直定在那里的,这个人是曾国藩。所以呢,我其实很想从曾国藩的修身之道里面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保持自己的定见。这两天呢,我碰见了一个人,他是我最近认识的一个新的朋友——栗强老师。栗老师,你好!
    画外音:栗强,独立学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长期从事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出版多部专著。
    栗强:曾先生在他的静坐修身十二法中透露出的各种各样的技巧,当然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心放在心上。
    梁冬:我的心装在肚子里。
    栗强:把心放在心上,就是让心做心该干的事,别让心做这些念头该干的事。这就要区分什么叫心?什么是念头?我们平常觉得好像……心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人就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叫蛋白质,也就是肉身,过去叫色法;另外一部分叫心。但是心又分成两层,一层是心上起的功能,比如心的感受啊,心的想法啊,心的念头啊,比方咱们现在说,想到曾国藩……过两天之后,咱们可能不再提曾国藩曾先生的时候,咱们说大脑里有个曾先生的记忆,但我们已经脑里不会再起曾国藩曾先生的这个现形,这个显出来的这个概念了,这个想法没有了。但是不是说我们的心断了,而是能产生这个概念,能产生这想法的,这才叫心!那个想法本身只是想法。但我们的麻烦就像刚才你说的,各种资讯非常发达,我们的心被这些资讯抓着,去放到了想法上,放到了资讯上,没有把心放到心上。所以我一直讲,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要用四个字,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的话,就是《尚书》里的四个字……
    梁冬:哪四个字呢?
    栗强:“念兹在兹”。“念”就是你的注意力,“兹”我们可以今天翻译成就是这个“it”
    梁冬:就是那厮,这厮。
    栗强:兹,就是慈悲的“慈”去掉下边那个心,就是“兹”。兹就是一个代指“it”,念在这儿,它就在这儿,注意力在这儿,所以作用力就在这儿,你的成长就在这儿,你的一切的从初发硎即成正果。一开始就向着要去解放全人类去,最后才能够永无止境的热情。一上来就向着这个满足私我去,最后只能一身疲惫。
    画外音:我们生活在不确定的年代,内心焦虑不安,快乐难以持久,如何能够安定内心世界?请看“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核心要素:把心放在心上。那么,曾国藩是如何提炼出这修身十二法的呢?
    梁冬:曾先生,在中国的历史上,你怎么评价他?之前我们聊天你曾经说过,你说到这个曾国藩呢,其实是在……你把他放在五对人物里面来看呢,会更能够理解曾国藩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哪五对人物呢?
    栗强:实际上这样的,就是我之所以要谈把心放在心上,是后面要说,也就是现在要说,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也好,人类历史上也好,凡是对历史上产生巨大的作用的人,他都是在把心放在心上的。都符合了,暗合到了,或者有意识地履行了此道至妙。那么这样的人,就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我自己觉得中国历史——当然这个只能是个人的一家之言来看,认为中国历史上有五次大的变化,这五次大的变化分别涉及到五组人物。这五组人物又可以分别用五篇文章来表示。
    梁冬:对。本来,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曾国藩带给我们的修身的这样一个智慧,但是之前呢,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站在一个比较开阔的角度,和栗先生一起,跟我们来分享曾国藩先生到底在中国的五次大的命运变化过程当中,这有五组人物里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看完了之后,我们才知道曾国藩先生他的心中的定见是怎样子的?
    栗强:第一次,我们知道有一个人,叫“天下事凡经此人,必为之一变”,这个人叫秦始皇。和秦始皇对应的这个一组人物,那位辅佐他的著名的宰相——李斯。
    梁冬:所以你提的第一组人物就是秦始皇和李斯。
    栗强:对的。我们也发现,这五组人物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是第一组人物和最后一组人物,也都是很有争议的时候,他甚至说过,秦始皇比孔夫子的功劳还要大。即便是他在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有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做了这种大一统的工作,在此之后的这两千年,中国能不能有一个巨大的大一统的江山局面出现,还是会变得像欧洲那些统治者……欧洲不是没有出现像秦始皇这样的大统治者啊,但是这样的大统治者之后,会使得欧洲一代一代,一个大统治者结束了,欧洲历史就文化上是断裂的历史。而中国文化上是一个连续的历史,一个连续的文明,这个原因就在于秦始皇和李斯做了大量的历史建设,这种历史建设呢,是发展型眼光的历史建设。
    梁冬: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呢?我们都知道,读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诸如此类。但这个东西到底对于今天对我们看到,我们不是生活在欧洲那样一个很分裂的国家——我们跟一个湖南人结了婚,跟一个北京人结了婚,或者跟一个陕西人结了婚,就变成跟外国人结婚了——现在我们都还是在一个国家里面结了婚吗,对不对?
    栗强:这个有一个比较,就是我们老说站在公元1500年以前的月亮上看地球。这个人类,每个不同的人类只是在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小区域里边活动。比如,欧洲人在这一块儿活动,中国人在这一块儿活动,美国人在这块儿活动。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美国人、印第安人,或者澳洲土著在这一块儿活动。大体上,文化上的交流和物理上这些交流,中间有一些连线,连线很微乎其微,这些点很密集,但是越往后,这些连线越密集了,变到现在来讲,我们叫全球化。全球化是什么呢?我打一电话,我马上可以和日本朋友通话,你们那边到底怎么样啊,放下这个电话,那边来一短信,一看,是一个匈牙利朋友告诉我,我们这儿今年葡萄酒特别好,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南极的科考,包括外太空的所有的资讯的发达……我们管这种东西叫做全球化。对应来看,李斯和秦始皇完成那个东西叫什么呢,叫全国化,全中国化。这种全中国化,我们只要想想全球化对我们今天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明白,当年李斯和秦始皇做的全中国化,对当时的中国有多大了。
    梁冬:所以今天我们提的话题呢,实际上是要讲曾国藩先生是有一个引子。这个引子,讲到的就是把曾国藩先生放到五组人物里面来看他的价值。而他的贡献和他的心法有很大的关系。这一次,我们讲曾国藩主题,其实讲的是如何从曾先生的内心的修炼和修身的做法上,去保持一个人的定见,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里面,如何不让自己时时刻刻的充满焦虑。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之《国学堂》。
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较早之前,我们讲到一个话题,说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里面,大家都很焦虑。但其实中国呢,一直有一种在不确定年代里面保持镇定的做法和心法,其中代表人物就有曾公曾国藩。那么,今天我们请来栗强老师专门聊一聊,曾国藩先生保持内心定见的方法。但是,之前我们要花一点点时间,可能是一集的时间,去讲讲曾公在历史上的角色。那栗老师他有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曾国藩是在中国五对人物,就是五个两个人物,就是二乘五个人物里面呢,他是其中的一个,是在中国的历史格局变化有影响的人物。刚才你讲到李斯和秦始皇之间的,这是第一对,其实这五对分别是哪五对人物呢?
    栗强:实际上是五位文化人,五位帝王,或者是掌权者,五篇文章。第一对,刚才我们说了,秦始皇,他的大臣是李斯,李斯给秦始皇写的是《谏逐客书》。秦始皇想把人赶走,李斯说,不成,咱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咱必须得用天下之客卿,都得来。第二对是谁呢,是王莽,王莽和他对应的文化人物是刘歆,叫《移让太常博士书》。这是他的一个文章,当然这个文章不是给王莽上的,是给王莽前面的汉哀帝写的,但是后来是王莽利用这个文章和利用刘歆的思想,来搞了一个小王朝。
    梁冬:这个王朝叫什么来着?
    栗强:新。
    梁冬:对。这个新朝在中国历史上时间很短,但是对后来的一个王朝起了很大的作用。
    栗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影响是什么?我们回来再说。先说第三对,第三对要出现一个外来血统的皇帝,就是李世民。他所推崇的这位,前面两位都是大臣给皇上写,这回是皇上给和尚写,写的叫做《大唐三藏圣教序》。给玄奘和尚,玄奘和尚就是这个……
    梁冬:唐僧。
    栗强:唐僧。
    梁冬:悟空啊。
    栗强:它解决的问题是……这里要看到一个很有意思,在这之前中国文化已经高度发达了,但是为什么突然佛教一来,中国文化会选择了佛教,会接受佛教?这个地方是中国文化中的首先不能不面对的,不能去回避的第一大问题。然后后面,下一对,中国文化中还有不能回避的第二大问题,就是佛教来了,怎么就影响了中国?是通过禅宗影响的。这一对禅宗之后影响中国结了一个果,这个果是宋明理学。这个宋明理学的果,结到谁身上?结到朱熹,选择了朱熹。如果说要选择一个代表人物,我们可以说是朱元璋,但实际上这个时候越往后,这个文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前面三对应当说是,唐太宗也好,是这个王莽也好,是这个秦始皇也好,这三位皇帝的影响力,可能一定程度上是超过那三位文化人的影响力。但是这个后面两位,这文化人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掌权者、当权者的影响力。第四对,我们说朱熹,朱熹的文章是什么,《四书集注》最后一段,就是孟子的末章,借程老夫子(程明道)的去世来讲,要建立道统,建立社会的秩序。那么它被朱元璋选择,不光被朱元璋选择,此后历代,一直到清末科举考试,都要用他这一段,用《四书集注》,用他这本书来作为这个……
    梁冬:统考。
    栗强:统考,选拔人才的标准。包括最后说这位曾国藩曾先生,也是要符合了这个标准,他才能够被选为进士,选为举人,才能够当官,才能进翰林院。最后一对,就是曾国藩曾先生,当然和他同时的当权者两位,一位是这个道光皇帝,一位就是慈禧太后。但是总而言之是这样的五对。那么曾先生,如果说是曾先生的著作中要选一篇最重要的著作来让大家来看的,叫《求阙斋记》。他给自己的斋名,起名叫求阙斋。咱们每个人都想圆满,他从《易经》里拿出一个理论说要求阙,你得有点缺的,这个东西才真圆满。一个缺的都没有,这个圆满是虚假的圆满,禁不住考验的圆满。
    画外音:秦始皇,李斯,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王莾,刘歆,复古改制昙花一现;唐太宗,玄奘,光大禅宗;朱熹,宋明理学,占领文人精神世界;清末名臣曾国藩独树一帜,弃圆求阙。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他们又将如何改变中国历史格局?
    梁冬:您刚才提到就是说,这五对人物,帝王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呢,其实他们都代表了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的时刻。那曾先生呢,可以说是这五组人里面最后的一组人物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如何在这种大变革的时候——其实他们都在大变革时代,我们叫不确定的年代——保持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一个坚定的内心,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们今天选取曾国藩先生的话题,他的心法或者修身的方法来跟大家分享,其实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讲什么呢?讲的是如何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保持一颗坚定的信念。那刚才讲到了这五组人,讲到秦始皇和李斯,那您可不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讲这五组人,他们到底代表了什么样的变化?
    栗强:其实这五组人是推动了历史的变化,就每个人提出了一个新思维,一个新的情怀,一个新的心思的所在,就是人心放在哪儿?第一组人提出的,这个东西我们刚才说了,这个好理解,大一统,求效率,求发展,这是我们今天整天都在说的,发展主义。第二组人提出的东西是,王莽是在干什么?
    梁冬:王莽和刘歆。
    栗强:王莽是在干什么?刘歆是在干什么?《移让太常博士书》是在说什么?那说的是,我们要去寻找中国文化上古的根源。要寻找中国文化上古的根源,要让它能够不失,因为这个古代的经典更能代表古代的精神。所以刘歆说,咱要用古代的经典来教化我们今天的民众。王莽说,这思想好,我要用这思想来成立一个新王朝。这个时候,注意我们今天人和西方人有一个什么区别?西方人尤其是犹太、希腊、罗马文明,一切都是明天更好。我们东方人有个上古的黄金时代,一切都是过去更好。那你看看,这区别大了去了。这种思想秦始皇有吗?没有。是从哪儿开始显露出来的?受影响最大的这个地方从何处开始?当然我们说了,孔子也说了,尧舜禹汤的时代比今天的时代好,但是真正从文化制度上的确认,当然这些思想,发展思想你说谁没有?但是从大的中国文化制度上的确认,真正上古的思想比今天的思想好,上古精神比今天的精神高,这个谁心里没有?可能谁心里也有,但是真正从文化制度上,相对确立下来,沉淀下来……
    梁冬:是从刘歆他们那时候开始。
    栗强:是从刘歆、王莽开始的。
    梁冬:他重新要回到古代,上古时期,所以他的文化延续到了对东汉是有影响的。
    栗强:这个叫做打着复古的,哪怕是革新,他叫新王朝。他哪怕是创造新事物,也一定是要以复古为其目的,复古的精神,要在复古的精神下。因为他把古代,不是因为具体要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我相信王莽一定不想去物质文明倒退到在他那之前800年,那他就没有宫殿可住了,没有豪华的宫殿可住,而是他复的这个古指的是个精神。
    梁冬:什么精神?
    栗强:安定的精神。另一种安乐,就是一种不为发展,不为纷纷扰扰的东西所扰动的保持内心安定的精神。当然这都是我们今天的解读,但总而言之,是有一个精神的,这个精神,有一个精神这一点很重要,至于那精神是什么?是我们直接能够很清晰的描述,还是我们无法清晰描述,而就是朝它努力,有可能你无法清晰描述,而就是朝它去努力的这种状态,更让人在其中感觉到一种陶醉和幸福,所有的追求无不如此。
    梁冬:对。你的生活是要追求更丰富多彩,还是要追求更加安宁和祥和,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分野。当你要追求丰富多彩的时候,你面对不确定性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当你要追求安定祥和的时候,你面对的一个不确定,你将会是怎样?所以呢,这些东西呢,表面上看都是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年前,一千两千年之前,人们讨论的问题,今天你发现仍然是大家每天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到您个人来说,你到底想要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多彩,还是要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安定祥和,这是个大问题,是吧?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是请独立学者栗强老师为我们分享一个话题,在中国历史上,有五对人物,一个当权者,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的文化变革是有很大影响的。秦始皇和李斯,他们提出了一种要发展要大一统的观念。到了王莽和刘歆的时候呢,他们开始要反思,要追求一种所谓的安宁的上古时的精神。那第三对人物呢?
    栗强:第三对人物是随着东西方的交通的发展而产生的。就是中国很多人发现了印度,有一个我们中国从来没有面对过的东西。
    梁冬: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跟我们不一样,玩的高级。
    栗强:诶,高级。高级到什么程度呢?高级到了……我讲一个小故事,就是当年我在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我的导师王小甫王先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著名学者。我们就请教王先生,怎么看待佛教?王先生就是我读玄奘法师翻译的这些佛教经论,我深深地感觉到,人类历史上怎么会思想曾经发达到这个程度,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他写的文章多高明,而是看是一颗何等高明的心写出来了这么高明的文章。我们看这个心有一定程度上的高级性,是我们中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梁冬:或者是觉得也很了不起的一个事情。
    栗强:确实感觉到了是不具备的,当时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不具备的。感觉到了补我们之缺,所以才形成了口气之大,气吞万里,然后纵横多少年,南北多少里,讲这种大的帝王思想,是由一个没有边界的思想的产生。也就是说,是一个人要通过修自己的心,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凝结在唐代,唐代的佛教的兴盛,其中很重要的当然和李世民推广有关系。李世民这个皇帝,他当年下了一个禁令,不允许私自出关,可是唐玄奘偷偷地出了关,等到唐玄奘回来以后,他不光没有批评唐玄奘,制裁唐玄奘,反而说你做得好,而且专门组织一场(仪式),自己又专门写文章,来推广唐玄奘请来的这些经典里的思想。
    梁冬:所以呢,当时的第三拨儿有意思的人物,就是唐玄奘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李世民这个人很有意思,据我所知,他不是汉族,他是鲜卑族的人,对不对?其实,当时的西安,据说有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叫色目人,就是当时的西安的国际化程度比今天的上海和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要高。
    栗强:可能不光是比今天的上海和北京要高吧。应当按照比例的分析,应当可能比今天的纽约和加利福尼亚要高。
    梁冬:其实它讲的是什么呢?是说当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地方的人们的心开始往内走的时候,你没有那种开放的心态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立刻格局就变成那样子。
    栗强:就是你的心没有一个收的地方,你的生命力就(没有)一个释放和绽放的地方。
    梁冬:这个话很深,刚才你讲到第三组人物,就是说唐玄奘和李世民他们这样。第四组人物是谁呢?
    栗强:第四组人物是朱熹和……
    梁冬:朱元璋。
    栗强: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其他选择了朱熹的书,作为中国的考试大纲的各位历朝历代的皇帝们……
    梁冬: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呢?对中国的影响?
    栗强:朱熹年轻的时候是学禅的。他跟一个叫道谦的禅师去想追求开悟之道。他说他自己水平不够,没成功,但是他也受影响很大。去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是答了一卷,禅宗机锋之类的话,然后说我以禅文录科文,来回答科举考试的文章,后来终于发现自己素质不够,逃禅入儒,创名了发明推动了宋明理学,也就是所谓有心学,就是禅讲究的是悟。那么宋明理学是非禅之悟,它不是禅的那个悟,是悟但不是禅。这非禅之悟,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我的一个老师叫徐梵澄,徐梵老。那么他曾经跟我们说过,一个关于禅宗后期的发展,一句很重要的话,他就是谈到了这四个字,叫“非禅之悟”。他说中国人通过禅,而普遍来认识了悟,悟是一种心理状态。
    梁冬:这是什么状态呢?
    栗强:禅是把这个心理状态,把悟的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引向了宗教,解脱,佛陀。而悟本身这个心理状态,不光可以引向宗教,解脱,佛陀,还可以引向其它的方方面面。比方说引到回到当下,比方说引到才华的释放。
    梁冬:那说回来倒是一个蛮有趣的观点。就是说朱熹呢,其实是重新的他作为一个学禅的人,他后来呢,把这个思维模式呢,用到了这个宋明理学,儒家里面开创了宋明理学,倒是很有趣的一个观点。但是呢,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马上进入主题了,到底曾国藩他这个人,他之所以能够在晚清时候能力挽狂澜,能有那样的定见,是来自于什么样的底层心理代码?什么样的意识心理模式呢?这个就进入到我们的话题了。那么如何又从曾国藩的这种心理模式里面,为我们当代的面对这么多的诱惑,那么多的不确定性(的人们),来寻找一种定的心态呢?今天的《国学堂》就讨论这个话题。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片花:……
    梁冬: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之前呢,我们讲到在一个不确定的年代,特别需要有一颗坚定的心,或者称之为禅定的心。在我们看来,曾国藩先生呢,在那样一个晚清的大败局里面,能够力挽狂澜,一定跟他的定性有很大的关系。那曾先生他的整个人格的养成,跟我们之前讲到的朱熹他们这种宋明理学的心法下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那到底曾国藩又是如何透过他的一系列的所作所为,来确定他的内心的坚定和身体的坚定呢?今天我们请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抽丝剥茧地稍微花点时间,讲到朱熹,他讲到朱熹以前是学禅的,后来由禅入儒,变成了一个儒生,开创了宋明理学。那曾国藩先生,他的老师和朱熹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栗强:曾国藩的老师,当然是学宋明理学的。其实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就是刚才我们谈到朱熹,他之后所有的人都要按照他的书来读,都要受它的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影响的是什么?叫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到底讲的是什么?
    梁冬:到底讲的是什么呢?
    栗强:“内则修身,外则建立秩序,建立道统”。
    梁冬:这是所谓的修齐治平嘛。是这个东西吗?
    栗强:一谈到修齐治平就又回到了上古经典里去了,而他实际从里面抽出来的东西就是“内”则修身,发明心性,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外”要建立一个道统,安排一个秩序,要秩序井然。
    梁冬:我现在发现很多人真正的焦虑是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比如说十年之前,你知道说万科的股票一定会涨,但是你拿得住吗?十年之前你就知道说北京的房价一定会涨,你敢买吗?你敢不卖吗?今天你仍然知道腾讯、新浪这样的公司是个好公司,你看到突然格局变的时候,你敢坚持拿到这个公司的股票吗?所以当你有这个定见时,你不用做什么事情,你就会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你能不能定得住?那么曾国藩先生,他有十二个方法来令到自己保持自己的定,那么就请栗先生和我们一起来分析和分享这些。
    栗强:实际上说的对,要定,而且不光是要定得住,更主要得定得对。那一定是要心能够够清晰,够明了,需要有一套修身、修心、统一之道。
    梁冬:所以呢,就是身心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我看到在曾国藩的修心修身的十二个方法里面包括什么呢?
    画外音: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一曰敬,二曰静坐,三曰早起,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六曰谨言,七曰养气,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无亡所能,十一为作字,十二为夜不出门。
    栗强:我说在讲这十二个东西之前,还要最后花一点时间来说这十二条是他的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梁冬:有意思。
    栗强:因为这个东西太有意思了。我们知道这个东西如果说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十条,十二条我们叫《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条例》,什么《中学生守则》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可能也都背过。那个东西是老师塞给我的,我也得按照那个去做,甚至那个内容和这里你看是不是有可能也有相似之处。但是那个东西意义大吗?那意义特别不大。因为我根本就不想做,别人塞给我的。曾先生这个是不是别人塞的?不是,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他提出来的时候,也不是自己很年轻的时候,是三十岁左右。
    梁冬:已经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他终于想明白了,其实三十多岁已经是一个受损的车了,身心里都受过很多伤害的情况之下,他开始反省,提出来刚才我们讲的这十二条,是如何让他更加身心健康吧?他如何身心健康呢?那么当时的背景是什么样子呢?
    梁冬:他应该是有一个参照,我觉得。
    栗强:他当时应当说经历了很多事加两件事,共同造成他提出这十二条。很多事是什么呢?就是他考试科举落过很多次第,从小也有很多你说的人人都会经历过的各种不顺利呀,各种这不行那不行的事,甚至一直到最后关头,他如果不是皇上把他的考试名次往上提,他还不会有今日的辉煌。当时所有的大臣们判卷子,判完之后,他的殿试是在三甲的第四十二名,按理说这个级别不低。
    梁冬:也还可以了。
    栗强:但是和曾先生一生取得的成绩比,远不能形容曾先生自己的水平。可是到朝考的时候,到皇上来考的时候,考第一等的第三名。这个时候,皇上看了卷子,还觉得不足以反映这个人的水平,给他再提了一名,提成了第一等的第二名。那么你看,曾先生这个人,我们看到我们周围有些人就是……
    梁冬:就是他面试很强大,做作业一般。
    栗强:我不这么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看问题是我们有见到两种人,第一种人在基层很受欢迎,就是大家普通民众看到他觉得这个人很好,甚至是……但是你在往上走的时候,大家觉得这个人……
    梁冬:领导不满意,群众满意领导不满意。
    栗强:还有一些人,你越到基层的时候,甚至在小的时候,同学讨厌他,老师讨厌他,周围人都讨厌他,但是你看有没有人和他交往?有,都是一些天才精英之人,和这个人交往觉得这个人了不起,这人了不起,这样的人往往成就一时奇才。刚才我们说的这五位,我给他起了个名字,叫转澜五大力,就是他可以转历史上的波涛汹涌之势,他要把回天转澜,把这个巨大的波浪给转个方向,带进一个新的东西过来,这种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奇才。
    梁冬:就是开始的时候不受待见。
    栗强:就是换句话说,这个人的素质修养不被低水平的人所认同,而被精英阶层所认同。
    梁冬:我自己还有其他的很多朋友也是这个样子的。在开始的时候,在低层次的人那里,其实是很难过的,他自己也活得很痛苦,但是到了一个方面,突然一下子风云际会。就这种人就非池中之鱼,你把他放在池子里面呢,也损害他也损害池子,杀伤力也很大。
    栗强:主要还是损害池子,哈哈……
    梁冬:那曾先生是一个非池子之鱼的人物,说他见到龙以后,见到皇上以后,他的那种能量一下子就被释放出来了。
    栗强:对的。那么他经历很多事情,但是要说他除了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外,他还经历了两件事情。
    梁冬:什么事情呢?
    栗强:产生了影响,就是见了皇帝之后,第一件事情,他陪着皇上见一个理学大师,叫唐鉴。唐先生就是一位理学大师。他一见这位唐先生,立刻发现此公不得了,他拜师去了。他拜师去之后,他是在拜师之后写的这十二条,把这十二条作为自己由于见到了老师,受到老师很大影响。
    梁冬:我们讲过很多次了,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年代,世界人民都在为我们站岗。今天发生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很焦虑很慌乱。这个时候,只有那些内心定的人,他才走的远并且活下来的。那除了要定的时间长之外,还要定的地方对。那如何才能定呢?我们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曾国藩。他又是如何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呢?栗强栗老师跟我们分享说,曾国藩是在五组人物里面的最后一组,这五组人物都能够有回天之力,或者改造整个文化的脉流方向。我们抽取曾国藩先生的这样的一种保持定见的能力,和大家分享。那他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保持定见呢?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他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十二条修身法则。也就是“大学生守则”,或者说“太学生守则”,他已经混到太学生了,“太学生守则”。
    栗强:曾国藩守则。
    梁冬:或者曾国藩守则。那么,我们请栗先生今天花了一集的时间跟大家分享这个事情,从下一集开始,认认真真地跟大家讨论这十二条守则里到底是什么?他为什么都能够帮助你拨开迷雾?
 
20110409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二讲
             本期主题: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敬畏心灵的药方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4-09 21:45-22:30
                             主 讲 人:栗  强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lym210  树没叶  yhlj  小木头  月林夕  叫天子 小鱼儿 
                                夜未央  慧从卢溪
 
 
  下期预告:  
    画外音:他是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栗强:当时没有人一个人产生了像他这样对晚清格局和对后世格局的影响。
    画外音:他是毁誉参半的军政领袖。
    梁冬:霸气外露!
    画外音:他眼中的精神与气象有什么区别?
    栗强:精神是利己的,气象是利众生的。
    画外音:他又将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定?
    栗强:就是说要守得住自己的精神,不能魂不守舍。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敬畏心灵的修心药方。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我们依然请来的是自由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你好!诶,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曾经和栗老师想展开一个话题,话说呢,当今的很多中国人,面对焦虑的时候,或者不确定的未来的时候呢,其实内心很纠结,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其实这种焦虑大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我们缺乏对世界或者对我们的心性的一个定见。曾国藩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在一个很动荡的年代,晚清的时候可以力挽狂澜。所以呢我们《国学堂》要做一个专题,从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里面找到一个人如何保持自己定见的做法,他有心法、有做法,那么今天就正式展开这个话题。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一曰敬,二曰静坐,三曰早起,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六曰谨言,七曰养气,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无亡所能,十一为作字,十二为夜不出门。
    梁冬:栗老师,他这个修身十二条,可以看呢,其实基本上第一条是个心法,后面都是有点像做法一样的。你看第一条就一个字——“敬”,你怎么解释这个“敬”。
    栗强:其实“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素质,换句话说后面就像你刚才说的没错,只是要把后面十一条的方法用来达到我们第一条“敬”的一个结果。这个“敬”是自己做到了,自己心存这一份恭敬的这一分敬意的时候,他才可以在一切的动荡之中找一个平衡,其实我觉得如果你要想来看这个“敬”,直接单纯地看这一个字,不如说看看所有做到这个“敬”这一个字的人,他们的一种状态是什么状态?
    梁冬:在日本看到很多人做面条的人,做糕点的人,做陶瓷的人,做酱油的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对他所做的这个事情的“敬”。
    栗强:你说的这个叫定。一个人能不能定于自己的大本,能不能定在自己的大本之上……
    梁冬:大专和大本是不一样的,呵呵。
    栗强: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一个前提的心理素质还是这个“敬”。前几天我给北京的一个地产公司作一个讲座,讲禅和地产业的创意设计之间的关系。其中要讲到禅的精神,他们问我怎么看一个城市的地产或者一个城市的这个房子到底盖得好不好,买什么样的地方的房子买得值。那么我想说,都是一些投资人,我想说我告诉他们回答我看这个城市的叫做灭灯率。就是在傍晚时分,你坐着一个出租车也好,什么车也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走,你就看这个灯管LED,它这些字是不是缺笔缺画,是不是该不亮就不亮。那么我当时我就发现,我当时就讲,发现说不同城市的灯管,因为灯管都是网上统一订购,灯管差不多平均都是多少个小时就会坏一个,多少个小时就会坏一个,坏灯率本身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有的城市坏了之后没人换,有的城市坏了之后很快就被人换了。你去像香港,包括像去上海坏灯率非常低。你一个店员你自己家灯泡坏了你会换,你一个店员为什么你自己店铺的灯坏了你不换,而且店员如果说不换,我们不知道这个店员心里这点敬意跑哪儿去了不说,那老板知道了老板也不换,这点敬意都没有就更可怕了。
    梁冬:你的重点就来了,就是“敬”,“敬”是什么?如果以我个人理解,我觉得就是你是不是真正地把你正在做的这个事情当作是一个神圣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内心里面对我们做的事情具有神圣感,这点很重要。
    栗强:我觉得还是那句话,我们要看一些现象,通过现象来看这个东西的本身是怎么回事?
    梁冬:什么是“敬”?
    栗强:我们来说“敬”,还是以曾国藩先生一生的实例为例,来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梁冬:我们今天讲到曾国藩先生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也知道他的门生遍天下,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请你讲一下。
    栗强:曾国藩他是一个出生于诗书世家。出生于诗书世家之后,他一直想要去科举,在那个年代想科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跟今天很多人想考大学,想出国留洋,想念哈佛一样。但是他几度考科举,几度都失败,每年考每年失败。直到有一年好不容易成功了,这个可以说作为从外在表象上视为他生命的一次大转变。因为他脱离了一个最基层人民对他判断的决定命运的决定权,开始出现了一个从要有更高一层的人对他的命运来进行判断来决定他的前途的时代了。
    梁冬:那时候作为一个基层人民,还是有机会往高层走的。
    栗强:诶,但是曾先生这种人是种什么人呢?他的第一个特点,他越在和普通人在一起的时候,可能普通人觉得这人也就那么回事。甚至是也就是所谓的基层科举考不上,在乡里,在县里也就是一个普通学生,但是一旦到了省里头,这个人素质不同了,立刻显出来,在一个省里面排到前几十名。在一个省里,省里的人判断他成为前几十名,说明他在省里面已经得到省里面的基本认同了。但这个认同对他的评价高不高呢,其实很高,但是够不够高呢,我们看后面,不够高,为什么不够高?当他跑到北京考试的时候,他变成了全国的前几十名,到了全国的几十名之后,最后又送到最高的殿试的时候,要跑到……
    梁冬:皇上面前。
    栗强:皇上面前考试的时候,他被考官们评为第三名。被考官们评为第三名,到皇上一看,这哪是第三名的素质呢?至少是第二名。你看这个人是一……而且最后证明,和他同一届的所有的人,当然没有一个人产生了像他这样对晚清格局和对后世格局的影响,应当说在和他同时代的人里面那绝对是第一名!
    梁冬:那曾国藩在殿试的时候,如何从第三名到第二名,如何又被证明到他从一个在基层不受人觉得重视。越到高层,越在开阔的视野里面,他越强了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而这种人格又如何养成的?后来他又如何变化的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重新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敬”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在动荡中寻找平衡。为什么说曾国藩是一位平衡高手?传奇人物王阳明对他有怎样的影响?一生驰骋疆场的曾国藩为什么要求子孙弃武从文?《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话说曾先生在民间的时候呢,在乡村里面就是前几百名。到了皇上面前的时候,就前三名,前两名了!这个东西我觉得它反映出一种人,这种人是遇强越强,有一种人呢,是遇强越弱,还有一种人,在每个地方都是第五吧名,第六名,是吧?比如我,我是一任何一个最好的学校,过段时间也是第五名,在差的学校,再过一段时间也是第五名,所以这个看来跟你的能力无关,跟你的心智模式有关。
    栗强:很重要的是一个评价的问题,就是什么人来评价什么人。《老子》里有一段话,《老子》里说什么叫道,道这个东西,上士……就是第一等人听了,不得了,我马上就要奉行;第二种人听了犹犹豫豫,又想干吧,又不想干;普通老百姓听了,非得哈哈大笑,大笑而旋走,马上就得说:什么玩意啊?不笑还不足以说它是道。如果是一个道,大家普通人听了,一定就会哈哈大笑的,更有一本有意思的小册子,叫做《银河系漫游手册》。这一看就是一个科幻小说,几十年前写的,从这个小册子里头,讲了大量的技术方面的突破,几乎我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说这个作者是一个预言家,全都预言准了;第二种说法就是说这个硅谷的加利福尼亚的这帮科学家,这些工程师,他们完全就是按照这本书里的一步一步的预言来策划我们今天的网络发展的。
    梁冬:就是信徒而已。
    栗强:只是信徒而已。但不管怎么样,在当年他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大家是哈哈大笑的。我们是说就像曾国藩,曾先生这样一个人,他在乡村的时候,如果是面对普通群众,他说的很多话,大家给他的很多评价会哈哈大笑而旋走。但是如果你到了境界高,格局大的这样的人,来看他说的这样的话,马上会拍案惊奇,“哎呀,天呢,太对了,我怎么没想到呀?”
    国学堂记:通过曾公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境界高,格局大的人,对“道”有更高层次的理解。那么曾国藩的人生之道有多牛?王阳明有怎么样的文武平衡之道呢?精神与气象又有什么不同呢?
    梁冬:好,那这个曾先生他后来是做了些……如何大的些丰功伟绩,他如何“牛”法?
    栗强:曾先生最大的一个“牛”,我觉得是搞平衡。他在很多很多东西之间平衡,在文武之间搞平衡,在精神和气象之间搞平衡,在传统和现实之间搞平衡,我们当然还有无数的平衡,综合来讲在阴阳之间搞平衡,在中和合之间搞平衡。那么我们把这几个平衡一条一条简单地说一说。曾国藩很爱读史,后面我们还要提到这点。那么曾国藩一生立志于读历史,在那个时代读历史的人是很有眼光的人。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在拼命地读经啊,拼命地读经和经的著述,那么他提出读史很重要,在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曾先生发现读历史让他明白了一件事儿:凡是搞大赦的,基本上都是自己安慰自己。觉得我干了件好事儿,但实上是把坏人给放到社会上。他说如果该抓,那为什么你还要放呢?如果根本就不该抓,要放,那你当年为什么要抓呢?所以大赦这不是个好事,用法需严。确实他在战争之中有大量的严格的方法。虽然说他自己做的事情是很武,但是他实际上自己给自己后代的人说:我们是搞文的,而且自己一生非常以自己搞一个武人为耻。他给自己家人留下的教条之中,我大概隐隐约约记得有两条很有意思的。第一条,他说这个以后不许有人带兵打仗啦,带兵打仗这事儿成功又很难,失败很容易;遭人抱怨很难,最后这个……
    梁冬:报应很容易。
    栗强:报应很容易。所以他干脆就……以后所有的人要去干嘛?要读书、要写诗、学文。他说那么除了读书、写诗、学文之外,他还有一条说……还有一个比读书、写诗、学文、科举、当官更重要的子孙不能丢的事情是什么?
    梁冬:是什么呢?
    栗强:种地、种树、种草、干农活儿,和土地和天气进行交流。他说这一条是你宁可你最后不读书了,你也不能忘了……这就我说的第二条比第一条还有意思。
    梁冬:就是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农三代,是吧?我们爷爷开始出城的人,怎么样重新做回一个农一代这是很重要的!
    栗强:就是他实际上是要让自己的后代在和大自然、在和土地、在和水、阳光、土壤、水这些之间发生一个直接的交流。从这里面来体验宇宙之大道。然后再看圣人们怎么总结这个小道,其实也是大道——大道在人间具体的反应,叫人间之道,那个是天地之道。人间之道……这些圣人之书……读书,读书之后再把这个东西用诸实际上,才产生具体的用。在这个过程之中完成你自己人格的提升,这是曾国藩曾先生的第一个平衡——在文武之间搞平衡。
    梁冬:就是杀了很多人之后,最后成了一个文人。
    栗强:还有他的一个前辈,他的前辈比他影响还要大的一定程度上。就是从王阳明……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就是从王阳明开始,几乎有名一代,你看看明朝一代所有的重要的人物,没有一个人不是王阳明或者王阳明的徒弟,或者王阳明徒弟的徒弟。换句话说一个明朝人,在后来的明朝人,你没有碰到王阳明的思想,你就无法成为一个时代的优秀分子。那么王阳明的思想也影响到曾国藩曾先生,就是宋明理学的影响。那么王阳明这个人比如曾国藩,他其实很大程度上从曾国藩身上可以看出王阳明的一个影子。王阳明是一面在平叛打仗,就是所谓山中杀贼,后院讲课。在后院正跟学生们讲课,讲如何大开心性之门,然后前面说又抓了一个俘虏,去审判完之后,此人不可留,杀掉。杀完之后,“咵”,手起刀落。人杀之后到后院接着讲,然后我们要静坐观心性。刚讲了没两句话,前面又报过来,前面有一个贼人又攻到哪儿了,去处理文件,说派谁谁谁上去顶住,派谁谁谁上去截住。然后,好了吧?好了。回来以后我们来写诗。这个时候不是打完仗才成为一个……那个不叫平衡,那个叫连接。这个平衡就是说同时一个天平的两个方向文武在这里保持住一个……
    梁冬:玩得很转。
    栗强:内心的平衡。诶,这个叫平衡。这是第一个平衡。
    梁冬:对对对。
    栗强:第二一个平衡,我们说曾国藩曾先生做了一个什么平衡?在做精神和气象的平衡。我们知道精神这个东西很重要啊,一个人如果没精神了,啥都干不了。但问题是光有精神的时候,会怎么样呢?
    梁冬:关键是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气象呢?各位同学,我们要问一问,什么是精神?什么是气象呢?
    栗强:其实精神和气象最典型的就是精神是利己的,气象是……
    梁冬:利众生的。
    栗强:为人的。就是别人看到你对世界产生作用,一定是看到你的气象,而不是看到你的精神。我们讲两个典型的例子,你比方说这个王羲之的字,这个字太有气象了,所以他成为书圣。后来每一代人都在学王羲之的字,唐太宗啊等等所有人都在学王羲之的字。这个字就非常非常有气象。当然像了这种气象,他之所以能够走到一个圣人的名称上,不是浪得虚名,他是精神与气象高度统一的。
    梁冬:用发哥的话来说:霸气外露。说的是这个东西吧,是吧?  电影《让子弹飞》片段:周润发:霸气外露!找死!
    梁冬:我估计大部分朋友呢都很难能够马上理解,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知道精神和气象是不一样的。稍事休息马上回来看看曾先生是怎样取得平衡的?以及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如何给我们带了新的启示。
    国学堂记:曾国藩玩转平衡之道,在历史风云之中屹立不倒,曾国藩如何平衡精神与气象?精神与气象将如何影响历史走向?秦始皇与唐太宗为何会有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啊和栗老师讲到曾先生这个气象和精神平衡得非常的好,他是如何平衡他自己的精神和他的气象的呢? 
    栗强:那么我们知道谈到精神,他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内心的一个素质要求。只有精神具备了,他才可以对外显现出来气象。那么谈到气象,是要对社会产生作用力的一个要求,只有这个作用力显现出来了,这个人才会对社会有用。当然精神和气象里头它是矛盾的,这肯定不能这么说,但是精神和气象之间是要有一个优先级的,就是你优先哪一个。在这里面找平衡,一旦你优先了精神,一旦你优先了精神,那是谁啊?一旦你优先了精神,“平日静坐谈心性,到临危一死报君王。”没出路。优先了精神之后的这个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次我们曾经提到过的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五对人物。优先精神的典型案例是王莽和刘歆。那么优先了气象的结果是什么呢?一定要气吞万里如云,一定要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这一个影响最典型的人物是谁呢?这个的影响最典型的人物秦始皇,也包括唐太宗,都是这样……那么唐太宗平衡得比秦始皇要好一点,所以后世对唐太宗的(评价),你看…… 
    梁冬:偏气象。 
    栗强:偏气象了。后世怎么样?非议无穷。一旦你偏于另一方面了,偏于精神了,这个王莽,后世怎么样?招人嘲笑。但是如果你两个之间平衡得稍微好一点,唐太宗李世民,即便有一些争议有一些非议,那只是学术上对他有非议,而不是会在老百姓上面的了。那么这些人共同做的一个事情,跟曾先生做的一样,就是他们都在做一件事情,精神是什么?用你这个节目的名字,叫国学。气象是什么?用我们常说的一个事情,叫生活。只有当你把这种国学的精神放到具体的生活中来的时候,把国学生活化,让生活具有国学的性质的时候,精神和气象的平衡才做好了。 
    梁冬:嗯,太有意思了。讲到这两个平衡了,还有一个是什么平衡?是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平衡。 
    栗强:哦……这一点,其实恰恰是一个误会。 
    梁冬:是吗? 
    栗强:他没有……就是我们中国人,还有一个比这个更大的误会,就是我们老说人与自然的平衡。中国人和外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在和一个外国人在谈,我们看一个西方文化,一直讲人和自然要保持平衡,但是中国人不这么想问题,中国人认为人和自然之间是一体的。一个一体的东西是不去搞平衡的,它是一个整体的,他这种观点是很东方的,在这一点里面应当说,中国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中国人,他看世界文化的时候,我们今天可能走到了一个误区,老想中西对立。什么…… 
    梁冬:中医和西医之辩呢。 
    栗强:动不动就中西药对立起来说,中西对峙,这搞不下去的。就是这种对立化已经搞得…… 
    梁冬:狭隘了。 
    栗强:太狭隘了。曾国藩先生他当时绝不是在搞中西对峙。他是站在一个文化的主体上,把一切东西拿来为自己所用的,那么曾国藩先生最重要的要讲曾国藩先生的搞平衡,其实最直接的说就是阴阳之间的平衡。 
    国学堂记:平衡高手曾国藩,一生挫折沉浮,练就至上心法。那么,曾国藩心法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挫折与变故?身体的病痛又为何能治愈心理的困境? 
    梁冬:“敬”。我们知道大部分的中国的文化中说的《九阴真经》,《九阳真经》,《葵花宝典》什么的。第一章都是讲心法的,是吧?所以呢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呢,他十二条里面第一条“敬”呢其实更侧重于心法。后面十一条更侧重于做到……如何用做什么行为来达到这个“敬”呢?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一个解释。说敬呢,要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他对这个“敬”呢有这样一个解释,那么拆开来讲,请教栗先生啊,什么叫做“整齐严肃”?这四个字我们常常在小学啊,或者是希望小学啊,或者农村的小学里面甚至都有,包括一些更多学校……
    栗强:篮球场上。
    梁冬:篮球场上就有,是吧?团结,活泼,整齐,严肃,是吧?
    栗强:这个历史上很久。其实这个话自古以来大家都在提,但是曾国藩先生在这里提出来是他有一个师傅,也就是他提示这个十二条的背景。曾国藩先生他是在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之后又经历了两件事情,无数的事情就是从小被别人说你不错你不错,但最后也就那么回事。但后来一旦过了一个层次之后,被更多的人说你不错你不错,那不是那么回事了,你真不错,真了不起。越来越被人说成很不错的,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的这么一个情况之下,然后这个时候在三十来岁得一场大病,据说是痛风。但是痛风之后,两个月没好,痛苦不堪。每个得多痛风的人可能都知道,那种痛苦是痛不欲生的。
    梁冬: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痛风。我觉得痛风这个事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起码在痛的时候让你产生了很长时间很深层次的这种反省。哇,那个时候我把所做的所有错事都忏悔了一遍。发大愿:如果没事的话,一定要为苍生……所以就是什么叫做愿,就是必须你要很相信这个事情。你说在那个时候,你那么害怕的时候,你肯定发的愿是真诚的,肯定是很真诚的。
    栗强:这个内在的对人影响至大。第一条就是你说的这个事,叫做反省。痛风之后人很容易反省。
    梁冬:对对对。
    栗强:第二条,忍耐力的培养。忍耐力太重要了。还有一个外在的因素,就是碰到了一个自己一生的恩师——唐鉴,唐先生。一位宋明理学的大师。实际上整齐严肃这四个字,为什么我要提到唐先生,就是整齐严肃这四个字几乎是唐先生的口头禅。唐先生整天就是从宋明理学里讲:要整齐严肃啊!要整齐严肃啊!你看你又不整齐了!甚至有时候拆开说:不整。
    梁冬:不齐。
    栗强:不严。
    梁冬:不肃。
    栗强:对的。这些地方实际上,当它能拆开看的时候……当我们看到了他会拆开用这四个字的时候,我们明白整、齐、严、肃,是对我们内心的一个整体要求,他要求我们心能整一。
    梁冬:而不是分心的。
    栗强:对。能平齐。
    梁冬:是《齐物论》所对应的。
    栗强:能够非常的……
    梁冬:严丝合缝,交接。
    栗强:严整!严整!也非常的平静,庄肃。
    梁冬:肃杀嘛!
    栗强:庄严、肃穆!
    梁冬:对!所以呢,刚才讲到“敬”呢,前面四个字对“敬”的注释呢叫——整、齐、严、肃。它指的是心的整齐严肃,更多的是。就是我们的心是不是一个有整体性的,对吧?这种感觉很奇妙!所以这个整的意思呢,它可以是不同的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时间之间的,也可以是不同空间之间的。这个当我们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心量的时候,那叫大整!是吧?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曾国藩告诉我们要整齐严肃,那么什么是整齐严肃呢?曾国藩的一生又是如何践行整齐严肃的呢?日升月落,星辰流转,对人生之道有怎样的启示?魂不守舍反映了那些心灵困境?《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继续回来。刚才栗先生讲到啊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条讲“敬”的时候呢,他的心法的前四个字的注释整齐严肃。关于整这个字就是说统一性这个问题啊……
    栗强:什么情况下你的心能够专一起来,能够注意力集中,心一定要非常整!你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得起来。
    梁冬:此话怎讲?
    栗强:如果你的心……就是你的整和你的心的注意力和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是一件事啊!
    梁冬:对对对!不分心嘛!
    栗强:对整的解释就是对整的用就是你的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如果对注意力高度集中如何才能做到的锻炼,就是要把心弄成整的。也就是说真正严格来讲主敬,就“敬”这一条,当然我们看过不同的版本的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条,我见过一个手抄本的,手抄本的最早见的它就是毛笔字写的。第一条写的不是“敬”一个字,是俩字儿——主敬。可以,敬和主敬。这个大概意思相差不是太大。那么当主敬或者说是敬的时候,你的心是整一的。这个是一个什么,当然十二条其实全部是心法,归根结底都是心法,宋明理学就是心学嘛,归根结底都是心法。但是第一条是什么?是总纲。第一条是总纲,后面所有的都是……
    梁冬:注释。
    栗强:叫但得本,莫愁末。但得不到本怎么办?往后去搞末。就好像说一休的故事,禅宗小故事一样,老师说真要祖师禅,原来无事,什么都不需要,但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一步一步来。这个叫大手印,一二三四从专一开始,然后怎么样,一共十个阶段,五个阶段,十二个阶段,各种不同的阶段,就得一步一步来。你突然说一下——中!我做到了!那好得很!但是不中,一步一步来,那么一步一步来,后面会讲怎么来,可是第一开始他告诉你,希望让你一下能够得其——中!
    梁冬:就是说呢应事时专一不杂。就我觉得这个状态呢很有意思。现在的人呢,你看我们看电视啊?拿个遥控器,哇……走,啊,从1到80,然后呢从80再回到1。你问他看完了一个小时,看什么了?什么也没看见。他根本就完全是……我们看的一个时间,用两个小时,看了一百多个台,转了几轮着下来。其实呢,他没有专,没有专在一个事情里面,那我们回头讲读书也会讲到这个事情。其实呢,它实际上是什么呢?我认为,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信号,就是说,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清明,心理的清明,如何让自己心安静,没有那么焦躁,就是你每一个时候要做一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啊,同时谈几份恋爱是很苦的啊,是吧?同时打几份工,很辛苦的啊。所以呢最重要的是,应事时专一不杂。这是对“敬”的一个很重要的解释。那后面呢,还有八个字,“清明在躬,如日之升”,怎么解呢?
    栗强:这是《礼记•孔子闲居》里的一段话。
    梁冬:嗯。
    栗强:“如日之升”呢,那是《诗经•小雅•天宝》的一段话。原话叫“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清明在躬”讲的是什么呢?就是人的一种神志,气志如神嘛!
    梁冬:嗯。
    栗强:“如日之升”是什么呢?是一种趋势一种状态,什么叫“升”?“升”就是从早上起来一直到中午时间的太阳的运动状态叫“升”。前面那句话说“如月之恒”,月亮怎么会……有人曾经问过我这个问题啊,就是月亮怎么能“恒”呢,月亮不是有阴晴圆缺吗?嗨,我说这望文生义到什么程度?“恒”是指从初一到十五,那月亮越来越圆满,这个一段叫“恒”。那过了十五之后不叫“恒”。“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就是说,它趋势一点一点一点一点都在往好里发展。就是,我们不光要“清明在躬”,还要“如日之恒,如日之升”。就是你不停的心要保持很专一,而且越来越专一,越来越专一,越来越专一,越来越不杂。
    梁冬:就是让我们做得更好是吧?Let's do it better.是吧?
    栗强:就是可持续的发展。
    梁冬:对。
    栗强: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如果说是这个“应事时专一不杂”,但怎么能做到“应事时专一不杂”,前提是“无事时心在腔子里”。
    梁冬:嗯。他有一个解释:“无事时心在腔子里”。有事的时候呢要专一不杂。就我们不能每一天所有时候都有事,没事的时候呢,你的心也在外面的时候呢,你就收不住。当你下一次再需要用的时候你就出不去了。因为你没回来嘛,是吧?所以“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这句话要怎么解释呢?
    栗强:就是要守得住自己的神,不能魂不守舍。举一个例子,就是我1991年的时候,那一年我参加高考,那一年我参加高考,当时天气很热,我也很困,就是参加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天上午考语文呀,我就趴桌子上睡着了。
    梁冬:高考的时候?
    栗强:高考的时候我就趴桌子上睡着了。当时监考的老师跟我父母也认识,回来就去问,说你们这个孩子恐怕今年够呛了,怎么会趴桌子上睡着了。然后我母亲当时就说没事,他如果在那东玩西玩在那玩转笔刀那才叫麻烦了,他要是睡着了,说明他睡醒了就好好答题嘛。
    梁冬:嗯。
    栗强:结果果不其然,我那语文考了当时是这个成绩是最高的。就是说这种时候,不怕你睡觉的时候专一睡觉,答题的时候专一答题;怕你答题的时候又想我还困,我得先眯一会,睡觉的时候我想,哎哟,不行,我这会影响我的高考成绩,我得去答一会。这个时候就是专一,这个就是不杂。
    梁冬:刚才因为我们已经解释了前面的东西,就是说“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你也提到分别来自于《诗经》和来自于《礼记》,是吧?那么“清明在躬”到底是什么意思?
    栗强:还是那个读书的问题。“清明在躬”,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理解,我们至少要作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朱熹时代,我们看看,不是朱熹,是曾国藩时代,他所进行的理解,那是受了朱熹,朱夫子影响的理解。他从小读书读的是这个,这个东西熏在他心里熏得是最深的,包括这个“如日之升”。这一切都是他那个时代,第二一个,是我们今天直接读原文。第三一个,是当年作者写的这个东西。这些东西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我个人的理解“清明在躬”,就是神志清楚,就是脑子里呢好像这个灵魂深处点着一盘神香,或者搽了一滴风油精,永远是清清明明的,不会乱。换句话说,就好像是我们小时候躺在这个……我当时在祖国的大西北。躺在这个大戈壁上,旁边就是一条大河,脑子就像这个……又像大河一样清净、透明,又很宽广,又好像天上的银河一样干干净净,心里是这个样子,不是一想脑子就糊里糊涂的,懵里懵懂的,这个叫“清明在躬”。就是你的心……“清明”是指你心智的状态;“躬”——你自己的身体,身心合在一起。那么“如日之升”就是不光如此。这个东西可能是老天爷给你的,老天爷给了你这个东西没有用,因为你会越用越旧,越用越迟钝。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如日之升”,要不停地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停地在生活之中,无时不惧。不停地在生活之中,对自己……不停地给自己提出来这么一种戒身恐惧的要求,让自己可以把这种状态可持续地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当我们一个人……至少一个人一生要完成什么?最低程度当自己在临终的时候,可以想象一下,总结一下自己的一生。至少至少是要为自己做的一些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素质提升了,更清明了。其次要对社会做了一些事,帮助周围人,帮助周围人完成了他的一些需求。
    梁冬:是的。所以说今天呢我们花了一集的时间,给大家从曾国藩修身十二条里面,讲到第一条心法的总纲——“敬”。“敬”这个字呢,大家很多朋友已经离得很远了,因为我们现在有一种态度,似乎不敬代表着你比较牛;比较酷。但其实,当你在表面上很牛、很酷的时候呢,你已经在让自己的心变得荒漠,变得不那么的干净、澄清。“敬”带给我们的是这样的一种全然的感受。那什么是“敬”呢?如何做到“敬”呢?其实要逐层逐层讲,语言呢,一说出来就错。因为你一说它之后呢,也不能说它的反面。事实上来说呢,我认为这个“敬”它是一个非常开阔的概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到它,但不能接触到它,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表达清楚?我实际上讲的是,你今天“敬”了吗?你在内心里面,你开始对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充满了一种敬意吗?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敬”,那么我觉得,您可以稍事地再沉淀一下,期待着我们下一期的《国学堂》。感谢大家。也感谢栗强老师。谢谢。
    栗强:好,谢谢。
    画外音:“敬”作为曾国藩修生十二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心法,对我们安定内心有巨大的作用。那么心法之后又将有怎样的做法?来实践内心的修行呢?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第三集——静坐中的修心哲学。
 
 
20110416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三讲
                      本期主题:静坐中的修心哲学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4-16 21:45-22:30
                            主 讲 人:栗  强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lym210 张小满 昨夜西风 王菲 晴川 慕越人小鱼儿桃之11
 
 
  本期预告: 
    画外音:中西方文化究竟有什么不同?
    栗强:中医和西医看人的时候如果强求统一,就会疯掉的。
    画外音:中医针灸真的有传说中的神奇效果吗?
    栗强:肉来被金属戳的时候,它能有好的效果吗?
    画外音:人生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梁冬:而成功的人呢,都是把自己天生最大的优势极致地发挥出来。
    画外音:静坐又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栗强:身清静就心清静,心清静就神清静。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静坐中的修心哲学。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依然请来的是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您好!上一次的时候呢,我们和栗老师聊到了一个话题,就是说曾国藩修身十二条里面讲到了如何我们现代人在中间学到什么样的东西,面对如此不确定的年代,让自己心里面可以定一点。上一集讲到“敬”,所有的武侠小说呢,都是开始讲心法的,所以修身十二条第一条也是从心法里讲“敬”。“尊敬”的“敬”。其实栗老师“敬”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
    栗强:其实真正严格意义上我们知道一切事情的产生都出于两条,一个有一种宇宙的自然规律。我们通常称之为就是宇宙的大原则。
    梁冬:天地之大德谓之生。
    栗强:对,对的。就是那种天地的生机,我们怎么能接到它,需要我们做到一个东西叫做相似的敬。这个相似的敬是敬的诱因,就是我们除了天地有生机,自上而下的降临之外,我们还要有一种自下而上的呼求。
    梁冬:打一个比喻,可不可以这样说?就是说呢,如果每一个人都是一台电脑的话,自上而下呢,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东西在我们这儿,我们可以接收它,如果不能接收互联网上的东西呢,那你只是一个电脑。能接收下来呢,你是一个能上网的电脑。但是这不够,光是下载是download是不够的,如果你有办法还能够上传,那就厉害啦。
    栗强:为了上载,为了从下而达上,就是尽人道而达天道的,这种渴求是相似的敬。那么你这种渴求如果天道和你本身不存在呼应的原则,宇宙和人之间互相是割裂的没有关系的那这个就不能够成为现实。但是恰恰宇宙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割裂的,它是可以呼应起来的。一旦这种呼应产生了,就产生了真正的敬。
    梁冬:哦,所以这个敬其实是一种呼应。
    栗强:诶,是呼应。一旦呼应之后,相似的敬是有对象的,那个对象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一种向上的,崇高的一种张力。在这种张力下你可以有精神,你有精神一直朝着它去奔。一旦奔到了,好,那么这个时候你生命产生变化了。生命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就是你真的敬了,你真的敬了。这个“敬”不需要任何对象,因为你的对象是朝着一点去。当你产生变化之后,你对一切都可以“敬”了。在生活之中点点滴滴的,无时无刻你不“敬”了。
    梁冬:你说的这个,刚才讲的有点玄。我们举一个正在互联网上发生的例子。比如说,以前有一些人自以为是很了不起,所以随口讲话好“阳明经”什么什么经。结果如果有一天,你在微博上发了一条,你说阳明经是肺经的时候,马上就有人拍你了,说阳明经不是肺经,阳明经是胃经的时候,你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原来在苍生之中,在你微博上传出去之后呢,你的回应是有人可以给你纠正的。你每一次写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很小心谨慎,这个东西可能就是类似的,只不过我们把一个人和宇宙的关系对应回来是一个微博的一个节点和所有网民之间的关系一样。
    栗强:对的,就是真实地做到这一点,而不是从道理上知道这一点要靠什么?就要靠各种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锻炼。其实曾国藩先生后面讲的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讲他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锻炼过程。那么简单地说就是真正来讲敬的发生,实际上是让我们的生命的主宰,也就是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大脑变得英明起来,范英明。大脑中能够英明起来,那么大脑英明起来的这个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后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是我们做到了“敬”。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知道了这个在在所所,曾国藩先生的话叫“无时不惧”。
    梁冬:就是说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什么呢?“敬”这个状态呢,如果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是当你面对万千个网民的时候,你不敢乱说话的那种状态,那么万千网民是人,那你怎么知道在宇宙当中有很多超人以上的甚至是一个蚂蚁,它也可以有它自己的那种力量呢?所以呢敬天敬地神明。好了,讲完敬之后呢,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就是如何做到敬呢?有修身的十二条里面,第二条也就是开始做到的从动作上来说,行为上来说叫“静坐”。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梁冬:这个很有意思,你看发现说,西方这些人就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我们都在讲说要运动,你不运动的话你没有活力。但是呢,恰好呢,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的通神,通慧呢,是要静坐的。曾国藩先生在讲到说,“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
    栗强:我认为啊,是指不一定有完整的时间。我一定要从今天的早上九点十五分坐到十一点十五分,不一定有完整的时间。但,这会儿坐半个小时,有点事先去忙一忙,是吧?我们前边说了,“应事时专一不杂”,先去认真地办自己该办的事。过一会儿办完事,又来坐二十分钟、再来坐半个小时,加在一起也少于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干什么?让自己的至少是无事的时候,静坐的时候没什么事,心在腔子里。而且后面还说,不光要心在腔子里。心在腔子里干嘛?要体验“来复之仁心”。
    梁冬:稻盛和夫先生他讲过一个东西,他说他在做企业家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六波罗密,他引用《金刚经》的六波罗密,其中就有禅定。那稻盛和夫先生呢,在讲到禅定的时候呢,他说:不管你有多忙累,晚上睡觉之前不能倒头就睡。你一定要在睡之前要坐一会儿。让自己把心性收住了,然后再去睡。否则的话呢,你的梦啊,会一晚上都在打架,你收不住的。其实晚上睡觉是不能够很好的收敛自己的心性的。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呢,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曾国藩主张敬重天地万物。做法之一便是静坐。那么究竟该如何静坐呢?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又在哪里?人体真的存在经脉之说吗?针灸真的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吗?《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国学堂》。我们聊到《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刚才讲到静坐。说呢,要静坐四刻,就是两个时辰。当然不一定要连贯。
    栗强:两个小时。
    梁冬:啊对,两个小时,一个时辰。体验来复之仁心。什么叫来复?什么叫仁心?
    栗强:先把“来复之仁心”这几个字的背景稍微谈一谈。就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根本的不同。我们知道我们看待同样的一个身体,我们人有一个很奇怪的观点。就我们老觉得,我东方文化或者西方文化,东方医学或者西方医学来看待同样一个东西的时候,应当得出同样的结论。其实真不是这么个回事。你比方说我们看待一个人体,我们老觉得西医也看的是同样的一块东西,中医也看的是同样的一块东西,那我们就应该对应得上。你比方说,我们中医说,讲人分心肝脾肺肾。西医也讲了一些这个heart(心脏),这个liver(肝脏)啊等等的一些术语,就要把这个东西能够对应到一起,最后发现对应起来不容易(理解),我们就觉得很困难、就很迷惑。其实,说实话,东方和西方同样看待人体的时候,看到的根本不是一样的东西,认识是不同的。看到同样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举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我们做一个实验。放三盆水,一盆零度,一盆比方说人类耐受的极限,可能我们假设放一盆六十度,中间还有一盆室温的水。你把左手放到这个零度的水里放五分钟。同时啊,右手放在六十度的水里放五分钟。忍住。不要怕冻!那边不要怕烫!五分钟之后拿出来,哗,一起放到中间这个,三十度的室温的水里面。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大脑会告诉你什么?这水是烫还是凉?
    梁冬:疯掉了!
    栗强:疯掉了。其实中医和西医看人的时候,如果强求统一就会疯掉了。
    梁冬:哈哈,这个例子很好。
    栗强:中医怎么来看人?西医怎么来看人?西医容易讲。我们看到任何一个人,我们讲和静坐有关的,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人的脊柱。这一段。西医来看,看到的这个东西就是脊柱。可以肯定的说脊柱的这个系统,他看到脊柱不代表人只有脊柱,脊柱代表人的可视可见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下一切都是可以衡量的。可以摸得着、看得见,很容易被肉眼所看、手所摸到、这个仪器所检测到的这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下的这个东西,我们就有一个字,脊柱的“脊”来替代。这个系统一定生命在于运动。你越不用,用进废退,越不用越出问题。但是中医说除了这个系统之外,还有更深一步的系统。
    梁冬:是什么系统呢?
    栗强:第二步的系统,督脉。督脉是解剖不出来的,换句话说,经脉是人的,活体人体的,就是活体生命的独有现象,只有在活体的生命上才有这个东西。
    国学堂记:武侠小说中往往强调,打通任督二脉,方能练就绝世神功,这当然只是小说的虚构。但是人体真的有经脉之说吗?针灸与经脉有怎样的联系?针灸的神奇效果真正存在吗?
    栗强:督脉的层面一半儿要靠的是什么?一半儿要靠的是静,一半儿要靠的是动。生命不光在于运动了,还在于要修养。还就是静,安静下来,督脉的气会运行地更畅通。所以我们讲静坐,至少在一半儿,一部分要谈到督脉。这是人体的第二个层面。可是中国传统医学里,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光有这第二个层面,多了,第一个层面当然都有了,谁都看得见。第一个层面是物质层面,纯物质层面。第二个层面就是精细化的物质层面,就是人体的精气。这个物质层面和前面的不一样。针灸归根结底不就是拿一个针,上面没有任何药,那个针就是金属,往一个肉里面戳,拿一个金属,往一个肉里面戳,在里面的提、插、捻、转折腾。你想想,它没有药啊,拿肉被这个金属,肉来被金属戳的时候,它能有好的效果吗?它只会有伤害效果。
    梁冬:对啊。
    栗强:你无法想象它有好的效果。
    梁冬:那一定是身体本身有药。
    栗强:哦,甚至,那要看药怎么来理解。其实就是身体本身可以起反应,只要不纯粹是这一个系统的,生命不纯粹是这一个系统的事,还有深层的系统,就是督脉系统。还有比督脉更深层的,我们叫黄道系统。黄道系统比督脉系统更要玄乎一点了。
    梁冬:不可测量。
    栗强:更不可测量一点了。如果说督脉系统要解决的是,日常的生命的一个,基本状态的平衡的话,那么黄道系统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人的寿命问题。黄道系统的治疗,黄道系统的医学,黄道系统的锻炼,会使人的寿命延长。
    梁冬:还有第四个系统是什么?
    栗强:中脉系统,解决人的心态问题。中脉系统,这四个系统一个比一个更微细。
    梁冬:那换句话来说,静坐是有助于这四个系统的锻炼的了?
    栗强:主要是后三个系统,主要是后三个系统。
    梁冬:有道理啊,有道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有四个系统。通过静坐修心,便能对四大系统产生作用,那么静坐对我们究竟有那些帮助呢?静坐又有什么要求呢?盘腿打坐是否真的有用?心灵的静坐又该如何完成?《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讲到栗老师讲到中医有关于一个人是有四层来看的。这个呢是有点点深,我们今天不在这里展开讨论。传递的观念是什么呢?就是说,原来一个人静坐的时候呢,对于另外三个系统,其实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如何静坐呢,就是问题来了。
    栗强:对的。
    梁冬:如何完成一次好的静坐呢?怎么样才能够静坐得好?才对身体有好处?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有帮助呢?
    栗强:静坐首先一条,降低身体的生命的内耗。在这个角度上讲,静坐对生命的好处在于,补生命的内耗之漏洞。这样的好处是容易达到的。它重要的是我们讲,身清净故心清净,心清净故身清净。它最重要的是在上半身,而不是下半身。那么下一条回头我们说,它不光可以补漏洞,还可以什么?对身体进行锻炼,它重要的是下半身,但那一部分很难,练不好要出问题。就是确实需要……
    梁冬:你可不可以大概给大家稍微讲一下,上半身的锻炼和下半身的锻炼,在静坐过程中是怎么完成的呢?
    栗强:大家一般通常看到的是下半身,好像两个腿盘到一起了。
    梁冬:双盘的,单盘的,飞盘的。
    栗强:这两个腿盘在一起的时候,最标准的就是所谓的双盘,这容易看,随便去看一个传统的佛像,他都是这个样子。但别忘了那是一个佛,佛是用泥巴塑的,是用金属做出来的。你想给他比如塑成双盘,你给他塑成什么盘都可以。可是问题是你人如果硬要双盘,我见过很多双盘时间长了的人,脚骨都会变形。脚骨变形,这个变形走路会受障碍,他也不愿意。下半身身体坐时间长了,开始的时候发麻,极少数的人坐时间长了气脉能通,坐时间长了,更多的人气脉非但没通,反而怎么样?变得冰凉,封住了。这也是因为锻炼不得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是站桩。可是我们现在先不谈站桩,先来回过头来说静坐,有时间我们再来谈站桩。那么站桩是解决身体(问题)的很重要的方法,那么它和静坐不一样,主要是解决身体。我们一直在强调,生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蛋白质。一部分叫做心,我们用站桩来解决蛋白质的那一部分。解决心的这一部分,是什么?是静坐。可是解决心的这个静坐,它主要的就是补漏洞。它重要的反而是上半身。
    梁冬:怎么个调住上半身,来令到我们的静坐是对的呢?
    栗强: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我们要让我们的上半身保持正直,脊柱是要放在正直,但不是端着。
    国学堂记:静坐往往让人联想到盘腿打坐,其实静坐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那么,什么是来复之仁心呢?《老人与海》中蕴含了怎样的修心思想?扁鹊又是如何认识静坐的呢?
    梁冬:然后呢讲到体验来复之仁心。什么是来复之仁心?静坐的时候。
    栗强:来复之仁心也就是天地之公心,就是我们一直说,宇宙中本身有了一点,使我们来复之仁心显现的可能性,这个机理是有的。那么我们心能够显现的那一点,一旦显现就发芽了嘛,能够显现的那一点是什么?是这个东西的仁儿,仁儿不是种子,不是果实,而是果实里面的种子里面的那能发芽的那点东西叫做仁儿。这个仁儿想要发芽,第一天地间得有让它发芽的可能性,第二,得把种种的这个……
    梁冬:机缘。
    栗强:机缘,种种的障碍去掉了,外面的果壳它突破了,然后所有的泥巴上的土啊温度啊,上边儿踩着的大皮靴也都去掉了,它那个芽才发出来,否则发不出来。
    梁冬:可不可以这样稍微的比喻一下,当你在一个事情很沮丧的时候,你已经无法回避的沮丧,觉得这个事情太绝望的时候,你就放弃努力,你就坐在那儿,等等等等,过一会从时间上过来之后你会发现,哦,也许还有一点希望。就是你内心又会充满几些希望,是吧?就是失过恋的人,被拒绝过很多次的人,每次都会拒绝,最后呢,过了一会呢?他又在继续下一次的追求。为什么呢?他坐了一会了,他有了这个来复之仁心了。
    栗强:这个叫来复,有的人来复的是勇气,有的是来复的是这个……《老人与海》啊就讲的是来复。海明威的著名的小说,就是这个,最后辛辛苦苦与鲨鱼搏斗之后,可是我又被这个鲨鱼把自己打上的大鱼都给吃光了,只剩下了一副鱼脊骨,可是鱼脊骨又怎么样呢?我还会再继续去,把自己的船做得更好,把我的捕鱼的工具,做得更锋利,锻炼身体锻炼得更强壮,为下一次出海做准备,在所有的痛苦失望灰心之内有一点不灭的希望,这一点希望叫做来复。对这一点来复的保护,就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精神,也就是说一阳初复,阳气甚微。你要保护这一点东西,但是保护的东西是什么?有的是仁心,有的是勇气,有的是这……
    梁冬:比如说做股票的人都有知道这种经验,这个到了最绝望的时候,股票跌,天天跌,跌倒一楼,跌倒地板,地下室五层,然后再往下跌,跌到最后就完全就停止在那里,完全做不了了。这个时候有经验的人就会去看,突然过了几天之后呢,那个成交量会放大一点点,有一些人在开始重新买进,在最低最低,所有的人都在绝望的时候,真正的高手开始进场了,那个东西呢,就是这一支股票的阳气,就是来复之这个阳气,来复之买盘。
    栗强:来复之牛气。
    梁冬:对,来复之牛气。所谓的来复之仁心呢,就是说,可能就是,来复回来一个什么东西,可能是那种同情心,可能是那种悲悯心,也可能是那种,对所有事物的那一种,生发的那样一种希望,仁者生也嘛。是不是这样的,所以呢,我觉得呢,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今天做完节目之后,大家看完(节目),可以呢,拿个十几二十分钟去体会。你会发现你刚刚坐下来的时候,你坐了一会儿之后呢,你感觉到内心里面充起来的那一种对生活的希望又来了。比如说曾经有一首歌,就是那个《我是一只小小鸟》是吧?那个赵传唱的,每天早上的时候,又重新披起盔甲去战斗,这样的情景,其实呢我们每天早上,大部分艰苦在职场上战斗的人,每天回来都很累,但第二天早上稍微睡醒了之后呢,第二天又有一点儿信心了。其实呢,我觉得呢,就是这样的东西,只不过呢,曾国藩呢,叫什么呢?叫“体验来复之仁心”,就是说你叫敏感的捕捉到你是有这个感觉的,大部分的人呢,就这么走了,有点勇气有点仁心就完了。曾国藩要强调大家呢,要反复地去感受它,去体验它,诶,就是,来了,来了,来了,来了……
    栗强:这是志向,这是志于道了。
    梁冬:志于道了。
    栗强:所以我们可以总结,稍微对静坐这一条,总结一下说,静坐有三要素。第一要素,身体的要素,在初期阶段,我们这所有谈的都是初期阶段,走到最后你说你已经是一个世界级冥想静坐瑜伽大师了,那个我们不讨论,不是来跟你讲的,那么需要给普通没有静坐过的人讲,静坐有三要素。第一个要素,身体的要素,什么叫身体的要素,身体的要素是至少脊柱要直,眼神往回收,别东瞄西看,然后说我们过去说眼观鼻,眼睛好像看着鼻子尖一样的,鼻观口,鼻子关注到,用意识把这两个连在一起,口观心。诶,脊柱保持正直,端在上半身,放在上半身上面,下面我们后面会说像个鼎一样,放在上半身上面,那么这个身体的要素是这样的。腿可以盘也可以不盘,一开始的时候,垂坐都可以,这是身体的要素。舌头要放松,我们会用舌头顶上颚,我们在这个……
    梁冬:搭鹊桥嘛。
    栗强:诶,搭鹊桥,这个有个中国很有名的大医家叫扁鹊,据说是饮了上池之水,上池是什么?唾液,唾液怎么分泌出来的,其中很重要的真正产生上池之水的方法是什么?就是你说的搭鹊桥,就是舌头顶着上颚。也可以不顶,但是顶上好一点,这是身体的要求。第二一个要求,心的要求,就是意念的要求,第一个要素,身体要素,身体要求,第二个意念的要求。
    梁冬:那这个意念的要求到底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但是呢,马上请栗老师跟我们再总结一下,静坐的时候心的要求,意念的要求是怎样的。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体会来复之仁心,达成身心统一的静坐,需要三个要素共同配合,这对心灵和意念有哪些要求呢?针灸的本质又是什么?凝命与成功有着怎样的关联?《国学堂》解读曾国藩落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刚才讲到静坐的时候呢,是要有一个意念的要求的,到底静坐的时候这个意念要求是怎样的呢?
    栗强:初期的静坐的时候,意念的要求就是专注。专注于哪里都可以,初期的时候专注于哪里都可以。
    梁冬:哪里都专注不了怎么办?
    栗强:那就要找一个东西来专注哇,比方说在门口儿放一个,拿个硬币放在这儿,或者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呼吸上,或者对面墙上点一个红点儿,都可以呀,那么最后一定要从专注外在的,转而转向专注自己的,便能观自在。来观察自己在这里,这个自己越来越细微化的变化,从脊柱的自己,就是肉体层面的自己,呼吸层面,物质层面的自己往细里走,往督脉,往黄道,往中脉,最后观察精细层面的自己,观察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心的状态,到底是不是这个,无事时在腔子里呀,应事时能不能专一不杂呀,都是这样的。那么这是意识的要求,但最初的时候,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讲,最初的要求,就是意念的要求,涉于一点就可以了。我们平时的心太散,东散西散。
    梁冬:而且很大的时候吧,其实来自于苦,比如说,我们很多人呢发现,其实很多忙的人,商业上人呢,是喜欢打个扑克,也就是最简单的游戏,包括现在玩儿一些游戏,为什么呢?是因为呢,那个时候呢,能够让你专注,它可以帮助……当然我们在精神上逃避,但是像我们打坐的时候呢,叫你真的是把想法专注在一个点上的时候很困难。曾经呢,有一个朋友呢,他跟我讲过,他说,不知道对不对啊,请教,他说呢,如果你实在连这个点都做不到的话呢,请你做个慢动作,比如说你能不能用两分钟时间把手从左边变到右边去,不要停,不要停一段儿一段的,是吧?你能够一直专注地把它做完它,这两分钟很不容易,那么你这两分钟呢,起码你是专注的。
    栗强:诶,这个很重要啊。
    梁冬:你可以用动作来完成这个事情。
    栗强:大成拳里有摩擦步啊。都是这一个道理啊,而且还有比这个,更奇特的更有效的一个更显著的一个例证。就是我经常推荐大家,如果要看针灸,有一个很优秀的大夫,是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的一个高材生,叫秦玉革。秦先生呢,他当年说自己扎针开悟了,他开悟之后,他明白了扎针怎么才会有效,也明白了自己过去扎针为什么会效果没那么好。
    梁冬:诶,这个很有意思啊。
    栗强:但是他突然有一点他想不通了,他说我过去没开悟的时候,我扎针上没开悟的时候,扎针没开悟的时候。
    梁冬:偶尔也有效的。
    栗强:应该一点儿效果没有啊,为什么也有效呢?也有这个效果呢?
    梁冬:对呀,那为什么开悟了之后……
    栗强:效果当然开悟了掌握方法了,效果一定好,直接能够激发精气呀,等等的这个东西,当然是一定好,可是,现在他在说的是,他开悟扎针开悟之前,它的效果怎么来的。哎呀,他百思不得其解,终于自己想明白了,而且确实做了其他的一些实验,证实了这个东西……
    梁冬:是什么呢?
    栗强:专注,不是他专注,是病人的专注。因为没效果扎进去疼呀,你一旦,我们上次说过痛风,痛风也会培养人的专注,这个扎针也很培养人的专注。你扎针不好,扎进去疼。扎进去行半个小时针,又提、插又捻、转,那真的是拿着一个金属往人的蛋白质里戳,戳的结果是又没戳对位置,戳对位置可能不疼,这回没戳对位置的时候一定疼,一定疼。平时我的脑子东想西想,一会儿想大海,一会想蓝天,一会儿想美女一会儿想野兽,或者是他很喜欢美女,但是美女不喜欢野兽,他也很无奈,这个时候都不想了,只会想一件事情,专注在这一点。
    梁冬:对。
    栗强:但是人的专注性反而激发了身体的内在能量的展示。
    梁冬:很有道理,很有道理。就是我一直也在想这个事情,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任何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只有针灸这个事情能够把你所有的……强迫你把你所有的关注点在这个点上,你那个时候,尤其是刚刚开始行针的时候……
    栗强:往往是错误的人用。
    梁冬:对,对对!这个很有意思,而且昨天晚上我还在想一个事儿。您说啊,针灸其实带来的是一个肉体上的痛苦嘛,但是我们在梦里面的时候,我们在梦里的时候呢,其实感觉是比这现实生活中还要强烈的嘛。比如我们梦里面失恋的时候,那哭得,撕心裂肺嘛,是吧?那如果梦里面有人在你的这个地方,比如说委中穴扎了一针之后,是不是也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在现实中扎一针的效果呢?理论上应该是的。
    栗强:一定程度上是有可能的。
    梁冬:有意思。那刚才讲到就是说,你刚说他说他后来开悟了,针灸开悟了,什么叫扎针就是开悟了?他那种所谓的扎针就开悟是什么感觉?
    栗强:就是会了。
    梁冬:那是什么呢?
    栗强:有一句话,就是我们从禅宗里抄来的一句话:“只许老胡会,不许老胡知。”“老胡”我们知道就是外来文化嘛,就是胡人嘛。我们佛教说的就是胡人传过来的嘛,那么胡人就是只许你会,领会,我会了,我会干这活了,不许你知,你是知不了的,你知了有时候影响你会,有时候会了能讲出来,但是会了也有学生还讲不出来了。我的一个老师,专门教我做盆景的,我只有跟着他动手做,我不跟他动手做,你听他讲说得一塌糊涂,前言不搭后语。但是你要跟他动手一做,然后你送过去,一等奖,那前面是不是还有一个特等奖呢?有,他自己做的。
    梁冬:呵呵呵,对。那说回来之后,就是他会了。
    栗强:会了,他会了
    梁冬:说不出来?
    栗强:我们不想尽力的描述,因为我觉得尽力描述不见得有多大的好处,很多知识过度普及不一定有太多的好处。但是这一点他确实会了,会了以后疗效大为提高。
    国学堂记:静坐要求我们内心专注,针灸的疗法也来源于专注的力量,那么,静坐对我们还有哪些要求呢?“正位凝命”,代表着怎样的人生之道?成功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梁冬:说回来,那这个静坐的时候要“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上次我们聊过这个事情,有一天我们自己讨论过,就“正位凝命”这个事,就有一本书讲宇宙全息投影的就讲过,它说这个时间或者未来有点像这个啫喱,远处的时间比较稀,然后慢慢变成液体,就是变成膏体,像啫喱体一样,最后到这一秒钟就变成固体了,所以它是这么一个过程。我看到“正位凝命”这四个字的时候就想起这个观点了,就是说他们认为所有我们对未来的影响是可以很大,因为他还没有成形,对于已经成形的东西马上道德攻击,你要想要改变它就很难了。
    栗强:“正位凝命”叫使位正、使命凝。要做到“正位凝命”,这是静坐的结果了。
    梁冬:对。
    栗强:前面说了静坐的三个要素,当然我们刚才只说了两个,第一个要素是身体的要素,第二个要素是意念的要素,第三个要素是什么?情怀的要素。情怀的要素就是体验来复之仁心,是冲着这个目的去的,如果光有前两个要素,你绝对做不到“正位凝命”。因为你不是冲着体验来复之仁心去的,一定达不到“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如果你是三个要素都俱足了,你是冲着“体验来复之仁心”道的。
    梁冬:那什么叫“正位凝命”?什么叫“如鼎之镇”?
    栗强:就是位置,换句话说,每个人头顶有一片天。
    梁冬:你恰好在那片天下面了。
    栗强:你把自己放在这片天下面,放正了,不光在这片天下面没歪,还正了。什么叫这片天?就是你的才华和老天给你的天赋之间有一个关系,对应的关系,还是那个话。
    梁冬:这个话吧,栗老师讲呢,就显得好像,就很多朋友觉得很玄。我跟大家再破解一下翻译一下。有一本书叫做《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他说呢大部分的人这一辈子的痛苦在于努力地老想做一个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成功的人呢,都是把自己天生最大的优势极致地发挥出来。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他把他的缺点规避得多好,而是他把他的优点放大得有多好。那么这个东西就是天赋予你的,有些人特别善于讨好人,有些人特别善于联接,有些人特别善于收集,等等等等。它就是人类的不同的优势,那么你做到了你的最天赋给你的优势,天生你材必有用,做得好了,那就知道正位,你的位置就正了。那么这个时候呢,你做什么事情呢?什么叫正位呢?就是这个事儿非你干不可,你干特轻松,人家干特累,就这么个事。
    栗强:这是外象。
    梁冬:外象,就是表现出来的这种。
    栗强:内在的,我知道我就该干这事儿,我太清楚了,而且我最后时间证明,我干这事干对了。那怎么能找到这个东西,怎么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哪儿,那肯定是谁都想找到。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哪的方法,那曾国藩先生说了,静坐。静坐怎么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中间是有一个桥梁的,这个桥梁叫做“非淡泊无以明志”。这一切呢,你看我们刚才这一句话解释,“静坐”这一条解释了好长时间了,为什么要解释这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大量的背景知识曾国藩先生当时很清楚,我们今天不清楚,只有给补上。三要素,第一要素、第二要素,他在这里提都没提身体要素和这个意念,这个意念的要素他都没提,只有最后情怀的要素、志向的要素,来复之仁心他提出来了。后面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正位凝命,诶,第一个结果正位,第二个结果凝命,这两个结果要有两个桥梁他也不提,我们还得补充上。第一个桥梁是“非淡泊无以明志”。这个志,你的志在哪儿?你到底一生你是应该志于下棋呀,还是志于弹琴呀,还是志于种花啊,还是志于经商啊,你的志……当然都是最后要志于道的。可是你如何才能够明白你所志的那个东西在道的哪个方向上,就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正确的位置,把自己的位置搞正了,你的心要淡泊下来。
    梁冬:你要定下来。
    栗强:要淡泊下来。
    梁冬:对,不要受他人太多的影响。其实你只能做一个人,这个人呢是你只能做的,你要需要用很安静的方式让自己很诚实的对待自己的时候呢,你才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也许它不是别人眼中的辉煌,但是对于你来说,它是这一辈子你做的最愉快、你做起来最不累、别人做得不好你一做就做得最好的那样的一个事情,我们称之为叫“正位凝命”。那么如何做到呢?就是要对自己要安静,每天要拿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时间,不连贯的时间,不断地拷问自己,最终你明白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说天地是如此的清澈透明啊。好,感谢栗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静坐的话题。下一期,同一时间,依然和大家分享《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下节提示:
    国学堂记:静坐给人与天地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我们安定内心,接下来,曾国藩又将告诉我们哪些人生智慧的精华呢?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第四集:早起的人们快乐多。
 
 
20110423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四讲
                        本期主题:早起的人们快乐多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4-23 21:30-22:15
                                主讲人:栗  强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徒步去旅行  棉花糖 子轩 白眉英王 yhlj Sammie lym210
                         慧从卢溪  小鱼儿  夜未央
 
    画外音:如鼎之镇是怎样的情景?
    栗强:煮着蘑菇;煮着肉,然后香气扑满了整个世界。
    画外音:曾国藩为什么提倡早起?
    梁冬:他是为了要用早起的方法来砥砺自己的那种心性吧?
    画外音:高质量的睡眠是然如何炼成的?
    栗强:要把心专注在那个地方,把心收起来。
    画外音:怎样的卧具才有利于睡眠?
    栗强:我非常推荐大家用棕垫啊。
    画外音:梦的本质又是什么?
    栗强:梦的本质是你这个人不够好。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早起的人们快乐多。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请来的是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你好!话说呢,在中国的历史过程当中有一位曾公,曾国藩先生呢,面对极其不确定的世界,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这个心性,而且呢造就一番伟业。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曾先生有所谓的修身十二条,今天呢我们继续讲修身十二条的第二条,静坐后半段的几个字。上次我们讲到静坐的时候呢,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呢?我们静坐坐了干嘛?除了锻炼身体以外,要正位凝命。正位讲的就是你终于知道自己的人生的定位是什么了?
    栗强:这里就是位和命的关系,我们知道这个中国人讲五行,五行之中有四行都是一个,但有一行是两个。
    梁冬:什么意思?
    栗强:金、木、水、土都是一个,但是最后一个火分成了君火和相火。
    梁冬:对这在中医里面有讲过。
    栗强:不光是中医,整个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你比方说我们看到有一个叫做……中国有一个大山叫做五台山,每个台一个,南台——俩。
    梁冬:是吗?
    栗强:今南台、古南台,当地也叫君南台、相南台。而《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君火以位;相火以明,明白的明,就是说一个是位,一个是明。对应到我们太阳上,冬天的太阳没有暖洋洋的效果,但是它也依然是太阳,可以带来光明,可是呢到了正午十二点夏天的那个太阳的……清晨的太阳是没有那么热的,到了九、十点钟;十一点钟、十二点钟太阳热起来了,太阳热起来的时候,就是太阳的什么功能出现了,太阳的这个作用力产生了,如果光是太阳的光明的时候,是太阳的什么太阳自己的精神,如果在人修炼的时候,讲人的注意力要在这里,你的精神,那么到了你这个起作用的时候……
    梁冬:大家觉得热,我们把棉袄脱掉了。
    栗强:就有效果了,注意力在这个时候集中出来成了作用力,就是你的气象。
    梁冬:能够让你把棉裤脱下来的就是作用力,是吧?
    栗强:正位就是指我们的人的注意力,我们要注意我们的位放得正不正,这个就是什么?这个就是精神,凝命,这个命是什么?要产生作用,它是你的气象,那么我们整个这几次,每次我看都在强调精神和气象,因为确确实实我个人的体会是我们自己调整身体,调整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这么调整好了,我们的生命才能够找到一个适宜的状态。
    梁冬:所以说凝命是什么呢?就是凝聚我们的命运,可以这么讲吗?
    栗强:凝聚我们的生命。
    梁冬:凝聚我们的生命力。
    栗强:我们的生命力。生命力产生效果,那么怎么能做到凝命,前次我们的已经说过了,前一次我们已经说过了叫做静坐。静坐有三大要素,身体的要素,把身体要放正;意念的要素,要把心要从专一开始;情怀的要素,志向的大的方向的要素,要体验来复之仁心。那么产生两大效果,第一大效果通过的桥梁叫做非淡泊无以明志。第二大效果通过非淡泊无以明志这个桥梁产生的叫做“使位正”,使你找到自己的正位。第二大效果,要凝命,也要有一个桥梁,非淡泊无以致远……
    梁冬:非宁静无以致远。
    栗强:非宁静无以致远。那么只有当……你现在……我已经位正了,但是我位子正了,我该……我知道我天生就是适合一个比方说是做跨栏的人,但是我怎么能够跑到最后,这个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自己的心,能够比较宁静一点,通过宁静的心积蓄的力量,你的生命力才凝聚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它才能够产生出来巨大的力量。也就是我们五个指头的力气永远不如一个拳头的力气大的原因。
    梁冬:如果用企业管理的套数、术语的话,就是什么呢?第一企业的战略要清楚,定位要清楚;第二呢,要聚焦。你永远不可能很多个业务很分散。你看,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比如说微软,它绝不搞房地产。但是呢,也不代表它不能够做到最大的公司了,是吧?现在当然微软不算……最有钱的人,巴非特,也算是最有钱的人之一,他这一辈子只做股票,炒股、投资,他也自己不去搞房地产开发,他也不去画画赚钱,他不会做其他东西,这就叫凝命。就是说既然你知道你要做这个事情以后呢,你要把你所有的生命力灌注在做这个事情上,你才能够走得远。
    栗强:正位是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凝命是企业的文化。真正意义上来讲,真正的企业家的精神就是要能够永远把住企业的舵,使这个企业和自己一样,使位正,正位。真正的企业文化就是让这个企业所有的人的生命力凝聚在一起,使企业做得更远、更深、更强大、更有效果,生命力更长、更长寿。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正位就像企业家精神,而凝命是企业的文化,正位凝命就是要凝聚我们的生命力,那么如鼎之镇又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呢?鼎在古代又有着怎样非凡的象征意义呢?
    梁冬:对,所以呢有了正位凝命呢,叫如鼎之镇。他在讲静坐的时候,最会用如鼎之镇来对静坐做一个最后的总结。为什么要用“如鼎之镇”呢?这四个字来形容或者来注解静坐呢?
    栗强:是象。就是所有的一切。我们看到曾国藩先生这每一个描述之中,最后所有的一切,都会落实到一个很具有形象性把握的东西上。过去鼎是要用的,是在底下是一个木,上面是一个火,以木巽火,这个就是卦,下面是木、上面是巽卦,上面是一个火卦,这个就是鼎卦。这是一个象,是烹饪也。他讲的就是烹饪这件事儿。但这个烹饪不是一般人烹饪,不是说你们家里吃饭,拿一个鼎在这儿烹,不是这个概念。我们说一言九鼎啊,谁能问鼎中原啊,这个鼎和国家乃至于和天地有一种重要的关系。怎么讲呢?“圣人烹以享上帝”,是由所有的天地间做到了正位凝命的圣人一起来煮一锅大食品,这个食品是用来供养整个宇宙的,是用来让整个宇宙……为了让这个宇宙能够更和谐、更美满地发展,为了让这个宇宙不颠覆。
    梁冬:你看哈,以我浅薄的知识,我只是把它视觉化一下。作为一个学电视的人,你说这个如鼎之镇是什么呢?你可以想象一个很敦实的一个很厚重的一个鼎,它呢有正气,它压在那里之后呢,好像整个天地就因为它有了一个基准。它就压在这儿,就像一个镇纸一样就压在这里了。如果一个时代有一个人,他在这里立着的时候呢,这个时代大家觉得是安全的;如果一个人心里面因为透过静坐的方式,你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你有自己的立下的一个志向,你坚决地知道,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做什么的时候,你就定了。这就叫如鼎之镇。就像很敦实地呆在这里了。
    栗强:非常好!但要补充一点。它不是硬生生的光放在这里,压在这里,它是转化,它很香喷喷地把它的生命开出了灿烂的花,放出了芬芳的味道,底下生着火,用木头烧着火,里面煮着东西,煮着蘑菇、煮着肉,然后香气扑满了整个的世界。
    梁冬:这个叫如鼎之镇。
    栗强:如鼎之镇。
    梁冬:深刻深刻。如果有些人在讲内丹修行的时候,内丹在消耗,但是我觉得曾公肯定不是,就是曾国藩先生肯定不是这样去引申出来去讲的,是吧?但是呢,如鼎之镇呢,你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比喻,你在内心里面是不是也是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这种定见,然后呢,释放出一种芬芳,去感染你周遭的人。你会发现说,有一些人呢,他自己的人生方向很明确的时候,他自己的人生趣味很祥和的时候,你是愿意呆在他身边的;那有一种人呢,你就很不愿意呆在他身边,就是这个原因。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曾国藩的静坐之道讲求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以便坐观心性,安定内心除了静坐,曾国藩为什么又提倡早起呢?国学大师南怀瑾有怎样的作息之道呢?“活子时”与“摘灯泡”又是怎么回事呢?《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我们讲到了曾公的《修行十二条》的静坐这一章。讲到静坐的时候呢,他其实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说你要如何地令到自己的人生才能走得远呢?你要不断地透过静坐这样的一种外在的形式,让自己清晰自己的人生战略,也同时呢,也要清晰自己的所有的努力的这个焦点,从而呢能够变成是一个有芬芳的人。好了,那么下面呢就讲了要早起。除了静坐之外,要早起。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梁冬:好,早起。每天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就是我觉得有些人有一种习惯,醒了之后呢,老想呢再荡漾一下在床上,是吧?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回味一下昨晚上做的梦,然后呢也不想早起。这个事情呢,好像也挺舒服。但是,会不会是说这样的一种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心智上的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做人太缠绵,不能够做到当下起、当下止。就是我觉得曾公他做的所有事情,一定不是为了早起而早起,他是为了用早起的方法来砥砺自己的这种心性吧?
    栗强:他做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让他自己更有精神。你说的这个事情,讲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怀瑾先生,年纪好大了,他经常去讲,最近可能讲的少一点,原来是经常去讲,有个东西叫做“活子时”。我们都知道子时很重要,但是现在的这个人要守这个死子时,不大好守,真的是不大好守。
    梁冬:就是一定要每天晚上十二点钟要睡觉?
    栗强:一定是每天晚上十一点……以北京时间而论,十一点十五之前要入梦,要睡得很香甜了。但是这个对于大多数人其实听得了、信得过、做不到。那么他说要守一个活子时,守活子时从外相上看,那就和早起直接抵触,叫赖床。就是你早上起来糊糊涂涂那一点,那一点你又身体还没有完全苏醒,就又回到前面说的来复的概念了。这个来复的不是仁心,来复的是你的经气,你的经脉之气,不是精神之气,来复的是经脉之气。这一点来复之经气,我们说了,“一阳初复,阳气甚微,劳动它不得”。所以就要怎么样?“安静以养微阳”。就好像“如善则出芽”,刚出来的芽要慢慢地养它一样,他说这个东西叫活子时。
    梁冬:哦,南先生呢强调大家醒之后不要马上起床,稍微养一养。
    栗强:那么我们回过头来来看这个早起。早起的时候和我们说活子时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在于……其实两个共同的地方都是要精神,只不过曾先生说你如果做不到守这个活子时,不能够神志很清明的守,那你一醒就起。
    梁冬: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如果大家可以愿意做一点努力尝试的话,早一天时候把自己生物钟调了,每天晚上十点钟以前就好好去睡觉,早上六点钟起床去上班,你会觉得这一天吧,好像长了很多,做的事情多了很多,不像现在很多人,一醒的时候呢,在上到班已经十二点了,下午四点钟就要开始准备下午吃饭了,一天只有四个小时,那就太可怜了。
    栗强:那当然了。我们一个病人,是个外国人,他开个公司,公司发展得很大,基本上做到了一件事,什么事?羸了全世界,快输了自己。我们的老大夫给他开的方子是什么?摘灯泡。他说你们家可以用手机,也可以用这,可以用那,但是发光的这些玩意儿,就是发大量的亮光、可以让你晚上不睡觉的灯泡、电脑屏幕去了。去了以后,你想一个人如果是强行地被摘掉了灯泡,他的生活一开始肯定是抓狂。但是抓狂之后,慢慢地他也就适应了,习惯了,那么习惯了以后,他这个身体自然的生物钟调整,调整的结果,最后突然有一天,他说,我要让我公司所有的人……他本来是在做投资的,所以决策正确与否极为重要,他说我要让我公司所有的人都把灯泡摘了。因为这样的判断力的增加,太不可思议了。
    梁冬:其实你要想让自己健康的话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码能够比吃很多的补品要好很多。
    栗强:第一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第二好,灯泡、闹钟,两个你选一个,你别俩都选,这也可以,也好很多。我见过很多人熬夜,也见过很多人熬夜之后身体就很糟糕,还见过很多人熬夜之后身体不糟糕。
    梁冬:如何实现呢?稍微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国学堂记:“活子时”是要遵守自然规律的作息;“摘灯泡”让我们抵御外界的诱惑与干扰。那么曾国藩所提倡的作息之道蕴含了哪些人生哲学?早起对身心健康有哪些帮助?又对心灵的安定有什么作用呢?《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栗强老师讲到了一个话题。他说呢他说呢不管科技怎么发展,不管我们怎么否定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里面呢就有些东西其实在提醒我们一些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第一个就是你必须要意识到是活着的;第二个你必须要承认不管你怎样有些东西是你要的,有些东西就是你不喜欢的,这跟道德无关,这跟逻辑无关,这跟是非无关。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个东西你首先要承认它。
    栗强:苦就苦,乐就乐嘛。总是有苦有乐的。
    梁冬:对,那传统文化呢,就有一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认识它,并且能够改善它。
    栗强:将来时代的发展会使得东方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最大的贡献,就是解决如何让我们苦转化为乐的机理,怎么样让我们做到这一步?
    梁冬:怎么做到呢?东方文化的秘诀——如何能够离苦得乐呢?它的秘诀是什么呢?
    栗强:东方文化告诉我们说我们的生命如果打比方成一个王国的话,心是国王,你要把你的心,弄得清明了,这个身体这个国家就整体就清明了,这就叫清明在躬。这种清明在躬在它发展的过程之中需要一些方法。方法就是静坐和日常的维护,维护就包括早起在内。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早起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修心的良药。早起之后清醒的头脑往往有利于内心的清明。早起就像一剂良药,涤荡了沉寂一夜的内心。这对人生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自身的惰性?
    梁冬:大扫除的问题。
    栗强:就是就是,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人可以找到自己的问题。
    梁冬:原来如此。早晨起来以后通过打扫庭院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重新格式化的过程,咱们套用一些现代电脑的的语言,是一个格式化的过程,你把这个家里的东西重新格式化,重新归位。该放进抽屉里面的放进抽屉,该放进架子上的放在架子上。这个过程其实你会产生一种重新的秩序感。其实我们每天早上如果花一点时间用这种行为达到一个对自己内在的暗示。那么其实它会告诉你它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这个效果就是我又重新出发了。我又是在序列上走了。
    栗强:我们有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人要顺阳而为。而不要逆阳而动。逆阳而动的时候就个中医上讲会造成什么?浮阳外越。
    梁冬:有意思。所以今天我们这个话题讲早起啊,除了早起之外我觉得说,你看啊曾先生特别强调醒后无沾连啊,或者无粘连。他讲的东西就是反复强调一个人呢,不要和自己的那种缠绵的感觉相适应,我们在想说,很多人呢习惯了,就是你每天早上都要缠绵一下,甭管是自己跟被子缠绵,还是跟旁边的人缠绵,还是跟自己的身体缠绵。总之你这种缠绵的状态时间长了呢会带来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变成你的心智模式的一部分。
    栗强:就是要提起精神,很重要,一定要提起精神。曾先生这些条最终都是在讲提起精神,才能够产生气象,焕发出气象。如果没有提起精神的话,气象焕发不出来。
    梁冬:所以呢很多人呢说:梁冬你不是在学中医吗?就问你要吃点什么,补什么,我说我个人感觉我觉得问过那么多老师,最大的一个补充就是……最大的一个建议就是什么呢?就是当你在什么都不吃的时候或者什么补品都没有的时候,不用补的时候你只要能做到生活得有规律,尤其是能够早睡早起,如果在通常情况下哈,能够做到早睡早起呢,其实对身体的健康帮助是很大的。
    栗强:对的,这早睡早起会非常有帮助,至少是退而求其次:保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梁冬:嗯,好了,我们稍事休息一下,马上回来到《国学堂》。
    国学堂记:早起的前提是我们拥有健康的睡眠,那么怎样才能有高质量的睡眠呢?梦的本质是什么?睡姿会影响睡眠质量么?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正确卧具?《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呢栗强老师讲到一个话题,他说这个早起,关键还得有个东西,是什么呢?是你晚上睡得好才行。你一晚上就是很难受,很纠缠了,再早起的话和显然就不对了。于是就引发了一个很有意思话题,如何才能睡得好?保证睡眠的质量?曾经有人说同样睡在那里的,有些人起来……第二天早晨起来就精神百倍,有些人就觉得呢,哇,就像打完一场仗一样,因为梦里面打完一场仗了。那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呢?到底什么是好的睡眠?梦的本质是什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想问的问题。
    栗强:梦的本质是你这个人不够好。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至人无梦。就你这个人做到位了,没梦。中医就是以你自己感受到的这个梦为主,至人无梦。其实有人说会不会因为自己身体太差了,也不知道自己做梦,可能性是有的,但即便如此,在刚要醒的那几个梦,他忘不掉。刚要醒的那个梦他忘不掉。
    梁冬:起码是知道的。
    栗强:起码是知道自己在做梦的。那么梦的本质就是在内耗。休息嘛,就是有一种睡眠是最好的睡眠,叫清醒的睡眠。那就是前面说的静坐。你看静坐的时候,虽然前一条我们一直在讲,强调不要强调腿,不要强调腿。那为什么所有的造像,古今中外的造像,中国的、印度的、欧洲的造像,凡是涉及在打坐的时候,人都自然而然是一个盘腿而坐的样子呢?
    梁冬:为什么呢?
    栗强:这是人的自然规律。这件事情我曾经问过一位老将军。我说这个您经历过长征,经历过长征之后,给我讲讲长征中您感觉最有趣的事情。他就跟我说是打坐。他说不光是打坐,还有一个东西,就是怡情与激情的兑换。就是了说当长征的时候,首先一条,没有办法带太多的东西。最没法带的就是床,那玩意儿太难带了,那东西太难带了。中国也不是搞睡袋,大家基本上到晚上就往地上一躺。第一天(晚上)往地上一躺,第二天接着走。第二天(晚上)往地上一躺,第三天……
    梁冬:就走不动了。
    栗强:就走不动了。第三天也自然而然不往地上一躺了,打坐。变成往地上一坐,因为地上太湿了,尤其我们走长征的那条路,前面一段从瑞金一直往东走,从瑞金一直往西走,往南走,最后绕到四川,绕到这个草地,绕到雪山。那个地方谁在那儿躺一晚上都不好受。那么人自然而然就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生命的方法,就是打坐,就是静坐。
    梁冬:就是坐着睡嘛。
    栗强:就是坐着,坐着是清醒的。很多时候我们坐在那儿,坐一会儿,尤其如果按照我们刚才前面……前几次曾经提到过的脊柱正直的这种方法坐一会,然后很放松地坐一会儿。我告诉你,你睡一会儿,质量……
    梁冬:不见得比它好。
    栗强:不见得比躺着要差。
    梁冬:对,那说重点来了。就是说……您想讲的就是说:睡觉怎么才能睡得好呢?
    栗强:第一一条,第一个要素,身体的要素。确实睡觉之前要让自己的脊柱保持不松不紧,正直而卧。这你的脊柱要放松,要调开了,身体的要求。第二一条,所谓的意念的要求。要把心专注在一个地方,把心收起来。
    梁冬:把心放在腔子里。
    栗强:把心放在腔子里也行,放在呼吸上也行。放在开始的时候,放在外界的任何一点上也行,比方床头点个红点,就是我不要那么多杂念了。我把我的心放在一个点专注起来。这两个要素我们发现了,这两个要素和静坐的前两个要素是一样的。那么第三个要素,第三个要素,静坐里面说第三个要素的情怀要素是体验来复之仁心。这里第三个要素要略微调整一下,调整到哪儿?直接调整到第一条上去,调整到清明在躬,调整到严肃……整齐严肃,调整到无事时……睡觉时肯定没事儿……要把心放在腔子里。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告诉我们:要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必须身体正直,内心专一。那么睡眠还有哪些心法?数羊真的有催眠效果吗?卧佛的姿势有什么神奇之处?家具与睡眠质量有哪些关联?
    梁冬:就说睡觉的这个是……我们叫睡觉的心法嘛,对吧?在这个地方插播一个小东西,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到的,我知道你不怎么上微博,我跟你分享一下。话说呢就是以前我们都听说,说这个西方人晚上睡不着觉,就数羊嘛,就很多东方人也数羊,就是越想、越数呢越精神。为什么呢?后来大家知道,根本就在于是那羊呢在西方呢是Sheep(羊),它跟Sleep(睡觉)是很像的。所以你Sheep(羊)的时候,他其实一直是在告诉自己睡觉。那我们呢,把这个Sheep(羊)翻译成中文叫羊的时候叫呢,这想的是说羊,羊者扬也,就是飞扬的意思,它是动的。所以呢大家都说了,其实你应该数水饺,一只水饺、两只水饺,数多少只就睡着了,睡觉。所以呢就这个故事里面讲到,就是我们在睡觉过程当中,其实有很多的方法来令到自己可以往下睡。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最近睡觉的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告诉自己,从这一秒开始不为下一秒担心,也不为上一秒而懊恼。反正担心也没有用,懊恼也没用,就在这。诶,我觉得这个口诀很好用,通常能睡着。
    栗强:好的。但我告诉你,中国传统有更好的方法。
    梁冬:什么方法?
    栗强:数阳!
    梁冬:什么数羊?
    栗强:数冬日之太阳。想你的肚子里有一个暖暖的冬日的太阳,绝对不是夏天,冬日的暖暖的懒洋洋的阳。诶,这个东西阴阳倶备,太好了。它第一不至于上瘾,不是数湿气,不是让你数完之后浑身缠绵,它又有点懒。第二,你冬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收摄的时候。冬天的太阳的特点是什么?是最让我们喜欢的,一年四季太阳最让我们喜欢的就是冬天的太阳了。那没的可跑了,一晒起来太舒服了。它让我们又不烫,又把我们晒得很舒服,然后又是很清明的。
    梁冬:嗯,你要观想有个太阳在肚子里面。
    栗强:诶,基本上传统上是观想在丹田。就是大概现在搞不了那么仔细了,脐部就可以。它放出来的那个阳光照满自己的身体。照满自己的全身,让自己去保持清明的。
    梁冬:这是按……我们欺骗自己的大脑,说有那么个东西,时间长了之后大脑就相信了,相信了之后就觉得还不错。
    栗强:呃……这其实不是……我们不是欺骗自己,就是说,怎么说呢?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你把自己想你那里有一个太阳,和你其实去这个……一个书法家在脑子里想着这个字要怎么写是一样的。和你一个运动员做一个……他只是做一个体育锻炼。这样呢锻炼完了这个方法就扔了。这个只是做一个睡觉前的预备锻炼,最后你睡觉的质量非常好的时候,倒着就着的时候,我还来不及想着太阳我就睡觉了,那一定也很好。
    梁冬:对。不过说起这个睡觉的时候,我又想起一个事来。前两天我们去海南的时候,跟徐文兵老师见了一个道长嘛,他教了我们一个睡觉的方法,他说呢,睡觉的时候要侧着睡,不要躺着睡。侧着睡的时候呢,嗯,把这个手扣在耳朵后面,然后呢这个东西按着印堂这个地方,这个大家都知道,关键是当你往右侧睡的时候,往下躺的时候呢,这个手呢拿手扣着这个里面握着,握着拳放在这个身子的侧面。他说这么一拿着就睡觉了。诶,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他暗示啊还是怎么样,反正呢过去几次但凡实在睡不着的时候,一躺那儿,嘿,一般十分钟之内一定睡着。
    栗强:你看看有一个很有名的艺术造像,Sleeping Buddha——卧佛,都这样嘛。
    梁冬:是吗?
    栗强:诶,基本都这样。
    梁冬:他也是这样握着拳吗?
    栗强:诶,也有很多是握着拳的,有很多是。
    梁冬:对,而且他握拳,一般人这么握着,就以为,其实不是,把手包在里面。
    栗强:放在里面的。
    梁冬:放在里面的,叫固握嘛,是吧?人死了一定是张开手的,撒手人寰。小孩子的时候就是固握,握固,是吧?所以,你觉得这个是有道理的,对不对?
    栗强:对的。
    梁冬:那你觉得睡觉的时候有些人呢这个喜欢躺着睡,有些人喜欢侧着睡。有些人侧着睡呢,打直了侧着睡,有些人倦着睡。哪一种睡觉姿势比较好一点?
    栗强:相对来讲还是侧着睡好很多。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睡觉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也是一种与天地沟通的过程。那么我们该如果选择卧具?故宫里的卧具有哪些特点?软床和硬床有什么不同?枕头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卧具搭配不当会有哪些危害呢?
    梁冬:就有一种传说,说这个人躺着睡的时候呢跟半条尸体一样。但是呢,呵呵,我发现我就是这样躺着睡的,就是人家非要这样张开才行,但后来他们告诉我说,可能是我这个晚上透过这样的方式……其实那个阳气是收敛不住的。
    栗强:嗯……那要问你的床,你的床硬吗?还是软的?
    梁冬:还可以吧?是比较硬的席梦思。
    栗强:没见过,我从来没听说过有硬的席梦思。
    梁冬:弹力比较撑得住的。
    栗强:我一般是睡的是这个比较软的木头床。
    梁冬:哈哈,我也没见过软的木头床。是像……是做那种酒桶的那个……红酒的那种软木吗?
    栗强:呃,不是。软木的意思就是说呢,故宫里面基本上要有两套家具,至少有两套。一套叫硬木家具,一套叫软木家具。硬木家具是在春、在夏天要用。诶,基本上到了秋天以后就收起来了。换成软木家具,软木呢基本上是指什么?大概好点的软木就是这个金丝楠木。稍微普通一点的软木就是比方像核桃木,包括像榉木。
    梁冬:有什么区别吗?
    栗强:硬木太硬啊,冬天不适合的,寒性很重啊。软木到冬天的时候……硬木夏天帮助你把心收摄在这里面,它的光泽,它的一切的做法这都是属于……其实就是一直我所强调的要把国学生活化,现在我们很多人家庭一味追求新做的硬木家具,殊不知用久了也伤身。
    梁冬:噢……
    栗强:但是到一定程度上软木家具反而好一些。可是软木家具……当然你要追求国学的升值化那不行,软木家具升值可能没有硬木家具升值快。
    梁冬:前两天我又碰见一个人,就是一个姓罗的大夫呢是那个脊柱科的医生,他跟我说很多人啊这个背……脊柱后面这个地方(大椎处)呢有一坨东西的,是一个高高起来的,那么令到他的脖子躺着的时候呢,其实只能很低的枕头,但是你侧着的时候呢,你这个枕头要高一点呢才能够不会压迫到肩膀,所以呢应该是一种中间矮但是两边高的枕头,这样的话呢,你转身的时候能量在高处,下来的时候呢能量在低处,再转过来又到高处呢,这样的话你才会睡得好,很多人睡眠不好,就是那个枕头……
    栗强:有啊,有啊,中国古代的皮枕都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皮枕全是是这样啊。一个基本有弧形的,是没错的呀。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说你的……刚才说你的平躺着睡觉这个问题。
    梁冬:对。
    栗强:你为什么会平躺着睡觉?
    梁冬:为什么呢?
    栗强:是因为你的床还是软。
    梁冬:哦,是吗?
    栗强:诶,这种睡觉方法对身体不好,你试一试换成比较软的木头或者是很硬的棕,棕……我非常推荐大家用棕垫啊。我一直觉得棕垫是很好的,但是现在的棕垫都不大好,现在棕垫基本上是里面是一层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外面包了一层棕,真的棕垫是很厚的,从里都外厚厚的全是棕,那个东西真的很硬,甚至比软的木头还要硬,又很透气,比软的木头还要透气,它又很硬又像硬木那么有硬度,可是又不会像硬木那么有寒性。可能是我所知道最好的睡觉的这个床踏是以棕(制作)的,就是传统的棕,不是绷的……不是绷成一条一条的那种棕,而是很硬的厚的大棕垫,那个非常好。在这种工具之上,在这种棕上你睡觉,或者像我说的在软的木头上睡觉的话,在软木头上睡觉的话,你很难会选择这种平躺着,你自然而然觉得那样不如你侧着的时候……起码你睡的舒服,而且另外一个睡觉之前要把脊柱給调正,脊柱如果没调正,你睡觉的时候自然而然可能就跑到躺着……跑到平躺着或者趴着去了。如果你睡觉的时候脊柱调整正了,很容易侧着睡。
    梁冬:嗯,有些人为什么这个……比如说女青年月经不调,据说呢就是因为常年这个睡觉的姿势不对,胯骨都歪了,歪了之后呢你压迫到里面的子宫……子宫这个地方,它就自然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呢,有一派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人,在你治病之前先要正骨骼,把你的骨骼全部正完了之后,再去调气血,否则的话,那骨骼都不正,它再调也没用。啊,当然我们说这个话题的目的就是什么呢?要睡一个好觉,这样的话呢,你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早起。好了,感谢栗老师,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栗强: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早起作为一种生活智慧对健康人生有极大帮助,对心性的修炼有巨大作用,除了生活智慧的心法,曾国藩又将告诉我们哪些明心见性的良方呢?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清渠自有活水来》。
 
 20110430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五讲
                       本期主题:清泉自有活水来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4-30 21:30-22:15
                           主讲人:栗  强  主 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红枫叶  Amy  风轻云淡  天端之梦  鑫情  点儿 
                        猪光宝器  小鱼儿  慧从卢溪
 
  本期导视:
    画外音:读书,对我们究竟有什么帮助?
    梁冬:首先你有读书呢是要滋养自我。
    画外音:哪五种牛人的价值观存在问题?
    栗强:用微博的人牛,用推特(Twitter)的人牛。
    画外音:读什么样的书才最幸福?
    栗强:读文学最幸福。
    画外音:现在的中国谁最会读史?
    栗强:IT界的人最会读史。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清渠自有活水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的时候,我们请到栗强先生,独立学者,和我们一起看《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一个在乱世当中的伟人,他如何砥砺自己的心性?我们不仅要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的心守得住,这样的话,才能够把心装在腔子里,遇事的时候不乱。现在这个社会很多资讯,很多人就会很乱,所以呢,我们特别把《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拎出来呢,希望把国学的精神与当下的生活结合到一起。栗老师,你好!
    栗强:你好!
    梁冬:上一次呢,我们讲到了早上要早起。今天呢,要讲这个“读书不二”。
    栗强:实际上,曾先生在谈这里读书有两条,一条是在讲读书不二……
    梁冬:对。
    栗强:后面紧跟着一条就是要读史。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梁冬:讲的这个读书不二和读史呢,第一,他读的书不完全是读史,对不对?
    栗强:那当然,但是他特别强调读史!
    梁冬:对,在这一点上很有意思。我们分别来讲。
    栗强:他其实不是说游手好闲和读书不二的区别。这里面,依然是我们前面已经几次谈到过了,就是读曾先生的十二条,会出现一个问题,他会有大量大量的引用古代的典籍,我们今天的理解和当年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而且没他那么熟悉。
    梁冬:对。
    栗强:就是“务外为人”这四个字,来自孔子。
    梁冬:什么意思?
    栗强: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梁冬:这跟很多人观点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说,知识分子嘛,应该是读书为别人,是吧?为苍生。为己只是一个小我,是属于自度;为他人呢,叫他度,度他--是不是有这种大乘、小乘这种感觉。其实呢,他为什么孔子这样认为呢?
    栗强:也不光孔子这么认为,曾国藩先生绝对认同。他说:你要务外为人,我们不是读书给别人看的,读书的目的不是要给别人看,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别人认同,读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这,不是为了那,为的是什么?自己的提升!
    梁冬:甚至还不是为了要济救苍生。首先你得读书是要滋养自我。
    栗强:济苍生之前要有一个准备工作。济苍生之前,一个人要有做好三条准备工作,你才能济苍生,否则,虚谈济苍生,那是荒唐的。
    梁冬:对。
    栗强:第一条,健康,这是一个生命的底线。其实这三条说出来大家全都认同,全都关心。第二条是什么?第二条叫做这个……品位,你自己本身品位得高。我就专门喜欢吃不健康垃圾食品,然后我去推广大家吃不健康垃圾食品,还了得呀?济苍生不能是这么个济法。我自己的品位够高了,我喜欢的东西格调好,对生命有意义,身心健康能够有好处,然后我再去济苍生……
    梁冬:所以这为人民服务要有基础的。第三个是什么?
    栗强:第三个基础就是提升。这精神……换句话说,第一个基础健康,是前面那个一,第二个基础是后面那些零,其中的前面几位,叫做这个……我们前面一直讲的话讲,叫气象,你要能够有你自己的气象。第三个,你还更重要的你得有精神,你得有精神。你只有有了精神之后,你才能够怎么样,你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就是可持续地好。如果说套用今天的话来讲,叫又快又好。怎么样才能够好?还要可持续地发展。怎么样才能够好?要有气象。怎么样可以这个可持续地发展?得有提升。
    梁冬:对,对,对,很重要很重要!空谈为人民服务,在没有一些自我的完善的基础的话呢,很容易是以为人民服务的幌子害人。而且害己。
    栗强:而且害己,首先就是害己。他为了这个说我在为人民服务,我在为天地立心,结果实际上是打着这个旗号满足自己私欲呢。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读书的首要目的是修炼自身,培养一颗清明之心。而现实中的人们为了维持自我的气场,走向了病态的人生观。这到底是哪几种人呢?
    栗强:第一种,我们在过去经常在路边看到……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是个收废品的。他有一个黑白电视,很旧很破,大夏天的要在街上,把这个给接过来,接过来以后呢,就把这个给打开,然后自己在那儿拿个(他没有遥控器)那个东西在那儿拧。一会儿看到一个唱歌的,他说,“跑调儿了……”马上换一个,再看见一个,说是这个踢足球的,“什么臭球,这马拉多纳……”我说,“那你一首歌都没唱过……你到门口,让你拿一个石头子,往两个树之间踢,你都踢不过去。你从来没管过任何的一个小团体,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对不对?但是他说……其实这个人是什么人?是我说的第一种类型,他自己心里觉得自己很牛,他来评判一切,但是他不敢承认自己牛。第二种人不一样了。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其实很多外国朋友都有这个特点,你问他:“你是不是很牛?”他马上回答你:“why not?”为什么不牛?我当然觉得自己很牛,为什么不觉得自己牛?牛,但是强调自己就是牛!第三种人,你比方说像曾公这样的人。曾公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这个朋友给曾国藩先生提过意见,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牛?曾先生还自己在自己的日记里记上了,说这个人是我的挚友。他为什么会给别人这种感觉呢?因为他确有一些地方,值得别人认为他牛,也确实做到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这事他能做,别人做不了,这个时候他一定觉得自己很牛。
    梁冬:那是悄悄地认为自己很牛,那是第三个层面?
    栗强:也不是。他说他确实有这个时候的牛和前两个不一样,在于他的牛可以得到社会公认,就是他的牛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不是胡说牛,不是盲目的牛,有标准的牛。第四种,这种人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许我牛不许别人牛,因为你们做不到嘛。对吧?你比方说,我研究日本铁壶,你们都没研究过嘛,我一谈日本铁壶,能把日本禅宗精神到这个武士的黄金崇拜全拉到一起来说,那你们别人做不了,所以当然我牛了。但是后来就发现了,不行,不光我知道,人家日本可能有些(地方)有什么人,美国有什么人早都明白这个事了,那么只许我们知道这个事的人牛。
    梁冬:就是第四层牛。
    栗强:只许我们牛,这个时候牛的人就很多了。社会上很多优秀分子全是这一类,只许我们美女牛,是吧?只许我们……
    梁冬:用微薄的人牛。
    栗强:用微薄的人牛。只许我们用推特(Twitter)的人牛,这个才是真牛,是吧?
    梁冬:所以,这种人就是那种族群意识的,认为自己很牛的。
    栗强:对的。
    梁冬:这是你的第四种牛人?
    栗强:最后一种牛,往往在精神界、宗教界、修炼界人比较多。反正每个人都能够解脱的,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每个人都会有觉悟的,所以每个人都很牛,当然我也很牛。但是这五种牛看上去,好像一个比一个高,可是别忘了,一个比一个病入膏肓的高,这是疯牛病的五种类型。因为你只要牛,一定使你怎么样?一定使你痛苦。牛是什么?是使自己越来越痛苦,维护私我越来越坚固的一种手段。当你一个人在学习阶段的时候,真的知道我没有为人,我是为己,他的心是谦虚的。
    梁冬:对,这话太深刻了!就有一些人,他觉得他呢好像为人民服务呢,其实他的骨子里带着一种以我为苍生,就好像我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用广东话讲,“你大赛,你大赛呀”,就是那种感觉,这很糟糕。哪怕你是为人民服务,你要彰显出来那种骄傲气,也是很令人讨厌的。这就是为什么曾先生特别强调“敬”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当你甚至连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你真正相信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你也不会表现出那种骄傲的样子的时候,那才是体现出真正的敬。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读书就是为了修心明志,否则就会丧失心性,陷入病态的人生观之中。我们该如何读书呢?什么样的书才称之为好书?隐居荒岛,哪一本书才是你的心灵鸡汤?“读书不二”将如何活学活用?经史子集又是如何产生的?《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刚才呢,讲到《曾国藩先生修身十二条》的时候呢,曾先生说,要保持自己的心性,定得下来啊,要“读书不二”。而且读史呢,每天要读史,是吧?那么这是两条。第四条和第五条,我们一条条讲。“读书不二”,为什么要讲“读书不二”?
    栗强:“读书不二”的目的,就像刚才说的一样,它只是为了要让自己不去务外为人。但是有一条很重要的,首先是要选择好书读。什么是好书呢?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是好书。好书的时代标准不同,我们后面还会再谈到。
    梁冬:说到这个地方,我想问一下你,如果有一天,你被扔到一个荒岛上了,只能带两本书,带三本吧,你会带哪三本书?
    栗强:这事我发生过。其实,我每次单独去旅行,或者我去一个荒岛上待一段时间,我只带一本书---《书》。这个书就叫《书》。那我们知道就是《尚书》了,是一个百读不厌的书。
    梁冬:《尚书》这本书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据我所知,它是古代政治管理哲学的一个最高体现。
    栗强:历史,在我主要把它看成上古时期的历史。
    梁冬:嗯。你在《尚书》这本书,就是《书》这本书里面,你看到什么了,通常?
    栗强:一个时代的转型,一个巨大的时代的转型。
    梁冬:什么时代转向的什么时代?
    栗强:嗯,从历史上大概……怎么说呢,应当说是从一个更原始的民主走向了现代民主之前的专制的这个过程。
    梁冬:读书不二呢,可能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说,对于当今很多人来说,如果你缺乏一种把知识和知识打通来看待,你站在知识之上的这种格局的话呢,我个人还是建议你稍微花一点时间,比较专注地把一本书看完。否则的话呢,你就像看同样的几个演员在演不同电视剧一样。有一天呢,我爸在家里面看电视剧,湖南、湖北、海南卫视等等,一圈走过来说,诶,刚才那两个人不是离婚了吗?这两个人怎么又睡一起了?这俩电视剧,完全不同的人,噢,呵呵!所以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形。
    栗强:诶,你那个是对的,但是不能走得太偏激。你比方说,一本书没看完……我拿了一本书,听别人说很好,拿到手里一看,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是胡说八道!自己看也看不下去。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并不是一定要我们每个人都这么做,包括前面谈的早起,一定是以保障睡眠时间为基础的。
    梁冬:所以呢,这是曾先生的做法,我们了解一下就好了。
    栗强:那个时代的做法。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要了解他,要了解他背后的目的。
    梁冬:他目的是什么呢?
    栗强:目的是不能够务外为人,目的是要古之学者为己,目的是这个。以这个为目的,每一条都指向同一条,就是前面说的“主敬”。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敬,他会不会再务外为人?不会了。
    国学堂记:“读书不二”是一种活用的读书方法,关键在于领会读书的真正目的。读书与读史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哪三个词汇可以代表中国历史?经史子集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梁冬:后面讲的是要读史了。其实呢,关于读史这个事情呢,在历史里面我们看到中国人人性的阴暗,在经里面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辉。
    栗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大众哲学。但是,我们真正来看中国古代历史的话,我们会看到三件事,说起三个短语。第一个叫“经史子集”,第二个就是清朝人提出来的“六经皆史”,第三个是一本书名,曾国藩先生编的,叫《经史百家杂钞》。这三个东西,实际上代表了是什么?代表了中国文化一个大的变迁。
    梁冬:什么变迁?
    栗强:我们知道什么叫“经史子集”,就是把一小部分的东西叫“经”,放在最高位置了,后面“史”、“子”、“集”,慢慢看,往后排。一上学,实际上小学生一上来,先得教的是什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就是《四书五经》这些。考试考的是什么?《四书五经》和《四书集注》,考的是这些。你不能够说是,有没有人说考试考班固、司马迁?不考这些玩意儿了,考试。
    梁冬:嗯。
    栗强:那么,但是我们看人类历史文化的形成,是怎么形成的?首先形成的是集部,就是文学诗歌,发乎其情,动乎其中,然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非常高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集是浪漫而自由的,也就是后来诗歌的先流,就是文学这一路。太浪漫自由之后,逐渐的文化水平提升了,有一部分人会显得比这些浪漫自由的人就显得有思想一点了,离生活其实远一点了,提出了各自不同声音的思想,我们称之为什么?--子。子学。那么在子之后呢?这些子学的人多了之后,就开始想,我们要治理天下,要把这个天下管理起来,对这个事情还得做一个记录,更要稳定一点,来形成一个规范式的东西是什么?--史。历史。最后,这么多文献读什么,不读什么,来一些人制定一个标准,制定一个规范,对图书做一个“评分定级”标准,最后定在第一级第一等第一列的叫经。
    梁冬:我听说这个经,专门指儒家的经典?
    栗强:那已经是儒术独尊之后了。但是,经的这个思想的提出,经史子集这种思想的提出,就是要划分,要把巨大的图书之中划分出一部分书,说这些书高书一等。但这种时候,实际上是对其他的书什么呢?限制。所以,每一次大型的编书活动,都是要……目的除了要保留很多书,过程之中也销毁了很多书,这种销毁实际上是不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巨大的伤害?是的!
    梁冬:关于这个读历史和读经,我自己也有个感觉。我就觉得说呢,读经的人呢,他会比较对世界充满一点正面的期待。对人呐,事呐都比较期待。但是呢,读经的人读多了之后啊,很容易受伤。读史的时候,你看到中国人在历史上的这种变换,君臣之间,朋友之间,国家国家之间,夫妇之间,父子之间……它的很多真实的故事的时候,你会看到人性的真实面。就是说,读经和读史呢,实际上是可以交叉来说的。就有的人,你吃面包的时候,中间呢,面包中间一定要夹片肉,肉中间一定要夹个蔬菜,这样的话呢,咬下去之后呢,那个才有层次感。所以读书也是应该这样,对不对?
    栗强:在今天这个时代,读什么书最幸福?集,读文学最幸福。这是怎么演变过来的?
    梁冬:怎讲呢(粤语)?为什么呢?
    栗强:我们不谈为什么,我们谈演变的过程。大概从我们读经之后,过了几千年,过了一千多年,突然出现一些人发现,就像你说的光读经,死守一个经典,“少小而治一经,白首而后能言”,头白了你才能讲。历代就是,这个东西会迂腐,对社会无用,不是无用,是难得对社会有用,对社会有用的概率比较低,然后,那么他提出要读史,提出一句话叫六经皆史。这个时候,是从经到史的一个转变,要读历史的经验。但是,这种转变真正到谁才彻底完成?
    梁冬:谁?
    栗强:曾国藩先生。
    梁冬:是吗?
    栗强:他搞了一个东西《经史百家杂钞》。在这个之前的我们的所有的古文选编呀,都是按照经史子集的方法排出来的。这个方法的核心象征,把经排在第一位了。但是,到了曾国藩先生搞完《经史百家杂钞》……刚才我们说经史子集的划分的目的是什么?尊经。那么,曾国藩先生搞《经史百家杂钞》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包括他搞《十八家诗钞》的目的是什么?打破尊经一统的格局。是对中国文化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大包袱,就是从《尚书》的时候,《尚书》之前的浪漫,到《尚书》的时候开始变成一种规范化,这种规范化,五千年对中国形成了巨大的贡献……
    梁冬:容我理解一下,就是曾先生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历史上的各种经,还有历史的这个故事呢,经过他的筛选之后呢,做了《经史百家杂钞》。抄完之后呢,他从这里面提取出来了对中国历史,中国发展脉络和中国人性的一个统计回归,终于发现,哦,原来,中国人要在中国这个地方上办事,必须要这样这样……这就是曾先生伟大的地方?
    栗强:诶,从读经转到以读史为主。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读书不二”要求我们通过读书明心见性。经史子集的产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精神世界。那么,曾国藩究竟从读书中发现了哪些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红楼梦》中又会解读出怎样的人生格局?《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我是梁冬。刚才和栗老师讲到《曾先生修身十二条》,一条是读书不二,一条是读史。也特别强调了曾先生的这个《经史百家杂钞》啊,它对于中国整个的历史和人文这样的一种总结和集合。在你看来,你认为曾先生他真正地理解了中国人性里面的什么东西?
    栗强:这个叫“圆机活法”。
    梁冬:什么意思?但求甚解。
    栗强:就是“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八个字。什么叫包袱?成见。什么叫机器?心。“圆机活法”,施的是圆融活泼之教,都是指的是心。举个例子,曾国藩在打仗,和太平军打仗,前线吃紧,后方有一个叫作王鑫的人--就是三个“金”那个“鑫”--这个人很能够治理他所在这个地方,已经很漫长的时间里头,已经没出过叛军了,没出过造反的了,治理得很好了。写了个信给这个王先生,他说,王先生,我想调你到我这儿来,到前线来。王先生一接到信就傻了,他说,我这个位置,最重要的位置,是我顶在这里,他那些太平军才没上来啊!我在这里一撤,再上到前线去打仗,好家伙,后方不堪。赶紧写了个信,把情况汇报了一下,而且还说,还要说的一个事,我身体不好,我好长时间得不到休养,得不到静养,希望给我一个时间放放假才好,你怎么能再带我去前线呢?给曾先生写了这样一个回函。没想到,曾先生收到回函的时候,在函上做了一个批复。他说,我在调你上来之后,马上第二天就有了一个信,我明白了不能调你上来,因为你那个地方太重要了,让你不要再走了。我想现在你已经收到我这个批复了,但是,至于你说要休息这个事情,不外乎你所谈的要宁静致远。但是,我们看看历史人物的经验……他指的就是诸葛先生,诸葛孔明,他说诸葛亮这个人在万军丛中未尝不宁静致远也,未尝不淡泊明志也,正是公门里面好修行,正是你调整心性之机。你看他读史读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他读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是他同时又读到了什么东西?读到了你要在手忙脚乱的时候,你才能宁静致远,才能够走得远,否则你干嘛?
    梁冬:就是以烦恼养菩提心,带病养生。以烦恼养菩提心,就是你得用这种东西养自己另外一个东西。
    栗强:真正的意义上也就是在干中练。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读书可以明心见性,圆机活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融会贯通。那么读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小说与诗歌展现了怎样的人生格局?读史与创新又有什么关联呢?
    栗强:那么,我们再说曾先生这个本人,他要读史……读史还要多说几句,二十三史是什么,我不说了,因为很容易查到,大概比今天二十四史少了一点而已。那么,曾先生在他那个时代从读经转到,要他越来越明白要读史,要从史里面这个发挥经验,是因为时代已经复杂化了,不能靠经来教了,要靠史来教了,现在中国谁最会读史啊?
    梁冬:谁啊?
    栗强:IT界的人最会读史。
    梁冬:是吗?
    栗强:而且读的是近现代史。近现代的什么史呢?硅谷史。硅谷搞了个谷歌,咱们就借鉴一个百度。硅谷搞了个推特,咱们借鉴一个叫微博。硅谷搞了个Facebook(脸谱网),咱们借鉴一个什么东西,叫人人网吧?这种读史,只能让中国社会越来越落后!
    梁冬:你觉得是,这个是读史,他们在读史,实际上他们在读一个简单的拷贝史?
    栗强:拷贝史。读史已经读到这个程度了,非常可怕!但是反过来说,要有一家之见解,要能成一家之言。
    梁冬:其实在诸子里面呢,大家都知道什么庄子、老子这些子了。还有一些比如说,农家的,医家、农家、阴阳家,这些东西,这些是蛮有趣的一些更小一点的这个……大家很多朋友不太了解的。有一天我在看阴阳家邹衍的一些东西,他讲到五种颜色和五种轮回对这个朝代的影响,对这个格局的影响,我才知道,那个时候,邹衍出去周游列国的时候,孟子几乎是跟他是同时代的人,完全不同的待遇。
    栗强:对的,实际上是思想独立,见解深远,然后格局开阔的结果。读书,读《荀子》,读内圣之学。那么我们来说,诸子之学之后,在今天,我认为,往后要读“集”,因为它才让我们皮下有血,有感受,有想象才行,这个你说对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叫生活之中读书,多读《红楼梦》。多读《红楼梦》代表集部,我非常爱读,其实我最喜欢读的书是《红楼梦》。但是,我出门带一本书,带《红楼梦》太厚了,我带了一本《书》经的书,这个书可以百读不厌。那么,第一个方法多读集部,读文学,一回读书,一回快乐,一回起兴。就是可以兴,《诗经》里面谈的,可以兴的“兴”,一回起兴。
    梁冬:是啊,你想想看啊,你翻开《诗经》里面的一些诗歌,你想到那些人,窈窕淑女的情形……你想一想,就觉得生活其实真的是很美好的,如果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哪里有这个……
    栗强:你想想一个诗人,到了最高政府要写个诗,最高统帅说,你给我写个诗。他说,你老婆得给我磨墨,你家佣人得给我脱鞋……这是李白的故事,叫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在这个时代,还真的发生了,这是何等灿烂的一个文化!何等灿烂的一个时代!所以那个叫“大唐”啊!所以,我们今天全世界把我们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叫做唐人街,Chinatown,是这么一个原因。
    梁冬:噢!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读书让我们开明心性,读史让我们格局开阔。书与史的国学价值,正如朱熹的诗句中所说的那样,“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曾国藩为什么要强调谨言?孝,在中国文化中有哪些意义?谨言又有哪些原则呢?《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曾国藩修身十二条》。刚才讲到读书不二和读史,这两个呢,打在一起讲的时候呢,提出了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读书也好,读史也好,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让这些书籍砥砺自己的心性。你在读书的过程里面,你是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呢,在这个过程当中让你变成了一个明白人。不要首先为国家为苍生读书,那是第二步,首先让自己读得愉快,这比较重要,而且呢,读得健康。好了,下面我们抓紧时间讲到谨言。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梁冬:为什么他那么强调谨言呢?是不是在那个时代里面,说错一句话,就很容易引来杀身之祸呢?
    栗强:不是的。
    梁冬:是什么呢?
    栗强:是谨言是他自己的自身的要求,自己自身对自身的要求。
    梁冬:会不会说话说多了之后伤气呢?
    栗强:诶……也不是的。
    梁冬:那是什么?
    栗强:刚才我们说的一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就是敬。一切都为了同一个目的,就是敬。这个敬,绝不是一个有对象的,就是我要敬重你,敬重他,包括说是,刚才前面没提的那一条,说他不读书就是不孝。不孝是什么概念?不孝,我们今天人,其实孝是个大问题,孝是个大问题,孝道是个大问题!那么我们今天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来问你,你是个孝子吗?
    梁冬:不能,很惭愧。
    栗强:对吧,就是这话不好说。你说,我回答“我不是个孝子”,这也不对;我回答说“我是一大孝子”,这也不对。这几乎孝这个字,已经把中国人给将死了。那我再问你,你觉得孝这个字,你肯定会写吧?你觉得如果查字典,它应该属于什么笔画?是什么部首?是哪个部首?
    梁冬:“一”字部吧。
    栗强:诶,不是。
    梁冬:那就是……那是什么?“老”?
    栗强:诶,对了。《说文解字》说是“老”字部。老字部,按我们现在查,变成了一个什么部,“子”字部。查子字部的概念是什么?孝,好像是一个儿子对爹娘的事,但是你看《孝经》里头,有大夫之孝,有王侯之孝,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孝,这些孝全是在干什么?全是在做一件事情,叫“敬”。只有……而且孝,按照《礼记》的讲法,孝是干什么?孝是要顺于道才是孝。就是我们前面说,刚刚说完的那个《五篇箴》第一篇,立志,志于道。孝也是一个道,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志于道的标准。敬,应当说,敬就是一个没有对象的孝,而孝是一个有对象的敬,这个对象往往可以具体化到谁,具体化到自己的父母身上。
    梁冬:孝是有对象的敬,敬是没有明确对象的一种心法。那好了,这个状态很有意思,为什么要谨言?我们还是用那种互联网的道理来讲,是吧?你在网上乱说话,以前呢,我们觉得说完就完了,随风走了,这个话说出来就随风而走,现在呢,永远在那儿,随时在那儿,那个数据还是在那儿,一百年之后,搜索引擎还是能找出来。
    栗强:实际上是这样,语言这个东西目的何在?语言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交流的方便。但是为了交流的方便,很容易的就变成扯虎皮做大旗,包自己吓别人。因为我比你会说话,我是个演讲家,我就可以欺负你。
    梁冬:对。
    栗强:这个很可怕。所以谨言,这里语言也有一个语言的三原则。
    梁冬:哪三个原则?
    栗强:怎么算谨言,很重要。
    梁冬:怎么算呢?
    栗强:第一条,如果我说的话不是真话,不是实话,不说。
    梁冬:我宁可不说?
    栗强:对,不能骗人。第二条,我说的话是真话,是实话,如果我认为说了对你没帮助,或者说就算有帮助,你接受不了,我也不说。第三条,如果说这件事情,我自己知道这个话,说了对你有好处,你也有可能接受,但也可能说了以后,对我不利,反感,会导致对我形成伤害,这个时候我就不说了,也不对。
    梁冬:所以,前两条呢,其实讲的是,什么话不能说,最后一条呢,他讲的是有些话你必须说,这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层面。所以呢,我觉得这三条吧,它其实代表了,第一条代表了“真”,我必须要说真话。第二点呢,我的动机是要为你好,而且,你能接受的好,所以呢,它代表了“善”。最后面呢,其实是一种真正的“美”。这种美是什么呢?是超越了你对我的伤害,可能伤害的这样,一个可能性之上的美,这种美是一种宽容的美。
    栗强: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类负责。而且,绝不能够做的事情是什么?所谓谨言,就是现在很多人就说话,发泄一下,我说了我爽了。你爽了,就回到刚才那个话,你就更牛一点儿呗!你更牛一点,就是你的疯牛病,病得更深一点儿呗!对自己心智伤害更大一点!
    梁冬:对,所以呢,有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人在网上呢漫无目的地骂人,通常这种人呢,现实生活中是很温文尔雅的。然后呢,在网上的时候呢有一种叫嚣。其实我觉得,不光他们这样讲出来的时候,对别人有伤害,被骂的人伤害了,更重要的是,当你在骂人的时候,你对自己的心性造成了伤害。你伤害了什么?你伤害了自己内心的那种谦卑感。你每一次在宣泄的时候呢,你会加码,在内心里面加码,让自己更加疯狂。这个时候,总会有一天,在某一个情形之下,你会被另外一个更疯狂的人伤害。因为你心里面已经没有了尊敬。
    栗强:对的。也就是我们要明白,无所逃脱于天地之间的养成方法。一条一条,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些条,其中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谨言”。特别重要,而且是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他这是说的是,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一分一秒来用。你比方说,前面谈早起,每天早上就那一下;谈读书,每天就读那么一会儿,他说每日圈点十叶嘛;前面谈这个静坐,每天静坐两小时……等等这一切。而说话,你只要见到人,就会说话,当然,一定程度上,如果有一段时间,每天至少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吧,不和任何人说话,不想任何事情,就发呆,在这里坐着,对人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梁冬:你这样花点时间留心一下,是不?“活”这个字,三点水,一个舌,舌就是口上的水的意思,舌头上的水嘛,就是活嘛。所以呢,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呢,口水在浪费的时候呢,你的活力其实会在减少。因此你要知道,作为一个主持人,如果不是因为你真的是很喜欢做这个事情,讲的东西是很愿意跟大家讲的话,真的没有必要,太昂贵的一个职业了。好了,今天感谢栗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条》的读书、读史和谨言三段,最重要的就是,如果……我今天记得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今天能够拿个半个小时谁也不说话,心里也不想的话呢,对自己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滋养的过程。下一期节目我们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读书与读史带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促使我们明心见性。那么,曾国藩还有哪些宝贵的人生智慧呢?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第六集——养气保身得健康。
 
 
20110507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六讲
                        本期主题:养气保身得健康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5-07 21:30-22:15
                            主讲人:栗  强  主 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yhlj  Sammie  风飘万点  lym210  树没叶  小鱼儿  慧从卢溪
 
 
  本期预告:
    画外音:我们为什么不该撒谎?
    梁冬:你会发现真正受伤的是自己。
    画外音: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栗强:只有打破因果才能解脱。
    画外音:我们为什么而活?
    栗强:为了个体生命的提升和帮助他人。
    画外音:东方文化的智慧精髓又是什么?
    栗强:超脱于世间与世俗,在这里高度地溶合在一起。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养气保身得健康。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有请来的是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您好!
    栗强:您好,您好。
    梁冬:我们继续《曾国藩修身十二条》。话说呢上一期的时候讲到做人要谨言。谨言的意思呢不是说你怕说出去的时候得罪人,倒不仅仅是这样。是因为呢,可能有些人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宇宙有一个巨大的一个刻录机,你所发出的任何波,它不会完全消失,它会留在某处。所以呢,就有人说你在互联网上今天随便写了一个东西,结果呢,一百年之后,仍然被人家用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话呢,那也的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呢,你所讲的所有的东西都会留为呈堂证供,这是谨言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背后的逻辑基础,是这样说吗?我们上回聊到。
    栗强:是这样,其实谨言倒不完全是为了怕别人揪我们的小辫子。谨言核心的问题涉及到了一个……这里面其实这十二条里头最有意思的一条,谨言是很有意思的一条。这一条涉及到了一个大家一要谈就很容易稍微一思考就会想到一个词,叫因果。好像我不谨言就搞不好,就如是因如是果,就要出什么不好的报应一样。但这里就有些问题。
    梁冬:什么问题呢?
    栗强:就是因果问题。就是谨言和因果的关系。所有人都关心因果。
    梁冬:你怎么看待因果这个词呢?
    栗强:因果首先科学家最强调因果。
    梁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栗强:因果关系是什么关系?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是什么关系?恒等关系。因果关系里面也就是恒等关系里面是虽然会有变化,但是在一个同心圆上,不是在螺旋线上的变化,它没法前进一步。所以实际上我们误会了。真正可能如果说世界上有那么一种宗教不讲因果,或者说它要打破因果。据爱因斯坦先生说这宗教可能就是佛教。佛教是要让我们人类从传统的这样一种如是因如是果中解脱出来的宗教,它讲解脱嘛,就要打破因果。佛教认为世间的因果该怎么建立?这件事儿老百姓也讲,科学家也讲,谁都要讲。今天我这么做,明天会怎么样?一定要讲这个问题。但佛教告诉你了,先告诉你怎么建立,建立之后告诉你这个东西——无。只有无了,你才能够解脱。所以佛教恰恰是要讲要打破因果的,只有打破因果才能解脱。
    梁冬:果然是这样。你知道我最近有个很深的体会,叫做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什么叫起心动念负责任呢?比如说,当我们想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它来了,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叶公不能随便好龙。当你真的好龙,来了怎么办?对吧?这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呢,就是我现在发现了一个人呢,比如说,你可能没做什么坏事,但是你心里面动了坏的念头,身体也会出现情况。这两天我落枕了,每天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哪天又做了个梦,又做了什么比较糟糕的念头?
    栗强:反思出来了吗?
    梁冬:得出来了一堆结论。发现了没法反思,太可怕了。这灵魂深处,狠斗灵魂深处一个私修。
    栗强: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曾国藩先生讲修身十二法吗?就是解决你这个问题,就解决这个没法反思的问题,非常重要。修身十二法最后合在一起,做到了一个“敬”字的时候,你不需要反思,你所有的毛病在你发生的那一瞬间,马上,哎呀,知道了,我这一句话是在炫耀自己。哎呀,知道了,我这一个念头是在想要骗别人。马上自己当你真正所谓的你的敬,就第一条的那个敬做到了也好,还是通过静坐你有了悟,开悟了也好,你的心里的整个的大脑的结构发生变化了。这种变化会使得你怎么样?那个时候你不再需要刻刻留心了,它自然而然任运自然。所以这是一条很实际地事情,就是因果不是为了让别人转一圈回来,就是为了防止别人批评我,我就少说别人话。好话也不说,坏话也不说,不是这个概念。真正的因果的意思是什么?真正的因果的意思是说,自己对自己负责任。
    梁冬:对。就是说谨言的意思就是:当你在说谎的时候,你会发现真正受伤的是自己,因为你每天要很紧张,要随时准备要有新的一百个谎言去笼罩这个谎言。这种对心智的伤害远比你说出去得罪了谁他回来给你……
    栗强:大太多。
    梁冬:大太多。因为它是每一秒钟来的。
    栗强:而且最后会带到你的身上。就是我们老说三十岁以后,人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人在三十岁以前很多思想怎么想啊,自己做事情怎么做啊……
    梁冬:还是有父母或者环境的影响。
    栗强:父母啊、老师啊影响很大。三十岁以后自己管自己了,三十岁以后自己管自己。你脸上写着满脸贪婪、满脸吝啬、满脸算计,还是写着满脸聪明、满脸奉献、满脸慈爱。真是想的处在一种高度的创作状态之中的艺术家和处在一种整天想着怎么样出名的艺术家,那脸上的表情完全不一样。要对自己负责。不光谨言,谨行,谨念,都是一样的。
    梁冬:中国的许多的艺术家是透过批评资本家而自己成为资本家的。
    栗强:他们已经在打造这个领先时代的艺术品提供商。
    梁冬:哈哈哈……这话说得太深刻、很有意思。好了,跟大家讲了这个谨言之后,就是养气。保养的养,气沉丹田的气。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栗强:第一个,我们谈到腔子里的时候,刚才说的前面说过的那一条,是要把心无事的时候,要把心放在腔子里。这儿谈的是什么?气藏丹田。藏哪儿呢,对吧?而且为什么叫把心放在腔子里?气是要藏在丹田里。大概齐简单地说,丹田,中医曾经第一个说法:无处不丹田,无处不结丹,天下丹只是一个丹。但是无处全身哪里都是。但一般来讲,说的是不是腔子,是指肚脐底下,或者有的时候肚脐上一点,肚脐下一点,肚脐下头多一点少一点,大概都隐隐约约指的是那个位置。人体有四个层面,中脉、黄道、督脉、脊柱。只有在脊柱这个层面的东西,它才很容易指出方分。方分,方就是方位,分就是大小位置一分二分的分。才指出方分处所。只有在脊柱这个层面容易,在离开了这个层面之外,都是活体生命的特有现象。人死了一解剖,没丹田了,人死了一解剖,没阳气了,人死了一解剖,也没有什么这个任督二脉了,什么大周天、小周天,死人都不存在,死人存在的就是蛋白质,就是脊柱可以挂在那。人羯子、羊羯子,各种各样的羯子。那么丹田是什么样的东西?丹田绝对不是一个脊柱系统下的概念。但大概齐可以指,反正你不能……虽然说无处不丹田,但有特殊的地方,出入之场所。
    梁冬:那到底丹田在哪里呢?它又如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命的意义呢?稍事休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曾国藩告诉我们:谨言就是要负责任地说话,纯净自己的意念,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养气则从另一个角度对凝聚精气提出要求。那么到底什么是气?丹田又在哪里呢?气藏丹田有什么作用?养气与管理又有怎样的联系?《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跟栗强老师讲到气藏丹田这个事,于是他就讲到这个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丹田又到底在哪里?那到底什么是气呢?丹田又到底在哪里呢?
    栗强:丹田就是田嘛,一块土地。麦田,长麦子。
    梁冬:长丹之田。
    栗强:丹田,长丹。丹是什么?
    梁冬:丹是什么?
    栗强:把气凝结为一点。凝命,就是前面说了。
    梁冬:正位凝命。
    栗强:正位凝命。气是什么?可以足,可以亏一点,亏一点没事,但神完了那就真完了。我们包括过去讲叫做魂飞魄散。魂,只能飞,它飞走了,没准魂不守舍一会还能回来。魄,是带有一定物质性,它是要散,还可以聚,聚了,聚到最后,形成了什么?丹。长丹的这个地方叫丹田。
    梁冬: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栗强:这个你觉不觉得和前面曾经说过一句叫做这个谨言,要刻刻留心。我们说过说话有三个标准:有的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
    梁冬:有的话必须要说。
    栗强:有的话不说还不对。这个说无不可对人言之事。你觉不觉得这两条好像打架?有这种感觉吗?
    梁冬:嗯,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就是这事可以不说,但是你知道了我也无所谓。是这样的叫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就心里面坦荡荡。
    栗强:对对。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是一种心里状态。我不想隐瞒、不想欺诈、不想覆盖。叫不隐不覆,这个是不可对人言之事。这个很重要,为什么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还是那个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啊。诶,我们要敬啊,敬不是敬重某一个人,我跟我老板这个话是不能不说,跟员工就必须得瞒下去,不是这回事。所以说前一段,我看了一本书,这个书,其实我特别重视这一类书。如果一个书的书名只有一个字,我往往觉得,大概齐都是本好书。我们上次提到过,我每次出门都带一本书叫《书》,对吧?有的时候小时候爱看一个小说,一个电影叫《飘》。诶,那么还有一本书呢,也是我最近觉得看了非常受益的一本书,叫《赢》。
    梁冬:对,是杰克•韦尔奇的。
    栗强:诶,是杰克•韦尔奇的书。《赢》里面他说:你无法想象……《赢》这本书在培训界好像评论很好。很多人说你看了这本书,其它所有的书都不用看了。培训类的书都不用看了。企业管理类的书不用看了。也有人说除了这个书,就只有德鲁克的书还可以看了,但总之地位很高。这里面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你的一个公司,你让你的公司变得开放度、开明度、透明度越高,大家坦诚度越高,老板员工之间资源的共享、信息的分享度越高,它所带来的影响之大是你现在怎么想都不为过。你再把你现在想的再放大多少倍,都不为过的。他说他一直都抱着这个理念去做的,也抱着这个理念去想的。但是等到他退休了多少年之后,他还是发现,自己这一辈子,把……就是把这个开诚布公的,他当时用了翻译这本书里面用了一个词大概叫做这个,反正大概也知道这个意思,就是开诚布公的、就是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公司内部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把这种的效果,在公司了的效果想象的还是太低太低了。诶,就可见一个,我们假设公司是一个生命体,公司确实也是一个生命体。稻盛和夫先生说,每一个部门都是他的一个身体的一部分。他说研发部好像是我的一个肝一样。这个什么,生产部好像是我的一个肺一样。我不能够去骂研发部,我要把研发部都干掉,我能骂我的肝不好吗?我能骂我的心不好吗?我能骂我的左手不好吗?右手不好吗?都不能骂。要把一个公司看作一个生命体一样。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有一种企业叫生命型企业,它会活得比其它企业活得不光更健康,而且活的更快乐。那么把生命看成一个……把企业看成一个生命,如果能够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这个企业了不起。如果能够气藏丹田,心放在腔子里心是什么?活动性。放在腔子里头,放在公司里头。气藏丹田,底蕴藏在每一个人,我们说了,人身无处不丹田。员工,没有一处的员工,没有一个员工不是你的生命体,不是你企业的丹田。放在你每一个员工的这个底蕴里面,让每一个员工都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创造力,都气势高度饱满和高度鲜活的气在你的员工身上保存的话,你这个公司能够无不可对人言之事的话对你的公司的影响至大至大。同样的道理把这个转移过来,想想我们自己,心态很奇怪。我们有时候对一个企业的理解,比对我们自己人体的理解还要好。就好像我们对外太空的理解好像宇宙学的框架比这个地球学的框架还要好一样。
    梁冬:下面一条呢就讲保身了。讲完养气之后就是说,一个人的气其实是来自于真实。我觉得关键嘛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就是你的一个气浩然正气来自于真实,你不怕被挑战。因为你内外一致,前后一致。上下一致、言行一致,这个时候呢,你就有气了。所以说你觉得这个人很有气势是为什么?因为他心里面想的东西和你是一样的。好了,讲完养气之后讲保身。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栗强:奉大人手谕,就是爸爸给他写的手谕。我们古人把父亲叫大人,把父亲写的信叫手谕,这些词就表示对父亲的一种高度的尊敬。又回到前面曾经说过的一次的就是孝的问题了,孝的问题了。就是当我们“孝”这个字我们曾经说过孝古代部首是老部,简写为上面那一半,然后把地下加了一个老部老部里面带一个子,老部下面有一个子。这个叫做孝。现在人可能搞的有点糊涂,变成子部,上面加了一个老子头。就是查字典是不一样的。当一个孝字,当它是老部的时候,说的是什么概念?
    梁冬:说明什么呢?
    栗强:说明我们心里有一种复上古之源,往祖宗上慎终追远,一直要祖先在上的这样一种精神。就中国人的宗教情怀是一种寄宗教于生活的。这里边就是因为这种把父亲称为大人,把父亲……天、地、君、亲下面才是师,如果天、地、君、亲、师这个顺序一旦颠倒,把上帝封为上,那么打着上帝的名义,没有不能做的事情。整个中世纪的一部历史,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上演,就是因为中国有孝道。
    梁冬:那刚才讲到就是说:我们因为啊对祖先有崇拜,所以呢我们不会陷入到一个对某一个神的崇拜里面去,这呢也令到中国人一直以来,他的这种种族得以绵延的一个文化根基。你说中国地球上那么多的文化只有今天生活在中国的这群人,他们的祖先一直往下走呢就生活在这里的。今天的埃及人可能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当年的埃及人了,今天的印度人也是,他的文化也有某种程度上的断层。原因呢,很可能跟中国人的这尊敬长者,一直认为往上走都带给我们价值的,就对我们的祖先充满敬意的这样一种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
    栗强:非常有关。
    梁冬:稍稍休息,马上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栗强老师认为气就是人之精气,气藏丹田,坦荡处世就是要养一股浩然之气。那么保身又是什么意思呢?曾国藩提倡节制欲望吗?饮食有哪些健康规律?商人为什么是最好的职业?佛教与商业有哪些关联?我们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保身这一章呢强调三个节:节劳、节欲、节饮食。为什么节劳、节欲、节饮食对于保身很重要呢?比如说我知道说:节劳就是说不要过度地累了。就是你可以累,但是你保持一个不要到那个峰值,差不多稍微顿一顿再往下走,这样的话呢,哪怕你都比较劳累,但是不是最劳最劳的那种状况就比较好。节就是节制嘛,为什么节欲和节饮食对人的保身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栗强:三件事:节劳、节欲、节饮食都是要有节制。有节制的意思就是不要不搞这个东西,最典型的不要不搞饮食。你不吃不喝这事不靠谱。谁都离不了吃喝。节,有一定节制就好了,那么怎么叫节制?我们先来举一个最容易理解的东西,就是这个饮食。我们说饮食,前面我们曾经说过,静坐有静坐的三个原则,说过睡觉,睡觉的三个原则。
    梁冬:那饮食的三个原则呢?
    栗强:饮食,也有饮食的三个原则。
    梁冬:是什么呢?
    栗强:第一条:有病的时候,要善于区分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吃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
    梁冬:怎么分啊?
    栗强:学习啊,了解啊。这个确实需要知识啊。如果不知道的话,但是这个知识又不能够怎么样?不能够偏听盲信,现在有人说,黄瓜寒性不能吃,但是煮一煮变有热性的就行了。这话你听着靠谱吗?但是就会有那么多人信。因为如果寒性的煮一煮就变成热性的,那什么东西煮煮就行了。还有一个为什么寒性就不能吃?身体到底不吃寒性的这些东西是怎么看,我想问问你怎么看饮食观?就人该怎么吃饭?
    梁冬:我觉得最重要的啊,我是学了一点点医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其实挺简单的道理。人不是简单的机器,不是说你吃进去多少克的热量或什么啊,要么就运动掉,要不然的话你把它排出来,否则的话就变成肉堆积在身体里面,它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要把这个食物消化啊,它也需要耗能的。所以呢,其实我们要看你这个食物进来之后,它要耗掉我们身上本身带着的某种能力。比如说,它的胃能收缩多少次啊,你分解的蛋白酶啊,消化酶它有个恒量的嘛,大致的量。所以呢,节饮食的意思,实际上在我看来呢,就是什么样才能够令到你自己的那个中气,我们称之为就是你的机能,消化机能不被过度地浪费掉。
    栗强:你这个讲就是把节看成少了,你这个讲法就不叫节劳节欲节饮食了,叫少劳少欲少饮食。
    梁冬:那什么叫节呢?
    栗强:过节。逢年过节,节气,有规律,找到关键点——节奏、韵律、和谐,这个叫中,就是和。我们老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梁冬:噢。所以这个节是在这个地方,他不见得是做少的意思,不是往少里做的意思,其实是有节奏感的问题。
    栗强:以和为贵。
    梁冬:噢。所以啊,这个欲望啊,还是要有的,但是呢,这个欲望和被欲望之间呢,要和!
    国学堂记:曾国藩强调:节劳、节欲、节饮食,是要求我们有规律地安排生活。佛教提倡的修行、修心也是节制原则的体现。那么我们该如何节制呢?佛教是如何描述节制的呢?佛教与商业传播有什么关系?正确的人生态度又该怎样炼成?
    梁冬:说明就是说,并不是要求你禁欲的。他要求你的是找到自己真心爱的,然后呢,好好的和她享受这一切。包括比如说绘画、书法这种都是。
    栗强:要善有节制!甚至我们有时候经常会拿起这个佛教来说事情,你前面也介绍过,对佛教做过一些学习。
    梁冬:嗯。
    栗强:我们当年有一次我去季羡林季老家。
    梁冬:对。
    栗强:季老送了我一本书,他听说我对佛教有兴趣。这本书叫《佛教与商人》。我看了以后吓一跳啊。季老用了很厚的一本书,证明了一件事情,佛教在早年是个商人宗教。佛教里面谈到的这个所谓八正道,其中有一条:在家居士……就是在家的信佛的人要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他说在家的人,正确的生活方式,正确的职业,唯一的正确的职业,最正确的职业是什么?
    梁冬:做商人啊?
    栗强:是做商人。不事生产,专事流通。释迦牟尼佛还规定了说自己的僧团要出行,不能跟别人一起出行,只能跟商人团体一起出行。是因为商人的心和佛教修行人的心,都是务实而又灵活的。什么叫务实?古之学者为己。释迦牟尼佛带着他的徒弟要为自己的心灵建设,只关心自己心灵的建设,这个就叫务实。什么叫务实?在商人来讲,他只关心自己的时效,没有那么多思想包袱。像曾国藩先生编《经史百家杂钞》一样,他让我们放下的包袱,开动了机器。这件事情,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有很多误会的地方,你说是不是劳?是不是欲?商人是不是欲,做经商是不是劳?但希望你不去做吗?不是,是要有节,这个节不是减少,而是什么?要有节律,以和为贵,中和的和。什么叫和?
    梁冬:所以你看那些商人,比如民国时期的一些老的传统的店铺的商人,真的是态度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跟你较劲不划算,他并不是真爱你,但是他知道这个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氛围嘛。
    栗强:今天我们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南先生也好,还是很多人也好,他有条件选择和各种人交往,因为他年纪也很大,想见他的人也很多,知名度也很高,但是最容易在他身边交往到的一些人是商人,他是缺这点商人给他供养点钱嘛?真不是。是商人们这些人他们一旦听到了,理解了,愿意扎扎实实地去做。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光听了没用,要去做,他们务实,他们真的去干,而且把自己的这种宗教的,把禅宗的这种禅修的精神也好,把自己全部的文化的精神也好,是实实在在地放在自己企业里,让自己整个企业受益的。
    梁冬:对。所以如果以此来类似推的话呢?那节钱并不是少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后来我的确发现有一些人,他在需要花钱的时候真的是毫不吝惜,但是呢,在不需要花钱的时候,一分钱他都不会浪费。
    栗强:而是花钱是有花钱的态度的。
    梁冬:你到底为什么而活呢?最后就是为了证明宇宙的真理而活。
    栗强:为了个体生命的提升和帮助他人,首先是个体生命的提升,“为己”。其次真正地在你为己做到了为己的时候,也就是把心放在自己心上了,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念兹在兹”之后,“念兹在兹”真的是我认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四个字之后,然后你可以怎么样?更好地多快好省,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在这个时候你的饮食也好,钱财也好,你的工作也好,你的时间精力等等一切,知识、能力都成为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为自己提升的工具。
    梁冬:嗯。很有意思。所以呢,我觉得节劳、节欲、节饮食这三个节呢,其实传递最重要的观念是你是否能够在这个事情上找到它的节奏感,昨天我公司开例会,就是内部员工例会,其中有个部门的经理就讲到一个事情,他说,他最近这一个季度最大的感受就是突然发现自己做事情找到节奏感了,他不是被事情推着走了,而是好像跟事情同步在走,这种感觉让他觉得说工作变得很愉快起来,因为他和工作互相都被施与了能量。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曾国藩告诉我们要规律的安排生活才能获得身体的平衡达到心灵的最佳状态。那么保身具体有哪些要求?节饮食都有哪些原则?醋为什么是碱性的?怎么吃才最健康?吃独食对我们的身心有哪些不利的影响?《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和栗强老师讲到修身十二条里面的保身,节饮食,只是呢,要一个其中的第一条是什么来着?
    栗强:节劳、节欲、节饮食。
    梁冬:对呀。
    栗强:节饮食的三原则。
    梁冬:对。第一个原则?
    栗强:第一条,有病的时候,要善加知道自己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吃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
    梁冬:嗯,这话说的简单,其实做到非常难,因为你要做到知道是很不容易的。
    栗强:三条都是原机活法,第一条你一定要搞明白,自己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这个事情又不是能人云亦云。要自己有足够的清晰,所以生命是一整体,如果你说我所有的风味都糊里糊涂,非要按照一个饮食表,看哪些东西叫碱性食品,哪些东西是酸性食品,我只吃这种的,不那种的,这个东西其实特别不靠谱,包括大家说醋是碱性食品,你搞得懂怎么回事吗?
    梁冬:怎么回事啊?
    栗强:醋烧了之后,那个灰是碱性的,所有的碱性食品的概念,不是你吃进去酸,它就是酸性的,很多你吃进去酸的,像什么西红柿,它反而是碱性的。为什么?碱性是指彻底氧化之后是呈碱性的。当然……反正我觉得营养学的里面,当然有太多的内容是我们今天关心错了的。就你说上次说“定”,我说不光得定得住,还得定得对。你不光得关心营养学,饮食学,还得能定得住。第二条我们先来说,第二条没病的时候怎么办?没病的时候你要怎么吃?没病的时候正常的时候要这一顿吃完了,觉得……这一口吃完了,觉得嘴里干净了再吃下一口。
    梁冬: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这个第一条很多人还能理解,第二条就是说难道不应该准时吃饭吗?比如说我每天都是中午十二点吃的,下午六点钟吃的,有很多人呢,他觉得以此为荣,觉得这个事情,我是严格按照一个时间率在走的。
    栗强:很多东西真的是相对的,我们前面说过,曾经提到过读书不二的时候,说这个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很多人读书,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自己,拿了一堆书一块看,各种资讯一块来,跟现在开网页窗口一样,同时开八个一起看,这个玩意儿曾国藩说这不行,并不是说今天了大家根本就不读书,甚至找借口我读书不二,我这一本三十五页的造园史,《中国古代造园史》没看完,我这一辈子我从十五岁开始看,一直看到五十五岁还没看完,那五十六岁我还不看别的书,只看这一本,肯定不是这意思啊!一样的道理,这里谈到这个……包括现在我们正在说的节饮食,我们说“节”,节的目的是要有节律,定闹钟按时吃饭,按时吃饭怕你在实验室里一干,干拖堂了,我本来早上起来八点钟吃了一点蒸的火腿和咸鱼一起蒸,吃点白粥,吃点萝卜干,那点东西到十二点就该消化差不多了,你饿了就吃一点,你说我在熬一会儿,然后我们在实验室里搞到一点钟,再熬一会儿搞到下午三点四点钟了,把胃给饿坏了,不要这样,所以要按时吃饭,但现在这个时候,今天我们的按时吃饭成了什么了?成了一个你不管你饱没饱,上顿还揣的满肚子都是呢,下顿又接着吃,然后再吃些膳食纤维呀,吃些这个什么排便通便的效果(的药),来维持这个东西,不是个好现象。所以第二条,饮食的第一个原则说过,是这个,有病的时候知道吃什么,知道不吃什么,没病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一定要一口一口吃,这个极为重要。
    梁冬:口腔干净的时候才吃下一口,胃干净的时候才吃下一顿。
    栗强:才吃下一顿。
    梁冬:第三个原则呢?
    栗强:第三个原则,吃好东西的时候,不可以想着吃独食,要想着和别人分享。
    梁冬:这个原则怎么有意思啊。这个原则好像更利于心理健康,不利于身体吧?
    栗强: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不光有利于身体,也有利于……不光有利于心理,也有利于身体。这一条确确实实我们要明白,你带着喜悦,带着与别人分享之心,西方人说带着上帝给我们的面包,上帝给我们的牛奶,可是我们心存着一个是大自然的恩赐,是一个大自然的,这个上帝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恩赐,他仅仅能理解为一个大自然的恩赐的时候,它仅仅是有超越的一面,但我们中国人说要和别人分享,东方人说要和别人分享,他不光有超越的一面,而且还有那样的一面,还有入世的一面。入世与出世,超脱于世间与世俗,在这里高度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东方文化巨大的智慧。我们的中国文化,尤其受了禅宗影响之后的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两个特征,写诗的这些人,画画的这些人,他是超脱的,但是他是入世的,把这两个东西能够结合得好,叫做什么?平衡!阴阳!叫做什么?中和和的结合。叫做什么?节劳、节欲、节饮食。
    梁冬:对,所以呢一个吃独食的人,可能身体很难好的原因就在于他无法正真的在愉快的心情中与他人吃,因为你总是在……吃独食的人其实有个潜意识的,是害怕人家与他分享嘛。当你害怕的时候你就筑起围墙。你就害怕人家来抢你的东西,但是当你已经给大家分享的时候,其实你是很愉快的。所以在愉快的心情中去享受美食它所带来的这种健康的价值就很大了。
    栗强:吃独食的人不敞开胸怀。
    梁冬:那刚才讲到这个保身之后,其实还有另外一条,就是修身十二法,就是叫日知所亡。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栗强:这两条是《论语•子张》里面的话,但是不是孔子说的,是子夏说的,子夏说: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说这样的人就算是好学了。
    梁冬:你能解释一下吗?
    栗强:每天知道我自己缺什么,每个月不忘记自己进步,每个月不忘掉自己这个月增长的东西,做一个总结,这样的人就算是好学的了。那我们知道这个……孔子过世之后,子夏成为了儒门的一个很重要的文人,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子夏的思想重于修心,就一切把孔子的事情大概分成两种:一种讲求规范,讲求规则道理的,这一派后来基本上对后世影响相对不是那么大。
    梁冬:其实简而言之,这个“日之所亡”和“月无亡所能”是这样理解的,在短的时间节点里面,比如每一天是看见自己的问题,但是呢,从长的时间来看,比如一个月的时间呢,是要总结自己的进步,这个地方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应该是每一天看见自己的问题,长时间看到自己的进步,还是每一天看见进步,长时间看到自己的问题呢?显然曾国藩先生承袭的方法是每一天细节里面看到不足,但是长期呢,要对自己进行肯定,这样的话呢,才能够真正地持续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进步,这个它是修身和修心的一个很有趣的心法。但是呢,今天这个时间所限,我们就不能展开来讲了,下一期同一时间我们再请栗老师和们一起详细展开关于“日之所亡”和“月无亡所能”所理解的意思,感谢栗老师!
    栗强:谢谢!
  下期预告:
    国学堂记:养气与保身从生活层面对健康人生开出了药方,那么在心智的修炼上,曾国藩又有哪些人生智慧呢?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第七集:记录人生的脚印》。
 
 
20110514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七讲
                       本期主题:记录人生的脚印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5-14 21:30-22:15
                            主 讲 人:栗  强  主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慕越人 张小满 树上的毛毛虫 白眉英王 文清 lym210
                       知行合①  散木 慧从卢溪
 
  本期预告:
    画外音:改变命运有哪些元素?
    栗强: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第六,还要听人劝。
    画外音:为什么有人会猖狂自大?
    梁冬:他不知道天外有天,叫山外青山,楼外青楼。
    画外音:“志于道”究竟是什么意思?
    栗强:当我们去向着真相而努力的时候,就叫“志于道”。
    画外音:外国人如何认识中国文化?
    梁冬:宫爆鸡丁。
    画外音:收藏又为何要如此谨慎?
    栗强:每一件藏品的身上都凝聚了无数的贪嗔痴啊。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记录人生的脚印》。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呢,有请的是栗强老师(抱拳拱手),和我们一起讲曾国落修身十二条。
    栗强: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的时候,我们讲了一个话题呀,就是讲到这个,修身十二条里面的第九条和第十条,对不对?一个是“日知所亡”,一个是“月无亡所能”。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月无亡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昧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梁冬:我想问一下啊,什么叫“有求深意是徇人”?这是什么意思?
    栗强:对的,首先我想先说一般的一个理解。
    梁冬:直接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
    栗强:死抠字面儿,那你等于跟着古人走,他要讲的跟陶渊明说的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一种理解。
    梁冬:什么意思?什么叫“有求深意是徇人”?
    栗强:你一个书你非要往后抠哇,你比方说读到这里,你看他这样就差不多就有点儿“有求深意”了。
    梁冬:噢,噢。
    栗强:有点,诶,有点就钻进去了。诶,他说你读书记录心得语,你要把自己所得记下来就完了,但是你,如果是有求深意,你非要死乞白赖死抠,他是什么意思,他这个地方为什么用一个逗号,那个地方为什么用一个句号,好多好多好多东西,都是这个作者可能都没有想到的,都被他给想出来了。
    梁冬:就像很多红学家干的事情一样了?
    栗强:红学家,诶,有点儿像。其实在他来讲,他……
    梁冬:曹雪芹就这么写了。
    栗强:包括我们今天读鲁迅,都有点儿这个味道。诶,但是,在当时来讲,有一个更重要的一个事情,《谷梁》、《公羊》,这是春秋三传里的两部,都颇有微言大意,有求徇人之解,但是有一个问题,《左传》没这个问题,《左传》那简直是非常通达的,那么通达的《左传》,所以当时就已经有些人为了辩护这个,说《左传》可能不是注解《春秋》的,只是左公明自己的一部著作,因为孔子都赞美左公明,所以我们也没法说左公明这人不好,所以干脆就说《左传》不是注解《春秋》的,你要注解《春秋》,怎么能这么注解呢?但这种看法肯定不对,《左传》典型是注解《春秋》的。但是当时这个时候,曾国藩先生这个时候……
    梁冬:所以“有求深意是徇人”,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读书读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去揣摩,去揣摩当时写这个东西的那个人的想法的时候呢,这种人他自己就没有立场了,他就变成是个徇人这么个人,我们这个话题就讲讲,就讲到这里来了,就讲到这个读书的问题。就是说你是会怎么读书呢,你会把这个书旁边写很多的眉批吗?看书的时候。
    栗强:呵,有时候会,一般的不会。
    梁冬:对。
    栗强:看这些书是什么类型的书,有些书你比方说,最近我在看日本的《铁壶全书》,这《铁壶全书》用了大量的字,都是生僻的字,我看了我都不认识这个字,隐隐约约我知道是什么意思,那我肯定要查字典,看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事情是会的。你比方说,我正在看另外一本书同时,一个翻译著作,叫《未来简史》,一个法国人写的,预测未来的几十年,每个人都想预测,那怎么来预测?预测的结果是什么,他是怎么预测的?这里面的事情,他掌握了一个什么规律,这本书你旁边不会写任何批注,他……反正他自己的想法,你非得说,你这想法不对,你看了一会儿,这想法不合我意,不对,那想法不合我意,不对,你何必那么挑呢?不用。
    梁冬:所以呢,但我的经验是这个样子,我读书的时候呢,尤其是……不见得是未来的书,它是某一些理论的书,我会用我能够习惯能理解的一个话呢,重新解释一下他讲的这句话,这样的话呢,不见得完全对,但是它能够进到我心里面,就这样,你觉得我这样的读书方法对吗?
    栗强:有一定的对的成份,是个方法,但是读书更重要的,实际上曾国藩先生在这里强调的,是读书的一个状态,读书的是个什么状态?诶,我们老说改变人的命运,有几件事情,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第六,还要听人劝。那么,读书是要改变命运的,听人劝,改变命运改变得太轻微了,占的比例太低了,如果我不听人劝,只读书,能不能够代替听人劝,可以的,实际上,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那么如果我只读书,这个不干好事儿,就是所谓的四积阴功,我不做阴功,做缺德事儿,那么我能不能够……这个代替读书,这代替不了。
    梁冬: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权重不一样,就是说,有些事情呢,你做十倍的力量,它的效果和有些事情做一点点,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栗强:对的,说的非常对。
    梁冬:那在广告之前呢,我想稍微吧这句话稍微总结一下,我所感觉到的哈。就说你会发现说,那一些常常读书的人,他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聪明伟大的灵魂的时候呢,人家那么多正确的东西的时候呢,你的内心里面会自然而然的升起敬。我们说修身十二条法全部都在讲如何修敬,对吧?那一些总是很骄傲的人,就一个可能性,就是他读的书还太少。还不知道天外有天。叫山外青山,楼外青楼啊。好了,感谢一下。稍微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曾国藩倡导读书,不仅仅是要我们学习书中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正确掌握读书的方法。活学活用、兼容并包,在读书中亲近自然大道,在阅读中发现自我的不足。那么,我们该如何读书呢?读书如何调养我们的内心?读书与养生又有什么关系?如何发现书中的真知大道?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在上一部分结束的时候,我讲到了一个话题。我说呢,这个人呢,很多人很骄傲,是因为读书读得少。不知道山外青山楼外青楼啊。
    栗强:如果你读书的时候,你不是为了追求,上一节的时候我们说过啊,说是天地之间有一个道。一切都是基础的基础——志于道。曾先生的五箴,第一箴叫,叫这个志向箴,他要去志于道。那么他志于道才会有后面的这一切,没有志于道,什么都得不到。那么读书,文以载道,直接就是载道的,这个时候你更要志于道,你更要志于道。
    梁冬:就是说,说个什么东西都是要志于……有哲学思考的了喽。比如,那个……那个横看成岭侧成峰,是吧?这句话是不是,每一句话写出来都是为了表达点什么呢?有什么中心思想呢?这叫志于道吗?
    栗强:不是,志于道,道就是中(zhóng)。道就是真相,真相总会赢。世界上除了我们的认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真相之间是有偏差的。同样一个东西,这个灯放在这,你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一样,是说明咱俩的看法都有点问题。真相最后出来的时候,是赤裸裸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去向着真相而努力的时候,就叫志于道了。你要朝着这个去的人,这个人的读书的时候,他朝着这个方向去,他才会怎么样?他才会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才是徇人。他才会怎么样?才会日知所亡。他是朝着吧自己的毛病给挑出来。如果你的一个公司也好,每天不知道挑毛病,只知道培养自己越来越牛,这公司迟早有一天土崩瓦解。我们最近几年看来那么多大公司,尤其美国公司,我记得很清楚,那年一帮朋友,一帮包括有些非常厉害的经济学家坐在一起说,我们这么多年有一件事情,我们和美国要接轨了!这个话说完之后,可能两三天之内,好像,这个……美国的五大投行,噼里啪啦……几乎纷纷倒台。为什么这些人会倒台?是这个公司本身的生命已经出了大问题,它那么容易倒台是因为里面早就出问题了。其实一样的,就是他没有去日知所亡,没有去把自己的那些毛病,也就是没有看到,一个小蛀虫洞和大坝的关系;也就是没有看到,自己每天有什么东西不对。光去想:我很牛!我很牛!我又做了什么!我又做了什么!你不知道你大坝垒得多高了,虫洞有多少。你也不知道,你读书记录的身心得语,要有求深意,如何个有求深意法?你不知道有求深意……
    梁冬:大概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说的。就是,每一天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呢,要透过那些,因为我们在读书不光是看字面嘛。我们在每天读书的时候呢,要感悟自己的心里面的那种感受,和别人的感受之间的道与道之间的是否和?如果你说,你自己体悟到那个道,和这个书里讲的道是和的时候呢,你就会有共鸣,共鸣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些思想的火花,把它记录下来,如果没有的时候呢,那就反思,然后呢发现,哦,原来人真的是很高时候呢,要看到自己的缺陷,透过这样一种对照,其实看书啊,是与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灵魂对话,当然你要看好的书,对的书了,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呢,发现自己缺失之后呢,就知道自己的过,然后,透过努力的钻研学习之后呢,才能够真正的每一天都发现自己不好,所以呢你看有好多企业讲每一天都在进步……如何做到每一天的进步?就是每一天就要看到自己不进步的地方,落后的地方,并且立刻给予改正。
    栗强:每一瞬间,我认识一位这个奥运会的跳远冠军,他跟我说,你说所有的冠军,所有的跳远运动员在跳的过程中,不重要,重要的在助跑,在助跑之中,跑的不重要,重要的在调整自己的步伐,哪一步迈到位了?哪一步都没迈到位,但是你要知道每一步中没迈到位的地方是什么?下一步调整一下,又知道自己没迈到位的步伐在哪里,再调整一下,而不是用脑子知道。
    国学堂记:曾国藩强调志与道是要不断发现真象,参照自己的行为评估人生的成败得失,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生命的状态究竟是怎么的呢?我们该如何保持身心的清醒呢?
    梁冬:最近很流行的一本书叫《失控》,这本书呢,吴伯凡先生他说,认为……英文叫《OUT OF CONTROL》,吴伯凡认为应该翻译成叫“无为”。这本书呢在20年前就写成了,结果呢,在最近特别大卖,为什么呢?因为它在20年前所预言的人类的很多互联网的这种发展,包括整个的仿生学,人工智能这些东西的发展呢完全都是应验了,所以最近看着很流行。在这本书里面它特别强调一种东西,生命就是一个时时刻刻摇摇欲坠的状态,我们非要苛求每一个东西都特别棒,那是不对的。
    栗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梁冬 栗强:对,如履薄冰。
    梁冬:对对,它就是这种感觉,他说如果我们真的理解生命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的话呢,你要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每一刻都调整一点点,每一刻都调整一点点,所以你看那些……有些人呢,就是从小就是抱着药罐子长大嘛,还活八、九十岁,为什么呀?因为他知道他自己身体不好,今天注意一点,明天注意一点,今天弄一点,明天弄一点,他总在释放,总在调教,他总是花时间在调教,而如果一直都很正确的那种情况,很容易啪一冲就冲出去了,就不在那个点上。
    栗强:诶,这个我最近一直在给别人提建议,叫每日吃中药,曾国藩先生说他时时当做养病,我跟很多人说,每天吃点中药,哎,这个东西中药是什么?就是萝卜,白菜叶子煮一煮水,当然不一定是萝卜白菜,可以苏紫叶呀,枇杷叶,树上的柿子叶,不一用柿子叶,对自己身体是个调养,这里还谈了,读书对自己的心是一个调养。
    梁冬:在我们讲到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条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呢,不光是要每天要健体和健身,最重要的是,你要每时每刻很清醒的知道我在锻炼的我心智,我在矫正我的心智模型,我在令到我的心更有弹性,更有接纳力,更能够对那些细幑的变化敏感起来,这个东西是需要锻炼的。好了稍试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粟强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要“志于道”,以书为鉴,为史为鉴,在阅读中知得失,辩真伪。这样才能避免冲动,保持内心的理智精明。那么怎样的状态才最正确?写诗对心灵有什么帮助?外国人如何认识中国文化?旅行与收藏能带来那些心灵收获?《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染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了日知所亡,下面要讲的叫月望所能,意思呢就是说,每个月或者稍微长一点点的时间,就要去累积一下自己所获得的进步,是这个意思吗?每个月写点文章呢,关键是这个文章不是写来炫耀的,是过段时间自己检查一下,哎,我这几篇文章写的不错,说明我在这个时候的心气还可以,这篇文章不行了,说明这段时间心高气浮,是这样意思吗?
    栗强:嗯,当然决对包括这个意思,很重要,很重要。
    梁冬:以验积理之多寡嘛,养气之盛否嘛。
    栗强:诶,前面说要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这要验这个“盛”,养得怎么样了?能不能结成丹?
    梁冬:对。但是不可以一味地去享受啊。就是说,就是玩溺其中啊。被它玩了。
    栗强:当然!
    梁冬:就有些时候我自己抄经的时候,随便抄的什么,抄大学生守则,抄中学生守则,抄中学生守则,你会发现呢,一篇东西抄下来之后呢,有些字就很乱,有些字就没有那么乱,你透过这样的方式,你可以看到,哦,有些时候我的心是静的,有些时候是乱的。其实我们写诗也是一样的,你把自己以前写的东西一看呢,就有这样的情形。我这两天就把我的微博三百五十多条分别看了之后,发现最近的一个月份我的境界下来了,没有前几个月写的东西好了,那说明这就叫什么呢?叫做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栗强:那么我们知道中国人,我们过去说诗书画一也。诗书画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一个整体形象,你跟外国人讲中国文化,他们外国人能想到是什么,你觉得?
    梁冬:宫保鸡丁。
    栗强:估计不见得,如果你是跟一个外国的普通民众讲,他会这么想。跟外国的一个学术的知识分子讲,他对中国文化会有自己的理解。
    梁冬:那还是书画,要这样子。
    栗强:我觉得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应当大概是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诗、书、画、山水,就是像我们的《文心雕龙》说的,庄老退位,山水方滋,当诸子之学一退,山水就起来了。那么其次,大家会想到的一个事儿是茶。其实茶和诗一个在精神领域,一个在物质领域。是国学生活化最重要的两杆旗帜。
    梁冬:徐文兵老师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呢,是离柴最远的。就是说离日常的生活是最远的。最接近心性的这样一个。
    栗强:对,跳出这一步就是诗。
    梁冬:对。诗词歌赋烟酒画嘛。
    栗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中国古人写诗,曾国蕃先生说人生事者不如意常八九,如意的很少。整天都活在痛苦里,整天都活在麻烦里。要把这个心中的不愉快要吐出来。把心中的不愉快吐出来的时候,中国古人的方法是什么?写诗。这个东西实际上什么时候我们的人需要来抒发内心中的块垒。就是要在略微有失意的时候,但是这种失意又不要失意得太窘迫。失意得太窘迫的时候也会写,写的诗都会窘迫起来。那么我们古人是用诗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今天人用什么?
    国学堂记:中国文化讲究无为而治,清明在躬。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中国人坦荡的胸怀,在古典文艺作品中多有体现。那么今天的我们又将怎样化解内心的烦恼?寻求开阔的胸怀呢?
    梁冬:今天用什么?
    栗强:旅游,收藏。
    梁冬:你刚才提醒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人呢,人生总是有一点点失意的,就是说失去的“失”,那么就要用诗意,诗歌的“诗”来与之相协调。那么现代的人呢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了,叫他写一个有诗情画意的一篇东西,很难表达出来。于是他用什么方法呢?用物器,器物。比如说,一些古董啊,比方说这种东西。另外呢,就是旅游,旅游呢可能我们可以通过行走去看到天地之间呢,感受一下,呼吸一下它所处的那个阳光和水。但是,这个东西我觉得会不会现代人的这种诗意……也许我不应该这样想,现代人的诗意显得是有点太过物质化和消费主义了。
    栗强:我觉得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够一味耽著,因为这样最易溺心丧志。物质主义与否,其实古人也有很物质的。我们看日本当年有一个茶室,这个茶室至今被奉为世界茶道的一个经典。这个茶室大概从房子里面涂满了黄金,然后桌子涂满了黄金。茶壶、茶斧、风炉、茶杯所有的全是用黄金打造的。我记得用了当时三十八万两以上的黄金做了这个东西,震撼世界。当然这个东西只是日本思想的一部分。
    梁冬:会美吗?问题是。
    栗强:我们今天这黄金的不美很大的时候是文化建构给我们的。我们要避免建构,要主动去选择。其实曾国蕃先生这里谈的,就是一个建构和选择的平衡。那么什么叫建构?什么叫选择?我们稍等一下再说。我们先说黄金。我去过一个地方叫浦甘,蒲甘有一个大金塔,蒲甘是千塔之国,这个地方在缅甸中部,它的大金塔真美呀。我大概在那拍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数码相机呢,有数码相机质量不好,我还是用胶片拍,我记得我在那拍了得有……光是大金塔我拍了得有六卷,拍了得有六卷是什么概念?就是差不多一天的所有的时间,我都拍到了。太阳在不同的位置,晚上月亮在不同的位置,我全拍到了。回来以后,当六卷胶卷放在一起的时候,你再看,你不觉得它不美,你依然觉得真好。这种精神的安宁,那种黄金包满了的一个大塔,那个塔比我们人要高几十倍,上百倍,可能有多少层楼那么高,非常大。但是它带给你的内心的安宁,依然是你无法想象的。
    梁冬:那种满足感,大满贯。
    栗强:就是你突然安定了。面对这种单色的时候,纯粹的单色的时候,你的心突然什么都没有了。
    梁冬:我觉得金塔它就最大的价值就是在蓝天下面,是吧?它形成的那个强烈的对比,那种感觉特别棒。
    栗强:诶,这是一种。我有一个跟我一起去的朋友,是个摄影师,一个美国人,他在那个蒲甘住了几个月。他坐在那个……每天就坐在塔底下,看着那个塔。我说你干嘛呢?他说,我看到夜晚的灯光下,当然那个灯都是点的火,点的油灯。灯光下,这个金塔纯一而又微微有点变化的颜色,我觉得我的脑子突然可以做到什么都不想,我从来做不到什么都不想。我突然觉得我的生命力可以和它融为一体,我突然觉得我就是它,它就是我;我觉得任何的事件都没有办法替代我的这种做法。我曾经有一次在非洲拍大海,有过一瞬间这样的感受,后来我再去那里,找不到了。可是在这个时候,在千千万万个人,在周围绕着塔走,在周围老头,老太太绕着塔在礼佛,小孩子绕着塔跑,嘈杂的声音之中,我突然找到了这种超越一切的宁静。我觉得这种已经从旅游走向了修心。
    梁冬:嗯。
    栗强:他说每几个月,就要来这里坐一坐。太有意思了。
    梁冬:有一本书叫《色彩心理学》,它也特别提到不同的颜色之于我们的影响。你看那些生意很好的餐厅,都一定是暖色调的,偏黄色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这个黄色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满足和幸福的感觉。好了,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古人通过写诗抒发情怀,今人在旅游与收藏中寻找快乐,那么旅行中如何拓展内心格局,藏品又会反映哪些心灵隐忧?内心的焦虑该如何化解?生活的压力来自何方?微博与诗歌有什么关系?写诗真能反映内心的变化吗?《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讲的是什么呢?是现代人透过旅游这种行为艺术,像诗歌一样的,比较高级一点了,当然不是为了拍照,像诗歌一样的这种行为艺术,去完成了一个对自己的意气的宣发。
    栗强:那么他不应该一昧耽著,因为会溺心丧志,应该怎么样?志于道。即使是在旅行之中,我们的旅行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是我们可以度假,让自己的胳膊休息休息,大腿休息休息,但是我们做不到,让我们的心灵度假。如何让我们的心灵可以度一个假,这必须要和静坐,必须要和曾国藩先生说的谨言、养气、保身等等,居静这一切结合在一起。
    梁冬:就像说,我前两天碰到一些朋友呀,他们以前对北京堵车很焦虑嘛,后来呢可能找到了某一些的心法和口诀,就是说,你必有要在开车的时候,念有一些口诀嘛,结果,他每天要念很多遍,停车的时候呢,他就很兴奋,又有时间念了,他觉得很高兴,所以连堵车也变成他这一天里面非常美好的时刻,与之对应的就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做一个《冬吴相对论》的那个节目,很多人说,在车里面听的时候,哪怕停着,他也要听完了,当然不是为自己做广告,我想讲的就是说什么呢?那一些让你觉得很烦躁的时刻,其实是你内心烦躁的一个外化而已。当你的内心去到宁静和娱乐、愉悦、喜乐的时候,是没有什么值得让你烦躁的。
    栗强:对的。
    梁冬:是这样吗?
    栗强:那当然。就好像很多出租车司机,他一堵车就觉得很烦,但我也真见过这种出租车司机,他堵车,他就跟我说,他说烦,堵车是……他说老天爷给他的,真是老天爷给他的,他控制不了嘛。但是烦,我干嘛自己给自己一个烦呀?我不需要给自己一个烦呀,堵车已经够可怕的了,我还给自己一个更可怕的烦,那我不是比堵车还可怕?所以不能搞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司机很有意思,他开车,他不会这个出问题,他相对来讲,他会是志于道的开车。那么,比赶快刚才我们说的旅游,还有一个现代人更容易去选择的,这个比旅游还容易,旅游你还得跑,还得大段时间。
    国学堂记:消费主义的心态往往形成浮躁的内心,影响了内心格局的扩展,这到底是当今社会的心理隐忧?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法抹去的深层根源?旅游仅仅是为了开拓视野吗?收藏的修心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栗强:去趟潘家园,很快乐,这叫收藏,收藏更容易让我们一昧耽著,收藏更容易让我们溺心丧志,甚至有我的老师因为这个人地位太尊贵,很崇高的地位,我也很相信的老师,他自己亲口跟我说:“他说栗强啊,千万不要轻易介入收藏啊,你要知道每一件文物,每一件藏品的身上都凝聚了无数的贪、嗔、痴啊,你接了它搞不好,把自己也搞脏了”。我觉得这个老人家说的这个话,语重心长。
    梁冬:太高级了,但是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收藏的,在盖勒普的这个《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里面,曾经提到人类有三十二种优势,有一些人的优势叫连接,有一些人的优势叫战略,有一些人的优势叫讨好,有一些人的优势是观察,还有一些人的优势叫收纳,就叫收藏。
    栗强:但是收藏可以解决一个问题。
    梁冬: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栗强:生活的压力,心情的压力,对于很多人来讲,我鼓励大家旅游,我鼓励大家收藏。
    梁冬:但是不能够太……
    栗强:我反对它,而且收藏和旅游也不要耽著。
    梁冬:不要耽著。
    栗强:不要耽著,而且收藏比旅游还有一条好的地儿,就是收藏他可以像曾国藩先生写诗一样,写几首诗,来验自己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我收藏放在这看看,我就会觉得,诶,我眼光好像是比过去高一点了。诶,过去我不喜欢的,大概我记得我三十二、三岁的时候。
    梁冬:嗯。
    栗强:哎呀,我特别害怕,那段时间我到处去看一些文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觉得都不错,当然我不是收藏,我是欣赏,我也觉得都不错,我很恐怖,因为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时候看过,这个东西也算个好东西?这个东西一般般吧。
    梁冬:你现在觉得都不错了?
    栗强:那个时候我觉得都不错,我觉得是不是我这个人审美啊、品格、格调下降了,整个下降了,我那时候我讨论自己这个问题,自己跟自己讨论了好长时间,然后我说慢慢看,慢慢看……
    梁冬:那你真的不是一个寂寞的人呐。
    栗强:诶,你不要去逼着自己去改变自己的品位,格调,慢慢看,慢慢看,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毛病是好的,就等于是发现自己的毛病等于是光明,照到毛病等于是黑暗,照过来黑暗是会消失的,这是好的,但是你不要强行地改变自己毛病,压起这个……搬起石头来压草,这个事儿不要干,这个事儿一旦干了,最后后果不好。这个时候至少说明一件事,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藏品,来看自己是不是被人提溜着走。我确实发生过这个……还讲我自己身上发生的具体例子。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见到了一个很小的一个小碟子,诶,我一看这个小碟子有一个款,和我刚刚在一个书上见的是台北故宫,收的一个宋代一个碟子上面的那个款很像,我一次都没用过,我所有的收藏都是为了用的,我不会说收一个东西放回家不摆出来不看,就塞到一个旮旯里塞着,我觉得这个东西失去了收藏和把玩的真谛。过了好几年之后,我把那个送人了,我送人的时候我总结自己当年根本没管自己喜不喜欢这东西,只知道是一个好东西你就买了,只知道是一个能值钱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事跟自己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一样。
    梁冬:嗯。
    栗强:你干吗呢?整天给人家讲不能够溺心丧志,不可一昧耽著,这一昧耽著还差,还纯粹是溺心丧志,这个事儿真的是一个不该做的事情。
    梁冬:为什么我们讲到这个收藏呢,这个逻辑是这个样子的,逻辑呢是说月无亡所能。就是说,曾先生说呢,你要写诗,用写诗的方法呢来验证自己的心性是什么好还是不好,但是呢你不能够沉迷于写诗当中,这样的话呢你很容易的就玩物丧志了。从这个事情讲起来,由于现代人们不能写诗了,所以就开始玩这个收藏和玩旅游,这个事情呢跟古代人写诗是一样的,于是就讲到他的收藏。免得大家觉得我这个人讲飞掉了,其实我们是很深刻的逻辑的。
    栗强:我们纯粹是讲月无亡所能,所以曾国藩先生用写诗讲叫月无亡所能,今天人不写诗,今天人用收藏,用旅游讲月无亡所能,收藏的正向心态,收藏的合理心态是什么心态?养性,是什么心态?补我之气,人应当得天地中正之气,得不到的时候,收藏用物品得天地之偏气、奇气,来养我的纠正我的这个气。
    梁冬:可不可以这样解释呢?比如说,我很喜欢这个木头的家具,最近呢,我做了一个木的家具,我觉得呢,这个木头家具放在那里的时候呢,它很温润,而且很沉默,这个时候你就在想说,为什么我不能够像一块木头一样,这么温润、这么沉默呢,当我能够感应到它的温润和沉默的时候,我的木气就上来了。
    栗强:当你更不想的时候,木气上来得更快,就你直接感受到了,而且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去想,就绝不会一味的耽溺,一味耽拙,绝对不会溺心丧志,这个时候叫什么?收藏是个欲望,但是是合理的欲望,如果你不去想,就是做到了有节律的、有节奏的欲望,而且人家说了每个月写几首诗就行了。
    梁冬:现在人是每一分钟都是在写微博啊,很恐怖啊,你知道吗?那些人……我看有些……有些粉丝很多人的微博,几万条啊,算下来每天上百条啊,总共开微博的时间才几百天的时间,一天上百条,就跟……你看李白一天写一百首诗,那是什么概念呀?高产呀,那稀释得多厉害呀?
    国学堂记:高速发展的微博社群使我们进入了全民做诗的时代,那么我们是否在其中得到了解脱?快节奏的文字表达与传统的吟诗作赋相比真的能锤炼心性吗?日之所亡与月无亡所能究竟要传达怎样的心法?
    栗强:有时间我试试也开个微博看看,我还没开过。
    梁冬:那你会疯掉的。像你们这样的人,就是人类呀有些人是有基因的,就是说有很多人很容易沉迷进去,比如说你写……你写字……
    栗强:我写毛笔字很沉迷,不过尽量不写……
    梁冬:你从天亮开始写,写到天黑,是吧?老婆出门的时候写,回来的时候,拿着菜回来还在写,你这种人呀就很容易掉进去,所以建议你千万不要玩微博。
    栗强:好吧。
    梁冬:你玩微博的话呢,你会完全地被微博玩的。
    栗强:真的?
    梁冬:很有可能。对,幸好你们还没有开,否则的话我们怎么办?刚好说回来,叫月无亡所能,意思呢就说每一个月不要忘记看……透过外在的东西,包括写诗,包括器物,包括旅游去看到自己的变化,是这个意思吗?是这个寓意吗?
    栗强:对的,对的,就说要整理自己的变化,就跟我……刚才跟你谈到写字,就跟我说写字一样,你一写字就发现这段时间字写得不好了,自己的心理扭曲了,字如其人,那么我们其实回过头来看这每一条,刚说完日知所亡,他说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月无亡所能,说每月做诗文数首,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的,这些的目的,后面的注释是具体的做法,解释的都是要达到前面的这个是什么?目的,日之所亡的目的,月无亡所能的目的,节劳、节欲、节饮食的目的是保身,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的目的是什么?是养气。刻刻留心目的是什么?谨言。这一切每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读史,然后读书怎么读,这些都达到了前面,就是每个后面解释的事情是具体的做法,它的目的是要做到前面我们要说的这几条,而做到前面说的这几条,又是要回过头来培养最开始说的那一个字。
    梁冬:那一个字就是“敬”,所以呢我觉得呢,慢慢慢慢的,开始的时候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曾国藩要把“敬”这个字,放在修身十二条的第一个,也就是所谓的心法的第一条,先做想过来,其实很可能是用其它的方法来修一个东西,就像有些人修真,有些人呢是修佛,有些人修禅,有些人修道一样,曾国藩修的是“敬”,敬是什么?就是知道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头上三尺有神明,当你理解了这两句话之后,你就会对你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很谨慎,然后呢才会终日乾乾,然后呢在摇摇晃晃之中保持生命的动态平衡,在摇摇欲坠之中……知道生活随时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呢,你摇摇欲坠,这个时候呢你才不会张狂,不张狂才不会被束生,束死,所有呢敬是什么呢?当你有这种心法的时候呢,你的身体自然会处在一种凝命的状态,自然也会比较健康了,自然呢你的身体就是清明在躬的了。好了,感谢栗老师,下一次我们同一时间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曾国藩修身之道在不断反思中,寻找拯救心灵的药方,那么收藏之中又有那些人生智慧呢?茶香四溢,绝世铁壶,又将带来怎样的瑰丽的内心胜境?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的智慧第八集:《品茶赏壶求真知》。
 
 
20110521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八讲
                        本期主题:品茶赏壶求真知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5-28 21:30-22:15
                             主 讲 人:栗  强  主 持 人:梁  冬
 
          参与整理:自在的鱼  lym210  赤梅舞雪  Sammie  桃之11  子轩  慧从卢溪
 
 
  本期预告:
    画外音:铁壶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梁冬:铁壶是如此的精妙之美,煮水的利器啊!
    画外音:铁壶之中蕴藏哪些自然之道?
    栗强:水很轻,铁很沉。一阴一阳的平衡。
    画外音:铁壶代表了哪些精神?
    栗强:一种精神,禅宗精神,第二种精神,武士精神,黄金精神。
    画外音:如何获得内心的解放?
    梁冬:解放的道路,不向前也不向后,不向左也不向右,只能向内。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己修心智慧,一起聆听《品茶赏壶求真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请来的是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您好!诶,上一期我们讲到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法呢,就讲到这个写诗这一段。说到写诗呢,其实它是一个中国人精神的一种外射。这样的话呢,能够令到一个中国人呢借由一个外物去反观内己,比如说你看不同的时期自己写的诗呢,哦,你知道原来这个时候我是这样子的,那个时候我是那样子的。现代人不是了,现代人除了写微博可以了解自己之外呢,其实呢就是靠旅游和收藏来反观自我。于是呢就讲到一个事情,就是说到底收藏什么东西好玩呢?有一天呢我去栗强家玩的时候呢,震撼坏了。哇,所有书架上摆的铁壶。我以前呢是很少接触铁壶这个东西的,后来才发现原来铁壶是如此的精妙之美,煮水的利器啊。所以呢今天呢,插一个小空,也想请栗强跟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他所收藏……和他所知道的朋友……今天一块带来的不同铁壶的东西呢,顺便讲讲这个铁壶是如何反观内照,看到我们内心世界的。
    栗强:其实是这样的,就是我一直在讲要强调一个事情,就是要把国学生活化,把生活国学化。我们今天如果从生活上所有的方方面面已经失去了国学的文化的精神。那么我们再空谈国学,那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学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说国学的时候,不能让国学进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生活之中,也不靠谱。
    梁冬:嗯,相当不靠谱。所以呢,我原来说,国学它是一种氛围,它可以附着到任何东西上面。比如说,我们觉得铁壶这个事情。现在我们一般去喝茶呢,很少见到有人是用铁壶的。事实上来说呢,在陆羽时期,他们喝茶呢,都是用铁来铸的这个壶来煮水的,对不对?
    栗强:诶,对的,你提到陆羽,正好我想说陆羽,陆羽我们知道是茶圣。任何一个领域能封为圣,那不是一般人。书圣那是王羲之,是吧?这个古代的圣人,孔老夫子,那一定不是一般人。他写了一部书,叫《茶经》。《茶经》里边光是讲茶道器,就茶道用的使用的器皿,那非常多。可能一开始二三十种,那么第一开始,谈的第一个风炉釜,就讲以精铜精铁来做这个煮水器。那么我们今天包括刚才我们说的铁壶,我们说国学,很多人以为说国学是什么一个概念,其实我觉得就是一个汉字文学圈,东方文化的概念。其实我们今天用的铁壶,基本上是日本的铁壶。那么我们日本的铁壶,为什么要放在国学堂里来讲,就是我觉得它,一会我会谈到它背后的几种精神,这些精神可以说非常清楚地可以看得到受了我们中国文化极大的影响。也正是如此,才可以说它替补了我们今天成为喝茶的……因为我们说国学生活化,那么讲到国学生活化里面,最容易被大家一下认同的就是喝茶。
    国学堂记:精美绝伦的铁壶,与内蕴悠远的茶道堪称绝配。茶道的深邃源于内心的广阔。而铁壶工艺之精美更是人们世界观的外现。那么,铁壶的锻造源于怎样的神秘技艺?反映了哪些内心气象?水与壶的绝妙组合又将如何演绎自然平衡之道?
    梁冬:好多东西呢很多时候呢在主流社会就没有了。比如说今天你在中国很多茶馆里喝茶,你会发现那个女孩子呢拿个随手泡就泡了。其实这个水啊,煮水的东西呢是差别很大的,同样的水用不同的器皿煮也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说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大家建议说,我们煮茶要用铁壶呢。首先从这个话题开始讲讲,为什么铁壶比那种随手泡要好一点点呢?
    栗强:当然首先要说健康问题。我们说人有三个要求:健康的要求,品质的要求,提升的要求。首先讲健康的要求,那么大家随便上网,我还是一个基本原则,百度,谷歌上能查到的我不讲,我只一提,大家可以自己去查。这铁壶,二价铁什么也好,三价铁也好的过程,煮水对人体有很大的帮助。这个随便上网查怎么都能查得到,这个我觉得我不想更多的来谈。为什么我们会谈铁壶,是因为中国的茶道器已经很发达了。泡茶,有手刻的紫砂壶,用的水有非常好的山泉水,用的茶杯,我们现在可以找到宋代的小茶碗。那现在你现在用的这个就是。
    梁冬:这就是宋代的吗?
    栗强:是宋代的。
    梁冬:怪不得很有古风,拿在手上。
    栗强:用这个,不用宋代的,也有现代手绘的青花,也可以非常好。但一提到煮水的东西,煮水器,就像你刚才说的——随手泡。哎,从文化的气象上不搭配,文化的气象上不搭配,不是一个整体。
    梁冬:你刚才讲的叫搭配的气象啊,就是铁壶就我觉得煮水的壶呢,的确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在喝茶的过程当中最弱的一环。那么我第一次看到铁壶的时候我很诧异,我觉得说,原来这个世上真有这么古朴而精美的东西,让我们觉得很愉快的。
    栗强:水很轻,铁很沉,一阴一阳的平衡。其实更重要的就是说你刚才谈到的,整体一定不等于部分之和。一加一等于二,那是纯抽象出来的数学。那么因为它是抽象出来的数学,现实中不是抽象出来的,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任何1+1一定和2是有一个差距的。两个人在一起力量有可能比这分别干要好,也可能比分别干要差。中间差的这一点就叫气场。
    梁冬:哦,有道理。这个气场呢就是说我们从这个……这段时间我们老在讲《失控》这本书。过段时间我们和吴伯凡老师来讲,《失控》这本书里面讲到的就是说,它和合在一起之后,它涌现出一种有别于每一个单独个体以外的力量,也可能是加法,也可能是减法,但总而言之呢它是不一样的。用你的话来说叫气场。好了,我们讲到这儿,要讲回铁壶这个事情。铁壶呢,现在在中国,内地做铁壶做得都不太好了。我看到的很多都是在日本。
    栗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今天做的,包括现在欧美也有一些人在做铁壶,我们觉得它做得不好。因为它不是用手做的,不是手工艺。手是和心相连的。
    梁冬:说得太对了,你知道这个饭呐用机器烤出来的,就是说那个标准化的那个东西,和在家里面你是花心思去做的饭呢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啊,以前呢我认为没有差别,最近呢我认识做糕点的一个女孩子,她以前呢是学法律的。她告诉我说,她真的在做糕点的时候,那个面包那个西饼啊,在那个炉子里面烤的时候呢,她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它的温度的。她说有些时候,她“啪”的一下的感觉,她就像打坐一样在听面包那个的声音,她“叮”一下,这个时候是对的,她拿出来,刚刚好,既不老又不年轻,那个面包。所以呢她说,你刚才讲到的,是要用心去做的事情,它是完全不一样的。
    栗强:这就叫心手相师,手工艺就是心工艺。没有人心的参与,任何一个工艺是机械;是无心的。机械是无心的,如果是说,为什么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美丽的器具,它会有让我们这样动人心魄的这样的力量,是因为它本身是一颗很虔诚的心,很“敬”的心。就我们说讲曾国藩这十二条,每一条都回到第一条来谈,要敬,主敬。一种很“敬”的心做出来的。日本人甚至在谈,日本有一个很伟大的一个人物,叫做柳宗悦,喜悦的悦。他创造了日本的民艺,民间工艺。他甚至提出来说,像日本的铁壶也好,日本的很多工艺也好,最优秀的都不是那些落了堂款的,也不是落了哪个釜师的,而是一些无名的工匠,仅仅是为了要把这铁壶做好而自己用全身的力气去做,做的结果产生的是暗合道妙之美。这些铁壶是日本最值得这个宝贵的铁壶。他把这些铁壶收藏在……建了一个叫日本民艺馆,哎,日本的民间工艺馆。他认为这种民艺代表了将来艺术的发展的方向,将来人类追求美发展的方向。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梁冬:嗯,还是讲回铁壶,我觉得太有趣了。这个不同的铁壶如何代表不同的这个文化呢?
    栗强:那就要从时代不同的历史来讲。
    梁冬:对。在喝茶的时候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铁壶是中国文化在日本传承演变的产物。铁壶煮水不仅有利于滋养身体,其间自然平衡之道更能对我们的内心有所启发。那么铁壶究竟该如何鉴赏?它的演变经历了哪些过程?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又在铁壶之中留下了哪些灿烂的印记?《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在修身十二法,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里面讲到作诗。讲到作诗呢就引发起来了一个中国人,是如何透过一个行为去发现自己内心的呢?你可以透过写诗,也可以透过写微博,也可以透过旅游,也可以透过收藏。尤其在不同的器物里面,你是可以在与它对望的过程当中,看到自己的。你在不同的时期所喜欢的不同的壶,其实代表着你不同时期的人格。那么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时代也是如此。这个时代突然这一类的壶涌现出来了,大家认为它是好。那说明这个时代共业,所有人的共同趣味指向了这一边。
    栗强:对的。
    梁冬:对吧,所以我们想看看说不同时期的这个文化,它如何对应出不同时期的壶呢?
    栗强:铁壶的早期,大概在日本的时候叫室町时期。我们这里有一把最早的铁壶,那是上面有明确的……这边写着几个字:万岁发声。那么这个壶大概是……从这个时间上看得出来啊,是一五几几年的壶。这个时候日本是处在这个江户时期之前,那么安土桃山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时候,我们知道日本出了一个大人物叫:一休。
    梁冬:哦,咯吱咯吱。
    栗强:我们看到的《聪明的一休》。当然我们的动画片呢是把这个人……他的智慧给生活化,简单化了。实际上这个人对日本产生的影响至大至大。一休是一个什么样的出家人?一休是一个开创了……他的徒弟叫珠光,哎,就是开创了日本茶道的人物。在这一系的结果,今天我们看到日本的茶道和禅宗关系至为密切。早年的日本铁壶的第一个流派,当然也保存到今天,但出现得最早,就是受禅宗影响最大的,清、寂、和、淡。
    梁冬:我问一个稍微庸俗一点的话题啊。像现在在市场上,这样的壶拍卖的话大概是什么样的价位呢?
    栗强:应该是……现在来讲是在万把块钱左右。
    梁冬:那不算太贵啊。
    栗强:应该说,但也有学生跟我说很贵啊,我觉得贵不贵看每个人愿意不愿意。今天这个时代真的不想要这个,真的就是花不起一万块钱买一把铁壶的人,我觉得不会很多。但是不愿意花一万块钱买这把铁壶的人会很多。
    国学堂记:收藏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器物的年代与藏家喜爱的程度。栗强老师认为,对铁壶的收藏绝不仅仅是价值的概念,而是一种对文化的执著。不同形制的铁壶往往反映了人们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那么这些铁壶的背后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梁冬:好,你刚才讲到一休之后,开创了……他的学生珠光呢开创了禅宗的这个茶道,是吧?那这一款壶,我们可以看到,像你前面这款壶呢,其实是反映出那个时候禅宗的精神的了?
    栗强:这款壶的名称就叫做达摩。
    梁冬:哦?是吗?
    栗强:达摩形。而且很有意思。
    梁冬:这种形状的壶都叫达摩吗?
    栗强:达摩形。对的,而且很有意思像一个达摩打坐的样子。
    梁冬:哦,是吗?
    栗强:和日本人当时流行的画那种达摩打坐图很像。
    梁冬:怎么欣赏这一把壶呢?
    栗强:它实际上……壶的欣赏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你看到这把壶,同时在再看你面前那一把壶,你面前这一把壶是日本典型的另外一种风格,金碧辉煌。诶,充满了平错的金银。我们看到日本的这两把壶的时候,很容易想起日本的两个建筑。这个桂离宫,或者是御离宫。这是两个不同的建筑。总而言之,受禅宗影响很大的日本庭园,非常清静优美。
    梁冬:嗯,枯山水。
    栗强:不是,枯山水是走到一个更极端的位置,在枯山水之前不枯的那个山水,润山水,非常优美,有水有山有树。枯山水是因为这种“润山水”不好打理,改成枯山水。但是枯山水我个人并不认同,我认为枯山水是一个只能看不能够用啊,不能在中行走的……一个庭园是要让人居住,生活,行走。之所以枯山水会产生,就是“润山水”会走到枯山水的原因是什么?是日本文化缺少对更深层的理解。
    梁冬:那这个呢?
    栗强:这个想到日本的东照宫。东照宫充满了黄金,甚至有作家去东照宫参观了之后说,觉得这个创作者把自己全部的金银珠宝都堆在了这个面上了。甚至建设了一些,拿几十万两黄金打造黄金的茶室。所有的茶器都是用什么?黄金打造的。
    梁冬:我以前呢认为呢,黄金是一件很庸俗的东西。小时候家里也有些朋友卖黄金,就是卖那种金银饰品的吧,那时候觉得也不是很好看,好像就是……黄金是会和某种庸俗联系到一起。但最近呢我看到了一些黄金饰品啊,我在香港前两天呢看到了一些黄金的雕刻品还有一些饰品。我觉得真的非常美,那种灿烂,那种华贵,那种……真的不是因为它很贵所以你会觉得(很美),它真的是很美。
    栗强:对的。
    梁冬:尤其是黄金,黄色和黑色的这种反应时候,比如说像这个壶,我就觉得说黄金刻在一个黑色的玄铁上面,那种感觉。
    栗强:对的。但是黄金在日本的……有一种叫黄金审美,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农民。就是黄金为什么和农民可以挂上钩?日本的武士阶层,日本的这些城主们建立一个一个城堡的城主们,他们的出身是农民,农民最喜爱的是稻谷的颜色,就是这个金黄色,他们是把这种对稻谷的颜色移植到了他们日常运用的所有的审美之中,当然带有一定的炫耀性。
    梁冬: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诚实的人,我们不要说,哎,这个壶就显得好像很物质化,那个壶好像很古朴,有些人他说,我喜欢古朴的壶,不是的。你真正的定下心来,把三个壶放在桌面上,认真地端视它们,你会发现不同的壶你在看它的时候呢,你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你要承认这一点。
    栗强:是的。我个人当然还是更喜欢这个壶,不过我再换一把壶和你来……
    梁冬:PK一下。
    栗强:比赛一下,诶,这一把壶,真是美。这把壶的特点在哪里呢?我个人觉得它的这个银钮,他们叫银摘。
    梁冬:银摘,它的那种对比,这个银的和这个铜的和下面这个镏金的和黑色玄铁之间的那种关系,它的光亮的东西和那个粗糙的那个面之间的对比关系,我觉得这个壶它让我喜欢的地方呢,咱们从技术上来说,我特别喜欢就是说,它这个钮,它这个银色的,银的钮和这个铜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很光滑的一个面,拿在手上很沉,然后呢这个玄铁,再加上这种镂空的雕划,但是它有浮凸出来的这个金和银的对比,我觉得真的很美。而且它的手工很细致。
    栗强:诶,你刚才又讲到了一个平衡,就是很大的体量的这个……当然电视机前的观众手感觉不到这种重量,当梁冬拿到了这个壶盖的时候,他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个小小的壶盖甚至比那个大大的壶身还要沉,大的东西他做得很轻,小的东西做得很沉……
    梁冬:真的是这样的。
    栗强:这种平衡是典型的东方文化的一种意义。那么我们继续来说这把壶和那把壶的区别,这把壶和那把壶一看,这叫高浮雕。金银的高浮雕镶嵌,那把是平错镶嵌。这两种镶嵌工艺的不同是什么?这把高浮雕镶嵌的是外销壶,受了欧洲文化很大的改变。
    梁冬:就是那个时候的日本人也有一些东西送到欧洲去。
    栗强:诶,或者是作为政府友好礼物的送往,或者是作为这个市场一部分销售到欧洲,主要销售到英国和荷兰,当时日本产生了非常大的一支学问,叫兰学,兰花的兰,其实就是荷兰的兰。日本它早期和葡萄牙、西班牙的一些交往停止之后,只和荷兰进行文化交流,它的开放口岸只对荷兰开放,大量的技术是从荷兰人那里学过来的,学过来之后这种技术应当说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造太大了,大到了什么程度……
    梁冬:大到什么程度呢?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稍事回来。
    国学堂记:不同材质和体量的铁壶,不仅仅是外形的不同,更是东方文明的世界观在器物上的缩影,那么铁壶究竟代表了怎样的精神?精致的花纹有哪些神秘的寓意?铁壶与园林有哪些关联?禅宗与兰学如何影响东方文明?《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讲到中国文化有些很有意思的精神,就是凡事内求的精神,哪怕是一个物器,啊,比如说两只铁壶,这是最纯粹的物质了,但是呢,在中国文人看来呢它仍然是自我的一个反射、投射。你在喜欢不同的东西的时候呢,你可以透过你所喜欢的物件去解读你自己的内心。
    栗强:所以我们说现代的一些艺术家,当代的艺术界,经常我们批评一些艺术家叫没什么才华,但还挺能横溢的。太可怕了,就是说我们传统的人,你即便真的才高八斗,你也要内敛,所以我们当看到这把壶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它已经离我们的精神有点远了。
    梁冬:我再来看看啊,这把壶呢,比这两把壶都来得轻一点点。
    栗强:那不是轻一点点,轻太多了,这叫薄如纸啊。
    梁冬:是吗?
    栗强:这个壶的壶壁……在铁能够铸厚容易,铸薄难啊。他们做的这一批铁壶,以壶体薄为显著的特征,而且它集中了所有的传统铁壶的因素融为一身。这就是明治革新开始了,也就是我们看到明治期之后,日本人已经进入了近代历史,它的精神不再像以前禅宗精神,然后武士精神,这么样的统一,它的精神变了,它的精神变成了各种东西的融合,你看到这把壶很典型。
    梁冬:嗯,它怎么个融合法呢?
    栗强:它的饕餮纹,谈到它的璎珞纹,璎珞纹是佛教中带来的,传统上大的形器……是受禅宗文化影响很大的形器,可是那个纹,很细的璎珞纹,菩萨身上垂的,这种璎珞纹过去禅宗的器皿中是不出现的。那么在禅宗器皿不出现的时候,它出现了这么一种璎珞纹,那么它用这工艺是当时的工艺,它有镶嵌,镶嵌又和它结合在一起。
    梁冬:诶,我发现一个特点,所有的铁壶这个把呀,它都一定是支着的。
    栗强:它追求这种挺拔的美。这是我们说铁壶有五种精神,第一种精神:禅宗精神;第二种精神:武士精神;黄金精神,像东照宫,金碧辉煌。禅宗精神像这个……
    梁冬:古朴!
    栗强:御离宫的建筑,非常优雅,那么很和寂清淡,像这个日本人的,还有一种精神,日本本身的皇室自己本身追求的日本的神道精神。一味向上,在建筑中也有一个典型,鸟居,立在水里那个像是牌坊一样的东西。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还是再拿一把壶上来说吧,举一个例子。
    梁冬:这把壶看来跟别的壶不太一样,还专门拿个皮套套着。
    栗强:诶,这把壶是日本的皇室用壶,它上面有日本皇室和政府的徽章,它代表了日本精神中,自己讲,他们过去讲叫和魂汉彩,后来讲叫做和魂西彩,大和民族的魂,西方人的文采,西方人的表现,大和民族的魂,这个中国人的汉文化的光彩。
    国学堂记:赏玩精致独特的铁壶,其实是在审阅自己的内心,以收藏观心性,这暗合了曾国藩修心智慧中的“月无忘所能”。那么铁壶文化的背后,隐藏着那些历史的变迁?收藏研究日本铁壶与发现中华国学之美,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梁冬:一定要强调一下,我们这个节目呢,号称是《国学堂》,但是呢,就偶尔呢我们可以从……比如说像日本文化里面呢找到某一种和中国文化的对应。其实为什么我们这样做,包括我们为什么把国学和,过两天和吴伯凡老师讲的《失控》,讲的和电子货币啊,互联网精神结合到一起呢?是因为我们认为要真正的讲国学的东西,一定要从不同的领域里面讲,你才能真正地透出来中国文化的那种特质。比如说,我们可以从这个日本的这种大和的这种器皿里面呢,可以看到一些与当时的中国文化之间的呼应的关系。
    栗强:国学是一种精神。这是东方文化都在传递的一个信息,但这把壶集中地在传递这个信息。
    梁冬:我们以前讲这个Less is more,就是少即是多,就是说呢,好像只是一个口号,似乎呢你尽量去做减法。但是刚才栗强传递了一个很……刚刚栗强跟我讲的一个东西呢,很有意思。他说什么东西是,多出来一点点东西呢,是把这一些因缘际会的事情,本来如是这般的:堵车啊,热啊,加在一起之后呢,你内心升腾起来的那一点点情绪化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某一些我们需要努力花点时间去认清它,化解它,并且呢把它排除掉的事情。而去掉了这些之后,你看到的一个实相。那个时候呢你会产生一种清静心,对吧,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国学堂记:人们对铁壶的痴迷,不仅是器物层面的偏好,同样也是对自然哲学与东方古典文明的迷恋和向往。那么千年汉学有哪些精神遗存?西方兰学又将如何影响日本文化?铁壶的变迁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收藏的终极意义又会如何安定我们的内心?《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从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讲到收藏,讲到一个中国人对器物的精神。其实这样的精神呢,不仅仅是中国人,事实上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呢,也同样地把这个精神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比如说铁壶这样的东西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借由对不同时期的铁壶的看法,借由我们对不同铁壶面对它的时候,对自己的心情的观照呢,去理解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每一把壶都是一面镜子,可以看到不同的我们。那,刚才我们看到的这四把壶呢,各自有各自的特征。稍事作一个简单的复习,比如我们看到这一把壶的时候,它代表了是那种武士精神,对黄金的热爱。因为很多武士来自于农民,农民对黄色的那个……那个金色,金色的金灿灿稻谷的热爱,其实呢当我在表达对这三个壶里面最热爱这个的时候呢,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农民,农三代的这样一个特点。那这一把壶呢,它是浮雕浮得很高的,而且很多工艺呢做得很复杂。这是当时的欧洲人,他们去向日本人做定制的时候呢,欧洲人的那样的用西方的思维那种精神下的一种产物,所以呢,我觉得它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文化现象。那这一个呢,其实是用很薄的铁器做的,它代表了某种对工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栗强:实际上是兰学进来之后,对日本的大影响。
    梁冬:对,那这一把壶呢?据说呢,是来自于对日本最后那点精神的那种保留,正所谓的精神就是祛除所有的妄念之后的那样的一种东西,那这也是日本皇家所追求的一种精神。
    栗强:对的。
    梁冬:所以这是日本皇家那把壶。那么,在今天我们看过来呢,我不把它当作一个日本壶来看,我只是把它,在我的心里面,我认为它代表了,它传承了某一种东方文明的一种有趣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去把玩的东西。
    栗强:我们再拿来两把壶来看一看。我们先看这一把壶,这一把壶的纹络大家一看,太清楚了,我们所有的中国的博物馆里去看过的,都见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青铜器上的草龙纹,龙纹。那么大量的仿制青铜器的形制而做的这个壶是什么样的形制?我们称之为宋学的日本化。就是我们朱熹之学,宋学对三代的复古文化的精神,作了一个追求,对青铜器作了大量的总结,今天我们看这些青铜器的解释,很多人还是要以宋代的文献为基本的一个依据。那么现在到这里为止,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几把壶的风格,我们都看到了,禅宗的精神,禅宗的精神最活泼。实际上茶人就是受禅宗影响,禅宗的精神之后,一变而为江户时期大家在搞的是什么?这个武士的农民文化爱好,黄金灿烂。然后再往后,江户时期随着这个日本人发现我们的朱子之学有了种种的……这个过度推崇之后,有了种种的弊端,自己每个人都在谈《论语》,每个人都在恢复中国的三代的学问,在拼命地再来找到自己文化的根源,是从中国来的这种根源,进行一种活泼的适合时代的解释,产生了这样的,大量的仿制青铜器的壶,那么再往后一种是这个……
    梁冬:这其实是一种……他们的一种思想的回归了?
    栗强:找出路。找不到了,确实找不到了,找不到了之后,欧洲人来了,那么就是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制造出来这种很薄的壶,带来了这个文化审美的变革。带来了这种高透的壶等等,这些壶应当说基本代表了日本的铁壶的几个特征。
    梁冬:还有拿壶的时候呢顺便跟大家讲讲我最近的一个感悟哈。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高岛吞象写的这个《高岛易断》。我们都知道高岛这个人在日本的这个明治时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易学家,有很多的易案,讲的什么什么事情,他做了哪一卦,得了什么样的情形。那在这个时期呢,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人呢?是因为高岛吞象在写《高岛易断》这本书里面的时候呢大量的在把《论语》的精神,儒家的精神放诸到一个对于卦象的看法里面去。那我觉得呢他那个时代和这个几个壶,包括栗强刚才也讲,你刚才讲到这个,对宋学日本化,这样的一种精神的这种回归呢是一种呼应关系的。因为他基本上高岛呢也是在那个时代的,基本上他们都是在明治前期,明治维新前期到明治早期,这样的一个时间段里面。这个时间段里面其实它代表了一种日本人在以前的就是那种宋明理学的时候呢那个学习之下,发现找不到出路了,然后西方列强在进来了,也想往回找,也想往西方找,也想往那里找,这种冲突和矛盾之后他所体现出来的那样的一种境界和气象。他在文化界里面出现了像高岛这样的人,在铁壶的里面就有了这样的时期的壶。我觉得它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一下这些背景之后,你再来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呢,你会发现一个很平常的壶里面它所代表出来的信息是很丰富的。当你在端详它的时候,你就犹如置身于那样的一个错综复杂的时代,你就有如说你自己也投身到了一个很多的这种方向,很多的出路,但是又找不到……那种困惑里面。
    栗强:更重要的就是刚才你自己说的,你自己要看自己喜欢哪一把壶?喜欢它的什么?在这种审美之下,是自己什么样的心在起作用,自己的这样的心是一个什么样的品味的心,自己这样的品味这样的格调的心应该有如何的提升。铁壶也好,茶道也好,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好,我们可能……这次可能没时间了,下一讲我们会谈到书法也好,都会来谈到健康,都会来谈到品位格调,都会来谈到提升,都会来谈到修炼。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曾国藩先生的修身十二法也好,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好,也都是在谈如何修炼、如何提升。
    梁冬:是这样的,曾经呢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他说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景:一个房子如果主人总是不在这里住的时候呢,其实它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又发霉啊,一会儿呢蚊子又多啊,一会儿又这个里面的家具都会腐朽啊。反倒是有人住的房子呢,会历久弥新。所以他说,其实对于现在很多的文物啊应该是要引入一些艺术工作室在里面去,我看到欧洲很多那个古堡都是那些艺术工作室,甚至广告公司会在里面上班。但是他就透过这样的方式呢,令到这个房子反而变得更加新。
    栗强:对,只有使用性才是健康的。
    国学堂记:铁壶的变迁反映了东方文明与西方兰学在日本文化中的交融,这一文化渊源折射出无比强大的精神与气象,便是我们所寻觅的国学智慧。这与曾国藩先生所倡导的克己修心智慧十二法有怎样的关联?动荡不安的内心如何在国学智慧的滋养下修成止水境界?
    梁冬:对,那我想讲什么?其实曾国藩反复强调我们要把心装在腔子里,说的是什么?就是说我们要做的所有事情,让自己的身体里面住着一个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这个主人天天跑在外面去的。当你的主人在身体里面的时候,你的身体才能真正的健康。就有如一个人在你的房子里面住着,这个房子才会常常地历久弥新一样。所以呢,我们今天,因为讲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一节节讲下来,看似是分散,现在可以到了一个稍微总结的时刻了。我认为呢,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他讲了敬,讲了所有的静坐,讲到作字,讲到读书、读史,讲到的所有的东西,其实慢慢除了指向一个“敬”的心法之外,更重要的,我所理解到的或者是我所知道的,就是如何把心装在腔子里,时时刻刻的让自己在,不是心不在焉而是心在焉。
    栗强:曾国藩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是这一批铁壶的同一个时代。这批铁壶的每个人在找出路,曾国藩先生也在找出路,找的出路比这些铁壶的作家找的出路那是高级多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经史百家杂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十八家诗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他放下了包袱开动了机器,开创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把这一切没有在外相上找出路,他在自己内心中找。但是和他同时还有千千万万个人都在找,这些人也是。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什么?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我们在今天又应该找到一个什么样的新出路,为我们的将来?你刚才谈高岛吞象,高岛吞象那个时代是全球化时代的开始的那一步。今天已经几乎是全球化时代完成的这一步了。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说我们的东方人不能够拿出一些自己应该拿出来的东西加入到将来的世界文化新格局中,我们东方文化一定会被越来越淡化的。最近我经常在想两个事情:如果张仲景活在今天,会不会按照我们今天人学中医的方法学中医?我告诉你,不会的。因为研究张仲景这个人的思想历程,他就是一个要尽一切可能尽快地为老百姓把病治好的人。我们的中医也是一样。今天要走到现代的中医学,这个现代中医学的思路该如何探讨?我觉得需要像张仲景这样的大医再出来,为我们走上新的一路。佛教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觉得把这些铁壶拿来用也好,我们觉得来谈曾国藩曾先生也好,快要到结束的时候,我们应该作一个总结的时候了,是我们要看看,像曾国藩曾先生这样一位在五对历史人物中的最后一位可以扭转历史波澜大格局的人物,在今天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智慧是什么?
    梁冬:我个人的感觉就像刚才所说到的,曾国藩先生他如何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保持了对自己的定见呢?他就是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把心装回腔子里。解放的道路不向前也不向后,不向左也不向右,只能向内。只有把自己的内在定住了就能够理解了。这句话我说得太玄。如果你是炒股票的你就一定知道,当你真正的定住了你就相信这个公司有价值的,你不管它涨跌,你就持续地买,通常这种人才真正地能够在股市上赚到大钱。那我觉得我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话来讲呢,是因为在当今的社会,钱成为了一个中心的话语,所以呢要因缘际会,用它来做一个比方。但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你自己心中没有定见,任何给你的道路都会是陷阱。好了,感谢栗老师,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栗强:谢谢。
  下期预告:
    画外音:铁壶作为东方文明,在器物层面的文化缩影折射出无比灿烂的国学智慧。那么传承千年的书法文化,精巧独特的笔墨纸砚又蕴含哪些至上的道法?敬请关注《国学堂》解读曾国藩克己修心智慧终结篇:《挥毫泼墨定乾坤》。
 
 
 20110528国学堂—梁冬对话栗强第九讲
                       本期主题:挥毫泼墨定乾坤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1-05-28 21:30-22:15
                           主 讲 人:栗  强  主 持人:梁  冬
 
           参与整理:自在的鱼 半弯月 嘻嘻田 徒步去旅行 蝴蝶 Sammie
                               红枫叶 慧从卢溪 
 
 
 
  本期预告:
    画外音:收藏器物究竟有什么意义?
    梁冬:所有的器物都是一个自己的镜子。
    画外音:书法与内心有哪些联系?
    栗强:书法是检查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内耗。
    画外音:如何彰显自我的心性?
    栗强:把南泥湾唱成崔健。
    画外音:修炼不足会有哪些危害?
    梁冬:任何表面上看过来是馅饼的东西,终将变成陷阱。
    画外音:书法如何彰显人之品性?
    栗强:见字如见人,写字心正则笔正。
    画外音:国学堂全新策划,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与您共同发现国学中的克已修心智慧,一起聆听《挥毫泼墨定乾坤》。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呢,我们请到了这个独立学者栗强老师。栗老师你好!
    栗强:你好。
    梁冬:和我们一起呢讲到了一个话题,就是说,器物这样一个话题。因为呢在写诗的过程当中,中国人透过写诗呢来洞察自己的内心。于是呢就引申了这个话题,就是铁壶这个话题呢随便讲讲。那讲铁壶呢,就是我们如何透过一个中国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延续下来的那样的一种文化格局呢,来重新解读中国的人对器物的看法。所有的器物都是一个自己的镜子,你喜欢什么其实是你自己内心的一个写照。那下面呢我们今天呢,在最后的一集曾国藩修身十二法里面呢,就要讲到这两个话题:一个是作字;一个是夜不出户。那曾公呢会把这两条放在整个修身十二法的这个结尾篇。其实他也是一个到夜间那个时间,夜间是最后。他是从早起讲起,一直讲到晚上。夜不出户嘛,对不对?那这两条呢,其实对他的修身和修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说,中国人呐,古人呐,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写字。在印刷术都已经普及了,现在都在用拇指输入键盘的时候呢,到底写字之于一个中国人,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它到底对我们的身心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帮助呢?是我们今天可以谈到的话题。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栗强:早饭后,诶,早上起来吃完饭,就要作字半时。半时大概就是半个时辰,等于今天一个小时了。那么,他每天把写字作为自己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说: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你愈积累就愈难以清了。当然那个时代写字和我们今天写字有一个巨大的区别,我们曾经在前面提到过,曾国藩先生的考试,甚至在很重要的一些考试里,已经变成书法考试了。那么在当时字写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那么今天看起来,虽然说不再存在这个方面的意义,已经变弱了。今天当然我们出去写一手好字和写不好的字还是会被大家看法不一样,已经变弱了。但我们要明白,在国学里面,书法、汉字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
    梁冬:说到这个汉字,我想起一个故事。前两天呢,徐文兵老师跟我说,他说有一个写字写得很好看的女子啊,跟他讲说为什么有些字好看,有些字不好看?她这样说的,她说会写字的人,哪怕写一个点,里面有十几个动作。其实他是有次第的去完成的。所以呢,他写的点呢,放大一万倍之后呢还是好看的,那如果是没有这样的一个动作,你这么点下去之后放大之后就很难看。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但据说呢,比如说一个飞刀手,他在飞镖的时候呢,他这个手的……他已经有一套动作了,我们看到就这样扔过去了,他其实呢在很短的时间内是完成一系列动作的。是不是说写字和扔飞镖,或者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有这样的一个特征?对于熟练的人他用一个很短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巨……特别那个里面这个极其复杂的一个过程之后,他做出来的东西那是他的内在,他做出来的东西会好看的。对于这样的一种描述,您是怎么看?
    栗强:诶,这就是谈我们,一谈到中国书法,就要谈到中国书法有两个倾向。一个是技艺论,我们西方人把这个称之为艺术,有一个词叫Art(艺术)翻译来的,代表的其实是一种技术。另外一种是道论,心道论,往心上讲,往道上走。在中国传统上越往早看,比方说在汉代,比方说在魏晋,大家全部的谈的叫书道。到后来,才就谈到书法,再往后才会谈到书义,写字的方法,书术。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听一听。第一个例子我们说就大家认为是中国书法的第一音,谈到中国书法理论的第一人,叫杨雄,汉代的大文豪,写了一个书《法言》。那《法言》里面说:言,心声也。就我们说话这个是声音,我们看唐代人选官,要身言书判,首先除了看你长得怎么样。长得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很重要,你看这个……
    梁冬:要有范儿,是吧?
    栗强:对,端庄。
    梁冬:法相庄严。
    栗强:那我们继续重复这个杨雄先生讲《法言》里的话。他在说这个:言是心声,书是心画。这个声音也好,画也好,就我们说话,或者我们字写出来,一出来,君子和小人,就判然若揭,就看的见了,所谓见字如见人。那么到后来,这个我们一直讲书法的理论,心正则笔正。如果你的心不正,你的笔怎么也正不了,一看,哎呦,这人不行。那这种情况是我们中国古人评判书法的第一标准,不是讲技艺,而是讲心道。
    梁冬:诶,这一点呢,我真的是有一点体会,我以前不了解的。前段时间有些时候呢,我自己觉得自己心定的时候,就是你抄经。经过了一段时间读书,然后呢,静坐之后再写出来的字呢,同样你这个人,比如我自己写的,就有些字呢,自己看的还可以;有些字呢就写的,哎呀,觉得很难看。其实呢,我觉得这两者之间呢,完全就代表就是说一个人自己内心的一个写照。这个事情呢,每一个,我经常在节目里面跟大家分享,我希望大家每天都写一篇字,随便找一篇文章,哪怕是中学生守则也好,抄一遍,拿毛笔抄。你就会发现说:的的确确它不是一个光简单的技法的问题,你的心会随时随刻的体现在你的这篇文字里面。这一篇文字写的好看,一定是你的心这一刻是比较优美淡定的。
    栗强:你要把妄念都祛除了,追求美的东西,全都去掉了,也就是苏东坡说:书初无意于嘉乃嘉尔。你一开始想写好,你永远写出来的东西写好的都不对。东方其实所有的道,都是要去掉那所有的妄念,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看到的世界增加的那个杂音。这个杂音怎么去掉?它通过各种方法:练武术、练太极拳、写字、养花、喝茶、射箭。要的是你不用心,而不是你更巧的用心,更巧的用心,只是把你的心这一部机器,给增加更多的包袱,要的是我们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书法也一样。
    梁冬:你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你讲这个吧,这些东西吧,是来自一本书叫做《箭术与禅心》,好像我们家里有这本书。就是说很有意思,就是说你讲了一大堆之后,我才想起来,好像这本书我们家是有的。你知道这种感觉吗?这种不期而遇。稍事休息一下呢,马上继续回来。
    国学堂记:书法的奥妙不仅在于刻苦的练习,更加需要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纯粹。那么,书法究竟需要怎样的心境?挥毫之际如何反映内心所想?我们的心性该如何解放?书法之中究竟蕴藏哪些真知大道?《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栗强老师给我们讲到啊就是说,其实呢,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基于道的,和让我们去理解什么叫禅的,什么叫道的。比如说你在射箭的时候,你如何要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是没有捏着的方向上,最后能让这个箭正而……就是那种滑过非常写意的那种滑过正好到那个靶心。这个情景嘛,对现在大部分不射箭的人,是没有经验的。但是呢,由于现在很多人是打高尔夫球的,打高尔夫球的人,就有一个这样的经验。就是说你越紧张,你可能连球都打不到,你就发现你自己像个农民一样,那个杆子,就在那个草地上戳戳戳,我就有这样的经验。但是偶尔有那么一两次的时候呢,你发现浑身是非常自信从容的时候呢,那个杆也不很……力气也不是很大,啪,打到那个甜蜜点上,那个杆……甜蜜点上,那个球打得又远又直又漂亮,真是想到哪儿到哪儿。
    栗强:杂念太多给自己的真正的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很大的包袱,内耗。没有修炼了,内耗,这种内耗会产生的结果:自己的心整天出错,整天出错的一个心,那你还能够获得成功吗?不能了!但书法是检查我们的心是不是有内耗,书法是检查我们的心,会不会出了太多太多的忘念最好的手段。
    梁冬:嗯,你说的太对了!因为我们在看自己写的字的过程里面呢,其实是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自己心境的,尤其是用毛笔。以前呢我们是用……现在大部分人,用笔的人都很少了,更不要说用毛笔了,用笔的人都很少了。所以呢,你这个字呢,写出来呢,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反正敲出来都是一样的,对吧!但是呢,如果你用毛笔的时候呢,你会发现呢因为这个毛笔啊,它粗细,那个头也不一样,它可以有万千变化。
    栗强:正好我带了一支毛笔,一支油画笔,分别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两支笔,如果在我们没有给泡过水,或者说就没有湿润之前,看上去没区别。但一旦做成笔之后,一个像一个锥子,一个像一个刷子,区别在于什么?我们随时都可以想到,还有一个东西叫硬笔。硬笔和这个很像,但是硬笔和它又不像,像在哪里?都像一个锥子。硬笔你把它往纸上一放,它还是硬的。这个(毛笔)你往下一去,而且它接触到的是水淋淋的墨,它饱含的是水淋淋的墨,接触到的是最敏感,最细润的产物,叫做纸,中国的宣纸,它一下就弥化开了,它是千万个毛发在一起弥化开去的,这一点你的用心之细,你掌握它的细,和用硬笔的人,和用刷子的人,区别太大了。
    国学堂记:书法作为中国汉字特有的造型艺术,具有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运用文房四宝挥毫泼墨,也是在描绘我们的内心。怎样的书法才最美呢?文字美是否就意味着心灵美?写字之前应该如何收摄内心呢?
    栗强:我不是说西方的油画不好,但是确确实实无论任何一位艺术大师,都会很清楚的明白,中国的毛笔,中国的书画之道,尤其是中国的这个书法,是最优秀的形象艺术。那么我们讲琴棋书画,再往上走,就到琴了,就到棋了。琴,根本停不住,古琴,没有可以修改和重复的余地;棋,修改重复的余地比琴要小;书法,修改和重复的余地,比这两个都要大,都要大,但是比画又要小一些。琴棋书画的排列是靠的是什么?检查内心的敏锐性。当我们知道能修改的时候,检查内心的敏锐性会差很多。但是书法的修改,在视觉艺术里面,几乎是最高的了。就是你一笔下去,你不能够把这个字写得不像这个字。但是作为一般人,往往你画画的时候,你画完一张突然看,哎,这一段好像用笔的时候,有点、心有点散了,那一段我用笔的时候,心还是比较静的。可是书法不行,一个笔划下去,甚至一个笔划没完,你就发现:呦,我的心怎么出问题了?这种检查的力度,既依赖于书法的特殊属性,也依赖于书法的工具属性,也就是毛笔和宣纸。
    梁冬:有没有可能是这样的?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字的人,他不会用这个笔,但他的心特别静,比如说他的那个天资特别好,他真的就是很心静,结果他一写出来呢,就很好看呢?
    栗强: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谈到书法自己本身有一个独特的属性了。书法自己的独特的属性是什么?既要……刚才我们说了两条,既有心道的一面,也有技艺的一面。所以我记得大概是米芾,米先生说过,他说这个下笔无半点尘,只有两种人做的到。一种三、五岁以前,没有开萌的,就是没有上学的婴童,他确实没有半点尘嘛。第二种硕学……硕学饱儒,就是学的很好的这样的大儒,学问太大了。反过来,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他也做到,可是两者之间天差地别了,这是他讲的。也就是说儿童画,确实没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原始人在山壁上画的这些画,私心杂念也比现代的这个充满梦想的七九八艺术家要低很多,但是不称之为艺术殿堂的璀璨明珠。
    梁冬:所以一个知识分子,写字之前他应该是一个精神广播体操的过程。咵咵咵……他得先反听啊、内视啊、收神啊、绝虑啊,然后呢,气和。这些事情实际上是什么?就是每天如果一个人,在写字的这个时候下意识的把这一套东西做完的话,那么他每天其实有一个收的过程,光而不耀的过程。我们常常会发现说有些人你很喜欢他,你觉得他有热量,但是他并不刺眼,这种感觉其实我们一直觉得很美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很可能他也是透过这样的方式,每天的修行锻炼出来的。
    栗强:对的,才能做到气不破体,力不露尖。上次我们谈铁壶,谈到欧洲那种铁壶,为什么现在无论市场追捧得多高,我个人都没有那么喜欢,是因为它的气是破体而出的,力是露出来尖的。
    梁冬: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啊,最好去尝一尝。所以呢,当我们看到……你看到这两个口水佬在这里讲,哇,这个书法啊,收视反听什么的,最简单的方法,今天回家到楼下小卖部,买一支毛笔,哪怕差一点没关系,泡一泡,然后呢蘸点墨水,写几个字,哪怕就在报纸上写,一写完你突然又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粗鄙。
    栗强:写的方法,不求美,绝对不求美。
    梁冬:但求什么呢?
    栗强:但求达性,把自己的性显现出来。
    梁冬:你要唱到自己爽,哪怕唱周(张)惠妹的歌你把它唱成罗大佑的风格,你真的喜欢罗大佑那也是很愉快的。所以,重要的是唱歌不唱给别人听的,是唱给自己爽的。
    栗强:把南泥湾唱成崔健。
    梁冬:也可以。如果你真的是有崔健的情怀的话。所以呢,所以呢我觉得他这话,为什么我要用这种故事来回应你刚才写字这个事情呢?重点是写字不是为了写给别人看的,写字是为了写给自己爽的。
    栗强:对的。
    梁冬:对了,稍事休息一下,广告之后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国学堂记:书法不仅是绝美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是检验心性的良药。胸中气象皆在笔尖流露,一笔一划都可明心见性。那么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写字有哪些基本原则?书法如何练就深邃的内心?书法之中又能透出哪些人生轨迹?《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我们讲到这个写字,但求能够让我们自己爽,但是呢,这个东西是个微妙的境界,有些人就像涂鸦一样的,就感觉那样其实并不是真正让自己爽。中国式的文化里面讲的爽呢,其实是在写字的过程中,透过一定程度上的自己和笔啊,融为一体,你想写成什么样,它就写成什么样,这种状态是很棒的,是吧?有时候我们很想写成这样,你写毛笔的人都有经验,就写不成那样,就很沮丧嘛,对不对?
    栗强:如果你想写成那样,就写成那样了,还真麻烦。
    梁冬:怎么麻烦呢?
    栗强:你失去了本性了,失去了本真了。所以我们想讲的是,关于书法,首先第一条,如果是要写字,第一条是要什么?是要有信心,必须要有信心。今天我带了一本画册,这个画册是我们今天影印宋代人,宋代的政府所编的,叫《大观太清楼贴》。这个书已经后来失传了,是启功先生和其他很多大学者一起,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里整理出来,然后印出来的。我们看到这书里面,可以看到仓颉写的字。所以是这样讲,刚才我们一直在讲毛笔,写毛笔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达道;一个是要这个有记忆。如果说是要达道,就像我们前面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你先为完了己,之后你自己成长了,有健康了,有品味了,有提升了,你再去为人和别人分享,是好事。你没为好己,你去和……瞎为人,那个东西就等于我推广垃圾食品一样,不是好事。写毛笔字是一样的道理,首先要志于道,不能丧失……玩物丧志,是指丧失了志于道。今天我们说玩物丧志是志于钞票,那个是不对的,那个丧也就丧了罢了,要志于道,在志于道,心道达到之后,自然而然的,不期其好而后好,这种好,才是真的好。它才能见其本性。  
    国学堂记:从古人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书法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认知。写字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映内心的手段。书法如何构筑纵深感?写字有哪些基本原则?写字与事业有哪些关联?从书法中如何窥见内心的隐忧?
    梁冬:就有如说,那一次傅京亮老师把一块用汉朝的方子煮成的香,一个宋朝的方子煮的香,拿上闻,他告诉你之后,你再去品味,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呢,还是真的有差别,你会发现说不同的朝代,它在我们的大脑皮层里面,是有不同的那个层次和空间的。就我们也应该建立一种所谓的历史的纵深感,这点很有意思,现在大部分的人呢,太浅薄了。就是互联网上最近用了一个词,我们已经很难记住半年以前什么是热点了。就是说,当大家发现说,我们的大脑已经越来越表象为过去的很短的时间的短暂记忆,再往前,好像过去一年和过去一百年是没有区别的时候,其实我们这个人就变得浅薄化了。而当我们在看不同朝代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我们会唤起来,重新唤起了一种对历史的纵深感的看法。这种纵深感的看法就会让我们,我觉得,让我们觉得说,自己变成很多层次,很丰富。这种感受其实特别的精妙。
    栗强:那么其实我们刚才谈到了一种历史纵深感带来的不同朝代的书法的气象不同,书法是出乎自然的。这种自然是阴阳同在的自然,它和我们的心性紧密合一,所以不要刻意……尤其一开始写字,不要太刻意的去操纵。我老师就是我说朱豹卿朱先生经常跟我说,他说这个拿起一个笔,因为基本上……我借这个机会说点写字的基本原则,那么我们这个笔应当怎么样来用,就把它往纸上一放,它有一个自身的重力,我们手有一个握着的握力,它毛有提插捻转,毛有弹力。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手有一个问题,我们喜欢提插捻转,这种提插捻转的力最初你不要去给它,最初你就扶着它走,让它自己在走,让它……笔是带着自己在走,要稍微推它一下,走出这个字形,这么出来的字一定一开始超不好看,但没关系,这个再不好看,它是你的性,直到有一天你控制的好了,它好看了还是你的性,它才是你的,一开始你就拿着把一个毛笔当硬笔用,在这里头描,可以描的再美,和你是没关的,那种美和你自己的本性是没关的。
    梁冬:你刚才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啊,这个笔就放在这儿之后呢,你就按着它推它嘛,而不是往下推它捻转。不要随便……
    栗强:就是纵深方向不要轻易给它使力。
    梁冬:你知道我们以前学这个,我在传媒学院的时候学的这个拍照啊,老师跟我说你说发现电影啊,很少推进去的镜头的拉出来的全景镜头,你看电影都是一个要么就是一个全景,接一个近景,特写,只有电视人往前推了,往后推了,那是因为电视……尤其在抢新闻的时候啊,它为了抓紧时间,一下就推进去了,一般情况之下,人的眼镜是没有那个,推进去拉出来的那种能力的,要不你就看一个全的,要不你就收窄了看一个近的,所以呢大部分的情况之下呢,不要轻易的使用推拉的这样一个镜头,把镜头放大(zoom in);缩小(zoom out),推拉镜头。其实跟这个是一样的,因为呢它不符合这个东西的本性,就像说一个摄像机它不符合人们的眼镜的本性的时候呢,就会觉得不舒服。
    栗强:这个有可能是。但总之基本的原则,相信中国书法,相信中国书道,相信中国书道,就是要相信中国书道,不光可以怎么样,不光可以通过这个笔形来写出这个字,而且通过这个笔形可以写出一种情趣,更重要的通过这个笔形不光写出情趣,是写出自己的心性,从书法中见字如见人,写字心正则笔正。你最初无意于嘉乃嘉(尔),我们说一开始不想求好,但最后自然而好,这是一个书法的全过程,只要有兴趣一定拜老师,拜了老师,老师会给你最好的帮助。
    梁冬:就像说以前我有时候看一个人的字,如果他每一笔的最后一笔呢都是不到位的就是飘过去的时候呢,我通常认为这个人做事,没有最后的一公里的那种定力和坚持,这种人通常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曾国藩修身十二法》的最后一条,夜不出户。
    国学堂记:国学智慧博大精深,书法可以明心见性,睡眠也可以养心修神,凝聚人之元气,怎样的夜晚才算健康?养身的同时如何养心?如何总结曾国藩的人生智慧?我们又该拜读哪些曾公的著作?《国学堂》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下节娓娓道来。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继续回来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如何收摄自己的心性,养成自己的定见,以成为一个这个动荡时代的自我的一个定海神针呢?修身十二法,曾国藩的呢,就给我们一系列的指示。今天我们讲到最后一条,夜不出户。
    国学堂记:曾国藩修身十二法之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栗强:说起来,我们有一个朋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是这个每天泡夜店的人,他一看觉得很有体会,他说从明天开始,不能再去夜店了,在家里面开派对,把大家招到家里来,正好省得我打车来打车去,再喝完酒再被人抓到,我说你这个理解可能不见得正确,但他至少也夜不出门了,所以不能机械地理解。更重要的我想据我所理解啊,就我们曾经提到过曾先生在写这个文章的过程之中,他是处在一个在京城赋闲。在京城赋闲呢,他是这个和他一起赋闲,就是在翰林院过着比较轻松的生活,在同样的那些翰林院的大官们每天晚上都在干着同一件事,就是四处应酬,想办法要给自己一个实缺,实际的职位。曾国藩先生觉得这种方法不靠谱。这种方法为了疲于奔命的去为了当官,实际上也不见得能有什么效果。他到晚上说我就不出门了,在家里呢,自己呆呆,写写日记。我们有机会可以看曾国藩先生的日记,就会发现曾国藩先生的日记,尤其在北京时期,那段日记对自己的这个批判,简直批判的可怕。这么动不动就说自己不是人,自己是禽兽,自己很糟糕,对自己的这种内心的反省非常重要。
    梁冬:有些时候呢,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农村去生活的时候啊,你会发现晚上天一黑,旁边也没有那么多应酬,然后呢灯光也昏暗的时候呢,你就发现,哎呦,八九点钟就觉得很晚很晚了,所以就想睡觉了,这样的话呢,到第二天早上,天一亮呢,你就觉得很好很好,就可以醒了。我有个朋友跟我说,他说在北京的慕田峪长城呢,桥下呢一个人把一个小学啊改造成了一个旅馆,这个旅馆呢,就是你的房间里面会有一个黑板写东西。就好像你就住在一个小学的课室里一样。这个旅馆特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他是没有窗帘的。所以早上的时候,天一亮那个阳光就洒进来了,你就醒了。然后呢天一黑,它也没什么灯,然后呢你就觉得困了。这样的一种状况呢,就是所谓的夜不出户呢!他为什么强调说旷工疲神呢,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天一黑就困就睡觉的话呢,早上天一亮他就起床的话呢,他其实大部分的什么养生,敲打啊、吃药啊、鹿茸啊、狗鞭啊,是吧?然后呢各种针灸啊,都不需要了。
    栗强:当然,当然。就是一定要早起。但早起的前提一定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想要早起还能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定要早睡。早睡就得夜不出户,这是一连串。但是如果我们要谈到夜不出户……也不出门最核心的一个精神就是不要往外奔,留点时间给自己的心,留点时间给自己的气血、阴阳、骨肉、精髓、经脉,给自己的从精神上,从心上……我们说人有两部分,一个是心,一个蛋白质。从心上留点时间给自己放到自己的腔子里;从蛋白质上给自己留点时间,让自己的精气来收敛起来,恢复,象冬天一样。
    梁冬:对。我有一个朋友啊,他跟我说,他说他经过多少年的观察,他发现呢,如果今年在冬至前后的晚上,他出去了的话,他是住在北京的,出去了的话呢,第二年他整个春天的气息不太好,甚至运程都不太好。所以他后来就发现了,经过若干年的统计之后呢,他认为在冬至,尤其是在冬至的前三天和冬至的后三天,差不多六七天的时间里面呢,他每天天一黑就回到家了。在冬至那一天是整个一天不出门,不说一句话,然后呢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一个对整个大自然的一个呼应。他觉得这样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仪式。而这种仪式呢帮助他每一年在最后的,就是最重要的那一刻能凝聚精神,正位凝命。
    栗强:很重要,非常重要。
    梁冬:他说经过这几年的修炼之后,他发现他身体越来越好。那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说,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如何往里走,找到了自己。而在最里面的时候呢,与宇宙形成了某一种的共振和谐。就自己变成了那个整个圆周的那个点,那个宇宙在外面,这样的话,你只要心念一动,就可能是心念闪一个角度,咔,就打出去就很远了,就像高尔夫球那样。那个击球点稍微歪一点点的时候,就差别很远一样。就只有你真正到了最内在的时候,你的心神呢收摄住了,管理住了之后,你就发现世界可以因你而变。以前我们看广告的时候,世界因你而变这句话呢,其实呢,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不懂得把自己的心神真正的收摄回来。所以呢在今天,在过去的差不多一两个月的时间呢,很有幸请到和我年纪差不多,但是学问大得多的栗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这个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为什么我们要讲这十二条,其实我也想大家慢慢感受到了,因为我们发现了这个整个世界在提倡大家走出去,提倡大家往外去寻找,而这种寻找呢不是不可以,只不过它耗时耗力,而且呢不利于真正的长期的发展。一切的道路既不向左又不向右,既不在前也不在后,只是往内走。一切往外走的都是错误的。
    栗强:我们这段时间一直谈这个改变中国的五组人物之一的最后一组,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组人物中曾国藩曾先生的这个修身十二条。确实如您刚才所说,他是要让我们全都转心而务内。可是如何能转心而务内?他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早起也好,静坐也好,写字也好,作诗也好。我们中间展示了茶叶喝茶的方式也好,等等这些方法一定怎么样,起因于要找到一个自己有兴趣的。如果没有兴趣,那我们的结果只能是听得懂,信得过,做不到。兴趣是引发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和我们相对应的那一片天空。我们也本身都会有,找到了这个兴趣点,诶,我们家的一个朋友一直身体非常不好,但是最近很坚持练站桩,那么她是病苦所逼,但同时也是她喜欢站桩。她觉得一站很舒服,平时要吃好多止痛药然后身上才可以不疼,站完桩之后缓解了很多。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一些启发。
    国学堂记:排除杂念的夜晚,不仅能获得身体的休整,同样也是内心的一次升华。通过对身心的修炼,实现人生格局和内心视野的提升。这也是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曾国藩留下了哪些传世之作?人格魅力究竟从何而来?克己修心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呢?
    梁冬:那么你有什么样的书推荐给大家?讲到曾国藩曾先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栗强:当然首先看曾先生书,首先大家可以看看曾先生的年谱啊,日记啊,他自己的文章啊等等。各种各样的选本很多很多了。但是其中我个人最推荐大家看的一本书倒不是他自己写的,是后来人编的,其中有他写的一部分叫《清代名吏判牍七种汇编》,这个是南怀瑾南先生曾经向大家,在台湾向大家推荐过。这里讲了七位先生,七位先生分别是:于成龙,清朝第一清官。袁子才,清朝第一才子,张船山,胡林翼,曾国藩,端午桥,李鸿章,这七位先生。分别面对一个案子,他们会来如何的处理?这里面既能够看到这个人的什么啊?
    梁冬:智慧。
    栗强:文采,也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学问,还可以看到这个你说的智慧。就是在这样清朝的这七位人物之中,七位清朝最优秀的人物之中,我们看看,为什么曾国藩做到的事情,其他人没做到。同样的类似的一些案情,曾国藩先生的处理是如何处理的。这个是看到曾国藩先生智慧的我觉得最好的一个表现。既有他自己怎么写文章的,那些案牍嘛,判牍都是自己写的,同时具体到这种情况之下,甚至我有时候看的时候经常看完这个事情我这掩卷而思啊,说他会怎么想呢?一看,哎哟,确实比我想的要圆机活法,要八面来风,要更有智慧得多了。这就是曾先生人格魅力的所在,智慧的所在。
    梁冬:你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呢,我就深深刻刻的想到了一件事情。就是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吧?你大概知道这个本书怎么写的时候呢,你应该先不要看他,先想如果你来写这本书,你会怎么写?一对比之下,高下立见。才知道说,噢,原来是有这种差别的。如果你没有自己想过,你看别人觉得也还可以,这个东西啊就靠对比,是吧。所以呢,今天呢,我们透过这一组的十二个修身方法呢,和大家共同的来看到了曾国藩先生他是如何透过一系列的方法,帮助每一个人找到自我的。还是那句话:把心装在腔子里。当你自己没有修炼好的时候,任何迎面而来的机会也会擦身而过。任何表面上看过来是馅饼的东西,终将变成陷阱。
    栗强:我觉得最后如果还要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要想说这十二期全部的内容的话,还是我最初提到的四个字:念兹在兹。如果我们不能够念念都把心放在把心放在腔子里这件事情上,我们听了等于是流水从脑子里过一样,是没听。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念兹了,最后我们一定能够到这里,在兹。
    梁冬:感谢栗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这一些,这是一个大功德的事情。也希望所有的朋友呢能够在变幻的时代里面呢保持一颗安定而坚定的心。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
    画外音:通过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修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接下来又将奉上哪些国学智慧的饕餮盛宴呢?《国学堂》六月华丽转身,梁冬、吴伯凡,打造电视版《冬吴相对论》帮你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追寻老子的智慧足迹,发掘精妙的经济原理。六月全新策划,《冬吴大话道德经》,敬请期待。
 

posted on 2012-09-09 16:09  exce4  阅读(2549)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