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orld-i-dream

 

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

20100508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一讲
                       ——生存之道中的“国学智慧”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08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莲花  小鱼儿  夜未央  慧从卢溪
 
  本期导视:
    画外音:国学与文化,暗藏玄机。
    王东岳:欧洲人讲性,中国人讲食。
    画外音:国学与科学关系复杂?
    王东岳:所有科学都是单刃刀,只砍你的生存技术。
    画外音:国学与生存命中注定?
    梁冬:中国人讲中庸啊,是站在全球格局上。
    王东岳:跟我们的生存格局相匹配。
    画外音:《国学堂》梁冬、王东岳带您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共同探讨生存之道中的国学智慧。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一直以来呢,我很希望啊,有一个人能够从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对比里面去讲国学。因为就有如说你讲男人,你就一定要讲女人一样。所以讲国学,一定要打通来横跨来讲呢,才更加理解。结果呢,心念一闪,震动十方。还真让我找到这么一位老师。前一段时间呢,我和徐文兵老师啊去黄帝陵祭祖的时候呢,碰到了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那王东岳老师呢,就是这么样一位老师。诶,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和徐文兵老师呢跟他聊天的时候啊,惊为天人,很有趣。所以呢,今天就把这位王东岳老师,独立学者呢,王东岳老师呢请到了我们现场。王老师你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诶,王老师啊,就是说,什么叫独立学者,首先是?我看你的名片上就是独立学者。
    王东岳:呵呵呵,我是不在任何一个学术机构中工作,就是钻在自己所在的书房里。
    梁冬:那你这个做独立学者做了多少年?
    王东岳:哎呀,前前后后有二十年左右了吧?
    梁冬:就是在终南山脚喽?
    王东岳:依山傍水,后面就是秦岭,旁边就有一条河叫太平河。所以那个地方非常有景。
    梁冬:诶,我听说有本书叫《空谷幽兰》啦,它说呢,在终南山呢,到现在都有很多隐修的人,那个秘修的人啊,在山洞里边,据你所知,就是说到现在还有没有这种隐士?
    王东岳:有啊。终南有……这个秦岭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庙宇,都是在一些比较特别不容易到的地方,这些大多数啊,就是佛教和道教的人,我曾经见到过十七八岁,高中毕业以后呢,突然间就出家了的小伙子。然后他就和我聊起,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做佛教最后上佛学院,我很吃惊。
    梁冬:那么你在这二十多年做学问的过程当中,你主要是研究哪些东西呢?
    王东岳:我主要研究哲学。哲学,最重要的,它和现在的一般的学问的区别就是哲学是追究终极的,而一般学问是讨论具体问题的。
  字幕提示:
       哲学是追求终极的,而一般学问则是讨论具体问题。
    王东岳:而任何一个具体问题,都会有上百个因素影响它。你比如说咱们烧这个茶杯,它要这个土料、泥料要好,然后呢师傅的工艺,做的师傅工艺要好,火候要好,这个釉彩也要好,它要有上百个因素影响它,这个杯子才能烧好。可是你把任何一个因素呢……你要问这个杯子为什么好?你拿任何一个因素都说不清它,所谓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是干什么的?它就是把多因素里面的的其他因素,屏蔽在外面,把一个因素调进来研究,是不是?
    梁冬:嗯。
    王东岳:这就叫实验室。可是这样研究完,仍然说明不了问题,为什么?这些因素合在一起会是什么状态呢?每一个因素互相排列组合,又是什么状态呢?所以科学上说的话永远都是错的。否则,怎么会十年就翻新一遍呢?
    梁冬:呵呵呵,所以你认为科学是不足信的。
  字幕提示:
       所有人类的知识都是不足信的。
                             --王东岳
    王东岳:诶,不,就是所有人类的知识都是不足信的,只不过是不足信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了。看一看,这个地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稳定这个统治西方的这个农业文明,一千四百年。哥白尼的日心说出来,四百年都没到,大部分错了,他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他说行星是围绕太阳转是正圆形轨道,是椭圆形轨道。好,牛顿的学说,只出来了二百年,是不是?
    梁冬:对。
    王东岳:就被爱因斯坦挤到后排座去了。然后爱因斯坦就赶紧宣布,说是我的学说只是一个短命的过渡。你可见,你会发现啊,这个知识的寿命越来越短,我只能理解为,就是人类知识的含金量是下降的,我们可不要说,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理,我们一定是离真理越来越远的。
   
  字幕提示:
        我们一定是离真理越来越远。
                            --王东岳
    梁冬:呵呵呵,这个有意思有意思。诶,那你在研究这些东西的过程里面,你发现中国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因为毕竟我们是这个《国学堂》节目嘛。
    王东岳:对,对。
    梁冬:你发现这个……我想中国文化一定是跟中国人有关。那现在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是怎么来的呢?
    王东岳:现在有一个学说,叫线粒体夏娃。现在全球所有的人类,都是十四万年以前,东非的某一个女性的后代,所以叫线粒体夏娃。亚当夏娃的那个夏娃。
    梁冬:当时她除了这一个女性之外,当年还有很多和她一样的女性嘛?
    王东岳:是啊,是啊。
    梁冬:但是为什么只有她的这个东西传到了全世界呢?
    王东岳:当然这只是个说法。意思就是说,当时是十四万年前的这一个基因传下来的。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直立人,就是人类已经有三百万年到五百万年的历史了。
    梁冬:对。
    王东岳:比如我们中国的北京猿人,已经五十万年了,有蓝田猿人,六七十万年了。但是呢,现在这个问题还是争论的,这只是现在的一种说法,就是说现在的这个三百万年前的这个直立人啊,包括五十万年前的直立人啊,都已经灭绝了。我们现在地球上的人给一个名字,叫现代智人。现代智人仅仅是十四万年前的这一系传下来的。
    梁冬:如果你说全世界现在所有人都是从一个人那传过来的。那为什么有黑人、白人、黄种人呢?
    王东岳:它最初是在东非这个地方,然后呢……
    梁冬:对,是黑人嘛。
    王东岳:对,对对。他一定是黑人啦,那个地方光照很强,所以他的皮肤一定要是黑色的……
    梁冬:为什么呢?
    王东岳:因为呢,太阳光……紫外线对皮肤……皮下组织是有伤害的。
    梁冬:对。
    王东岳:如果照射过度的话,它就会引起皮肤细胞恶变,这就是癌症嘛。所以呢,他这个……他当地人……他在这个地方,这一组人肯定会有一个突然的基因的突变,比如说使他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者他应对世界生存的方式有了一个变化,人类的智慧不是人类独有的,是从动物中慢慢进化过来的。
  字幕提示:
       人类的智慧,是从动物中慢慢进化过来的。
                                    --王东岳
    梁冬:对。
    王东岳:只不过他这儿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异,使得他突然生存能力、适应能力稍微变强一点。然后呢他人数量一大,他就得迁徙吧,这块地方,比如说,能养一千人,两千人,没吃的了,他就得迁徙。所以呢,这个迁徙过程可不是今天的旅游,他是到一个地方,这个环境能生存,就在这生存,生存不了才迁徙。所以十四万年前的人,最后走出非洲的时候,大概也已经是七万年以前。
(短片)画外音:关于现在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类,到底是如何兴起,并占据了整个生物圈的?一直以来,都是观点不一,争论不休。有几位人类学家,通过最近的一些考察证据,他们认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第一批现代人最可能出现的地方,后来迫于生存的需要,他们顺着非洲走,去到了埃及,然后来到了两河,产生了后来的两河文明--古巴比伦。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往北走到欧洲,一支往东走。往东的分成两拨,一拨顺着南亚走,进入中国;另一拨从白令海峡,来到了美洲,这就是后来的印第安人。迁到哪儿大约是1.5万年前,迁到东亚大约是3.5万年前,迁到欧洲大约是4万年前,而迁到北非大概是六七万年前。
  字幕提示:
        人类迁徙美洲     大约1.5万年前
      东亚(包括中国)   大约3.5万年前
                欧洲     大约4万年前
                北非     大约6、7万年前
    梁冬:所以有一些广东人呢,前一些年前,一两百年前啊,去到美洲的时候呢,发现印第安人很多东西跟他们很像。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跟广东人很像。
    王东岳:而且他们说话的某些语音啊,都和中国最原始的,和说话的某些词是很像的。
    梁冬:呵呵,比如像说福建人和广东人说的话,跟唐朝人说的话很像的。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下节提示:
    王东岳:什么叫“国学”啊,不中不西之学,国将不国之学。
    梁冬:这就话说得很深刻啊。
    王东岳:啊,对。
    梁冬:中国这个地方,还真是受了这个恩赐啊。
    王东岳:河南这个地方可真是一块宝地,它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
    画外音:您现在收看的是《旅游卫视》最新鲜的文化节目《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请到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跟我们讲到了用几分钟的时间讲了,人类的大迁徙啊。为什么这样同一个人种,分出来之后呢,有些人是白人,变成了白人,有些人变成了黑人,有些人变成了黄人啊?
    王东岳:我们说在这短短的几万年里面,人是不可能发生重要变化的。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我们人类的智力应该是一样的。
    梁冬:对。
  字幕提示:
       人的生理要发生变化,至少得上百万年。
    王东岳:因为人的生理上要发生重要的变化,最少得上百万年,但是到了四万年的时间,足已在一些小的地方发生小的区别。比如到欧洲的人,他为什么变白了呢?因为那个地方阳光照射的时间很短,在欧洲生活过的人,比如说在英国生活过的人,到冬天,它白天只有几个小时。你到冰岛去,它会出现连续几个月的黑夜,比如冬天,或者夏天连续几个月的白天。所以它的光照时间就很短,那么皮肤黑的人,到了那个地方,很快,孩子啊,得了软骨病,根本就活不了,就被自然选择淘汰了,只有那个突变,皮肤发白了的人才能存活下来。
    梁冬:当时受歧视的,因为大家都是黑人,他是白人嘛,他受歧视,他活下来了。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受歧视,但是他活下来了。
    王东岳:对,他活下来了,然后他的子孙反而繁盛。那么他接受紫外线,他能够健壮的成长。他鼻管,欧洲人为什么鼻子又高又大,那个地方的纬度……欧洲的纬度要比中国东北的纬度高多了,干冷空气对肺、支气管是个严重的损伤。所以中国东北地方得支气管、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就特别多。那么鼻管变长,它起到的作用是暖化和湿化空气。
    梁冬:噢。
    王东岳:所以你如果鼻管短的人,你在那不停得肺炎,你死了,被自然选择淘汰了,把鼻管长的人留下来了。高鼻子、白皮肤就这样出来了。
    梁冬:噢,这样子啊!
    王东岳:非洲人他必须很黑,免得紫外线照射皮肤太强,赤道地方紫外线很强,造成皮肤癌。我们住在温带地区,中纬度地区,所以我们居于两者之间,鼻子不高不低,皮肤不黑不白,黄种人就是这么一个……
    梁冬:噢,所以说中国人讲中庸嘛,是站在全球格局上来讲的。
  字幕提示:
       中国人讲“中庸”,是站在全球格局上的。
                                      --梁冬
    王东岳:呵呵,也就是我们一开始处的那个位置就中庸。
    梁冬:对,所以说整个中庸文化,为什么讲中道,是吧,也可以跟这个东西就有很大的关联性了。好,我们讲到来到中国的这一支嚎,这些人,按照这个学说吧。那么,这一些人,他们是怎样慢慢地演化出了这个,当今我们称之为中国“国学”的这些东西的呢?
    王东岳:对,东亚这片地方啊,它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地方。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学”,主要是在和“西学”比较。
    梁冬:对。
    王东岳:所谓的欧洲的中世纪以后的文艺复兴,是通过阿拉伯人那儿,把资料重新翻译,把古希腊又捡回来,振兴为今天的世界文明。所以呢中国文明是古代完整保留下来的唯一的文明。但是呢由于古希腊文明缔造了今天的这个现代文明,所以呢我们现在说国学,是相对这个古希腊的这个“西学”,也就是现在西学文明的“西学”而言的。所以呢北大有一个教授叫李零,他说国学说得很好,他说,什么叫“国学”啊?不中不西之学,国将不国之学。
  字幕提示:
      “国学”:
             不中不西之学,国将不国之学。
                          --北大教授  李零
    梁冬:哦?这个话说的很深刻啊。
    王东岳:啊,对。就是说你肯定你这个“国学”,是面临了“西学”的冲击,你才是“国学”,如果全球都是中国,哪有什么“国学”可言?
    梁冬:对。
    王东岳:好,那么中国这块地方,它为什么会产生“国学”呢?会产生……
    梁冬:就是我们这个称之为“国学”的这个东西。
    王东岳:对,对,对,它为什么会孕育这个东西呢?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原始的生存条件造成的。
    梁冬:怎么个条件生存法?
    王东岳:看,首先,它很封闭,它这边是,东边是太平洋,古人根本没法越过,北面是高寒地带,西面是帕米尔高原,世界屋脊都在那儿,南面是横断山脉。所以它就把这个地方的人局限在这了,它和西方文化的摇篮,环地中海文明有很大的不同。地中海那儿是一个内湖,地中海相当于一个内湖,古人刻一叶扁舟就能越过去,然后呢他们交流很厉害,所以他们就会有个半商业文明。而且古希腊那个地方不适宜耕种,它的土地情况很差,它是荒漠、石头,大地上满都是这种东西。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的文明完全是黄河中游文明,我们把它叫中原文明。中原早期只有很小一块啊,为什么管它叫做中原文明啊?河南那个地方啊,是黄河中游,中国上面,黄河的上游,有一个黄土高原,说来黄土高原是一个关键的地方。
    梁冬:怎么个关键法?
    王东岳:地球表面上平均土壤厚度只有零点五米,那么怎么黄土高原的这个土的堆积层就达七百米到两千米之厚。
  字幕提示:
       地球表面平均土壤0.5米,而黄土高原达到700-2000米厚,究竟是何原因?
    梁冬:是什么原因呢?整个地球只有这一块地方这样吗?
    王东岳:对,对,对,整个地球只有这块地方,这是地质上非常奇怪的一个地貌。曾经困扰地质学界很长时间,搞不清为什么这个地方的土壤这么厚。现在有研究认为,这是地球信风造成的。
    梁冬:怎么说?
    王东岳:信风--就是那个有诚信的风。这个风讲诚信,它老是按照一个方式刮,就会形成一个很特殊的气旋,恰恰就落在了黄土高原这片地方。在这个地方,可能风在这个地方骤然全停止,而刮起来的最细,土壤里最细的这些部分,就这样经过亿万年的累积,统统落在了这个地方,这就是黄土高原的形成。
    梁冬:所以说中国这个地方真是受了这个恩赐哦,就是现在河南这个地方了。
    王东岳:对,对,对,以河南为中心这一小片。河南这个地方可真是一块宝地,它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那么黄土呢,这个地方很细啊,它是最细的土壤才能被风带过来,粗的都是不行的。所以它这个地方留下的土地,是由最原始的工具,比如一个木棍,上面绑一块小石头,绑一块带尖的石头,在地上一划,就相当于犁,它就能犁开,上面长不了大树,它都长灌木,一把火,刀耕火种,马上就可以下种子,它就可以长粮食,所以它农业文明特别容易发展。
    梁冬:噢,所以中国的农业文明是全世界最成熟、最发达的文明。
  字幕提示:
       中国的农业文明是全世界最成熟、最发达的。
                                        --梁冬
    王东岳:对,对,对,它就从迁徙历史上你看,它的这个时间是比较迟的,对吧?所以你看古埃及的文明要比中国要早两千年,五千年前就有文字了,而中国三千三百年才见甲骨文。
    梁冬:对。
    王东岳:两河地区的文字也比中国早,它的这个古文明也比中国更往前一些,按迁徙路线,它定居得早。欧洲呢到哪儿四万年前,咱们这儿三点五万年前,欧洲应该也比咱们发达,为什么它农业文明没咱们发达呢?
    梁冬:诶,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那这种的地质地貌又对于我们中国的文化有什么影响?又怎么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下节提示:
    王东岳:七十二小时这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细菌,它的量可以繁殖多大呢?
    梁冬:多大?
    王东岳:地球这么大。
    梁冬:这么大?!
    王东岳:对,对,对。你就想生殖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梁冬:那放开生的很了不起。
    王东岳:啊,很了不得。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呢和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啊,聊到一个话题,由于地球这个自转、公转,这个信风等等等等,导致了这种中国的黄土特别厚。因为黄土特别厚,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冲积平原,所以就孕育了中华文明,对吧?那这个文明跟西方的这个文明有什么差别?这个从开始时它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差别?
    王东岳:按理说西方人迁徙的时间,到这个地方……到欧洲定居,和我们中国差不多。
    梁冬:对。
    王东岳:甚至还偏早一点。
    梁冬:对。
    王东岳:可是它农业文明,在早期农业文明的时候,它比中国落后多了。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片特别容易耕作的黄土平原造成的。那么英国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汤因比,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说,他说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呀,不是那个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也不是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因为在最差的地方,人没法生存。
  字幕提示:
       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不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也不在自然条件最差的地方。
    梁冬:对。
    王东岳:而是自然条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的那些地方,都是文明的发祥地。你比如中国黄土这个……你今天看河南那一片地方,或者北方,比起江南楚地--长江以南要差远了。可是长江以南楚地,当时不可能成为文明发祥地。原因是什么?因为那条件太好,它能长成非常大的密林,大乔木。而黄河以北这个地方呢,它只能是降雨量比较低,气温啊等等原因,它只能长灌木。所以,灌木你一把火烧,它就能种地了,可那个地方,它乔木它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人类农业文明以前是采猎生存。
    梁冬:对。
    王东岳:所谓采就是像猴子一样,把果子吃;所谓猎,就像老虎一样捕动物吃。所以采猎状态这个文明,和动物的生存方式没有区别。那么原始大森林里,既有大量的森林,它当然果实是丰富,动物也多,采猎很容易继续,其次……
    梁冬:实际上挖点人参吃也可以。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你用不着种地,种地很辛苦啊。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第二个呢?你要真要是没啥吃了,你要想种地,你开垦一亩地试试。你现在拿一把钢斧砍倒一棵大树,你得几十个小时吧?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你把那个树根挖出来,你没十天半个月你挖不出来,古人要拿一个石斧,要把树砍倒,然后再把根挖出来,几棵树才构成一亩地,他猴年马月都搞不出一亩地来。
    梁冬:只能搞气功了。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它……
    梁冬:气功也搞不了那么多。
    王东岳:所以它那个条件好,反而成不了农业文明的地方。
    梁冬:对。
    王东岳:你看欧洲,欧洲大陆当时长一种树叫云杉。我可在我的园子里种过这种树,我种那个云杉啊,五年长不了一尺高,可是欧洲当年的那个云杉啊,可以长十米高的大树,布满欧洲。你想,欧洲人怎么去开荒?而中国的这个中原地方呢,它是特别适合于农业文明。然后呢我们这个中纬度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地方呢,由于光照状态和人的生理状态特别适应。而人的生理是被生物种调节的,所以我们的生物钟……过去生物钟怎么建立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着太阳走。那么,所以我们今天有灯泡了,有电视了,大家全要得病了,你把生物钟搅乱了。
    梁冬:电灯的发明是对人类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素。
    王东岳:对,对,对,我们过去说科学是双刃剑,是吧?电灯肯定是没有错的吧?我们认为电灯只有好的一面,没有坏的一面,不是的,所有科学都是单刃刀,只砍你的生存技术,你得放长看,你才能慢慢明白它是咋回事。那么欧洲那个地方呢?它的那个光照啊,包括俄罗斯啊,他们那些地方偏北,光照时间不恒定,夏天偏多了,冬天偏少了,光照时间对他的生物钟影响很大,所以欧洲人讲性,中国人讲食,这是缺啥喊啥。欧洲那边生孩子比较难,而中国这边他就不讲性,压抑住性,他生孩子生的没完没了。所以这个地方的人……
    梁冬:为什么?为什么?
    王东岳:因为呢这个地方的光照条件啊,使得这个地方的人的生育能力特强。
    梁冬:是这样的。
    王东岳:所以你看人类分布在这个地球……最高分布带,都主要在这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梁冬:噢,就是欧洲人想生个孩子,不那么容易。
    王东岳:对呀,所以我就曾经见到一个老人,她就给我讲她过去,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她陪过这个苏联专家,那时候苏联专家援助中国,她就见过一对(前)苏联夫妇,这对苏联夫妇在苏联已经结婚三年了,生不出孩子来,然后他们到中国呢,干了五年,生了三个孩子,他说:这真是好地方,我养孩子真方便
    梁冬:哈哈,哈哈,那现在很多不孕不育的人,是不是因为没睡好觉导致的?
    王东岳:呃,对,这是很可能。就是我们现代的生活带来的问题就太多了,那么,生孩子多,而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对不对?所有的生物为什么都吃不饱饭?因为呢,我们人类今天吃饱饭,是要得病的,原因是什么?所有生物的生殖潜力远远大于它的现实生存量。
  字幕提示:
       所有生物的生殖潜力,远远大于它的现实生存量。
                                        --王东岳
    梁冬:这句话什么意思?
    王东岳:也就是说,所有的生物,它的生殖潜力很大。你比如一个单细胞,它在七十二小时……如果给它满足条件,每二十分钟它分裂一次,七十二小时这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细菌,它的量可以繁殖多大呢?
    梁冬:多大?
    王东岳:地球那么大!
    梁冬:这么大?
    王东岳:对,对,对。你就想生殖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梁冬:对,放开生那是很了不起。
    王东岳:很了不得,如果资源全部配齐。那么人类所有动物都是因为它的生殖力都大于现实生存量,生出来大部分是要死掉的。呃,人类早年也一样,所以老子专门有一段话,叫“出生入死”啊。就是说你一生出来就死地里跑,这是这个词的原意。
  
  字幕提示:
      “出生入死”:
              你一生下来,就往死地里跑。
                               --王东岳
    梁冬:出生入死是这个意思啊?
    王东岳:对,对,对,他不是说你不怕死,你勇敢。他本来不是这个意思。好,回过头来看,中原这个地方人口很多,土地面积很少,我以现在中国这个面积……可耕地面积只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十点四,也就是有将近百分之九十,是高山、沙漠、湖泊、沼泽等等。
    梁冬:楼盘,各种楼盘。
    王东岳:你在这么小的耕地,要养活啵楞啵楞下出来这么多的人,你说怎么养?所以人际关系……生存关系非常紧张。我们的所有的智慧,首先得用来解决农业文明下,人们如何协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看起来,没多少文化,说大白话的那个孔子,成为大乘至圣先师的原因。他的这个文化一定是和中国人这个生存环境相适应,跟我们的生存格局相匹配。
  字幕提示:
       文化应与生存环境相适应,与生存格局相匹配。
                                        --王东岳
    梁冬:嗯。
    王东岳:我们今天说文化,说得花里胡哨,什么食文化,酒文化……都是那个最好看的,可是真正的那是一万米深海上面的浪花。大海有一万米深,浪花只有几米。你拿几米说大海,不是说错了吗?
    梁冬:对,对,对,今天的这个时间呢,哇,信息含量实在是太大。不过我听明白了一句话,就是说,所有的“仁义礼智信”都源于一个东西,就是,中国人口很多,下崽很多,但是呢面积不多,吃不饱饭,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要求大家都能够收敛一下,就“仁义礼智信”了。所以中国的文化呢?适合这样一个历史和地理条件紧密关联的,我们的《国学堂》,其实呢就要把这个问题呢展开来讲。好,感谢王老师,我们下期同一时间继续,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从中西方文化看“中国趣味”
    画外音:从前,为何“美”大多是形容男人的?
    王东岳:这个男人强壮得像一头公羊。
    梁冬:噢。
    王东岳:所以今天拿美丽去形容女人,这是搞错了。
    画外音:中西方人的思维不同,究竟根源在哪儿?
    王东岳:于是西方人一定得一个思想病。
    梁冬:什么病?
    王东岳:逻辑强迫症。
    画外音:有人说,大思想家都是往后看的,你呢?
    王东岳:我们现在拼命的往前跑。
    梁冬:混个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觉得很丢脸,同学都做博士了。
    画外音:《国学堂》梁冬、王东岳带您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带您从中西文化看“中国趣味”。
20100509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二讲
                           --从中西文化看“中国趣味”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09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慕越人  lym210  yhlj  莲花  沙  小鱼儿  慧从卢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话说呢,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呢,我们请到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和我们从历史和地理整个地球开始,讲到中国文化为什么强调“仁义礼智信”,为什么孔子成为大乘至圣先师。所有的原因,是因为在中国这个地方,由于耕地面积又少,但是呢温带地区呢,又特别适合生育,所以呢中国人呢,很早很早以前,就很多很多人了,所以呢,要让大家呢,都要学会“仁义礼智信”,都要谦让,都要有一点点克己复礼,这样的话呢才能够把这个文化延续下来,对吧?王老师您好,欢迎,那与此同时,那西方又怎么样呢?我们对比来看一下,希腊文化,它为什么跟这个中国文化不一样?
    王东岳:对,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一个前提。
    梁冬:对。
    王东岳:就是文化一定是和你的生存结构相关。
  字幕提示:
        文化一定和生存结构相关。
                           --王东岳
    王东岳:而不是花里胡哨的东西。文化呢在西方那么最初是怎么体现的呢?我们再补充一句,就是所有的文化呀,最早人类早年文化形成的时候,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受自然因素影响越来越小了。我们看,我们现在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人自己造孽造出来的。但是古代你没那个力量造孽,你造不动,老天把你控制着,所以你的文化反应是对着自然界反应的,早先……
    梁冬:与天斗的。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早期的文化,是跟自然条件影响下,跟你当时的生存格局影响下,造成的这个文化。这个起点很重要,这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梁冬:对。
    王东岳:好,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古希腊。古希腊那个地方,我们把它叫环地中海文明。地中海很窄很小,像个内湖,然后北非那个地方呢,又是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和两河,所以古希腊那个地方人就比较容易来往,人类所有早年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但是为什么西方变成拼音文字了呢?是因为大家都往那儿跑,到那儿了以后互相语言不通,:语方不通怎么办?我只好听你发音,然后拿音标把你的发音注下来,你来给他注个音标,我来给他注个音标,大家最后干脆,把那个象形文字扔掉,都拿音标来注,对不对?于是就变成拼音文字了。
    梁冬:这个产生一个什么结果呢?
    王东岳:拼音文字很……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拼音文字一旦出现,每一个符号,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
  字幕提示: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符号。
                                  --王东岳
    梁冬:中国人跟西方人的思想差异,是不是就从这儿开始?
    王东岳:对,对,我们下面就讲到,就涉及这个问题了。
    梁冬:对。
    王东岳:就是文化它早期,最主要是跟你生存结构有关,跟你的生存环境有关,它往下延伸,引出文化第二个重大话题,就是思维方式。就是古希腊的文字呢,他们这个地方,环地中海文明呢,就会搞出拼音文字来,拼音文字没有符号的实际意义,它必须在语法逻辑结构中建立起意义。于是呢,它,如果它没有逻辑,它说话和表达,互相表达自己的意思都不可能进行。于是西方人一定得一个思想病。
    梁冬:什么病?
    王东岳:叫逻辑强迫症。
    梁冬:哈哈,哈哈……
    王东岳:对不对?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它如果说话不带逻辑,当然马上大家听不懂他说什么。
    梁冬:所以这个外国公司到中国以后哇,他们发现呢,很多外国高管,认为中国的员工呢没有什么逻辑感。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但是实际上并不是中国人的错,是本来两种问题的这个思考方式的差别。
    王东岳:对,对,对,而且我们千万不要认为逻辑这东西是好东西。而为什么我这样讲呢?逻辑强迫症你得了以后哇,所以西方人是顺着这个他的思维方式,他的语言方式,他处处都得用逻辑表达,于是他就特长于逻辑思维,特长于逻辑思维,就会产生哲学,我指的是狭义的哲学。
  字幕提示:
西方人擅长于逻辑思维,便产生了“狭义的哲学”。
    王东岳:因为中国也有哲学,但是呢,我为什么把中国叫中国思想史,我不叫中国哲学史,是因为广义上中国有哲学,任何人都有哲学。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哲学,是指从古希腊那儿开始,就这一脉。所谓哲学这个词儿,都是当年日本明治维新……日本人被西方打了以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人翻译过来的一个词儿。他认为中国的“哲”这个字有智慧的意思,西方的那个哲学是智慧之学,所以叫哲学。哲学是近年……近百年来才翻译进来的一个词儿。
    梁冬:这以前是没有的?
    王东岳:对,对,对,在中国这边叫“形而上”。
  字幕提示:
        哲学,在我国指“形而上学”。
                           --王东岳
    王东岳:所以后来我们就把它翻译成“形而上学”,那这个翻译是很棒的。
    梁冬:“形而上学”是这个意思啊?
    王东岳:对,对,对,那么西方出哲学,它哲学是什么呢?它跟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区别,哲学是一个纯逻辑的一个工程。所谓哲学,狭义哲学,就是古希腊的一群大号儿童……
  字幕提示:
        狭义哲学:古希腊一些大号儿童所玩弄的一种特殊的逻辑游戏。
                                                           --王东岳
    王东岳:所玩弄的一种特殊的逻辑游戏。
    梁冬:大号儿童,您说的大号儿童其实就是成年人。
    王东岳:对,对,对,所谓大号儿童,就是他们是一群,特别,特别奇怪的一群人,就像那个很幼稚的儿童,但是说出来了最有趣的话。
    梁冬:比如像亚里士多德什么的,苏格拉底什么的。
    王东岳:你比如最早的哲学家叫泰勒斯。那他说水为万物之源,他这句话实际上表达的什么呢?表达了万物是同一种东西,这个概念在里面,后来就导出了原子论,留基伯,这古希腊一个人--哲学家。还有他的弟子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原子论就认为,万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原子组成的。我们今天说,这个茶杯和这个木板,和我们人,不同,是因为它内含的质料不同。错啦,因为它们内含的质料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呢,古希腊从这儿开始,就引出了原子论,到现在,仍然是物理学最前沿。所以我们说,哲学是科学之母。哲学出现了,科学就出现,它完全是跟着逻辑跑的,不是跟着实践跑的。我们跟着实践跑的是出技术的,跟着经验走,只出技术,它是一个,你是用技术的,用实践操作--试错法不停慢慢往前走。
    梁冬:对。
    王东岳:这个走出来的是个技术体系,是个艺术体系。那边走出来的是个哲学体系,接着就是一个科学体系。
    梁冬:诶,有意思了,就是说中国文化,你要放到整个和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腊,古雅典这个文化来对比的时候,你看到一个在强调逻辑和哲学,一个强调视觉和闪点,它的背后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跟语言有关。而这个拼音语言和象形文字有关,是吧?
    王东岳:对,对,对。这个差异……
    梁冬:而这个差异,跟我们当……当时他们那种生产方式有关。而且……
    王东岳:而且跟我们这个地理环境的封闭有关。
    梁冬:对,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字幕提示:
        中西方文化。思维差异根源在于:
                              语言和文字的不同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王东岳讲到西方文化,因为我讲东方文化《国学堂》的时候,要讲西方文化做个对比,西方文化的价值和他的特征就在于因为拼音文字形成了逻辑强迫症,因为有逻辑强迫症,所以他们对逻辑就要求很严格,所以就有一系列的推演,才有了所谓的哲学,哲学才有现代所谓的科学。
    王东岳:对。所以西方,你从它的生存结构上讲,它由于古希腊文化是个半商业文化。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它讲个人,对不对?从生存结构这个角度讲,它讲个人。
    梁冬:为什么呢?
  字幕提示:
        西方强调“人权”与“生存结构”有关。
    王东岳:因为商业活动是一个冒险活动,他不能带着老婆孩子跟他一起去冒险,对不对?所以家人放在这边,然后自己独自出去去经商,所以他强调个人行为,他强调个人自由……
    梁冬:所以美国的那些电影大片、好莱坞大片,都是个人英雄主义?
    王东岳:诶,对,对对。而且它西方的整个文化是建立在个人立场上讲人权呀,是这样走出来的。
    梁冬:对。
    王东岳:对不对?所以社会契约论也是从这方向走,因为它经商就要有契约,就要有合同。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社会问题他也认为是个合同问题,你为什么有权利,大家都一样,因为经商,大家是平等的,平等的大家才能经商。
    梁冬:对。
    王东岳:可是农业文明就不同,农业文明是要集体,大家人很多,大家要在这块土地上精心耕作,所以它讲集体,讲……
    梁冬:讲和谐。
    王东岳:讲和谐,它讲这个东西,这是你生存结构造成的。生存结构的这个差别再反映到思想方式上,东方这个地方很封闭,大家就只有这一种文字,说来说去你不可能去注音去,用不着,画个图,我来画,发音都不发音,我就能看懂它是什么意思。有一个马致远写的一首诗,叫《秋思》。他这样写,他说这个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字幕提示: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秋 秋思》
    王东岳:你看他每一个词,就是一副画。
    梁冬:对。
    王东岳:但他中间不用介词,也不用连词,他也不用说枯藤是缠在树上,他不用说这些话,他不用逻辑表意。
    梁冬:诶,你说中国人平常真不觉得,我们觉得这是很应该的,对不对?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为什么中间一定要有介词?
    王东岳:我们今天的语言已经欧化了。中国人现在虽然还用方块字,方块字也变形了,繁体字不见了,这个简体字你咋看都看不出形了。这个画没了,然后你说话也欧化了。可是中国古代的文言文,它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梁冬:为什么中国以前的人都不加标点符号?这个我很好奇。
    王东岳:因为它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它这一幅画呢,你看到这个字形,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们比如说人,对吧,我们画人有两种画法。这是个人,对吧?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比如我们这样画,这是人正面夫的像,对不对?
    梁冬: 对。
    王东岳:这是人正面的像。
    梁冬:这不是大吗?
    王东岳:这就是大。这实际上过去是指人的。
    梁冬:噢,是吗?
    王东岳:这是指人侧面的像。
    梁冬:刚才那个侧面我看一下,你看,刚才这个侧面,侧面,人这个侧面。那个地方是竖起来的,就是那个短的那个,这个指的是手还是胳膊?
    王东岳:是胳膊嘛。
    梁冬:是胳膊。
    王东岳:对。
    梁冬:它的方向是朝下的,如果朝上的那就麻烦了。
    王东岳:对,所以如果两个人走,如果两个人走,这就是从,对不对?
    梁冬: 对。
    王东岳:如果我们把这个人,我们如果把这个人朝相反方向走……
    梁冬:对。
    王东岳:这个人朝相反的方向走。
    梁冬:这是“比”吗?
    王东岳:对,这个字是“比”。为什么两个人,朝这个方向走是“从”,朝那个方向走是“比”呢?
    梁冬:为什么呢?
    王东岳:两个人出去干活去了,所以他就一个跟着一个。慢慢的往出走。那干完活就回家了,归心似箭,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于是两个人往回走,就含有了今天比赛的意思了。
    梁冬:所以上班的时候是比较慢的,比较痛苦的。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一个人跟着,比较累,是吧?心不甘情不愿。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比的时候,就是回家的时候呢,就是归心似箭的,手都放在后面。
    王东岳:中国的象形文字比西方、比古希腊、比古埃及还好一点。
    梁冬:对。
    王东岳:古埃及比如说如果猎人……一个猎人打一只鹿,他就画一个非常形象的鹿,然后旁边画一个猎人拉着箭,画得太具象。中国人就比他高明。当然中国的这个甲骨文至少在3300年前,我们今天知道4500个字,有用的1500字。可是它至少发展了上万年或者五、六千年。
    梁冬:对。
    王东岳:它才会有这样的一个半抽象的局面。比如我们画一个羊,我们就不会画……完整地画一个羊,我们会画一个羊角,然后往下,这就是羊,谁见了都知道它是羊。这就是今天的这个羊字。对不对?
    梁冬:对。
    王东岳:我们画牛呢,画出牛角来,然后呢谁一见都知道这是牛。只画个牛角,用不着画牛体。由于它半抽象化了,所以它符号化了,它就可以组合。你比如我们在这个羊下面画一个人……画一个人,这个字就是今天的“美”。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男人强壮得像一头公羊。那所以今天拿美丽去形容女人,这就搞错了,“美”本来是男人的事。所有动物最美的都是雄性的,对不对?你看那鸟,漂亮的鸟是雄性的。
    梁冬:孔雀。
    王东岳:诶,对,对,对。那狮子,长得鬃毛很大、很好看的狮子是公狮子,那母狮子都不会好看。人把事儿就弄反了。
    梁冬:这个人真是奇怪的动物。
    王东岳:好,然后我们再看。那么这样子走下来的文字,你就用不着……你用不着逻辑,你一看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对不对?你比如说太阳,我们看太阳,我们画一个太阳,底下画一横--“旦”。
    梁冬:对。
    王东岳:早上太阳刚出来那一刻叫“旦”。如果太阳再出,出高了,底下一个直出符号,这就是“早”,“早”就是太阳初升七、八杆子高了,这叫“早”。然后画个日,好,这是中午的时候了。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再画一个太阳,我们画成……四面画它几个小草,好,这就是今天的“暮”这个字,日暮黄昏的“暮”。
    梁冬:对。
    王东岳:你把这一排看完,是不是太阳一天的动作全完了?
    梁冬:对。
    王东岳:我用不着去推理,我看着这个图象全都走完了。它这个字呢,所以呢中国的文字呢,它是非常形象的。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字是上面画一个大,然后底下画两只手--我们现在这个“又”(这个字)都是手,古时候都是手,画两只手,然后中间画一个水,这就是今天的“泰”。
    梁冬:为什么呢?
    王东岳:你先看这幅画干什么呢?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男人撒尿呢嘛。
    梁冬:呵,是吗?
    王东岳:是不是男人在撒尿?
    梁冬:一个男人,对,有水。
    王东岳:一个大男人站在那儿撒尿。
    梁冬:他拿两只手撒吗?这个很难。
    王东岳:两只手,他捉住他的东西。
    梁冬:一般用一只手就可以,另外一只手扶墙嘛。
    王东岳:他男人站在那撒尿,所以他很高大,于是泰就有高大的意思--泰山。然后呢,泰还有安泰的意思,为什么呢?你憋尿很难受,尿一尿完,你安然了。
    梁冬:爽了。
    王东岳:爽了,安泰了。所有的字就这样往前走。
    梁冬:所以中国文化其实呢还是很有趣的嘛。
    王东岳:对,对,对。它不用这个……它不用跟着逻辑走。西方就不行了,它符号没意义啊,所以它就只好是跟着逻辑走。它跟着逻辑走呢,我们最典型看它一个字。西方哲学上老讲存在,being(存在)。Being(存在)这个词就是翻译,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为什么它会用一个谓语系词来做存在呢?因为他们所有的存在都在谓语系词后面呢。比如太阳是什么?你如果直接指着太阳,你永远不知道太阳是什么。你必须说……比如说太阳是太阳神的居所,永远在一个语法结构中,所以它是一个逻辑概念,所以它说存在是拿一个谓语系词来说。
    梁冬:嚎哟,太深刻了。
    王东岳: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存在。
    梁冬: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存在是怎么回事。
    王东岳:对。
    梁冬: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中国存在。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了西方因为它整个是拼音文字,所它有了这样的一种逻辑语法,所以连存在这样的词它也是用being(存在)这样来讲。我们不是刻意要讲英文的,真的是因为讲到这个话题。那中国的存在又是怎么回事呢?
    王东岳:看,我们看看中国人咋讲存在。它古代的时候画存在呢,它先画一个倒三角,然后中间画一杠,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才,有才能的才。什么叫才能?先说这个倒三角,这个倒三角什么意思呢?女阴符号。因为女性生殖器是在腹内的,古人原始人,他肯定不太穿衣服,夏天天热的时候。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所以这个符号一定是跟身体……有一部分符号是跟身体有关。这个三角符号……倒三角符号……
    梁冬:对。
    王东岳:它是女性符号。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男性符号就相反,画一个正三角,因为男性生殖器往高处跑,于是画一个相反符号。男女两个都解释完了。这一个方式的解释可不是光是中国人这样用。
    梁冬:对。
    王东岳:世界各国都用。我们看看以色列的国旗,以色列的国旗先画一个符号,三角形,正三角,再画一个倒三角,是不是以色列国旗的符号?它是男女交合符号。可能大家现在都不知道它什么意思了,这个符号很好看的,也并不侮辱人,它只是说明了人类早年,他理解自己的时候,他用最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梁冬:这是阴阳嘛。多深刻!
    王东岳:对,对,对,多好啊。好,我们看“才”,“才”呢是要画一个三角,这是表示女性,然后画一杠,这意思是什么呢?女性来月经的时候。
    梁冬:她有“才”吗?
    王东岳:你看,女性来月经的时候,她中间绑上一道,表明这个时候她不能这个啥,对吧?它表达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符号表达的是女性能够生孩子。你想想,你男人有多大本事?你顶多就是造个陶器,你就是今天造个汽车,你也造不了个人啊!人是最复杂的,女人能造人,那才是最大的才能。我们今天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因为她有大才!好,在这个“才”的旁边,我们画一个阳性--男阳符号。这就是今天存在的“在”。
    梁冬:噢,这样子啊。
    王东岳:对,对,因为有男人播种子,她才能……她才能生孩子。好,如果再一个这个“才”字,对吧?然后呢,我们在这旁边画一个小孩,这就是“子”,这就是“子”这个字,这就是现在的“存”。
    梁冬:所以中国人的存在是什么样子?
    王东岳:对,中国人的存在是指我们能看的到、有实物的,并且能够让这个物起演化的,能够繁衍的,能够不停的……就像万物……自然界能生出万物来,人能生出孩子来,这才叫“存在”。所以它是拿直观就能看见的,他不是在一个语法结构里面的,是不是这样?
    梁冬:深刻啊,深刻。
    王东岳:所以我们不能……但是话说到这儿,大家可千万不要误解,以为我们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没有科学,是落后,西方有逻辑,有哲学,有科学,是进步,搞错啦!有哲学,有逻辑,这正是西方的一场灾难。我们知道西方现在正在搞起一个运动,叫“后现代哲学”。就是西方人很清楚他们的毛病出在哪儿了,他们的毛病就出在语音上了,由于是个语音符号,所以它必然逻辑化,所以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逻辑中心主义。他们发现他们的文化缔造了哲学;缔造了科学,然后缔造了人类现代的全部灾难。我们今天发展到……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了,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出现了。我们文明发展的高度越高,我们反而面临越大的危险,成为一个系统性危机在表达。
    梁冬:刚开始,最开始的时候跟这个有关。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都和这种强迫的逻辑思维……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现在西方开始批判他这套东西,他说就是因为语音这个东西,和逻辑这个东西,导致我们最后把我们的文化走到如此暴烈的状态。回过头来,你看,古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在思维方式上跟现在人差别很大,我们现在拼命地往前跑,我们现在持的是“进步论”的观点,我们认为只有往前走,跑得更快……
  字幕提示:
        王东岳:现代人强调“进步论”
    梁冬:更高;更快;更强。
    王东岳:对,对,对,可是古人都是反的。古人都是让你跑慢点,大思想家都是往后看的。老子给你说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指什么?指的是原始氏族社会,百十个人,都是一个血亲家庭,人类社会是从动物社会中增长出来的,动物社会就是血亲家庭,血亲社会。
  字幕提示:
        王东岳:古人更强调“往回看”
    王东岳:那么人类社会最早也是血亲社会。老子站在东周末年,然后让你往氏族社会退,孔子站在东周末年,让你往西周早期退,他都是往回退的。中国的观念是往回退的,古人很明白,往前走是很危险的。你走慢一点,你如果能往回退最好,你退不回去,你走慢一点,你保守一点,你安全。你跑得太快是要出麻烦的。我们今天呢?越跑越快,麻烦于是就越来越大。
    梁冬:所以有一个词嘛。说我们很梦憬、憧憬一个事情,都在“向往”嘛。
    王东岳:对,对,对,所谓“向往”这个词本来就是往后看的意思。
  字幕提示:
        所谓“向往”:应该往后看!
                             --王东岳
    梁冬:“往”是过去,是吧?
    王东岳:对,对,对,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那么往是往回看的,向往是向后看的意思。那么,我们呢现在呢,就是拼命的往前跑,而且形成一种结构,谁都控制不住自己。
    梁冬:混个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觉得很丢脸,因为同学都做博士了。
    王东岳:对,对,对,而且你国家不发展,落后就挨打,是吧?实际上本来在原始社会,过去人类文明的时候,那先进才挨打咧。
    梁冬:哇,那这个话是太有趣了,那简直不是这一集节目可以跟大家讲的,是吧?但是,在下一期节目的时候,跟大家可以好好地展开来讲,为什么先进才挨打,而现在为什么变成落后才挨打?不过您刚才这个简单的分析,其实呢,他想讲的核心重点就在于说,东方文化之所以伟大和有趣,我们说国学,我们今天推广的国学,之所以有价值的原因在于,它保留了上古时期下来的那种文明的那种……
    王东岳:和思想。
    梁冬:啊,思想的那种趣味性。我们,其实现代人是会感觉到这种东西的价值的。比如说,当大家看《阿凡达》的时候,你会觉得说那一个原始的,那个充满着那种氏族社会的感觉的那样的一个部落,是你真正喜欢的。所以,这个不是东方人嚎,是今天好莱坞人发现这个东西是这样的一个趣味,对不对?所以,我们今天在讲环保,在讲物色的时候,其实某种程度上呢,倒不一定要非要回去,因为是回不去的,但是我们可以慢一点!好了,感谢王老师,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王东岳:好。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真理闪耀在历史原点
    画外音:我们所知道的上古历史,究竟是真是假?
    王东岳:闻一多当年根据甲骨文说您不过是一条虫。其实他的话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
    画外音:我们所了解的封建制度,究竟是对?是错?
    王东岳:秦始皇统一天下其实不是封建时代了,封建时代在中国就结束了。
    画外音:我们所处的现代化社会,究竟路在何方?
    王东岳:这并不是说他当时就发展到这个水平了,他的智慧比现在的科学还高,而是他处在那个位置上,使他很容易一眼就看到问题的关键。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主持人梁冬,透过甲骨文,发现历史的蛛丝马迹。为您梳理中国文化的演变进程。探寻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20100515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三讲
                             --脱去神话外衣的上古时代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15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yhlj  lym210  川王府  慕越人  艾草  夜未央  慧从卢溪
 
    画外音:我们所知道的上古历史究竟是真是假?
    王东岳:闻一多当年根据甲骨文说:禹不过是一条虫。
    梁冬:这是有道理的。
    王东岳:这个话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画外音:我们所了解的封建制度究竟是对是错?
    王东岳: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封建时代在中国就结束了。
    画外音:我们所身处的现代化社会,究竟路在何方?
    王东岳:这并不是说他当时就发展到这个水平了,他的智慧比现在的科学还高,而是他处在那个位置上,使他很容易一眼就看到问题的关键。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主持人梁冬透过甲骨文,发现历史的蛛丝马迹,为您梳理中国文化的演化进程,探寻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有请到的是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老师你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诶,王老师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跟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就是讲到说整个西方现代文明,它的基础来自于这种哲学思考,然后到科学,然后要求事情一直往前走,不断进步。这当然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很多文明的生活和惬意的生活,但是也埋下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今天所有的所谓担忧的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污染问题等等等等问题,其实都是和科学的,或者说科技的,无限制的膨胀有关。那么与此相对应的是整个农业文明保存得比较好的中国文化的这一部分东西,其实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参照。但是我们也相信说中国的文化也一定要根据这个地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但是我们要知道怎么去,一定要知道是怎么来的。所以从今天这一期节目开始,我们和王老师就要比较专注地去聊到中国从上古时期的文化一直往下走,怎么走到今天的。可能要花一些时间,不过能够有机缘通过散点透视的方法浮光掠影的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呢,其实我相信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难得的一次补课。也许绝大部分的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成为今天这样的人。好,我们细说从头。王老师,就是说我们上次讲到一个话题,就是中国人的文化是从现在所知道的,最早是从所谓殷商时期开始,或者更早一点点,什么《三坟》、《五典》,是吧?
    王东岳:我们的中国啊,实际上现在一说,说三皇五帝。
    梁冬:对。
    王东岳:对不对?然后我们从黄帝、炎帝说起。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说到这个尧、舜、禹。实际上大家一定要明白,就是黄帝啊、炎帝啊这都是传说,因为我们现在确实没有资料能够证明,这都是传说。我们看一个字。
    梁冬:哪个字?
    王东岳:“帝”这个字。它画的是一个倒三角,女阴符号。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画一个“川”,横向的穿通符号;然后再画一个纵向的穿通符号。 这个符号的意思是什么呢?这就是现在的“皇帝”的这个“帝”。这个符号(倒三角)的意思很显然,它指的是一个女主,她垂直朝下的子子孙孙都是她的后代,然后横向上七大姑八大姨都是她的血缘,这样的一个人才是帝。
    梁冬:以她为核心的。
    王东岳:对,对,可见“帝”这个字最初一定是用给一个女主的,而不是用给轩辕黄帝或者炎帝这样的男人的。
    梁冬:哦!
   (短片)画外音:中国人习惯于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相传在上古炎帝和黄帝时期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又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变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其实黄帝和炎帝并不是帝王,而是古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首领。要探讨黄帝文化,需要以夏文化的认定作为基础,而夏文化又是以对商周文化的确定为前提的。由于有了甲骨文的考古发现,目前商周文化已被基本确定,而商周之前的历史则交织在《史记》等后世典籍和传说故事当中了。
    王东岳:那么尧舜禹也是传说。因为我们不知道……尧舜禹时代它也肯定不是天下共主。所以闻一多说:禹不过是一条虫,他这个话是有甲骨文上的根据的。我们看甲骨文,“尧”是画三个土坷垃。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底下画一个把头埋了的人,所以在人上面又画了一横, 这就是繁体字的“堯”,这个字显然是指一个人被土埋了。
    梁冬:对。
    王东岳:对不对?好,我们看“舜”。“舜”是指:上面一个手爪 ,这是一只手伸出来的样子。
    梁冬:对。
    王东岳:好,底下一个穿通符号,指这个人要有一个穿通行为,底下两只脚,画两个脚印,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舜帝”的“舜”。你一看就是上面这个被人埋的人上面有人把他往上拉,他的脚底下往上蹬,把自己从土里刨出来,对不对?是不是这个过程?
    梁冬:对。
    王东岳:好,我们再看“禹”。“禹”呢早期在甲骨文上它就是画一个虫 ,它的意思就是它的头探出来了,把人拉出来了。尧舜禹这个字的过程,就是画的是人从土里拉上来的全过程。我们现在说不清这是怎么回事,但是闻一多当年根据甲骨文说:禹不过是一条虫。
    梁冬:这是有道理的。
    王东岳:这个话并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今天很多人批他这句话,其实你得先理解它是怎么回事。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看当时的古书,比如《尧典》。
    梁冬:对。
    王东岳:它就记载天下万国,说尧的时代是天下万国,说舜是“班瑞于群后”。也就是说当时天下是成千上万个氏族社会或者部落社会,所以它不是一个天下共主的状态。
    梁冬:对。
    王东岳:直到《战国策》它还在讲,甚至直到荀子的书里,就是到大禹的时代,在荀子的书里你会看到,说大禹的时代还是天下万国。可见我们真正形成这个国家的这个概念,你现在千万想古史不敢这样想。
    梁冬:对。
    王东岳:你一定要想那个时候是氏族社会为主的。
    梁冬:很多国家。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一个村就是一个国。
    王东岳:对。
    梁冬:一个生产大队就是一个国家。
    王东岳:像我们现在一个张家村、李家村都是血缘关系。
    梁冬:对。
    王东岳:都是一村子人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古代的那个时候人口密度比较低,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它底下到处都是氏族部落,它这样一个情况。某一个部落或者某一个氏族联合体它的影响力比较大,于是尧舜禹很可能是当时影响力比较大的一个酋长。
    梁冬:一个大队书记。一个大队村支书。
    王东岳:诶,对,对,对,一个酋长。那么到商代的时候,它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商代的时候它是一个酋帮国,或者叫酋长国的……
    梁冬:有点像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那样。
    王东岳:对,对,对,联邦,是那种酋长联邦,是这样一个形式。所以你看它这个……唐汉先生,他根据甲骨文研究,他提出一个推测,我们现在不把它当定论来讲,学界也有很多争论,商代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现在我们做天干用的字,其实很可能当年是这十个部落的图腾符号,他们的酋长就会用这个名字来标志自己。你比如“甲”这个字。
    梁冬:对。
    王东岳:“甲”这个字实际上就是当年最早的盾牌。我们先画一个最早的这个盾牌,它就是这个样子 。
    梁冬:对。
    王东岳:以后呢在上面覆盖一个兽皮 ,这个就是现在的“甲”字。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对不对?它以后慢慢慢慢……从这是甲骨文,它金文样子慢慢转化。你比如“乙”,在甲骨文就画了一个这……这是一条绳索的意思。古代制绳索是很不容易的,它要找见长纤维,然后要揉搓,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梁冬:蹉跎嘛,把背都搓跎了。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呢这一个“乙”字就代表了这个部族主要生产这个工具。
   (短片)画外音:与美洲的动植物图腾不同,殷商时期的氏族名称还有更多自我技艺展示的成份。而天干更是直接以其本意代表着不同氏族不同的技能。郭沫若也认为:“商之先王的庙号都有甲乙丙丁壬癸文字”。那么商朝这种各部族各司其职的组织形式是如何被打破的呢?商朝又是如何复灭的呢?稍后请您继续收看《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王东岳老师--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聊到一个问题,就是说,在中国,比如说商纣王那个时期开始,那个时候还没有一个所谓的集权,一个共主,所有人都是一个大老板,不是那样的,还是大家轮流坐庄的。
    王东岳:对。
    梁冬:那为什么商纣王会……出现所谓的商纣王呢?
    王东岳:你看,是到了后来,比如像丙,它指的是钻木取火的那个工具。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说我们现在用“丙“这个字, 就有彪炳,丙就有带火的意思。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丁就是铜锭,这个部族特别适合于做这个青铜。
    梁冬:对。
    王东岳:戊己庚辛都是这样,我们就不再往下说。那么他们这十个部族都是两合部族。
    梁冬:对。
    王东岳:也就是说这两个部族之间是要有基因交换的,所以它是两合部族。甲乙是一个两合,这就形成了甲乙,丙丁是一个两合,戊己两合、庚辛两合、壬癸两合,这样就有五大部族。所以我们五大部族轮流执政,我们能看到这个痕迹,在甲骨文里看这个商代的时候这个王。它轮流执政的过程中最后就轮替不协。比如说最后权力就慢慢跑到了庚辛,乙和丁,乙丁这个家族,这三个部族在这轮流了。到了帝辛,也就是这个……
    梁冬:商纣王。
    王东岳:商纣王,他把他的部族中心迁到他自己的所在地,部族所在地--朝歌,然后不再给大家轮替了。于是其他部族的人就开始反对,就发生内讧了。你比如微子、比干,就是被商纣王剖了心的。比干、微子、箕子这些人可能是其他部族的人,然后大家内部不协,于是在西歧,也就是陕西这边,远在中原以外的这边的另一个部族联合起来,把商纣王灭掉了。
    梁冬:噢,历史其实也就这样的,也并不是说他有多么残忍,残暴。
    王东岳:对,对。所以商纣王,说他残暴,胜者诬,对吧?胜者就要说他:当时我为什么把你推翻……我得找个理由。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跟商纣王上面加很多罪名,商纣王到底有多坏,我们现在搞不清楚,反正他败了,任由胜者说。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是不是这样?
    梁冬: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嘛。
    王东岳:对。然后到了这个西周的时候,它仍然……周代的时候,早期仍然是这样啊。我们现在知道姜子牙直钩钓鱼,对吧?周文王去把姜子牙请来,这是个传说,他不可能这样去找一个军师。
    梁冬:哦,这样的嘛?
    王东岳:对呀,我们看《诗经》里面,它有很明确的记载。记载这个周文王的祖父叫古公亶父,说他当年啊,是“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就是他在当年,他很落后,他不像中原。他很落后,他都是挖的地穴住的,他住的是窑洞,没有房子,他都没有家室的这个概念。以后呢他“来朝走马,爰及姜女”,就是说他后来就过河,过了这个渭河,然后和渭河边上这个岐山这个地方的姜姓部族两合,然后才形成了他们这个部族,所以姜姓和姬姓是两合部族。
    梁冬:对。
    王东岳:姜姓和姬姓……所以姜子牙很可能是姜姓部族的这个酋长。
    梁冬:哦?!
    王东岳:姬呢,文王是姬姓部族的酋长,然后他们两合部族联起来,形成一个主要的部落。以后呢他们就会有轮流执政,就打下天下了以后,姜姓和姬姓两个部族也在轮流执政。轮流执政到了幽王,周幽王的时候,这个幽王这个部族拉住权力不放,又一个部族不满,于是引来西戎--西边的蛮人,把他消灭掉了,于是西周灭亡,往东边迁,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它仍然保留了这个制度。我们怎么知道他有可能是这个制度呢?因为在周代的早期有一个叫昭王和穆王的人……
    梁冬:嗯。
    王东岳:我们发现,以后他的埋葬是按昭穆制度埋葬的。
   (短片)画外音:昭穆制度主要是指上古时期祖庙及墓地的排列制度,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称“墓”。同一辈的人相继为君,则昭穆相同,比如周文王称昭,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则成穆,因此又有左昭右穆或文昭武穆一说。
    王东岳:前面这个皇帝埋了以后,下面……下一位就是他的孙子,孙子的孙子一直在这一系埋;然后儿子,儿子的孙子,孙子的孙子这是隔代埋,分两路埋,这叫昭穆制度。它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呢?是早期原始氏族社会和氏族部族的时候,各自的王死了,或者是所有部族人死了,他要埋在自己的氏族公墓。
    梁冬:哦!
    王东岳:所以呢周的历史后,还留有这个痕迹。这个痕迹不是说……我们不能肯定他一定是昭穆制度、轮流更替,但是我们至少说这个痕迹存在,因为在墓葬制度里是表达的。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天下共主的这个事,就直到商以后到周的时候才开始,周的时候开始的这个天下共主还不是那种中央集权制,那是典型的封建制。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仅指周代这800多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封建时代在中国就结束了。
    梁冬:那是什么时代?
    王东岳:君主专制体制。因为封建是分封建制才叫封建。
    梁冬:噢,呵呵。
    王东岳:对不对?
    梁冬:对。
    王东岳:你把分封这个制度都取消了,你施行郡县制了,一律由君主……由君主一路委派。
    梁冬:一个县长都是由那个……过来的。
    王东岳:对,对,对,有中央委派的,一路这样委派下去,你怎么叫封建制呢?这个封建制的概念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而西方,比如英国,他当年的封建制一直保留到资产阶级革命。他之所以能资本主义革命,各个封建主能够牵制国王的权利,所以他在1215年就能有大宪章运动。就是所有的封建主联合起来跟国王签一个协议,说你国王有哪些权利,哪些权利是我们大家的,你国王权利的权限在哪。封建主对帝王是有牵制的,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当时社会结构的一个先提条件。中国如果真是封建制,明代以前进入资本主义了。
    梁冬:哦,呵呵。
    王东岳:所以呢只有在周代的那八百年,中国是典型的封建制。当然这是个西方概念,你拿这个西方概念套中国历史,那也只有这八百年能套上。秦以后的时代就叫君主专制体制了,你跟封建已经连不上了。
    梁冬:对。中国人已经被君主封建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已经是有很多很多年了。
    王东岳:诶,对,对,对。所以大家把这个概念都不是搞得太对,那么我们就会对历史有很多很多的误读,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梁冬:诶,那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你讲到周嘛,那肯定要讲周文王了。因为我们都讲中国文化里面,《易经》是很重要的,周文王演“易”嘛,对不对?我们《易》都有三个阶段嘛,伏羲、文王和孔子。那说到这个《易经》和占卜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前两天跟这个王老师就讲到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尤其商周时候,殷商时期这个占卜这么流行,那时候的占卜是不是真的很灵,为什么现在就不灵了呢?或者没有那么灵了呢?诶,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下节提示:
        脱去神话外衣的上古时代。
    王东岳: 为什么古人早期的文化都是占卜文化呢?我们都说巫文化。所有跟这个音有关的字其实是一个字,所以过去古人是写错别字的,我们今天叫通假。
    梁冬:哈哈哈……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呢,这个散点透视呀,从中国远古时期看,讲中国文化的历代有趣的事情,讲到周朝的时候呢,我就问道了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这一个《易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那个时候占卜这么流行,那时候占卜是不是真的很灵,那为什么现在占卜就没有那么多有灵的人了呢?
    王东岳:我们先说啊,我们先说《易》呀,最好不用“卜”这个字。为什么呢?“卜”这个字呢,原本是指用甲骨,就是用龟甲和牛肩胛骨,然后呢在火上烧,烧出裂纹来,它发出“卜”一声响,它才会裂。“卜”这个字就这样来的。
    梁冬:对。
    王东岳:好,那么占,这个《易经》早期是把残骨摆在地上摆符号的,后来呢就开始,大家把这符号越摆越复杂了,于是呢就开始把它的这个……用一种草叫做蓍(shī)草,这个草呢是个四棱茎。把这个草掰开在地上摆符号,所以蓍用易经来算卦叫做筮(shī),发的音,音跟这个草的发音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古人早期的文化都是占卜文化呢?我们得说巫文化。什么叫巫?我们写“巫”这个字,“巫”这个字呢,上面一横,中间一横底,底下一横。上指天,下指地,巫师是通天地的,通神的。
    梁冬:嗯!
    王东岳:这边(左)一个人,这边(右)一个人,指男人、女人、死人、活人,总而言之,尤其是指死人、活人。他就指他通天地,通鬼神。中国人所说的鬼神不是西方的人格神,比如说一个上帝,或者古希腊时代的众神,它不是这样的。中国人的神都是自己的人,比如自己祖先死了。你看它“神”这个字,它在《易经》里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字幕提示: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
                              --《周易•系辞》
    王东岳:对不对?什么叫鬼?《说文》里……许愼在《说文》里讲,鬼是什么呢?讲“人所归为鬼”。
  字幕提示:
        人所归为鬼。
                --许愼《说文解字》
    梁冬:什么意思?
    王东岳:就是说人死了,归回去了,回到你来的那个地方去了,这叫鬼。
    梁冬:哦?
    王东岳:中国字,所有的字,它一个发音在过去……
    梁冬:一定是有关联的。
    王东岳:它所有的字,只要是一个发音它一定是有关联的,所以过去古人是写错别字的,我们今天叫通假。
    梁冬、王东岳:哈哈哈……
    王东岳:我们今天人不写错别字了,其实那写错别字的人才有文化。他当时所有发一个音的字,都是错的,都是一个意思,所以它可以互相代替。所以你读古书,你觉得满是错别字,其实是通假字。
    梁冬:哈哈……就跟有文化的人,下流都叫风流一样。
    王东岳:好,那么看“鬼”,那么“人所归为鬼”,这个“鬼”就是“归来”的“归”。
    梁冬:鬼者,归也。
    王东岳:就是说你自己活人,死了回到你原来的地方这叫鬼。可见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鬼和神,没有分化开来,所以我们叫天人合一。就是我们的鬼和神就是我们的祖宗,我们讲鬼……西方为什么不讲天人合一了?他分化了,他把天地自然界和人中间,加了一个鬼神,对吧?然后他认为神这个东西缔造万物,缔造人,人跟自然的关系已经不重要了,人最重要的关系是跟神的关系。所以他没有天人合一的这个理念了。而农业文明是靠天吃饭的,他是天上下雨你才能安宁,所以他是天人合一,他鬼和神都是自己的祖宗,他不要在中间隔一个什么东西来。天人合一这个理念在中国就保持,它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它是最原始的,前神学时期的一种文化理念,他比当年神学时期这个文化理念还原始,还早。大家不要认为,我说落后的东西,就是不好的东西,我恰恰在这儿说的意思就是越原始的东西,越落后的东西它价值越高。
    梁冬:有可能越高。
    王东岳:嗯,它肯定越高。你现在拿一个这个……这个古……
    梁冬:杯子,是吧?一个八千年的杯子和一个八个月的杯子。
    王东岳:八千年……对,哪个值钱?
    梁冬:那肯定是八千年的值钱。
    王东岳:对呀,所以人类最古代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生存跟自然贴得很近。就像一棵小树,刚刚长了一个小树苗,你站在上面把这个小树苗看得很清楚吧?树是什么?你一定知道得很清楚。等它长成大树,枝叶繁茂,你站在上面看树,你已经不知道树是啥了,可能是这片叶子,可能是这一个分支。其实树干,树根,你全都不知道咋回事儿了,你糊涂了,是因为它分化得太大了。那么人类原始的时候,他虽然落后,虽然思维方式简单,他虽然信息量低,可是他看到的却是最根本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他首先看到的是跟他生存最关键的问题。你后来繁化了,你生活没有朝最生存的方向上跑,你是朝奢侈的方向上跑了,你离你的根系越来越远了。我从来不主张,我们把中国文化说成是,比如说,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现在的宇宙论,我绝不同意这种说法。就是说你不要拿现代科学的那些东西跟古人复比,然后说古人比现代人还聪明,不是那回事儿。
    梁冬:那是怎么回事儿呢?
    王东岳:他就是落后,他就是原始,可他的价值就在其原始!因为他原始,他当时看到的东西,是跟你生存最切近的东西,所以他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表达得很朴素,却可能包含了最重要的真理。然后呢你今天看,你今天看,你得用非常复杂的宇宙论,相对论来解释这个宇宙。他当时说出来的东西,跟你很像,这并不是说他当时就发展到这个水平了,他的智慧比现在的科学他还高,而是他处在的那个位置上,使他很容易,一眼就看到问题的关键。
    梁冬:太重要了!所以家里面有个老人很重要,因为这个老人呢,时间活得够长啊,他更了解事情的本质和真相。所以呢,我们看问题,不仅要往前看,还要往后看,当然这和中国文化所谓国学呢,是有很重要紧密的关联的。关于这一系列思想,和国学的关联呢,我们留到下一期,再和大家慢慢研讨。谢谢王老师,谢谢!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
    画外音:看似荒谬的占卜术,在远古时代竟然不可或缺。
    王东岳: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非常重要的,他占……他是当时信息量低的一种决策方式。
    画外音:看似无关的巫文化与古儒文化竟然本属同源。
    王东岳:我们今天突然觉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没有重大的裂痕。我们觉得中间有巨大的差距,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们的过渡过程。
    画外音:站在历史的原点,科学都可能是真理的悖论。
    王东岳:科学是越来越错的,错得越来越快的一个东西,可是大家现在都觉得科学是真理,为什么?科学教,我们大家现在信的是科学教,我们被科学暗示了,全面暗示了。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主持人梁冬,不一样的视角带给您不一样的国学。
20100516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四讲
                                ——从巫觋文化到古儒文化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16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赤梅舞雪  半弯月 春风微拂  慕越人  沙  艾草  慧从卢溪
 
    画外音:看似荒谬的占卜术,在远古时代竟然不可或缺。
    王东岳: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时信息量低的一种决策方式。
    画外音:看似无关的巫文化与古儒文化竟然本属同源。
    王东岳:我们今天突然觉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没有重大的裂痕。
    画外音:站在历史的原点,科学都可能是真理的悖论。
    王东岳:科学是越来越错,错得越来越快的东西,可是大家现在都觉得科学是真理,为什么?科学教,我们大家现在信的是科学教,我们被科学暗示了,全面暗示了。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主持人梁冬,不一样的视角带给您不一样的国学。
    梁冬:重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有请到的是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请到这个王老师,讲到中国古代特有的一个占卜文化。实际上并不是中国古代特有,只不过中国古代发展出《易经》这么个东西,《易经》主要是用来占卜用的。确切地来说,占卜这个词不对,因为卜呢主要是指在这个骨头,牛骨、龟甲上面烧的“卜”一声,用那种方式来占筮或者是预测未来叫占卜;那用蓍草那才叫占筮,对不对?
    王东岳:对,占筮。
    梁冬:后来就发展出了《易经》。那我们想今天跟您能不能专门跟大家分享一下《易经》占卜这类的话题?
    王东岳:好,我说一下占卜。所有人类的早年文化都是巫文化。
    梁冬:对,巫文化。
    王东岳:从巫文化才往后慢慢发展出其它的文化,包括后来的神学文化,包括后来中国从巫到儒的发展过程,而且巫早期都是女性。
    梁冬:对。
    王东岳:以后巫要变成男性。因为早期母系社会,女人说话是最有分量的。而且女人的直感比男人好,所以早期这个巫都是女人。以后变成男人了,才在“巫”旁边加了一个字叫“觋”,就是加了一个“见”字。
    梁冬:对,“巫”字旁边一个“见”字。
    王东岳:“巫”字旁边我们加一个“见”,这才是,这个觋叫巫觋文化,这是指男巫,叫觋。那么占卜为什么在早期人类的巫文化阶段,人类都是占卜的,都是要算卦的。
    梁冬:塔罗牌,星象呢?
    王东岳:对,对,对,它都含有占卜算命的成分在其中。为什么如此?因为人类早期生活的时候,这个生活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可是各氏族,各部落他经常会要做出一些重大的……这个部落酋长,氏族里面这个尊长,他要做出关乎氏族命运的重大决策。你比如,现在我们受到另一个氏族,或者另一个部落的威胁,我们得去打仗,这一仗打还是不打,我们是逃、搬迁、迁徙还是打仗。我们没有办法像现在我们派出侦察兵,甚至还挂上无线电,再挂上卫星,我把对方侦察好,信息量很大,我打我以前已经有三分把握、五分把握。可是古代社会的时候,信息量很低,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你又没有信息。
    梁冬:那就看着。
    王东岳:对,对,对,但是这一个决策关乎大家生死存亡。但是呢我的决策的信息量不足,我是中性决策。什么中性决策呢?就是信息两边是对等的,我不知道该打还是不该打,没有更多的信息能够把这个天平压斜。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不能不决策,因为吾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我必须做出决策,而做决策又没有充分的信息量,是个中性决策状态,于是占卜起作用了。第一,大家信神,我们信天,那么我们就用占卜的方式看天是怎么告诉我们。
  字幕提示:
        巫文化的决策价值。
    王东岳:这起到了两个重大的效果,第一,我们当时能知道这个决策能做下来了,我们不至于游疑不定;第二,因为我们占卜完了以后是老天或者神让我们打,所以调动士气。古代冷兵器,打仗不是靠兵器而是靠士气,士气决定一切,对不对?我既不会犹豫,我用占卜的方式既把一个很难决策的事情变成有定见了,把犹豫状态变成定见状态;又通过这个占卜的方式调动了全族的士气。所以占卜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当时信息量低的一种决策方式。可是你拿到今天来,它就有点荒唐。为什么有点荒唐呢?因为今天信息量已经很足了,然后你拿这个东西来做占卜,它就会出很多笑话。你比如说,我们现在看生辰八字。我前几天碰到一个老太太还跟我讲,她说她女儿和儿子结婚,谈对象,结果她找了一个人算了一下八字,然后呢八字不合,她就反对,然后搞的她女儿想自杀。我说你怎么干这么愚蠢的事啊!她说是因为她要去……她占卜了,她说中国文化啊,她说这几年我受国学影响,我觉得这个文化很有价值。你看看,她不是搞错了嘛!
    梁冬:哈哈哈……那这的确不是我们的发心啊!
  字幕提示:
        “生辰八字”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王东岳:因为大家想一个道理,你生辰八字是指的什么呢?两个字是指年,两个字指月,两个字指日,两个字指时。中国过去是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现在这么多人口,两个小时要生出来多少孩子?最少成千上万,光中国。这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基因组合都一定是不一样的。天下连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没有,何况人呢!怎么可能在这两个小时生出来的孩子他的命运都一样呢?他都是同一个类型呢?这是不可能的啊!是不是啊?那你现在用他当年信息量不足的情况下所用占卜来进行决策,这个方法,你用在现在信息量超大,你得屏蔽一部分信息才能够做决策的时候,你还用占卜的方式,你就用错了!
    梁冬:所以你的结论就是占卜这个事情是很不靠谱的喽!
    王东岳:啊,对,至少现在不靠谱。现在只有一种情况下靠谱。
    梁冬:什么情况下?
    王东岳:就是你又是个中性决策。
    梁冬:都是两可。
    王东岳:就是说确实各方面的信息来了,两边对等,然后你要带领着这一群人又恰好都信这个东西。信是暗示,暗示这个东西很厉害。如果大家都信这个,所以这个宗教上、神学上他就老讲“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梁冬:那为什么现在很多的这些企业家,那都算成功人士,都很相信这个《易经》、《八卦》、《奇门遁甲》这些东西呢?
    王东岳:这是两个原因:一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在时务场上的人,他做的任何决策,都不敢说是对的。最聪明的人决策完顶多百分之七十是对的,大多数人做完决策百分之三十是对的,百分之七十都是错的。你这一步走完,你以为你对,当时也看着就是对,但是你不知道它下一步……刚好是给下一步挖了个陷阱。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就是说你每一个决策,你放在远期看你才知道这个决策是否对。即使这个决策当时证明是个成功的,正确的一个决策,它可能都给你下一步引来的,你顺着这条方向走,它可能下一步引来的是个麻烦。因此在时务场上,不管是经商的,做政治的,做军事的人,他都会经常面临他所做的任何一个决策他都拿不住,他即使觉得他这个决策他做得对,他也有点……他自己没有信心,因为他经常碰到他决策出差错。所以呢人们就会倾向于相信算命,这是第一啊!第二再加上近些年来这个国学文化宣传上有点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把国学文化真正吃透,我们不知道这个文化本身跟我们的生存关系是什么?我们只把文化当做一个好玩的东西,或者没理解它,然后在表层上在那使用它,我们就会把它使用出误差来。
    梁冬:哦!所以说回来,在周朝的时候,包括殷商时期,它这么普遍的这个占筮啊、占卜的这种文化……
    王东岳:它当时是非常有效的!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梁冬: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信息量的增多,对吧,可能是有我们要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王东岳:对,或者你今天用你至少是顶多做一个很小的参照。
    梁冬:对,所以呢今天呢大家都不用占卜了,大家都说用统计学的方法给你预测一下,那本质还不是一样!好了,稍微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学》。
  片花:
    王东岳:所以暗示这个东西它在算卦里就起很大的作用。
    梁冬:越灵的那些人就越灵了。
    王东岳:对,对,对,你越信,你的暗示力,你越接受暗示,这个东西对你就越起作用。就是说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不停的能够证明你前面那个是错的就叫科学,对吧?
    梁冬:但并不能证明我是对的。
    王东岳:对,对,对,它只是证明我当时是对的,所以正确和真理是两回事。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在上一部分的时候,我们讲到了这个占卜这个事情。讲到占卜啊,它某种程度上呢有很强的暗示性。那到底为什么暗示于人们有用呢?是不是说除了精神以外,它能不能产生一些更深刻的含义的意义呢?这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所以呢请王老师跟我们再聊一聊,这个占卜和暗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王东岳:好,我们看啊,占卜起到的作用--中性决策,然后它能调动这个族人的士气,它从哪儿来呢?从相信。所以人类早年的这个文化,都是信仰文化。以后呢才开始出现这个理性,所谓理性文化就是对信仰开始怀疑了。
    梁冬:就是怀疑精神嘛!
    王东岳:有了“疑”这个字才会出现这个哲学,或者更多的理性思考的这个文化。
    梁冬:对,才有了记者这个行业。
    王东岳:对。那么为什么暗示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呢,在古代的时候它为啥很厉害呢?实际上我们今天讲,人类的所有的状态都跟暗示有关。
    梁冬:哦?真的啊?
    王东岳:我们所有的文化状态就是暗示状态。比如我们今天,所有人都相信科学,大家觉得科学就是真理。其实科学不是真理,科学是不停的犯错的。所谓科学,有一个哲学家……西方有一个科学哲学家叫波普尔,他说什么叫科学呢?他叫证伪主义学说,就是能够证明是错了的东西就叫科学。
    梁冬:稍微详细点讲,好不好?
    王东岳:比如我刚才……曾经在上一次我讲过,我说,你看这个托勒密的学说正确了1400年,哥白尼的学说正确了400年,牛顿的学说正确了200年,爱因斯坦就赶紧宣布他的学说是个短命的过渡。就是说,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不停地能够证明你前面那个是错的就叫科学,对吧!
    梁冬:但并不能证明我是对的。
    王东岳:恩,对对对,他只是证明我当时是对的。所以正确和真理是两回事,这是另外一个哲学话题,咱们不谈,但是我们至少得明白,科学不是真理。
    梁冬:太重要了,这句话太重要了。
    王东岳:科学不是真理,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都叫信科学?我们觉得科学就是真理,还用“客观规律”这个词,如果是客观规律,当年托勒密做出来客观规律,你从此就地心说,你别再搞什么日心说了,可见托勒密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你们今天别把他当笑话,他是第一个用数学模式做出天……你现在拿眼睛看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不就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吗?他还做出数学模型。所以呢,当年这个谁,哥白尼做日心说的时候,他没有证据的,他只是一个逻辑模型,他后来他死后上百年,这个证据才出现的,这个话我们放到以后再说,现在不说了。但是我们得知道,科学就是错的,科学是越来越错的,错的越来越快的东西,可是大家现在都觉得科学是真理,为什么?科学教,我们大家现在信的是科学教,我们被科学暗示了,全面暗示了,以至于我们相信科学就是真理。所以暗示可不光是没文化的中年女人暗示。
  字幕提示:
        人类被科学全面暗示。
    梁冬:怎么没文化的中年女人成为了标本。
    王东岳:这个话怎么从这里说起呢?我们临床医学上有一个病,叫歇斯底里,翻译过来叫歇斯底里,我们过去文雅的用法叫癔病,这个病特别容易让中年……没有文化的中年妇女特别容易得这个病。为什么没有文化的中年妇女特别容易得这个病呢?我前面讲过,女性的直感特别好,所以她的这个暗示效应就特强。比如她跟她老公吵上一架,一生气她突然眼睛瞎了,她什么都看不见了,但医院去医生给你检查,检查完了以后发现他眼睛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这医生……高明的医生,就会知道咋治了。怎么治呢?就问她家人,说她最迷信啥,这人在这些年不知道咋搞的最迷信德国,那好医生就抽一针蒸馏水,然后给这个病人说,这是从德国进口的,专门治你眼瞎的这个病的,一针打下,她立即看见了。这叫暗示疗法。
    梁冬:它也是有用的。
    王东岳:可见暗示也是很有厉害的。我想说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暗示这个东西很厉害,它居然能让你眼睛瞎了,然后又突然看见,可是真的,他绝不是装的,所以暗示这个东西,他在算卦里就起很大的作用。
    梁冬:越灵的那些人就越灵了。
    王东岳:对,对,对,你越信,你的暗示力……你越接受暗示,这个东西对你越起作用。但是,我们讲过,它在古代的时候,它是非常灵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可是你现在接受这个暗示,你就很荒唐。我给你比个例子,现在你去找人算卦,你一听他说话算卦,他就给你算个准。你知道他为啥算的准?他一定先给你说那个大概率事件。比如你老婆怀孕了,你找一个人给你算卦,看男孩女孩,给你胡说一个--男孩。你反正生出来50%就是男孩,不是男的就是女的,你还能生出第三性,二椅子是很少见的,是不是?所以呢,你50%他都说准了。说准了的人,他就在外面宣扬,说这个人他说的真准,你看我这孩子,男孩女孩我自己都不知道,他就知道;没算准的人,他不说了,他就忘了,他都忘了他算过这一卦。而且呢他算挂的时候,他先给你说个大概率事件,然后你自己不由自主地就会给他透露其它信息。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学西医出身的。我们那个时候是开门办学,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开门办学。老师要带着我们到农村去,到一个县城里去,便看病边上学。我们中医只有100多个学时,我们那个中医老师40多岁,女的,长的特漂亮,看起来像20多岁的,而我这个人呢……
    梁冬:还念念不忘。
    王东岳:我二十多岁的时候长得想40多岁的人。我和老师坐对面,到那个县医院往这一坐,病人就都在我这排队,说省城来的老大夫……
    梁冬:看着像。
    王东岳:搞的我老师很尴尬,于是老师退出,从房子离开,这病人就成我看了。这中医我才学了半截子,我还是个懵懂搞不清楚怎么回事。我搭上脉,切上脉,我就得问啊,因为中医是讲望闻问切的,它不是光切脉的,光切脉,那是下工。
    梁冬:望闻问切,到最后了嘛。
    王东岳:对,对,对,到最后了嘛。你望,你先看他的脸色;闻,你闻他的气息;问,问他的病史;最后才切脉。现在把中医搞得神,中医自己就把自己往神搞得,病人也要求你神。你比如我那时候切脉,我问病人,病人不告诉我,说你省城来的老中医,你还问我?
    梁冬:哈哈哈……
    王东岳:这我还问不成,怎么办呢?我只好就给他掐住脉,我就说,“你一定吃不好饭吧?” “那哪有得了病的能吃好饭的?”马上他就给你诉苦,我一看他气色不对,我说:“你最近生气了吧?”--谁不生气?你三天两头儿都得生气。我就先说大概率事件,我一说他就给我说,他的话比我还多,然后透露的信息,再加上我望,再加上他自己不停说话,我就知道他得啥病了。然后呢,我开几样最常用的方子。这方子其实呢,是那最常用的,什么四君子汤啊,六味地黄汤啊,那都是你没病吃了……
    梁冬:也不会有事儿,也保养。
    王东岳:也保养,你有病吃了,只要你相信我,暗示它也治病。然后呢,我的病人啊排队是越来越长,满县城里传我是神医,其实那时候中医我真是半吊子,看这暗示有多厉害?看这个算卦是什么状态?就是说,我不想算卦,可是我当时看中医的那个方式相当于算卦,是不是?你算卦其实大多数碰见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你今天去用这个过去的那个方式去算卦,你可能大多是上当受骗。
    梁冬:所以信,或者是说接受暗示,被暗示,是这个整个事情的一个核心。
    王东岳:对,所以我们讲国学,一定要讲清它的渊源,一定要讲清它和当时的生存环境的这个状态,它和生存……它对维护当时的生存起到了一个什么效应?这个文化,它当时的文化程度,它的文化,它是个低文化,幼稚文化,它一定跟人类当年的稚朴生存状态相匹配,相切合,所以它当时是最好的文化。而你今天呢已经时过境迁了,你然后拿出来在那儿故弄玄虚,你其实是在糟蹋这个文化,是不是?所以我们讲国学,讲那个纯正的。
    梁冬:正本清源。
    王东岳:对,对,正本清源,讲那个纯正的东西。
    梁冬:对,所以呢记住啊,做这个中年无知妇女,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片花:
    梁冬:读懂汉字,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了。
    王东岳:对,你把这个字读懂,你就知道儒家是从哪儿来的了。从巫那儿来的。我们今天突然觉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没有重大的裂痕。
    画外音:您现在收看的,是旅游卫视最新鲜的文化节目《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都知道说,基本上所有的文化,都和当年的这个巫筮文化有一个关系。各种文化都是这样的,在中国也不例外。所以呢,中国的古代的巫筮文化,后来怎么往下传承,成为今天我们的国学的一个部分呢?请王老师继续和大家分享。
    王东岳:好,我们看,早年的巫文化,以后呢,就慢慢出现了儒文化。所谓儒文化,就是对巫文化有理性的这个状态了。
    梁冬:“儒”这个字什么意思?
    王东岳:“儒”呢这个字呢,在甲骨文里呀,它是画一个人,对吧?我们画了一个人,这正立的这个“大”字。然后呢,两边儿拿水淋,这就是儒。
    梁冬:什么意思?
    王东岳:这个字呢,在金文里,把这个水点儿调上去,就成了“雨”字头儿,对吧?然后呢,底下就是一个“大”,  这就是现在需要的“需”。我们给后来“需”这个字啊,就是早期的“儒”,所以过去我们经常用“需”这个字,甚至用女婿的那个“婿”字把女字边儿去掉,你在古书里经常看这个(“胥”)字,跟“儒”是相关的,发同一个音。
    梁冬:啊,通假字。
    王东岳:嗯,通假字,那么后来转注,才把它转注成……加一个单立人儿才成“儒”了,为什么这个字……“需”这个字,最早就是“儒”的这个字呢?你看看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还是巫师,或者巫觋,男巫师,他去……这时候应该是觋了,他然后去这个祭祀,参加祭祀活动的时候,敬天地,敬祖宗,做祭祀活动的时候之前,他必须沐浴净身,以表虔敬,这就是他去沐浴净身的状态,他洗澡的时候,他沐浴净身的状态。这个字呢,以后在金文里把这个水字调在上面,成“雨“字头儿。所以你看,几是跟”儒“发这个音的,跟这个字相关的字,都带有这个意思。我们看啊,为什么“需”?因为你在祭祀以前,需要做很多动作,需要做很多准备,“需”的含义在其中了。你加个口字边,写一个“需”,这个字呢,嗫嗫嚅嚅的“嚅”,嘴里念念有词的意思。谁嘴里念念有词啊?
    梁冬:巫师。
    王东岳:对,巫师,祭司。
    梁冬:噢,喵喵,喵喵,喵。
    王东岳:三点水加一个需,相濡以沫的“濡”,水泡的意思,对不对?为什么呢?祭祀要拿水淋。
    梁冬:叫洗礼。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有相濡以沫嘛,对吧?就是拿水泡的意思,就是“濡”这个意思。你比如写一个孩子,子字边儿。
    梁冬:俯首甘为孺子牛。
    王东岳:对,对,这个“孺”的意思是小孩的意思,为什么呢?他把自己脱得光光的,赤身露体,是不是像个人童,像个小孩儿,对不对?所以呢,跟“儒”字发音的,跟这一系走下来的,都是这一个动作的延伸。以后呢,为了跟这些字区别开来,给旁边专门加一个人字边儿,把它转注成我们现在的“儒”。
    梁冬:噢,儒家是这样来的。
    王东岳:对,“儒”这个字……
    梁冬:所以中国字啊,你读懂汉字,基本上就是很有文化了。
    王东岳:对,你把这个字读懂,你就知道儒家是从哪儿来的了,从巫那儿来的,儒家是从巫觋那儿来的。那么,巫觋文化转化为儒家文化,它有一个什么重大的变化呢?就是它开始有比较理性的思维了,它不是完全靠占卜来解决问题了。它是开始用思考,觉得这些问题……这时候信息量变大了,人们社会生活发展了,社会的生活中的麻烦问题变多了,信息量变大了,你不得不……你用占卜已经来不及了,或者用不着了。信息量很多了,没有中性决疑这种必要了。我们得把问题,慢慢地用头脑思考的方式……
    梁冬:抽丝剥茧,讨论清楚。
    王东岳:来讨论清楚,这叫儒,儒就这样出现了。
    梁冬:噢,所以我们大部分的人,对“儒”字是不了解的。
    王东岳:对呀,可见儒跟巫,它完全是一脉相承。
    梁冬:都是知识分子。
    王东岳:而且都是从……就是从最原始的文化,一步一步往前走,中间没有任何飞跃,它就是一点……文化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走。我们今天突然觉得巫文化、儒文化,好像差别很大,哲学文化、科学文化差别很大,其实中间都是一步一步过渡的,没有重大的裂痕。我们觉得中间有巨大的差距,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们的过渡过程。这个过渡过程是跟我们的生存形式的过渡一模一样的。
    梁冬:所以呢,刚才这个王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啊,就是我们要理解今天的国学,你必须要了解以前的巫术。那这个巫和这个儒之间,儒呢其实是对巫师的一种理性的分析和应用,慢慢慢慢地变得更有理性,也更有系统化的知识。但这个过程本身,它并不是飞跃的,世间万物都不是一天形成的。就是说世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文化也不是一天突变出来的。就像我们这个《国学堂》这个节目一样,慢慢慢慢走到今天,它有它的变化过程。包括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是如此。所以当我们理解这个事情之后,我们就会相信说,所谓的变化就是一个次第的,朝一个趋势走的一个过程。所以小数怕长计,广东话“小数怕长计”,就是说你一定要知道,就算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它只要累积到足够长的时间,它会产生惊天动地的一个大事件。好了,感谢王老师!谢谢大家,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管仲何以治国,老子何以论道?
    画外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管仲如何守住中原文明?
    王东岳:他给齐桓公的基本国策,是四个字。
    梁冬:哪四个字?
    王东岳:尊王攘夷。
    画外音:从管仲的治国良方看今天,你应当怎样处理内部纠纷?
    梁冬:就是你要找到一个共同的外部敌人嘛。
    画外音:《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梁冬对话王东岳,教您用国学的眼光看今天,掌握当今的管理之道。
 
 
20100522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五讲
                             --王东岳聊《诸子百家第一家》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22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yhlj  慕越人  lym210  艾草  夜未央  小魚兒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请来的是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节目的时候我们讲到了一个话题,就是讲说其实所谓我们今天探讨《国学堂》国学,这都是来自于古儒学,中国的。古儒学是来自于巫筮的文化,这样是一个次第的慢慢变化的过程。当中国人从巫筮文化慢慢慢慢有理性了,有更多的信息含量、更多的决策、更多的知识模型以后呢,他们开始形成了所谓的诸子百家。也就进入了中国文化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里面,谁是诸子百家的第一家呢?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诸子百家的第一家开始聊起。诸子百家第一家您认为是哪一家?
    王东岳:诸子百家现在呢,说法……第一家是谁(的)说法比较多。
    梁冬:对。
    王东岳:通常比较……大家看时间比较早的,说起来是管仲。
 
    画外音:先秦时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期。就是在这个时候涌现的诸子百家,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出现,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全面奠基。那么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最早出现的政治家,年轻时曾经尝试过经商和从军,后来经好友鲍叔牙推荐,成为了齐国上卿。他主张法治,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因此被誉为“春秋第一相”。
 
    梁冬:管子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呢?
    王东岳:我们先说一下先秦。
    梁冬:对。
    王东岳:为什么要先说先秦呢?因为诸子百家是指先秦。所谓先秦就是秦统一天下以前往前走三百五十年。在这三百五十年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期。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这一段时期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全面的奠基。
    梁冬:现在我们讲的所有东西都是那时候的。
    王东岳:诶,都是那时候的东西。所以先秦时代的文化是很值得一说的。先秦时代的第一个思想家是老子,但是他不是第一子。诸子百家要涉及……现在能说出来的有三十几个子了。那么第一子现在多数说法也不一样,我们较多的人说(是)管子。为什么管仲这个人很重要?
    梁冬:对。
    王东岳:因为在春秋到进入东周的时候,我们讲幽王败亡、平王东迁,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了,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时代了,也叫是“礼坏乐崩”,我们现在把它叫礼崩乐坏。
    梁冬:对。
    王东岳:在《论语》里原话是“礼坏乐崩”,它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时候天下大乱了,这个时候诸侯王已经开始可以不尊听天子的了,诸侯之间已经开始吞并了。武王当时打下天下,天下有三百多个以上小国了。
    梁冬:对。
    王东岳:这些小国都是非常小的,它都是听周天子的。在西周的时候天下是用封建的方式,是非常有秩序的。之所以古代社会选封建这个方式,是因为封建是血亲关系,它表达的仍然是原始血缘社会的那个遗续。我用了自己有血亲关系,或者跟我一起打天下的亲朋关系然后来分封到天下。
    梁冬:七大姑、八大姨各人管一摊。
    王东岳:对。但是它屏护中央,对不对?所以这个血亲关系就相当于现在的家族企业一样,它是内部凝聚力很高的。所以封建社会在当时是最稳固的社会政治形态。我们现在必须理解,可不要认为现在一说封建社会都是糟粕,当年人家是最好的社会制度。那么到这个时候,但是这个封建社会到发展到一定状态的时候,它内部就出现混乱了。任何组织系统它走一段时间一定内部发生混乱。
    梁冬:任何生命都是这样的。
    王东岳:对,对,对。它发生紊乱了以后,在东周时间就表现为诸侯已经不听天子的了,而诸侯之间,互相之间开始可以吞并了。所以到吞并到战国的时候只剩七个国家了,对吧?所以这三百多个小国就开始出问题了。这个时候有了,出现了第一个……春秋五霸,出现第一霸就是齐桓公--姜小白。
    梁冬:姜小白哦?
    王东岳:他名字叫姜小白。姓姜,齐国是姜姓国。那么管仲这个人啊,他是做齐桓公的宰相。他原本他不是……这个姜小白跟他兄弟在争权的时候,管仲不是姜小白的老师,姜小白的老师是鲍叔牙。而管仲是他当时是姜小白的兄弟的老师,所以按道理而且他还曾经射过这个姜小白一箭。姜小白最后取得了政权以后,按道理上讲管仲应该只服侍一个主人。他不应该再去给他的主人的敌人去当宰相。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曾经孔子的弟子们,就要跟孔子讨论对管仲怎么评价的问题。因为管仲按照孔子这个道德的评价来说,管仲道德上是有问题的。
    梁冬:对。
    王东岳:可是孔子为什么给管仲很高的评价?
    梁冬:为什么呢?
    王东岳:我们必须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看管仲给中国的贡献,当时中原文明是非常小的呀,我们一定要记住一个观念:文明程度越低的社会,它是越安静的社会,越安宁的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它是越躁动的社会,稳定度越低的社会,越脆弱的社会,问题越多的社会。你看这个人类历史它一定是这样的,我们后面慢慢会证明这个问题。那么原始氏族社会它是很安静的,可是我们的北疆有大量的游牧民族,这个游牧民族对中国自古以来形成压力。
    梁冬:虽然他们不文明,但是很强大。
    王东岳:但很强大。因为他是游牧民族,他是骑在马上。
    梁冬:他吃肉。
    王东岳:他吃肉,体强都不说了。他骑在马上,他骑在马上呢……
    梁冬:而且不跟你讲仁义礼智信。
    王东岳:对,他不跟你讲仁义礼智信。你中原文明,什么叫文明?文明就是说大家在一起生活的时候,用了农耕的方式--农业文明嘛,你用了农耕的方式,你就要讲究集体协作劳动。
    梁冬:对。
    王东岳:你这个协作劳动就必须每一个人不能过于伸展,必须跟大家协调,必须妥协,必须把自己的一部分本性淹没掉,这样你才能形成秩序,才能讲和谐。
    梁冬:对。
    王东岳:每一个人都非常伸展,大家都跟刺猬似的,你怎么讲和谐?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文明本身它包含了一种弱化的问题在其中。所以孔子讨论过一个“文质彬彬”的问题。
    梁冬:对。
    王东岳:我们今天把“文质彬彬”这个词搞错了。我们今天说“文质彬彬”是指一个人很有文化、很有儒雅的样子。
    梁冬:对!很玉树临风。
    王东岳:对。其实不是的。
    梁冬:它什么意思呢?
    王东岳:孔子的原话是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
    字幕提示: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王东岳:“质”,文质彬彬的这个“质”,是指你没有被文化开化以前的质朴和野蛮状态,叫质,叫质朴嘛。他讲“质胜文”,如果你质朴的这一面超过了文的这一面你就会野,你就会有点野蛮。“文胜质则史”,“史”,历史的“史”这个字,是虚浮的意思。就是你有文化了,文化太多,竟然把质朴的这一面压掉了,你就会很虚浮,你就会很弱,你就会很麻烦,你就会表面上看着很光彩,实际上是个驴粪蛋儿外面光。
    梁冬:很知识分子。
    王东岳:对。所以“文质彬彬”,让文和质两面都彬彬然地发展。“然后君子”,你才能成君子。
    梁冬:这个样子。
    王东岳:那么可见孔子当年就已经意识到,文化过程很可能是一个弱化过程。好,然后我们看到这一段历史。
    梁冬:怪不得上海人不喜欢打架,那是有原因的,人家文明程度比较高,呵呵。
    王东岳:呵,而这个现象不光中国如此,就是全世界当时都是如此,就是谁先进谁挨打。我们看,古希腊它就很先进,结果它当时被北边的一个蛮族--马其顿把它消灭了,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对不对?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古罗马很文明,文明程度很高,它是在南欧的。它力量也非常大,古罗马当时多厉害,但是它后来被欧洲北部和中部的日尔曼人和法兰克人南下,把它消灭掉了。当然这个后来跟汉武帝打匈奴还有关系,我们以后再说。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但是都是当时落后打掉先进的。我们今天出现了落后挨打,先进了反而打落后,这是科学时代暴烈文明出现以后的特殊现象。
    梁冬:这不好吗?
    王东岳:不管好不好,它才是近代几百年里的事,几千年来是先进挨打的,所以我们别把事搞错了。
    梁冬:门口的野蛮人嘛,说的是。
    王东岳:对,我们别把事搞错。就是我们不要认为,这个落后挨打是个注定的事情。落后挨打是一个特殊现象,它是我们近代的文明更暴烈了,它比野蛮还野蛮才能造成这个效果。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摆在以后再说。
    梁冬:以后再聊,以后再聊。
    王东岳:好,我们那么现在来谈管仲这个问题了。当时的中原文明非常小,但它内部分裂了,对吧。因为天下乱了,诸侯开始自己开始兼并了,矛盾变多了。这个时候齐桓公是保持霸主,他能够统领大家。对于一般的一个霸主来说他会怎么做?就是说你如果有问题,我看你小我赶紧就去把你吞灭。
    梁冬:对。
    王东岳:对不对?一般的君主是这样做吧?
    梁冬:对。
    王东岳:可是管仲这个人他给齐桓公的基本国策是四个字。
    梁冬:哪四个字?
    王东岳:“尊王攘夷”。
    梁冬:为什么管仲会提出一个“尊王攘夷”的这个策略?这和当时的那些封建的霸主之间互相吞并到底有什么不同?他在策略上怎么会高了一层?那这个高了一层又如何奠定了管仲在诸子百家当中的地位呢?为什么一个人捧另外一个人,(会)让他自己变得更伟大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们讲到诸子百家了。诸子百家呢王老师认为,排在第一的是管仲--管子。原因除了他历史时间长之外,他是比较早期的一个比孔子更早的一个子以外,更重要的原因,王老师认为是因为他提出了四个字“尊王攘夷”。好,这四个字为什么很重要?
    王东岳:对。来,我们看看啊。在春秋的早期,这个时候呢,当时周天子虽然已经衰落了,但是呢,当时礼仪,就是当年周公旦做的这个周礼,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也就是说社会败坏程度还是比较轻的。
    梁冬:啊,还没那么败坏。
    王东岳:对,大家呢还是讲礼的。
    梁冬:据说那个时候打仗之前,还互相唱一下《诗经》什么的,是吧?
    王东岳:呵呵。
    梁冬:那还属于比较文明的时代。
    王东岳:对,大家还是比较讲礼的,这时候虽然春秋已经乱了,大家会互相兼并。但是呢,管仲很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如果我肆意妄为,我反而会引起众怒,你今天强大,不一定你明天能强大。如果我打着周天子的旗号,然后我做所有的事情,不是更好吗?
    梁冬:对。
    王东岳:而他要打周天子的旗号,他首先要表现出来,我不是随便地去征伐,而是我尽量团结各诸侯,然后呢,执行我的意志,这是个很高明的政治策略。而且他当时要“尊王”,也是因为当时周王朝的这个周王,周天子的威信还没有丧失完,不像到战国时代,周天子完全形同虚设了。所以“尊王”是一个策略,更重要的是,它团结诸侯的一个旗帜。团结来干什么?“攘夷”。因为呢,当时的夷人,就是胡人,他们的战斗力要比这个“文明人”要强大得多。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胡人他是游牧民族,他是骑在马上的,马镫是很迟以后才发明的。你想,你没有马镫,两个脚是悬的,你拿两个腿夹住马,然后还不抓马鬃,两个手还要腾出来挥舞武器,射箭,这是农业文明的人做不到的。
    梁冬:那个得多大的力气啊,说夹你就夹你,是吧?
    王东岳:对呀,而且他得把马骑得非常熟。他那个从小他就游牧,对吧?他就骑在马上,所以游牧民族骑马是非常厉害的。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当时游牧民族要比当时开化了的农业文明的中原打仗凶多了。那时候各国就修长城,秦始皇只不过是后来把这个长城呢……
    梁冬:连在一起了。
    王东岳:连在一起了。长城是干啥?就是抵挡这个胡人,抵挡这个北狄。那么,这个时候呢,中国人根本不是这个游牧民族的对手。如果你自己小小的中原,一小片儿文明,如果你自己再在内部咬得一塌糊涂,你这个中华文明这一小块儿,这么珍贵的一小块儿文明,完了,你一定会被消灭掉。
    梁冬:哦?!
    王东岳:如果这个时候出来的不是管仲,而是一个眼界短浅,看着大家谁倒霉我反而落井下石的一个人,那么就会把事情越做越恶,所有的人都来不及抵御胡人。然后大家都互相自己咬,越咬越凶,然后胡人进来,中华文明这一块儿,最原始的,最薄弱的,非常小的这一小片儿文明,可能早都已经完了,结束了。
    梁冬:所以中国人这么多年来,这个历史教训是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是吧?你说当时清兵为什么要入关?能够几十万人,就把整个这么大片地方统治了,就是因为汉人不团结嘛。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呢,当年管仲啊,给中国就立下大功了。他当时,比如说,当时有游牧人侵略邢国,邢国向他求救,他就去出兵去救。齐桓公是不太愿意去救这个事儿,我干嘛,跟我没关我还得出兵,他就去救。而有的国家呢去吞并另外一个国家,比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想去吞并卫国,他就去挡,他就认为这不行,咱们得讲这个礼仪,各国之间不能随便来。也就是说,他虽然是霸主,他却尽量保持华夏内部文明的团结。打着“尊王”的旗号,主要反对夷人对中原的这个侵犯。
    梁冬:形成团结。
    王东岳:对。结果保留住了这个中原弱小的一个文明,使得它后来有发展的余地,所以他当然对中国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奠基功劳。管子的贡献不在于他有多少……
    梁冬:管理学著作。
    王东岳:学说,不代表他有多少学说,而在于他的当时的政治操作。他当时的社会操作是一个重大事件,因此呢给管子很高的地位。
    梁冬:这是孔子呢对他的最高评价。
    王东岳:所以孔子就给管子很高的评价。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我们聊到在诸子百家的第一家,王老师认为是管子。管子的真正意义在于,他能够提出“尊王攘夷”的这样一种超越一个简单的诸侯国,而站在整个大格局,我觉得起码是汉族,中国文化,中原文化这样一个格局来看问题的一种能力。所以一个人,他的价值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他站在什么样的纬度上看问题。是吧?你站在车里面,你看到前面的一个车的屁股;你站在车顶上,你看到两个车;你站到楼顶上,你看到一条车龙。是吧?你会发现说,再堵的车,你从上面看,它还是一个比较有序列的。所以,有没有序列或者怎么看一个事情,来自于你如何从不同的高度来看。像那个毛主席说的 “卷起千堆雪”,这就从宇宙上看这个大地的,所以他的那种气魄,就呈现在这里了,是吧?这是他最重要的战略上这个的价值。但是呢,据我所知,管子在做管理方面,真的是一个天才喔。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您可不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他的东西,实际上,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其实来是很有借鉴经验的。
    王东岳:哦,那是管子在管理上的这些问题,已经超出我们在文化角度来讨论的这个方式了。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比如管子在国内的管理方式,他用人的方式,比如他最后临死以前,这个齐桓公问他推荐鲍叔牙,鲍叔牙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他居然是这样说的,我比个例子啊。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比如说,他说鲍叔牙不能藏污纳垢。就是说,他不能藏污纳垢居然是他的缺点。他(管仲)什么坏东西都往自己怀里揽,对吧?他说他做了很坏的事情。可是管仲呢评价鲍叔牙说,鲍叔牙这个人很清廉,而且眼里揉不得沙子。但是作为一个的宰相,作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你得知道人性本身是有弱点的,你得能够用他的长处避他的短处,你如果处处让任何人都没有缺点,这个人你是没法用的,你这个国家没法治理的。所以说,他当时有很多跟一般人想法不同的一些看法,他在治理上有很多特殊的艺术和技巧,这都是管仲的能耐。这都是小节,构不成我们把他说成一子的那个地位。他能说成一子的地位,是他保护住了,用“尊王攘夷”的总策略,保护住了中原文明,这我们给他极高的评价。
    梁冬:所以呢,您觉得在管子之后,第二个家,从时间上说应该是去到哪一家?
    王东岳:在管子以后,可以说的家,可能还有其他人,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轮到老子了。
    梁冬:嗯。
    王东岳:因为我们现在说的是诸子百家,最重要的是说他们这些思想家。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最重要的思想家里面排在第一位的是老子。
 
    画外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名叫李耳,又称老聃。他曾在周朝的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知识渊博。老年在函谷关留下了对后世影响重大的著作--《道德经》。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以独有的视角研究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以及国家治理的问题,被后世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后来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道家,儒家以及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王东岳:我首先得澄清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学界有很多人认为,老子是孔子师这个说法,是道家和儒家最后在战国时候争论起来,相争成了对立两派的时候,是道家自己的杜撰。
    梁冬:对。
    王东岳:认为老子是战国时候的人,孔子在老子之先,有这种看法的人可不在是少数。
    梁冬:钱穆老师也提过这个事情。
    王东岳:梁启超、冯友兰、郭沫若,他们都会有这样的看法,所以呢这些大家都有这样的看法,我觉得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得专门来谈一谈。老子是中国诸子百家里第一元祖,就是元旦的“元”,第一元祖,这是我要说的一个概念啊。这样我们再看,老子在他的书里还说一件事,一定比孔子要早,至少比孔子要早。因为在孔子那个时候,他已经在谈男女大防了。
    梁冬:对。
    王东岳:他对女人已经是很瞧不起了,他的原话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我们看老子怎么说话。老子的书里头一直是在表彰女性的,他甚至用女性来表达他对“道”的认识。
    梁冬:知雄守雌嘛。
    王东岳:他讲:“知其雄,守其雌”。那么雄是指阳刚之气,雌指的是柔弱之气,他表彰的是雌性。他然后讲这个“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是天的根,天是从道生出来的。
    字幕提示: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道德经》第六章。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他用什么作比喻呢,他用玄牝之门。什么叫玄牝?玄,玄学的“玄”,这个字实际上是黑暗的意思。牝是什么呢?牝是指母牛。“牝”这个字呢,就是这边画一个牛角,这边画个牛尾巴做一个指示,打一个指示号,表示母牛的生殖器的位置所在,这个叫牝。它为什么要用玄牝?就是说女性或雌性动物的生殖器或者女性生殖器--玄牝之门,然后造出天根。能这样用词,在孔子的时代简直是大不雅,对不对?所以呢,他又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他的道是什么?就是天下是有一个开端的。
    字幕提示: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王东岳:嗯。这个开端是什么?就是天下的母亲,就是“道”。他用母亲来形容“道”,用女性来形容这个“道”,甚至用女性生殖器来形容“道”,这显然都不是孔子那个时代的语言风格了。
梁冬:哎呀,我真是很期待下一期的《国学堂》啊,因为从下一期的国学堂开始呢,我们就会认认真真地讲起老子,还有《道德经》这本书。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画外音:老子曾是孔子的老师,他们的思想却大相径庭?
    王东岳:老子的人格才是做学问的人格,而孔子的人格是一个做社会实务的人格。
    画外音:孔子成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站在老子的立场……
    王东岳:孔子没多少文化,孔子的文化是很苍白的。
    画外音:面对学问与实务,有人说实践不能出真知……
    王东岳:如果实践出真知,那农民应该是农学家,那大学里农学院的教授有几个当过农民?
    画外音:《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梁冬对话王东岳,探秘老子的离奇身世。
 
 
20100523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六讲
                                   --老子的身世探秘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5.23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lym210  yhlj  清远  晓杰  艾草  夜未央  小鱼儿
 
  本期导视:
    画外音:老子曾是孔子的老师,他们的思想却大相径庭。
    王东岳:老子的人格才是做学问的人格,而孔子的人格是一个做社会实务的人格。
    画外音:孔子成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站在老子的立场……
    王东岳:孔子没多少文化,孔子的文化是很苍白的。
    画外音:面对学问与实务,有人说实践不能出真知。
    王东岳:如果实践出真知,那农民应该是农学家,那大学里农学院的教授有几个当过农民?
    画外音:《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梁冬对话王东岳,探秘老子的离奇身世。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今天仍然有请到的是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在上一期的时候我们讲到了老子这样一个人物。其实老子对于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起码我随便举个例子--长生久视,他提倡的就是人一定要活得足够长,你才能看见你的敌人死去。当然啦,后来整个《道德经》道家思想,养生等等,都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但不仅仅如此,对中国的人格,中国的文化,甚至我们的很多的语言,都是和这个老子有很大的关系的。所以今天我们上一集花了一点点时间做了一个引子,今天正式和大家讲讲老子这个人。
    王东岳:过去有人不是说,老子比孔子还迟吗?
    梁冬:对。
    王东岳:认为说老子是孔子师,是因为道家和儒家在相争,标榜自己的祖师。但实际上《礼记·曾子问》里面,就有一个……在《礼记·曾子问》这一篇里面,曾子是孔子最重要的一个弟子,曾子就曾经在《礼记·曾子问》就曾经有一个记录,就说曾子讲,他老师给他讲过,孔子给他讲过,他曾经在老子那去学埋人,下葬,因为葬礼是人类早期最主要的这个礼里面的一个仪式。
    梁冬:对。
    王东岳:你看孔子的儒家文化,很重要的都在丧葬文化上。这个将来我们讲孔子再说。
    梁冬:对,对,对。怎么埋人。
    王东岳:怎么埋人,这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事情,孔子叫“慎终追远”对吧。《礼记·曾子问》里面就曾经提过,曾子说他老师孔子给他讲过,他怎么埋人,就是说孔子跟老子学埋人,结果那一天,埋人的路上突然出日食了。一出日食,天下大黑,对不?星星都能看见。老子立即让葬礼队伍停下来,停在路边等,等这个日食过去,天又恢复亮,才又让队伍前进。过后孔子就问老子,说为什么当时有日食的时候,你就不让……全日食,你为什么就不让葬礼进行了呢?老子就给孔子讲了,说是罪人或者最下等的人,他埋人才背着星星月亮埋人,才黑夜埋人;说是贵族,君子埋人,他是在太阳底下埋人的,是在亮天里埋人的。如果这个时候出全日食了,我们能看见星星,天黑了,我们再埋人是对死者的不敬。这一段记载说明什么?
    梁冬:说明什么?
    王东岳:说明了孔子最重要的文化是丧葬文化这一系……
    梁冬:对。
    王东岳:他都是从老子那里来的。
    梁冬:所以现在这个殡仪公司,暴利行业,很多人你不怎么关注,但是都知道它是个暴利行业,其实是把它庸俗化了。
    王东岳:对,对。
    梁冬:实际上把一个人怎么埋得好,那可是中国文化的精粹。
    王东岳:但你想它是人类文化的精粹。人类早年的文化都是在追问一个问题来的--追问灵魂。就是所有动物死了,它看见自己动物死了,它不会有更多的追问。
    梁冬:对。
    王东岳:而人类呢,当他有了一定的智慧的时候,他首先要问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死亡,死的时候人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只是躺在那儿不动了,他突然没有思想能力了。
    梁冬:他怎么啦?
    王东岳:他怎么回事?他于是才提出灵魂这个观念。灵魂这个观念提出才开始有灵魂轮回,神学,所有的观念是从这个死亡过程中,从死亡的探讨中开始的。所以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文化都跟死亡和灵魂追问有关,这是文化最早的追问,包括巫。
    梁冬:对。那你说其它的这些动物,除了人以外,这些动物在看见它们的同类死的时候,它们会有类似的想法吗?
    王东岳:它只能是有悲哀感。
    梁冬:兔死狐悲嘛,是吧?
    王东岳:对,但是它没有这种思维能力,去追问死亡是怎么回事,更不会去追问死亡完了以后,它精神的那个层面跑哪儿去了,它不会追问这个,它不可能,它没有这个能力。
    梁冬:这就是文明的起源。
    王东岳:对。这是人类文化起源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标志,所以巫文化早期,它通天地,通活人,通死人,它是这样一个通法,就是因为死人这个问题,埋人这个问题,包含了早期人类对灵魂的追问,也就是说开始有自我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文化标志。所以早年的文化都从这儿开始,你们现在觉得它很低级,很荒唐,其实你理解当年人类文化起源时候,首先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是什么,你就明白它是怎么回事了。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礼记·曾子问》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表明这个带有巫家文化内容的这个最重大的事情,而且成为儒家最重要的活动仪式的这个内容,是从老子那来的。
    梁冬:是儒家的核心能力。
    王东岳:对,对,对。然后有一本书叫《孔子家语》,就是说孔子家里的人,记录孔子的事,也证明,也承认老子是孔子师,而且孔子问礼也是问老子。从问丧葬到问礼,其他记载里还有问道,这样的问题都从老子那儿来的,可见所谓古儒,就是从巫文化传下来的古儒这个系统,是从老子这儿过来的。所以我们说,以前就有学者研究,说老子才是最早的古儒。
    梁冬:嗯,有一定道理的。
    王东岳:孔子这个儒家是从这承传下去的。
    梁冬:老子这个人,有没有说为什么他是浑身白的呢?有人观点说他是……因为他是……他本身他并不是汉人。
    王东岳:对,我们来谈老子这个身世。
    画外音:在史记当中,关于孔子的文字记载有上万字,而关于老子却还不到七百字。而在这短短七百字之间,关于老子到底是个什么人并没有说清楚。诸子百家如孔子、庄子等,都是在姓氏之后加上一个“子”字,而老子本名李耳,为什么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呢?老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王东岳:他为什么就是……
    梁冬:叫老子呢?
    王东岳:他为什么叫老子呢?于是就有几种说法。
    梁冬:有人说是因为他长得白。
    王东岳:有人说是……先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啊。姓是标志你这个祖系就是姓什么,氏是你这个祖系后来分化家庭多了,分家了,然后标出来的就叫氏。有人就认为老子氏老姓李,有人认为老子姓老氏李,这是一说。另一说就是尊称,就是老子是天下第一子,所以尊重他--老子,这是第二说。第三说,为什么说老子是个绰号呢?比如这个古书里有书就记载,《玄妙内篇》里它就记载,说老子其母怀胎八十一载,后来割左腋而生,一生出来就“生而皓首”。
    字幕提示:
        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
                                    --玄妙内篇
    王东岳:我们现在知道一个人怀胎超过十四个月大多都是死胎,她怎么会怀八十一年呢?说为什么他是老子呢?怀了八十一年从底下正常产道都生不出来,割开左腋,从这儿把老子拉出来了,一拉出来满头白发,所以叫他老子。这说法当然有点荒唐。
    梁冬:对。
    王东岳:但是这说明老子一生下来很可能满头白发。
    梁冬:这个倒是有可能的。
    王东岳:有什么可能呢?你看《经典释文》,就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经学家叫陆德明。他在《经典释文》里就说“老子生而皓首”,生而白首。对不对?就是很严肃的书里也这样说。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可见老子一生下来是白毛,这个可能性确实存在。再看老子的这个名字。
    梁冬:对。
    王东岳:老子名字叫李耳,耳朵的耳。字聃,“耳”字边一个冉冉升起的“冉”。
    梁冬:对。
    王东岳:还有一个字叫重耳,你看他这三个字都跟耳有关。那么古人起名字的时候经常是跟这个人的特征有关。
    梁冬:对。
    王东岳:这个人干过啥,或者这个人长相上有什么特征起名字。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老子一定耳朵很特殊。看“聃”这个字,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面,说“聃”是什么意思呢?“耳漫也”,就是耳朵长得很阔大。
    梁冬:巨大的耳朵。
    王东岳:诶,巨大的耳朵。然后这个宋濂,就是明代当年……宋濂是个很有名的经学家,他在他的《诸子辩》这本书里,就专门他又对“聃”这个字做了个注解,说,聃“耳漫无轮也”,就是耳朵长得很阔大、很疲塌,而且还没有耳轮。
    梁冬:没有耳廓。
    王东岳:没有耳轮,没有耳廓,你想想那就是像猪耳朵似的耷拉下来,很难看。就是说老子的这个老聃、李耳、老聃、重耳,所有都集中在耳上,再加上他满头白发,这个人耳朵一定有什么问题。
    画外音:老子的耳朵异于常人?
    王东岳:用我们现代医学来说老子得了一种病,名字叫先天性白化病。
    画外音:老子的内心琢磨不透?
    王东岳:他是一个隐君子,他从小少年幽闭症。
    画外音:老子的师道不近人情?
    王东岳:弟子有问题你来问我,没问题你赶紧走人。
    画外音:《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梁冬对话王东岳,探秘老子的离奇身世。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王老师跟我们聊到一个话题:老子这个人。
    王东岳:我们又在《四库全书》有一篇叫《路史》,在《路史》里有一个记载,说“周上御史,胎刵且眇”。周上御史就是指老子,胎是怀胎的意思。刵是哪个字呢?我们看一下刵这个字,一个耳朵,一个立刀。胎刵且眇,“且”是而且的“且”,眇,一个目字边一个少。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梁冬:刵是古代的一种刑罚。
    王东岳:对,对,对,把耳朵割掉,叫刵刑。--胎刵眇。中国每一字是一个意思,所以复合词是后来的东西。那么比如说盲,是眼睛瞎了;瞽,是眼睛……这个睁眼瞎;眇是一眼瞎。好,我们注意啊,说老子的头是满头白发,然后说他一生出来就没有耳朵,而且还是一眼瞎,这就让我们怀疑,老子小的时候得过一种病,用我们现代医学来说,老子得了一种病,名字叫先天性白化病。我们大家在街道上都见过这种病人。
    梁冬:对。
    王东岳:就是头发、皮肤全雪白,全白,没有色素,没有黑色素。然后连眼瞳仁都颜色很浅。
    梁冬:对。
    王东岳: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基因里缺乏了黑色素代谢的一个紊乱的一个疾病,导致白化病。这种病人他容易产生什么问题?由于紫外线很强,他的瞳仁都是很浅,所以他特别容易刺伤视网膜。所以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如果他经常在外面活动,经常受强阳光刺激,他很容易发生一眼瞎。先天性白化病经常合并一眼瞎。由于他小的时候就得这个病,所以他小的时候很不愿意见人。因为儿童之间会诬蔑他,会嘲笑他。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他就会另附加一个病,叫少年幽闭症。
    梁冬:但是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他……
    王东岳:导致他隐君子。
    梁冬:反而在学术上很有追求。
    王东岳:对,对,对,他很有造诣,对吧。这当然也有家学渊源。
    梁冬:嗯。
    王东岳:老子这个人,他的这个人生也是很奇怪。
    梁冬:对。
    王东岳:他做官的时候,在朝廷里做史官的时候,他是隐君子,他不张扬,而且他不好好带弟子。我们要知道所有的古人,古代文人他带弟子,是个特别不得了的大事,他是靠弟子传播他的思想的。
    梁冬:对。
    王东岳:你比如孔子……
    梁冬:人肉传播嘛。
    王东岳:孔子他当时,他活着时候他没有著作的。
    梁冬:对。
    王东岳:他死了以后,有人给他把他的话,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话集结成语录,就是我们今天的《论语》。
    梁冬:对。
    王东岳:对吧?不光中国如此,所有都是这样。你比如释迦牟尼,他……
    梁冬:弟子好多好多。
    王东岳:他弟子虽然多……
    梁冬:都是菩萨。
    王东岳:但他从来没写过东西。
    梁冬:对。
    王东岳:他死了以后,他的弟子第一次集结,第一次大沙门集结,第二次小沙门集结,这才出现了后来汗牛充栋的佛经以及三藏。那么到了这个……你看古希腊也是如此。你比如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他活着的时候,他有很多东西,但是他从来没留著作,他多亏有一个好弟子柏拉图。柏拉图所写的的所有的书都是,苏格拉底说什么,苏格拉底说什么,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分辨不了柏拉图的观点,哪个观点是柏拉图的,哪个观点是苏格拉底的。可见所有古代人,他的学说是靠弟子承传的。老子居然靠自己的文本承传,那实在是古代之罕例。那也因为老子是史官,或者老子家系是史官,跟这个很有关系。那么老子的弟子,都是流水弟子。你比如孔子,比如杨子,就是杨朱,就说那个“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那个人范蠡,他的老师就是计然。这些人,包括尹喜,就是把老子扣在函谷关,这个关长伊喜,把老子扣在那写书。这都是老子的弟子。可是老子的弟子不同。他都是什么叫流水弟子,就是弟子有问题你来问我,没问题你赶紧走人。可孔子的弟子不是的,或者过去其他人的弟子都不是,比如佛陀的弟子,他是……
    梁冬:端屎盆,端尿,送葬什么的,全都跟着。
    王东岳:对。登堂入室,终生相随。你比如孔子的弟子,不但有终生相随的,像颜回,像子路,而且他还有两代跟着你,父子两代跟着的。你比如颜回的父亲叫颜路,一直跟着,两代人跟着。曾子的父亲叫曾皙,都跟着孔子,一辈子两代人都跟着孔子当学生。那么老子为什么都是流水弟子呢?我们得想,老子是隐君子,老子是白化病。
    梁冬:他自卑。
    王东岳:对。所以他不愿意让弟子老跟着他。他是一个隐君子,他从小少年幽闭症,所以他不愿意跟人打交道,他觉得即使是他的弟子整天跟着他,他也觉得别扭,他孤僻惯了,所以他都是流水弟子。这都是我们能够证明的。
下节提示:
    画外音:老子如何做出伟大的学问?
    王东岳:不行而知,我不出去行走,我不到世界上去,我就知;不见而明,我不用眼睛看,我脑子就是明的;不为而成。这一段话意思就是说,我不是说我要去实践。实践怎么能出真知呢,咱们看看。
    画外音:优秀的学者都有“逻辑强迫症”?
    王东岳:所以牛顿就会很荒唐,他养了大小两只猫,他要在门上刻大小两个洞,他认为两个猫才能出去。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和王东岳老师探讨了一个问题,说老子,第一,他可能是一个白化病人,所以他有点自卑,所以他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所以有的时候身体上的缺陷,可能是成就你在历史上的这个伟大功绩的一个机缘。但是我现在就想问个问题了,就是老子为什么他的东西是很伟大的。在你的观点里面,为什么老子这个人他东西那么伟大?
    王东岳:因为老子的见解非常特殊。
    梁冬:他怎么个特殊法?
    王东岳:我们先看,老子的身世就很奇怪,老子本身做史官是在洛邑,就是现在洛阳那一片地方。结果呢在他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王子朝,就是周天子的弟子们,周天子的孩子们抢权,有一个王子叫朝,发生王子朝叛乱,打仗打了十几年,结果王子朝后来把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所有资料都带到楚国去了,老子失业了,从此老子流转天下,最后西出关,不知所踪。那么老子这个按道理说,老子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文人。
    梁冬:对,他很有文化。
    王东岳:所以他到各国都应该要他,对吧,那他再没有做官的记录,那老子是隐君子,确实是隐君子。那么我们下面就得说一下,老子思想是特别奇怪的一个思想,我们今天人听起来会觉得,我下面将来要讲老子这个东西,大家会觉得老子的想法很怪。那么我们要谈老子的想法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把老子跟孔子做一个比较。
    梁冬:诶,这个有意思。
    王东岳:对。因为孔子是老子的弟子,按道理孔子宣扬的是老子的东西,不!你如果读孔子的东西你认为他宣扬的是老子的东西,那你就错了。孔子跟老子可是大相径庭的人。老子是一个务虚的人,孔子是一个务实的人。我们站在老子的立场上要看或者我们站在今天文化的立场上来看,那孔子没多少文化。
    梁冬:这样子吗?
    王东岳:你看看……
    梁冬:这话要负责任的。
    王东岳:我这话要负责任,孔子一定是很伟大的、很了不起的,但是我们从纯学术或者纯知识的角度来看,孔子的文化是很苍白的。你打开《论语》,孔子的话都是一些大白话。你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儿子要像个儿子,父亲要像个父亲,你看这话。他又讲比如说“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要说话,这是不是像老妈子训孩子的话?
    梁冬:但是并不代表他说得简单就是没文化啊?
    王东岳:不,不,不,你先听完。他这个说的话都是很简单,他的《论语》里就是很多这样的话,比如说“觚不觚,觚哉觚哉”。
    字幕提示:
         觚不觚,觚哉觚哉!
                  --《论语·雍也》
    王东岳:觚是古代的一种酒具,最初是青铜器,六棱,可能到了春秋的时候有人把它做成八棱了或者做成圆形的了,他就叹息,说觚啊觚啊,你已经不像觚了。《论语》里很多都是这样的话,这样的话构成了这个《论语》。老子的书你可是非常难读的,老子的书是中国古书里最难读的一本书,你得用很大的工夫去读。而且就是说老子跟孔子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讲做学问,做学问和做实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做学问的人是务虚的人,务虚的人是务不了实的;而务实的人是务不了虚的。这个实践是不出真知的。说实践出真知,这是说了个……
    梁冬:实践只能检验真理。
    王东岳:对,对,对。实践是出不了真知的,实践能不能检验真理,这都是还不一定,还都不一定。那么实践为什么不能出真知?你想想务虚的人,他是专门,老子有一段话自己说明自己的状况,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字幕提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王东岳:牖,窗户,我就见天道。“不行而知”,我不出去行走,我不到世界上去,我就知。“不见而明”,我不用眼睛看,我脑子就是明的。“不为而成”。这一段话意思就是说,我不是说我要去实践。实践怎么能出真知呢!咱们看看,如果实践出真知,那农民应该是农学家,那大学里农学院的教授有几个当过农民。牛顿做的这个力学体系缔造了整个工业时代,你做一个齿轮、做一个螺丝帽你都得用牛顿的力学,工人整天在那做这东西,他绝出不了力学。对不对?宇航员在天上飞,天文学家应该是他,怎么是在地上的人在那做天文学家。也就是说真正的学术、真正的知识他是务虚的人顺着思路在做一个逻辑系列的延展,这才叫学术,叫文化。老子是个典型的务虚的人。你从来没有看见过老子有务实的行为,而且务虚的人是务不了实的,他务实一定是要出问题的。就像我说,读书多了,你是拿逻辑化来考虑问题,而世界是不按逻辑运转的。所以牛顿就会很荒唐,他养了大小二只猫,他要在门上刻大小两个洞,他认为两个猫才能出去。
    梁冬:这是牛顿干的事。
    王东岳:啊,就是说,务虚的人呢他一定在其它地方很差,在务实上他是一塌糊涂。可孔子呢,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务实家,他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我们将来讲孔子,你会看到,孔子既是教育家,他又办丧葬技校,相当于办了丧葬公司,要不然他一个破落贵族,他一个平民,他怎么会做到鲁国的大司寇,兼行摄相事,就是司法部长兼国务院院长,国务院总理。对吧?孔子一生是个社会活动家。
    梁冬:干了六年,也不短的哦。
    王东岳:干了五、六年。所以孔子这个一生啊,都是个社会活动家。那么相比之下,孔子和老子是完全两种人格。而老子的人格才是做学问的人格,而孔子的人格是一个做社会实务的人格。孔子却成了中国“大成至圣先师”,为什么?我们后面会讲,就是说你要理解,孔子的文化,孔子的这个行为,一定跟中国人当时的生存状态相关。而老子的务虚文化做的极深,最后就退为背景,这与老子的思想特别的别致有关。但是老子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以至于我们今天说的所有的文化都是什么“道”,比如下棋得有棋道,喝茶都有茶道。对吧?
    梁冬:吃饭还有味道呢。
    王东岳:对,你所有的东西都有“道”。这个道的观念是从老子这儿来的。那么,老子的学说对中国人影响很大,但是真正读懂老子的书却非常……读懂老子书的人却非常少。为什么?因为老子的书非常难懂,因为老子是中国唯一的哲人。虽然老子的书大部分也是实用的,也是关心人文的,他说的一半以上的文字也都是和孔子关心的问题一样。但是唯一在他的书里,在先秦,唯有他的书里,讨论天道、宇宙观这个问题,而且,是用追究终极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只有老子这个人,学说里面,含有狭义哲学的韵味。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说一说,什么叫哲学。
    梁冬:对,那到底什么是哲学呢?我非常期待下一次的《国学堂》。谢谢王老师!谢谢大家!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老子--“道德”的时光机
    画外音:两千年后,我们对老子品头论足。
    王东岳: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呢?返回到原始氏族中去。就是老子的观念是很反动的。
    画外音:谁又知道老子如何看我们?
    王东岳:只有刚生出来的孩子才有德,可是你一旦最后开始学习了,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了,长大了……
    梁冬:越长越讨厌。
    王东岳:对,越长越讨厌,他最后变成一个坏种。
    画外音:打开老子的百宝袋,坐上“道德”的时光机,下周六晚十一点,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老子至圣之说,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与危机。
20100529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七讲
                           --老子“道德”的时光机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5.29  23:00~23:30
                                     嘉宾: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慕越人 yhlj 红楼绿梦  火地之子 艾草 小魚儿
   
  本期导视:
    画外音:两千年后,我们对老子评头论足。
    王东岳: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呢?返回到原始氏族社会中去。就是老子的观念是很反动的。
    画外音:谁又知道老子如何看我们?
    王东岳:只有刚生出来的孩子才有德,可是你一旦最后开始学习了,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了,长大了……
    梁冬:越长越讨厌。
    王东岳:对,越长越讨厌,他最后变成一个坏种。
    画外音:打开老子的百宝袋,坐上“道德”的时光机,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老子至圣之说,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与危机。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今天呢,我们依然请到了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王老师呢,上一次呢,和我们聊到了一个话题啊,就是关于老子这个话题。他讲到呢,老子呢很可能呢,是因为有这个白化病,就是说,有一点点缺陷,耳朵也不太好,眼睛也不太好,所以呢,有幽闭症,当然这是一个学界上的讨论。但是呢,上帝是公平的,当他给了……,因为有这些原因,令得他老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往内去寻找,反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那我们今天呢,因为王老师呢,在学校里边,有些时候会专门拿几十个小时来讲老子,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电视节目里面这样系统的这样讲,今天呢只能浮光掠影。我想请问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老子他在第一句话讲到“道可道,非常道”,到底什么是道?
    画外音:“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开篇之首。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本书中,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老子研究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以及治理国家等哲学问题。其思想对后世哲学乃至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道德经》也因此成为在西方除《圣经》之外,译本最多、影响最大的著作。两千多年来,研究老子道的著作多达一千八百多种。不少学者都认为,读懂老子和其哲学,必须建立在对道的准确理解上。那么,老子的道究竟为何物?今天我们又该从什么视角来解读呢?
    王东岳: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话呀,各种各样复杂的解释非常多,但实际上都没说到点子上。你想想……
    梁冬:那点子在哪儿呢?
    王东岳:老子是中国唯一的哲人。哲学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梁冬:是什么?
    王东岳: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一段话,西方一个哲学家啊,他说哲学本身啊,是形而上的,他讨论的问题不是拿肉眼能看到的,所以日常语言不能表述哲学。莱布尼茨曾经提出,表述哲学必须有一套专门的符号系统,就像数学必须有一套符号系统吧?音乐必须有一套符号系统吧?我们今天的电脑还得有一套符号系统吧?哲学本来它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可是它没有,它只能用日常语言来说话,结果呢,一说,就把哲学原味儿说丢了,这是所有哲学家一旦说哲学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好,我们看老子咋说,老子说,“道,可道”,就是他所要说的那个形成上的东西,是可以说的,“非常道”,用一般的话,用常话,正常的话说不成,得用非常的话来说。
    梁冬:噢,就这么简单?
    王东岳:对。“名,可名”,事物有形态,有属性,可以命名,可以名,一般的事情都可以名,但是要说那个形而上的那个道上的那个名,怎么都找不见词儿,得用“非常名”。常名,一般用的语言用不成。
    梁冬:噢,那他最后,老子用了一套什么样的语言来讲这个事情呢?
    王东岳:对。所以老子就找不见合适的词儿,你想找见一个表述哲学的合适的词儿是很困难的。
    梁冬:那西方的哲学家是在讲……
    王东岳:他也同样,他就不停地生造词儿。比如我现在写的哲学书,我在里面得生造词儿,或者我借了一个大家用的词儿我得另注,这个词我不是在你原来的意思上用。那么……
    梁冬:噢,你举个例子可不可以?
    王东岳:你看,早年这个老子要用字的时候,要讲哲学的时候,当时中国能用的字是非常少的,他只好……他要想去讲这个宇宙的原因,他找不见一个合适的字,他只好借“道”。咱们看看“道”这个字啊。
    梁冬:OK!
    王东岳:“道”这个字呢,它是画了一个头发飘动 这个人;然后这儿画了一个鼻子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首,首长的“首”,实际上就指一个脸,然后呢;这边画了岔路,底下有一个脚印儿, 这是甲骨文的“道”。这个()道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走在大路上,对面你能看见对方的脸,这叫道。那么,什么意思呢?
    梁冬:为什么要看见对方的脸才叫道呢?
    王东岳:康庄大道你才能看见对方的脸,如果这个路曲里拐弯儿,你不是互相谁也看不见吗?小路谁都看不见吗?
    梁冬:哦,它是宽阔的路。
    王东岳:对,当时周代的时候,修过一个从西周这个首都,从长安附近,一直修到洛邑的一条大道,他是拿这个东西来形容,表达他所说的宇宙是一个趋势,而他又找不见合适词,所以他只好借用这个大道来形容。所以他说,“道,可道”,我所说的“道”哇,跟你那个大道有点儿像,但又不是那个道。就是说,我用你现有的字儿,说不成我的话,我又没有其它字儿可用,我只好借用这个字儿。
    梁冬:那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王东岳:他认为呢,道是什么呢,道是这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不是昨天讲过嘛,玄就是黑暗啊,黑暗啊,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呢,万物和宇宙都是从那儿生发的,它是众妙之门,于是他不是又讲嘛……
    梁冬:这个和现代物理学很接近啊!
    王东岳:嗯,对,对,对!是很接近!
    梁冬:这不就是黑洞从……是吧?
    王东岳:呵呵呵,我们不做这样的比附,实际上当时他不会是这个思路,他当时只是觉得这个道肯定你用肉眼是不能看到的。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天地都出现以前,就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派生出来了道。这个东西呢,说不清是什么,道不明是什么,但是它存在,它决定一切。然后老子讲这个道的时候呢,他拿水,有句有名的话,叫“上善若水”。
    梁冬:对。
    字幕提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
    王东岳:他“上善若水”是说什么呢?他说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它对所有的万物它都滋养的,但它跟万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就是它是往下流的。你注意,人是争上游的,人人都想往上争,水是往下流动的。对吧?“处众人之所恶,”所以它所处的那个地方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地方。
    梁冬:阴沟啊。
    王东岳:对,对,对。或者往低处走,它是往下,“下流”这个词就是形容道的。
    梁冬:那很高级哦。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下流是很高级的词。
    王东岳:对,对,对。它是往下流动的,对吧?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然后呢“故几于道”,所以它特别接近于道,注意,这才接近于道。你人往上走,你离道越来越远了。
    字幕提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德经》第十八章
    王东岳:老子的道呢而且老子还又讲“为学日益”,就是你如果学习啊你是希望越学越多的,为学你天天是增长的。而“为道日损”就是为的道啊,道是什么?它天天把你削弱,叫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才是道。所以老子最后给道归结了一个最重要的字叫柔弱。
    梁冬:你刚才损之又损的时候,让我想起现在大家很开始慢慢慢慢提升的一个观念叫做:减法人生。就是说简单就是一切,越简单越好。您刚才讲的这个其实它是有应和的。对不对?
    王东岳:对对对。而老子想表述的是什么呢?老子的《道德经》不是讲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就是他是从天道,他讲天之道、人之道,他然后就认为人之道偏离了天之道,那么他讲天之道是为了说明人之道应该怎样才不偏离天之道,从而使人长生久视,就是使人这个物种或者是每一个人不要早早地死灭。你比如春秋时候打仗,一次打仗杀几百个人,战国时候一次打仗杀几万个人,第二次到上个世纪打一次仗上千万人就没了。它只是越来越坏,一点都没有按老子说的那个办法办。
    梁冬:嗯,所以老子在提出这个道这个观念的时候呢,他其实已经在那个历史时期看到了人类的一些很扭曲的一些变化。他从一个人性、一个人的变化看到了整个人类的变化。对不对?那某种程度上还要拜他身体不是很好所赐,所以令到他有时间去思考人和更宏观的一个事情的一个问题。所以说老子是一个很伟大的哲学家有道理。稍微休息马上继续回来,中国文化太美。
  下节提示:
    画外音:两千年前,老子为何说人越来越没有德?
    梁冬:人是没有的。
    王东岳:对。
    梁冬:人不是万物之一?
    王东岳:人是万物之一,但是是败德缺德的那个万物之一,他把德丢了。
    画外音:老子反复强调的德,究竟又指何物?
    王东岳:就像小孩吃奶一样的,小孩在那就能吃到营养,这叫德。所以德,你是看不见的。它是在你顺道而行,他自然而然滋养你。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老子至圣之说,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与危机。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王东岳老师聊到老子他看问题,他认为人所走的方向,就是当时春秋战国包括到现代社会吧,人所走的方向都跟这个天道是违背的。那所以呢人只能够是走向死亡,这叫出生入死嘛,你出生的时候就是朝着死走了,所以叫出生、入死。对不对?
    王东岳:对。所以我们看看下面,看他怎么讲德。
    画外音:老子在道德经中用了共四十三章德经来阐述自己对德的理解。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他主要论述了老子的处事和治国的方略,阐述了老子关于人事的进退之术。
    王东岳:老子讲德啊我们先看看“德”这个字啊。来看看“德”这个字的这个……
    梁冬:写法。
    王东岳:写法。甲骨文。一看,老子都没办法,不得不借这个字。借(这个字),老子自己都觉得他自己借得很拙劣,所以他没法,但是他又没字可用。一开始第一句话他就先交代这事。所以呢这个甲骨文的德啊,最初啊就是画了一个岔道,在这条大道上行走不要看岔道,画一个眼睛,画一个直出符号。他这个意思就是说你把眼睛盯着前方,顺着康庄大道直走,千万不要拐弯,不要受斜路的引诱。以后到金文的时候他就给这个底下加了一个心脏的样子,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德”这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德”这个字的来源。他当时啊,他的意思是什么很明显:走在康庄大道上,眼睛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而不要拐到岔道上去,这就叫德。换句话说,顺道而行叫做德,顺着天之道而行叫做德。北地有一个……赶车,这个“德”在北方啊念德(dei,四声),他刚好跟这个马车夫吆马车的时候,让马直行的那个吆喝声是一样的,
    梁冬:哦,真长知识啊!
    王东岳:它的这个意思就是顺道而行才是德。那么看老子下面咋说……
    梁冬:对。
    王东岳:老子就讲啊,人是没有德的。老子有一句话,叫“万物尊道而贵德”,就是只有万物才有德。
    梁冬:人是没有的。
    王东岳:对。
    梁冬:人不是万物之一?
    王东岳:人是万物之一,但是是败德缺德的那个万物之一,他把德丢了。所以老子下面有一段话,他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就是说人啊,人类啊,他把道丢了他才开始讲德,你缺啥你喊啥。对吧?
    字幕提示: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梁冬:对。
    王东岳:然后你把德又丢了……
    梁冬:这很有意思,像西方老讲民主自由一样,其实他有他的缺乏。
    王东岳:对对对对,他有他的难处。然后你缺德了,你才讲仁。你把德又丢了,你才讲仁;你把仁又丢了,你才讲义;你把义又丢了,你只好讲礼,所以礼是个政治框架,对不对?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呢老子又讲“上德不德”,什么叫“上德不德”呢?就是说真正有德的人,真正最高的品德,状态,有德的状态,是你看不出来他有德的,这就叫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他把德都保持着,他整天嘴里喊着德,“是以无德”,所以他没有德。就是说,当你真正有德的时候,德是表现不出来的,因为德就是顺道而行,它表达不出来,它用不着大喊大叫,它用不着去用人的各种方式,去规范。只要你一但人为化的去规范自己,证明你已经失道了,把德没了,你才赶紧去找这个东西。是不是这样?
    梁冬:嗯
    王东岳:所以老子又讲,叫“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注意这个“孔”字。他讲德是什么容,德是什么状态,他用了一个“孔”字。我们看看“孔”字的甲骨文,“孔”字呢,是画一个乳房,真正的画,在甲骨文里,是真正地画一个乳房,然后呢这边画一个孩子,这就是今天的“孔”字,实际上呢?原来就是画了一个乳房,然后旁边一个孩子。中国所有的字都是单音字。孔和洞,在我们现在可以把孔和洞连起来说是一回事,(其实)不是一回事。洞是豁然开一个孔叫洞,孔是实际上里面有腔,但外面看不见口,这叫孔。
    梁冬:哦?是吗?
    王东岳:对!所以呢?它叫孔德之容,就像小孩吃奶一样的,他在那儿吸母亲的乳汁的时候,那,谁……你见过谁家的乳房这开个豁然大洞?
    梁冬:呵呵,对对对对。
    王东岳:他这没窟窿,但是小孩在那儿就能吃到营养,这叫德。德你是看不见的,它是在你顺道而行,他自然而然滋养你,可是他不表达出来。
    梁冬:太深刻了。
    王东岳:哎,他表达的是随道而行,这才是德。你一旦去说德,你一旦去把德再讲出来,你都已经缺德了,你才干这事。所以呢?这个如果我这样说你还觉得我把老子误读了,我们再看老子有一句话。对吧?这句话在老子《道德经》第55章老子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这句话是什么呢?就是说,谁的德行……在人这个人类里面,谁的德行最高呢?是赤子。
    梁冬:那什么叫赤子?
    王东岳:对,什么叫赤子,我们得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刚生出来的头四天到一个礼拜的孩子叫赤子。为什么呢?刚生出来的孩子,皮肤很薄,而且血管分布的很明确,所以孩子是红色的。可是孩子一旦过四天,到七天以后,所有小孩要发生一次生理性黄疸。因为呢,他在母亲,在母胎里面的时候,他是通过母亲脐带给孩子供血的,供养的。
    梁冬:对,对对。
    王东岳:所以他的血细胞的结构,和血细胞的状态,跟他自己出来直接呼吸氧气的状态不同。于是他原来的那些红细胞必须解体掉,然后呢,重新更换,这个时候呢,就会发生所谓的黄疸。比如有,有肝炎病人得黄疸了,就是血细胞正常代谢时候的那个血红素,它的肝脏功能处理不掉,黄疸了。
    梁冬:呵呵,怪不得你是医学的,学医的哦。
    王东岳:而小孩呢他一生出来都有这个黄疸期,啊,他这个肝脏来不及处理他当时破坏的血红素,
    梁冬:是是是。
    王东岳:所以可见,赤子,到七天以后就成黄子了,不是赤子了。
    梁冬:啊。
    王东岳:老子讲,“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就是说只有刚出来的那个孩子才有德,等你一长大,没德了。
    梁冬:他跟长大这有什么区别呢?
    王东岳:他就说明了,我们的在人类的这个文明化的社会里,人之道,因为赤子你还相当于一个动物。对不对?你跟动物没有区别,那么这个时候你是有德的,你在那个万物尊道而贵德的那个里面放着呢。可是你一旦之后开始学习了,进入人类文明社会了,你进入人之道了。老子认为人之道跟天之道是反的,人之道是与天之道是对反的,人类面临很大的危险,因此呢你没德了。所以我们事实上也能看到人小的小孩天真,儿童可爱。
    梁冬:对,所有人都喜欢。
    王东岳:纯真,对对对。长大了……
    梁冬:越长越讨厌。
    王东岳:越长越讨厌,他最后变成个坏种。这事满天下都是。
    梁冬:人是这样,人类可能也是这样。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下节提示:
    画外音:两千年来,老子的最高理想倍受争议。
    王东岳: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呢?返回到原始氏族社会中去。就是老子的观念是很反动的。
    画外音:老子又为何对现代文明嗤之以鼻?
    王东岳:因为你得了一个小病,这个病本来自己能好,那医生给你用文明化的办法给你折腾了一下,然后呢,你这场病好了,六个月以后,你得了那场更大的病,其实是你这次吃这个药造成的,你还感谢医生。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老子至圣之说,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方向与危机。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王老师跟我们讲到这个德,这个德呢就跟小孩子这个赤子是一样的。是吧?所以一个人他最刚开始的时候是最可爱的,慢慢慢慢就变得不可爱了,人类可能也是这样。我发现很多公司啊,那些员工啊,做了几年之后,都开始怀念刚刚公司创业的那段时间的快乐。很多员工后来离开这个公司都说:这个公司不能保持当年创业的那种兴奋了、那种热忱啊、那种人跟人之间的坦诚交流啊,等等等等,其实可能这种事情是发生在所有领域里面的。
    王东岳:对。所以老子呢讲道德跟我们现在讲道德全然不同吧?
    梁冬:对。
    王东岳:那么老子讲德的时候他德归结到什么点上呢?刚才我讲老子的道归结到柔弱上,那么老子的德归结到哪个点上呢?
    梁冬:归在什么呢?
    王东岳:老子的德归结到第三十七章的一句话上,叫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德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完成了,就像道派生出万物一样,这叫德。那么无为是个什么意思?非常难理解啊。你怎么可能无所作为呢?所以有人…… 过去啊上千年人们就曲解,就曲解老子。
    画外音:两千多年来,关于老子无为思想的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提出,老子的无为指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就是全无世事,没有任何事情可做。那么,老子的无为究竟为何物,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
    王东岳:老子所说的无为,绝不是全无世事,不是朱熹那个意思。老子所说的无为是指,没有文明化的作为。我比个例子,你冬天吃不到西红柿吧,可以你今天大棚菜,对吧,你冬天能吃上非时令菜了,可是,非时令菜有一个严重问题,它里面含有大量的代谢中间产物,因为它不到那个时间,它没长熟,甚至西红柿都没熟,点一个催熟剂,那西红柿就红了,熟了,但是它里面的中间代谢产物在那儿堆着,它其中有个重要的物质,叫亚硝酸盐,那是最强烈的致癌物质,现在确定导致消化道癌症的一个东西,但是现在人不都是吃这种菜吗?
    梁冬:所以冬天许多人吃许多蔬菜,其实是很难过的哦,很危险的哦。
    王东岳:所以孔子都讲“不时不食”,第一个“shi”是时间的“时”,第二个“shi”是吃饭的“食”,就是不是时令的菜,我都不吃。他当时并不懂这些道理,但是他都知道你人为了的东西都是害人的。
    梁冬:怪不得有许多女青年吃蔬菜吃到满脸暗疮的哦。
    王东岳:啊,对对对。比如你得个小病,这个病本来自己能好,你跑到医院去,让医生给你用文明化的办法给你折腾了一下。好,你现在这个病治好了,给你下一次留了个大病,你不知道你还感谢医生,其实你不去这个病自然有一个自然病程,至少中小病是这样。你比如那个抗菌素,它是伤害单细胞细胞膜的。我们人体就是由亿万个单细胞构成的。那个药又不是光去找那个得病的那个细菌,而是把你全身所有的细胞膜都给你损害一遍,然后呢,你这场病好了。好,六个月以后呢。你得了一场更大的病,其实是你这次吃这个药造成的,你还感谢医生咧。这都叫有为,这都叫有文明化了的作为。我说什么叫文明,文明就是把事情越解决越多,越解决越糟的过程。所以呢,老子就讲,他的无为,不是讲全无事事,而是讲一切文明化的行为都是他所反对的。所以,你看老子,老子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呢,返回到原始氏族社会中去。老子的观念是很反动的。注意哦,我们在这里用(反动)这个词绝没有贬义,在老子这里,这是他最高明的地方,我们后面会简单论证一下。你看,所以老子到第八十章说他的最高理想的时候,老子讲,“小国寡民”,我前面讲过“小国寡民”就是氏族社会,“使十百之器而不用”,什么是十百之器,就是能代替十个人、一百个人的东西,比如我们今天的汽车或者当年的马车,一车拉上上吨重的东西,得十个人、一百个人都扛不动,他说有这样的东西你都别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使大家回到结绳用事的那个最原始的时代。然后他又讲“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都讲的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状态。对吧?
    梁冬:对。
    字幕提示: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第八十章
    王东岳:他是让你往那儿回退的。而且呢老子呢不光是理想在那儿,而且老子反文化,他自己提出“弃智绝学”,这四个字老子的原话。
    梁冬:哪几个字?
    王东岳:放弃自己的智慧,放弃自己的智力,绝掉一切学问。他讲“见素抱朴”,什么叫素?素就是刚织完的白色的丝绢,没有经过漂染的;朴就是原木,没有经过雕琢的。所谓素朴、朴素,就是指没有经过文明雕琢的东西,这是老子认定的最好的符合德的状态。你看,老子的理想是往回退,退到原始状态。
    梁冬:现在我们追求全都是反的哦。
    王东岳:诶,全都反了。然后老子反文化的、反文明的,你觉得老子很差劲。对不对?但是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所有最大……人类中外皆然,最大的思想家都有这个朝后看的倾向。
    梁冬:太有趣了!实在是对不起大家!由于时间是太有限了,所以我们只能够下次节目再把老子的东西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就开始进入关于孔子的话题。好了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导视:
    王东岳:孔子啊他太爱埋人了,然后他还那个方法,还把人弄得……
    梁冬:很复杂。
    王东岳:埋完人,家都要破产……
    王东岳:现在有几个人兼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有几个人能做到?中国自古以来只孔子一人。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明晚十一点,带我们用万物演化的视角对比老子与孔子的文化状态,重新反思中国文化的演进历程。
20100530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八讲
                          --还孔子一个“真面目”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年05月30日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梁冬
      参与整理:狒狒NETS  树上的毛毛虫  猪光宝器  天机锁  小魚儿  艾草
 
  本期导视:
    画外音:人类向前发展,为何大思想家却为何都朝后看?
    王东岳:老子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就是给人类再讨论这个问题?
    梁冬:对。
    王东岳:越高级的物种灭绝的速度越快,单细胞生物三十八亿年,讫今不灭绝,恐龙存在一亿六千万年突然间灭绝了。
    画外音:有人说:孔子不算文人,那么孔子真正的职业又是……
    王东岳:孔子啊他太爱埋人了,然后他还那个方法,还把人弄得……
    梁冬:很复杂。
    王东岳:现在有几个人兼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有几个人能做到?中国自古以来只孔子一人。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万物演化的视角对比老子与孔子的文化状态,重新反思中国文化的演进历程。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继续有请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和我们讲《道德经》。上一次的时候呢,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话题,话说呢经过他的研究,他发现很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有一种想退回到以前的社会这样的一种理想。比如说,是柏拉图还是谁?
    王东岳:柏拉图。
    梁冬:强调这个群居。
    王东岳:就是原始对偶婚制,原始氏族社会的两个氏族如果不发生乱伦,两个氏族之间进行这个……
    梁冬:交换。
    王东岳:性交换。那么,柏拉图说这个话等于要退回到原始社会的。然后他还讲的很透,他进一步讲孩子都不要在自己夫妻那去养,孩子就是整个社会养。原始氏族社会就是这样。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啊,孩子只知道母亲,整个这个氏族养孩子。所以呢这个柏拉图的理想里面也往后退。包括卢梭,你比如说卢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对吧?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旗帜,那不得了的人物。但是卢梭的学说严重的朝后看,以至于1755年卢梭给伏尔泰寄了他的一篇文章,名字叫《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画外音:卢梭在这片文章中逻辑清晰的阐释了为什么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人类的堕落史这一观点。在他看来人只有在自然状态下,即人类的“原始状态”,才没有奴役和屈服,人与人之间生来就是平等的。他用抒情的笔调极力的赞扬了自然人和自然状态。
    王东岳:你看伏尔泰给他咋回信,伏尔泰说:“看到了你反人类的新作,我为此谢谢你。在企图使我们大家都变得愚蠢上运用这般聪明,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捧读尊著,人们不由的渴望用四肢爬。”看,不是我说卢梭反动吧。伏尔泰当时就说:你卢梭想干啥,你卢梭用了全部聪明是想让我们爬回去。对不对?可见,大思想家都有朝后看的倾向。这就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字幕提示:
      “看到了你的反人类的新作,我为此谢谢你。在企图使我们大家都变得愚蠢上运用这般聪明,还是从未有过的事。捧读尊著,人们不由渴望用四肢爬。”
                                                            --伏尔泰
    梁冬:对。
    王东岳:第一:思想家都是朝后看的,人类却没有退路。对不对?你只能往前走,所以一定会出现一个问题,就叫做:思者反动,而行者曲解。就是后人都是曲解思想家的话往前走的。这就是为什么老子、孔子这些人都一直被人们曲解,实际上真正读懂他的人很少的原因。但是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为什么朝后看,这是大思想家最不得了的事情了。
    梁冬:为什么呢?
    王东岳:为什么常人都这么动大思想家老反着来呢?
    梁冬:对。
    王东岳:这里面就有一个道理:你看三十八亿年生物史,单细胞生物三十八亿年迄今不灭绝,恐龙存在了一亿六千万年,突然间灭绝了,我们现在拿灾变学说。那灾变了,为什么低级生物为什么不灾变?就是说它越高级的物种灭绝速度越快,再反过来看,越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或者物种,它的能力越强。你比如分子,它就只有那个布朗运动,它只有分子上的那个电磁感应;好,到了单细胞,细胞膜上有受体了,它能够感觉到一点东西,但它没感官;到扁形动物出现了模糊的视觉,然后到脊索动物,这时候就开始出现五官;到人类,理性都出来了,能力是不是越来越强了?
    梁冬:对。
    王东岳:能力强有什么用,能力越强死灭越快。所以达尔文学说里出了一个问题。达尔文认为生物的适应能力在增强,暗含着适者生存,就是说能力越强的物种发展会越好,存在状态会越好,他搞错了。
    梁冬:这是达尔文的观点吗?
    王东岳:对,但是他搞错了。他暗含的哲学理论是错的。就是说,实际上你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效力是相反的。
    梁冬:什么意思?
    王东岳:就是你的生存能力,就是你现在能……
    梁冬:你越能活。
    王东岳:你自己能耐很多,你灵性很高,你本事很大,这叫生存能力。那个叫生存效力,就是说你到底有多大的存在力度。结果我们会发现生存能力和生存效力是反比关系。
    梁冬:就越强的人越活不长。
    王东岳:对,对。所以你在生物史上也表达吧?!就是越高级的物种,能力越强的物种死灭速度越快,两者呈反比函数关系。回到老子的话题上讲,看老子。老子一方面讲道,他归结了两个字--柔弱。他把这个柔弱这个问题,他讲到了,但是他说不清。他一会赞赏柔弱,一会又批评柔弱,但他至少发现了柔弱。更重要的是,老子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当他讲德的时候,恰恰讲到无为这个问题,就讲到了能力这个问题。他讲你能力高是一个很危险的指标,你能力越高,你对你的生存危机越大  以老子就跟你讲,你要无为。为什么呢?因为你能力增强是很糟糕的,老子可谓具慧眼吧。
    梁冬:嗯。
    王东岳:只是他表达错了,因为他当时这个辩证思维,让他没有意识到人类越来越有为,其实是自然这个天之道的必然结果。对不对?你比如,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他的能力是越来越强的。然后接着就是人类文明,文明使能力也越来越强,这正是天之道必然带出的结果。
    梁冬:对。
    王东岳:老子把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错了。可是他慧眼独具,他居然看到了恰恰在柔弱这个点上和有为这个点上,是两个最关键的点,这表明,老子特了不起!在整个人类的思想史上,包括西方思想史上,没有人有如此之高见,预见了人类文明和人类未来发展的严重的后果和问题。
    梁冬:太深刻了,太有意思了,你一口气,吸一口气之后能够说那么多。
    王东岳:哈哈哈……
    梁冬:但是呢,我觉得我听懂了一点点。这点点是什么呢?就是做人呢,悠着点。所以这两天呢,王老师一见到我的时候呢,就反复跟我说,慢点慢点慢点,别做那么多事,别搞那么多,我现在明白了,你这是真是爱我呀。我想您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宏观的意识,讲完老子的之后,该讲讲孔子。因为刚刚讲完老子,还新鲜热辣嘛,您拿孔子跟老子做个对比,这样的话,我觉得才能更好的讲清楚孔子,对不对?
    画外音:老子和孔子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因其不同的思想,他们分别开创了道家和儒家两大学派。两千多年来,围绕老子和孔子的比较层出不穷。有人说老子和孔子的区别在于世界观不同。也有人认为,老子站在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从老子到孔子的学说,究竟是进还是退。作为老子的学生,孔子却又为何被后士喻为:大成至圣先师呢。
    王东岳:好,我们看看孔子。孔子如果跟老子比起来,你看老子那个高度很高,孔子一下就下来了。老子还研究哲学,追问宇宙观,追问终极,追问到逻辑极点上,然后探讨人类的未来。孔子就直接只讨论人的问题了。所以呢,孔子呢,我们按现在西学给我们带来的观念啊,孔子的文化里是没有知识的,他只有人伦之谈,他没有格物致知。而且孔子的话,都是很苍白的话。你比如黑格尔,他曾经认为,孔子是了不起的东方圣人。他都不知道孔子又多伟大,孔子的学说要有多高深。可是孔子的书他看到以后,他大为失望,他说孔子只不过是讲了一些老辣的道德教训,而且道德教训也讲得……不见得比其他人讲得好。然后他还讲……
    梁冬:失敬,失敬。
    王东岳:嗯,他还讲了一段话,他说如果孔子的书不被翻译过来,可能更好,对孔子更好。可见孔子的文化确实是很苍白的。可是我们就要发现……
    梁冬:你说话要负责哦。
    王东岳:哦,我要负责了。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个什么呢,就是为什么这个文化状态很低的,只讨论人伦问题的几乎无知识可言的这么一个体系,这么一个文人,或者这个都不是文人的文人,居然变成了中国文人的大成至圣先师。
    梁冬:这是个很深刻的问题。
    王东岳:对,我们得讨论这个问题。
    梁冬: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下节提示:
    画外音:有人说,孔子的学问很苍白。
    王东岳:务实的人是不做学问的,实践是不出学问的,孔子的文化里是没有知识的。
    画外音:苍白的学者又何以成为大乘至圣先师?
    王东岳:他一石三鸟,处处得手,身手不凡,你现在有几个人兼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你有几个人能做到?中国自古以来只孔子一人。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万物演化的视角,对比老子与孔子的文化状态,重新反思中国文化的演进历程。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了老子。
    画外音:老子研究哲学,追问宇宙的形成,提倡无为的思想。而孔子重在探讨人文礼俗,主张仁爱。他们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却为何更受青睐,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大成至圣先师呢?
    王东岳:我们得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前面讲过,文化只不过是你生存结构的……
    梁冬:反应。
    王东岳:一个反应,是一个维护生存的产物。
    梁冬:哎,这话翻译一下就是说,这群人就只能这么活,所以,他也就想到这个东西,就差不多可以了。
    王东岳:就是这个文化,跟咱们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最适合。我们先是先看看孔子这个人是什么状态。因为我们前面讲过,前面讲过说做学问的人,是务虚的人,务实的人是不作学问的,实践是不出学问的。孔子呢,是个务实的人。
    梁冬:怎么个务实法?
    王东岳:他是个大社会活动家。我不是污蔑他,咱看看孔子,那不是污蔑他,那孔子太了不起了。咱看看孔子有多了不起。
    梁冬:对对对,先表扬,先表扬。
    王东岳:咱看看孔子有多了不起。民国时期有个很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顾颉刚的关门弟子叫刘起釪,刘起釪这个老先生,曾经就说,说孔子呀办的那个学呀,相当于办了一个丧葬技校或者丧葬公司。
    梁冬:哈哈哈……。
    王东岳:你注意听啊,首先孔子办教育,你现在办个民办大学试试。
    梁冬:对,以当时鲁国人的那个人的总结构来说,三千弟子就跟现在办个三十万的民办学校一样了。
    王东岳:哎,对对对。
    梁冬:办一个三十万人的民办学校,按同比来放大哦。
    王东岳:对对对,按同比放大,你现在办个民办大学,你试试。你看你能招来生不?你看经济上能运转不?
    梁冬:不能做广告,全靠口碑行销。
    王东岳:对。他要办学,同时他这个学,他得维持住经营呀。他这个做丧葬,他的这个学生啊,是分得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他给子夏有一段话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小人儒……。君子儒就是,他学而忧则仕,学完去当官的。“小人儒”干啥?埋人。
    梁冬:呵呵,埋人呐。
    王东岳:可别说,埋人挣钱。
    梁冬:是吗?对对对,现在殡葬公司也是一个暴力行业。
    王东岳:诶,孔子当时埋人啊,据刘起釪先行研究啊,他埋人呀,搞得很……
    梁冬:很复杂。
    王东岳:很红火。
    梁冬:很红火。
    王东岳:而且历史上能证明,孔子带着学生,要学会埋人,然后这些学生就要经常去给别人埋人。埋人是要付费的,这都是次要的,而且他们把这个埋人搞的非常复杂,复杂到你不请他,你埋不成人,死都死不成。
    梁冬:死都不好意思。
    王东岳:诶,对,对。这话可不是我说的,咱们看,孔子当年跟鲁召公到齐国去,鲁召公被季家赶跑,跑到齐国去。齐景公看上孔子,想重用孔子,这个齐景公底下有一个很著名的宰相,是诸子百家一子,叫晏婴,简称晏子。晏子当时就阻挡了,给齐景公说,孔子这人不能用,有一段原话,叫“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就是说,孔子啊,他太爱埋人了,然后呢,他那个方法,他还把人弄得埋完人,家还要破产。
    字幕提示:
      “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
                   --《史记·孔子世家》
    梁冬:死都死不起。
    王东岳:所以你把他请来咱齐国完了。好,这算孤证。我们再找一证,墨子骂孔子的时候,说有四种做法,可足以丧天下。其中有一种,就是说他孔子埋人。他说孔子是,“厚葬九丧,重为棺椁。”这个“哭泣三年”。对吧?时间很长,就是死就是远息一样;然后“扶然后起”,就是年轻人埋老年人嘛。这年轻人埋人的时候,你不扶都站不起来了;“杖然后行”,得拄个拐杖才能走的动;“耳无闻,目无视,此足以丧天下”,就是埋一个人啊,复杂到你要闹腾三年,把所有重东西,好东西都埋进去,然后呢,弄三年,把年轻弄得啥也干不成,你不破产,谁破产。从晏子到墨子,都在证明,孔子当时的丧葬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刘起釪先生说,孔子当时办了一个丧葬技校或者丧葬公司。
    字幕提示:
      厚葬九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后起,杖然后行,耳无闻,目无视,此足以丧天下。
                                                  --《墨子·公孟篇》
    梁冬:哈哈哈……
    王东岳:好,我们再看,到此还没完呢。孔子呢,他破落贵族,对吧?他作为一个这个几乎是平民身份,他怎么后来能做到大司寇兼摄相事,相当于司法部长兼国务院总理。他怎么可能呢?那个时候的社会是贵族世袭制,平民又没有科举制,你连门都没有。因为他办的这个学和办的这个公司的同时,又是一个在野党。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办在野党的人。所以孔子之所以能够执政,能够当鲁国的大司寇兼宰相,是因为孔子有一个具大的在野党势力。这个势力,孔子死后,孔子的弟子们,仍然把这个势……虽然儒分为八,孔子的弟子们仍然把这个势力保持,一直保持到秦代的时候,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都跟这儿有关。
    梁冬:怎么说?
    王东岳:就是因为孔家孔儒,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政治组织形态,因此对秦的政权有一定的威胁。所以呢,秦始皇焚书坑儒,当然也有方士的秦始皇受骗的这些原因,但儒家实际上当时是一个政治组织的雏形。看我这样讲,是不是孔子是一个实务家,他是一个了不得的实务家。
    梁冬:很成功呀。
    王东岳:他一石三鸟,处处得手,身手不凡。你现在有几个人兼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你有几个人能做到?中国自古以来只孔子一人,所以他太了不起了!是不是?也就是因此,所以中国后来的文人你只有能有做事,你能当官并且当好官做了很多事,你才是最棒的文人。你不是把文化做得好,学问做得好,跟那没关,你得把事儿做得好才是好文人。
    梁冬:学而优则仕嘛。
    王东岳:学而优则仕。文人的风气都从孔子这儿来。
    梁冬:哎呀,哎呀,仰天长叹啊,就是最恨我们自己没什么文化。你说了之后我觉得可能有点点不对,但是又反驳不了你。很可惜,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下节提示:
    画外音:孔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天下观究竟因何而来?
    王东岳:孔子为什么出这个观念呢,是我们这个生存形式使得你不平天下,谁在一小块地方谁都活不成。
    画外音:启蒙大众,孔子为何如此强调修身?
    王东岳:中国没有宗教,谁来干这个事--孔子。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带我们用万物演化的视角,对比老子与孔子的文化状态,重新反思中国文化的演进历程。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段关于我们中国文化的反思。我觉得他每个地方都言之有物,都是有根据的。当然了,就是说我觉得说从客观上来说,如果不是孔子这么成功的话,他的东西留不下来。
    王东岳:我们下面看为什么孔子能成为大乘至圣先师。他成为大成至圣先师一点都不亏,他该。为什么呢?你想想人类早年的文化,他一定是维护当时生存的。中国孔子有一个天下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为什么会有天下观呢?世界各国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成为统一大国,世界上很少见的事儿。你现在的欧洲,对不对? 
    字幕提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梁冬:到现在欧盟还没搞定呢。
    王东岳:所以呢,出现早期的大国,有这个天下观,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孔子为什么会有?你看看咱们当时的生存形势。中原这个地方,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呢,它的这个下雨的季节是很集中的。它每年就是六、七、八三个月下雨,然后呢,就给你带来涝灾,其它时间大旱。所以,中国这个地方的旱灾、涝灾频仍。有学者研究说两千多年啊,各种灾害就三千大灾害,史书上有记载的就三千多次。
    梁冬:就每年一次。
    王东岳:每年1.33次。看,这是个大问题吧。
    梁冬:是。
    王东岳:也就是说,所以在春秋时代,各国之间互相打仗,但是互相借粮食。我要没粮食了向你借,咱即使是敌国,你都想着给我借,免得你哪年遭灾了,我不给你借,大家是要借粮食的。可见呢,它内在里有一种分立不下去的局面。好,我们再看中国的黄河。黄河这条河啊,很可怕。世界上所有的河流,它的平均泥沙只有5%左右。亚马逊河算是含泥沙量比较高的了,12%。可中国的黄河,泥沙含量46%到52%,平均50%左右。舀一碗水半碗泥。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这个水呢,从黄土高原下去以后,水流一缓,它就把河床垫高,不停地改道,不停地泛滥。黄河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灾难。所以,黄河就成了大问题。你如果分段治理,你是不是大家都以邻为壑?我在上游,我根本不管,只管让它来,谁都不得安宁。好。我们再看一个现象,叫“15英寸雨量线”。这个问题都是像美国的学者费正清,还有美籍华人黄仁宇他们都讨论过的问题,我只是给大家介绍。你比如说,什么叫15英寸雨量线?就是每年降雨量,不能低于400毫米。低于400毫米的地方不能发展农业文明,它只能长成草原,甚至荒漠。那么,15英寸雨量线,刚好跟中国的长城重叠起来,证明中国的长城那条线就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一条天然分界线。是不是这样?那么,游牧业,中国跟游牧业的这个文明之间,我们前面已经稍微提过了,就是它中国没有天堑,就是说,没有大山大河把它挡住。所以,两种文明的冲突非常严重。
    梁冬:就老是骚扰我们?
    王东岳:对,对,对。你分成无数的小国,你是不是没法对抗它?
    梁冬:对。
    字幕提示:
         孔子“天下观”形成的原因:
        1、自然灾害频仍;
        2、黄河泛灾;
        3、雨量线引发文明冲突。
    王东岳:所以,这三个原因--你自然灾害频仍;黄河是一条贯穿所以国家的一条灾河;然后呢,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中间没有天堑;15英寸雨量线划在中国大陆的三分之一处。这都是任何一个小国没法处理的问题。所以,只有大家结合成一个大国,这个问题都全部化解。孔子为什么会出这个观念呢?是我们这个生存形势使得你不平天下,谁在一小块地方都活不成,或者活不安宁。好,是不是?我们又说到孔子的文化跟它这个息息相关了吧?好,我们再看。人类早年的文化,它必须完成一个功能,它必须完成三项功能,这个人类早年才能够维持一个社会安宁。第一,叫“求治”的功能。动物都是有社会的,猴子群体有猴王,狮子群体有狮王,蜜蜂群体有蜂王。那么人类社会也一样,他早年从动物社会增长过来,这个血缘社会也就有人王,就是酋长。以后部落联盟就有国王、君主。那么,它这个结构,是一个必须建立的一个结构。所以,你要建立这个结构本身。人又是有智慧的,他不停地在这个结构里琢磨,所以,大家这个结构很难稳定。所以,就必须有人来给大家讲,在这个结构中,大家怎样生存。所以,求治的元素很重要。
    梁冬:对。
    王东岳:好,第二个,你必须有“启蒙”的要素。因为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就是你没有自然界的东西直接可用,你都得通过自己的生产和制造来完成。所以,你必须要开化、启蒙,要有文化,否则你没法生活。农业文明由此发生,跟你的生理结构都是有关的。好,那么你必须启蒙。可是,那时候,古时候的社会,99.99%的人都是文盲,那么,要想启蒙,就必须启蒙普罗大众。谁是第一个启蒙普罗大众的人?至少孔子是代表,对吧?他办私学,然后让一班的人都去……
    梁冬:扫盲。
    王东岳:扫盲,所以他是启蒙。他第一,他算是启蒙大师。我们讲老子,只带几个流水弟子,他(孔子)是启蒙大师。第三,“教规”。所有的地方组织,人类原始文明都必须从宗教文明开始。
    梁冬:对。
    王东岳:中国没有宗教,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我前面讲过,它是前神学时期。但是他必须有类似于宗教的一种功能要完成。就是说,你要立教规。而且,这个规矩要高于人。你比如,它宗教起到了一个作用,所有人遵奉的规矩是上帝定的,大家才会遵守。你定的规则我凭啥遵守?我定个规矩你咋不遵守?
    梁冬:对。
    王东岳:好。那么,宗教早期就有这么一个作用。教规实际上是社会组合的一种力量。中国没有宗教,谁来干这个事--孔子。孔子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部重心在修身上。
    梁冬:怎么修?
    王东岳:怎样做人,怎样做君子。对吧?所以,你看孔子里面讲,而且他讲的话,完全是宗教的话。“仁,仁者爱人”,你看,这是不是宗教的话?讲“恕”,什么叫恕?上面一个“如”,底下一个“心”。你理解“恕”的意思,就是如心就完了,就叫将心比心,你不愿意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做。所以,原话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叫恕。恕这个东西,你仔细看,所有的宗教文本里都有。你在基督教里,你在任何一个宗教文本里,都能找见这句话。虽然中国没有宗教,可是孔子说的话完全是教规的话。你看,孔子完成了三件事,都是原始社会必须做到的三件事。
    字幕提示:
          孔子文化体系三要素:
          1、“求治”
          2、“启蒙”
          3、“教规”
    王东岳:第一,求治,求治的元素。第二,启蒙的元素。第三,教规的元素。孔子居然将这三者集成于一身,集合在他的文化体系,岂不伟大?!
    梁冬:真的是非常伟大。而且呢,他让人感觉他不是宗教,他还让人感觉他不是宗教,他是文化,这才是真正高级的。用我们的观点来看,是吧?那,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谢谢王老师。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画外音:为何后来儒家很多人对荀子不太认同?
    王东岳:荀儒就比孟儒又堕落了一步,所以,学者会提出人性恶。
    画外音:《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梁冬、王东岳,告诉您诸子百家那些事儿。
20100605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九讲
                                --诸子百家那些事儿(上)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6.05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人:梁冬
 
               参与整理:yhlj 半弯月 天机锁 zxiu 饺子树 小鱼儿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今天依然请来的是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王老师您好!
    王东岳:梁冬你好!  
    梁冬:上一期的时候我们讲到一个话题,讲到孔子、讲到孔子的伟大“大成至圣先师”。而且您也跟我们分析到为什么孔子他能够成为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能够力透纸背,上下几千年。一个人的能量打到现在能够影响这么大一片国土的人,那可能是跟这个地方生活的人的一些生活要求、客观要求是相对应的。
    王东岳:对。
    梁冬:那我们继续往下聊。
    王东岳:对,我们看孔子,所以呢孔子中国就出现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叫“圣贤”。中国人他玩儿的是圣贤。什么叫圣贤?
    梁冬:呵呵呵,玩儿的圣贤,对。
    字幕提示:
        “圣贤”:
             集文化、政治、社会功能于一体。
    王东岳:他什么叫“圣贤”?“圣贤”就是集文化、政治、社会功能全部于一体。就是说他既是一个文化的代表,他同时又是一个宗教的代表,他有宗教的含义。所以儒家西方人把儒学叫儒教,他起到宗教的功能,同时它又跟政权有关,就是跟政治又有关。他把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宗教功能合于一身叫做圣贤。那么孔子的文化呢跟中国当时他讲人伦,是因为我前面讲过中国这个地方呢它土地面积很少,人口数量很大,所以人们生活生存是很紧张的。而农业文明又要求人们互相配合才能够进行农业劳作。所以孔子的文化是跟当时中国人的生存形势息息相关的,是跟人们的生存形势相吻合的。这是同时,孔子的文化也是讲保守。我们特别要注意古人的最大的智慧,就是他跟今天的人的不同点是他不讲你让你拚命往前跑。
    字幕提示:
        孔子“保守”文化:不提倡人拼命往前跑。
    梁冬:不讲创新。
    王东岳:他讲保守。孔子讲“述而不作”。所谓“述而不作”就是说我只敍述前人的东西,我自己绝不创作。他跟我们今天动不动就讲创新完全是两码事。老子讲啊,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中国人现在把这话改了改成“敢为天下先”了,真够大胆的!
    字幕提示: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
    梁冬:哈哈。
    王东岳:那么孔子、老子呢他都是讲保守的。他为什么讲保守?
    梁冬:对。
    王东岳:保守一定是有道理的。你往前走是非常危险的,越走系统危机堆积越得大。那么正因为孔子的文化是个保守文化,再加上东亚地区的这个地理特点,才使得中国的古文明一个唯一在世界上存留下来的古文明得以完整的保留,而且让中华民族有两千年的安稳生存,这是很不容易的呀!而且中国的这个保守文化,中国人对这个人类生存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恰恰现在在纠偏整个西方的这个高速发展,这种调动人们的所有的欲望,然后呢过分的追求发展和追求速度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文化正在给它悄悄的渗透,或者悄悄的做一个参照。我绝不是这样的一个说法,说孔子能救现在,孔子能救世界。我不承认。因为呢它中国国学之所以能衰落,它肯定也有它责任。所以当年五四运动的那一批学者们要打倒孔家店,其实打倒的不是孔儒,因为孔儒后来还有很多儒。但是他要砸掉中国儒学的这个系统,你不能说他全无道理。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有亡国亡种之危险了。
    梁冬:对。
    王东岳:一个文化能亡国亡种既有我们自己文化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一个更暴烈的文明……
    梁冬:来了。
    王东岳:来了!那么我们这个文明衰落了未必是我们这个文明不好,而是面对一个更坏的文明我们显得不够了。
    字幕提示:
        我们这个文明衰落了 ,未必是我们这个文明不好,我们显得不够了。
                                                        --王东岳  
    梁冬:对,有些时候好人是受欺负的。
    王东岳:我们掉到西方文明的火坑里去了。西方文明走到高点正该往下坡滑了,该往深渊了……   
    梁冬:我们迎头赶上。   
    王东岳:诶,我们迎头赶上。但是我们不能说孔子能救中国、能救世界,因为生存形势变了。所以人类肯定得另外找自己的出路,绝不是把孔子的东西原样找回来。但是呢孔子的文明、孔子的文化对将来人类文化再造、文明再造或者纠正现在文明的问题只是一个唯一的、有价值的、完整的历史参照。
    梁冬:所以您对孔子的看法是……
    王东岳:我总的来说,我对孔子的看法就是:首先你要理解孔子为什么会发生。
    梁冬:对。   
    王东岳:第二孔子的文化为什么在中国会是这样一个形态;第三这个形态的文化内含的什么价值。我们把这几点都要看清。
    梁冬:对,那说到孔子的时候呢就不能不提孟子,对不对?
    王东岳:对,对。
    梁冬:孔孟,孔孟嘛,是吧?
    王东岳:孟子是战国中期的人。
    梁冬:对。
    王东岳: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
    梁冬:对。
    王东岳:孟子是孔子的徒孙的徒孙。
    梁冬:差那么远啊?
    王东岳:诶,对。那么孟子跟孔子的区别是什么呢?孟子那个时代变得更坏了。我们讲过这个人类的文明啊,文明过程是个堕落过程。社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麻烦,这早为老子所预见。那么到了孟子的战国时代情况更糟了。那么孟子的话听起来都挺吓人的。我给你举几个例子:孔子这个人活着的时候,孔子春秋时代啊,那个时代还比较好,虽然大家打仗,但是还讲礼仪,一仗打完死几百个人,死上千人就是不得了的大战争,对吧?而且当时春秋的时候人们是讲礼仪的,打仗的时候还都是讲礼仪的。
    梁冬:先排好阵那……
    王东岳:比如就出宋襄公那样奇怪的人物。宋襄公他跟楚国打仗,“兵半渡可击之”,楚兵正在渡河,他的将军告诉他现在可以打了。他说不能打,我们是仁义之师,怎么别人正在渡河就打别人,这像什么样子。渡过河了,将军们说现在他还没排好阵,赶紧打。宋襄公又说:敌人没布好阵,我们现在就打,太小人。等人家布好阵,把他打的差点当俘虏。
    梁冬:所以就是说这个事情说明在那个时代能出宋襄公,说明那个时代还是比较讲礼仪的。
    王东岳:对!那个时代讲礼仪到什么程度呢?打败了尽量不追击敌人,白发老人不做俘虏,不随便的戮死俘虏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事。所以呢那个时代啊,孔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有一段对话,你能看看当时孔子的状态,对话就问各自的志向。问曾皙,曾子的父亲,曾皙就说啊:“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字幕提示:
          曾皙(孔子弟子)之志: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
    王东岳:意思就是说:他要到这个春游的时候啊,曾皙就讲了,他的志向就是春天,暮春时节,带着五六个成人,带着六七个童仆,然后去春游去。到沂水里山东的沂水里去游游泳,到山里的雩台上去兜兜风,然后吟着诗回来,这就是他的志向。
    梁冬:就是一个大学教授,带着几个女研究生,大家很愉快。
    王东岳:就出去玩一玩。
    梁冬:玩玩,这个志向很高啊!
    王东岳:然后孔子说他的志向跟曾皙一样,但是他的这个状态是什么状态呢?就是生活状态很好,很平稳,对生命很珍惜,生活是个很好的状态。这跟春秋时代本身还比较温和,春秋时代本身还比较良性有关。可到孟子时代,情形全变了。  
    梁冬:战国时期。
    王东岳:战国时期情形全变了。一仗打下来,就是死……比如说歼灭六万人,歼灭七万人,这都是常有。长平之战,对吧,秦国和赵国,一仗活埋四十万人以上!
    梁冬:天哪!那一场战争,比那个南京大屠杀还厉害了!
    王东岳:对呀,这当然。这个长平之战当然在孟子之后。但是呢,所以孟子当时说、说了一句话。
梁冬:孟子怎么讲呢?对不起,孟子怎么讲呢?稍事休息,大家换口气,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这个王东岳老师跟我们讲到孔子跟孟子最大不同,是因为孟子所处的时代比孔子时代呢要暴烈很多。当时的人呢,砍人,一砍砍几十万人,所以呢,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呢已经变了,变坏了。所以孟子的学说也要对那样的一个变坏的时代做出一种反应。
    王东岳:所以呢孟子就会说这样的话,跟孔子的话完全不同。你看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就告诉你你人生咋都不得安宁。他然后又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意思就是说:富人啊,他的厨房里都是肥肉,他的马厩里都是肥马,但是你看老百姓,面有菜色,满面饥色,野地里到处都是饿死的尸体。
    字幕提示: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孟子•梁惠王上》
    梁冬:社会贫富分化已经很严重了!
    王东岳:诶,已经很严重了。然后他就讲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
    梁冬:搞的很紧张。
    王东岳:意思就是说你要得仁义,你就不要生命;你要要生命,你就别要仁义,总而言之,这两者不可兼得。这个社会已经混乱到了你咋活这个状态都不对。所以他提出“大丈夫”,我们今天都觉得他的这个大丈夫论很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觉得这是表彰话,可他背后表达的是什么?表达的是这个社会的紧张。你要么面临富贵,要么面临贫贱,要么面临威武,你反正就是不能面临一个正常的生活!
    字幕提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膝文公下》
    梁冬:哈哈!这样理解的哦!
    王东岳:是不是这样。所以呢,比如孔子也讲男女大防,对不对,你当然得男女大防啊,大家都是血缘社会生活,你不讲男女大防,你一爱就爱的自己兄弟姐妹,你不是乱伦了吗?!但是孔子讲这个话的时候,讲的很柔和,你到孟子那就已经很严重了,“男女授受不亲”等等等等。然后呢以至于孟子的弟子要问孟子这样奇怪的一个问题:说“嫂溺,则援之以手乎?”就是说我嫂子掉到河里快淹死了,我敢不敢伸手救我嫂子?这么荒唐的话都能问出来……
    梁冬:可见……
    王东岳:可见当时社会上所有的东西都乱了。以至于所有的问题都必须用非常苛刻的方式来对待。都必须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这就是孔子跟孟子的区别。他的区别是表达了这个社会的堕落和社会往坏里发展的这个流变过程。这个背景你读懂了,读孔子和孟子自然读懂。
    梁冬:关于孟子你觉得他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你喜欢孟子吗?
    王东岳:我不是太喜欢孟子。如果要问这些儒家这些人,那我当然认为最可爱的还是孔子了。咱们再看,孟子并不是在春秋以后像独尊儒术是在西汉。孟子那个时候不是亚圣。孟子变成亚圣是在宋明理学的时候孟子才变成亚圣。
    梁冬:在那个时候混的并不好是吧?
    王东岳:但是他原来他也是个学者。
    梁冬:也是个人物。
    王东岳:也是个人物,但是他没到圣人这个状态。到宋明理学的时候这个宋明这个时代就比孟子那个时代更糟糕了。所以孟子在那个时代才出来了。才成为亚圣了。所以他一定这个状态一定是和生活、生存形式相匹配的。对不对?我们看,把《孟子》看完,你接着看《荀子》看荀儒,这个事情就更好说明了。
    梁冬:怎么说?
    王东岳:咱们看荀子。荀子跟孔子的区别是什么?孔子讲的是以德治国,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就是说你如果用礼来治国,用道德来治国。老百姓既知道羞耻,然后这个世界还井井有条。
    字幕提示: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梁冬:自我内在还有要求。
    王东岳:每个人用自己内在的要求,内在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社会是最有序的,你还用不着那些血腥的刑罚。看孔子显然是反对法家的,他是主张以德治国的,因为当时那个时代比较柔和。可是到荀儒那儿这个希望一点都没有了。因为人已经堕落到确实人很恶了。荀子看见的都是恶,然后人性如果恶的话怎么办?当然就要用法来治。所以荀子虽然是儒家,他完全背叛他的宗师。他居然提出法家的基础理论。
    梁冬:所以后来儒家的很多人对荀子也不是很认同。
    王东岳:谭嗣同就讲中国两千年来实际上执行的是荀儒和秦政。就是秦朝的秦制。秦代立的这个政治体制和荀子的这个儒。荀子的儒是什么儒呢?带法家的儒。荀子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你看荀子的两个弟子,一个李斯,一个韩非子。李斯是嬴政的宰相。秦国当时完全是法家的一个帝国。然后韩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所谓我们现在讲法家最终都要谈韩非子。那么这个荀儒就比孟儒又堕落了一步,是不是?就是说你看他是社会更堕落了,人性恶表达的更完整了。所以荀子会提出人性恶。如果人性恶怎么办?你当然得拿严法来治理。
    梁冬:所以荀子是一个开始依法治国了。他在强调依法治国了。但是一提到依法治国的时候这说明当时大家已经不守法了。更不要说伦理羞耻之心了。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儒家这个流变,流变到荀儒这儿你能看见它实际上是社会的堕落过程是人性的败坏过程。
    梁冬:所以我们不是讲荀子的问题。是讲这个历史发展的问题。
    王东岳:对,是这个人类文明本身带来的问题。这些文化现象只不过是文明现象的一个表征而已。
    梁冬:嗯,荀子提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王东岳:荀子提出就是既讲仁义,他因为毕竟还是在这个……
    梁冬:儒家思想。
    王东岳:儒家这个,所以他既讲仁义,他又要法制。他既讲人性恶,他又讲人性你如果用法制能规范。所以他还没有发展到像这个后来到朱熹,这个朱儒就更严重了。朱熹的朱儒就导致了这个用他的话说叫:“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已经很严重,所以男女之间所有的女人要节烈女子,死了不得再婚,甚至要殉葬。所有这些最糟糕的东西儒家这些最糟糕的礼教用鲁迅的话说叫“吃人礼教”,都是从朱儒这来的。
    梁冬:就朱熹那儿。
    王东岳:从朱熹那儿开始的。所以你就会发现儒家一路败坏,这个败坏的过程它的学说已经越来越苛刻。学说变得越来越严峻,这个过程你不能怪朱熹人不好,你也不能怪荀子人不好。它表达的是人类文明本身的流程这个现象。儒家一路也就跟着败坏下来。
梁冬:所以呢必须要休息一下,大家喘口气,其实刚才老师讲到这个话题就是说我们其实要看一个问题你要客观看的话,它实际上是对整个时代变化的一个印证。待会儿继续回来我们会和老师一起再聊聊这个法家啊、比如墨家这样的思想。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王老师跟我们讲到这个儒家变化的过程,讲到荀子的时候说儒家朝这方面,另外荀子有两个学生是法家。我曾经听过一个观点说很多时候就是中国古代的帝王,表面上都讲仁义道德礼治,但是实际上背后,都在用法家的东西来治理这个国家,是吧?到底法家讲什么?它跟我们理解的所谓的依法制国有什么不一样?
    王东岳:我们现在很多人讲法家,都把法家讲偏了,讲错了。
    梁冬:对。
    王东岳:因为法家跟现在的法律系统,或者跟西方的法制概念完全是两码事,法家到韩非子那儿法家是个集大成,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子的法是非常可怕的。
梁冬:他怎么可怕?
王东岳:你比如他谈八奸,就是有八种做坏事威胁国君的这个八奸,他把人性剖解得很恶,你看他说八奸是什么?第一叫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
    字幕提示:
        一曰同床,……
         二曰在旁,……
           三曰父兄,……
                --《韩非子•八奸篇》
    王东岳:这个话是说头三奸,你看头三奸,什么叫同床?你的老婆孩子,就是国君你的老婆孩子,“在旁”就是你最亲近的宫室亲戚。然后“父兄”,就是你的父亲和你的兄弟,他就认为这些人就是你旁边最可能害你的人,所以他就专门讲,他说你国君,首先要防你的妻子和孩子,你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妻子到三十岁左右,她就色衰了,男人他到五十岁,他性欲还没结束,所以呢国君就会找其他女人,这个妻子就会不安,妻子不安,妻子就会想办法把男人毒死,然后让他的儿子做了国王,这个妻子什么都能做,甚至都能找性上都能得到另外的满足。他就这样来表达,你老婆都是你最要提防的人,他就要把所有的人看成坏种。
    梁冬:提防每一个人。
    王东岳:然后他提出,就是说你用人,他给国君讲,人用人不在于用廉洁的人,你不是要用好人,你要用那个懂法术的人,很坏的人,这些人你才能用。因为仁慈是不能作为权力资源的,他讲你不能让老百姓爱你,你得让老百姓不得不装着爱你,因为你让老百姓爱你证明你以仁义治天下,老百姓是不会害怕你的,就像慈母是没有孝子的。他这个话他不惜颠倒逻辑,其实慈母不一定都出坏孩子,对吧?就像戴蓝帽,爸爸戴蓝帽子,你不能反过来说戴蓝帽子的都是你爸爸。
    梁冬:对,爸爸戴绿帽子,戴绿帽子都是你爸爸。
    王东岳:所以他就要给你,宁可把逻辑给你搞反了,他都要给你来证明残暴是最大的资源。而且这里还有一点,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法家它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法,法家也讲人性恶,但是他跟现在意义上的法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法家它讲,它是为君主一人服务的。它的总提纲叫一句话,叫上尊而不侵。就是让君上得到尊贵和尊重,不受权臣和人民的侵犯,这是他立法的整个原则!所以他有一句话,他说“君上之于民”,就是君上跟人民的关系(是)什么关系?叫:“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就是如果天下有难了,你就让老百姓去为你死;天下平安了,你就把他的力量、骨髓里的油都榨完。你看它的法治是这样一个法制系统。
    字幕提示:
       君上之于民,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韩非子•制分》
     梁冬:太黑暗了吧。
    王东岳:对,对,对,然后你看他又讲,你怎么管理你的大臣呢?你有三个办法,“一曰质,二曰镇,三曰固”。我来解释什么叫“质”?所谓质,就是你把他的妻子孩子做人质扣押着,如果他不好好干,你就收拾他的妻子孩子,他能不好好干吗?这是第一个办法;
    梁冬:尤其孩子,你把他妻子拿过去,人家将计就计。
    王东岳:“二曰镇”,就是好的东西,我给你高薪,我给你各种……你反正吃的养活你的只有我这条路,你在其它地方不准有经济来源,有经济来源我就给你砍断,这叫镇;“三曰固”就是我动不动就发脾气,我动不动就惩罚你,然后我动不动就威胁你。他用这三个办法来管这些大臣。
    梁冬:听起来好恐怖!
    王东岳:这还没有到头呢。他说如果到这三个办法你把他还管不住,你怎么办?那你如果能找见合适的理由,你就直接把他杀掉;你如果找不见合适的理由,他用了三个字,叫“行饮食”。什么叫“行饮食”?你给他食里悄悄下毒,把他毒死,这样还不伤你的名分,这是他给君主教的办法。他的法制全是为了那一个君主。所有的人都是君主的这个鹰犬,或者就是君主的奴隶。
    梁冬:所以韩非子最后不得好死,也真的是有原因的,真的是报应来的。
    王东岳:不,不,这个话咱们可得说回来,怎么回事?韩非子本人可真是一个好人!
    梁冬:是嘛?
    王东岳:你看,赢政当年读了他的书,惊奇啊,说“能与此人游,死而无憾!”所以就出兵打韩国。
    梁冬:就是要拿韩非子的。
    王东岳:打韩国的要求就是让韩非子到秦国来,韩国没办法,韩国就反韩非子作为韩国的使者派到秦国。派到秦国了以后,秦国的始皇跟韩非子谈话,结果韩非子站在韩国的立场上,总想让始皇不要去,他爱祖国。结果李斯,李斯跟韩非子是同窗啊。
    梁冬:这个很可怕。
    王东岳:这个李斯就是始皇跟前,就在赢政,那时候还不是始皇,还没有打下天下呢,就在赢政面前就说,韩非子不能用,他有二心。然后赢政一糊涂就把韩非子扔到监狱了,李斯作为他的同窗立即在监狱里赶紧下毒,把韩非子毒死了。赢政回过头来想,他这个时候错了,得把韩非子找出来谈话,韩非子已经死在里边了。法家人物非常可怕,你看李斯有多坏,他那个心是很毒的,但韩非子不是,韩非子是个真正的书生。
    梁冬:关于韩非子,我没有想到那么精彩。他既是提出了那么阴辣的东西,但同时本人又是一介书生。这样的两个角色如何完善地融合在一个人身上?只能期待下一期《国学堂》再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不过在读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有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是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谢谢王老师,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诸子百家那些事儿(下)
    画外音:鲁迅口中“吃的礼教”?
    王东岳:那时的女人为什么动不动殉葬,跟丈夫……她丈夫一死她做烈女……
    画外音:郭沫若笔下恶毒的学问?
    王东岳:说韩非子的时代只有三种人:豺狼、猎犬、牛马。
    画外音:法家究竟说的是什么法?
    王东岳:千万不要把韩非子这个法说成依法治国的这个理念,那你就决然就把他搞错了。
    画外音:《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 梁冬、王东岳继续聊聊诸子百家那些事儿…
20100606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十讲
                              ——诸子百家那些事儿(下)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2010.06.06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梁冬
 
             参与整理:了了  火地之子  赤梅舞雪  世界有我  小鱼儿  红枫叶
 
    梁冬: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呢我们依然请来独立学者王东岳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中国文化的诸子百家。在上一周的时候呢,我们讲到了这个韩非子,其实当你讲到韩非子和法家的时候呢,我觉得我是毛孔一下子就立起来了,我在想说中国文化太美到底包不包含这一部分东西?
    王东岳:当然!
    梁冬:后来发现说它也是一种中国的文化,就是说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知道它曾经发生过这样、那样的文化系统,而且我们把它当作学术来看,是吧?!
    王东岳:对!
    梁冬:那韩非子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那么我们上次聊到,他呢他的学术是很阴辣的,让人感觉到毛骨悚然,但是他本人又是个一介书生,而他的命运最后是这样的一个命运的结局。
    王东岳:对!对!对!所以韩非子本人不是一个坏人,韩非子本人是个学者,学者呢,我前面讲过那“书生无用”,他是个很单纯的人,所以他才会被李斯被他的同窗害掉。那么但是呢他表达的这个思想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生存境况,就是当时社会的状况已经恶化到这样的程度,君主要用这样的方式才能维持社会的安宁。
画外音: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末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韩非子主张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法,就是统治者公布的政策、法令、制度,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法外;术,就是国君驾御群臣的权术,由国君秘密掌握,使得大臣们摸不清国君的心理,不敢轻举妄动,背后搞鬼;势,就是君主只有稳固地掌握了权势,才能有效地推行法和术。韩非子的上述思想后来都被秦始皇一一接受了,成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理论基础。
    王东岳:所以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就是韩非子的学说啊,在西方也是存在的,并不是不存在。
    梁冬:君王论是吧?
    王东岳:君主论。
    梁冬:对!君主论!
    王东岳:就是在这个中世纪结束以后啊,意大利当时分成很多小国,比如威尼斯是个小国,佛罗伦萨是个小国,当时佛罗伦萨里边有一个大臣,后来被解职了,在家里写了一本书叫《君主论》,这个人叫马基雅弗利,很有名!他《君主论》薄薄的一本,他《君主论》里在讲什么呢?就是说君王要像狐狸和狮子一样,既有这个狮子的凶猛,又要有狐狸的狡猾,就跟韩非子讲“既要有法,又要有术”,术是隐藏在心里,玩的权术,法是挂在明处收拾你的东西。那么这个到现在法国、巴黎行政学院门口标志还是这个标志,还是这两个标志。他讲什么?也讲……马基雅弗利也讲,说君主是不能讲道德的,他要背信弃义、无所不为、不择手段,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治理国家。这当时在西方式很震动的,也就是说……但是把马基雅弗利的书搬出来,《君主论》搬出来,跟韩非子一比,那完全是小巫见大巫。那就是韩非子比他早了上千年都不说,而且韩非子比他对人性的剖析、把人性恶的这一面、把社会坏了以后用什么方式来钳制,所说到的极端程度要比马基雅弗利严重得多,它标志着什么?
    梁冬:标志着什么?
    王东岳:标志着中国社会生存的紧张状态,我又回到那个话了。就是为什么中国会出孔子?为什么孔子的文化总要是去讨论人伦的问题?如果人伦问题一旦治理不好会是个什么结果?韩非子这个结果。就是说你这个社会结构、生存结构如此之紧张,你如果不能把它有效治理否则大家都不能生存,大家都没法正常生存,所以韩非子不是……韩非子的学说、法家学说不是因为韩非子坏,而是因为韩非子这个单纯的人、动不动就要被人害死的这么一个单纯的人,却能做出这么苛毒的学问,是因为当时的生存形势如此。所以韩非子现象、它的文化现象标志着的是什么呢?标志着是当时的生存形势的变化。那么韩非子的学说导致了一个什么结果呢?郭沫若在《十批判书》里就专门讲,说韩非子的时代只有三种人:豺狼、这个猎犬、牛马。就是说这个猎犬,韩非子是讲人们要互相纠司的,人们要连坐的,每个人要互相窥探对方,你国王怎么能够知道底下的人干坏事呢?一个人犯罪,旁边的人不监督的话,不揭发的话就腰斩。就是这个时代就会把人完全异化成很糟糕的,要么就是受压迫着,要么就是被豺狼、鹰犬所统治着。鲁迅说过两段话,说他翻遍中国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做得稳的时代和想做奴隶都做不得的时代。
  字幕提示:
        韩非子时代只有三种人:
        豺狼、猎犬、牛马。
            --郭沫若《十批判书》
    梁冬:哈哈哈!
    王东岳:对不对?!想做奴隶而做得稳的时代就是天下治世,想做奴隶都做不得的时代大家造反了。总而言之就是想当奴才。为什么这样?韩非子这儿来的!它标志着什么?标志着中国这个社会生存极度紧张,老子的东西失效了,孔子才走到前台,孔子的东西失效了,荀子才走到前台,荀子的东西……
    梁冬:都失效了。
    王东岳:诶!都失效了,法家才走到前台。从此以后阳儒阴法,中国社会从嬴政以后建立的两千年的帝制表面上挂的是儒家,骨子里执行的是法家,是因为这个生存形势、这个文化状态才跟生存形势相匹配。礼仪之邦从此变样了。这就是为什么鲁迅说,翻看中国历史只有“吃人”两个字。当然,鲁迅说过分了。
    梁冬:对。
    王东岳:中国文明里面还有很多好东西。但我们也得(承认)注意,不能一味的说中国文化都是好的。而且特别要注意,法家的精神,跟现代法律的精神是完全相反的。然后我们看看,法家的法和现在的法有什么区别。
    梁冬:对。
    王东岳:法家的法呢是--法家也讲人性恶。可是呢法家是讲老百姓恶,叫“悖乱暴民”。这是荀子的原话。就是老百姓都是悖乱的暴民。那么所以呢,你要用很厉害的法来治民。这你看韩非子的法,它是为官的,为君主一人的。它是这样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怎么能跟今天的这个依法治国相提并论呢!怎么能跟今天的,人类走到今天这个阶段,怎么能用今天这个法律再做呢?所以这完全是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把韩非子的法说成是依法治国的这个理念。
    梁冬:哎呀,醍醐灌顶啊!我觉得,怎么我以前我们读的书,都从来没人讲过呢?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后来工作,都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说,这个法就不是那个法呢?有意思啊!
    王东岳:现在讲国学啊,很多人讲国学用曲解的方式,或者用某种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讲。它不能真实的讲中国国学的内容,所以讲完以后就会造成一些误导,免得大家去学完《易经》都去算卦这样的荒唐事儿。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这个文化摆开,搞清这个中华文明的好处。同时,也表明中华文明的内在的问题。如果它是一片都好,怎么会衰落呢?但是我们在骨子里我们必须理解,在文化上我们必须理解,法家的存在是当时的必然。而法家当时的执行效果,确实维护了这个国家和民众的安宁。真正用这样的法主要是伴君如伴虎,就是真正跟君主离的很近的人,他是非常危险的,对吧?所以中国有伴君如伴虎这个话。它对整个民间的影响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法家从理论上,学说上我们必须搞清楚,它是个什么东西。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得明白,它在中国能应用两千年,一定又有它的道理。
    梁冬:你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事儿。就是说,为什么法家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呢你看古代这个乡绅这个管理,一般老百姓的管理呢,它其实不是那么的这个法律条文清楚。你看一般的老百姓,就是家里面有什么事儿……我就举个例子吧,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到清朝的时候,拿国家皇粮的警察加上县官人数都很少的,犯了什么事都是自己家里面,大家庭搞定的。这是个什么问题呢?
    王东岳:这个问题你提的非常好。所以,过去讲阳儒阴法,外儒内法,这说法不完全对。孔子学说,儒家的学说不光是一个招牌,它真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结构。
    梁冬:或者管理能力。
    王东岳:哎!这个重要结构我们把它叫缙绅阶层,就是绅士的“绅”,这个缙绅阶层表达的是什么呢?
    梁冬:缙绅阶层到底表达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个缙绅阶层对整个中国影响又那么大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下节提示:
    画外音:何为缙绅阶层?
    王东岳:秉承着儒家文化,用家族的方式,用祠堂的方式,来管理。
    画外音:许多人把中国两千年来的治国史,看成是内法外儒。
    王东岳:中国社会是完全停在那的,两千年竟然不动,让马克思很吃惊的!
    画外音:梁冬、王东岳,继续聊聊诸子百家那些事儿。您现在收看的是《旅游卫视》最新鲜的文化节目--《国学堂》。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广大,广告之后见。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王东岳老师呢聊到一个话题,就是说中国一直以来有一个缙绅阶层,这个缙绅阶层它到底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有什么意义?
    王东岳:对,我们来看啊……
    梁冬:这两个字怎么讲?
    王东岳:缙绅阶层可不是西方的绅士、西方的骑士,不是的。缙绅阶层是什么呢?就是孔儒、儒家的这一派,尤其是孔儒的这一派理论,然后在中国民间的一个落实,中国独有的一个阶层。你看中国的这个管理体制,中央管理然后到地方大员,对吧?然后到县,下面没了。
    梁冬:三级管理。
    王东岳:这叫三级管理,到底下老百姓。你这一层一层管,官是很少的,你比如你到内乡,看这个清代的这个衙门,它一个县里面拿官俸禄的只有十几个人,剩下的是外围雇的几十个人,这一个县全管理完了,十几万人的管理,十几个人就管理完了。我们现在的一个县政府多大,管理几十万人的县政府上千人。
画外音: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数不多的官员是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老百姓的呢?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介于官员和百姓之间,那就是缙绅阶层。有人说缙绅文化是上承皇家文化,下启平民文化。究竟缙绅阶层在当时社会是怎样的核心力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缙绅阶层到底采用的是什么方式才能维系好“礼”与“法”的并重呢?
    王东岳:它为什么会这样有效?那时候中国,而且中国从来没有警察。
    梁冬:是吗?
    王东岳:中国只有军队。
    梁冬:不是有捕快吗?那个时候。
    王东岳:对,有捕快,但是人数非常少。他没有那种到处林立的这个警察。捕快只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我发现问题了,我才让公安局出去。那个人数非常少,一个县里只有很少的十几个人。它没有现在这个规模这么大的,这么多的人。而且政府管理人员非常少,一层一层只管官,官只管官。民呢谁来管?官虽然管民,间接管,通过缙绅。什么叫缙绅,就是一个血缘家族。我们过去,中国一直是血缘社会化的,他表达到近代以后,他仍然你到各村子,张家村、李家村,他仍然都是有血亲关系。
    梁冬:对。
    王东岳:这个缙绅是什么?就是这一个血缘家族里面孔儒文化的代表者。也就是族长。所以各村里都有祠堂,这个祠堂呢用家规来管理全村人,对不对?而这个家规,规是什么规?儒家的规。所以广大的民众,实际上是在儒家的管理之下。只是在法家的高压之下,但是它的管理层次却是儒家的这一套东西。
    梁冬:这话,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讲吗?
    王东岳:过去这个村子里有人如果犯事了,不是直接拉到衙门去处理,而是先在家法先在祠堂里,这个村子里先处理。那村子处理不了的或者村际之间的矛盾这才跑到官府去处理。所以呢广大的民众,这个生存基层它的管理,儒家的影响一直在。所以法家和儒家确实是有机结合的一个状态,既讲礼仪对吧,既讲仁义礼智信,同时又讲法。而法家呢在上层建构,而儒家这一套在下层民间建构,把整个国家搞成一个完整的一个体系,儒法实际上是有效结合的。
    梁冬:但是这样的一种结构,有什么问题呢?
    王东岳:当然也有问题,你当然这个社会本身就会导致……这个社会的稳定性很高,内在的其它的东西呢变革性就很差。你整个家族控制,是吧?然后呢你法家的东西实际上侵扰很大,所谓后来的礼教,比如说宋明礼教传下来,在缙绅在村子里都是实行的,这是很可怕的。你想想宋明礼教的时候,比如说女人,年纪轻轻的丈夫死了,不得再嫁,这你今天听着容易,你想想你仔细想想,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那时候的女人为什么动不动殉葬?她丈夫一死,她做烈女,节烈女,她就死了,她就殉葬了。为什么?如果她没有孩子,她活着太痛苦了,她不如死了。她如果有孩子,她只好活着。可是一个女人,她是有性需要的,她是有性饥渴的呀,她年纪轻轻就死了丈夫,你不准她再嫁……
    梁冬:我前两天,我去看那个徽商的一个话剧啊,说晚上抓墙的时候就扔一把铜钱。
    王东岳:对,对,对。
    梁冬:一个一个把它捡回来,捡完了心就定了,回去睡了。
    王东岳:我跟你说那个捡的结果是什么。她把那个铜钱撒在地上,她一辈子,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因为性……
    梁冬:荷尔蒙来了。
    王东岳:性上这个混乱出现了以后,人是正常生理全部紊乱的。这个人是非常痛苦的。
    梁冬:所以说男人是女人最重要的药嘛。
    王东岳:然后呢她就不停地,每天把铜钱撒出去,然后捡回来,最后把铜钱捡得跟纸一样薄。直到她最后没月经了老了,她才开始安宁的生存,你想想这多可怕。像这么可怕的东西,都在中国的民间被用缙绅阶层的方式严严地控制着。礼教能吃人,能这样有力地贯彻,也是通过缙绅阶层贯彻下去的呀。所以呢所有的这种社会纽带,所有的这种社会,它的良性的东西也是通过它铺展;它的恶性的东西也是通过它铺展。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稳定才导致了中国文化的稳定,导致了中国民族的稳定,也导致了人类文明的稳定。
    梁冬:但是这么稳定,你刚才说的东西也有效,那为什么这个稳定的东西就发展到了清朝末年就不堪一击呢?
    王东岳:因为社会是流变的,自然都是流变的,对不对?那物种都在流变,越流变越高级。自然界也是在流变的,人类社会不可能不流变。但是中国这个社会呢,由于它形成的时候,当时是在一个封闭环境下形成的,而且它很早就早熟,它的农业文明到达这个极致,所以它的农业文化就早熟。早熟了以后在一个封闭圈里它就固定下来,所以就不再发展,就发展度很低,以至于马克思是一个最用辩证法最用这个发展眼光看问题的人,都认为中国社会是他用了四个字,叫“停滞社会”。滞,三点水一个“带”字。就是说中国社会是完全停在那儿,两千年竟然不动,让马克思很吃惊的,他不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梁冬:对,能搞两千年不动,那是很不容易的。
    王东岳:对,对,对,这一方面是中国文化里内部保守力量的这么一个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跟中国地理、文化、生存状态都是有关系的。
    梁冬:重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这个王东岳老师给我们讲到了中国社会的结构也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其实除了这个儒家和法家之外,在中国还有一家是很有意思的。是我一直很关注,但是觉得很奇怪,就是墨家。我个人理解,我认为墨家代表了这种工商业者,代表了这种手工业者,机巧的东西。如果墨家得以发展的话,我估计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飞机了,起码一千年以前,就发明飞机了。但是为什么墨家就消失了?这个问题,很值得向王老师请教一下。墨家怎么回事,首先……
    王东岳:对。
    梁冬:它怎么来的?
    王东岳:对,墨子这个人叫墨翟,他是孔儒的弟子。估计墨翟是孔子临死前十年左右,墨子才出生,所以墨子肯定不是孔子的学生,但是他是孔儒的这一系的,就是孔子的弟子的学生。墨家在孔子那个时代,是很厉害的……
    梁冬:影响力跟儒家……
    王东岳:影响力跟儒家是一样大的,墨家代表的是工商者,所以有人就认为,墨家的这个“墨”字,墨子这个人,墨的这个姓氏,都可能因为它所代表的这个阶层,脸黑手粗,所以命之为墨。
    梁冬:什么工商阶层就是脸黑手粗?
    王东岳:他干粗活,那么工商阶层,当时是下层阶层。墨家的基本观点,它代表下层利益,但是它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它代表的是手工业者,而中国是农业文明,中国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文明一直有一个现象,就是重农主义。所谓重农主义,就是我只发展农业,然后压抑工商业。
    梁冬:为什么?为什么?
    王东岳:咱往下讲,这个工商业压抑到什么程度?中国工商业者,就是商人的地位,在下九流里,跟这个优伶、乞丐、娼妓都在一起排着。而且这个工商业者的这个子弟,连科举都不能考,他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为什么工商业者受压抑?
    梁冬:所以企业家阶层也就是跟妓女阶层是一回事。
    王东岳:对。因为中国是个农业文明社会,你想想中国最有名的那个大商人吕不韦,几乎是造国者,对吧?他缔造了秦嬴政,然后中国统一了。这个吕不韦这个人曾经有一段……跟他父亲有一段谈话,他说务农有十倍的利益,务商有几十倍上百倍的利益。如果当时社会上不压抑工商业者,那么没有人去好好务农的,谁去务农?
    梁冬:对。
    王东岳:整个务农的结构就会破坏,而当时中国是一个封闭国家,它的工商业者只能是为务农服务的,如果大家都不好好去务农,是不是这个社会整体上会面临严重威胁?所以中国即使今天走工商业社会,完全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中央现在每年的第一号文件,仍然是农业文件,三农文件,就是这个原因,就是你这个地方,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
    梁冬:好,那说回来,说这个墨子他们到底主张什么?他们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比如说据我说知,这个墨子这些人都玩这种刻个东西什么特别漂亮,而且他们打仗也很厉害。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现在看的企业家的精神,我们看的这种工商业人,这所有的东西,都是跟墨家的源头有关的。
    王东岳:你看墨家由于代表的是工商业者的利益。
    梁冬:对。
    王东岳:他们在这个社会中是备受压抑的。
    梁冬:对。
    王东岳:所以他们就有一种反抗的这个意识在其中。但是它的观点很离乱,它一方面要求伸张,为下层人伸张;但是另一方面,它又主张独裁,就是它通过天志,它的学说观点是天志,尚同,就是大家都要跟上面的人相同,也很奇怪,你墨家既然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你怎么会主张独裁?
    梁冬:对呀。
    王东岳:这就是墨家很有特点的一个表现,它表现为为大多数人伸张利益,但是它又发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没办法保障,靠大多数人自己保障不了,因此必须借助于一个独裁的力量才能保障。所以这种观点在自古以来一直表达,就是在人类世界上,各个地方也表达。你比如在世界各国,它的左派的这个力量,代表的下层利益,而右派的力量,它实际上是代表大资产阶级或者是社会上层的力量。这种奇怪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包括在墨家那儿一直表现,它表达了一个根本的问题,由于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利益,墨家在儒家同时出现的时候是重大的显学,却在司马迁《史记》,几百年以后在司马迁的《史记》里,竟然墨子连传记都没有,这确实让人很吃惊。
    梁冬:就是说,那个时候被湮灭掉了,说明这个事情并不是中国的问题。 
    王东岳:对。
    梁冬:它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王东岳:对。
    梁冬:所以就是关于墨子的事情,我觉得也很值得探讨,墨子的那些人,他们最后怎么样变成游侠,那些墨子的人,他们的那种机巧的东西,怎么又被消灭掉了。那当时为什么,儒家最后就把墨子就给干掉了,或者说他们叫墨子和孟子的这个争论若干年之后,墨子就变成是一个在中国文化里被压抑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觉得其实它背后有很多我们值得讨论和研究的东西。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谢谢王老师!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下期预告:
         国学--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画外音:西方哲学是科学之母。
    王东岳:西方的重要的科学家都是哲学家。
    画外音:东方哲学却逻辑不展。
    王东岳:你得仔细反省,你这个民族不学哲学想搞科学,这事儿有点难。
    梁冬:但不见得是坏事。
    王东岳:诶,不见得是坏事。
    画外音:逻辑不展也可能成为拯救世界的诺亚方舟。
    王东岳:如此重大的问题,谁可以来参照,全世界唯一的古文化孤本就是中国文化。
    画外音:独立学者王东岳,主持人梁冬,带您换个思路看国学,用东方智慧化解西方科学弊端。
20100612国学堂-梁冬对话王东岳第十一讲
                        国学--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6.12  23:00~23:30
                                      主讲:王东岳  主持:梁冬
 
              参与整理:是鱼非鱼 逍遥男 yhlj 天瑞之梦 蓝色天空 艾草^-^ 慧从卢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期,这一个系列里面的最后一期,请我们的王东岳老师呢,跟我们一起来分享诸子百家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一个总结。在上一周的时候我们讲到一个话题,讲到墨家,墨家呢后来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墨侠,就是走侠客那边;另外一条墨辩,就辩论的那一边,就是走中国的逻辑。但是为什么墨家的人,他走侠客也没走出来;而他走辩论的,走逻辑这种主义的东西,令到最后中国并不是有那么强的逻辑性呢?诶,这个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请王老师给我们一个分享。
    王东岳:我们看一下啊,墨家后来呢,由于做工商业者,他需要有这个制造的这个东西,他需要有创新,他不能像孔子那样述而不作。所以呢,他就有了逻辑这一派的伸张。所以在墨家那儿呢,墨家就开始讨论了很多问题,比如知识论问题,比如逻辑论问题,比如科学论问题,这些东西他都浅浅的点到,但是他都没有往下伸展。他面临了这个问题,他不能伸展是说明两个原因,一个他跟农业文明的总体文明这个结构不相适应,这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需要这个东西。另一方面呢,也跟中国文字本身它不能延展这个东西有关。我讲西方那个文字本身会要求得个逻辑强迫症,对吧?大家注意啊,我们千万不要认为逻辑化的东西是好的,我们说逻辑这个东西,逻辑缔造了哲学;缔造了科学,你不要认为我是在表扬它,因为它给现代文明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西方人正在反省它,正在反对它。
    梁冬:逻辑性不想强,其实也是个优点。
    王东岳:对,对,当然是个优点,你搞个艺术啊,诗意的生活啊。诗意的栖居,就是不要逻辑,感性的,诗化的生活,对吧?不要缔造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什么害人的科学,核武器所有的东西都出来,把环境、资源全都破坏完,你这都是科学的产物、逻辑的产物,西方人现在骂它都来不及,它得了一场病,叫逻辑强迫症,你得不上这病,你着急啥?
    梁冬:呵呵呵。
    王东岳:咱把这个问题先说清楚,咱再说墨家。别说让我一说墨家,说墨家逻辑不展,说我批评墨家似的,是吧?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块东西,这样的。
    梁冬:哈哈哈……
    画外音:提起墨家很多人会想到电影《魔攻》中那个兼爱非攻的墨家弟子葛离。事实上,在墨家创始人墨瞿死后,墨家逐渐分裂成三派,在战国后期混合成两支。其中从事武侠的墨侠一支逐渐转化成了秦汉时期的游侠;而从事谈辩的墨辩一支则开始了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这就是所谓的墨家后学,又叫后期墨家。
    梁冬:墨家他讨论一些什么逻辑问题?
    王东岳:这就涉及哲学问题啦,我们先涉及点哲学问题。哲学至少有三个特点:第一追求终极,他一直要追问到最终极逻辑的那个极点上,他才讨论问题。
    字幕提示:
          哲学的三大特点:
                1.追究终极
                2.逻辑反思
    王东岳:那么你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是在逻辑极点上的五条共设。就这什么叫共设?或者叫公理?就到这个地方,你已经不能再推究了。你比如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最短。这个是不用再讨论的。然后呢,在这个逻辑极点上欧几里得建立了五条,发现了五个逻辑极点,五个共设和公理,推出了整个逻辑学的十三卷,这叫做哲学。注意啊,欧几里得做的不是几何学,当年欧几里得是为了做哲学。这就涉及哲学上的第二个问题,哲学的第二个特点,叫逻辑反思。什么叫反思呢?我们现在大家都用“反思”这个词,把这个词用错了。我们把“反思”用成“反省”了。“反思”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就是用思想拷问思想,用思想思想思想,这叫反思。
    梁冬:思想有多远,行动有多远。
    王东岳:看啊,他为什么要这样,它可是有道理的啊。
    梁冬:怎么说?
    王东岳:你想想啊,最初大家都是唯物主义。这个古希腊自然哲学,其实它也是讨论假定对象就是外物,对吧?我去追问对象的时候,我根本没想到我的感官,我的主观这个方面还会扭曲对象,他是没想到的。很快就有人发现,你的感官,你所说的对象都是主观对象。这话是什么意思?
    梁冬:什么意思?
    王东岳:看,我们说视觉,我们说我们人类获得的信息,视觉占了80%,可是你视觉只能看到反光或者发光的东西,凡是不发光、不反光的东西对你来说一概不存在,然后我们只能看见从400毫微米到700毫微米的这个光波。为什么呢?因为400毫微米以下的叫紫外线,700毫微米以上叫红外线。这两个区段,对我们作为一个动物建立识辨系统它是多余的,如果你要去建立它,你就得消耗更多的能量,对你生存是不利的,所以你只在这一个有效光谱内看见这个东西。
    梁冬:所以叫大象无形,大部分的象是没有形状的,是看不见的。
    王东岳:然后这个区段才制造了颜色,所谓颜色只是波长。
    梁冬:对。
    王东岳:不同的波长在你的视中枢反映成颜色。好,你的声音,你耳朵听见的声音,剩下20%(信息量)大部分都是从这儿来了。你的声音是什么,声音只不过是振动波。
    梁冬:嗯。
    王东岳:在你的耳朵和听中枢里表达为轰然作响的声音,世界本来是没有声音的。你设想,如果你的眼睛是个光谱仪,你的耳朵是个振频仪,那么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是无声无色的。你能想象这个真实的世界无声无色是个什么样子吗?所以你所说的世界,永远是你的世界,世界的本真状态时什么?你永远不知道。
    字幕提示:
          如果人的眼睛是光谱仪,人的耳朵是振频仪,世界将会是无声无色的。
                                                   --王东岳
    王东岳:好,你再看我们的这个味觉。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本来是没有味道的,或者这个味道是你的主观设定。什么意思?你必须把有能量的东西品尝为甜的。
    梁冬:对你来说就是有能量的。
    王东岳:它是有能量的,你一定把它品尝为甜的。你如果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你把它品尝成苦的了,你一见这个有能量的东西,你一尝是苦的你就不吃,这个物种就被自然选择淘汰了。然后你之所以吃肉比吃粮食香,是因为肉里面脂肪里面含有的能量,一克里面含有九大卡能量,而葡萄糖里含有的能量,一克里面只含有四大卡,所以肉就显得比粮食好吃,肉就显得香。然后你拉出来的大便,你自己已经不能代谢的东西,你拉出来是臭的,你不能再去吃它。如果再吃它,是浪费时间。好,所以它成臭的,是不是它成臭的了吧?但是苍蝇在上面爬,苍蝇一定觉得它香,为什么?因为对于苍蝇来说,它还是有能量的。所以苍蝇的味觉一定要把它品尝为是香的。否则苍蝇在上面爬什么?可见我们的感官系统,最初设定的时候,就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立的。对不对?
    梁冬:太深刻了!
    王东岳:也就是我们的感知系统、精神系统,不是为了求得真理,而是为了求得生存。它是这样设定的,然后你说真理,你说真知,这不是荒唐吗?
    字幕提示:
          我们的感官系统从来都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
                                               --王东岳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现在我们请王老师把问题展开一点点讲,讲到墨子的这个辩,墨辩,辩的这个事情,稍微聊一聊哲学问题,给大家扫一扫盲,大家再一起分享一下。当然还有很多朋友很高的,咱们就不说了,汇报一下,是吧?汇报一下。诶,你讲的这个哲学问题,继续往下讲。
    王东岳:所以你的感知系统,所以你所说的对象是什么?就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梁冬:对!
    王东岳:你所说的对象,已经不是那个客观,对象和客体是两个概念。
    梁冬:对。
    王东岳:你所说的对象,已经是把你的主观东西叠加在上面的那个对象。
    梁冬: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东西。
    王东岳:对。或者说,而且是被你扭曲了的东西。所以所谓对象都是主观的,哪有什么客观对象!
    梁冬:对!拿一个杯子,你看到的是这一面,我看到的是这一面。
    王东岳:而且它的颜色啊,它的什么都是你主观设定出来的。它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它本来是波长。你如果眼睛是个视频仪,对吧?是个波长仪,光谱仪,你的耳朵是个振频仪的话,你的大脑得多大?你的大脑得像这个楼一样大来处理它你都来不及。看见一条五花蛇,你先得计算,它的波长是多少,等你还没计算完,这个蛇早把你咬死了。所以你只有把它变成错觉,你只有把它扭曲了,才最有效地维护你的生存。因此你得不到真知是一件好事情。千万别怪上帝不让你得真知。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让你活得最安宁。
    梁冬:我们都是活在被欺骗里面。
    王东岳:对,所以我们的知识,我们的对象就不是客观对象。这就是哲学的第二步,我们把它叫唯心主义。其实,我并不是唯心主义,把唯字去掉,你得理解物和心这两个东西是怎么回事。这里面不排除物(其中任何一方),它只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高级阶段,而且这个东西继续伸展。
    梁冬:所谓的狭义哲学。
    王东岳:狭义哲学,古希腊那个狭义哲学,这个哲学继续伸展就是科学。你比如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做出了整个数学系统。他跟中国人研究那个数论,或者说是中国人研究那个数学,比如说祖冲之,研究那个圆周率是不一样的,他(祖冲之)是只实用于这一点。毕达哥拉斯建立整个数学系统。他不是为了建立数学,他不是为了科学,当时毕达哥拉斯是最著名的哲学家。他当初的结论是世界是数。
    画外音: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公元前六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立。为了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他把数的概念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认为,世间万物变幻无常,只有数恒定不变,是万物的本源。由此,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将数看成是众神之母。在数学还未被广泛应用于实用科学的古希腊。这种宗教信仰一般的数学狂热,多少为毕达格拉斯学派带来了一些神秘色彩。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这样评价毕达格拉斯:“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真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王东岳:所以现在数学变成科学你可要理解,当年它可是哲学,它不是数学。它不是为了应用,它没有用处的。那么后来柏拉图建立理念论,就是典型的所谓唯心主义观念的时候,他在他学院的门口写一条: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也就是说他受毕达哥拉斯的影响很大。后来我们知道欧几里得,我们都说欧几里得是几何学家、科学家,错啦!欧几里得是个哲学家。他是为了给柏拉图作证,证明这个理念。他是做形论的,你山是三角形,河是直线,对吧?大地是平面。欧几里得用世界上不存在的点、线、面,把整个世界所有的形是什么,全部说完了。而且颠扑不破,至少在平面上颠扑不破。那么他的目的是干什么?不是为了有用,不是为了科学,他当年是纯粹的哲学研究。所以哲学就有第三个功能叫科学前瞻。
    字幕提示:
         哲学的三大特点:
           1.追究终极
           2.逻辑反思
           3.科学前瞻
    王东岳:就是哲学这个思维必然引出科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现在数、理、化学得特好,但是出不了大家。为啥?你不懂哲学。而西方在文字里就有哲学。可见西方的科学家他首先底下有一个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之母,你没有哲学的这个精神的理解,你对科学就不了解是怎么回事。这就是中国学生数、理、化学得特好,可是从来在科学上不能有贡献,诺贝尔奖从来拿不到。你得仔细反省,你这个民族不学哲学,想搞科学?这事有点难。
    梁冬:但不见得是坏事。
    王东岳:不见得是坏事,但你至少得知道这件事这两者可不是两层皮,这是一层皮。你想把那一层皮弄好,不弄这一层皮玩不转,对吧?
    梁冬:啊,呵呵,明白,明白。
    王东岳:好,咱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咱们墨家。墨家的后派就是名家。名家最著名的有两个人,一个叫惠施,也就是跟庄子整天在一起辩论的那个叫惠子的人;一个叫公孙龙。我们现在没有时间细讨论他们,我们只是来讨论一下他们为什么会中途会灭掉。名家讨论的问题啊跟古希腊时候这个哲学家讨论的问题几乎是一模一样。
    梁冬:他们讨论的什么问题?
    王东岳:我说这个公孙龙提出来的几个命题。公孙龙当时提出了这么三句话,记住:第一,他讲“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典型的二分法问题。
    字幕提示: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王东岳:就是你把一个问题你取一半再取一半,再取一半,永远取不完,对吧?他讨论这个问题了吧。他还讨论了一个问题叫:“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就是说这个鸟在飞的时候,其实它没飞,它停在那儿,你飞是你自己误判。
    字幕提示: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梁冬:为什么呢?
    王东岳:你别着急,你先听我讲啊。他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叫“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这个话什么意思?就是射出去的箭,它其实有时候动,有时候不动。
    字幕提示: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王东岳:你注意啊,他提出了这三个伟大的问题。可是如此伟大的问题他提到这儿他没了,他后头没结论了。我引出来的目的是想告诉什么?这样重大的命题,它是应该无限追问下去的,可是没有被追问。那么咱们现在看公孙龙提出的这几个问题。
    梁冬:公孙龙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表面很荒谬,但其实又很伟大的,它到底是什么样荒谬而伟大的问题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广告……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抓紧时间,刚才王老师讲到公孙龙提到三个问题,我们没有时间了,只讲其中一个问题好不好?
    王东岳:好,我们现在看,我们做个对比,看当年古希腊的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跟公孙龙几乎是同时代的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叫芝诺。
    梁冬:嗯。
    字幕提示:
          芝诺(约公元前490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
    王东岳:芝诺同样讨论这个问题,他讨论二分法问题,就是“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问题。你看他咋谈的?他提出了一个叫“阿基里斯追龟悖论”。
    字幕提示:
         “阿基里斯追龟悖论”又名“芝诺悖论”
    王东岳:阿基里斯是什么呢?是古希腊的一个跑得最快的神,古希腊众神里边跑得最快的。他说如果让一只乌龟先跑一程,然后让阿基里斯追这个乌龟,阿基里斯应该永远追不上。
    梁冬:为什么?
    王东岳:因为阿基里斯每跑完这个乌龟跑完的一半,这个乌龟就又走了一点。
    梁冬:不管多慢?
    王东岳:他然后又得去追乌龟的下一程的一半。这个如果这个二分法是不能穷尽的,那么阿基里斯就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个说法你听起来在直观上虽然是错的,在逻辑上却是颠扑不破的。
    梁冬:对呀。
    王东岳:然后他又讨论一个问题,叫“飞矢不动”,就是射出的箭是不动的。跟刚才我说的那个“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是一模一样的问题。
    梁冬:是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王东岳:是一模一样的问题。
    梁冬:为什么飞鸟不动呢?
    王东岳:听啊,听芝诺咋说。芝诺说飞矢不动是因为任何一个箭,飞矢就是箭,这个箭为什么不动呢?这个箭在不飞的、你没射它的时候,它一定要占据一个空间。我们设定这个空间有若干个点,它一定要占据这么多点。当你射出去的时候,它在飞动的时候,你的意思就是说它同时占据这个点,又不占据这个点。
    梁冬:什么意思?
    王东岳:这就发生逻辑矛盾了。
    梁冬:什么意思?我没听懂。
    王东岳:你没听懂啊?意思就是说一个箭如果它在静止的状态下是要占据一个相应的空间的话,它在飞动飞行的时候,它也一定要占用同样的相同的空间,可是它飞行的时候实际上是既占据这个空间又不占据这个空间,所有它飞行是不成立的。
    梁冬:哇!口吐白沫,口吐白沫,因为文科生,你难为我了。
    王东岳:那么,他就做了细细的论证。这样的论证下来的结果是什么?提出了两个重大问题,第一,什么叫运动,什么叫静止;第二,什么叫空间,什么叫时间。
    梁冬:这都是很严肃的问题。
    王东岳:这个重大的问题有多么重大,西方后来所有搞哲学的人都得讨论这个问题,而我们的这些去们讨论到那儿说起来都是一些怪话,听完好听,大家一笑,结束了。也就是说他是半根筋,就是说逻辑化的这个思维他不是一根筋,他是半根筋,所以他这个问题只能走半截子就掉到窟窿里去了。这就是墨家,不管从重工这个方面,跟重农违背,从逻辑这个方面,跟中国的感性文化和中国的技术文化违背。我讲过科学和技术是两条路。技术是走经验在前,然后理论在后面,跟着达成一个自圆其说。科学是逻辑在前,事后检验。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逻辑模型的延展,它跟经验是没有关系的,事后拿经验才去检验它。所以科学和技术完全是两个概念,千万不要把这两个东西当作一回事。中国走的是技术和艺术之路,西方走的是哲学和科学之路,这是两条路。这两条路结果是什么呢?是中国这一条路走的人类总体安宁,人民的生存总体美好,诗意的栖居;西方的这条路,哲学和科学的路走到今天,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这都是它的产物。
    字幕提示:
          技术与艺术之路使人类生活总体安宁;哲学与科学之路存在诸多弊端
                          --王东岳
    王东岳: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不要认为我们的文化是走衰败了,所以我们被西方搞垮了。不是的!中国文化到清代的时候是当时中国的状态最好的时候,所以把清代叫“中国文化达到徳治完满、完善的死亡标本”,史学家是这样说的。为什么这样讲?你看,咱们看四条,清代的时候中国的外患解决了。因为清人进来的时候是带着蒙古人、藏人一起来的,所以北部的边患从此没有北方的这个四夷来侵犯我们了。
    梁冬:最远俄罗斯人差不多。
    王东岳:这是外患。内忧,中国过去的内忧是什么?是外戚,就是皇上的老婆……皇后的家人这一路走下去,就是外戚专政,比如说吕后,这个汉代的时候;宦官就是太监,比如明代;然后这个强藩,比如唐代,安禄山之乱。就是这三大东西是中国当时自古以来的社会重大内患,在清代也几乎到了最低程度,被压抑到最低程度。这三者没有成为内患,内忧外患都没吧?而且清代的皇帝是最励精图治的,也是最遵从儒家风范的。所以中国在清代的皇帝都是严格地学习儒家的东西,并且按儒家的方式做。就是你从清代来看,中国文化发展到最好相当完好的一个状态,它却突然间死亡了,为什么?如果这个地球当初全部都是中国,那中国文化还源远流长着呢。是因为一个更坏的、更暴力的文化突然把我们消灭了。所以我们现在就被打垮了,要把我们打垮了。我们现在就是国学衰落了。当时五·四运动时候大家得砸掉孔家店,那是救亡运动,你没办法说批评他们,你不能说他们吧?现在大家拾回国学也有道理,他们当年砸掉也有道理,因为你已经生死存亡了。但是你不能因此认为西方文化就比中国文化好,你也不能因此认为中国文化就衰朽不堪了,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西方人正在批判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正在给人类带来重大问题。而这个曾经完好的代表着人类最古老智慧和思维的文化,可能恰恰是今后解决人类新的生存阶段的问题的时候的一个重要参照。这样好的东西当然现在我们把它拾回来是必要的,但真正地使(用)它,好好地研究它,不要瞎说,不要吹它,不要说它好得一塌糊涂。但也不要认为西方文化什么都好,也不要认为科学,西方的现在这个东西就……我们中国今天强盛了不是靠国学强盛的。我们是比西方还西方,我们比西方还来劲,跑得更快,所以我们现在把我们拯救了。但是西方正在把自己滑向深渊,我们也跟着正在滑向深渊。所有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人类现在面临的生存紧张问题,生存稳定度越来越差,社会脆弱度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都是西方文化本身带来的问题。如此重大的问题谁可以来参照?全世界唯一的古文化孤本就是中国文化,可以说它的价值高吧?!
    梁冬:感谢王老师,我代表所有《国学堂》的观众,再一次感谢王老师用这么简单的、精粹的语言把他这个满肚子行修20多年的,在终南山脚隐修20多年的这个东西跟大家的一个分享,我真的很希望马上还有机会,再请王老师给我们逐个地按照老子、孔子、庄子系列地给大家慢慢讲,也希望大家能够拭目以待,感谢王老师!谢谢大家,再见。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画外音:老子其道,孔子其仁,历史自有公论,但后人又能参透多少?《国学堂》之追溯国学起源系列最后一讲,学生梁冬重新梳理课堂笔记,散点透视王东岳雷人观点,窥探真相背后的真理。
   
20100613旅游卫视国学堂梁冬独白第九讲
                            《细品国学-梁冬独白9讲合集 》.doc 
                                  播出时间:旅游卫视 2010.06.13  23:00~23:30
                                                     梁冬独白
                              --散点透视“王东岳雷人观点”
                                参与整理:yhlj  艾草  慧从卢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说到中国文化的时候呢,今天我们是有一个小小的总结和复习,就是关于王东岳老师--子非鱼老师的这样的一个整个思想,我把我的课堂笔记和大家做个分享。说到关于中国文化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是一个善于搞人际关系的民族,中国人对于对错不那么敏感,事儿不那么敏感,坚持真理这种事情,特较真的人,是万人诛之的,特别较真的人是很讨厌的。但是人际关系和谐的人受到大家的追捧。那为什么中国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谐舒服如此地看重呢?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话说为什么中国人对人际关系那么地看重,是因为我们必须要和很多人一起生活。中国人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一大堆人在一个比较狭小的地方生活了,大家要互相协作,要治理黄河,而且要共同完成一个所谓的农耕的工作。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文明那么的成熟和发展呢?那是因为中国的土地很厚。那为什么中国的土地很厚呢?是因为我们有黄土的这个冲积平原。那这个冲积平原在中原地区、河南地区它是怎么来的呢?是从黄土高原冲下来的。那为什么黄土高原有那么多黄土呢?是因为受到地球自转、公转的原因,由信风的影响,信风把全世界很多地方的这个土、很细末的土全部都浇到了黄土高原这个地方。因为有了黄土高原这个冲积平原,所以中国的农业文明很发达,令到中国人口很多。再加上又是温带地区,这个地方温带地区呢特别适合除了播物种以外,也适合播人种,所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在高密度的环境下生活,于是就发展出了必须要谦让,就是所谓的刺猬原理,是吧?大家都有刺怎么相互取暖呢?互相协调一下,所有的文化都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则。所以只要中国人人口密度不变小,那么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就一定会成为这个文化的主流精神。
    字幕提示:
          只要中国人人口密度不变小,那么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就一定会成为这个文化的主流精神。
                                 --学生梁冬课堂笔记
    王东岳老师用他的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以及这方面的等等知识,来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国民性格,是和我们所生活的这块土地的种种、种种的机缘和合而成,所以不要反抗。除非你能够一下子(让)中国人口少掉9个亿,只剩下1个亿,非常稀薄,那么这个文化也许会改变。因此过分强调自我,强调我能,强调我的地盘听我的,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广告人给扔出来,然后对应现代的那样的一些自我为中心,或者自以为能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一个想法。其实完全是个假象,你在中国怎么能够强调我能呢?你能了,大家怎么能?对不对?你的地盘听你的之后,大家都……这是公共地盘,对不对?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再回来看待中国文化,诶,你就发现豁然开朗。这是我们从王东岳老师那里学到的第一个观念。
    第二个值得复习的观念就是什么呢?就是为什么西方发展出所谓的科学。所谓的科学,现在我们所说的科学,其实是一个哲学概念,这个哲学概念来自于一个逻辑的推演。为什么?比如说有一个很典型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没有所谓点、线、面的。哪里有点、哪里有线、哪里有面?它都是抽象出来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我们为了表述一个事情,于是把它清晰地讲出来的一个可能性。而之所以希腊文明它能够发展出这样的一套体系,是因为他们那个地方土地不肥沃,因为那个地方地中海很狭窄,所以很早的时候就发展出经商文明。商人最重要的讲的是大家有(绝数:粤语音译)共赢,就是win-win,你赢我赢。所以他是平等的,而且他不强调太多的互相合作,他强调的是创新精神呐,强调的是那种互相的这种利益的均衡分配呀等等等等。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人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人来在一起,他们怎么交流?于是就只能注音,我用我的话来注音你的话。就像说现在就是亚运会的时候是吧,有一些广州的出租汽车司机又不会英文,只能用广东话来注英语一样。所以在两三千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呢,彼此之间用音标来注释就发展出了拼音文字。发展出拼音文字,它就不是象形文字,不是象形文字就没有办法一眼而观之。不能一眼而观之就必须要有一个逻辑,才能让一个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呢,因为西方他们的这种互相交换拼音文字,所以带来一个对逻辑上的要求,所以得了逻辑恐惧症,或者逻辑强迫症。有了逻辑强迫症,才会有了哲学。有了哲学,才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正是因为这样的两种分野,令到了这个东西方文化思考模式的不同。所以很多人进外企公司打工的时候,都很焦虑和痛苦。老板都认为你们中国人怎么没有逻辑。我们总认为你想那么多,那么清楚干嘛,一言以蔽之不就完了么,为什么非得一层层的推下来呢。其实呢,没有利弊,它只是各个两个流派。当然呢,这是王东岳老师,也就是子非鱼老师他的一个研究结果,不见得完全正确,但是我觉得说,他起码提出了对这个事情的一个看法。就这个看法而言,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理解,因为你是一个中国人嘛。你活在你的父母的余荫之下,你的爷爷、奶奶、父母都会叫你这样去活,是吧?但是呢,你又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你要跟很多外国人打交道。所以中国人从民国时期,从晚清时期开始,就很焦虑和挣扎,到底应该按祖先的活法来活,还是用他们那些洋人的活法来活?活了半天之后呢,活得很焦虑。最重要的是你焦虑的原因,是因为你不知道天生就不一样。当你明白这个事情是这样的时候,你就不会焦虑了。所以我们说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当然是知难行易,据我的观点。因为当你真正洞见和明白的时候,你就再也……你就觉得说做到一件事情就是很容易的了。所以我就是说简简单单的,那个王老师的几句话呢,就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基础上的那种分野的不同。但是呢,也许某一天到二十一世纪2012年以后,这两种文明会重新交汇,那是另外一件事情。稍事休息,待会儿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广告……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在《国学堂》里面,我们常常说中国文化为什么好,王东岳老师说,之所以好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比较温和的一种文明,它不太强调你一定要:我战胜你,我征服你才说明我赢。其实东西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了,我个人也认同,就是东方人相对而言比较强调仁。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西方呢,讲什么?己所欲施于人,就是说这事我认为好,你就非得跟着我干。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啊。这个不同呢就导致了这种彼此有一种文化是比较具有进攻性的,有一种文化是比较具有隐忍性的。所以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总体来说,汉民族文化很少往外打的。就连郑和下西洋,他也不是说非要把人家征服,他也是送礼物去的,大家搞和谐。所以呢,很多人都担心中国崛起之后,会不会是侵略世界,他们这是因为不了解东方文化。
    字幕提示:
          很多人担心中国崛起以后会侵略世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
                                      --学生梁冬课堂随想
    从这个脉络上往下走的时候呢,中国文化就到了老子和孔子。王东岳老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他认为说为什么老子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为什么他讨论的问题,你看老子《道德经》里面讲的东西,全都是一句句醒世格言一样,都是“梆梆梆的”具有真理性的东西。而孔子就很少,包括韩非子,很多……后来的庄子,他们都是讲寓言故事,很少一个中国古代的思想者和文人能够像老子那样,出来的文字是那么具有思想结晶性的。王东岳老师的观点认为说,老子之所以叫老子,是因为他从小生得白。他为什么生得白呢?很可能不是说他从小是后天白,而是先天白。先天白可能就是一种白化病,也就是说免疫系统疾病。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可能老子是一个很自闭的人,或者是一个很自卑的孩子。这么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够去天天思考宇宙哇、人呢等等的这个关系呢?是因为这个老子他有幽闭症,所以他就像霍金一样,你有这个地方的缺陷的时候,你就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一般人不会思考的问题。你看孔子又成功又伟大,长得又英俊又伟岸,是吧?所以他就天天活在人群当中,所以他就天天思考怎么和人和谐共处。但是老子他天天活在自我的世界里面,于是他仰望星空,俯首……仰望上天,低头俯看大地,所以想的都是人和宇宙,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字幕提示:
          老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哲学家,可能因为他天生是“小白”。
                                   --学生梁冬课堂随想
    在这个地方呢,我突然想起一句话,王东岳老师在讲到老子的时候,复习的时候,他进到玄牝之门。而玄牝之门是什么意思呢?玄就是黑色,牝就是母牛,之门呢,就母牛的阴户。但是这个事情,让我突然想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为什么说我们每天都在讲,啊,牛……不是牛A,也不是牛C,也不讲牛D。为什么讲那个呢,其实语出《道德经》,我们每一个人用而不知啊。
    字幕提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道德经》
    说远了,又说回来。关于老子,王东岳老师认为,老子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因为他的身体的缺陷,而成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真正思考到底哲学是什么东西的那么样一个哲学家。相比而言,王老师就认为说,老子和孔子是不一样的。孔子由于他太成功,他在社会活动实践太多,所以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当然对于这一点,我是有所保留的,不过我们是且复习,姑且复习一下,王东岳老师对于孔子的看法。他说孔子是一个很成功的人,成功到是……他在三个纬度是很成功:第一,他搞了当时鲁国最厉害的,规模最大的一间民办大学。
    画外音:如果要说谁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尚且见仁见智,而如果要问谁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则孔子当之无愧。其实在孔子去齐国求志之前,他的门徒只有比他小六岁的颜路,和比他小九岁的子路而已。孔子的教育事业真正发展起来是在鲁国从政的十八年间。这十八年,孔子边围观,边授课。他的学生除了鲁国人外,还有来自齐、楚、魏、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人们常说的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中的绝大多数,均是在这段时间成为孔子的门徒的。
    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如果对比当时鲁国的那个面积和鲁国的人口比例的话,不亚于在当今中国,你搞一个三十万人的大学,就是同比放大的话。你想想看,在那样一个读书都不是……就是文字都没有多少个人认识的年代,一个人靠自己的民办大学的力量搞那么多人,他得多大的影响力啊!而且呢,他还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朝廷院外影响机制。所以王东岳老师说呢,孔子建立了当时鲁国最大的反对党,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一个政治势力,所以才让他能够做到当时鲁国的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兼总理,或者总理兼司法部长这样一个角色。这个意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获得权力,要不然的话,你在某一个序列里面,你是贵族;要不然的话,你得拥有民间影响力……这个政治影响力。当然这个观点呢,我觉得也有它的道理。因为我们没有太多文化嘛,我们只是把这个老师的复习一下,供大家一起来批判。
    然后他说孔子,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哪里?说孔子,你想过没有,孔子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这个人怎么活?他们也得吃饭啊。而且孔子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什么意思?就是说肉一定要……那个生鱼片要切得非常非常薄才能吃,那个腐肉是不吃的,就是烧烤、烧腊这种东西,隔天他就不吃的了,都吃得很好,所以生活水准是很高的。那什么东西来供养孔子活得那么好呢?王东岳老师提出了一个非常雷人的观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觉得很震撼了。王东岳老师认为,他说因为呢,孔子当时在鲁国经营了一个非常大的丧葬公司。我们都知道说丧葬事业,历来就是一个暴利行业。那孔子老师呢,就不断地强化埋人这件事情是多么繁杂,多么需要技巧性,多么需要有文化。以致于呢,强调到最后呢,你作为一个鲁国人,你死了,不找鲁家的人来埋……诶,不找孔子家的人来埋,或者孔子丧葬技校的学生来埋呢,你死得很丢脸,但是如果你找他埋,你会破产,因为它很复杂。我把王东岳老师的观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呢,也是希望大家看到说,诶,中国历史真的是非常有趣!
    后来我就问了王老师一个问题,那既然你说孔子是这样的一位老师,那为什么他仍然能够成为大成至圣先师。王老师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孔子他能够做到一点,他能够完成教育的普及。在以前,教育只是贵族给贵族的人呢,老百姓和贵族之间的距离是很大的,是吧?但是呢,他完成了一个知识平民化的过程。他有教无类,他把知识分享给了很多平民的子弟,开创了中国文化由上至下的先河,就这一点,也足以成为万圣师表。当然了,孔子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功绩,在于哪里呢?在于……马上广告之后,继续回来的《国学堂》。
    广告……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孔子为什么那么伟大,其实我个人也认为,孔子真正的伟大在于他向未来的若干世纪的中国人,几千年的中国人奠定了所谓的人生标准。人家都说四流公司卖产品,三流公司卖服务,二流公司卖标准,一流公司卖文化。基本上来说,孔子用一个人所制造的公司,他一个人创立的公司,创造影响了全人类,甚至说中国人这么几千年来的行为标准和文化模型,就这两点足可以证明,他能够成为万圣师表。但是王东岳老师呢,后来又分析说,为什么孔子和孟子又有不一样。孟子讲的叫鱼与熊掌的问题,讲得很暴烈啊--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啊。他的引申是说,到了战国时期的时候,中国人由于这个国家和国家之间战争非常地激烈,导致人性已经开始沦丧。在孔子春秋时期,人们还是非常可爱的。打架之前,抡板砖以前呢,互相写一个很优雅的公文,我要追讨你了,但是我现在不叫我要打你,而是说我和你一起去打猎,一起嘻鹿,游戏于江边等等等等。但是孟子年代就不是这样,孟子一场长平之战,战国时期可能就是几十万人的坑杀。
    画外音:春秋时期,各国纷纷“挟天子以令诸侯”,《论语》中称之为“礼坏乐崩”。而到了战国时期,这种局势愈演愈烈,诸侯国纷纷起兵互相吞并,以至于战火连年不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长平之战了。秦国将领白起切断赵军粮草,赵国将领赵括率兵突围,终被秦军射杀。白起为了震慑其他国家,更是将俘虏的数十万赵军全部坑杀,一手缔造了这次中国历史上年代最早、最残忍的歼灭战。
    在那样的一个极其暴烈的年代,孟子就必须做人非常地刚猛。
    字幕提示:
          在一个暴戾的年代,孟子做人必须刚猛。
                                   --学生梁冬课堂笔记
    当然了,这是一派观点了,很多人肯定很不赞同,但是我们想讲的就是说,其实每一种人的文化都彰显出那个时代的特性。我个人其实还是蛮喜欢孟子的,因为我觉得孟子给了我们一种很重要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好,说到孟子之后,其实我觉得王东岳老师讲的韩非子也非常有趣,他特别强调了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呢我们也想在节目里面和大家分享。他讲到法家,他说法家和现代我们所说的这个法律至上,依法治国的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差别在哪里?韩非子的法家,所有的术、势、道都是要符合君王的理论,君王的个人利益,所以呢,他要用权谋如何把优秀人砍掉,如何利用大臣和大臣之间的猜忌,大臣和大臣之间的相互的较量,然后用非常严苛的刑法来进行一个治理。他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这个王权的统治。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所谓依法治国的法,它这个法的精神是什么?这个法定出来,尤其是宪法,定出来的首先是要限制政府。他们认为政府也是一群有利益的人所组成的,而且他们形成了一个组织,所以他们如果不受约束的话,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用法律来制衡政府的行为,这是整个现代文明的体系里面对于法律的看法的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如果对比起来的话,我们会相信说,韩非子所讲的法家和现代我们说的依法治国完全是两回事。有意思的地方是在于,所有在中国历史上提倡法家的人都最后不得好死的。像商鞅也是,商鞅最后变法,变到最后是自己被撕裂,韩非子也是,其实李斯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呢,就再次说明,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以“人为和谐”,为主流文化……我们刚才讲的为什么以“人为和谐”,为主流文化的这样一个系统里面,你太过强调专一的暴烈的行为,那种特别猛烈的这种行为呢,其实最后会伤到自己。
    字幕提示: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和谐为主流文化的社会里,太过强调专一猛烈的行为,最终只能伤害自己。
                                         --学生梁冬课堂笔记
    说到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梁冬最近请到了一位……另外的老师,叫王唯工老师。
    字幕提示:
          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
          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生物物理系 神经科学博士
                       --王唯工
    这位老师是我见过的真正意义上,可以把西医和中医完全打通的。他是一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科的博士。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考到……拿到西方的奖学金了,但是呢,后来他成为一个铁杆中医。话题延展到这里了,我们已经完成对王东岳老师的总结,开始一个小小的预告了。从下一期节目开始,我们就会邀请一位来自于台湾的王唯工博士,给我们从西方的生物学,神经学,物理学,以及能量学的角度去诠释什么叫气,什么叫血,什么叫湿,这一些中医里面一直大家觉得很重要,也对,但是讲不清楚的概念。总而言之,未来的十几期节目,他会特别有系统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一些批评中医不科学的人,是因为他不懂真正的西医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那一些批评西医没文化的人,他也不懂现在的西医和中医已经到了什么样的一个汇聚。人类正在开启一个完全全新的篇章。我们能够有幸目睹,你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人生难得的最好的证明吗?
    字幕提示:
         梁某不才
         不敢献丑于江湖
         谨为学习所得
         恳请斧正
         梁冬叩首
    
    画外音:有一种理论可以证明,中医不是过时的医学,但是要从“心”认识……
    梁冬:我们的心脏,它的角色,它不是一个压力泵,它更像是一个大智慧家。
    王唯工:大智慧家。
    画外音:揭开心脏神秘的面纱
    王唯工:人工心脏在设计上它基本上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它变成个河道的管理员了。
    画外音:再寻中医理论的奥妙。
    王唯工:为什么中医会对……研究这个,因为有个心脏在打拍子啊。
    画外音:《国学堂》之身体物语系列,下周六晚十一点,神经科学博士王唯工,用现代物理学原理,为我们重新发掘中医的智慧。
   

posted on 2012-09-09 15:59  exce4  阅读(432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