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杂记-程序之外的真实人生
出差在飞机上无所事事,只能翻看厚厚的航空杂志来打发时间。
这种杂志里的内容往往都是以广告图片居多,感觉通篇都闪耀着金属光泽,倒是很适合旅行中的人随手翻阅。翻到一页,里面的内容吸引了我。
照旧还是大块大块的图片,之间的夹缝中爬满了小小的蚁字,那篇文章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图片全是上海还保存着的那些半中半欧式的小巷。
窄窄的街道两边是一人怀抱的梧桐树,浓密的树荫将画面调成了冷色调,几个寥落的行人散落着,是梳着典雅发髻的女士挽着衣着含蓄的先生悠闲地散步,头发染得五颜六色的年轻人是不会去那种地方的。
两旁则全是两三层楼的独家小院,墙上密布着藤萝,最上头敞开的窗台会置一盆在风中微颤的马蹄莲,几乎能听到那些簌簌的落叶刮在柏油路上时发出的像蚕食桑叶的沙沙声,若不是街边停驻的汽车,几乎就是一个与变换匆匆的外世隔绝的所在。
文字写得也很精致,充满让人觉得轻松的小资调调,和其它那些充斥着无病呻吟和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文字相比,已经从那些说了又说的各种繁复的现代感情纠葛中跳出来,只是用平淡的话语简单地描述图片中那几条小巷的前世今生,说完又没有评价,由得读者自己去想。
也许是幼童时的我也住在一条小巷里,所以读起来感觉格外的亲切。记得那条巷子里全是漆皮已经剥落的木头房子,中间被一条青石铺就的小路分开,二楼的大婶推开雕花的窗户晾衣服时就能和对面正在做针脚的阿婆搭上几句家常。
除了雨天的淅沥和暖日的啁啾,安静的只能听到喃喃低语。
只有到了放学时分才会热闹起来,男孩子们会三五成群的呼啸而过,惹来正在跳皮筋的女孩子们的尖叫,小杂货铺的生意也变得兴旺,自制的小零食是孩子们的最爱,捏得脏兮兮的小票簇拥在高高的柜台前。
没有补习班的烦恼,大人们也懒得去管,直到日头渐落,才会传来母亲的长声短叫将他们唤回家吃晚饭。
我喜欢这种给人一种感觉很“慢”的小巷,这种独特的气质就连只是杂志中的几张图片,都能让在飞机上干着急的心平静下来。
看完后不知道怎么就想起了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里有段独白:
regrow hairs | hairs receding | hairs shedding |thinning hairs | overplu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件东西上面都有一个日子。
河刀鱼也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也会过期。我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posted on 2010-11-16 11:07 bluesky007 阅读(180) 评论(0) 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