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因梦|修道上的物化倾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xNzI3Mg==&mid=2650195562&idx=2&sn=1447b227acd2ddcd2ab161da12abf7ab&chksm=beb50a1d89c2830b327bf78c54ad3fa7af46b5293aee1c8397f89b60fd4255990bc38e87b017&mpshare=1&scene=24&srcid=0320GonQIs1UtQR2C2JdivAS#rd

2016-11-22                                                 蜗窝净舍                         蜗窝净舍                        

创巴仁波切 /文

胡因梦 /译

 

编按:《修道上的物化倾向》乃是创巴仁波切(佩玛·丘卓的根本上师)之经典著作,期待此篇文章能够藉由其中教诲协助更多的读者勘破乱象,建立关于灵性修为的正知正见。


• 修道上的物化倾向 
我们来到这里,为的是认识有关精神修持的事。我相信各位的追寻是有诚意的,但我们仍需质疑这份诚意的本质是什么。问题出在「自我」总想利用每件事来满足自己。精神性的教诲往往被视为「我」之外的东西,一种可以模仿的哲学;我们并不真的想活出这些教诲。如果老师谈到捐弃自我,我们立刻会去模仿那种放弃自我的状态。我们会摆出无我的架式,却一点也不想牺牲生活里的任何一部分。我们逐渐变成了技艺高超的演员,但教诲的真谛并没有听进去,只是借着假修道来寻找慰藉罢了。
我们一感到自己的行为和教诲产生了矛盾,随即就会把当时的情况美化,来掩饰自己的矛盾。这个诠释者便是自我幻化成的精神顾问。这种情况有点类似政教分离的国家。如果国家的政策和教会的教义相左,国王自动就去请益教会的主事者,他的精神顾问,而教会的主事者也假装国王是真理的守护者,然后以加持赐福来合理化这个政策。自我既是国王又是教会的主事者,这便是它在一般人心中的运作方式。
要想了悟修持的真谛,必须勘透自己的行为和这份合理化的倾向。但是要对治这份合理化的倾向并不容易,因为我们总是透过「我」的哲学和逻辑去看每件事,总想替每一个问题找到合理的解答。为了使自己安心,在面对生活的困惑时,我们会尽量让事情合乎脑子里的盘算,我们的努力是那么认真和严肃,那么直率和诚恳,以致于很难对它产生怀疑。我们永远信任我们的精神顾问是「诚实」的。
经书的智能、图解或图示、精算的方式、基本教义、深度心理学,或是其它任何方法,都可能被我们用做自我合理化的工具。只要一开始评估和决定什么该做或不该做,我们就已经把修行或知识分门别类,而「分类」便是修道上的物化倾向。它是由我们的自我造成的错误。一旦产生二元对立的念头,譬如:我这么样做是想达到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一种特殊的境界,我们便自动地和我们的真相一分为二。
这时我们可能问自己:「评估和拣择有什么不对?」答案是,一形成第二步的判断:我该做这件事而不该做那件事,就已经脱离了自己的真相,制造了更复杂的问题。禅定的目的只是为了体验自我的猿猴本性,如果在原始的本性上添加太多东西,我们的精神会变得非常沉重,如同带着面具穿着铠甲一般。
修道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跨出自我的官僚体系,不再一味追求更高更超越的知识、宗教、美德、评断、慰藉,或是其它任何物化的满足。如果我们不跨出这种物化倾向,有一天很可能变成修行法门的大收藏家。我们会觉得自己收藏的东西是多么可贵。我们研究过西方哲学或东方哲学,练过瑜伽,做过成打大师的弟子。囤积了这么多的知识宝藏,我们深信自己已经学成。但阅历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得放下,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有这种事?但是很不幸,我们非得这么做不可,因为大量收藏的知识和经验只是在展现自我罢了。我们把这些宏伟的质量展现给世人看,为的只是确保我们的存在和安全,证明我们是有修为的人。
其实我们只是开了一间古董店,店里收藏的可能是东方古董或中世纪基督教的古董,或是来自其它文明的古董,不管怎样,我们都是在开店。在我们没有用东西填满这间店面之前,它曾经是一栋很美丽的房子:白色的墙壁,朴实的地板,屋顶上还有一盏很亮的灯。屋子中间只摆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个人进来都很欣赏这件艺术品,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我们对自己说:「既然这件艺术品美化了我的屋子,那么放进更多的古董,一定能使这间屋子更美。」于是我们开始收藏,结果却变得一团混乱。
我们到印度、日本和许多其它国家寻宝,每一次都能找到一样宝物。由于我们只是专注在一件东西上面,所以看到了它的美,而认为它一定能修饰我们的店面。但是一把它拿回到家,却变成了杂货堆里的破烂,因为四周有太多的东西,它的美反而显露不出来了;我们的古董店就这么变成了杂货店。
正确的采买不是收藏更多的东西,而是充份欣赏其中的某一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欣赏某一件东西的美,便能彻底认同它而忘掉自己,就像在看一场非常吸引人的电影,暂时忘掉了自己是观众。你整个人都和电影的内容结成一体,而忘却了周遭的世界。我们能不能如此彻底地品尝和消化某一种的修持法门?还是,我们只把当成了一件收藏品?
我对这一点非常重视,因为我知道大家到这里修行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的想学习和成长。但如果把智能当成「古老的知识」来收藏,我们就误入歧途了。
承先启后的老师们并不想把智慧当成古董一样地传递。老师应该是体验过法教真谛的人,他传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份启示,而这份启示觉醒了学生,就像他的老师曾经被唤醒一样。然后学生又把教诲传给了另一位学生。教诲永远跟得上时代,它们既不是古老的知识,也不是远古的传说。它们不是祖父告诉孙子的一些传奇故事,它们是真正的体悟。
西藏经典有一句话:「知识必须像黄金一样经过火炼和打造,才能带在身上当饰品。」因此,每当你在吸收别人教给你的修行方法时,不能不假思索地接受。你要试炼它、打造它,直到耀眼的金色出现了,就可以将它设计成自己想要的饰品。因此佛法是适用于每一个年龄层和每一个人的;它具有一份活生生的质量。光是模仿你的师父或上师是不够的,因为你并不是要成为师父的复制品。佛法是每个人亲身的体悟,从古至今的传承都是如此。
也许我有许多读者都熟悉白教传承中的那洛巴、谛洛巴、马尔巴、密勒日巴、冈波巴以及其它的老师。对他们而言,佛法是真实的生活体验,今日的继承者也是如此,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他们生活中的细节。佛法像刚出炉的面包,温热而新鲜。每一个师傅都必须懂得用自己的炉子和面粉烘焙面包,同时得亲口尝一尝新出炉的面包。他必须把佛法变成自己的,而且要真的实践。当我们感觉困惑时,不能总是回到收藏的知识中去寻找慰藉和肯定:「老师和所有的教诲都站在我这一边。」道途不能这么走,它是一段非常寂寞而又独特的旅程。
问:你认不认为修道上的物化倾向是美国特有的问题?答:每当法教传到陌生的国度时,物化的问题就会加重。毫无疑问的,目前美国的学佛因缘已经成熟。就因为因缘成熟了,美国出现神棍的机率才会增加。没有人会选择当神棍,除非他们受到了鼓励;如果只是为了发财和成名,他们会去抢银行和当强盗。因为美国这么渴望精神修持,宗教才变成了赚取名利的快捷方式,所以我们在上师和徒弟之中都可以看到神棍。我认为现阶段的美国是非常有趣的。

问:你有没有任何精神导师或上师?答:目前没有,我把我的上师都留在西藏了,不过他们的教诲仍旧伴随着我。

问:那么你现在追随的是什么人?答:现实情境就是我的上师。
问:释迦牟尼悟道之后,是否还残存着一些自我感?否则他为什么要转法轮?答:传法是自然发生的,他当时并没有欲望转法轮或不转法轮。他花了七天的时间在树下静坐,漫步于河岸边,然后走来一个人,于是他就开口说话了。在那种情况下是没有选择的;你刚好在那里,而眼前的人又很开放,因此传法的事便自然发生。这就是所谓「佛的当下行动」。
问:在修持上,人很难免于贪得无厌,贪法之心是否得逐渐放弃?答:你应该让第一个生起的冲动熄灭。你那第一个生起的冲动,很可能使你进入某种特殊的精神情境;如果你能够对治那份冲动,它就会逐渐熄灭,甚至到乏味的地步。这是一个很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你必须在日常生活里实修。如果你不这么做,修道就会变成一件危险的事;它不再是活生生的个人体验,而只是外求的娱乐罢了。
问:但是如果你很想脱离无明,也可能会假设:「任何使自己愉快的事,都是有利于自我而障道的事;任何看起来很对的事,一定是错的。凡是不能把你颠倒过来的事,一定会埋藏你。」怎样才能摆脱这些信念呢?答:看起来对的事,并不一定是错的,因为根本没有对或错的问题。你不该落入「好」、「坏」二边。你对治的是整体而不是「这边」或「那边」。你的行动应该是彻底而完整的。我们一落入好坏二边,那个行动就是局部的。
问:假设你觉得非常困惑,而且很想脱离这份困惑,那么你也可能用力过度。但完全不用力,也可能是在自欺?答:没错,但这并不意味你必须活在过度用力或根本不用力的两极状态。你应该依照「中道」而活,也就是「如实存在着」。要形容这种境界可能得要费上一番唇舌,但如果能真的活在中道里,你就会发现和体认到它。你必须信赖内在的智慧。我们都是不得了的人,都有不得了的潜力,我们只需要如实存在就够了。外来的援助是帮不上大忙的。如果你不愿意靠自己成长,终究会落入自毁的无明里;毁灭绝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造成的。就因为是自己造成的,所以才那么有效力。
问:什么是信仰?它有没有用?答:有一种是头脑简单全然托付的盲信,还有一种是不会被摧毁的信心。盲信之中没有灵感,而且过于天真和缺乏创造力,虽然并不怎么具有破坏性。它之所以缺乏创造力,是因为它没有和你真正交流过。你只是盲目而天真地接受了一份信仰。前面所谓的信心,背后是有真实理由做基础的,你不会奢望事情无缘无故便得到解答。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没有恐惧,即使涉入其中也没有疑虑,这种态度非常具有创意而又积极。如果你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是不需要刻意检查自己的。绝对的信心就是对当下发生的事有真实的了解,因此能毫不犹豫地面对每一个崭新的情况。
问:道途中引领你的是什么?答:事实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向导,如果有一个人在引领你,那就是一件很可疑的事,因为你正在倚赖一个外在的东西。完完全全做你自己,就是正确的引领。你不需要尾随任何先驱,你和他是并驾齐驱的。换句话说,你的响导并不是走在你前面,而是伴随在你的身旁。
问:你可不可以再谈一谈禅定如何让自我的防卫系统短路?答:自我防卫意味着检察自己,也就是一种不必要的刻意观察。禅定不是以检查自己做为基础的;禅定是跟你正在采用的行事方式合一。换言之,你在禅定练习中并不想得到安全感。
问:目前我好像住在一个宗教的垃圾堆里,我如何才能把它变成一间简单的屋子,里面只摆设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答:为了发展你对那些收藏品的鉴赏力,必须从其中的一件开始着眼;你必须找到一块踏脚石和灵感的泉源。如果你仔细地研究过其中的一件,也许就不需要浏览其它的收藏品了。你要顺着自己的直觉去选择你所要的东西。
问:为什么人那么急于保护自己?无我为什么如此困难?

答:因为人害怕面对空寂,害怕没有伴。不和任何人、事、物产生关联是很可怕的经验,即使想到都觉得恐怖。我们害怕面对空寂,是因为我们不愿失去依靠,也不愿失去那份坚实的存在感。空寂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

...........................................................

蜗窝净舍——城市静修中心

【自觉 觉他 利众】

 

海南首家城市静修中心,前身心灵坊2007年在海口率先开创身心灵成长先河,以自我成长为导向,现已成为以志结盟的身心灵成长机构和成熟的服务成长平台。

 

【蜗窝微信公众号】蜗窝净舍

【蜗窝微信小号】xinlingwowo

【窝友热线℡】 0898-66795520

【蜗窝地址】海口市龙昆北路龙园别墅B4栋

posted on 2017-03-20 20:07  风雨者2  阅读(3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