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三年的一些经历与思考
前言
从2018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
目前的生活,已经很接近我所理想的样子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无比接近。
工作方面,能学到东西,同事之间相处也比较融洽,公司氛围很不错。
生活方面,跟很要好的朋友一起合租,经常自己在家做饭吃,也能跟朋友在家谈天说地缓解各方面的压力。
最近睡眠质量也有所好转了,心态好了很多,生活一顺心,心态真的就改善多了,也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问题。
以前想做但是没时间、没精力去做的事情,在往后的日子里,也可以一点点去实现了。
这段时间零零散散的也记录了不少感悟与思考,今天就好好整合一下,写篇博客记录下吧。
关于工作
算上目前所在的这家公司,我一共待过四家公司了,其实当初我是真没想到自己会换工作换得这么频繁(主要是去年还有今年有些特殊情况),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好在我运气也还算不错,目前的这家公司,各方面都让我比较喜欢,待遇不错、工作中能学到很多东西以及公司整体氛围比较好,是一家能让我认认真真工作、潜心积累一些技术经验的好公司。
回想起大学时期,虽然自己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但因为一直找不到自己想从事的专业方向,没有一门学得较好的技术,且对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十分缺乏信心,导致我对于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一直忧心忡忡,我害怕自己无法胜任工作中的事情,无法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在这样的迷茫与焦虑中,我不停地学这学那,折腾过C++、HTML5、算法以及Python等等,也尽可能地吸取一些比较厉害的同学的学习经验与做事技巧。就这样,在毕业前,我其实也没有把某样技术学得多扎实,不过倒是积累了不少良好的做事习惯与思维方式。
毕业后的第一年,我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物联网公司上班。刚入职那会儿,虽然公司没安排多少任务给我们,但每天下班后我都会留在公司学习,周末也会去公司继续学习,因为我发现在工作中,根据公司的项目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技术,比起在学校时期的盲目学习要高效且有意思得多,我很享受那种代码顺利运行起来之后的收获感,那会儿真的觉得上班比放假还舒服。也是因为我的工作态度比较好,所以我的部门主管和组长决定让我参与部门未来一年比较重要的一个项目的开发工作,那也是我做过的第一个真实的网站系统,很简单,也让我学到了不少项目开发、上线与运维的相关知识,后来,我也成为了这个项目的主力,直到离职为止。
作为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中所做的事情放到现在看来真的是非常简单,不过毕竟也让我做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并且推广到公司的工厂进行使用,还是有一定的成就感的。并且,这段经历也让我不再那么怀疑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这份工作中我所表现出来的定位、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部门许多同事的认可。
第二份工作做的是华为外包项目,在去年疫情的背景下,能够有份工作也不错了,更何况工资还比上家公司高了不少,也就不管网友们把外包说得多么不堪了,直接就过去入职了。由于我工作资历较浅,所以华为那边有安排导师带我,导师对我挺好的,我工作上手也比较快,入职两周内就创造了超额完成开发任务的佳绩,登上了项目组的荣誉榜。华为项目的高强度工作,对于我的技术提升也有一定帮助,但我也不想一直做外包,还是想换份更有成长空间一点的工作。当时有一朋友在深圳一家甲方公司(大公司,做房地产发家的)上班,他们公司在招人,而且我也一直想去深圳工作,就果断联系了对方。因为我工作态度比较好、做事上手也快,对方也就很用心地帮我去推荐了,后面也顺利拿到了offer。
本来以为第三份工作能够做比较久、好好积累一些技术经验了,没想到待了不到一年,这家大公司资金链突然出了问题,先是不发年终奖了,后来又是拖欠公积金社保的,最后连工资都开始拖欠了,不得已,也就只能继续换工作了。这次重新找工作期间,我把自己过去一年多 工作之余学习的知识整理成了多篇技术博客,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感觉自己的技术也确实有了一些提升,在面试期间也有底气多了。之后面了两三家公司,拿到了两份offer,并且薪资都比原来高了不少,最终选泽了目前这家公司——互联网创业公司,有个很要好的大学朋友在这边,提前了解了情况,感觉比较有发展前景。
到现在,入职新公司三个多月,刚来的时候,因为这边的工作相比起之前几份工作要有难度一些,我也有点担心无法快速上手。还好,在这边处理问题的逻辑也跟之前的工作是相通的:遇到问题,首先看是前端问题还是后端问题,如果是后端问题,就看网页调的是哪个后端服务接口,然后去查看对应后端服务的日志,根据日志追代码(当天解决不了的,晚上/周末回家继续想,想着想着 灵感就来了,实在想不出来再请教公司的大佬)。靠着这种处理问题的逻辑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我也很快地熟悉了这边的工作。有时晚上或者周末在家的时候,组长有些问题需要我临时处理一下,我也很乐意去做,对于一家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学习平台的公司,我也愿意付出更多。在这边的三个多月,由于前期工作较忙,工作之余除了偶尔处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自学的时间少了很多,也没怎么写博客了,也算是休息了一段时间吧,这段时间,又找回学习的热情了,继续努力,期望来年在技术上能有新的突破。
关于我所想要的生活方式
毕业之后,我其实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我到底想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在大学期间折腾那么多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
经过这三年的思考,结合自身的经历,我发现我也并没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我其实只是想“以一种自己比较熟悉、且能让自己感到舒服的方式工作赚钱,过上充实且惬意的生活”。大学期间折腾的C++、HTML5、算法以及Python等等,都是因为我听一些人说走那条路比一般人能赚更多钱,而我那时候就迷迷糊糊的,别人说啥我就信啥,没什么自己的想法。折腾来折腾去,我最后还是选择了岗位需求最多的Java开发,不再去纠结所谓的Java开发市场早已饱和的说法,想清楚要做什么,然后一以贯之,就足够了。仔细回想一下,我其实并不缺乏学习的干劲,只是一直没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所以才走了许多弯路。
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真的很重要。
关于读书
上大学前,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课相关书籍以外,要看完一百本“无用之书”(历史/文学/小说/传记之类的)。
可惜的是,到大学毕业为止,我也就只看了六十多本。大学毕业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前两年)我也没怎么看书,今年还好一点,看了有十来本。
我其实并没有特别喜欢的那类书或者是某位作者,从大学到现在读了七十多本杂书,这七十多本书里面有世界名著、有国内名著、有得到讲师的一些书籍、也有一些不知名的小众书籍,但除了那些名著以及东野圭吾的小说,大部分书籍我都已经想不太起来名字了。
说起来,每次跟人聊天聊到读过的书时,我都会提到东野圭吾,因为我看书虽然没有什么偏好,但东野圭吾的作品我看的最多,而且都还记得名字:《白夜行》、《幻夜》、《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祈念守护人》...
但我从来没有发自内心的觉得东野圭吾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认为我不算是特别爱看书的人,我也不像有些人一样会十分崇拜某位作家。
我读书,只是因为我相信 那些读过的书、或多或少 会有一部分成为我骨血的一部分,会在我遇到难以抉择的事情时给予我一些灵感,会让我拥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许多书都是作者一辈子的经历的智慧结晶,花几十块钱看完它,哪怕只得到万分之一的启发,都是赚到的。
关于职业规划
成为一名“架构师”是我大学期间就十分憧憬的目标,最初只是因为觉得“架构师”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帅,并且很厉害的样子。到后来是觉得,我所走的路线,再结合我自身的性格特点,似乎也比较适合走“架构师”路线。
关于架构师,虽然这两年我在编程这一块的知识面拓宽了一些,但对于架构师,我尚且无法准确地说出它的定义,虽然这是我很早之前就定下的职业目标。
可能我天生就不擅长描述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所以我一直都很欣赏一位大学舍友,他总能把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给人描述得特别清楚。
除了讲不清楚它的概念,我也没有一个所谓明确可行的计划,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工作之余花点时间在学习上,一点点积累,或许就已经是我能够做到的极致了。
尽力做好当下力所能及之事,一点点积累,等时机到了,该懂的东西 自然也就懂了,该来的东西 自然也就来了。
关于写作
慢慢地接受了一个事实,我不擅长讲故事,所以我很难把自己想表达的一些想法以我最理想的方式给表达出来,每当我尝试那样做时,总会觉得十分茫然,无从下手。
相反,直接把自己最简单粗糙的经历和最直观的感受给写出来,反而最适合我。其实这样也好,至少,能把话给说出来。
出处:https://www.cnblogs.com/blayn/
版权: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
转载: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必须在文章中给出原文连接;否则必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