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和他的理解

    最近翻出了电脑硬盘中的MP3,无意间找到了上大学音乐选修课时为考试准备的一些古典音乐的MP3,其中有一个文件夹中的文件都是Beethoven的 音乐。遂考到MP3中找些时间慢慢听。逐渐,发现自己开始喜欢上了古典交响乐,尤其是Beethoven的《第五交响曲 命运》。
    一日无意在网上寻找,也许是缘分,我居然去搜索《命运》的MP3,更巧合的是我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下载的MP3,反而发现了Youku上大量的音乐会视 频。抱着好奇心,我随便点了一个就进去了。那个是柏林爱乐乐团指挥卡拉扬的版本。演奏开始,第一乐章的最初几个重音让我突然警醒,这跟我MP3中的完全不 同。随着第二、第三、第四乐章完毕,我渐渐领会到了音乐与指挥家的关系。而卡拉扬给我的印象是音符和乐器间深刻的对比。
    发现这点之后,我又在Youku上找到了朱里尼版本的《命运》。与卡拉扬完全不同,他很刻意地保持整个乐章的柔和,听起来像在歌颂什么。接下来是维也纳爱 乐乐团指挥伯恩斯坦版本,又是另外一种理解,而且感觉很像MP3中的样子。突然,我想到了当初上音乐选修课时老师讲到的古琴普。中国的古琴普并不是我们想 象中的音符,而是指法!也就是说,琴谱仅仅告诉你手怎么动,但不告诉你力度等其他的东西。因此同一个琴谱在不同的人手中弹奏出来的并不一样。而实际的效果 则是取决于乐手对音乐自身的理解。
    渐渐的,我理解了听交响乐选择指挥家其背后的含义。或者说乐谱也仅仅就是一个模式,那只说明你应该这么演奏,而并不代表你一定要这么演奏,它给你添加情感 的自由。想想人类创造的这些经典的艺术品,无不给了你足够的遐想空间。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被这种遐想所吸引?为什么我们会陶醉于这些并不是亲眼所见的遐想 呢?
posted on 2009-05-19 15:00  blacktear  阅读(21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