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简单电器维修知识-2

因为干管和立管上尽量用pe管, 支管上用pvc管
pvc 下水 管道的连接是用 胶水 粘接, 承插的, 不是热熔的, 而电工pvc管道更是直接承插, 连胶水都不用的.
pvc水管粘接前要将 内外 用砂纸打磨, 擦净打磨屑, 用优质的胶水粘接.

活接头?
是相对于 "死接头"而言的, 比如 将水表的两端 -- 和金属管 用电焊 连接 就是 "死接头", 焊死了, 不可以拆卸了.通常, 对于电表,水表等一些需要更换的元件 连接时, 不能用 焊死 来连接,而要用 可以拆卸,可以更换的 接头方式, 这个就叫 活接头.
活接头有多种方式, 比如 法兰(适用于大管径的)连接, 螺丝连接 用得最多的就是 丝扣连接.

电流的趋肤效应?
是指电流总是 趋向于 流动在 导体的 表面, 而不是 流动在 导体的整个横截面积! (可能是由于电流 总是选择 阻力最小的地方流动, 导体中心的阻力肯定高于表面的流动阻力), 这个就叫做导体的趋肤效应. 这个就有影响了: 凡是导体的 表面积(比表面积) 越大, 那么导体的电阻就相对越小: 比如 4平方 的导线比2.5的导线的电阻就更小,可以承载更重型的设备, 因为4平方的导线的表面积更大; 同径的 bvr(多股)线就比 bv线的 比表面积更大, 就能承受更大的电流.

对于大电流重型设备为什么要接线牢固可靠?
因为它们的电流非常大, 如果接触不好, 虚接,要接触不接触的话? 由于接触电阻产生的 "损坏功率"会很大, 产生很大的热量而烧毁 开关, 接头,元件.
比如: 对于常见的2100 w的 电炒锅, 流过电流就是 10A, 对于即使有 3Ω的 接触电阻, 产生的 "等效"电压降都是 30v, 产生的损耗功率都是 : 31010=300w 这个是很大的热量了!

乙炔的存放?
因为乙炔易溶于 常见的有机溶剂: 乙醇, 笨, 丙酮, 所以通常, 将 石棉等多孔块状物质 放在钢瓶底部, 加入丙酮, 然后再 充装乙炔. 使用的时候, 由于瓶内的气压更高, 乙炔气体会从瓶内放出.
乙炔钢瓶(高压压力容器, 要求达到2.0mpa以上 20公斤以上的 耐压) 使用时, 必须正放, 严禁横卧, 而且要用夹件 夹持牢固. 因为卧放时, 液体丙酮可能会流出来, 而丙酮是极易挥发的可燃液体, 容易引发火灾.

气焊?
是利用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氧气)燃烧时放出的大量热来焊接金属的. 可燃气体有很多种,包括 乙炔, 氢气,液化气等.但是相比较来说, 只有 乙炔的火焰温度最高, 热量最大, 使用最安全.
现在也有直接用汽油 来气焊的机器了???说的很安全, 实际上可不可信?
乙炔是用 电石 来产生的(叫 电石气) 还有专门的 乙炔 气体生产工厂.


在电路图中 用d表示二极管 Q表示三极管的编号.D5表示编号为5 的二极管
Q点是二极管的 "静态工作点", Q点设置不好,容易 "放大失真"
Q值是说的 三极管在Q点时的一些参数值,包括Vbe, Ic和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Vce等
静态工作点 要在直流条件下设置, 也就是没有信号输入的情况下设置. 电路一旦固定, 静态工作点就设置好了.

关于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究竟是什么含义, 有什么作用?

  • 究竟有什么作用? 它是指 在当前 子电路 跟其他子电路 前后连接 时的 相互影响, 对前级输入和 能量后级输出的影响. 如果只是这一个子电路, 则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也无所谓什么输入/输出阻抗的, 因为它的名字就叫做 "输入/输出" 时候的阻抗
  • 对多级相连的子电路, 当前子电路 是 前一级 子电路的 "负载" (这个 "等效"的 负载就叫做 "输入阻抗" 注意不是指 前级电路的等效阻抗) , 是后一级 子电路的"电源" (这个电源就叫做"输出阻抗") . 电路的等效 输入/输出阻抗是可以计算出来的,(通过加 输入信号源 或 负载Rl) 两者的值不一样.
  • 良好的子电路设计,应该是: 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输出阻抗越小越好. 为什么?
  •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 输入阻抗越大, 一方面,就相当于 前级电路的 "负载"(想象为一个电阻R)越大, 那么前级电路中的 电流 i 就越小, 于是 要求前级电路 的输入信号就可以 很小, (对前级的输入功率要求越小), 这样就可以对 即使很细微的信号都可以放大, 电路就越灵敏; 另一方面, 输入阻抗越高, 三极管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就越小, (两个对象,体量相差越大, 那么较小的那一个的增大/减小的变化对较大的那个量来说, 就越不是一回事, 比如亿万富翁对10, 100, 1000块钱的感觉基本上是一样的), 这样对电流的放大/测量就影响越小, 越准确. 反之, 如果三极管电路的输入阻抗小, 甚至可以和 输入信号可比拟, 那么本身三极管对前级 电路的测量/放大影响就越大, 这样就越不准确了.
    当然, 输入阻抗大, 也不是没有弊病的, 比如输入阻抗越大, 越容易引入干扰(因为即使细微的干扰信号也可以被放大嘛)

通常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在 50kΩ ~ 470kΩ的一个较大范围内.

  • 同理, 三极管电路的输出阻抗, 相当于后级电路的 电源, 那么 输出阻抗就相当于 这个 电源的内阻, 因此, 内阻越小, 在"电源"内部消耗的电压就越小, 外部获得的 电流就越大, 电压就越高, 当输出电阻很小时,在输出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大的电流,很大的电流可以很容易的去推动负载工作, 推动最终级的 功放, 音响等输出 设备工作 。 标准前置放大级输出阻抗应50k~100k欧姆,要远低于后级输入阻抗。这样有利于用最小能量损耗将信号传递出去至下一级。

有没有 放大器的输出电流比输入电流小?

是有可能的, 比如

  • 增益设置得太小, 低于1
  • 放大器的输出阻抗过高, 而负载的阻抗又过低, 根据 "串联分压", 使得输出电压 低于 输入电压, 电流类似, 从而引起放大电路 输出信号 的衰减.

EMI电路?

  • 电路可以看作是由多个子电路, 基本电路组成的.

  • emi是 electron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 emi电路的防电磁干扰是双向的: 一方面可以将外部 电网进来的干扰信号滤除,(比如电视上的"雪花"), 二是防止 "开关电源电路"形成的 高频信号污染电网. emi电路设计是 ccc(3c)认证的重要内容.

  • 整流电路, 我们看到的, 可能是分离的 /电路板上可见的 四个 二极管, 也可能是 封装好的 贴片组件, 大功率的 整流器 还有可能在绝缘层外添加金属外壳包封, 用来增强散热.

如何记忆整流桥的四个结点?

不管是否封装整流桥, 整个都只有四个 结点: 通常 "纸面上的" 上下两个结点 连接 交流电的 输入(L和N), 另外两个(水平的) 结点 接 整流输出的 正负极.
相对的 两个 二极管的 输入 方向是 一样的.

几个单词的差异?
migrate: ['maigreit] 是指 鸟类/鱼类 的 迁徙, 洄游. (一般不指 人类的)
immigrate ['immigreit] 就是指 人的 迁入, 移民(进某个国家)
immigrant ['immigr2nt] 是跟 immigrate相对应的了, 是指 迁入进来的 移民, 人
emmigrate和 emmigrant 是迁出, 迁出去的人.


电磁炉的工作过程?
涡流? 就是环状电流. 为什么要使用 涡流? 因为炊具是平底锅/平放在电磁炉上的,平底锅要切割变化的磁力线, 那么就要求磁力线是环形的. 这样 炊具 内部(不是在加热盘内) 就感应出环形的感生电流, 因为是环形的,所以是封闭的/闭合的感应电流, 这个封闭的感应电流,就相当于 短路的电流. 短路电流在炊具内部产生大量的焦耳热, 来作为炊具加热的来源.

  • 电流的效应有多种, 比如 电池的化学能, 磁化的磁场能, 电阻电炉的热效应等. 焦耳热,就是焦耳效应, 电流的热效应, 即当电流流过导体时, 由于电流的阻碍作用, 而产生的热量. 这个焦耳热跟 导体的电阻有关: Q = I2RT

  • 电路将交流整流成 -> 直流, 然后经过 逆变器(开关电路) 变成 -> 高频交流电, 频率大约在(20 ~ 40)KHz,电磁炉线圈盘 上就产生交变磁场, 从而在锅具内部 的底部反复切割变化, 而产生涡流.

  • 可以把电磁炉看作是一个 变压器, 其中加热盘是初级, 而炊具就是 次级负载

  • 整个 电磁炉的结构,就可以看做是为了 产生 高频震荡的磁场, 需要用 LC震荡电路: 由 IGBT管 + 震荡电容,很多时候, 这个震荡电容 容易产生故障:容量减小, 或失去容量(短路, 断路, 部分短路等)


igbt管子可以看作是 两个基本管子的组合: 一个mos管 + 三极放大管 ???

  • IGBT是"绝缘栅双极型" 功率管, 用来推动 终端/工作器件 的,比如推动终端加热盘. 通俗地说, igbt是由mos管(场效应管) 和双极型 达林顿管 结合而成. 将场效应管作为 推动管, 大功率达林顿管作为署城管. 即结合了两者的共同优点, 其功率可以做到 很大.

双极型三极管又叫 BJT管.
igbt在结构是是 :NPNP型晶体管, 是在NPN型 mosfet场管上增加一个P结, 在原理上MOS推动的P型 BJT

igbt管特性类似于场效应管, 其输入阻抗非常高, 输出阻抗低, 驱动功率非常小, 主要是结电容引起的驱动电流,放大倍数高. 开关频率较高, 耐压高, 通流能力强.

奥氏体不锈钢, 和马氏体不锈钢? 400开始的又叫 "不锈铁"是 铁素体 不锈钢(不锈铁)
奥钢的综合性能好: 抗锈, 耐酸, 力学和焊接性能好 ; 而 劣质奥钢和马氏体钢, 主要是用它的高机械性能, 但是塑性和可焊性差.
所以 奥氏体钢的价格 比马氏体钢更高
奥钢的牌号以3开始, 马氏体钢以4开始, 前者如:304, 310, 316等. 后者如403等.

  • 用磁铁吸附奥氏体不锈钢没有磁性; 而劣质奥钢或马氏体钢有磁性
  • 用CuSO4试剂滴在不锈钢表面上, 奥氏体不锈钢没有反应; 而马氏体钢则呈明显的红色.

电磁炉的炊具很重要? 用403还是304好?

  • 电磁炉的 "盆子"对其性能/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很大! 需要用 "大磁阻"的 炊具盆子, 而且底部要平整.
  • 当然是304的 盆子好, 因为 "304"的奥氏体不锈钢 的"磁阻"更大, 可以轻易达到2000- 2500w的功率. 而403 的炊具 的磁阻更小, 难以达到 2000w的功率, **所以加热慢, 同时容易使 电磁炉 长时间 工作 而使 igbt管子 经常爆管 而损坏. 所以 igbt经常爆管可能是由于 炊具盆子 使用不当所致@@ **
  • 电磁炉的炊具盆子 底部必须平整, 否则, 内部的温度传感器 检测不到高温 而持续加热, 使电路烧毁...
  • 电磁炉的电磁辐射是较大的...

钢铁是 含少量合金元素和杂质的 铁碳合金. 根据含碳量的高低, 分成生铁(质量百分比>2.0~4.5%), 钢(0.05~2.0%), 熟铁(基本上就是纯净物, 含c小于0.05%)
钢又可以分为低碳钢(含碳量质量百分比<0.25%), 中碳钢(0.25%~0.60%), 高碳钢>0.6%

不锈钢上的18-0 和18-8 是指的钢铁中,的 含cr和Ni的含量, 18-0 是1Cr18, 是含cr18%, 而含Ni量为0(基本不含); 18-8是 1Cr18Ni9, 是含Cr18%, 而含Ni 为8%(理论上是Ni9%)
18-0 是热强钢, 是马氏体不锈钢, 而18-8是奥氏体不锈钢


现在农村远距离家庭数字通信, 基本上是用的光纤, 比铜揽双绞线更好更实际. 有几种布线模式: FTT-? (fiber to the ??) FTTD: desktop光纤到桌面,  ftth: house/home(光纤到户), fttb:building(光纤到楼, 然后大楼/小区用铜缆双绞线接入家庭).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optical: 光的... 被动光网络(由光局端 控制), 当pon灯亮起, 表示光纤接收线路断路, 需要用光纤熔接机接线. 但是因为是pon网络, 所以,即使终端的线是好的, 如果局端(设备等)出现故障, 你网络还是不能出去...

搞维修和搞 研究(设计)不同: 后者要求知道/深入了解/专业很深的 知道电路的原理/设计/特性,具体的参数,变化特性等, 而前者只需要知道/大致地了解 电路图的原理, 知道哪些元件/部分最容易 损坏, 知道怎样测试元件是否坏的, 就可以了, 然后就是按原来的元件的规格更换就好了.

三极管(晶体管)是一个"统称", 可以是开关管, 场管, 功率管等等.

控制终端/末级电流(电压)的方式有两种 : 一种是场效应管, 一种是三极管, 场管field efficient transistor: fet是用输入电压 来控制输出电流, 而三极管是用电流来控制电流.

  • 场管是用输入端的 "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端的电流. 所以叫场管. 分为 结型场效应管(Jet: junction), Mos管(又分为 cmos和vmos管)
  • 场管的特点是: 高输入阻抗, 低噪, 热稳定, 便于集成..
    场管的三个极是 G栅极grid, 源极source: S极 和漏极 D. 跟三极管相对应: G~ 基极B, S极~ E发射极, D漏极~ 集电极.
    都是用 栅源电压 Vgs来控制 漏极电流Id( 用Vbe来控制Ic), 都是通过电阻压降 来从 D极或 集电极取出 信号电压...
  • 场管的输入阻抗大(100~1000欧姆), 所以控制端输入电流极小,
  • 它是用多数载流子导电, 所以温度稳定性好.
  • 场管的抗辐射能力强
  • 由于它不存在 杂乱运动的 电子扩散 引起的 散粒噪声, 所以噪声低.
  • 由场管组成的放大电路 的电压放大系数 要小于 三极管组成的 放大电路的 电压放大系数

<单片机引脚图> 参考: http://www.51hei.com/mcuteach/152.html

80c51共 40个引脚, 其中电源有两个引脚, 晶振有2个引脚, io有32个引脚, 所以控制引脚就只有 40-(2+2+32) =4个 了.
按功能分为 4个部分: 电源,时钟,控制(单片机自身的控制引脚),输入/输出i/o
1.电源, Vcc通常是5v, 凡是有电脑(单片机)控制的电路板都会有一个 直流降压/整流/稳压的 单元电路来提供5v的芯片电源
Vss是接地端.
注: 用万用表测试单片机引脚Vss电流, 一般为0v或5v, 这是标准的 TTL电平, 但有时候在单片机程序正在工作的时候, 测试结果并不是这个值而是在0~5v之间, 其实这是因为万用表的反应没有这么快而已(是万用表的反应没这么快,而不是单片机, 单片机的工作频率很大的, 单片机的反应是太快), 在某一个瞬间单片机引脚电流还是保持在0v或5v的, 只是万用表捕捉测试不到而已.

2.时钟,xtal1,XTAL2(是crystal的简写,晶振), 是晶体震荡电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晶振也是一个 普通的元件,有两个引脚, 通过测试引脚间的电阻(不是0或∞)来判断它的好坏

3.控制线有4个引脚:
第一个是 ALE/PROG引脚
ALE: 用来锁存 P0口送出的低8位地址 (address lock..)
PROG: 片内有EPROM的芯片, 在eprom编程期间, 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第二个引脚是PSEN, 外ROM 读选通信号
第三个引脚, 是 RST/VPD, 复位(reset) 和备用电源
RST是reset, 复位信号输入端
VPD功能, 在Vcc掉电情况下, 接备用电源.
第四个引脚是 EA/Vpp, 内外ROM选择 / 片内EPROM编程电源.
EA功能,内外ROM选择端
Vpp, 在EPROM编程期间, 施加编程电源Vpp

4.I/O线
80C51共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 P0, P1,P2 P3 共32个引脚. 其中P3还有第二功能, 用于特殊信号输入输出和控制信号(属于控制总线)


电容的充放电 过程中会产生充电电流, 此充电电流会流过电容所在的回路, (所以, 可以认为电容是导通的), 电容充放电有一个过程, 电流不会是突变的, 通过电阻取出电压, 就可以(在某个节点上) 产生一个高低电平的脉冲电压, 来作为复位功能的触发脉冲.
电容被充电后, 它的两端 的电压就一直保持不变, 跟"电源电压"的一致, 只要不放电, 就会一直保持不变.

  • 手动复位, 就是 通过 "按键" 主动接通某个旁路, 让电容上的电荷通过 "放电电阻" 放掉, 电容上的电压又变为0, 然后就再一次产生充电高低电平的 复位脉冲.

微波炉损坏, 主要是 核心元件- 磁控管的灯丝断, 或者灯丝之间短路, 或灯丝对外壳(地)短路.
或者, 常见的损坏是: 磁控管的高压电容器损坏

放大信号为什么必须从电阻后取得?

  • 不能直接取电流, 除非直接输入, 但是Ic电流是流进三极管内部的
  • 也不能直接在电源端(电阻前)取电压, 因为从集电极直接连线, 取得的总是12伏. 所以必须从电阻后面取电压
  • 取得电压时, 如果是集电极 取电压, 要从电阻下端取, 如果是从 射极 取电压, 则要从射极电阻上端取.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 加到基极根发射极之间, 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 Ib的变化被放大后, 就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流过一个电阻R, 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可知, 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实际上取出的是 Ucc-U(R) )就得到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所以实际上, 是由于电流Ic 的大变化引起 电压的大变化.

三极管偏置电路有几种, 一种是 固定偏置, 通过Vcc 串联一个Rb加到Q的, 这种偏置中的Rb只是起到了分压 的作用, 但是并不能固定Ube的偏置电压, Ube仍然能够因为零点飘逸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造成静态工作的不稳定, 放大倍数的不稳定...
而另一种是 分压(式) 固定偏置: 即在 Vcc到发射极之间 串联两个 固定大小的电阻, 然后Q的基极电压从两个电阻中间抽头接出. 在这种接法值, Vcc是固定被Rb1和Rb2分压, U(Rb2)是不变的,由于Q和第二个电阻Rb2是并联的, 所以并联的电压, 可以保证 Ube不变, 保证偏置电压被固定.
在Q的发射极下, 跟发射极 旁路电容并联的Re电阻, 的作用是 稳定静态工作点. 防止零点漂移 或温度变化等因素造成的Q点变化.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保证三极管 放大倍数的不变, 不至于造成: 对于一个小信号, 由于静态工作点不稳, 放大倍数β不稳定(因为β跟Q值有关)造成信号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放大程度不一样, 造成放大后的信号失真.

三极管为什么要设计合适的偏置电路?

  • 能不能不要偏置电路, 直接对信号进行放大? 不能, 因为现实中 基于 要 对小信号放大的需要; 要对信号的 减小量 (-delta)进行放大的需要
    原因1, be结是非线性的, 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即导通电压, si管是0.7v, Ge管0.5V), 当Ube小于0.7v时,基极电流一直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 所以如果不加偏置的话, 那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 Ib都是0, 即直接对信号进行放大, 小信号是推不动 三极管的). 如果事先在基极上加 一个合适的电流(偏置的直流电流), 那么当一个小信号根这个Ib叠加在一起的时候, 小信号的变化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 从而这个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即: 是搭顺风车, 靠偏置电流来推动三极管, 靠小信号(的变化)来放大变化)
    原因2, 是输出信号范围的要求, 如果没有加偏置, 那么就只有对那些增大的信号放大, 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 因为没有偏置时, 集电极电流为0, 不能再减小了.

  •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三极管的偏置电压, 就是让三极管(放大器) 有一个工作电压, 这个就跟动物一样, 要让动物干活就必须给动物有活动的能力(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草), 给它一个偏置电压就是这个目的, 让它无论何时都会为你工作, 如果没有偏置电压, 它将在正半周处于放大,( 但是要求此时信号电压要大于二极管的开启电压否则没有放大的能力),处于负半周时由于Ube 发射结PN结 处于反向不能导通就没有放大的能力.所以为了让它 一直有放大的能力, 就要从电源那里接一个电阻为他分压提供偏置电压.

三极管的β, 是对信号的 电流变化 的放大倍数, 不是对电流本身的放大.
三极管只能放大 交流信号, 而不是交流电或直流电. 对电流来说, 只能进行控制, 使输出电流具有输入电流的特征罢了.

=============================

N沟道场管, 栅极G极电压大于S极(源极)电压, 达到3V时就导通, (Vg-Vs>3伏) 但是要到 6 ~ 8 伏才能 饱和, 所以 G极触发电压 要来自于自举升电路(即触发电压电路要有自举功能)
场管的G/S/D极 跟三极管的 B/E/C极刚好相对应. G极就相当于三极管的基极, 用来触发; S极就相当于 发射极; 所以 场管的偏置电压就是 Vgs. 而输出就是漏极D, 相当于Q的集电极C一样.
而场管是双向可导通的, 可以由 D极到S极, 也可以由 S极到 D极. 而gs之间的电压可以在 6~20伏之间, 但是不能超过20伏, 所以要在 S即到地之间 加稳压二极管.
场管的三个极名称 比三极管更好判断: 它的电极有固定 的顺序, 正面从左到右依次是: G极, D极 和S极. 中间是D极, 固定的

黑白电视机 所需的12v的稳定电压, 是由 开始的18v(降压/整流/滤波所得,不稳定)电压 经过3个三极管组成的 "达林顿" 管, 经过负反馈 调压稳定而得的. 这里的关键是 : 第三个管子的集电极 和第一个管子的 基极是串联分压的.
在电路中的 "单元电路" 中, 总是有一个 "中心元件" 的, 其他附属元件主要其辅助作用: 比如电阻是用来分压/限流的, 电容滤波等.

===================

台式机的 开关电源输出电压? 参考: https://wenku.baidu.com/view/6a845cda240c844769eaeeee.html

  • 经过变压器降压/二极管桥堆整流/滤波, 然后输入一个 "开关管". 然后开关管输出的电压(经过调压: 控制占空比/或是 开关管的导通角), 处理等输出 多个不同的稳定直流电压. 使用开关管的作用主要是: 提高电源的功率因素, 更省电; 调压更方便...
  • 各个颜色上的电压: (很多线是接在 24pin的主电源接口中, 集中用来给 cpu, 内存, 南桥北桥, i/o接口等供电)
    红色: 主电源 5V (供主板?)
    黄色: 主电源 12v (供i/o设备的) 有的有 黄黑线/黄白线变体, 主要用来给硬盘和光盘供电, 12v电源不稳定 会造成光盘 "挑盘", 硬盘坏道增多, 飞盘, 死机等.

橙色: 主电源 3.3V (主要是给内存供电, 要求电压稳定, 纹波系数要小, 但是供电电流大, 要达到20A以上, 但是2.5V的DDR内存和 1.8V的DDR3 内存 电路有降压部分)
绿色: PS-ON (启动/待机控制)= 开机线, 未开机时有有一定电压, 开机后无电压.(根据绿色线的电平来控制 主电源的开/关): 大于1.8V, 主电源关; 低于1.8v时主电源开. 通常初始化时, 绿色线的 电平是4V左右. 用导线短接 绿色线和 黑线, 仔细观察 主电源有无反应, 来判断电源的好坏.

灰色: PowerGood (PG线) "电源好" 信号线. 当按下开机键后,这个线应该有电压, 表示电源准备好了, 可以开机, 如果没有电压, 则cpu认为电源没有准备好, 不会开机??
灰色线的电平正常开机工作时, 应该是在 2V以上.

紫色: 副电源 5V(standby)是在 电脑关机后, 为主板的一小部分电路提供能量, 用来检测各种开机命令, 还有一些 usb的供电...
黑色: 电路系统的地线

======================


EMI(Eletro'magnetic interfere)电路, 叫 防电磁干扰电路, 是双向的, 即防止外部的浪涌电压进来影响电路; 也防止内部电磁辐射扩散到外部电源中. emi使用的主要是 变压器和电感.
桥式整流器, 有四个引脚: 组成一个菱形, 其中 AC交流电源加在/连接在 上下 两个输入点上. 而整流后的 输出电源/电源, 连在另外两个 水平相对的 连接点上.

220伏的交流电 经 整流 - 滤波 后得到的是 310伏左右的 直流电 ???

压敏电阻, 虽然是电阻, 但却是 半导体器件. (根据 元件是否符合 欧姆定律 来判断是 线性电阻还是 非线性器件) 通常是 用来吸收"雷电"的 浪涌电压的, 它是 "并联" 在 电源入口处的(因为过敏电阻的特性是: 平常 两端电压低于 标称电压(熔断/熔化电压)时, 压敏电阻的阻值是无穷大, 类似于 开路, 所以 压敏电阻不可能是串联的) . 当有雷电浪涌电压时, 超过压敏电阻的 标称电压, 其阻值迅速减小, 流过很大的电流, 使压敏电阻 迅速熔化/炸开, 这样 压敏电阻就充当了 "吸收绝大部分过电压", 以保护后续 的 工作电路.

posted @ 2018-07-28 08:20  noitanym  阅读(8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